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家对“风”的认识

合集下载

风水中的“风”究竟是个什么概念?

风水中的“风”究竟是个什么概念?

风水中的“风”究竟是个什么概念?所谓“风水”,无非就是两个概念。

一者是风,一者为水。

藏风得水一直是人们选择吉地的两个最重要的条件。

那么,风水学上所讲的风,究竟是个什么概念呢?科学上关于风的定义,大致为:相对于地表面的空气运动;是空气空间、场气的性状;是指螺旋式运动的,任何局部某一层次的螺旋式运动的场气,就是风。

《葬书》上说:“夫,阴阳之气,噫而为风,升而为云,降而为雨,行乎地中而为生气,生气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

意思就是说:“阴阳”二气运行地下则为生气;喷发出去,则为风。

也就是说,风是生气的喷发状态。

故此,有人说:“天地之贵,莫过于风。

风上执于天,而下行于地;为四季之统帅,气之主,万物生息之本。

非风不变,非风不热;非风不生,非风不死;非风不熟,非风不养;非风不雨,非风不晴;非风不通,非风不冷。

能蔽日月之光明,能行排山倒海之力量。

于地为风水,在天叫风光,在人为魂魄,在万物为生息”。

所以,风也是一种能量。

与万物一样,离开风人们将无所生息;但是,风大了,人们就要不断的去适应,就要消耗能量;常此以往,就会危害人们健康。

因此,风水学中对于风从来都是抱有一种敬畏的态度。

其实,这也符合现代科学上的认识。

现代科学认为,风的大小,主要是风速。

只有当风速接近人体血液循环速度时,人才能感受到舒服,才能给人带来健康安宁的生活。

风水中的“风”究竟是个什么概念?因此,风水上并不是排除一切风,而是,要人们正确认识风,合理的控制风,科学的利用风。

同时,风水学也认为,如果运行于地下的生气,不加控制的无休止的喷发掉,此地,必然生气耗尽,该地自然就缺乏生人养人的机能。

于是,古人为了将生气聚止于某地,同时,防止生气被外来的风吹散荡尽,便想出了利用大自然中环绕吉地的层层山峦遮挡的妙招。

一来,可以避免吉地生气流失,在人们活动的空间中留存;二来,可以避免外来邪风对吉地生气的侵扰。

这就是吉地之所以通常是为群山所环抱的盆地的原因。

从地理上讲,最好的藏风聚气的布局,就是四面八方都严密无空缺,这才能避免生气因为空气运动而流失,进而实现生气的凝聚。

中国古人对风的认识、测量和利用

中国古人对风的认识、测量和利用
03 风水之要
风在风水学中是重要的因素,好的风水需要阴阳 平衡,风向水流都要合宜。
风水学中的风观念
聚气藏风:风水学中讲究“聚气藏风”,意味着 好的居所需要能够聚集气场,同时避免恶劣的风 。
选址考量:在选择居住或埋葬地点时,风的走向 和强度都是重要的考量因素,因为它们会影响后 代的运势和福泽。
风向与运势:风向也被认为是影响运势的重要因 素,例如南风被视为吉祥之风,北风则相反。
这些观念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不 仅在日常生活、农业、航海等方面发挥了实际作 用,更在哲学、宗教和艺术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 响。
02
中国古人对风的测量
传统的风级划分
蒲福风级
中国古人根据风的强度和表现,将风分为不同的等级,其中最常用的是蒲福风级。这一分级制 度将风从0级(无风)到12级(飓风)进行了详细划分,每级都有明确的风速和风力描述,为航 海、农业、军事等领域提供了重要参考。
中国古人在文化中对风的体
04

中国古人在文化中对风的体现
• 风作为自然界的一种现象,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有着广泛的体现 和深入的认识。古人们通过诗词、绘画、雕塑以及神话传说等 多种形式,表达了对风的赞美、敬畏和利用。
THANKS
感谢观看
在哲学上,风被认为是“气”的一种表现,与天 地万物都有着密切联系。
03 与天神关联
风也被认为是与天神相关的现象,如“风神”是 掌管风的神祇,其动态常被视为天意的体现。
风与五行、阴阳的关系
01 五行之风
在五行理论中,风与木行相关联,因为风能使木 生长,也代表了五行中的变动与不稳定性。
02 阴阳之动
风也被视作阴阳交互的表现,阳气上升,阴气下 沉,二者交汇则生成风。

