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邶风击鼓》
诗经击鼓全文读音
诗经击鼓全文读音诗经击鼓全文读音《诗经(shījīng)邶风(bèifēng)击鼓(jīgǔ)》击鼓其镗(jī gǔ qí táng),踊跃用兵(yǒng yuè yòng bīng)。
土国城漕(tǔ guó chéng cáo),我独南行(wǒ dú nán xíng)。
从孙子仲(cóng sūn zi zhòng),平陈与宋(píng chén yǔ sòng)。
不我以归(bú wǒ yǐ guī),忧心有忡(yōu xīn yǒu chōng)。
爰居爰处(yuán jū yuán chù)?爰丧其马(yuán sàng qí mǎ)?于以求之(yú yǐ qiú zhī)?于林之下(yú lín zhī xià)。
死生契阔(sǐ shēng qì kuò),与(yǔ)子(zǐ)成(chéng)说(shuō)。
执(zhí)子(zǐ)之(zhī)手(shǒu),与(yǔ)子(zǐ)偕(xié)老(lǎo)。
于嗟阔兮(yú jiē kuò xī),不我活兮(bú wǒ huó xī)。
于嗟洵兮(yú jiē xún xī),不我信兮(búwǒ xìn xī)。
【词句注释】⑴镗(tāng):鼓声。
其镗,即“镗镗”。
⑵踊跃:双声连绵词,犹言鼓舞。
兵:武器,刀枪之类。
⑶土国城漕:土:挖土。
城:修城。
国:指都城。
漕:卫国的城市。
⑷孙子仲:即公孙文仲,字子仲,邶国将领。
⑸平:平定两国纠纷。
谓救陈以调和陈宋关系。
诗经邶风击鼓诗意解读
诗经邶风击鼓诗意解读(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文言文、现代文、教案设计、文案大全、作文大全、词语、成语、范文、读后感、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classical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teaching plan design, copy collection, composition collection, words, idioms, model essays, post-reading commen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诗经邶风击鼓诗意解读年轻的时候谈恋爱,总喜欢听海誓山盟。
执子之手 《诗经》诗词
执子之手《诗经》诗词
《诗经》中的“执子之手”一词出自《邶风·击鼓》。
这首诗全文如下: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
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这首诗表达了战乱时期,战士们离家别亲的忧伤情绪。
其中“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一句,成为了表达浪漫爱情的经典诗句。
此外,《诗经》中还有其他一些脍炙人口的诗词,如《秦风·蒹葭》、《周南·关雎》、《周南·桃夭》等。
《诗经·邶风·击鼓》讲课稿
❖ 第一章总言卫人救陈,平陈宋之难,叙卫人之怨。 结云“我独南行”者,诗本以抒写个人愤懑为主, 这是全诗的线索。诗的第三句言“土国城漕”者, 《鄘风·定之方中》毛诗序云:“卫为狄所灭,东徙 渡河,野居漕邑,齐桓公攘夷狄而封之。文公徙居 楚丘,始建城市而营宫室。”文公营楚丘,这就是 诗所谓“土国”,到了穆公,又为漕邑筑城,故诗 又曰“城漕”。“土国城漕”虽然也是劳役,犹在 国境以内,现在南行救陈,其艰苦就更甚了。
❖ 第二章“从孙子仲,平陈与宋”,承“我独南行” 为说。假使南行不久即返,犹之可也。诗之末两句 云“不我以归,忧心有忡”,叙事更向前推进,如 芭蕉剥心,使人酸鼻。
❖ 第三章写安家失马,似乎是题外插曲,其实文心 最细。《庄子》说:“犹系马而驰也。”好马是不 受羁束、爱驰骋的;征人是不愿久役、想归家的。 这个细节,真写得映带人情。毛传解释一二句为: “有不还者,有亡其马者。”把“爰”解释为 “或”,作为代词,则两句通叙营中他人。其实全 诗皆抒诗人一己之情,所以四、五两章文情哀苦, 更为动人。
诗凡五章,前三章征人自叙出征情景,承 接绵密,已经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后两章 转到夫妻别时信誓,谁料到归期难望,信誓 无凭,上下紧扣,词情激烈,更是哭声干霄 了。写士卒长期征战之悲,无以复加。
❖ 【词目】 与子成说 【出处】《诗经·邶风·击鼓》:“死生契阔, 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释一】成说(shuō),立下誓言。与子成 说,和你立下誓言、和你约定好。虽然古文中 “说”字经常通假成“悦”,可此处例外。
❖ 第四章“死生契阔”,毛传以“契阀”为“勤苦” 是错误的。黄生《义府》以为“契,合也;阔,离 也;与死生对言”是正确的。
第五章“于嗟阔兮”的“阔”,就是上 章“契阔”的“阔”。“不我活兮”的 “活”,应该是上章“契阔”的“契”。所 以“活”是“佸”的假借,“佸,会 也。”“于嗟洵兮”的“洵”,应该是“远” 的假借,所以指的是“契阔”的“阔”。 “不我信兮”的“信”,应该是“信誓旦旦” 的“信誓”,承上章“成说”而言的。两章 互相紧扣,一丝不漏。
《诗经·邶风·击鼓》
精选完整ppt课件
5
四、画节奏吟诵
邶风·击鼓
爰居~爰~处?
