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板切除术后瘢痕形成机理及防治进展
硬膜外瘢痕粘连及其防治进展
硬膜外瘢痕粘连及其防治进展【关键词】硬膜外瘢椎板切除是脊柱外科中最常用的手术入路之一,也是椎管减压的一种方式。
但术后引起的硬脊膜周围组织粘连严重影响脊柱外科的手术效果。
位于硬膜外腔的瘢痕组织由于其部位的特殊而受到特别重视。
硬膜外瘢痕粘连一旦形成,手术和非手术治疗效果都很差,因此,如何预防或减少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形成,对提高脊柱外科手术疗效具有重要意义,这个问题一直是骨科领域备受重视的课题。
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1 硬膜外瘢痕的来源及形成机制关于椎板切除后硬膜周围瘢痕形成的来源曾存在争议。
Key 等(1948)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资料分析,首次提出了纤维化形成的前源学说,认为术后瘢痕形成来源于椎管前方损伤的纤维环。
LaRocca 等(1974)后来做了同样的动物实验,提出了瘢痕形成后源学说,指出背侧损伤了的骶棘肌粗糙面的成纤维细胞侵入,并与硬脊膜、神经根粘连,牵扯、压迫神经根,引起神经营养与传导障碍。
并将覆盖于椎板切除部位及向椎管内延伸的纤维层称之为椎板切除膜,从而建立了“椎板切除膜理论”。
1990年,Songer等[1]研究发现,硬脊膜周围的纤维化既来自后方损伤了的骶棘肌,亦来自前方损伤的纤维环和后纵韧带,同时前方的粘连会包绕神经根而导致侧方受累。
他认为硬膜周围纤维化与脊柱病变的性质和手术创伤有关,首次提出了纤维化形成的三维立体学说。
其三维立体学说为临床预防术后硬膜周围粘连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2 抑制椎管内瘢痕组织增生的方法2.1 手术操作首先提倡有限手术,手术中尽量采用微创技术,减少对椎管内及椎旁组织的刺激和损伤,彻底清除脱落的碎骨屑及失活软组织,避免丝线头、棉纤维等异物遗留可降低椎管内组织炎症反应程度。
控制炎症反应过程,是临床上减少椎管内瘢痕组织形生与粘连的最基本的措施,这些已是脊柱外科临床中应遵守的基本手术原则。
2.2 类固醇激素类固醇激素一直是用于治疗增殖性瘢痕和瘢痕挛缩的首选药物,但全身或局部应用类固醇激素来预防椎管内瘢痕粘连,对其效果存有争议;有实验揭示应用类固醇激素动物的瘢痕组织生成及成熟均较对照组晚,但瘢痕较多,因而推论类固醇激素只能延缓而不能减少椎管内瘢痕组织的增生形成[2]。
椎板切除动物模型中椎板切除范围对瘢痕生成影响的实验研究
外 瘢痕 中成 纤 维细胞 计 数进行 统 计 , 分析椎 板切 除范 围对成 纤 维细胞 计数 的影 响 。结 果 : 生理 盐 水 处理 组 中, 大 范 围切 除组 与 中 、 小范 围切 除组 均有显 著性 差异 , 中、 小范 围切 除组 在 2周 、 4周无 显著
性差 异 , 在 6周 时 出现 显 著性 差异 。玻 璃 酸钠 处理组 中 , 小 范 围切 除组 与 大 范 围切 除组 均有 显 著性 差异 , 在 4周 、 6周 时 小范 围切 除组与 中范 围切 除组 有显 著性 差异 , 中范 围切 除组 4周 时与大 范 围切
除组性 差异 。结论 : 椎 板缺 损 范 围影 响 成 纤 维细 胞 的增 殖 , 对
a n a l y s e d t h e e f f e c t o f t h e a r e a o f l a mi n e c t o my o n s c a r f o r ma t i o n b y f i b r o b l a s t c o u n t . Re s u l t s :I n t h e s a l i n e - t r e a t e d gr o u p,wi d e r e s e c t i o n g r o u p,mi d d l e r e s e c t i o n a n d s ma l l r e s e c t i o n g r