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四上数学第一单元 升和毫升_第1课时 升和毫升的认识【创新教案】

合集下载

了解“升”与“毫升”之间的关系-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了解“升”与“毫升”之间的关系-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了解“升”与“毫升”之间的关系-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升”、“毫升”两种容量单位的概念及相互转换。

2.能够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容器,如杯、盆等。

3.能够进行简单的容量计量和比较。

教学内容1.学习“升”、“毫升”的概念及相互转换。

2.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容器,如杯、盆等,并了解它们的沿用。

3.进行简单的容量计量和比较。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教师向学生提问:“小朋友们在家里经常使用哪些容器呢?”学生回答:“杯子、水壶、盆子、水桶等”。

教师说:“今天我们来学习什么?”学生回答:“学习容量单位‘升’和‘毫升’。

”第二步:讲解1.容量单位“升”的概念及计量方法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个升斗,并告诉学生,“升”是一个容量单位,它表示一种容器能装下的液体数量。

我们平时买牛奶,就是按照升来计量的。

果汁、汽水等饮料,也是按升来计量的。

接着,教师拿出一桶水,告诉学生:“一升的水就是一桶这样的水。

”同时,教师介绍了一个升斗的计量方法:把升斗放好,开口向上,倒入要计量的液体,等到水面平稳时,就可以读出升斗上的数字了。

2.容量单位“毫升”的概念及计量方法教师向学生展示一支药水滴剂瓶,并告诉学生,“毫升”是比升更小一级的容量单位。

我们平时喝药,就是按照毫升来计量的。

接着,教师倒出一些药水滴剂,并介绍了“毫升”计量的方法:拿出一个试管,将药水滴入,当试管中的药水液面平稳时,就可以读出药水量了。

第三步:练习学生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准备一张纸和两个杯子。

老师将水平均分到每个杯子中,让学生分别估算这两个杯子中装了多少水,再使用升斗和药水滴剂瓶进行计量,确认结果,并记录在纸上。

学生进行比较后,教师指导学生写比较句子,如:“A杯中的水比B杯中的水多;C杯中的水比D杯中的水少。

”第四步:总结教师总结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让学生自己进行回顾巩固。

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对学生初步了解容量单位的概念与方法的课程,因此教师应该重点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升斗和药水滴剂瓶进行计量操作,以便下一步更精确的学习。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认识毫升 ︳冀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认识毫升 ︳冀教版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认识毫升》教学设计一、课前系统部分(一)课标分析升和毫升是《数学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领域测量部分的内容,要求学生要在空间上理解掌握升和毫升的大小和进率。

(二)教材分析教材设计了两个数学活动,在教学体积之前先教学升和毫升,是因为这两个计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极广,几乎随时随地都可能接触到,尽量早些教学升和毫升,既方便学生生活,又为以后教学体积积累了感性材料。

这个部分在课程标准和整个教材中处于重要地位,对以后体积教学提供帮助。

(三)学生分析学生已能正确的认识容量的含义和升这个容量单位,同时,通过生活实际,一部分学生已知道毫升这个单位,但对毫升具体含义以及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不是很了解。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实际操作活动中,经历了解容量概念和认识测量工具,以及认识"升"和"毫升"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容量的含义,认识"升"和"毫升",知道"升"和"毫升"怎样用字母表示;会读量杯和量筒中液体的多少。

(这同时也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积极参与"玩水"活动,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和数学活动经验。

2. 教学重点与难点使学生正确认识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难点:会读量杯和量筒中液体的多少。

(五)教学策略依据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的基本理念,本节课我采用探究发现法、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动手探究的教学过程中,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介绍进行课堂教学所要采取的方法与技巧。

(六)教学用具每组准备量杯(量筒)、大、小玻璃杯、玻璃瓶,以及水盆、水、饮料等。

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一)课前探究部分我们学习了容量的单位升,根据同学们的了解,在一般的容器上,除了用升做单位之外,还用什么做单位?设计出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准备和探究的问题及方案要求。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认识升和毫升-冀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认识升和毫升-冀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认识升和毫升-冀教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升”、“毫升”的概念,准确理解它们所表示的容量单位,能够使用“升”、“毫升”单位计量容量。

2.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升和毫升的换算,实践中灵活使用。

3.学生能逐步掌握容量单位的换算,准确理解和应用。

教学重点:1.学生能正确理解“升”、“毫升”的概念,掌握它们所表示的容量单位,能灵活使用“升”、“毫升”单位计量容量。

2.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升和毫升的换算,在实践中应用灵活。

教学难点:1.学生理解和准确计量容量单位“升”、“毫升”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