对家风的理解认识心得体会

对家风的理解认识心得体会

对家风的理解认识心得体会对家风的理解认识心得体会(精选篇1)望着墙上的时钟永停歇的秒针绕了一圈又一圈,忘了你的离去有多久,只知道我痛得很深很深。

又得写心得了,每每这个时刻,我的心都很痛很痛,因为我又得把结疤的伤口撕裂开。

你可知道,你的突然离去,是我一辈子无法言语的痛。

曾经想过时间是治愈伤痛的最好良药,总想着以后会好的。

总认为一切都会过去的,可是现在想来,依然是锥心的痛,只是我现在有了可以活下去的理由---我们的女儿。

女儿啊女儿,你一直都是妈妈的动力,以前是,现在是,将来更是。

几年来在没有你的日子里,我和女儿一直共同成长着。

女儿啊女儿,为了你,我从悲伤的茧中破壳而出。

家庭的变故,犹如天崩地裂。

我的世界开始倒塌了,在床上躺了一个星期,吃不下睡不着。

每天是妈妈一口口汤水地给我灌下去、就这样在家里整整呆了快一个月,从未走出过家门。

这段时间,每天晚上临睡前,是女儿最伤心难过的时刻,也是我最艰难的时候,6岁的女儿总是哭着要找爸爸,而我只能强忍伤痛,安慰她说,爸爸去了美丽的天堂,他在那里一直关注着你,你要表现好,爸爸就会很开心了。

从此,女儿也越来越懂事,常常说,妈妈我要好好吃饭,快快长大,好像爸爸一样可在帮你做事。

此时,学校的领导,同事,亲人们常常为我送来了关心,他们关切的话语犹如一阵阵春风,温暖了我的心灵。

从他们的脸上,我也读懂了担忧,为我的现在担忧,为我的将来担忧。

想到可爱的女儿,想到你依然阳光的笑脸。

于是,我抬起头来,重拾笑脸!女儿啊女儿,为了你,我一肩扛起了我们的家。

没有了依靠,学会了骑车,学会了交电费,学会了取款,学会了放手,学会了坚强。

学会了在工作中寻找开心的源泉,学会了在苦闷中寻找快乐的理由!看到女儿你的笑脸,我再苦再累也值得。

看到你那么爱画画,妈妈咬咬牙,也送你去学画画,你也非常争气,你的每一张画,是送给妈妈最好的礼物,每张画都让我爱不释手,我总是看了又看,每次看到你的新画,我总忍不住,拍下来,传到qq空间,闲时,总是看了又看,让我消除疲劳。

解读《内经》“风”相关内涵

解读《内经》“风”相关内涵

解读《内经》“风”相关内涵 由于风具有多重涵义,因此,在《黄帝内经》中,诸多对“风”的表述,部分是对所有外邪、虚邪致病属性、内涵特征的总概括与标定,我们可以称之为广义之“风”;部分又是对气化之风特征的描述,但这些内容皆被后世混同于气候要素的“风寒暑湿燥火”狭义之“风”之中,导致了外感病因内涵的混乱、认知的差误,亦导致作为中医学核心病因理论与实际临床的脱节。

现列举如下。

关于“风者,百病之始” “风者,百病之始也”见于《黄帝内经》多篇经文,如《素问·生气通天论》《素问·皮部》《素问·骨空》《灵枢·五色》等皆有表述。

类似经文有“风者,百病之长也”,见于《素问·玉机真藏论》《素问·风论》等篇。

对此句经文的解释,高士宗《素问直解》注为:“六淫之气,风居其首,故风者,百病之始也。

”从风为春季主气,为其他季节六淫之暑火湿燥寒之首作解。

此注解有其合理性,但无法解释为何有风寒、风湿等邪气的概念组合。

张介宾《类经》注曰:“凡邪伤卫气,如上文寒暑湿气风者,莫不缘风气以入,故风为百病之始。

”后世基于张介宾所言,进一步发挥,言风为阳邪,其性开泄,风开腠理,则其他邪气随风入内。

故现代中医学将“风为百病之始”作为对风邪致病广泛的高度概括,成为风邪的属性之一。

如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在“风邪”条目下言:“风性轻扬,善行数变,风胜则动,为百病之始。

