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生气通天论》
《素问·生气通天论》原文译文赏析
《素问·生气通天论》原文|译文|赏析《素问·生气通天论》是创作于战国时期的一篇散文,作者不详。
阐述养生理论,对《上古天真论》指出的“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的法则,用本篇论文作出了进一步的解说。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素问·生气通天论》原文作者:佚名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
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
其生五,其气三,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
苍天之气,清静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
故圣人抟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
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散解,此谓自伤,气之削也。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故天运当以日光明。
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
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
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緛短,小筋驰长。
緛短为拘,驰长为痿。
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
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溃溃乎若坏都,汨汨乎不可止。
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
有伤于筋,纵,其若不容。
汗出偏沮,使人偏枯。
汗出见湿,乃生痤疿。
高梁之变,足生大丁,受如持虚。
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
陷脉为瘘,留连肉腠,俞气化薄,传为善畏,及为惊骇。
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
魄汗未尽,形弱而气烁,穴俞以闭,发为风疟。
故风者,百病之始也,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时之序也。
故病久则传化,上下不并,良医弗为。
故阳畜积病死,而阳气当隔。
隔者当泻,不亟正治,粗乃败之。
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
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
《黄帝内经》上卷《素问篇》3生气通天论篇第三(原文+译文)
qì shāng rén cǐ shòu mìng zhī běn yě
气 伤 人,此 寿 命 之 本 也。
-1-
传承国学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 品读圣贤经典 开启智慧人生
cāng tiān zhī qì qīng jìng zé
苍 天 之 气, 清 静 则
zhì yì zhì shùn zhī zé yáng qì gù
气 九 州 、九 窍 、五 脏 、十 二
jié jiē tōng hū tiān qì qí shēng wǔ
阴阳之气又依盛衰消长而各分为三。如果经常 违背阴阳五行的变化规律,那么邪气就会伤害
节,皆 通 乎 天 气。其 生 五,人体。因此,适应这个规律是寿命得以延续的
qí qì sān shuò fàn cǐ zhě zé xié 根本。
yīn yú hán yù rú yùn shū qǐ
因 于 寒,欲 如 运 枢,起
jū rú jīng shén qì nǎi fú yīn yú
居 如 惊 , 神 气 乃 浮。因 于
如果寒邪伤人,阳气应如门轴在门臼中运 转一样活动于体内。若起居猝急,扰动阳气, 则易使神气外越。如果暑邪伤人,则汗多烦躁,
传承国学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 品读圣贤经典 开启智慧人生
shēng qì tōng tiān lùn piān dì sān
生 气 通 天 论 篇 第三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huáng dì yuē fú zì gǔ tōng
黄 帝 曰:夫 自 古 通
黄帝说:自古以来,都以通于天气为生命
tiān zhě shēng zhī běn běn yú yīn yáng 的根本,而这个根本不外乎天之阴阳。天地之
黄帝内经全文原文及译文
黄帝内经全文原文及译文
黄帝内经是一本古代的中医经典,包括两部分,分别是《素问》和《灵枢》。
以下是部分黄帝内经的原文及译文:
1.《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原文:天风解堵,地风解濡,人风解肌。
人合于四时之大变者,天风解肌,地风解肌……风者,人之所以在天地之间也。
译文:天风能治疗肌肉的疼痛和僵硬,地风能治疗湿气的滞留,人风能治疗肌肤病。
人类与四季轮换相适应,天风可治疗肌肤病,地风可治疗湿气滞留……风,是人存在于天地之间的因素。
2.《素问·生气通天论》
原文:夫生气之亏,上工于神枢,下系于肌肉,其寿命早衰,肺气先丧。
译文:生命力不足,首先影响人的精神,然后影响到肌肉,导致寿命缩短,肺气先衰。
3.《灵枢·本神》
原文:人有五脏,五脏之合气为阳,阳和盛,则五脏皆受气,血脉和行。
译文:人体有五个脏器,五脏合理的气血流动是阳气,阳气充足时,五脏都能正常接受气血的滋养,血脉流通顺畅。
以上是黄帝内经部分文段原文及译文,这本经典的内容非常丰富,对于中医学和人体健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素问 生气通天论
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
"译文:“过食酸味的东西,会导致肝气太盛,那么脾气就要衰歇。
过食咸味的东西,就会导致大骨容易受伤,肌肉萎缩,心气抑郁。
过食甜味的东西,则心气烦闷不安,面色变黑,肾气得不到平衡。
过食苦味的东西,则脾气不得濡润,导致消化不良,胃部就会胀满。
过食辛味的东西,则筋脉败坏而松弛,精神也会受到损害。
”《素问五脏生成篇》:“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搞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月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 即五昧所禁: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醋走筋,筋病无多食醛。