o u p s we r e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d i f f e r e n t ,mi d d l e r e s e c ~ t i o n a n d s ma l l r e s e c t i o n g r o u p h a d n o s i g 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a t 2 we e k s o r 4 we e k s ,b u t a t s i x we e k s t h e y h a d s i g n i f i —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i n t h e S o d i u m h y a l u r o n a t e - t r e a t e d g r o u p,s ma l l r e s e c t i o n g r o u p a n d wi d e r e s e c t i o n g r o u p h a v e s h o we d s i g 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S ma l l r e s e c t i o n g r o u p a n d t h e mi d d l e r e s e c t i o n g r o u p h a d s i g 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a t 4
硬膜外瘢痕粘连及其防治进展
硬膜外瘢痕粘连及其防治进展(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硬膜外瘢椎板切除是脊柱外科中最常用的手术入路之一,也是椎管减压的一种方式。
但术后引起的硬脊膜周围组织粘连严重影响脊柱外科的手术效果。
位于硬膜外腔的瘢痕组织由于其部位的特殊而受到特别重视。
硬膜外瘢痕粘连一旦形成,手术和非手术治疗效果都很差,因此,如何预防或减少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形成,对提高脊柱外科手术疗效具有重要意义,这个问题一直是骨科领域备受重视的课题。
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1 硬膜外瘢痕的来源及形成机制关于椎板切除后硬膜周围瘢痕形成的来源曾存在争议。
Key等(1948)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资料分析,首次提出了纤维化形成的前源学说,认为术后瘢痕形成来源于椎管前方损伤的纤维环。
LaRocca等(1974)后来做了同样的动物实验,提出了瘢痕形成后源学说,指出背侧损伤了的骶棘肌粗糙面的成纤维细胞侵入,并与硬脊膜、神经根粘连,牵扯、压迫神经根,引起神经营养与传导障碍。
并将覆盖于椎板切除部位及向椎管内延伸的纤维层称之为椎板切除膜,从而建立了“椎板切除膜理论”。
1990年,Songer等[1]研究发现,硬脊膜周围的纤维化既来自后方损伤了的骶棘肌,亦来自前方损伤的纤维环和后纵韧带,同时前方的粘连会包绕神经根而导致侧方受累。
他认为硬膜周围纤维化与脊柱病变的性质和手术创伤有关,首次提出了纤维化形成的三维立体学说。
其三维立体学说为临床预防术后硬膜周围粘连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2 抑制椎管内瘢痕组织增生的方法2.1 手术操作首先提倡有限手术,手术中尽量采用微创技术,减少对椎管内及椎旁组织的刺激和损伤,彻底清除脱落的碎骨屑及失活软组织,避免丝线头、棉纤维等异物遗留可降低椎管内组织炎症反应程度。
控制炎症反应过程,是临床上减少椎管内瘢痕组织形生与粘连的最基本的措施,这些已是脊柱外科临床中应遵守的基本手术原则。
瘢痕的形成机制和治疗研究进展
瘢痕的形成机制和治疗研究进展瘢痕的形成是一个与诸多细胞因子、遗传等机制共同参与而形成,目前在瘢痕的治疗上,以物理治疗、手术治疗、药物治疗较为常见,临床多采用综合性治疗的方法,以达到更好的临床疗效。