” 但细究“风者,百病之始”语句所出背景,则会发现,后世的理解有误。

先以《素问·生气通天论》为例,前文综合论述了各种外邪伤及人体阳气所致疾病,提到了寒、暑、湿、风,对于风邪,并未明显突出,甚至在“起居如惊”导致阳气卫外不固的前提下,人体易感的各种外邪,提到了寒、暑、湿、气等因素,并未明确提及风邪。

因此,笔者认为,在此处提出“风者,百病之始”之意,应该是对上文外邪致病的总结,其“风”之涵义,等同于后文“因于露风,乃生寒热”之风,是所有邪气的总称,并非单指六淫之一的、狭义的风邪。

中医学对“风”的认识

中医学对“风”的认识

中医学对“风”的认识孙朝润【摘要】风乃六淫之一,属阳邪,为外感疾病的先导.《素问·风论》说:“风者,百病之长也”,“风者,善行数变”.风为六淫之首,百病之始,风之为病,变化多端.风邪犯人,发病急剧,转变迅速,外而皮毛,内至脏腑,上而头首,下至肢体,无所不到.风常挟它邪致病,如风寒、风湿、风热等证.风有外风、内风之分.二者的产生、致病特点、临床表现不尽相同.因此,其治则亦不一样.外风宜祛,内风宜熄.深入研究风学理论,对健全完善中医学的病因学、病理学、治疗学的基础理论体系,提高中医的临床治疗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期刊名称】《中医研究》【年(卷),期】2016(029)003【总页数】4页(P2-5)【作者】孙朝润【作者单位】安康市中医院,陕西安康725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4《黄帝内经》对风的论述,为风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后世医家本于经旨又有不少创新和发挥,使中医学对风的概念、分类、致病特点、治则等方面的认识有了较大的发展。