译文:多食咸味的,能使血脉流行凝涩不畅,并色泽会发生变化。
多食苦味,能使皮肤枯槁,毫毛也会脱落。
多食辛味的,就会导致筋脉劲急,爪甲也会枯槁。
多食酸味的,能使肌肉变厚皱缩,而嘴唇也会掀起。
多食甜味的,能使骨骼发生疼痛,而头发也会脱落。
五脏之病各有所禁忌:辛味走气分,所以气病不可多食辛辣之物。
咸味走血分,血病勿多食咸味。
苦味走骨分,骨病不可多食苦味。
甜味走肉分,肉病者不可多食甜味。
酸味走筋,筋病不可多食酸味。
以上是译文,还有"五昧所禁: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醋走筋,筋病无多食醛"这个不是《素问五脏生成篇》里的,是《素问宣明五气篇》里出现的。
还有里面写错了“醋走筋,筋病无多食醛”应该是“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
素问·生气通天论PPT课件
重点篇章
特色
以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 为指导思想,注重整体调理和预防为 主。
如“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 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 虚,气门乃闭”等。
作品的影响和价值
01
02
03
对中医理论的影响
成为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 组成部分,对后世的中医 临床实践和学术研究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五行(木、火、土、金、水) 与人体脏腑相联系,相互作用 和制约,维持人体动态平衡。
脏腑理论
脏腑是人体内脏器官的总称,包 括心、肝、脾、肺、肾等。
脏腑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共同完成人体的生理功能。
脏腑功能的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 人体的健康与疾病,因此调理脏
腑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
病因病机理论
病因是指引起疾病的原因,包括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等。
技术瓶颈。
06
结论
对《素问·生气通天论》的总结评价
理论价值
《素问·生气通天论》是中医理论的经典之作,它系统地阐述了人体与自然界之间的相互 关系,以及人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密切联系。这一理论对于中医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 指导意义。
实践意义
该理论不仅为中医临床提供了理论基础,还为现代医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例如,对 于许多慢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我们可以借鉴《素问·生气通天论》中的理论,从调整生 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入手,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对健康观念的影响
引导人们注重养生保健, 强调了预防为主的思想, 对现代人的健康观念仍有 启示作用。
对医学发展的贡献
为中医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奠定了基础,促进了中医 临床医学的进步和发展。
03
《素问·生气通天论》的主要观点
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
《内经讲义》详细背诵内容
《内经讲义》背诵内容第一章导论《素问·生气通天论》1.岐伯曰: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
阳不胜其阴,则五藏气争,九窍不通。
是以圣人陈阴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
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
2.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1.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治病必求于本。
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
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阳化气,阴成形。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寒气生浊,热气生清。
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
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
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府.2.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
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
味厚则泄,薄则通。
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
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
壮火食气,气食少火。
壮火散气,少火生气。
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
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3.故曰: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徵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
故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第二章藏象《素问·六节藏象论》1.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
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译文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译文黄帝说:自古以来,都以通于天气为生命的根本,而这个根本不外天之阴阳。
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大如九州之域,小如人的九窍、五脏、十二节,都与天气相通。