2.学生成功应用所学知识,准确计量液体容量,提高容量计量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在本课之前,老师会先带领学生回顾一下三年级上学期所学的有关长度和重量的知识,然后慢慢引导学生,想一想液体容量的计量方式是什么?有什么特殊的计量单位吗?(教学内容导入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老师可以采用故事、以身作则、示例教学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领会教学内容,理解计量单位和换算用途)二、讲解知识点1.认识升和毫升(1)单位的定义:升(L):是液体的容量单位,1升(L)等于1000毫升(mL)毫升(mL):是液体的计量单位,1毫升(mL)等于1/1000升(L)(2)容量的计量方式:利用升和毫升单位来度量液体容量,如用杯子、瓶子等盛装液体的器具,并注意保持垂直,精确读取液位信息,计算液体容量。

2.认识升和毫升的换算(1)升和毫升之间可以进行换算,可以使用以下几种方法:方法一:利用换算关系1L = 1000mL,将升换算为毫升,或将毫升换算为升。

方法二:利用乘除法的换算原理将升化为毫升或将毫升化为升。

(2)换算应用实例:例如,将2升的水换算为毫升方法一:1L = 1000mL2L = 2 × 1000mL = 2000mL因此,2升的水为2000毫升。

方法二:2升= 2 × 1000毫升 = 2000毫升三、练习题1.将500毫升(mL)的牛奶转换成升(L),结论是什么?2.将3升(L)的盐水转换成毫升(mL),结果是什么?3.量出1升水之后再倒入500毫升的水,共有多少升水?4.一瓶可乐有330毫升,一箱可乐有24瓶,这一箱可乐共有多少升?总结本次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计量单位“升”、“毫升”的概念及应用,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能力。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1课时-升和毫升的认识冀教版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1课时-升和毫升的认识冀教版

冀教版四年级上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1课时升和毫升的认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课件出示图片)说说看,下面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用的什么?这些容器哪个盛水多呢?今天我们要一起来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

学了今天的知识,你就可以用数来表示液体的多少了。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1. 认识容量(1)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杯子。

(出示课件)师:1号杯子和2号杯子哪个盛水多呢?同桌互相讨论一下。

学生猜一猜。

生1:1号杯子大。

生2: 2号杯子大。

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吧。

你有什么好的方法?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一听。

(2)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集体交流。

生1:1号杯子可以放进2号杯子中,因此2号杯子比较大。

生2:把一号杯子装满水,再倒入2号杯子里,2号杯子没有满,因此2号杯子大。

生3:还可以把两个杯子都倒满水,然后再分别倒进两个一样大的杯子里,比较一下哪个杯子中的水多,哪个杯子就大。

小结:哪个杯子装水多,我们就说哪个杯子的容量大。

(出示课件)(4)巩固练习(出示课件)师:你能比较出哪个容量比较大吗?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2)认识量筒、量杯师:如果要精确的知道液体的容量,就要用到计量液体工具。

(出示量筒和量杯)介绍量筒和量杯的使用方法。

(ppt出示)计量液体,如汽油、饮料、药水、等,用升或毫升做单位。

师:升用字母“L”表示,毫升用字母“mL”表示。

(出示课件并板书,学生读一读)师:生活中还有哪些液体用升或毫升来计量?生:白酒,油,牛奶,可乐,汽水等。

师: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升和毫升。

学生自由说一说。

3. 认识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计量液体的单位,它们是升和毫升。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出示:100毫升的量筒和1000毫升的量杯。

师:现在我们就来实验一下,把量筒装满水,试一试几次能把量杯装满。

小组同学合作。

交流汇报。

组1:我们把100毫升的量筒装满水,然后倒入量杯中,倒了10次就把量杯装满了,10个100毫升是1000毫升。

2023【冀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1.1 认识升和毫升】

2023【冀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1.1 认识升和毫升】

《认识升和毫升》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至3页。

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是《标准》4—6年级学段“空间与图形”领域测量部分的内容,本单元内容主要是认识容量和容量单位。

这部分内容在传统的教材中,都安排在体积计算之后。

考虑到容量与容量单位在生活里经常出现,学生会经常接触,只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容量,通过容量的多少又可以认识容量单位,因此在四年级单独列出一个单元教学。

事实上如果学生具有了容量的概念,对于体积这一抽象的概念的认识,是十分有利的,将成为认识“体积”的基础。

另外,把这个内容安排在第一单元,主要考虑暑期刚过,天气还很炎热,“玩水”是这个季节学生乐于做的事情,通过“玩水”让学生了解杯子容量的意义,感受“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