兹就中医学对风的认识,略述于下,以飨同行。

《灵枢·官能》曰:“四时八风,尽有阴阳。

”乃指自然之风,变化有时。

《灵枢·岁露》曰:“余闻四时八风之中人也。

”四时八风化为风邪,皆能伤人。

风为六淫之一。

高士宗注:“六淫之邪,风居其首。

”风属阳邪,为伤人致病之先导。

《灵枢·刺节真邪》曰:“邪气者……虚风之贼伤人也。

”《灵枢·岁露》曰:“贼风邪气之中人也。

”《素问·生气通天论》又有“大风苛毒”之谓。

在这里风又被称为邪气、贼风、大风。

进一步说明风乃六淫之首,是伤人致病的风邪。

同时表明,风是邪气、贼风、大风、内风、外风等风邪的总称。

张景岳说:“风有内外之分,不可不辩。

”风邪为病,有外风、内风之别。

外风、内风的产生、致病特点、病症表现也不尽相同。

外风:外风是指六淫之一的风。

六淫之邪太过不及相互转化,即可产生风,所谓六淫化风。

中医对风的认识

中医对风的认识

中医对风的认识
中医的风指的是人体内受外因发病的6种原因中的一种,可分为外风和内风。

人体内发病的外因称六淫,有风、寒、暑、湿、燥、火;在这当中风为六淫之首,风为百病之长。

1、外风指的是风热或是风寒之邪,携湿、寒、燥、火,入侵人体内腠理、皮肤、经络、穴脉、四肢百骸,造成风湿、风寒、风燥、风热、中风等疾病。

受外风侵扰可以用疏散之法调理改善,较常用中药如羌活、独活、桂枝、麻黄、防风、川芎均为疏风散邪之物。

2、内风指的是因为肝肾阴虚或是肝阳上亢造成的肝风内动之证,比较常见有肝阳转风、热极生风、阴虚生风、血虚生风等。

易使肝郁气滞、郁热毒化,或造成暴戾之气损肝,造成头昏、头眩、身体动摇等症状。

调内风首调情志,忌大悲大喜。

调内风较常用中药如羚羊角、天麻、牛膝、钩藤、地黄等药。

中医居家宝典-----风

中医居家宝典-----风

中医居家宝典-----风风为百病之长传统中医说,“风为百病之长”。

翻译成大白话,那意思就是:风最容易让人生病。

风,怎么就最容易让人生病呢?传统中医说,“风性开泄”,也就是风能打开人的皮毛。

人的皮毛,相当于一个国家的边界,大家想想,一个国家,倘若边界没有了防守,能自由的出入,那么那国家将会是什么样子?人体也一样,皮毛若被风气打开,失去了屏障的功能,那么,外界的细菌、病毒、寒气、燥气、火气等各种邪气,将长驱直入,于是,人就生病了,各种各样的疾病。

从而,传统中医说,“风为百病之长”,风最容易让人生病,且是让人生各种各样的疾病。

讲个典型的因风致病的例子。

某高龄孕妇,孕吐非常严重。

后来,有两三次,突然腹中剧痛,被送入医院急救。

当时她怀孕大约三个月左右。

见她几次被送入医院急救,我看不过去了,主动问她:开窗子吹风没有?她住25楼,这么高的高楼,如果喜欢开窗子吹风,那么,那风是非常厉害的,会导致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孕吐与腹中剧痛。

她说,她觉得胸闷,所以,喜欢开窗子对流。

瞧瞧,果然被我猜着了。

一般人都下意识的以为,胸闷,开窗子吹风,就不闷了。

但事实却是:孕妇胸闷,越吹风越闷。

原因很简单:孕妇胸闷,是火气在肺里多。

开窗对流,风气很重,从中医的角度看,厥阴风木与先天兑卦共处同一空间方位,厥阴风木对应风,先天兑卦对应肺,所以,风气最最容易压迫肺,风火相煽,导致影响肺的火气更大,于是更闷。

孕妇胸闷,直接清火补肺。

我教她取肺经的两原穴太渊,贴后,胸闷解除。

太渊穴,在腕前区,桡骨茎突与舟状骨之间,拇长展肌腱尺侧凹陷中。

我让她关上窗子,严禁吹风。

她的孕吐明显减轻,然后,再没需要送入医院急救了,平平安安怀孕足月,顺产生下孩子。

看到没有,看上去那么严重的孕妇孕吐、急剧腹痛,关上了她家里的窗子,不再吹风,就那么轻飘飘的好了。

-----古人说,风为百病之长,岂能轻视?!上述孩子出生后,初始几月,都好。

然后,出现鼻塞。

不过就是鼻塞而已,然而,反反复复,治疗两三周还未见改善。

什么是风_培训

什么是风_培训

形成条件:强对 流天气,低层水 汽充足
特点:风力大, 范围小,持续时 间短
破坏力:强,可 造成房屋倒塌、 交通中断等严重 灾害
分布地区:美国 中西部地区和沿 海地区较为常见
风能发电原理: 利用风能驱动风 力发电机旋转, 通过发电机将机 械能转化为电能。
风能发电的优势: 可再生、清洁能 源、节能环保、 减少对化石燃料 的依赖。
风的概念:气象学中风的定义为空气相对于地面的水平运动。 风的分类:根据风力大小,可以分为无风、软风、轻风、微风、强风和狂风等不同类型。 风的形成:气象学中认为,风是由于地球表面温度和压力分布不均而引起的空气流动。 风的影响:风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都有重要影响,例如风力发电、航海、航空等。
风可以产生风力侵蚀和沉积作用, 形成地貌和土壤。
阵风的定义:阵风是指风速在短时间内快速变化的空气流动现象。
阵风的特征:阵风的瞬时风速较大,但持续时间较短,通常只有几分钟到几十分钟。
阵风的产生:阵风通常是由大气中的不稳定因素引起的,如温度、湿度、气压等。
阵风的影响:阵风会对飞机起降、高层建筑、电线杆等产生影响,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 范。
风在诗歌中的运用:风是诗歌中常见的元素之一,诗人常常用风来表达自然之美和生命 的力量。
自由:风常常被视为自由、无拘 无束的象征,代表着对自由的向 往和追求。
变革:风代表着变革和进步,可 以带来新的思想和观念。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力量:风具有强大的力量,可以 摧毁一切,也可以带来生机和活 力。
风能发电的应用 场景:风力发电 场、分布式能源 系统、偏远地区 供电等。
风能发电的发展 前景:随着技术 的进步和环保意 识的提高,风能 发电在能源结构 中的比重将逐渐 增加。