天气衍生五行,阴阳之气又依盛衰消长而各分为三。
如果经常违背阴阳五行的变化规律,那么邪气就会伤害人体。
因此,适应这个规律是寿命得以延续的根本。
苍天之气清净,人的精神就相应地调畅平和,顺应天气的变化,就会阳气充实,虽有贼风邪气,也不能加害于人,这是适应时序阴阳变化的结果。
所以圣人能够专心致志,顺应天气,而通达阴阳变化之理。
如果违逆了适应天气的原则,就会内使九窍不通,外使肌肉奎塞,卫气夭散不固,这是由于人们不能适应自然变化所致,称为自伤,阳气会因此而受到削弱。
人身的阳气,就像天上的太阳一样重要,假若阳气失却了正常的位次而不能发挥其重要作用,人就会减损寿命或夭折,生命机能亦暗弱不足。
所以天体的正常运行,是因太阳光的普照而显现出来,而人的阳气也应在上在外,并起到保护身体,抵御外邪的作用。
如果寒邪伤人,阳气应如门轴在门日中运转一样活动于体内。
若起居猝急,扰动阳气,则易使神气外越。
如果暑邪伤人,则汗多烦躁,喝喝而喘,安静时多言多语。
若身体发高热,则像炭火烧灼一样,一经出汗,热邪就能散去。
如果湿邪伤人,头部像有物蒙裹一样沉重。
若湿热相兼而不得排除,则伤害大小诸筋,而出现短缩或弛纵,短缩的造成拘奎,弛纵的造成痰弱。
如果风邪伤人,可致浮肿。
以上四种邪气维系缠绵不离,相互更代伤人,就会使阳气倾竭。
在人体烦劳过度时,阳气就会亢盛而外张,使阴精逐渐耗竭。
如此多次重复,阳愈盛而阴愈亏,到夏季暑热之时,便易使人发生煎厥病,发作的时候眼睛昏蒙看不见东西,耳朵闭塞听不到声音,昏乱之势就像都城崩毁、急流奔泻一样不可收拾。
人的阳气,在大怒时就会上逆,血随气升而积于上,与身体其他部位阻隔不通,使人发生薄厥。
若伤及诸筋,使筋弛纵不收,而不能随意运动。
经常半身出汗,可以演变为半身不遂。
内经选读_长春中医药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内经选读_长春中医药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夏伤于暑,秋为”何病答案:痎疟2.《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思想无杂念,则“淫邪不能惑其答案:心3.据《灵枢•水胀》篇所述,具有“空空然不坚,腹大,身尽肿,皮厚,按其腹窅而不起,腹色不变”症状表现的是答案:肤胀4.据《灵枢•水胀》篇所述,具有“色苍黄,腹筋起”症状表现的是答案:鼓胀5.据《灵枢•水胀》篇所述,肤胀与鼓胀的症状相同点是答案:腹胀身皆大6.据《灵枢•本神》原文,“肝藏血,血舍魂”,肝病则见答案:怒_腹胀_恐7.据《灵枢•本神》指出,精舍答案:志8.《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女子天癸竭的年龄时段是答案:七七9.《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女子衰老始于答案:五七10.《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女子五七发始堕的原因是答案:阳明脉衰11.据《素问•上古天真论》下列表现“精气溢泻,肾气盛,天癸至”出现在男子哪个时间段答案:二八12.据《灵枢·本神》篇所述,肺气虚的症状是答案:鼻塞不利13.据《灵枢•本神》篇所述,因虑而处物谓之答案:智14.《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下”的原文是答案:诸厥固泄15.《素问•举痛论》在论述疼痛的机理时,强调了哪种邪气的作用答案:16.《素问•痹论》认为卫者为答案:17.据《灵枢•本神》篇所述,因志而存变谓之答案:思18.现存最早注释《内经》的注本是《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答案:错误19.《黄帝内经素问》的注家是答案:王冰20.据《灵枢•本神》篇所述,所以任物者谓之答案:心21.《素问》之名最早见于《伤寒杂病论》答案:正确22.据《灵枢•本神》原文,“肺藏气,气舍魄,……实则()。
”答案:喘喝胸盈仰息23.据《灵枢•营卫生会》篇所述,营卫二气运行的规律是答案:24.据《灵枢•本神》原文,“脾藏营,营舍意,……实则腹胀,()。
”答案:经溲不利25.据《灵枢·营卫生会》篇所述“少壮之人不昼瞑者”的原因是答案:营卫之行,不失其常_气血盛,肌肉滑_气道通26.据《灵枢·营卫生会》篇所述,“老人之不夜瞑者”的主要机理是答案:气血衰_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_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搏27.据《灵枢·营卫生会》篇所述,营卫二气运行的规律是答案:卫气行于阳二十五度,行于阴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_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_太阴主内,太阳主外,各行二十五度,分为昼夜28.《灵枢·营卫生会》篇主要论述了答案:营卫与血汗的关系_营卫与三焦的关系及三焦的部位和功能_老人不夜瞑和少壮人不昼瞑的机理_营卫二气的生成、运行与会合29.《灵枢·营卫生会》中“血者,神气也”的含义是答案:血是水谷精微之精汁奉心神所化30.《灵枢•营卫生会》篇指出,血与营卫之气答案:异名同类31.《灵枢·营卫生会》篇认为少壮之人表现为答案:夜瞑32.《灵枢·营卫生会》篇认为,老年人表现为答案:昼不精,夜不瞑33.《灵枢·营卫生会》篇认为营卫之气在体内一昼夜各运行答案:五十度34.《灵枢·营卫生会》指出,营卫五十而复大会的部位在答案:手太阴肺经35.据《灵枢•本神》原文,“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长生久视。
中医基础理论笔记
中医基础理论1、《素问·生气通天论》:“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
”2、《素问·五脏生成篇》:“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皱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
”3、怒伤肝、怒则气上;喜伤心、喜则气缓;思伤脾、思则气结;忧伤肺、悲则气消;恐伤肾、恐则气消,惊则气乱。
4、十二经络体表分布:在四肢:太阴、阳明在前缘;少阴、太阳在后缘;厥阴、少阳在中线。
在头面部:阳明经行面部、额部;太阳经行于面颊、头顶及后头部;上阳行于头后侧部。
躯干部:手三阳均行经肩胛部;足三阳则阳明行于胸腹,太阳行于背部,少阳行于肋部;足三阴均行于腹部。
循行于腹部的经脉,由内向外的排列顺序为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
十二经脉流注次序:起于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肝经,最后又回到肺经。
十二经脉走向、交接规律手三阴经从胸腔走向手指末端,交手三阳经;手三阳经从手指末端走向头面部,交足三阳经;足三阳经从头面部走向足趾末端,交足三阴经;足三阴经从足趾走向腹腔、胸腔,交手三阴经,这样“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地循行。