这样学生既高兴,又易于学习知识。

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在各种饮料等物品上见到升、毫升,学生既有学习知识的生活经验,又有学习知识的现实需要。

在学生现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认识升和毫升,既可以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又可以提高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实际操作活动中,经历了解容量概念和认识测量工具,以及认识“升”和“毫升”的过程。

2、知道“升”和“毫升”怎样用字母表示;会读量杯和量筒中液体的多少。

过程与方法:实验操作、小组讨论交流、知识竞赛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玩水”活动,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和数学活动经验。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及学生互助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认识升和毫升,懂得用字母表示。

教学难点:形成“1升”,“1毫升”的容积观念。

准备:学生准备:课前调查并带回有关实物。

(如:酱油瓶,袋装奶,盒装奶,各种饮料等)教师准备:量筒,量杯,各种杯子,课件等。

教法、学法:实践操作,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教学过程:一、复习1.计量物体的长度用()单位,有()、()、()等。

2.计量物体质量用()单位,有()、()、()等。

二、导入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份礼物,看是什么?(出示饮料)师:饮料的多少又用什么做单位啊?生:升和毫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认识升和毫升_冀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认识升和毫升_冀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1 认识升和毫升_冀教版()第一单元升和毫升■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是《数学课程标准》4~6年级学段“图形与几何”领域测量部分的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认识容量和容量单位。

这部分内容在传统的教材中,都安排在体积计算之后。

考虑到容量与容量单位在生活中经常出现,学生经常接触,同时也和长度、质量的含义及计量单位一样,单独认识和学习是可行的,只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容量,认识容量后再认识容量单位。

因此在四年级单独列出一个单元教学。

事实上如果学生具有了容量的概念,对于体积这一抽象的概念的认识,是十分有利的,将成为“体积”教学的基础。

另外,把这个内容安排在第一单元,主要考虑暑期刚过,天气还很炎热,“玩水”是这个季节学生乐于做的事情,通过“玩水”让学生了解杯子容量的意义,感受“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

本单元共安排2个课时:先通过例1教学,引导学生体会、感悟容量的含义,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再通过例2学习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学会简单的换算,并解决一些生活中有关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教学的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能发现和认识数学知识,学到的概念和方法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尽力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解释问题,引导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技能解决问题,处处能看到数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了解容量意义。

认识“升”和“毫升”,知道1升=1000毫升,会用字母表示“升”和“毫升”。

2.通过实验操作,感受“升”和“毫升”的实际意义,并能表达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3.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操作的过程中,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挑战性,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重点、难点“升”和“毫升”的认识。

4.通过实验操作,沟通“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教学中,在实验的环节上可以由教师演示,也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但是一定要注意每次往量筒中装水100毫升要准确,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的成功,另外要让学生观察1毫升水和1升水的多少,在练习中可以增加一些填单位的习题,以巩固对“升”和“毫升”的理解。

小学数学冀教新版四年级上册升和毫升的认识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冀教新版四年级上册升和毫升的认识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冀教新版四年级上册升和毫升的认识教学设计第一篇:小学数学冀教新版四年级上册升和毫升的认识教学设计小学数学冀教新版四年级上册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2页。

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容量的含义,认识“升和毫升”,知道“升和毫升”怎样用字母表示;会读量杯和量筒中液体的多少。

过程与方法:在实际操作活动中,经历了解容量概念和认识测量工具,以及认识“升和毫升”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玩水的实验活动活动,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和数学活动。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升和毫升”。

教学难点:能过独立测量液体的多少。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量杯和量筒、两个杯子、水槽、饮料、三个大小不同的玻璃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水杯、水槽。

