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医经类文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傅维康《黄帝内经导读》 雷顺群《内经多学科研究》 程士德《内经理论体系纲要》 王洪图《黄帝内经研究大成》
《黄帝内经研究大成》
王洪图总主编(3册,1997年),全书共分七 编:第一编论述了《黄帝内经》书名含义,传本、 注释、校勘、训诂研究,以及词义、音韵、修辞、 语法的研究; 第二编论述了汉唐至近现代名医对《黄帝内 经》学术研究的发展史,《内经》东传日本的经过 及日本研究概况;
清:黄元御将《诊要经终论》《玉机 真藏论》部分内容分别作为已佚的刺法、 本病篇,并将各篇重新编次,著成《素 问悬解》《灵枢悬解》,阐发天人相应、 阴阳五行、升降浮沉等理论;
“移篇分类法”
现代:
郭霭春主编《黄帝内经素问校注》(1992), 广收历代50余种《素问》善本作校本,博采70余 种类书及宋元以前医书;《黄帝内经灵枢校注语
《灵枢》《针经》等传本在北宋初期就残缺不
全。 北宋元佑八年(1093)——《黄帝针经》 南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史崧将其家藏 的《灵枢》9卷扩为24卷,刊行于世。
——《灵枢》传本的文字基本定型
(二)《内经》的版本
1.《素问》经北宋校正医书局林亿等校正之后 成为定本。通行本是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武陵 顾从德影宋刻本。建国以后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卷之十一
官能第七十三 论病诊尺第七十四 刺节真邪第七十五 卫气行第七十六 九宫八风第七十七
行针第六十七
上膈第六十八 忧恚无言第六十九
寒热第七十
邪客第七十一 通天第七十二

卷之十二
九针论第七十八 岁露论第七十九
大惑论第八十
痈疽第八十一
二、《内经》的流传与版本概况
(一)《内经》的流传
《黄帝内经》18卷——《汉书·艺文志》。
5.运气
宋:刘温舒撰《素问入式运气论奥》3卷;
现代:任应秋编《运气学说》(1960初刊,
1982增订)
方药中、许家松著《黄帝内经素问运气七篇讲
解》(1984)
6.养生 7.其他
(四)综合研究 1.民国时期 恽铁樵《群经见智录》 许半龙《内经研究历程考(略)》
2.现代
龙伯坚《黄帝内经概论》 王 琦《黄帝内经专题研究》

卷第十九
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 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
卷第二十四
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

阴阳类论篇第七十九
方盛衰论篇第八十 解精微论篇第八十一
卷第二十
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 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

卷之一

卷之四
九针十二原第一
经筋第十三 骨度第十四 五十营第十五 营气第十六 脉度第十七 营卫生会第十八 四时气第十九

卷第十二 风论篇第四十二 痹论篇第四十三 痿论篇第四十四 厥论篇第四十五 卷第十三 病能论篇第四十六 奇病论篇第四十七 大奇论篇第四十八 脉解篇第四十九 卷第十四 刺要论篇第五十 刺齐论篇第五十一 刺禁论篇第五十二 刺志论篇第五十三 针解篇第五十四 长刺节论篇第五十五 卷第十五 皮部论篇第五十六 经络论篇第五十七 气穴论篇第五十八 气府论篇第五十九
译》(1981),对原文进行了全面的校注和语译。
两书校注严谨详尽,质量较高。
山东中医学院、河北医学院的《黄帝内 经素问校释》(1982);河北医学院撰《灵 枢经校释》(1982)
3.《素问》《灵枢》节选校注
元:滑寿《读素问钞》,最早对《素 问》原文进行删节编次,影响深远。 明:李中梓《内经知要》,选文精要, 注文简要。此书经清薛雪重校加按刊印后,
2.《素问》《灵枢》全文校注 唐:杨上善编撰《黄帝内经太素》; 明:马莳著《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 《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最早校注《灵枢》 全文,在经络、腧穴和刺法等方面发挥较多;
明:张景岳著《类经》; 清:张志聪与同学、门人合作编著《黄 帝内经素问集注》《黄帝内经灵枢集注》, 流传较广;
第七编为研究文献汇编:1990年以前中、日历代
研究《内经》的图书目录,1990年以前中国公开发行 期刊所载研究《内经》的论文索引,以及日、韩研究 《内经》的论文索引。
该书是1949年以来第一次系统整理中国
、日本、韩国研究《内经》的成果,涉及面 广,资料丰富,是一部学习和研究《内经》 重要的参考资料。