击!鼓其~镗~~, 踊跃!用兵。
爰丧其~马? 于以求~之~? 于林~之~下。
土国!城漕, 我独!南行。
死生~契阔, 与子成~说~~。
从孙~子仲,
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
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
于嗟~阔兮~~,
忧心~有忡~~。精选完整ppt课件不于!嗟我~活 洵~ ~兮 兮~ ~~ ~。 , 6
与子成说。
无论生死都在一起, 当年与你早就约好。
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
我愿意牵着你的手, 发誓与你一起变老。
于嗟阔兮,
不我活兮。
可叹如今散落天涯, 怕有生之年难回家乡。
于嗟洵兮,
精选完整ppt课件不我信兮。
可叹如今天各一方, 令我的信约竟成了空话 。
三、 了 解 意 思
4
背景梗概:
士兵常年在外打战,怀念家人,唯恐不能 与妻子白头偕老。
不!我信兮~~。
五、残酷的战争与美好的愿望
精选完整ppt课件
7
精选完整ppt课件
8
精选完整ppt课件
9
精选完整ppt课件
10
精选完整ppt课件
执死 子生 之契 手阔 ,, 与与 子子 偕成 老说 。,
11
《诗经·邶风·击鼓》
精选完整ppt课件
1
一、拼读字词三遍
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tānɡ), 踊跃用兵。
爰(yuán)居爰处? 爰丧(sànɡ)其马? 于以求之? 于林之下。
土国城漕(cáo), 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zhònɡ),
死生契(qì)阔, 与子成说。 执(zhí)子之手, 与子偕(xié)老。
诗经-邶风-击鼓诠释
《击鼓》是一首和战争有关的诗,但其重点不是描述战争,而是抒写战争背景下,征兵长期不能归家从而产生的对战争的怨恨和对家中妻子的无比思念。
对于诗中提到的战争是指那一场战争,历来说法也不一,但不管是那次战争对于欣赏这首诗的艺术价值并无多大影响,诗歌的意义不在于描写战争,而是从中道出了百姓们渴望安定、平静的生活和对战争厌恶的感情。
击鼓击鼓其镗①,踊跃②用兵③。
土国城漕④,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⑤,平⑥陈与宋。
不我以归⑦,忧心有忡⑧。
爰⑨居爰处,爰丧⑩其马。
于以○11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12,与子成说○13。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14阔兮,不○15我活○16兮。
于嗟洵○17兮,不我信○18兮。
【注释】○1镗(tāng):鼓声,其镗,即“镗镗”。
②踊跃:双声连绵词,跳跃,表示高兴。
③兵:武器,刀枪之类的武器。
④土国城漕:卫国大兴土木,筑造城池。
土:挖土;国:指都城;城:修城;漕:指卫国的城市。
⑤孙子仲:邶国将领公孙文仲,字子仲。
⑥平:调停,调和,平定。
⑦不我以归:及“不以我归”长期不许我回家,即有家不能回。
⑧有忡:忧愁,忧虑不安的样子。
⑨爰(y uán):何处,哪里。
⑩丧:丧失,这里指跑失。
○11于以:于何,在哪里。
○12契阔:聚散、离合之意;契指合;阔指离。
○13成说:誓言,也有订婚、结婚之意。
○14于嗟:感叹词。
○15不:不许。
○16活:同“佸”,相会。
○17洵:久远。
○18信:守信,守约。
【赏析】也许大家对于《击鼓》并不熟悉,但是对“此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都很熟悉。
这是多么诚挚而又令人感到幸福的誓言,年少时,我们期望可以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即便和那个人最后走不到一起,也不枉青春年华。
可真正的爱情最终是归于平平淡淡的,生活无非柴米油盐酱醋茶,没有那么多的高富帅或是白富美,也没有那么多惊心动魄的爱情,爱情需要两个人共同经营,也无需与他人比来比去,最诚挚的最打动人心。
《击鼓》共五章,第一章从出征开始写起,“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击鼓》诗经赏析
《击鼓》诗经赏析《击鼓》诗经赏析《国风·邶风·击鼓》是《诗经》中一篇典型的战争诗。
为先秦时代邶地华夏族民歌。
全诗共五章,每章四句。
前三章征人自叙出征情景,承接绵密,已经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后两章描写战士间的互相勉励、同生共死,令人感动。
此诗描写士卒长期征战之悲,无以复加。