教学环节:一、实验引入1、教师拿出两个(粗细大小不同)的杯子。

师:“我和朋友每人喝满满一杯水,同学们猜一猜谁喝得多?”(培养学生的观查能力,让学生动脑筋大胆想象)2、师:“请同学们拿起你们组的水盆水杯,验证你的想法。

”①学生动手实验。

预设:学生的做法可能:把一个杯子装满水,倒入另一个杯子。

把两个杯子装满水,倒入另一个杯子。

使学生在亲手实验的过程中解决问题。

②交流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做的,是怎样判断的。

3、教师讲解:“哪个杯子装水多,我们就说哪个杯子的容量大。

”二、探索新知。

1、教师拿出两个高度一样、庄的饮料高度一样、粗细不同的被子,问:“哪个瓶子装的饮料多?”①学生观察、讨论可以怎样比较。

②交流。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讨论交流,必要的话,还可以让学生实际操作。

)2、认识量杯和量筒。

师:“要想精确测量饮料的多少,可以用量杯和量筒进行测量。

” 教师拿出量杯和量筒让学生观察。

学生仔细观察,认真读一读刻度。

师:“计量液体,用升和毫升作单位,升和毫升也可用字母m和ml表示。

3、感受1毫升的水有多少。

教师拿出装有1毫升水的量杯。

师:“这个量杯里的水大约是1毫升,谁来形容一下1毫升的水大约有多少?” 学生自由回答。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 升和毫升 认识升和毫升说课稿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  升和毫升 认识升和毫升说课稿

《认识升和毫升》说课稿(1)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升和毫升是《数学课程标准》“图形与几何”领域测量部分的内容,这个单元共2 课时,我要说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认识“升”和“毫升”。

教材设计了三个数学活动,第一个数学活动是通过比较两个杯子哪个杯子盛水多,使学生了解容量(容积)的概念。

教材先出示了两个大小不一样的空杯子,提出“哪个杯子盛水多”,通过书中同伴的交流介绍了两种方法:一是先把其中一个杯子装满水,再倒入另一个杯子中,然后根据第二个杯子水的情况,判断哪个杯子装水多。

二是先把两个杯子都倒满水,再分别倒进同样大的杯子里,观察、比较这两个杯子水面的高低,判断哪个杯子装水多。

在“倒水”比较的基础上,通过兔博士的活告诉学生“哪个杯子装水多,我们就说哪个杯子容量大。

”教材的这些内容,是课堂教学的指导和学生活动结果的预设。

课堂活动中,不能介绍比较的方法,而要让学生在充分的操作,在分组“玩水”的过程中,学会比较的方法。

第二个数学活动,首先比较两杯饮料多少。

教材出示了两个粗细不同、高度相同,而且装饮料的高度也一样的两个杯子。

通过兔博士的话提出“说说可以怎样比较”的要求。

通过两个同伴谈话的介绍,把这两个杯子的饮料分别倒入同样大的杯子里进行比较,用量杯和量筒可以测量饮料多少。

在此基础上认识量杯和量筒的内容。

在认识了不同测量工具、知道了升和毫升及它们的字母表示后,教材设计了“把两个杯子中的饮料分别倒入量杯中”,让学生学习读量杯的刻度,了解饮料的多少。

最后,教材安排了三个层次的练习。

“试一试”是通过测量自己的喝水的杯子的容量,来计算自己每天喝水量来介绍一个人每天补充水的数量1400毫升。

“练一练”第1题是直接读出量液体的多少;第2题是填空;第3、4题是操作活动,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

其中第3题是一道具有挑战性的题,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使两个杯子里的水变得同样多。

(2)学情分析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几乎每天都要接触与“升和毫升”有关的事物,如早餐喝的牛奶、服用的液体药、饮用的矿泉水、各种饮料等,学生既有学习知识的生活经验,又有学习知识的现实需要。

冀教版数学教案(四上) 升和毫升

冀教版数学教案(四上) 升和毫升

第1单元升和毫升第1课时升和毫升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例1、例2及练一练第1~4题。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了解容量含义,认识测量工具以及“升”和“毫升”,会用字母表示“升”和“毫升”。

2.通过实验操作,感受“升”和“毫升”的实际意义,并能表达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3.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操作的过程中,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挑战性,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能认识“升”和“毫升”, 了解容量的含义,会用测量工具测量水杯的容量,能读出包装盒上的液体容量。

【教学难点】建立“1升、1毫升有多少”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PPT课件。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成功之处] 容量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学生又是在没有认识体积的情况下初次接触,所以课堂上我尽量采用直观教学,搜集了各种容器,做了大量的准备,教学时我也改变了以往数学课的模式,用大量的实验操作来代替空洞的说教。

学生对我这种实验式的数学课表现出了极高的兴趣,不但课堂气氛活跃,而且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估计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不足之处]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行,有些学生根本无法说清为什么这个杯子的容量大而那个杯子的容量小。

[再教设计] 利用数学日记增强学生各方面的生活经验积累,在平时的教学中强化学生数学语言的训练,逐步使他们会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合理描述事物。

第2课时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教学内容】教材第4~5页例3及练一练第1~5题。