奇经八脉的主要作用:①进一步密切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
②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正经气血有余时,则流注于奇经八脉蓄以备用,而当十二经脉气血不足时,则可由奇经溢出,予以补充。
③奇经八脉与肝、肾等脏及女子胞、脑、髓奇恒之腑关系较为密切,在生理、病理方面有一定的联系。
督脉称“阳脉之海”。
任脉称“任主胞胎”。
冲脉称“十二经脉之海”,又称“血海”。
跷脉的基本功能:一是主司下肢运动,可使下肢运动灵活矫捷。
二是司眼睑的开合。
十二经别,是从十二正经别行分出,深入躯体内部,循行于胸腹及头部的重要支脉。
(完整版)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素s ù问w èn ·生sh ēn ɡ气q ì通t ōn ɡ天ti ān 论l ùn 篇pi ān 第d ì三s ān黄hu án ɡ帝d ì曰yu ē:夫f ū自z ì古ɡǔ通t ōn ɡ天ti ān 者zh ě,生sh ēn ɡ之zh ī本b ěn ,本b ěn 于y ú阴y īn 阳y án ɡ。
天ti ān 地d ì之zh ī间ji ān ,六li ù合h é之zh ī内n èi ,其q í气q ì九ji ǔ州zh ōu 、九ji ǔ窍qi ào 、五w ǔ脏z àn ɡ、十sh í二èr 节ji é,皆ji ē通t ōn ɡ乎h ū天ti ān 气q ì。
其q í生sh ēn ɡ五w ǔ,其q í气q ì三s ān ,数sh ù犯f àn 此c ǐ者zh ě,则z é邪xi é气q ì伤sh ān ɡ人r én ,此c ǐ寿sh òu 命m ìn ɡ之zh ī本b ěn 也y ě。
苍c ān ɡ天ti ān 之zh ī气q ì清q īn ɡ净j ìn ɡ,则z é志zh ì意y ì治zh ì,顺sh ùn 之zh ī则z é阳y án ɡ气q ì固ɡù,虽su ī有y ǒu 贼z éi 邪xi é,弗f ú能n én ɡ害h ài 也y ě,此c ǐ因y īn 时sh í之zh ī序x ù。
《素问生气通天论》
素问生气通天论认为,自然界与人类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人类应当顺应自然规律,达到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状态。
该理论强调“天人合一”,认为人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界息息相关,人的生理变化与自然环境的变化是相互呼应的。
该理论强调“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认为自然界对人类是公平的,只有顺应自然、行善积德的人才能获得自然的恩惠和庇佑。
养生保健:该理论提倡顺应自然规律、保持心情愉悦等养生保健方法,对于预防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疗内科疾病具有积极作用。
外科疾病的诊治
素问生气通天论对不同外科疾病的分类与治疗
素问生气通天论在外科疾病预防中的作用
素问生气通天论在外科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素问生气通天论对外科疾病的治疗原则
妇科疾病的诊治
素问生气通天论对产后抑郁的调理
病机转化:疾病在发展过程中,由于邪正斗争和机体反应性变化,可发生病机转化
病位: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病变所在的脏腑经络部位
病理: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津液代谢紊乱等
诊断和治疗方法
诊断方法: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全面了解病情
治疗方法:根据病情,采用中药、针灸、推拿等多种方法进行治疗
素问生气通天论的临床应用
素问生气通天论对更年期综合症的调理
素问生气通天论在妇科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素问生气通天论对月经不调的治疗
五官科疾病的诊治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耳病:素问生气通天论提出,耳病与肾气不足有关,通过补肾气可以治疗耳病。
眼病:素问生气通天论认为,眼病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通过调理脏腑可以治疗眼病。
鼻病:素问生气通天论认为,鼻病与肺气不宣有关,通过宣肺气可以治疗鼻病。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王履的精辟论述
夫洞泄也,疟也,咳与痿厥也,温病也,皆是因 其发动之时,形诊昭著,乃逆推之,而知其昔日致病 之原,为伤风、伤暑、伤湿、伤寒耳。非是初受伤之 时,能预定其今日必为此病也。
(《医经溯洄集》)
六、五味与阴精及五味伤脏为病
[ 原文 ]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是 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 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1],心气喘满,色黑, 肾气不衡;味过于苦[2],脾气不濡[3],胃气乃厚;味 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4]。是故谨和五味,骨 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 道如法[5],长有天命。
酸入肝味过于酸伤肝肝气以津肝气亢盛克伐脾土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咸入肾伤肾大骨气劳反侮脾土肌肉萎缩水气凌心心气抑郁理论阐释五味伤脏为病的机理味过于苦苦入心伤心心气不足鼓动无力心气喘闷心火不足肾水乘之味过于甘甘入脾伤脾脾气濡脾失健运胃气壅滞味过于辛辛入肺伤肺肺气不和金乘肝木筋脉败坏肺气耗散神气大伤练习题1结合篇中内容试述阳气的重要性及生理功能
肝气 亢盛
克伐脾土,脾气乃绝
味 过 咸入肾 伤肾 于 (大骨气劳) 咸
反侮脾土,肌肉萎缩 水气凌心,心气抑郁
味过 苦入心 伤心 于苦 (心气不足)
鼓动无力,心气喘闷
心火不足,肾水乘之
味过 甘入脾 伤脾 于甘 (脾气濡)
脾失健运,胃气壅滞
味过 辛入肺 伤肺 于辛 (肺气不和)
金乘肝木,筋脉败坏 肺气耗散,神气大伤
阳因而上, 卫外者也。 精则养神, 柔则养筋。 阳气者,……平 旦人气生,日中 而阳气隆,日西 而阳气已虚,气 门乃闭。
四、阴精与阳气的关系
十、素问·生气通天论-黄帝内经
式,偏离正常系数,产生疾病。
(三)、突出阳气在“阴平阳秘”中的 主要地位。
“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 一则防止外邪侵袭
阳气充盛,固护于外 二则保证阴精内守
八、列举了外感、内伤导致阴阳失调而产 生的病变。
外因:瘘、寒热、洞泄、痎疟、痿厥、 温病。
内伤:狂、痔、气逆
九、“四时之气,更伤五脏”之说是后世“伏 邪学说”的理论依据
[题 解]
生气:生命之气,此指人体内的阴阳 二气。