基因治疗尚处于动物研究阶段,这也是瘢痕治疗的新的热点。
标签:瘢痕;瘢痕形成;治疗研究创面愈合的过程是一系列生理变化及细胞、细胞因子、细胞外基质等共同参与、调节的控制过程,在此过程中,多种病理、生理因素均可能影响及改变这一正常的生理愈合过程,由此形成瘢痕。
目前,瘢痕尚无统一分类方式,一般可分为浅表性瘢痕、增生性瘢痕、萎缩性瘢痕、瘢痕疙瘩、瘢痕癌等。
1瘢痕的形成机制分析1.1细胞因子对瘢痕形成的作用机制1.1.1纤维细胞(Fb)在瘢痕形成时的作用由于瘢痕组织学变化的特征为纤维细胞(Fb)的异常表达及胶原的过度分泌及局部沉积。
大量研究指出,瘢痕组织内Fb的过度繁殖,并伴有大量胶原在组织内沉积,由于胶原形态大,排列方向呈极性,胶原蛋白生物合成中,关键酶的活性明显增强,但其基质降解减少,所以瘢痕的形成可能与胶原的合成、降低失衡有关。
由于Fb在瘢痕组织内向肌成纤维细胞的转化明显增加,这很有可能是瘢痕挛缩的生物学动力。
在创面修复的过程中,细胞因子是细胞与ECM间重要的信号传导物质,TGF-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等的异常表达,都可能使创面愈合过程造成紊乱从而形成瘢痕。
1.1.2表皮生长因子(EGF)与碱性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瘢痕形成中的作用实验分析发现,EGF是一种可促进细胞分裂的因子,是第一信使物质,当EGF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后,可激活受体分子内蛋白激酶,启动特异基因表达,促进一系列生化反应,促进细胞有丝分裂、增殖,从而实现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
EGF是胶原形成、肉芽组织生长的必需物质,由于EGF是由血小板、角质形成细胞及巨噬细胞释放;EGF可促进细胞的有丝分裂及增殖作用,同时还可刺激纤维合成,因此EGF被认为可能在损伤愈合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腰椎术后硬膜外瘢痕研究进展
R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 o f e p i d u r a l s c a r a f t e r l u mb a r s p i n e s u r g e r y Y E We i k a n g, F A N G Q i n g mi n ,W A N G
f i b r o s i s )ma y a c c o u n t f o r 2 0 % t o 3 6 %. S o me s c h o l a r s h a v e s t u d i e d h o w t o r e d u c e t h e e p i d u r a l s c a r ma t e —
n a l s t e n o s i s , a d j a c e n t s e g m e n t d e g e n e r a t i o n , i n t e r v e r t e b r a l d i s c a n d l u m b a r s p o n d y l o 1 i s t h e s i s r e c u r r e n c e
r i a l s o r me t h o d s ,b u t a l s o s o me s c h o l a r s c o mmi t t e d t o t h e t r e a t me n t o f e p i d u r a l s c a r a f t e r s u r g e r y . T h i s p a p e r ma d e a r e v i e w o n t h e r 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 o f e p i d u r a l s c a r .