卷第十六

卷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十一
骨空论篇第六十 水热穴论篇第六十一

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 刺法论篇第七十二(遗篇) 本病论篇第七十三(遗篇)

卷第十七
调经论篇第六十二

卷第二十二 卷第二十三
卷第十八
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

缪刺论篇第六十三 四时刺逆从论篇第六十四 标本病传论篇第六十五

著至教论篇第七十五 示从容论篇第七十六 疏五过论篇第七十七 征四失论篇第七十八

本输第二
小针解第三 邪气脏腑病形第四

卷之二
根结第五 寿夭刚柔第六 官针第七 本神第八 终始第九

灵 枢 目 录
病本第二十五 杂病第二十六 周痹第二十七 口问第二十八
卷之五
五邪第二十 寒热病第二十一 癫狂第二十二 热病第二十三 厥病第二十四
卷之三
经脉第十
经别第十一
经水第十二
卷之六 师传第二十九 决气第三十 肠胃第三十一 平人绝谷第三十二 海论第三十三 五乱第三十四 胀论第三十五 五癃津液别第三十六 五阅五使第三十七 逆顺肥瘦第三十八 血络论第三十九 阴阳清浊第四十 卷之七 阴阳系日月第四十一 病传第四十二 淫邪发梦第四十三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第四十四 外揣第四十五 五变第四十六 本脏第四十七

卷之八 禁服第四十八 五色第四十九 论勇第五十 背腧第五十一 卫气第五十二 论痛第五十三 天年第五十四 逆顺第五十五 五味第五十六 卷之九 水胀第五十七 贼风第五十八 卫气失常第五十九 玉版第六十 五禁第六十一 动输第六十二 五味论第六十三 阴阳二十五人第六十四


卷之十

五音五味篇第六十五 百病始生第六十六
卷第七
素 问 目 录
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 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
血气形志篇第二十四
卷第八 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 八正神明论篇第二十六 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 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 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 阳明脉解篇第三十 卷第九 热论篇第三十一 刺热论篇第三十二 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 逆调论篇第三十四 卷第十 疟论篇第三十五 刺疟篇第三十六 气厥论篇第三十七 咳论篇第三十八 卷第十一 举痛论篇第三十九 腹中论篇第四十 刺腰痛篇第四十一
难论脉,23~29难论经络,30~47难论脏腑,48~
61难论病,62~68难论腧穴,69~81难论针法。
二、校勘注释
1.三国吴太医令吕广所撰的《黄帝众 难经》为最早注释《难经》的著作。唐杨 玄操据吕广将《难经》重新分类编排,保 留吕注,附以己注,撰成次注本。《难经》 自此已非原本之旧。唐以前的《难经》注
《太素》与《类经》对内经原文的分类
《黄帝内经太素》 19 类: 摄生、阴阳、人 合、脏腑、经脉、腧穴、 营卫气、身度、诊候、证 候、设方、九针、补泻、 伤寒、寒热、邪论、风、 气论、杂病 《类经》 12 类: 摄生、阴 阳、藏象、脉色、经 络、标本、气味、论 治、疾病、针刺、运 气、会通
(三)专题研究 1.哲学

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
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
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 玉版论要篇第十五 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

卷第二
卷第五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阴阳离合论篇第六 阴阳别论篇第七

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 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