其中,描写战士感情的“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在后世也被用来形容夫妻情深。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
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击鼓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注释】镗(tāng同嘡):鼓声。
其镗,即"镗镗"。
踊跃:双声连绵词,犹言鼓舞。
兵:武器,刀枪之类。
土国:或役土功于国。
或者说在国内修筑土城.漕:地名。
孙子仲: 邶国将军.平:和也,和二国之好。
谓救陈以调和陈宋关系。
陈、宋:诸侯国名。
不我以归:即不以我归。
有忡:忡忡。
爰(yuán元):本发声词,犹言"于是"。
丧:丧失,此处言跑失。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有不还者,有亡其马者。
于以:于何。
契阔:聚散。
契,合;阔,离。
成说(shuō):成言也犹言誓约,“说”不通“悦”。
于(xū)嗟(jiē):即"吁嗟",犹言今之哎哟。
活:借为"佸",相会。
洵(xún):远。
信:一说古伸字,志不得伸。
一说誓约有信。
【译文】敲鼓声音响镗镗,鼓舞士兵上战场。
人留国内筑漕城,唯独我却奔南方。
跟从将军孙子仲,要去调停陈和宋。
长期不许我回家,使人愁苦心忡忡。
安营扎寨有了家,系马不牢走失马。
叫我何处去寻找? 原来马在树林下。
无论聚散与死活,我曾发誓对你说。
拉着你手紧紧握,白头到老与你过。
诗经国风邶风击鼓赏析
诗经国风邶风击鼓赏析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其中的国风部分承载着当时社会风貌和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
其中之一的《邶风·击鼓》,可谓是一首充满激情的抒情诗歌,通过对击鼓的描写,展现出了古代战争时期的壮烈场景,同时也蕴含着人民智慧与勇气的讴歌。
下面将对《邶风·击鼓》进行赏析。
《邶风·击鼓》共分为三节,分别是上、中、下篇。
作品没有明确的引子,篇幅也较短,但通过简约的表达方式,使诗歌更加凝练,富有感染力。
上篇以“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为开头,直接点明了歌谣的中心内容。
诗歌以击鼓为引子,传达出威武雄壮的氛围。
通过“踊跃用兵”的描写,展示了当时战争氛围的热烈与残酷。
中篇以“车既载矣,马4 之集矣,弓既张矣”开始,逐步展现出战争的准备过程。
通过对车、马、弓的描绘,生动地表现了军队的整装待发。
接着,“牵马悠悠,策服4 弓5”,作者用词简单明了,将士兵在战场上已经准备就绪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胡为乎漆其货?胡为乎曰之将之?”这两句话给人以冷峻的感觉,表达出人民对战事决战的渴望。
下篇以“策勉强矣,胡为乎其来善兮?”为本篇开头,通过“策勉强”的描述,表现了战争的残酷与艰难。
接着,“胡为乎其来偁⑵“”一句,更加突出了人们对于胜利的向往。
最后两句“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揭示了古代民族精神中的忠诚与崇高,赞美了英雄豪杰和顽强不屈的精神。
整首诗以简约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战争的决绝与悲壮。
通过诗人对战争场景的真实刻画,传达了古代人民对于保家卫国的热忱与追求。
《邶风·击鼓》以其简短而有力的语言,展现了古代战争的威武氛围。
诗人通过对鼓击、战马、弓箭等元素的描绘,生动地再现了古代战场的狼烟四起。
同时,通过对士兵意志、女性情感的颂扬,彰显出英雄与爱情在古代社会的特殊地位。
《邶风·击鼓》这首诗歌以其独特的节奏和富有感染力的表达方式,成为了古代社会风貌的一面镜子。
通过对古代战争氛围的描绘,诗人展现了忠诚、勇气和顽强精神,无疑是一首展示中国古代民族精神的经典之作。
诗经击鼓翻译及赏析
诗经击鼓翻译及赏析导读:击鼓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译文敲鼓声音响镗镗,鼓舞士兵上战场。
人留国内筑漕城,唯独我却奔南方。
跟从将军孙子仲,要去调停陈和宋。
长期不许我回家,使人愁苦心忡忡。
安营扎寨有了家,系马不牢走失马。
叫我何处去寻找? 原来马在树林下。
无论聚散与死活,我曾发誓对你说。
拉着你手紧紧握,白头到老与你过。
叹息与你久离别,再难与你来会面。
叹息相隔太遥远,不能实现那誓约。
赏析这是一篇典型的战争诗。
诗人以袒露自身与主流意识的背离,宣泄自己对战争的抵触情绪。
作品在对人类战争本相的透视中,呼唤的是对个体生命具体存在的尊重和生活细节幸福的获得。