《中国古人对风的认识》阅读答案

《中国古人对风的认识》阅读答案

中国古人对风的认识唐晓峰我们今天说风的名字,一般只用风所来的方向,比如东风、西北风,或表示风的强弱,比如微风、暴风。

除描述风的自然属性外,我们基本不用其他类型的称呼,因为给风再起其他名字,懂得了“科学”的我们都觉得意思不大了。

不过,古人则认为给风起各类名字是一件意思很大而且很重要的事。

“八方风色以类从,北凉、西泰、凯南、谷自东,颓、猋、飘、庉、暴、昌、噎,一一命义无相蒙。

”(清查慎行《舶䑲风歌》)这些都是古代的风名,都包含着特殊的意义,但对于我们来说,却已经很陌生了。

刮风在我国是大事。

我国华北东部和长江下游南部地区,受山脉地形的制约,地区性季风环流十分明显。

风的时间、方向、强弱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凶吉祸福不同的影响。

另外,从现象上看,风(以及雨)还是这样一类自然物:它来自天上,却能疾行人间,给人间带来祸福,有这种特性的自然物并不多见。

史学家宋镇豪先生指出,上古社会人们信奉的气象诸神中,最受重视的大约就是风神和雨神,所以对风神、雨神的崇拜,一直被保留在后世国家级的最高祀典中。

风的自然特性使风神崇拜带有明显的方位和地域性因素。

对于中原的黄帝族来说,风基本上可以说是坏东西。

黄帝大战南方蚩尤时,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山海经•大荒北经》),风伯、雨师是操纵风、雨的神,都站在蚩尤一边。

不用说,对蚩尤来说,风是好东西。

在黄帝以后的历史中,大地域的国家出现,东土、西土、南土、北土、中土都归并为一个国家。

于是,在精神领域,创造出许多与大地域相适应的观念,如“四海”、“九州”等等,其中也有“四方风”。

按照古书《尔雅•释天》的说法,“四方风”是:南方凯风,东方谷风,北方凉风,西方泰风。

“四方风”,以中原为中心视点的四方观念与风的自然特性巧妙地结合为一体,为古人的宇宙模式添加了一项内容。

古人认为,风与日月星辰一样,具有庄严的神性,因此一定要诚心诚意地祭祀,商代甲骨文就有祭祀“四方风”的刻辞。

对商代的人而言,风是神,并不是我们今天所理解的“自然”。

各家对“风”的认识

各家对“风”的认识

各家对“风”的认识1.《生气通天论篇第三》魄汗未尽,形弱而气烁,穴俞以闭,发为风疟。

故风者,百病之始也,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时之序也。

风客淫气,精乃亡,邪伤肝也。

因于露风,乃生寒热。

是以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

2.《金匮真言论篇第四》岐伯对曰:“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脏,邪气发病。

”“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

”3.《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风胜则动春生于风,夏生飨泄故天之邪气,感而害于五脏;水谷之寒热,感而害于六腑;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脉。