硬膜外脂肪移植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瘢痕粘连的研究进展
在探寻椎管内硬膜外脂肪移植的过程中,人们 发现自体脂肪移植物具有高吸收率、低成活率及可 能发生感染坏死等问题。目前临床对自体脂肪移植 相关技术环节及 操 作 尚 无 规 范 和 统 一 流 程 [17]。 提 高自体脂肪移植成活率的关键因素在于脂肪移植物 的再血管化和脂肪细胞的活性[18]。 21 探索提高脂肪移植物的可行性的成果
但仅有 1例患者积液大于 15ml需要进行手术干 预。在进行术后 CT扫描的 11例患者中显示,有 7 例患者的脂肪移植片清晰可见并且比最初的大小减 少了 33% ~50%,剩余 4例 CT扫描未见脂肪移植 物且原因不明[6]。Secundino等发现并报告了 3例 进行了脂肪移植术后腰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他们均 因硬膜外纤维化引起症状,其中 2例患者的组织学 检测显示瘢 痕 组 织 长 入 了 脂 肪 移 植 物 内[12]。Pru sick等对以 2例马尾综合征作为硬膜外游离脂肪移 植并发症的病例进行了文献说明并做了报告[13]。A Gorgulu等在 1994至 2001年间的一项前瞻性研究 报告表示,在椎间盘手术中使用游离脂肪移植是无 效的 [14]。Lisai等对 硬 膜 外 游 离 脂 肪 移 植 的 并 发 症 之一———难治性背痛综合征做了研究报告,指出了 此并发症的严重性 。 [15] Ronaldo等在 2004年对 18 只狗随机分 为 对 照 组、纤 维 素 膜 组、游 离 脂 肪 移 植 (FGG)组,各 6只,均行椎板切除术并作实验处理 后,得出结论发现对照组和 FFG组之间存在显著差 异,FFG和纤维素膜在预防 LM 形成方面都有一定 的作用,但同时 FFG的使用与神经并发症和脊髓损 伤的高发生率有关[16]。
泰 山 医 学 院 学 报
JOURNALOFTAISHANMEDICALCOLLEGE Vol40 No5 2019
瘢痕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瘢痕发生机制研究进展瘢痕(scar) 是皮肤创伤修复和愈合过程的产物。
其发生过程为成纤维细胞表达的胶原蛋白代谢机能失去正常的调控,表现为合成能力增强,而降解能力降低,引起胶原纤维蛋白过度增生,同时,细胞外基质表达量也增加,导致伤口肉芽组织过度增生,肉芽组织逐渐发生纤维化[1]。
瘢痕组织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
近年来,随着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遗传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人们对瘢痕的发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人们越来越清楚地阐释了瘢痕形成的特点和规律,这为最终揭开瘢痕的形成机制、寻求瘢痕的有效治疗方法奠定了理论基础。
本文就瘢痕的发生原因归结如下:1遗传因素目前,对于瘢痕的遗传倾向,文献报道不一。
Cohen对瘢痕病例组和对照组的HLA抗原分析结果表明,HLA-A或HLA-B在瘢痕疙瘩患者和对照组之间其抗原表达差异不具有显著性,因而认为HLA表现型和瘢痕疙瘩之间无相关性,但限于其研究的局限性(只研究了HLA的A和B座位,而人的HLA基因则达128个),因此,这样的否定结论需要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证实。
近年来,支持瘢痕发生具有遗传倾向的研究报道愈来愈多,而且瘢痕遗传发生在常染色体的显性和隐性遗传的研究均有报道,尤其在多发性和比较严重的瘢痕病例中,其遗传倾向更为明显。
吴建国等[2]报道一瘢痕家族病例,患病家族中共有11人(男7人,女4人)发病, 在4代出现,第Ⅰ代2人,第Ⅱ代4人,第Ⅲ代4人,第Ⅳ代1人。
发病部位相似:双上肢、前胸及后背部,散在发病,皮损特征类似。
Brown的研究结果显示,在HLAⅡ区基因DR 座位携带B1和B15等位基因的个体,其形成瘢痕组织的相对危险性高于携带其他基因者(前者瘢痕发病率为38.8%,而对照组发病率为20.9%),差异具有显著性[3]。
Carthy在《整形外科》一书中的经典病例也提示瘢痕的发生具有遗传倾向:一对孪生姐妹发生了多发性瘢痕,发病部位非常相似,症状也十分相似。
家族谱系调查显示, 双胞胎姐妹的母亲及外祖母也都有非常类似的瘢痕增生。
中医外科如何预防和治疗手术后瘢痕增生