这种来自心灵深处真实而朴素的歌唱,是对人之存在的最具人文关怀的阐释,是先民们为后世的文学作品树立起的一座人性高标。
《毛诗序》云:“《击鼓》,怨州吁也。
”郑笺以《左传·隐公四年》州吁伐郑之事实之。
姚际恒《诗经通论》以为“与经不合者六”,此实乃《春秋·宣公十二年》“宋师伐陈,卫人救陈”之事,在卫穆公时。
今以为姚说较《毛序》为合理,姑从姚氏。
第一章总言卫人救陈,平陈宋之难,叙卫人之怨。
结云“我独南行”者,诗本以抒写个人愤懑为主,这是全诗的线索。
诗的第三句言“土国城漕”者,《鄘风·定之方中》毛诗序云:“卫为狄所灭,东徙渡河,野居漕邑,齐桓公攘夷狄而封之。
文公徙居楚丘,始建城市而营宫室。
”文公营楚丘,这就是诗所谓“土国”,到了穆公,又为漕邑筑城,故诗又曰“城漕”。
“土国城漕”虽然也是劳役,犹在国境以内,南行救陈,其艰苦就更甚了。
第二章“从孙子仲,平陈与宋”,承“我独南行”为说。
假使南行不久即返,犹之可也。
诗之末两句云“不我以归,忧心有忡”,叙事更向前推进,如芭蕉剥心,使人酸鼻。
《诗经》作业 论《邶风·击鼓》
评《诗经·邶风·击鼓》《击鼓》是诗经中最典型的一首战争诗,和《无衣》两相辉映,尽诉战卒征役之苦。
其中千古传唱之名句: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其文大意是:(战场上)生死祸福,离合难测,(今日)我与你订下盟约,让我握住你的手,在这战场上同生共死直到永远。
描述的,是战士之间生死与共,血泪同洒的袍泽之情,慷慨豪迈,悲怆凄凉。
然而自宋以后,这名句的意境已经从战场转到了闺房,成为男女情爱的誓言。
这颇有些令人哭笑不得,也可见诗歌传唱千古,未必还能保留它的原意。
单以《击鼓》诗论,全诗的格调尽显悲壮之情。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这看似战士听闻战事,战鼓一擂,欢呼踊跃,其实却是一种无奈的自嘲,奔赴战场,不死带伤,难道是要踊跃的去赴死吗?所以后面一句“土国城漕,我独南行”,以及下章句“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都是在诉说不能离国南归的忧愁,其中种种无奈,身不由己,不言自喻。
及至后来,无奈之中,也只能服从命运的安排,在行军过程中,和战友们立下生死与共的誓言,这也是有家难回,离情难诉,所以要以战友之间那种出生入死的情谊作为寄托。
但是盟誓虽然立下,是否就能遵守呢?最后一章,“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一旦上了战场,厮杀惨烈之处,手足也要分开,生死立分,谁又能完全遵守这些誓言呢?纵观全诗,核心在一‘怨’字,诗人吟咏之处,是在坦露内心,以自己内心的思想,和统治阶级,军心背离的矛盾,暗中讽刺兵连祸结,尽显自己对战争的厌烦抵触情绪,然而个人的力量和地位,又不足以反对这种大形势,所以只能内心里怨恨,身体上却要服从,实属无奈。
《击鼓》可作为征战战士的怨辞,和《无衣》相类,都在于揭露内心,讽刺时战。
先秦的爱情诗歌《诗经·邶风·击鼓》阅读
【导语】《诗经·邶风·击⿎》是⼀篇典型的战争诗,其中描写战⼠感情的“死⽣契阔,与⼦成说,执⼦之⼿,与⼦偕⽼”,在后世也被⽤来形容夫妻情深。
下⾯就和⼀起来了解下先秦的爱情诗歌《诗经·邶风·击⿎》,欢迎阅读! 《诗经·邶风·击⿎》 先秦·佚名 击⿎其镗,踊跃⽤兵。
⼟国城漕,我独南⾏。
从孙⼦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契阔,与⼦成说。
执⼦之⼿,与⼦偕⽼。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赏析】 如果说起《诗经》中的爱情诗句,相信很多⼈最先想到的应是这⼏句“死⽣契阔,与⼦成说。
执⼦之⼿,与⼦偕⽼”,其间包含多少深情、多少执念,⼀读便知,⽆需赘⾔。
这⼏句本来是描写战友之间同⽣共死的深情厚谊的,后来演化为形容爱⼈之间不离不弃、相伴到⽼的美丽誓⾔。
《击⿎》⼀诗是描写战争的,“怨”的情绪贯穿始终。
战争着实让⼈痛恨,征夫远离妻⼦家乡,远离了幸福,承受⽣命中的本不该有的痛苦,都是因为战争。
然⽽这⼏句战友之间共勉的话语却铿锵有⼒,充满凝聚⼒,也体现了作为个体的⼈所应该具备的团结互助意识。
也有⼈说,这⼏句是诗⼈的回忆,回忆离家时与妻⼦执⼿泣别时的情形,“死⽣契阔,与⼦成说,执⼦之⼿,与⼦偕⽼”,反映了夫妻⼆⼈深沉、坚贞的感情,也包含着对未来的隐隐担忧。
然⽽这种担忧终成为严酷的现实,征⼈通过对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与痛恨。
扩展阅读:《诗经》产⽣年代 《诗经》是中国第⼀部诗歌总集,最早的记录为西周初年,最迟产⽣的作品为春秋时期,上下跨度约五六百年。
产⽣地域以黄河流域为中⼼,南到长江北岸,分布在陕西、⽢肃、⼭西、⼭东、河北、河南、安徽、湖北等地。
经⽂史专家考定,《诗经》中的作品是在周武王灭商(前1066年)以后产⽣的。