(此句说明各个邪气对部位侵袭的倾向性。

比如,感受湿邪为甚么出现四肢酸重!)4.《玉机真脏论篇第十九》是故风者百病之长也。

弗治,脾传之肾,病名曰疝瘕,少腹冤热而痛,出白【小便色白而混浊】,一名曰蛊【病名,病邪的深入,致使病人消瘦,如被蛊虫所侵蚀一样。

】,当此之时,可按可药。

(蛋白尿的风的病机!!!!)《刺热篇第三十二》肾热病者,先腰痛股酸,苦渴数饮,身热。

热争则项痛而强,股寒且酸,足下热,下欲言,其逆则项痛,员员。

《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帝曰:“有病肾风者,面胕庬然,壅害于言,可刺不?”。

《风论篇第四十二》。

《奇病论篇第四十七》帝曰:“有病庞然有水状,切其脉。

病生于肾。

”《灵枢经.贼风第五十八》....................《灵枢经.论疾诊尺第七十四》岐伯曰:“审其尺之缓急、大小、滑涩,肉之坚脆,而病形定矣。

视人之目窠上微痈,如新卧起状,其颈脉动,时咳,按其手足上,窠而不起者,风水腹胀也。

此篇要看”。

《黄帝内经》中的“风”

《黄帝内经》中的“风”

《黄帝内经》中的“风”《黄帝内经》是现存最早的中医学理论著作,其对“风”的论述对后世中医学关于“风”的认知产⽣了深远影响。

1.天⼈相应论“风”《素问·阴阳应象⼤论篇》谓:“神在天为风,在地为⽊,在体为筋,在藏为肝,在⾊为苍,在⾳为⾓,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在味为酸,在志为怒。

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胜酸。

”简⾔之,风对应于五⾏属⽊,对应于⼈体器官则为筋、肝、⽬;相对应于⼈的活动则表现在“呼”、“握”“怒”;在⼈的⽣活中,酸味和青⾊也与风相对应;由此构建出了⼀个完整天⼈相应体系,李阳波称之为阴阳术数构系。

2.“风”之为病(1)“四时风”为病“四时风”的论述主要在《素问·⾦匮真⾔论篇》中:“东风⽣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于夏,病在⼼,俞在胸胁;西风⽣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病在脾,俞在脊。

”(2)“⼋风”为病《内经》多次提到“⼋风”。

⽐如,在《素问》的“上古天真论”、“⾦匮真⾔论”、“移精变⽓论”、“⽟版论要”、“脉要精微论”、“⼋正神明论”、“针解”、“⽰从容论”和“阴阳类论”等篇都有涉及;《灵枢》中的“官能”、“九针论”和“岁露论”中也都提及。

“⼋风”的具体内容,相对集中地记载在《灵枢·九宫⼋风》篇中:“风从南⽅来,名⽈⼤弱风,其伤⼈也,内舍于⼼,外在于脉,⽓主热。

风从西南⽅来,名⽈谋风,其伤⼈也,内舍于脾,外在于肌,其⽓主为弱。

风从西⽅来,名⽈刚风,其伤⼈也,内舍于肺,外在于⽪肤,其⽓主为燥。

风从西北⽅来,名⽈折风,其伤⼈也,内舍于⼩肠,外在于⼿太阳脉,脉绝则溢,脉闭则结不通,善暴死。

风从北⽅来,名⽈⼤刚风,其伤⼈也,内舍于肾,外在于⾻与肩背之膂筋,其⽓主为寒也。

风从东北⽅来,名⽈凶风,其伤⼈也,内舍于⼤肠,外在于两胁腋⾻下及肢节。

风从东⽅来,名⽈婴兀风,其伤⼈也,内舍于肝,外在于筋纽,其⽓主为⾝湿。

中西方文化中的“风”

中西方文化中的“风”

中西方文化中的“风”西方: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古代先哲,古希腊人,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堪称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

他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

著作名称——《论风的方位和名称》(苗力田主编《亚里士多德全集》第六卷)1.波纳斯(Borras),北风,从帕各里卡山吹来。

2.凯基阿斯(Kaikias),东北风,从塞柏斯平原吹来。

3.阿伯里俄特斯(Apeliotes),东风,从巴娄斯山和巴布洛斯山中间的一块平原吹来。

4.尤洛斯(Euros),东南风,从罗色昂的崖边吹来。

5.诺托斯(Notos),南风,主疾病。

(凶)6.里朴斯(Lips),西南风,从里布厄斯吹来。

7.热伏洛斯(Zephuros),西风,从西方吹来。

8.石拉基阿斯(Iapuks),西北风,在石拉克,它从斯托若模洛斯河吹来;在麦加里克,它从斯基洛里东峡谷吹来;在意大利和西西里亚,它从基尔凯俄斯吹来;在尤波依亚和列斯波斯,它从奥林匹亚斯吹来。

