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生气通天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时邪气维系不离,更替伤人。
理论阐释
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
卫阳主司肌表,有如户枢一般开阖运转自如, 若人之作息毫无规律,则易受寒邪侵袭,寒
邪侵袭则卫阳之气上浮而与邪气抗争。
★病证举例
① 因于寒,体若燔炭,汗出而散——感寒之病
病机:寒邪——束于肌表,寒郁腠闭,阳 郁化热
——体若燔炭,无汗
《素问·生气通天论》
[篇解]:《素问直解》:“生气通天者,人身 阴阳五行之气,生生不已,上通于天气也。”
生气:人的生生不息之气,生命活力。 通:有相通、相应之意。 天:指自然界。
本篇主要阐发了人身之气与自然界相通、 相应的道理,故以“生气通天论”名篇。
一、人与自然界相通应
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 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1]、五 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其生五,其气三[2], 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 [1].九州、九窍:九窍亦为九州之义,九州可视 为衍文。 [2].其生五,其气三:五,指五行;三,指三阴 三阳。意为自然界的阴阳化生木、火、土、金、 水五行,衍生寒暑燥湿风火三阴三阳之气。
治法:汗出而散——发汗解表散寒 ——大青龙汤、麻黄汤
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
病机: 暑邪——蒸腾、迫津外泄—汗出、 高热
内扰心神——烦躁不安 暑邪壅肺,肺失宣降——气喘喝喝有声 暑热内攻,神明内乱——神昏嗜卧—静
语无伦次——多言 治法: 清暑泻热,益气生津
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 弛长
(二)煎厥、薄厥、偏枯、痤疿、疔疮等
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 厥[1]。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溃溃乎 若坏都,汩汩乎不可止。阳气者,大怒则形气 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2]。有伤于筋,纵 ,其若不容。汗出偏沮,使人偏枯[3]。汗出见 湿,乃生痤疿[4] 。高梁之变,足生大丁[5] , 受如持虚。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
8、首如裹:指头部沉重不爽,如有物包蒙。 9、攘(Rǎng壤):消除,去除。 10、大筋緛(ruǎn软)短,小筋弛长:此为互 文,意为大筋、小筋或者收缩拘急,或者松 弛不用。緛,收缩。弛,松弛,弛缓。
11.气:此指风。
12.四维相代:四,指四时不正之气;维,维
系;代,更代。意为寒、暑、湿、风(气)
二、人身阳气的重要性
阳气者,若天与日[1],失其所[2]则折寿而不彰[3] 。
故天运[4]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5] ,卫外者也。
[1].若天与日:《吕氏春秋·贵直》高诱注:“与,犹用也。” 阳气在人身的重要性,犹如太阳在天空中的重要性一样。 [2].失其所:阳气功能失常。《太素》“所”作“行”。可参。 [3].折寿而不彰:指损伤人的寿命而不彰著于世。(不知不觉 中减少人的寿命。) [4].天运:天体的运行。 [5].阳因而上:因,顺应,依顺。言阳气顺应其上升外越之性, 而具有温煦机体、推动生命活动、防御外邪的作用。
病机:
初起:湿困肌表,清阳不升——首如裹 浊气上蒙—头重如束布帛
发展:湿热不攘—湿郁化热蕴于经脉—经脉失养 —挛缩不伸—软短(拘) —弛缓无力—弛长(痿)
治法:
初起:解表化湿 藿香正气散
发展:清利湿热,宣通经络
因于气,为肿 风客肌腠,阳气受损,营卫郁滞,则发肿胀。风性 轻扬而疾速,故肿多猝然始于头面,次及四肢、全 身。皮肤虽肿而无水病之鲜泽,往往兼有瘙痒症状。
烦劳则张:是指劳累过度,则阳气亢盛于外而 失其所用。
辟积:重复。通“襞”,是衣服和裙子褶, 也是重复的意思。 ★ 煎厥:病名。指过度烦劳,阳气亢盛。阴虚 阳亢,又逢夏季之盛阳,以致煎熬阴精而昏厥 的危重病证。 溃溃乎若坏都:汩汩乎不可止:溃溃:是形容 洪水泛滥的样子。都,防水之堤。 汩汩:水急流的声音。以洪水决堤来形容来自百度文库厥 发病来势凶猛迅速的特点。
阳气的功能
1. 卫外
“阳因而上,卫外者也”、“失其所则折 寿而不彰”
“凡万物之生由乎阳,万物之死亦由乎阳, 非阳能死物矣。阳来则生,阳去则死矣。 试以太阳证之,可得其象。……人是小 乾坤,得阳则生,失阳则死。阳衰即亡 阳之渐也,持强即致衰之兆也。不可畏 哉?”(张介宾《大宝论》)