《周颂》时代最早,在西周初年产⽣,是贵族⽂⼈作品,以宗庙乐歌、颂神乐歌为主,也有部分描写农业⽣产。
《诗经·邶风·击鼓》原文及赏析
《诗经·邶风·击鼓》原文及赏析《诗经·邶风·击鼓》是《诗经》中一篇典型的战争诗。
为先秦时代邶地华夏族民歌。
全诗共五章,每章四句。
前三章征人自叙出征情景,承接绵密,已经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后两章描写战士间的互相勉励、同生共死,令人感动。
下面由店铺给大家整理了《诗经·邶风·击鼓》原文及赏析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诗经·邶风·击鼓》原文及赏析【原文】击鼓其镗①,踊跃用兵②。
土国城漕③,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④,平陈与宋⑤。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⑥,爰丧其马。
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⑦,与子成说⑧。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⑨,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⑩,不我信兮。
【注释】①镗:击鼓的声音。
②兵:刀枪等武器。
③土国:国中挑填混土的工作。
④孙子仲:人名,统兵的主帅。
⑤平:和好。
⑥爱:语气助同,没有实义。
⑦契阔:离散聚合。
⑧成说:预先约定的话。
⑨于嗟:感叹词。
阔:远离、⑩洵:远。
【赏析】“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在诗经中可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媲美。
一个是庶民对妻子的誓言,一个是庶民对心仪女子的求爱,一个忧伤一个愉悦,都是非常朴直的表达。
先秦的人活得更亲近自然,更天性,高兴了唱不高兴也唱。
中国最早的诗歌不是写在纸上四平八稳的,都是唱出来的。
飞流直下的跌宕起伏,珠玉落银盘的清脆响亮。
但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怎及“死生契阔”苍凉沉郁?在那首诗里,与伊人即使对面相隔,也只是凡尘的一条河,只要有勇气,还是可以渡过河洲去试着亲近心上人的。
世事在生死之间时,人即使身不由己也还有一丝转圜和补救的余地,然而一旦生死相隔,即使有再大的愿心也无能为力了。
《击鼓》传达的就是这种生死相隔的无可奈何。
男女相悦是如此天经地义。
一棵树上不可能只结甜而大的果子,也有干瘪酸涩的,因此无论喜悦悲哀都要学会顺然承受。
鲁隐公四年(公元前719年)夏,卫联合陈、宋、蔡共同伐郑。
诗经邶风击鼓全文及赏析
诗经邶风击鼓全文及赏析(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文言文、现代文、教案设计、文案大全、作文大全、词语、成语、范文、读后感、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classical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teaching plan design, copy collection, composition collection, words, idioms, model essays, post-reading commen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诗经邶风击鼓全文及赏析国风·邶风·击鼓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诗经击鼓的赏析
诗经击鼓的赏析《国风;邶风;击鼓》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典型的战争诗。
此诗描写士卒长期征战之悲,无以复加。
接下来由给大家带来诗经击鼓的赏析,希望大家喜欢!诗经击鼓的赏析这是一篇典型的战争诗。
诗人以袒露自身与主流意识的背离,宣泄自己对战争的抵触情绪。
作品在对人类战争本相的透视中,呼唤的是对个体生命具体存在的尊重和生活细节幸福的获得。
这种来自心灵深处真实而朴素的歌唱,是对人之存在的最具人文关怀的阐释,是先民们为后世的文学作品树立起的一座人性高标。
《毛诗序》云:“《击鼓》,怨州吁也。
”郑笺以《左传;隐公四年》州吁伐郑之事实之。
姚际恒《诗经通论》以为“与经不合者六”,此实乃《春秋;宣公十二年》“宋师伐陈,卫人救陈”之事,在卫穆公时。
今以为姚说较《毛序》为合理,姑从姚氏。