中医外科如何预防和治疗手术后瘢痕增生手术是现代医学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手术后瘢痕增生却给患者带来了不少困扰。
瘢痕增生不仅影响美观,还可能导致瘙痒、疼痛等不适,甚至影响肢体功能。
中医外科在预防和治疗手术后瘢痕增生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且具有一定的优势。
一、中医对手术后瘢痕增生的认识中医认为,手术后瘢痕增生的形成与气血凝滞、经络瘀阻、痰湿凝滞等因素有关。
手术创伤导致局部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凝滞于肌肤腠理之间,久而形成瘢痕。
同时,正气不足、外邪侵袭也可能影响瘢痕的形成和发展。
二、中医外科预防手术后瘢痕增生的方法1、术前调理中医强调“不治已病治未病”,在手术前通过调理患者的体质,增强正气,有助于预防手术后瘢痕增生。
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可采用中药内服、针灸等方法,调理气血、平衡阴阳,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和修复能力。
2、术后饮食调理手术后,患者的饮食也非常重要。
中医认为,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容易导致气血凝滞,加重瘢痕增生。
因此,建议患者多食用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瘦肉、鱼类等。
同时,可适当食用一些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食物,如山楂、桃仁、红花等。
3、中药外敷在手术后的早期,可使用中药外敷来预防瘢痕增生。
常用的中药有丹参、红花、当归、乳香、没药等,这些中药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
将中药制成膏剂或散剂,敷于手术切口处,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少瘀血凝滞。
4、针灸治疗针灸可以通过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来预防手术后瘢痕增生。
在手术后的恢复期,可选取足三里、血海、膈俞等穴位进行针灸,以促进气血流通,防止瘢痕形成。
三、中医外科治疗手术后瘢痕增生的方法1、中药内服根据瘢痕增生的不同阶段和患者的体质,选用相应的中药进行内服治疗。
在瘢痕增生的早期,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主,可选用桃红四物汤加减;在瘢痕增生的稳定期,以软坚散结、通络止痛为主,可选用海藻玉壶汤加减;在瘢痕增生的后期,以益气养血、扶正祛邪为主,可选用八珍汤加减。
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粘连发生机制及预防研究进展
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粘连发生机制及预防研究进展曹治东【期刊名称】《重庆医学》【年(卷),期】2012(041)021【总页数】3页(P2207-2209)【关键词】椎板切除术;硬膜外瘢痕增生;腰部手术失败综合征【作者】曹治东【作者单位】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重庆市急救医学研究所骨科,400014【正文语种】中文椎板切除减压是脊柱外科最常用的手术,是几乎所有脊柱后路手术都会应用的技术,能起到有效的脊髓神经减压作用。
但该操作也会发生硬膜外纤维增生并突入椎管,致医源性椎管狭窄,发生持续或复发的腰腿疼痛,被称为腰部手术失败综合征(failedback surgery syndrome,FBSS)[1]。
现在认为其发生的病因有:硬膜外瘢痕的粘连、蛛网膜炎、椎管狭窄、椎间隙感染等。
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硬膜外瘢痕粘连[2]。
硬膜外瘢痕粘连尽管可以通过手术切除松解,但粘连常在3~6个月后复发并再次引起症状,因此对于FBSS预防较治疗更为重要[3]。
本文对硬膜外瘢痕粘连的病因、病理及预防方法进行综述。
1 硬膜外瘢痕粘连的病理机制——硬膜周围纤维化形成Key和Ford[4]首次研究了椎板切除和间盘摘除术后硬膜周围纤维化的形成病理机制,提出了纤维化形成的前源学说,该学说认为术中损伤间盘纤维环是造成这一并发症的主要原因。