2. 温煦——“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精则养神,柔则养筋为倒装,即“养神则精,养 筋则柔” 阳气充足:精力充沛,富有朝气,昼精夜瞑 阳气---养神 阳气不足(心肾阳虚):但欲寐 阳气充足:筋脉得到温养,运动自如 阳气---养筋
病机:风客肌表,正邪搏结,营卫郁滞于肉理—肿 风邪伤阳,气失宣畅,水液溢于肌肤—浮肿
治法:疏风消肿,调和营卫
四维相代,阳气乃竭
四时之气,更伤五脏
四时邪气 感而即发
伏而后发
冬伤于寒 春伤于风 夏伤于暑 秋伤于湿
起居如惊,体若燔炭 肿 汗,喘喝
首如裹,大筋緛短,小筋絁
春必温病 (夏)乃为洞泄
秋为痎疟 (冬)上逆而咳发为痿厥
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 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故圣人传精神,服天 气,而通神明。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 气散解,此谓自伤,气之削也。
1、因时之序:顺应四时阴阳变化之序。 2、传精神:即精神专一。《内经辨言》:“传,读 为抟,聚也。” 3、服天气:顺应自然界阴阳之气的变化。服,顺也。 4、通神明:达到天人阴阳变化协调统一。神明,指 阴阳的变化。 5、卫气散解:卫气,阳气的变文。散解,同义复词, 耗散之意。
1、因:病因。 2、运枢:转动的门轴。比喻人体阳气的卫外作用, 有如户枢那样主司肌表腠理的开合。 3、起居如惊:言生活作息没有正常的规律。起居, 泛指生活作息。惊,卒暴之意。 4、浮:指阳气开合失序而浮散损伤。 5、烦则喘喝:指暑热内盛导致烦躁,喘声喝喝。 6、静则多言:指暑热伤及心神所致的神昏、多言。 7、体若燔炭:身体发热如燃烧之炭火。
阳气不足:筋脉失于温煦,筋脉拘挛, 运动失常,甚至可出现痿证
精:聪慧也。精神爽慧。
三、阳气失常为病 (一)寒、暑、湿、气(风)伤阳致病
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 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 燔炭,汗出而散;因于湿,首如裹,湿热 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 弛长为痿;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 气乃竭。
理论阐释
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
卫阳主司肌表,有如户枢一般开阖运转自如, 若人之作息毫无规律,则易受寒邪侵袭,寒
邪侵袭则卫阳之气上浮而与邪气抗争。
★病证举例
① 因于寒,体若燔炭,汗出而散——感寒之病
病机:寒邪——束于肌表,寒郁腠闭,阳 郁化热
——体若燔炭,无汗
《素问·生气通天论》
[篇解]:《素问直解》:“生气通天者,人身 阴阳五行之气,生生不已,上通于天气也。”
生气:人的生生不息之气,生命活力。 通:有相通、相应之意。 天:指自然界。
本篇主要阐发了人身之气与自然界相通、 相应的道理,故以“生气通天论”名篇。
一、人与自然界相通应
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 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1]、五 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其生五,其气三[2], 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 [1].九州、九窍:九窍亦为九州之义,九州可视 为衍文。 [2].其生五,其气三:五,指五行;三,指三阴 三阳。意为自然界的阴阳化生木、火、土、金、 水五行,衍生寒暑燥湿风火三阴三阳之气。
治法:汗出而散——发汗解表散寒 ——大青龙汤、麻黄汤
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
病机: 暑邪——蒸腾、迫津外泄—汗出、 高热
内扰心神——烦躁不安 暑邪壅肺,肺失宣降——气喘喝喝有声 暑热内攻,神明内乱——神昏嗜卧—静
语无伦次——多言 治法: 清暑泻热,益气生津
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 弛长
(二)煎厥、薄厥、偏枯、痤疿、疔疮等
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 厥[1]。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溃溃乎 若坏都,汩汩乎不可止。阳气者,大怒则形气 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2]。有伤于筋,纵 ,其若不容。汗出偏沮,使人偏枯[3]。汗出见 湿,乃生痤疿[4] 。高梁之变,足生大丁[5] , 受如持虚。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