中方:司马迁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西汉史学家、散文家。

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

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著作——《史记·律书》1.不周风,西北风,主杀生。

(凶)2.广莫风,北风。

3.条风,东北风,主出万物。

4.明庶风,东风。

5.清明风,东南风,主风吹万物而西之。

6.景风,南风。

7.凉风,西南风,主地。

8.阊阖风,西风。

风的各种名词解释

风的各种名词解释

风的各种名词解释风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感受到的自然现象,它给我们带来凉爽、畅快的感觉,也能够给大自然带来一些变化。

而风这个概念在不同的领域中又有着不同的含义和定义。

在下面的文章中,我将从物理学、气象学、文学以及文化等不同角度解释风的各种名词。

1. 物理学在物理学领域,风可以被定义为空气运动的一种形式。

空气分子在温度和压力的影响下产生了流动,形成了风。

根据流动的速度和方向,风又可以被分为各种不同的类型。

例如,微风是指风速在1-3级之间的轻微的风。

2. 气象学在气象学中,风是指大气中空气运动的一种现象。

风是地球自转和太阳辐射的结果,会受到地形、气压差和温度差等因素的影响。

气象学家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风的特征。

风向指的是风来自哪个方向,通常用罗盘方位来表示;而风速是指单位时间内空气流动的速度,通常使用米/秒作为单位。

3. 文学风是文学中常常被用来隐喻、象征和描写的意象。

在文学作品中,风往往被赋予了一些特殊的意义。

它可以象征着改变、变幻和力量。

例如,在中国传统文学中,风常常被用来表达人们的心情和命运,如“春风化雨”、“风雨同舟”等等。

4. 文化在不同的文化中,风还与许多习俗、信仰以及艺术表达息息相关。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风被认为是一种自然力量,被赋予了神的形象。

中国古代有一种风神信仰,认为风神可以调节天地之间的气候和秩序。

而在西方文化中,风也有着自己的象征含义,如“风向标”被用来表示追求变化和创新的精神。

5. 环境保护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风也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风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可以被用来发电和供暖。

风能的开发利用有助于减少对传统燃煤能源和化石燃料的依赖,减少大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

因此,风能的开发是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综上所述,风在不同的领域中有着不同的名词解释。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风是空气运动的一种形式;而气象学中,风是大气中空气运动的一种现象。

在文学中,风则被用来象征和描绘;在文化中,风蕴含着神秘和力量。

风的有关知识

风的有关知识
海洋大陆二两类性质的大风弱的热带气旋在涡旋内部产生上升和对流运动温度升高加强涡旋季风风力三我国的风气候总况台湾海南南海诸岛东南沿海地区东北华北西北地区青藏高原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云贵高原名称海面状况海岸渔船征象陆地地面物征象距地10m高处相当风速一般最高kmh软风0101寻常渔船略觉晃动烟能表示方向但风向标不能转动轻风0203渔船张帆时可随风移行每小时23km人面感觉有风树叶有微响风向标能转微风0610渔船渐觉簸动随风移行每小时56km树叶及微枝摇动不息旌旗展开12197103454和风1015渔船满帆时倾于一方能吹起地面灰尘和纸张树的小枝摇动202811165579四风级风力等级表清劲风2025渔船缩帆即收去返之一部有叶的小树摇摆内陆的水面有小波2938172180107强风3040渔船加倍缩帆捕鱼须注意风险大树枝摇动电线呼呼有声举伞困难39492227108138疾风4055渔船停息港中在海上下锚全树摇动迎风步行感觉不便50612833139171大风5575近港渔船皆停留不出微枝折毁人向前行感觉阻力甚大62743040172207烈风70100汽船航行困难烟囱顶部及平瓦移动小屋有损7588414720824410狂风90125汽船返航颇危险陆上少见见时可使树木拔起或建筑物吹毁89102485524528411暴风115160汽船遇之极危险陆上很少有时必有重大损毁103117566328532612飓风14海浪滔天陆上绝少捣毁力极大1181336471327369超强台风山竹1416级强度有缘学习更多驾卫星ygd3076或关注桃报
超强台风“山竹”14~16级强度
有缘学习更多驾卫星ygd3076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
• 从国际空间站拍摄的飓风伊万云图 • 最高风速214 km/h(59.4m/s)
2008年 飓风伊万在美国已造成45人死亡, 飓风造成的损失在30亿至100亿美元之间。