【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经历小组合作探索“升”和“毫升”之间关系的过程。

2.知道1升=1000毫升,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实际问题。

3.体验“升”和“毫升”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教学重点】知道1升=1000毫升和1 L=1000 mL,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解决生活中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PPT课件、100 mL的量筒、1000 mL的量杯以及水槽。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升与毫升 认识升和毫升 ︳冀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升与毫升  认识升和毫升 ︳冀教版

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第一课时认识升和毫升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由生活经验到了解容量概念、认识测量工具以及“升”和“毫升”的过程。

2.了解容量的含义,会用测量工具测量水杯的容量,能读出包装盒上的液体容量。

3.积极参与比较、测量等实践活动,体会用工具测量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在实际操作中,了解容量的概念,认识“升”和“毫升”,并会用字母表示“升”和“毫升”。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认识“升”和“毫升”,会读量杯和量筒中的液体是多少。

教具学具准备:量筒、水杯、1升的饮料、15毫升的小瓶子、多媒体课件、两个大小相差不大的水杯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课下去超市调查了一些盒装、桶装、袋装饮料、油等液态东西的多少,现在谁来汇报一下?学生汇报。

师说明:通过调查,我们知道了计量液体如汽油、饮料、药水等的多少,用升和毫升作单位。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升和毫升。

板书课题:认识升和毫升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1.认识容量多媒体课件出示三个大小相差很大的杯子师:哪个杯子盛水最多?哪个杯子盛水最少?学生判断。

师说明:哪个杯子装水多,我们就说哪个杯子容量大。

反之,容量小。

2.认识毫升教师拿出两个大小相差不大的两个杯子师:那如果我想比较一下这两个杯子哪个盛水多,应该如何比较呢?学生同桌讨论方法,汇报方法,教师对这些方法进行操作演示,用实际结果证明。

⑵认识量筒和量杯(看课本插图或课件)师:通过上面的方法,我发现只能测出谁盛的水多,那如果我想知道每个杯子盛多少水,也就是容量是多少,该怎么办呢?这就用到了两个工具,分别是量筒和量杯。

多媒体课件出示量筒和量杯的图片,说明:用量筒和量杯可以准确测量液体的多少。

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①观察量筒和量杯上的最高刻度是多少;(100mL、250mL)②说明容量单位毫升用字母“mL”表示;板书:毫升(mL)③要想准确读出液面所在的刻度,首先要弄清每个刻度代表的数量;④为减少读数时的误差,要注意指导学生读量杯中容量的正确方法,即视线要与量杯的液面保持水平。

最新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1升和毫升 优质教案

最新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1升和毫升 优质教案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内容:认识容量和升。

学情分析:这部分内容在以往教材中是安排在认识体积之后学习的,但在学生的生活中已被广泛运用,学生具有一定的感知。

教学要求: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容量”的概念,认识容量单位“升”,了解“一升”的实际意义,体会“容量”的含义,通过操作让学生体会采用统一的容量单位的必要性。

能力目标:增强空间大小的量化观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际应用能力。

情感目标:在操作活动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升”这个容量单位的大小,加深对“升”的认识。

教学方法:讲授法,操作法组织形式:4人小组教学准备:电脑课件教学过程:一、认识容量:1.出示两个茶杯: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茶杯,谁来说出哪个杯子里盛水多?3.说明:哪一个杯子盛的水多,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大一些,盛水少的,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小一些。

(板书:容量)4.出示两个水壶:5.你知道哪一个水壶的容量大一些吗?(如果学生是通过观察得到的结果,可再提示可以怎样来证实)6.你说举举例子来比较容量的大小吗?(如家中的热水壶跟水瓶比较)7.请同学们观察在这个水壶中盛了多少水?8.想一想,你能说出这个水壶的容量是多少吗?你是怎么想的?9.我们可以把这壶水倒入杯中,看看可以盛多少杯。

10.小组活动,将一壶水分别倒入各自准备的水杯中。

11.谁来说一说,这壶水有几杯?12.同学们说的都不太一样,大家觉得这样说科学吗?如果别人这样告诉你,你能知道这壶水的容量吗?13.因此,人们就给容量定出了统一的单位。

二、认识升:1.请同学们拿出从家中带来的各种容器。

2.请同学们分别在小组里交流一下你带来的容器上标明的容量是多少?用的是什么单位?3.指名两小组回答最大的容量和最小的容量。

(板书:升或L)如果有毫升则向学生说明下面再来学习。

(板书完整课题)4.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知道,升是容量的单位之一,那么,你认为1升有多少呢?小组交流一下。