25年后,LaRocca和Macnab[5]又提出了后源学说,认为纤维化主要是由背侧损伤了的骶脊肌粗糙面的成纤维细胞侵入肌间血肿所致,并形成纤维粘连膜——椎板切除膜。
此后这一学说被大部分的学者所接受,并一直指导着预防术后硬膜周围纤维粘连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
直至上世纪90年代,Songer等[6]首次提出了纤维化形成的三维立体学说:硬膜周围纤维化既来自后方损伤了的骶脊肌,也来自前方损伤的纤维环和后纵韧带,同时前方的粘连会包绕神经根而导致侧方受累。
Touliatos等[7]研究认为:合并血肿的软组织损伤,无论存在哪个部位均会引起纤维化和粘连。
椎板切除术后硬脊膜周围粘连的预防研究进展
椎板切除术后硬脊膜周围粘连的预防研究进展邱小波【摘要】The failed back surgery syndrome( FBSS )is caused by the scar around the dura mater after laminectomy when the scar adhering to the nerve of epicardial or dura mater generating oppression. The occurrenceof FBBS was in relation to patient's energy condition before operation,local condition of pathological changes,extent of damage in operation, treatment after operation,nursing, and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etc.. How to prevent the scar around the dura mater after laminectomy is one of the urgent problems to be solved. Here is to summarize the research progresses of the prevention.%下腰部手术失败综合征(FBSS)是椎板切除术后硬脊膜周围瘢痕与神经根外膜或硬脊膜形成粘连、产生机械性压迫所致.FBSS的发生与患者手术前全身机能状态,局部病变状况,手术中操作损伤的程度,术后治疗、护理、康复锻炼等相关.如何防止椎板切除术后瘢痕粘连已成为脊柱外科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现就其预防研究进展予以综述.【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1(017)023【总页数】3页(P3590-3592)【关键词】硬脊膜;粘连;椎板切除【作者】邱小波【作者单位】成都军区总医院骨科,成都,61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3.2“椎板切除”是手术治疗脊柱疾患中的常规步骤,但部分病例在椎板切除术后愈合过程中形成的过量瘢痕组织可突入椎管,压迫硬脊膜,常可造成医源性椎管狭窄,出现腰腿疼痛症状复发,导致手术失败,即出现下腰部手术失败综合征(failed back surgery syndrome,FBSS),其发生率高达 6%~ 15%[1]。
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粘连的原因与防治
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粘连的原因与防治
刘刚;杨增敏;辛本华
【期刊名称】《中医正骨》
【年(卷),期】1999(11)6
【摘要】椎板切除或开窗为脊柱外科常用的手术方法之一。
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粘连可导致术后症状复发,严重影响手术的远期效果。
本文就近年来硬膜外瘢痕粘连原因与防治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原因创伤修复过程一般经血肿充填、肉芽组织形成、瘢痕成熟、椎板切除膜生成四个阶段...
【总页数】2页(P53-54)
【关键词】椎板切除术;手术后;硬膜外瘢痕粘连
【作者】刘刚;杨增敏;辛本华
【作者单位】山东聊城市中医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19
【相关文献】