天:自然界 总言人体生命之气与自然界阴阳之气 息息相通,彼此相应。
[原文内容]
一、人之阴阳与自然界之阴阳内外相通而 为生命之根本。
(一)、自然界阴阳之气清净无异常 变化,是人体健康的重要条件——“苍 天之气清净”
(二)、人必须顺应自然,与自然界的 变化规律保持协调和适应。“因时之序”。
发而为病。
十、五味与五脏的关系 养:“阴之所在,本在五味”,五味
化生精微滋养五脏。 伤:“阴之五宫,伤在五味”,五味
太过损伤五脏,破坏五脏间相互平衡, 导致病变。
“谨和五味”是防病治疗重要法则之 一。
思考·讨论 1、试述阳气在人体的重要作用及其 失常所发生的病变。 2、如何理解“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的含义?阳气在阴阳协调中的地位如何? 3、比较煎厥与薄厥之异同。
(三)、昼夜消长规律
阳主外
平旦——阳气生 日中——阳气隆
生理活动增强, 抵抗力增强。
日西—— 阳气虚——抵抗力减
弱、生理活动减弱。
以上阳气生理活动的规律,也是人体
阳气与自然界阴阳消长变化相通应的反映。
据阳气消长,总结保护阳气之方法: 1、一年之中:因时之序,顺应四 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内经》第04讲 素问·生气通天论
复习思考题
➢ “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形乃困薄。” ➢ “凡阴阳之要……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III. 理解: ➢ “天人相应”的基本观点。 ➢ 阴阳平衡对人体的作用。 ➢ 四时气候对五脏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 饮食偏嗜对五脏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复习思考题
IV. 思考: ➢ 一日阳气变化的规律及其临床指导意 义。 ➢ “天人相应”的观点的现实意义。
素问·生气通天论
题解及提要
生气,生命之气,生存之气;通天,通于 天气。本篇主论“天人相应”的观点,指出人 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界有着密切的关系,共同遵 循阴阳平衡的变化规律。故名篇。
目的要求
1. 了解“寿命之本”的含义。 2. 掌握人身阳气的重要性,熟悉阳气受伤所致
的种种病变。 3. 掌握一日阳气变化的规律。 4. 掌握四时气候和饮食五味对五脏发病与否的
阳气逆乱 暴怒刺激— 怒则气上,阳气急剧上亢,血随 气逆,血液郁积于头部—卒然昏厥(薄厥),口眼歪 斜、肢体瘫痪等后遗症 。
阳气偏沮(阻) 卫气泄漏 汗出偏沮 阳气虚不能周行于身,气虚血瘀— 半身 不遂(偏枯)。
煎 厥 , 薄 厥
阳气开合失常 汗出见湿— 汗疹、痤疮; 饮食不节— 高粱厚味,助热生湿生痰,阻遏营卫— 疔疮; 过劳汗出— 正虚不固,又感风寒之邪; 郁于肌腠— 刺粉如寒郁则为痤疮。
夫五味入胃,各歸所喜,故酸 先入肝, 苦先入心,肝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腎。
久而增氣,物化之常也,氣增而久,夭之 由也。
----- 《至真要大論》
复习思考题
I. 词解: ➢ 六合、自伤、四维相代、煎厥、薄厥、平 旦、脉流薄疾、高骨、痿厥、沮弛
II. 背诵: ➢ “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 使人煎厥。” ➢ “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 使人薄厥。”
素问.生气通天论
第一節素問·生氣通天論A型题(单个肯定或否定的最佳选择题)1.《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言的“生气”是指:A.营卫之气B.呼吸之气C.生命之气D.肾中精气E.水谷精气2.《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生之本,本于”:A.天地B.阴阳C.精神D.气血E.肾精3.《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A.精气盛B.神明通C.阴阳和D.气血通E.阳气固4.《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汗出偏沮,使人”:A.大偻B.风疟C.痤D.痈肿E.偏枯5.《素问·生气通天论》论“煎厥”的主要病因是:A.阳气者,烦劳则张B.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C.阳气者,逆则气血乱D.阳气者,强则不能密E.阳气者,衰则阴气逆6.《素问·生气通天论》论“薄厥”的主要病因是:A.阳气者,烦劳则张B.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C.阳气者,逆则气血乱D.阳气者,强则不能衰密E.阳气者,衰则阴气逆7.据《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言,“气门乃闭”之“气门”是指:A.鼻孔B.咽喉C.口齿D.汗孔E.魄门8.《素问·生气通天论》认为阴阳平衡的关键是:A.阴气充沛B.阳气强盛C.阴阳俱盛D.阴气平顺E.阳气固密9.《素问·生气通天论》认为“阴气乃绝”的主要机理是:A.阳不胜其阴B.阴不胜其阳C. 阳强不能密D.阴虚不能固E. 阳虚不能固10.《素问·生气通天论》“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主要说明:A.阴精阳气的平衡协调B.阴精阳气的互根互用C.阴精阳气的相互转化D.阴精阳气的相互制约E. 阴精阳气的对应消长11.《素问·生气通天论》谓“精神乃治”的关键在于:A.真气从之B. 阴平阳秘C.阳气固密D.阴气充盛E. 正气存内12.《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精气乃绝”的主要机理是:A.阳不胜其阴B.阴不胜其阳C. 阴虚阳亢D. 阳虚阴胜E. 阴阳离决13.《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脉流薄疾,并乃狂”的病机是:A.阳不固其阴B.阴不涵其阳C.阳强不能密D.阳不胜其阴E.阴不胜其阳14.《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五脏气争,九窍不通”的病机是:A.阳气张越B.阴气闭绝C.阳盛阴衰D.阳不胜其阴E.阴不胜其阳15.《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肝气以津,脾气乃绝”的原因是:A.味过于酸B.味过于咸C.味过于苦D.味过于甘E.味过于辛16.《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脾气不濡,胃气乃厚”的原因是:A.味过于酸B.味过于咸C.味过于苦D.味过于甘E.味过于辛17.《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的原因是:A.味过于酸B.味过于咸C.味过于苦D.味过于甘E.味过于辛18.