5.要想科学的认识升这个单位,我们先来认识这个量杯(出示量杯),量杯是用来测量液体的容量的工具,在量杯上有一些刻度,标着1的地方就表示容量是1升。

一 第1课时 认识升和毫升(教案冀教四上)

一  第1课时 认识升和毫升(教案冀教四上)

第1课时认识升和毫升教学内容:认识升和毫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升和毫升,会用字母表示升和毫升。

2、.过程与方法:认识测量工具,量杯和量筒,会读量杯和量筒上的刻度。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分一分,感受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数字形状的想象,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与信心。

教学重点:学会用升和毫升表示不同的物体。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认识升和毫升。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和实践法相结合。

教学课型:新授课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复习引入师:同学们这节课之前,老师要提问你们三个问题。

1.计量物体长度要用哪些长度单位?学生:厘米、分米、毫米、米。

教师:2.计量物体重量要用哪些质量单位?学生:克、千克、吨。

教师:那计量液体体积的单位有什么?我看同学们都摇了摇头。

那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走进数学的容量单位世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接着学习一下《认识升和毫升》。

探究新知教师:同学们,你知道下面哪个水壶能盛的水多吗?首先,老师要告诉你们能盛放东西的物体叫做容器。

(讨论3分钟)教师:容器能容纳多少东西叫容器的容量。

哪位同学可以说一下哪个容器容量大?学生:我们可以用水杯去测量。

看看两个晾杯分别能倒满多少杯水。

教师:嗯,很好。

不过万一两个晾杯里的水倒满水杯时,最后高度差不多呢?有谁的方法和这位同学的不一样吗?学生:我选择用有刻度的烧杯或量筒去测量。

师:你们看我们的烧杯和量筒上都是有刻度的。

为了准确测量或计算容量的多少,要用统一的容量单位。

下面我们欣赏下面四幅图片。

师:12升、2.5升、1L、30毫升这些物体都是有容量单位的。

容器中所能容纳液体的多少,就是容器的容量。

用升和毫升做单位。

升用字母表示“L”;毫升用字母表示“mL”。

师:计量液体,eg.汽油、饮料等。

容器中所能容纳液体的多少,就是容器的容量。

用升和毫升做单位。

升用字母“L”表示,毫升用字母”mL“表示。

巩固练习教师:同学们,下列物体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

最新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1升和毫升优质word教案

最新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1升和毫升优质word教案

升和毫升教学目标:1.在实际操作活动中,经历了解容量概念和认识测量工具、以及认识“升”和“毫升”的过程。

2.了解容量的含义,认识“升”和“毫升”,了解升和毫升怎样的字母表示;会读量杯和量筒中液体的多少。

3.积极参与“玩水”实验活动,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和数学活动经验。

课前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空杯子,两个粗细不同、高度相同的杯子,量杯、量筒。

每个组两个高矮粗细都不同的杯子,一个水盆或水桶。

教学方案:通用教案个性化教案教学环节教学预设一、问题情境1.教师谈话引出喝水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完全不同的杯子,并提出哪个杯子装水多的问题,让学生观察讨论。

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这里有两个杯子,一个高一些、一个矮一些。

猜猜看,哪个杯子装水多?生1:粗(矮)的多。

生2:高(细)的多。

生3:一样多。

2.教师提出小组合作“玩水”实验的要求,鼓励学生积极合作,想办法,检验自己的估计。

并指导学生注意安全。

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操作,让他们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思考比较的方法。

师:刚才大家说了自己的意见,到底哪个杯子盛水多呢?我们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有两个这样的杯子。

现在我们就分组试一试。

注意:从盆里舀水的时候,不要让水洒出来,弄湿了你的衣服。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注意了解学生不同的实验方法。

3.交流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做,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交流不同方法。

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实验的方法和结果给大家说一说啊?拿上你们的杯子,一边演示一边给大家说。

生1:我们组是这样做的:把矮(粗)杯子装满水,倒入高(细)杯子中,水都倒完了……生2:我们组是把高(细)杯子装满水,往矮(粗)杯子里倒……4.教师演示“把两个杯子都装满水,分别倒入一样的杯子中的方法”让学生比较。

师:同学们的方法都很好,我也想了一种方法,请同学们仔细地看一看:先找来两个一样的杯子,然后,把我们要比较的两个杯子装满水,在分别倒入这两个一样大小的杯子中。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一单元升和毫升第1课时升和毫升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一单元升和毫升第1课时升和毫升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第 1 课时升和毫升教课内容:教材第 1~3 页。