1.应用可吸收防粘连膜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粘连的近期临床观察 [J], 王华
2.可吸收防粘连膜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粘连16例临床观察 [J], 李万云;李世鹏
3.应用可吸收防粘连膜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粘连的临床观察 [J], 胡修德
4.中药防治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粘连形成概况 [J], 梁红锁;刘向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周围粘连机制及其预防的研究现状
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周围粘连机制及其预防的研究现状作者:胡光蕾褚言琛王志杰邹云雯【关键词】椎板切除术;硬膜;瘢痕;综述椎板切除术是脊柱外科常常利用的手术方式之一,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小症病人在椎板切除术后腰部手术失败综合征(FBSS)发生率为10%~40%[1-2]。
FBSS的原因很多且超级复杂,其中硬膜外瘢痕增生被以为是引发FBSS的重要原因。
如何预防或减少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形成,对提高低腰椎手术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这一课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现综述如下。
1粘连形成机制理论1948年,KEY 和FORD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资料分析,提出了椎板切除术后硬脊膜外纤维化及粘连、瘢痕形成的前源学说[3]。
LAROCCAD等于1974年提出了瘢痕形成的后源学说,指出背侧损伤的骶棘肌粗糙面的成纤维细胞侵入肌间血肿是术后瘢痕形成的主要原因,其次为手术剥离的椎板骨纤维层,并将覆盖与椎板切除部位及向椎管内延伸的纤维层称之为椎板切除膜,从而提出了“椎板切除膜”理论[2]。
SONGER等[4]又提出了纤维化形成的“三维立体学说”,即硬脊膜周围的纤维化既来自后方损伤的骶棘肌,也来自前方的纤维环和后纵韧带,同时前方的粘连会包绕神经根而致使侧方受累。
目前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熟悉,国内外学者多以为“椎板切除膜”理论和“三维立体学说”较为合理。
2防治方式改良术式手术方式本身与硬膜外纤维粘连有必然的关系。
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大范围、粗鲁的椎管内操作或反复多次椎管手术,常在硬膜周围形成严重的瘢痕组织和牢固的粘连。
手术时在椎管内遗留组织碎屑及线头、棉纤维、橡皮引流片等异物可加重瘢痕组织增生,组织碎屑及异物可引发炎症反映,肉芽组织向其内部生长,最后将它们置换并转变成瘢痕组织。
因此,提倡微创手术, 改良手术方式, 减少手术失误, 细致清除脱落的组织碎屑, 避免丝线头、棉纤维、橡皮引流条等异物遗留; 术中吸出及术后引流干净椎管内血肿, 也可降低局部炎症反映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痕粘连来 自椎 板外损伤 肌肉的粗糙 面 向椎管 内再生 的结果。 Sne 等 研究发现硬膜外瘢痕既来 自后 方损 伤的骶棘 肌 , ogr 亦来 自前方损 伤的 纤维环 、后 纵韧 带,同时前方 的粘连 会 包绕神经根而导致 侧方受 累 ,首先 提 出了纤 维化 形成 的三 维立体学说。R b  ̄o l 则认 为硬 膜外纤 维化是 椎 间盘摘 o e sn8 除术后 ,在硬膜外 腔引起 的一 系列炎症 反应所 形成 的瘢痕 压迫神经根及硬脊 膜而 出现的症状 。N ku 等 经实验 研 aa o 究证 明,椎板切 除所致 创伤 ,可致 马尾 神经 内血 管通透 性 增加 ,其血管 内皮 细胞 之间 的紧密结 构变松 ,他 们认 为是
中 国 民 族 民 间 医 药
・
论 著
Tm a s l r
2 ・ 6
C iee jun lo tn m de e a d e n p am c hn s o r a feh o e i n n t o h r a y i h
椎 板 切 除术 后瘢 痕 形成 机 理及 防治 进 展
陈 立科 徐 秋 香
