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究性学习内容构建与实施的实践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究性学习内容构建与实施的实践研究
观澜小学乔佩琼
一、问题的提出
(一)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几点认识
1.研究性学习是以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是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稿)》的基本目标和理念,是二期课改实施的重点和亮点。按照上海市二期课程改革的方案精神,这种探究性学习的实施有两个基本渠道:一是非课程形态的,它渗透于各科教学之中;二是课程形态的,即独立设置探究性学习课程。
2.探究性学习应是落实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于学科教学中
当前,探究性学习作为中小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已成为许多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令人遗憾的是,多数的研究性学习以显性课程的形态出现,而相对忽视研究性学习的学科渗透。探究性学习的提出,是为了改变学生以被动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一种体现素质教育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必须进入学科课程教学,且以之为主渠道,大力渗透扩张,由此引发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进而在各学科中更自觉地推进素质教育,体现现代教育的育人目标。
3.探究性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的重点要求和深切呼唤
探究性学习方式也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下文简称《标准》)的重点要求和深切呼唤。《标准》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继而指出:数学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可以预见,随着《标准》实施的不断深入,必然将促使数学学习方式的不断革新和根本转变。同时,也只有学习方式的不断革新和根本转变,才能使学生主动地适应以《标准》为指导的教材改革和教学改革,自如地驾驭数学学习情境,从而形成丰厚的数学素养(包括:初步懂得数学的价值;对自己的数学能力有信心;有一定的解决数学课题的能力;学会简单的数学交流;学会初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等等。)具有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
当前,探究性学习渗透于学科教学的研究还处于初步尝试阶段,在小学数学学科领域的实践探究更不多见,因此,我们尝试把探究性学习理念渗透到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把“构
建并实施适用于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情境的内容,引导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合理地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进行数学学习”作为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进行“小学高年级数学研究性学习内容构建与实施的实践研究”。通过实践,研究如何在数学学科中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改变小学高年级学生单一接受性的学习方式与思维模式;研究数学教师的综合素质在探究性学习内容的构建与实施中如何得到提升;研究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怎样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二)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内涵界定
学科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的界定,不可以照搬探究性学习课程中使用的定义,对此应有一个更广泛的理解和认识。因为探究性学习不存在特别的赖以存在的科学领域,它的内容和结构尚未形成,很难给它下一个确切的概念性的定义,所以在讨论探究性学习时一般都给出描述性的定义。例如,有说“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通过一定的指导和帮助而主动体验、了解,进而初步学会进行问题探究的开放式学习方式”;“所谓研究性学习,指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科领域和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式的学习研究活动,在摄取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同化、组合和探究,获得新的知识、能力和态度发展创新素质的一种学习方式”。为方便讨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我们选择这样一个广义的界定:学生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通过一定的指导和帮助而主动体验、了解数学知识,进而初步学会进行问题探究,提高数学素质的开放式学习方式。
二、研究概况
(一)研究目标
1.通过探究性学习内容的构建与实施,引导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合理地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进行数学学习,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2.通过研究性学习实施,积累资料,总结经验,探索小学高年级数学研究性学习内容构建与实施的目标定位、内容确定、实施的策略方法、基本流程、组织形式等,初步形成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模式,建立与小学高年级数学研究性学习相适应的评价标准。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兼用教育实验法和个案法。
(三)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周期是两年,时间自2007年1月~2008年2月,全过程分如下几个阶段:1.准备阶段(2007年1月~2007年3月)
(1)成立课题组,明确分工;
(2)收集查阅有关研究资料;
(3)调查选题,充分讨论、思辩,提出研究方案;
(4)专家论证方案,初步立题。
2.实施阶段:时间:(2007年3月~2007年12月)
(1)组织有关人员学习培训,特别是课题组成员、执教老师和参加测试人员。
(2)选择研究对象,确立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四、五年级分别选择由同一位教师执教的两个平行班,确定实验班和对照班。
(3)构建小学高年级数学研究性学习内容,进行与研究密切相关的教学指导设计。
(4)在实验班落实与研究性学习相关的教学和实践活动,编写不同课型、教学内容的小学高年级数学研究性学习内容构建和实施的教学案例。
(5)搜集课题研究的资料档案(包括师生档案、测试数据、观察记录等),并进行科学的分析处理。
3.总结阶段(2008年1月~2008年2月)
(1)资料搜集、整理;
(2)撰写研究报告。
三、研究实施
(一)小学高年级数学研究性学习内容的构建
1.目标定位
结合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我们认为,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应该能够体现和实现下列目标:
(1)获得对所学知识的深刻体验和准确理解。因为这些知识是经过学生自己主动探究获得的,用建构观来解释就是,学生在这些主动研究的过程中,通过自己动手做数学,动脑思考数学,和同伴或老师交流数学,获得经验,通过对自己研究过程的反思,主动建构学习知识。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学生对自己创造的或发现的知识应该有更深刻的体验和理解。
(2)获得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对数学概念、规则或者问题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都有可能通过自己的研究发现一些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学生对自己发现的问题具有更大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在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方法论。
(3)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和习惯。数学是思维训练的科学,它在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上的作用是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数学学科的问题和实际应用中的数学问题,这种探究过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知觉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