据《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言“阴之五宫”,“五宫”是指:A.五脏B.五官C.五神D.五行E.五体B型题(备选答案可选一次,几次或不选,但每个问题只能选一个关系最密切的答案)A.阳厥B.煎厥C.薄厥D.热厥E.风厥1.据《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述,出现“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的病证者是:2.据《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述,出现“有伤于筋,纵,其若不容”的病证者是:A.飧泄B.痎疟C.温病D.咳嗽,痿厥E.洞泄3.《素问·生气通天论》认为“春伤于风,邪气留连”可病:4.《素问·生气通天论》认为“秋伤于湿”可病:5.《素问·生气通天论》认为“夏伤于暑”秋天可病:A.煎厥B.大厥C.热厥D.阳厥E.薄厥6.《素问·生气通天论》论因烦劳而阳气亢张,伤精,又逢盛夏所致的病证是:7.《素问·生气通天论》论因大怒而气血上冲,脏腑经络之气阻绝不通所致的病证是:A.寒B.气C.湿D.暑E.火8.《素问·生气通天论》认为引起“首如裹”的病因:9.《素问·生气通天论》认为引起“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的病因是:10.《素问·生气通天论》认为引起“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的病因是:A.脉流薄疾,并乃狂B.有伤于筋,纵,其若不容C.汗,烦而喘喝,静则多言D.传为善畏,及为惊骇E.五脏气争,九窍不通11.《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阴不胜其阳,则”12.《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阳不胜其阴,则”X型题(可选2个以上的备选答案,答案之间可以没有任何联系)1.《素问·生气通天论》认为阳气失常而感受暑邪,除了出汗之外,还可见到的病候是:A.热则烦心B.动则气促C.静则多言D.烦则喘喝E.卧则躁扰2.《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阴”的生理作用是:A.化气B.藏精C.而起亟D.以养神E.以充身3.《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阳不胜其阴的病证是:A.高骨乃坏B.六腑闭塞C.五脏气争D.阳气挡隔E.九窍不通4.《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阴不胜其阳的临床表现是:A.筋脉横解B.五脏气争C.脉流薄疾D.并乃狂E.则气逆5.《素问·生气通天论》认为“高梁之变”,可致:A.乃生大偻B.乃生痈肿C.足生大丁D.受如持虚E.其若不容6.据《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述,薄厥的临床表现是:A.筋脉横解B.大筋软短C.小筋弛长D.有伤于筋E.纵,其若不容7.据《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述,煎厥的临床表现是:A.筋纵不可以行B.目盲不可以视C.舌蹇不可以言D.耳闭不可以听E.鼻塞不可以闻8.据《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述,“味过于甘”的病证有:A.大骨气劳B.心气喘满C.色黑D.肾气不衡E.经脉沮弛9.据《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述,“味过于咸”的病证有:A.大骨气劳B.心气喘满C.色黑D.短肌E.肝气以津10.下列哪些是《素问·生气通天论》关于“煎厥”的病候的论述?A.目盲不可以视B.耳闭不可以听C.滔滔乎若洪水D.溃溃乎若坏都E.汩汩乎不可止11.《素问·生气通天论》强调养生必须顺应自然以保持阳气固密,其所提出的具体养生方法是:A.傅精神B.和喜怒C.服天气D.节阴阳E.通神明12.据《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述,暑邪损伤阳气,可出现的病候为:A.发热B.出汗C.动则气促D.烦则喘喝E.静则多言13.《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人体阳气随自然界一日阴阳盛衰的消长的规律是:A.平旦人气生B.日出阳气盛C.日中阳气隆D.日西阳气虚E.日入阳气藏14.下述哪些经文出自《素问·生气通天论》?A.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B.阴阳者,天地之道也C.阳因而上,卫外者也D.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E.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15.下述哪些经文出自《素问·生气通天论》?A.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B.阳气者,烦劳则张C.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D.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E.阴之所生,本在五味16.下述哪些经文出自《素问·生气通天论》?A.生之本,本于阴阳B.阴平阳秘,精神乃治C.阴阳者,天地之道也D.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E.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17.《素问·生气通天论》主要论述了:A.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B.阳气的重要性C.阴阳的关系及阳气的主导作用D.生之本,本于阴阳E.五味与五脏的关系。
《黄帝内经》今解--其生五,其气三
《黄帝内经》今解--其生五,其气三“其生五,其气三”这句话在《黄帝内经》里出现过两次,分别是:《素问生气通天论》,原文为:“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
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
其生五,其气三,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
“《素问六节脏象论》:“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
其气九州、九窍,皆通乎天气。
言自古及今,形假地生,命惟天赋,奉生之气,实通于天,是何所本哉?本于天地阴阳而已。
故其气外通九州,则生九窍,皆所以通夫天气而奉天也,故其生五,其气三,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
”先说“其气三”。
什么是“其气三”呢?《道德经》中的一句经文非常简洁而准确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 “一”是天地未分前的混沌之气,“二”是气分阴阳,“三”是阴阳之气和合运作而化生出千差万别的元气。