和风有关的知识一年级

和风有关的知识一年级

和风有关的知识一年级
一、风的定义
空气的水平运动称为风。

风是一个表示气流运动的物理量。

二、风的成因
风是地球上的一种空气流动现象,一般是由太阳辐射热引起的。

太阳光照射在地球表面上,使地表温度升高,地表的空气受热膨胀变轻而往上升。

热空气上升后,低温的冷空气横向流入,上升的空气因逐渐冷却变重而降落,由于地表温度较高又会加热空气使之上升,这种空气的流动就是风。

三、风的类型
由于风速大小、方向还有湿度等的不同,会产生许多类型的风。

疾风、大风、烈风、狂风、暴风和飓风,这些常见类型的风,蒲福风级风力分别为七、八、九、十、十一和十二级。

气象要素风的介绍

气象要素风的介绍

气象要素风的介绍
气象要素中的风是指气体的运动,主要指空气的流动。

它是天空和地面之间气体交换和动量传递的重要形式,是热平衡的维持者和物质输送的媒介。

下面将从风的定义、风向、风速以及风的分类等方面进行介绍。

定义:风是指大气中不同地区之间空气压强分布不均、气体密度不同所形成的流动。

大气中的风是水平方向上的运动,通常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风向:指风的来向,以地球为基准,通常分为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风向的测量称为风向的观测,在气象站里通常是采用风向标,风向标是一种能够标记风向的仪器,通常在杆上或者墙角上安装。

风速:指气流的运动速度,通常用米/秒或者公里/小时来表示。

风速的测量称为风速的观测,在气象站里通常是采用风速仪。

分类:风可分为地面风、高空风和海面风。

地面风是气压从高到低,将高压区的空气流向低压区所形成的风。

高空风是指高空气压和温度的非均匀分布所形成的流动。

海面风是指海洋之上湍流和涡旋引起的风。

总之,气象要素中的风是气体的流动,是大气中气体交换和动量传递的重要形式。

根据风的定义、风向、风速以及风的分类等方面进行介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气象要素中的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家对“风”的认识
1.《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魄汗未尽,形弱而气烁,穴俞以闭,发为风疟。

故风者,百病之始也,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时之序也。

风客淫气,精乃亡,邪伤肝也。

因于露风,乃生寒热。

是以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

2.《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岐伯对曰:“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脏,邪气发病。


“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


3.《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风胜则动
春生于风,夏生飨泄
故天之邪气,感而害于五脏;水谷之寒热,感而害于六腑;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脉。

(此句说明各个邪气对部位侵袭的倾向性。

比如,感受湿邪为甚么出现四肢酸重!)
4.《玉机真脏论篇第十九》
是故风者百病之长也。

弗治,脾传之肾,病名曰疝瘕,少腹冤热而痛,出白【小便色白而混浊】,一名曰蛊【病名,病邪的深入,致使病人消瘦,如被蛊虫所侵蚀一样。

】,当此之时,可按可药。

(蛋白尿的风的病机!!!!)
《刺热篇第三十二》
肾热病者,先腰痛股酸,苦渴数饮,身热。

热争则项痛而强,股寒且酸,足下热,下欲言,其逆则项痛,员员。

《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帝曰:“有病肾风者,面胕庬然,壅害于言,可刺不?”。

《风论篇第四十二》。

《奇病论篇第四十七》帝曰:“有病庞然有水状,切其脉。

病生于肾。


《灵枢经.贼风第五十八》....................
《灵枢经.论疾诊尺第七十四》岐伯曰:“审其尺之缓急、大小、滑涩,肉之坚脆,而病形定矣。

视人之目窠上微痈,如新卧起状,其颈脉动,时咳,按其手足上,窠而不起者,风水腹胀也。

此篇要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