8、首如裹:指头部沉重不爽,如有物包蒙。 9、攘(Rǎng壤):消除,去除。 10、大筋緛(ruǎn软)短,小筋弛长:此为互 文,意为大筋、小筋或者收缩拘急,或者松 弛不用。緛,收缩。弛,松弛,弛缓。
11.气:此指风。
12.四维相代:四,指四时不正之气;维,维
系;代,更代。意为寒、暑、湿、风(气)
二、人身阳气的重要性
阳气者,若天与日[1],失其所[2]则折寿而不彰[3] 。
故天运[4]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5] ,卫外者也。
[1].若天与日:《吕氏春秋·贵直》高诱注:“与,犹用也。” 阳气在人身的重要性,犹如太阳在天空中的重要性一样。 [2].失其所:阳气功能失常。《太素》“所”作“行”。可参。 [3].折寿而不彰:指损伤人的寿命而不彰著于世。(不知不觉 中减少人的寿命。) [4].天运:天体的运行。 [5].阳因而上:因,顺应,依顺。言阳气顺应其上升外越之性, 而具有温煦机体、推动生命活动、防御外邪的作用。
病机:
初起:湿困肌表,清阳不升——首如裹 浊气上蒙—头重如束布帛
发展:湿热不攘—湿郁化热蕴于经脉—经脉失养 —挛缩不伸—软短(拘) —弛缓无力—弛长(痿)
治法:
初起:解表化湿 藿香正气散
发展:清利湿热,宣通经络
因于气,为肿 风客肌腠,阳气受损,营卫郁滞,则发肿胀。风性 轻扬而疾速,故肿多猝然始于头面,次及四肢、全 身。皮肤虽肿而无水病之鲜泽,往往兼有瘙痒症状。
烦劳则张:是指劳累过度,则阳气亢盛于外而 失其所用。
辟积:重复。通“襞”,是衣服和裙子褶, 也是重复的意思。 ★ 煎厥:病名。指过度烦劳,阳气亢盛。阴虚 阳亢,又逢夏季之盛阳,以致煎熬阴精而昏厥 的危重病证。 溃溃乎若坏都:汩汩乎不可止:溃溃:是形容 洪水泛滥的样子。都,防水之堤。 汩汩:水急流的声音。以洪水决堤来形容来自百度文库厥 发病来势凶猛迅速的特点。
阳气的功能
1. 卫外
“阳因而上,卫外者也”、“失其所则折 寿而不彰”
“凡万物之生由乎阳,万物之死亦由乎阳, 非阳能死物矣。阳来则生,阳去则死矣。 试以太阳证之,可得其象。……人是小 乾坤,得阳则生,失阳则死。阳衰即亡 阳之渐也,持强即致衰之兆也。不可畏 哉?”(张介宾《大宝论》)
2. 温煦——“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精则养神,柔则养筋为倒装,即“养神则精,养 筋则柔” 阳气充足:精力充沛,富有朝气,昼精夜瞑 阳气---养神 阳气不足(心肾阳虚):但欲寐 阳气充足:筋脉得到温养,运动自如 阳气---养筋
病机:风客肌表,正邪搏结,营卫郁滞于肉理—肿 风邪伤阳,气失宣畅,水液溢于肌肤—浮肿
治法:疏风消肿,调和营卫
四维相代,阳气乃竭
四时之气,更伤五脏
四时邪气 感而即发
伏而后发
冬伤于寒 春伤于风 夏伤于暑 秋伤于湿
起居如惊,体若燔炭 肿 汗,喘喝
首如裹,大筋緛短,小筋絁
春必温病 (夏)乃为洞泄
秋为痎疟 (冬)上逆而咳发为痿厥
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 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故圣人传精神,服天 气,而通神明。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 气散解,此谓自伤,气之削也。
1、因时之序:顺应四时阴阳变化之序。 2、传精神:即精神专一。《内经辨言》:“传,读 为抟,聚也。” 3、服天气:顺应自然界阴阳之气的变化。服,顺也。 4、通神明:达到天人阴阳变化协调统一。神明,指 阴阳的变化。 5、卫气散解:卫气,阳气的变文。散解,同义复词, 耗散之意。
1、因:病因。 2、运枢:转动的门轴。比喻人体阳气的卫外作用, 有如户枢那样主司肌表腠理的开合。 3、起居如惊:言生活作息没有正常的规律。起居, 泛指生活作息。惊,卒暴之意。 4、浮:指阳气开合失序而浮散损伤。 5、烦则喘喝:指暑热内盛导致烦躁,喘声喝喝。 6、静则多言:指暑热伤及心神所致的神昏、多言。 7、体若燔炭:身体发热如燃烧之炭火。
阳气不足:筋脉失于温煦,筋脉拘挛, 运动失常,甚至可出现痿证
精:聪慧也。精神爽慧。
三、阳气失常为病 (一)寒、暑、湿、气(风)伤阳致病
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 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 燔炭,汗出而散;因于湿,首如裹,湿热 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 弛长为痿;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 气乃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