第一章总言卫人救陈,平陈宋之难,叙卫人之怨。
结云“我独南行”者,诗本以抒写个人愤懑为主,这是全诗的线索。
诗的第三句言“土国城漕”者,《鄘风;定之方中》毛诗序云:“卫为狄所灭,东徙渡河,野居漕邑,齐桓公攘夷狄而封之。
文公徙居楚丘,始建城市而营宫室。
”文公营楚丘,这就是诗所谓“土国”,到了穆公,又为漕邑筑城,故诗又曰“城漕”。
“土国城漕”虽然也是劳役,犹在国境以内,南行救陈,其艰苦就更甚了。
第二章“从孙子仲,平陈与宋”,承“我独南行”为说。
假使南行不久即返,犹之可也。
诗之末两句云“不我以归,忧心有忡”,叙事更向前推进,如芭蕉剥心,使人酸鼻。
第三章写安家失马,似乎是题外插曲,其实文心最细。
《庄子》说:“犹系马而驰也。
”好马是不受羁束、爱驰骋的;征人是不愿久役、想归家的。
这个细节,真写得映带人情。
毛传解释一二句为:“有不还者,有亡其马者。
”把“爰”解释为“或”,作为代词,则两句通叙营中他人。
其实全诗皆抒诗人一己之情,所以四、五两章文情哀苦,更为动人。
第四章“死生契阔”,毛传以“契阔”为“勤苦”是错误的。
黄生《义府》以为“契,合也;阔,离也;与死生对言”是正确的。
《诗经-国风-邶风-击鼓》拼音诵读版(带注释),快快收藏了~
《诗经-国风-邶风-击鼓》拼音诵读版(带注释),快快收藏了~【F-031】击鼓(必读)击J ī鼓ɡǔ其qí镗tánɡ,踊yǒnɡ跃yuè用yònɡ兵bīnɡ。
土Tǔ国ɡuó城chénɡ漕cáo ,我wǒ独dú南nán 行xínɡ。
从Cónɡ孙sūn 子z i 仲zhònɡ,平pínɡ陈chén 与yǔ宋sònɡ。
不Bù我wǒ以y ǐ归ɡuī,忧yōu 心xīn 有yǒu 忡chōnɡ。
爰Yuán 居j ū爰yuán 处chǔ?爰Yuán 丧sàn ɡ其qí马mǎ?于Yú以y ǐ求qiú之zhī?于Yú林lín 之zhī下xià。
“死s ǐ生shēnɡ契qì阔kuò”,与yǔ子z ǐ成chénɡ说shuō。
执Zhí子z ǐ之zhī手shǒu ,与yǔ子z ǐ偕xié老lǎo 。
于Yú嗟jiē阔kuò兮x ī!不Bù我wǒ活huó兮x ī!于Yú嗟jiē洵xún 兮x ī!不Bù我wǒ信xìn 兮x ī!【注释】1、镗(汤tāng):鼓声。
2、踊跃:操练武术时的动作。
兵:武器。
3、“土”、“国”同义。
城漕:在漕邑筑城。
漕邑在今河南省滑县东南。
4、南行:指出兵往陈、宋。
这两国在卫国之南。
三四句表示宁愿参加国内城漕的劳役,不愿从军南征。
5、孙子仲:当时卫国领兵南征的统帅。
“孙”是氏,“子仲”是字。
孙氏是卫国的世卿。
6、陈国国都在宛丘,今河南省淮阳县。
宋国国都在睢(虽suī)阳,今河南省商丘县南。
“平陈与宋”是说平定这两国的纠纷。
诗经邶风击鼓译文
诗经邶风击鼓译文《国风·邶风·击鼓》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典型的战争诗。
其中,描写战士感情的“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在后世也被用来形容夫妻情深。
接下来由店铺给大家带来诗经邶风击鼓译文,希望大家喜欢!诗经邶风击鼓译文敲鼓声音响镗镗,鼓舞士兵上战场。
人留国内筑漕城,唯独我却奔南方。
跟从孙子仲,要去调停陈和宋。
长期不许我回家,使人愁苦心忡忡。
安营扎寨有了家,系马不牢走失马。
叫我何处去寻找? 原来马在树林下。
无论聚散与死活,我曾发誓对你说。
拉着你手紧紧握,白头到老与你过。
叹息与你久离别,再难与你来会面。
叹息相隔太遥远,不能实现那誓约。
诗经邶风击鼓的原文及注释击鼓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注释镗(tāng同嘡):鼓声。
其镗,即"镗镗"。
踊跃:双声连绵词,犹言鼓舞。
兵:武器,刀枪之类。
土国:或役土功于国。
或者说在国内修筑土城.漕:地名。
孙子仲: 邶国.平:和也,和二国之好。
谓救陈以调和陈宋关系。
陈、宋:诸侯国名。
不我以归:即不以我归。
有忡:忡忡。
爰(yuán元):本发声词,犹言"于是"。
丧:丧失,此处言跑失。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有不还者,有亡其马者。
于以:于何。
契阔:聚散。
契,合;阔,离。
成说(shuō):成言也犹言誓约,“说”不通“悦”。
于(xū)嗟(jiē):即"吁嗟",犹言今之哎哟。
活:借为"佸",相会。
洵(xún):远。
信:一说古伸字,志不得伸。
一说誓约有信。
诗经邶风击鼓的鉴赏关于这首诗的背景有几种不同的说法:《毛传》认为是指鲁隐公四年(前719年)夏,卫联合陈、宋、蔡共同伐郑;许政伯认为是指同年秋,卫国再度伐郑,抢了郑国的庄稼.这两次战争间有兵士在陈,宋戍守(《诗探》)、姚际恒则认为是说鲁宣公十二年,宋伐陈,卫穆公为救陈而被晋所伐一事(《踌经通论》)。
诗词鉴赏《诗经邶风击鼓》
【美文选粹】诗词鉴赏:《诗经·邶风·击鼓》西周军制周王室保持了庞大的军旅。