教课目的:1、联合详细案例,经历由生活经验到认识容量观点和认识丈量工具,以及认识“升”和“毫升”的过程。

2、认识容量的含义,会用丈量工具丈量水杯的容量,能读出包装盒上的液体容量。

3、踊跃参加比较、丈量等实践活动,领会用工具丈量的必需性,感觉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教课重难点:要点:升和毫升的认识难点 : 容量观点的形成和正确读取量杯量筒液体的多少。

教课准备:课件、水杯、烧杯、量筒、量杯学生收集的包装袋。

教课过程一、创建情境导入:师:今日老师给大家带来三个水杯,出示课件,,请你说一说哪个杯子盛水最多,那个杯子盛水最少?生:第二个杯子盛水最多,第三个杯子盛水最少。

师:我们一眼就能看出这三个水杯哪个盛水最多,那个盛水最少。

下边两个水杯哪个盛水多呢?出示课件,你有什么好方法进行比较呢?二、新授1、实验,理解容量的观点,1、出示两个杯子。

大小不一样。

师:哪一杯装水多?有什么好方法?同桌相互议论一下。

出示课件。

生:相同多。

左侧的2、提出小组合作实验,在实验中考虑有什么好的方法,让学生踊跃配合,共同解决问题。

师:你们都想到了哪些方法,生 1:能够把两个杯子放在一同比一比。

生 2:能够把一个杯子装满水,再倒入另一个杯子里。

生 3::还能够把两个杯子都倒满水,而后再分别倒进两个相同大的杯子里。

师:同学们真聪慧,你们想出了这么多好方法,鼓舞的语气。

小结:哪个杯子装水多,我们就说哪个杯子的容量大。

出示课件。

2、实验,认识升和毫升⑴出示两个高度相同、装着饮料的高度也相同、但粗细不一样的两个瓶子。

师:老师这里还有两个瓶子。

比一比,哪个瓶子装的饮料多?你是怎么比较的,此刻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议论。

师生沟通生 1:用一个大杯子,先把一个瓶子的水倒进去,做一个记号,而后倒出来。

再把另一个瓶子的水倒进去,和方才做的记号比较。

生 2:分别倒进两个相同大的杯子里,再比一比哪个多。

冀教版2011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第一单元《升与毫升》教学设计

冀教版2011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第一单元《升与毫升》教学设计

冀教版2011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第一单元《升与毫升》教学设计第一篇:冀教版2011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第一单元《升与毫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冀教版2011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第一单元《升与毫升》一、课前系统部分(一)课标分析在新版《课程标准》中,对升与毫升的教学内容提出了以下要求:1、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巧;2、初步形成数感和空间的概念;3、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运用一些知识加以解决;4、通过实例了解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升和毫升),能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5、经历有目的、有设计、有步骤、有合作的实践活动。

(二)教材分析:升和毫升是容量单位,经常用来计量容器里容纳的液体或粉末状、颗粒状物体的体积。

小学数学以往总是把升和毫升与其他常用体积单位一起,编排在高年级教学。

本单元教材在教学体积之前先教学升和毫升,是因为这两个计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极为广泛,几乎随时随地都可能接触到。

尽量早一些教学升和毫升,既方便学生生活,又为以后教学体积积累感性认识。

由于升和毫升在体积之前教学,因此采取直观认识、直观感受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容量的含义以及计量单位,感受1升和1毫升的实际意义,会进行升和毫升的简单换算。

感受1升和1毫升的实际意义,形成有关1升和1毫升的表象是教学重点。

(三)学生分析: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

四年级大部分学生学习习惯良好,学习积极性也比较高,思维活跃,有较好的学习习惯,有较有成效的学习方法;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四年级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处于转折时期,抽象概括、分类、比较和推理能力开始形成;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提高,做题的速度和准确性提高,一题多解的数量增加。

思维开始从模仿向半独立和独立转变,培养思维的独立性和发散性在四年级尤其关键,而独立性和发散性是创造性的必要条件,所以四年级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关键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升与毫升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容量”的概念,体会“容量”的含义,通过操作让学生体会采用统一的容量单位的必要性。

认识容量单位“升”。

了解“一升”的实际意义。

2、使学生正确认识毫升,并形成1毫升的容量观念。

3、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升与毫升,并会用字母表示。

教学难点:
理解容量的含义,形成1升与1毫升的容积观念。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茶杯,水,饮料瓶,量杯等。