千差万别的元气正是宇宙千差万别的万物的能量基础。
有了这些元气,才有了万物。
在道家看来,宇宙万物无非由阴、阳、元气所生。
就拿人来说,人禀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天给我们“阳气”--太阳的能量,地给我们“阴气”--食物。
人还有个先天元气。
这个先天元气是人生长装老死的能量基础。
元气存人就活着,元气没了,人就死了。
所以,人的“三气”就是天气、地气、元气。
万物亦然。
太阳也是有阴、阳和太阳的元气和合而成,太阳的元气消耗殆尽的时候,就是太阳系毁灭的时候。
要正确理解“其气三”这句经文,就得真正理解道家的宇宙观。
在道家看来,宇宙本一气耳。
所以,由此一气而分解出来的“三”即阴、阳、元气,本质都是气。
太阳能量的升降对地球万物的盛衰产生巨大作用,大地生长的五谷、五畜、无果、五疏,对人的生长装老产生着重大作用。
看上去我们吃的是馒头、猪肉、粉条子,其实我们食入的是“地气”。
回过头来再看看上述的《内经》经文。
黄帝说,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中医药大学
• 8、薄厥:古病名。指因大怒而气血上冲, 薄厥:古病名。指因大怒而气血上冲, 脏腑经脉之气阻绝不通所导致的昏厥病证。 脏腑经脉之气阻绝不通所导致的昏厥病证 。 逼迫。 “薄”,通“迫”,逼迫。 • 9 、 其若不容 : 指肢体不能随意运动 。 若 , 其若不容: 指肢体不能随意运动。 乃。“容”,通“用”。 • 10、汗出偏沮(j 举):意为应汗出而半身 10、汗出偏沮(j (jǔ举 无汗。 阻止。 无汗。沮,阻止。 • 11、偏枯:半身不遂,偏瘫。 11、偏枯:半身不遂,偏瘫。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素问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浙江中医药大学
篇解
• 生气,即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 生气, 的阴阳二气。 的阴阳二气。 • 通,有相应、贯通之意。 有相应、贯通之意。 • 天,指自然界。 指自然界。 • 由于本篇阐发了人身阴阳二气与自然界 相应贯通之理,故篇名“生气通天论”。 相应贯通之理,故篇名“生气通天论”
原文605(三级原文 三级原文) 原文 三级原文
• 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 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 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 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 十二节,皆通乎天气。其生五,其气三, 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其生五,其气三, 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 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苍 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 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 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 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故圣人传精 服天气,而通神明,失之则内闭九窍, 神,服天气,而通神明,失之则内闭九窍, 外壅肌肉,卫气散解,此谓自伤,气之削也。 外壅肌肉,卫气散解,此谓自伤,气之削也。
•
浙江中医药大学
原文
• 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 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 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 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 溃溃乎若坏都,汩汩乎不可止。阳气者, 溃溃乎若坏都,汩汩乎不可止。阳气者, 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 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 有伤于筋, 其若不容。汗出偏沮, 有伤于筋,纵,其若不容。汗出偏沮,使 人偏枯。汗出见湿,乃生痤疿。高梁之变, 人偏枯。汗出见湿,乃生痤疿。高梁之变, 足生大丁,受如持虚。劳汗当风, 足生大丁,受如持虚。劳汗当风,寒薄为 郁乃痤。 皶,郁乃痤。
浙江中医药大学
原文 606 一级
• 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 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 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 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 溃溃乎若坏都,汩汩乎不可止。阳气者, 溃溃乎若坏都,汩汩乎不可止。阳气者, 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 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 有伤于筋, 其若不容。汗出偏沮, 有伤于筋,纵,其若不容。汗出偏沮,使 人偏枯。汗出见湿,乃生痤疿。高梁之变, 人偏枯。汗出见湿,乃生痤疿。高梁之变, 足生大丁,受如持虚。劳汗当风, 足生大丁,受如持虚。劳汗当风,寒薄为 郁乃痤。 皶,郁乃痤。
浙江中医药大学
分析
• 论述了阳气不足, 感受四时邪气, 所 论述了阳气不足 , 感受四时邪气 , 导致的病证。 导致的病证。
浙江中医药大学
小结
• • • • 生气通天”的意义。 1、“生气通天”的意义。 阳气的重要性,阳气的功能。 2、阳气的重要性,阳气的功能。 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阳气不足,感受四时邪气, 3、阳气不足,感受四时邪气,所导致的 病证。 病证。
浙江中医药大学
• 二、论述薄厥的病因病机、症状特点。 论述薄厥的病因病机、症状特点。 • 《 素问 生气通天论》云 :“阳气者, 大 素问·生气通天论》 阳气者, 生气通天论 怒则形气绝, 而血菀于上, 使人薄厥。 怒则形气绝 , 而血菀于上 , 使人薄厥 。 有伤于筋, 其若不容。 有伤于筋,纵,其若不容。”
浙江中医药大学
注释
• 1 、 烦劳则张 : 是指劳累过度 , 则阳气亢盛 烦劳则张:是指劳累过度, 于外而失其所用。 于外而失其所用。 • 2、辟积:衣服上的褶子,引申为重复 辟积:衣服上的褶子, • 3 、 煎厥 : 古病名 。 是指烦劳伤阴 , 阴虚阳 煎厥:古病名。是指烦劳伤阴, 逢夏季阳盛, 亢,逢夏季阳盛,以致煎熬阴精而昏厥的病 证。