这种军旅,用于宿卫宗周的有六师,称为“西六师”;在成周镇慑东方诸侯的有八师,称为“成周八师”。
共十四师,达三万五千人。
分封的诸侯国,都有一定的武装力量。
大国一般不超过三军,小国也有一军。
诸侯国的军队,周王都能调遣,实际上也属于整个周王朝武装力量的一部分。
西周的军队,名义上是由周王直接指挥和调遣,重大的征伐,周王常亲自率兵出征。
如果周王不亲自出征,则指派重要的卿士统率中军,作为全军的指挥者。
西周军队的组成,以战车为单位,一辆战车谓之一乘。
各级军官,由地位与之相应的贵族担任。
最基层的甲士,则由最低级的贵族和平民充任。
奴隶则在军队中服杂役。
军队是国家政权的重要支柱,它肩负对内镇压异己、守卫疆土,对外征伐和扩张的职能。
西周军队的最大编制单位与商代一样仍然称师,西周金文和《诗经》等文献中屡有提及。
《周礼•地官•司徒》云:“五人为伍,五伍为两,五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
按此,在师之下尚有旅、卒、两、伍等编制单位。
与此相应的军事将领按《尚书•牧誓》所说有师氏、亚、旅、千夫长、百夫长等。
击鼓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
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译文击鼓的声音震响(耳旁),兵将奋勇操练。
(人们)留在国内筑漕城,只有我向南方行去。
跟随孙子仲,平定陈、宋(两国)。
不允许我回家,(使我)忧心忡忡。
于是人在哪里?于是马跑失在哪里?到哪里去寻找它?在山间林下。
生死聚散,我曾经对你说(过)。
拉着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
唉,太久。
让我无法(与你)相会。
唉,太遥远,让我的誓言不能履行。
注释:镗(tāng):鼓声。
其镗,即“镗镗”。
明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袁可立)家庙记》:“喤喤考钟,坎坎击鼓。
读《诗经邶风击鼓》有感
读《诗经邶风击鼓》有感(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计划、党团报告、合同协议、策划方案、演讲致辞、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plan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读《诗经邶风击鼓》有感读《诗经·邶风·击鼓》有感看了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许多非常值得分享获得,这时候最重要的读后感不要忘记了啦。
《诗经·邶风·击鼓》读后感
《诗经·邶风·击鼓》读后感《诗经·邶风·击鼓》是一首节奏明快、韵律协调的诗歌。
全诗四章,每章四句。
诗人选择了两位久经沙场、勇猛善战的将军形象作为歌咏对象,反映了当时人们渴望出征、杀敌立功的愿望。
《诗经·邶风·击鼓》表现了人民渴望征战的愿望,对后世的影响很大。
在今天,我们面对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和日益严峻的生存考验,更应该有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保持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居安思危、励精图治。
在这首诗中,诗人只用“戎衣”、“鼓鼙”等十二个字,就准确地写出了一幅威武雄壮的战争画卷。
这些描写和刻画出来的具体形象,既是战争的,又是广阔的社会生活的;既是生动的战斗的,又是丰富的多彩的,各种各样的人物、事件和生活片段都汇集在它里面。
因此,它成了一幅战争生活的艺术画廊。
读过之后,便能感受到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
战场上气氛紧张,战斗激烈,一阵急促而短暂的鼓声,使沉寂的战场顿时充满了雄壮的气氛,以至于两个久经沙场的老将军听到鼓声也禁不住心潮澎湃,欣喜若狂。
从鼓声中,可以看到战争的激烈和必然胜利的结果。
诗人正是运用了高度的艺术概括力,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了整个战争场面,烘托出一种激烈、紧张、兴奋、热烈的气氛,充分显示了诗人的写作才华。
我喜欢《诗经·邶风·击鼓》,更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作为炎黄子孙,我们骄傲!我们自豪!我们要传承弘扬先祖优秀的文化,在这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今天,我们责无旁贷。