教学过程:
一、感受旧知、揭示课题
1、计量物体用哪些长度单位?
2、计量物体重量用哪些质量单位?
你们知道吗?我们喝的牛奶、饮料是用什么做计量单位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升和毫升(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用旧知为新知做好铺垫,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二、动手活动、探索新知
1. 教师出示两个大小有明显区别的空杯:
问:哪个杯子装水多?
在分组"玩水"的过程中,比较这两个杯子哪一个能盛比较多的水?
同学之间交流介绍了两种方法:
一是先把其中一个杯子装满水,再倒入另一个杯子中,然后根据第二个杯子水的情况,判断哪个杯子装水多。

二是先把两个杯子都倒满水,再分别倒进同样大的杯子里,观察、比较这两个杯子水面的高低,判断哪个杯子装水多。

在"倒水"比较的基础上,告诉学生"哪个杯子装水多,我们就说哪个杯子容量大。

"
设计意图:安排这些内容,是课堂教学和学生活动结果的预设。

课堂活动中,不能直接介绍比较的方法,而通过活动要让学生自己在充分的操作,在分组"玩水"的过程中,学会比较的方法。

2. 出示两个容量差不多的饮料瓶子:观察这两个瓶子,哪个瓶子的饮料多一些?
同学猜想,猜想的结果不同。

提问:怎样才能知道到底哪个瓶子的饮料多呢?你有什么方法?
同学活动后回答并演示把这两个瓶子的饮料分别倒入同样大的量筒或量杯里进行比较,用量杯和量筒可以测量饮料的多少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认识量杯和量筒。

在认识了不同测量工具、知道了升和毫升。

3. 出示课件。

(下面各容器哪个杯子容量最大?哪个最小?)
学生通过讨论明确:中间一个杯子的容量最大,最后一个杯子的容量最小。

设计意图:通过及时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容量的感知。

三、感受容量单位“升”与“毫升”
1. 出示超市平面图:我们到哪里去会找到容量单位?
2. 视频播放超市和商品商标特写(色拉油5升、牛奶1升、饮料2.5升等)。

提问:从这些商品的商标中你都看到了什么?
根据同学的回答,板书:升、L。

再问:你们都是在哪些物品的包装上看到这个容量单位的?
师小结: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

可以用“L”表示。

(请同学们读一读)
3、举例。

提问:你还在什么地方见到升这个容量单位的?
根据同学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

4. 体验1升的多少。

操作:1升的水可以装满几杯。

让同学用平时饮水的杯子倒一倒,说一说大约这样的几杯就有1升。

5. “节约1升”。

(1)出示动画,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提问:一个关不紧的水龙头,20分钟就会流失1升水。

一小时就浪费多少水?一天呢?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节约用水的环保意识,“节约用水”从娃
娃抓起。

(2)节约用水广告短片欣赏。

情节:一个没关紧的水龙头—小蚂蚁集水—运水—浇树—字幕(请节约每一滴水)。

小蚂蚁说:“我收集的水有多少升?”
小蘑菇说:“这么少的水用‘升’做单位合适吗?”
谈话:为了计量比较少的水,我们还需要一个比“升”更小的容量单位。

那就是——毫升。

出示:用毫升做单位的容器和前面我们学习的用升做单位的容器有什么不同?
学生观察得出:用升作单位的容器很大,可见毫升是计量比较少的液体时常用的单位。

毫升用“mL”来表示。

(请同学们读一读)
设计意图:通过小短片引出更小的容量单位——毫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更容易接受。

6、认识1毫升
师用滴管向量筒滴水,几滴约是1毫升?
设计意图:通过小实验,学生直观感受了毫升的概念,体会了毫升的意义。

四、本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到了新知识,你快乐吗?
五、课件出示层次练习,提高巩固
1、把下面各容器容量按从大到小排序。

2、判断下面各题的单位是否正确。

3、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单位。

六、作业布置
1、课件出示:选择合适单位。

2、课本3页1题。

七、板书设计:
认识升和毫升
计量液体,用升或毫升作单位。

升字母:L
毫升字母:mL
设计理念:
同学对升和毫升的认识重在感受和体验。

本节课的设计从观察入手,立足让同学在操作中体验,在交流中感受。

教师积极创设与同学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同学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同学在观察、操作、猜想、交流、反思等活动中理解容量的意义,逐步体会容量单位统一的必要性和1升的观念,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精心设计一个对话的场景,在感受实际生活中容量单位“升”的认识从超市平面图物品分布区域的定位到对容量单位的感知,促进同学们逐步形成对容量单位清晰规范的认知“升”是较大单位,“毫升”是较小单位。

在最后的拓展练习环节中,我最大程度地把练习内容活动化,容量单位是什么?1升有多少?1毫升有多少?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