卷第六
玉机真脏论篇第十九 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

卷第三
灵兰秘典论篇第八 六节脏象论篇第九 五脏生成论篇第十 五脏别论篇第十一
刘长林《内经的哲学和中医学的方法》1982 王全志等《内经辩证法思想研究》1983
2.骨度经脉
骨度:清· 沈彤著《释骨》;李锄著《骨度研究》1984 经脉:《难经》;元· 滑寿《十四经发挥》;明· 李时珍《奇 经八脉考》;明· 夏英《灵枢经脉翼》
3.病机
金: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 现代:秦伯未《内经病机十九条之研究》
第三编讲述《内经》理论体系,按经文辑录、
前人论要、研究与述评,分类撰写;
第四编为病证与临床应用专题研究;
第五编总结了从哲学、天文、历法、医学地
理学、医学气象学、医学心理学、时间医学、生
物全息律等多学科研究《内经》的成果,以及阴
阳气血、藏象实验研究、经络现代研究、脉诊多 学科研究的情况;
第六编辑录近代校释珍本10余种,如《素问灵枢 韵读》《释骨》《读素问臆断》《校余偶识》《素问 札记》等;
《中藏经》、《脉经》、《伤寒》、《金匮》、
《本经》、《病源》)
分为阴阳五行、五运六气、人与自然、藏象
、经络、病因、病机、疾病、诊法、辨证、论治
、本草、方剂、针灸、预防、护理16大类,其下
再分二级、三级、四级、五级类目。
学者可以以此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汲取中医
经典医著中的精华,来补充和丰富目前的中医基
任应秋《病机临证分析》(1963)
卢玉起《病机浅说》(1980)
王长荣《<内经>病机十九条辨析》(1997)
日本森岛玄胜《病机撮要辨证》(1958)
4.病证
金· 刘完素《黄帝素问宣明论方》 61病证 南宋· 骆龙吉《内经拾遗方论》 62病证
秦伯未、余瀛鳌 《内经类证》(1962)311病证 王进全等主编《内经类证论治》(1987)314病证 王洪图编著 《黄帝医术临证切要》(1993) 刘炳凡编著《黄帝内经临证指要》(1998) 王庆其主编《内经临证发微》(2007)
江有诰《江氏音学十书· 素问灵枢韵读》
顾观光《素问校勘记》《灵枢校勘记》
秦伯未《读内经记》
以上著作多收入《近代中医珍本集 · 医经分册》和《黄帝 内经研究大成》第六编
(二)分类研究
唐: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 元:滑寿《读素问钞》 明:张景岳《类经》 明:李中梓《内经知要》 李今庸《新编黄帝内经纲目》 张善忱《内经针灸类方语释》
清:高世栻《素问直解》;张琦《素问释义》
现代:
南京中医学院以解题、原文、注释、 语译、按语形式编著的《黄帝内经素问译 释》,自1959年初版至今,共发行13余万 册,影响较大。
程士德主编的《素问注释汇粹》(1982)
,以同者择优和异者分列的方法引录各家注
释,略作评议,对了解某一经文的历代注释 很有帮助。
《针灸甲乙经·序》:“按《七略〃艺文志》: 《黄帝内经》十八卷,今有《针经》九卷、《素问》 九卷,二九十八卷,即《内经》也。”
《素问》《九卷》——《伤寒杂病论·序》。
唐·王冰将《素问》重新编次,并详加注释,
订正讹误。增补了7篇专讲运气的大论。 宋·林亿、高保衡等——《重广补注黄帝内经 素问》。 ——《素问》文字基本定型
(五)工具书
1.辞书
《内经词典》 张登本
《黄帝内经词典》
《实用内经词句辞典》
郭霭春
凌耀星
2.索引 《黄帝内经章句索引》 任应秋主编 《中医经典索引》 顾植山主编
3.类编
《黄帝内经原文类编》 傅贞亮主编
《黄帝内经类编》 内蒙古卫生厅中医研究班编
《十部医经类编》 任应秋、李庚韶、严季澜主编
( 《素问》、《灵枢》、《难经》、《甲乙经》、
了顾从德影宋刻本的影印本,以及校勘铅印本。
2.《灵枢》现通行本为明代赵府居敬堂刊本,
建国后人卫出版了赵府居敬堂影印本和校勘铅印
本。
三、《内经》的整理注释与研究
(一)校勘注释
1.《素问》全文校注 梁:全元起《素问训解》 唐:王冰《次注黄帝内经素问》 北宋:林亿等《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 明:吴崑《黄帝内经素问吴注》(《内经吴注》)
第 六 章 医 经 类 文 献
第一节 《内经》类文献
一、《内经》的作者、成书年代与基本内 容
基本内容
《素问》以基础理论为主,也阐述经络、腧穴与
针法等内容;《灵枢》以经络、腧穴和刺法为主,也
有基础理论、临床等内容。

卷第一

卷第四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流传甚广。
日本:丹波元简《素问识》、《灵枢 识》。书中仅列需要注释的经文,旁征博
引,参以己见,有较高参考价值。
现代:吴考槃编《黄帝素灵类选校
勘》。此书考证严谨,见解独到,很有参
考价值。
4.训诂考证
清:胡澍《内经素问校义》 俞樾《读书余录· 素问篇》(《内经辨言》) 孙诒让《素问王冰注校》(《素问札迻》) 于鬯《香草续校书· 内经素问》
础理论,完善和发展当今的中医学理论体系。故
本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第二节
难经类文献
一、作者、成书年代与基本内容
成书应不晚于东汉,可能与秦越人之学有一定
关系。
《难经》全书共有81难,探讨了中医学的一些理
论问题,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
机、营卫、腧穴、针刺、病证等方面。其中, 1~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