所以,我们要把文化基因植入心灵,汲取营养,才能厚积薄发,使之枝繁叶茂。
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时,古老的华夏大地上有多少令人动容的故事,但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我们真的见证了祖国的伟大、民族的团结、医护人员的奉献精神和科学家的聪明智慧。
特别是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击鼓》解读
一、今天为大家解读哪首诗呢
今天我为大家介绍诗经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这首诗主要描述了战场上一位久戍守不归的士兵特别渴望与亲人团聚而又不能回家的真实情景。
叙事中推进着情感的表达,抒情中又伴随着情节的发展,相得益彰,自然天成。
二、为什么要推荐这首诗呢
大家都知道,《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文学光辉的源头活水。
现在的很多成语、名言警句都来自诗经。
在婚礼现场,我们经常会听到一句爱情誓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它就是出自今天我们要谈的这首诗经邶风《击鼓》。
三、介绍诗意
这是首整齐的四言诗,全诗按照时间顺序分成五层。
第一层四句“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大家注意,“踊跃”这个词就是从这里诞生的。
这四句的意思是,“敲鼓的声音响镗镗,催促士兵上战场。
别人留在国内修筑城墙,唯独我出征向南方”。
这几句给我们交代了南行的原因和背景。
开头两句
先写“击鼓其镗”,再写“踊跃用兵”,实际是因为“踊跃用兵”才“击鼓其镗”的。
这种表现技巧被后来的古典文论家们总结为“逆起得势”,并对后来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如王维的《观猎》、杜甫的《画鹰》,用的都是这一技巧。
接下去的两句“土国城漕,我独南行”则是把自已的遭遇与众人作一对比,虽然在国内服土役、筑城池也是异常辛劳的,但总比远征的生离死别要好得多。
其实这也恰好表现了劳动人民对战争的厌烦和对发动战争的统治者的怨很。
第二层四句“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忧心忡忡”这个词我想一定是从这里衍生的。
这是写出征的情景。
就是说,跟从将军孙子仲,要去调停陈和宋。
长期不许我回家,使人愁苦心忡忡。
不但参加战争而且不让回家,心中能不百般愁苦吗第三层“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安营扎寨在何处什么地方丢失了我的马到哪里才能找到它哦,在山林之下。
这里讲述了在寻找宿营地的一阵忙乱中,战马给丢掉了,后来又在山林下找到了。
可见这支队伍的秩序混乱、军纪涣散。
这就含蓄的反映了征人失魂落魄的精神状态。
其实也是在说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无限痛苦。
第四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契是聚合,阔时分离。
这里主人公由严酷的现实转入对往事的回忆。
想起当年与妻子的誓言:不论生死聚散,我都对你发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这是爱情誓言的千古绝唱。
是坚定的承诺,是浪漫而美丽的传说。
这该是相拥而立,共同凝望太阳升起、落下的感觉;该是一种天变地变真情不变的感觉。
可怕的是,这坚贞的誓言可能就要落空。
所
以诗的最后一层,又从往事的回亿回到严酷的现实,“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叹息与你久别离,叹息相隔太遥远,这是强烈感慨的集中迸发,这番感慨表面上是在叹息两人别离太久远,无法实现盟约,实质上就是对战争的控诉,对发起战争的人的控诉。
四、对于现代的我们有哪些可以借鉴的
首先,想想诗中兵士的出征之苦,我们应该珍惜当下和平、安康的生活,认真、快乐的过好每一天。
其次,我们要学习主人公对爱情的坚贞不渝。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
我希望现实生活中的夫妻,都要实践婚礼上“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承诺,用这句话提醒自己欣赏对方的优点,包容对方的缺点。
让爱情之花更灿烂,让家庭天空更蔚蓝!
(吟唱自己的谱曲)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