浙江中医药大学
分析
• 一、论述煎厥的病因病机、症状特点。 论述煎厥的病因病机、症状特点。 • 《 素问 生气通天论》云 :“阳气者, 烦 素问·生气通天论》 阳气者, 生气通天论 劳则张, 精绝, 辟积于夏, 使人煎厥。 劳则张 , 精绝 , 辟积于夏 , 使人煎厥 。 目盲不可以视, 耳闭不可以听, 目盲不可以视 , 耳闭不可以听 , 溃溃乎 若坏都,汩汩乎不可止。 若坏都,汩汩乎不可止。”
浙江中医药大学
• 8、通神明:达到天人阴阳变化协调统一。神 通神明:达到天人阴阳变化协调统一。 指阴阳的变化。 明,指阴阳的变化。 • 9、卫气散解:卫气,阳气的变文。散解,同 卫气散解:卫气,阳气的变文。散解, 义复词,耗散之意。 义复词,耗散之意。
浙江中医药大学
原文
• 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 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 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藏、 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藏、十 二节,皆通乎天气。其生五,其气三,数犯此者, 二节,皆通乎天气。其生五,其气三,数犯此者, 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苍天之气, 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苍天之气,清净则 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 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 因时之序。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 因时之序。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 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散解, 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散解,此谓自 气之削也。 伤,气之削也。
浙江中医药大学
注释
• 1、通天:意为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应。 通天:意为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应。 • 2、其生五:意为阴阳二气衍生木、火、土、金、水 其生五:意为阴阳二气衍生木、 五行。 此指阴阳。 五行。其,此指阴阳。 • 3、其气三:指阴阳二气各分为三,即三阴三阳之气。 其气三:指阴阳二气各分为三,即三阴三阳之气。 • 4、因时之序:顺应四时阴阳变化之序。 因时之序:顺应四时阴阳变化之序。 • 5、传精神:即精神专一。《内经辨言》:“传,读 传精神:即精神专一。 内经辨言》 为抟,聚也。 为抟,聚也。” • 6、服天气:顺应自然界阴阳之气的变化。服,顺也。 服天气:顺应自然界阴阳之气的变化。 顺也。
浙江中医药大学
• 11、气:指风气。 11、 指风气。 • 12、 四维相代 : 意为寒 、 暑 、 湿 、 气 ( 风 ) 12 、 四维相代: 意为寒、 四种邪气更替伤人。 四种邪气更替伤人。
浙江中医药大学
原文
• 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 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 因于暑, 烦则喘喝,静则多言, 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 燔炭,汗出而散。因于湿,首如裹, 燔炭,汗出而散。因于湿,首如裹,湿热 不攘,大筋緛短,小筋弛长,緛短为拘, 不攘,大筋緛短,小筋弛长,緛短为拘, 弛长为痿。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 弛长为痿。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 气乃竭。 气乃竭。
浙江中医药大学
• 4、溃溃乎若坏都:溃溃,形容河堤决口的样 溃溃乎若坏都:溃溃, 水泽所聚,此指堤防。 子。都,水泽所聚,此指堤防。 • 5、汩汩(g 古):水势急流的样子。 汩汩(g (gǔ古 水势急流的样子。 • 6、形气绝:脏腑经络之气阻绝不通。马莳注: 形气绝:脏腑经络之气阻绝不通。马莳注: 形气经络,阻绝不通。 “形气经络,阻绝不通。” • 7、菀(音同玉):通“郁”,郁结。 音同玉) 郁结。
浙江中医药大学
原文 606 一级原文
•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 故天运当以日光明, 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 外者也。 外者也。
浙江中医药大学
注释
• (1)失其所:阳气功能失常。《太素》“所”作 失其所:阳气功能失常。 太素》 所 可参。 “行”。可参。 • (2) 折寿而不彰 : 指损伤人的寿命而不彰著于 折寿而不彰: 世。(不知不觉中减少人的寿命。) 不知不觉中减少人的寿命。 • (3)天运:天体的运行。 天运:天体的运行。 • (4) 因 : 顺应 , 依顺之意 。 此承上文阳气的作 顺应, 依顺之意。 用强大而言。意为人体的阳气向上向外, 用强大而言。意为人体的阳气向上向外,起着 卫外的强大作用。 卫外的强大作用。
浙江中医药大学
• 4、浮:指阳气开合失序而浮散损伤。 指阳气开合失序而浮散损伤。 • 5、烦则喘喝:指暑热内盛导致烦躁,喘声 烦则喘喝:指暑热内盛导致烦躁, 喝喝。 喝喝。 • 6、静则多言:指暑热伤及心神所致的神昏、 静则多言:指暑热伤及心神所致的神昏、 多言。 多言。
浙江中医药大学
• 7、体若燔炭:身体发热如燃烧之炭火。 体若燔炭:身体发热如燃烧之炭火。 • 8、首如裹:指头部沉重不爽,如有物包 首如裹:指头部沉重不爽, 蒙。 • 9、攘(R ng壤):消除,去除。 (Rǎng ng壤 消除,去除。 • 10 、 大筋 緛 (ru n 软 ) 短 , 小筋弛长 : 此 10、 大筋緛 (ruǎn 小筋弛长: 为互文, 意为大筋、 小筋或者收缩拘急 或者收缩拘急, 为互文 , 意为大筋 、 小筋 或者收缩拘急 , 或者松弛不用。 收缩。 松弛, 或者松弛不用 。 緛 , 收缩 。 弛 , 松弛 , 弛缓。 弛缓。
浙江中医药大学
自学指导
• • • • • • 本段原文提示了“生气通天”的论断。 本段原文提示了“生气通天”的论断。 生命源于自然界的阴阳二气。 一、生命源于自然界的阴阳二气。 生之本,本于阴阳” “生之本,本然界阴阳二气相通应。 意义: 意义: 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 而通神明。 服天气,而通神明 “故圣人传精神 服天气 而通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