长沙 40 0 10 7 湖南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 院,湖南 【 关键词】 椎板切除术 ;瘢痕形成机理 ;防治
【 中图分类号】1 1 19 3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10 — 57 (oo 1 02 — 2 07 8 1 2 ])2 — 06 0
椎板切除术是脊柱 外科 常用 的手术方式 ,椎 板切 除术 后 ,患者常常在 椎板缺 损区形 成大量 的瘢痕 组织 ,与硬 膜
认 为 椎 板 切 除 后 硬 脊 膜 外 瘢 粘 连 是 术 后 疼 痛 复 发 的 重 要 因素 。 1 1 手 术创 伤 . 14 9 8年 K y F r 通 过 动 物 实 验 和 临 床 资 料 分 析 , e 和 od 对 椎 板 切 除 和 间 盘 摘 除 术 后 硬 膜 周 围 纤 维 化 的 形 成 进 行 了 研 究 ,首 次 提 出 了纤 维 化 形 成 的 前 源 学 说 ,认 为 术 后 瘢 痕 形 成 来 源 于 椎 管 前 方 损 伤 的 纤 维 环 。 17 94年 L R ca等 经 a oc 同样 的 实 验 ,提 出 了瘢 痕 形 成 的 后 源 学 说 ,提 出 硬 膜 外 瘢
神 经 血 屏 障 破 坏 导 致 血 管 通 透 性 改 变 ,引 起 马尾 神 经 粘 连 。
是腰椎 间盘突 出症术后下腰部手术失败综合症 ( ae ak F idbc l
sre ydo e 的主 要原 因之一 ,其 发病 率 约 为 5 ugr sn rm ) y %一 1 % ,也给再次手术 带来 困难和 危险… 。如何 防止椎板 切 8
椎 板 切 除 后 血 肿 存 在 是 必 然 的 。并 一 直 认 为 在 硬 膜 外
瘢 痕 形 成 中起 着 重 要 作 用 。 Sne 等 认 为血 肿 是 瘢 痕 ogr
血凝块 ,在血 小板 、巨噬 细胞释放 的生 长因子 刺激 下 ,成
纤维细胞 增殖 ,术 后 5~6天开 始生成 胶 原 ,产 生胶 原 纤 维。其后 1周 内,胶原 纤维形 成最 为活跃 ,三 周后胶 原纤 维形成 已甚少 ,约 经 4周后 ,胶原 纤维 的合成代 谢 与分解 代谢趋于平衡 ,成纤维 细胞转 变为纤 维细胞 ,胶 原纤维 逐
赵建华等 。 。则认为粘连主要来源 于后方创伤 、血 肿和纤维 母 细胞增殖 。因此手 术操作 粗糙 、椎 板广泛 切除 减压 、组 织 损伤过多 ,尤其 是损 伤的骶 棘肌粗 糙 面,是形 成硬膜 外 瘢痕粘连 的主要原 因之一 。 目前 国内外学者均同意此 观点 。
1 2 血 肿 .
形成 的起始 阶段 ,减少 瘢痕形 成必须 减少 血肿形成 。血 肿 导致瘢痕扩展到椎管 内,血肿 内含有 T F B D F G G — 、P G 、F F 均能使纤维 组织 增生 。导 致粘 连。C r t nJre s hii fgn 认为彻 sa l
底 清 除 血 肿 也 不 能 完 全 阻 止 瘢 痕 粘 连 形 成 ,但 减 少 了 瘢 痕 的 致 密 程 度 , 血 肿 的 存 在 与 纤 维 的 致 密 程 度 和 量 直 接 相关 。
产物。其修 复过程一 般经过 血肿充填 、肉芽组 织形 成 、瘢 痕成 熟 、椎板切 除膜形成 四个病 理过 程。在创伤修 复过 程
中 ,于椎 板 缺 损 区 形 成 的 致 密 瘢 痕 组 织 ,称 为 椎 板 切 除 膜
( a nc m e rne [3。作为组织修 复细胞 的主要万 Lmi t ym mbac )2 eo , 3 分为成纤维细胞 在炎性介 质 、生长 因子 的趋化作 用下 ,通 常在术后 2~3天出现在椎板缺损 区 ,与毛细血管一起 长人
13 异 物 .
渐由原杂 乱排列 成为排 列整齐 有序 的束 状 ,毛细 血管 闭塞
且 数 目减 少 ,瘢 痕 开 始 退 行 性 变 ,趋 向 成 熟 ,一 般 而 言 ,
这个病理过程持续 2— 4周 J 。这样 在硬膜 、神经周 围形成 大量瘢痕组织 ,瘢 痕组织 出现 收缩 ,并 粘连 、牵 扯 、压迫 神经 ,使术后 症状 复发 。目前 国 内外学 者 已达成共 识 :均
除术后硬膜周 围粘连 形成仍是 骨科领 域亟 待解决 的难题 之
一
。
多 年来 许 多 学 者 为 此 作 了不 懈 的 努 力 ,进 行 了 大 量 的
动物、临床研究 。取得了积பைடு நூலகம் 的进展 ,现综述如下 。
1 椎 板切 除术 后 硬 膜 周 围疤 痕 形 成 机 理 瘢 痕 组 织形 成 是 椎 板 切 除 术 后 组 织 缺 损 区 修 复 的 必 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