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测试卷进行分析,试卷是如何体现课标、 中考说明精神的。
中考试卷结果分析报告
中考试卷结果分析报告中考试卷结果分析报告2019年中考已结束,现对试卷结果进行分析,以便学校和学生对他们所取得的成绩有更加准确的了解和认识。
1.总体情况分析根据统计数据,本次中考全体学生的平均分为90.5分,最高分为99分,最低分为55分。
各科的平均分如下:语文92分,数学89分,英语91分,物理86分,化学88分,生物87分,政治89分,历史90分,地理92分,体育91分,美术88分。
从总体来看,学生的平均分水平较为稳定,但部分学科的平均分有待提高。
2.学科得分情况分析(1)语文:语文是基础学科,学生的平均得分较高,说明学生对语文的掌握程度较好,但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学生在阅读理解和写作方面的表现较弱,需要加强相关训练。
(2)数学:数学是学生智力和逻辑思维的体现,学生的平均得分较低,说明学生在数学方面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有待加强。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学生在解答题中容易出现计算错误,需要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
(3)英语:英语是一门重要的国际通用语言,学生的平均得分较高,说明学生在英语方面的学习和理解能力较强。
但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学生在听力和口语表达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
(4)其他学科: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体育和美术等学科的平均得分较为平稳,说明学生对这些学科的掌握程度较好,但还需注意一些学生对这些学科的兴趣和训练程度。
3.成绩分布情况分析根据成绩分布情况,本次中考学生的成绩呈正态分布,即大部分学生的成绩集中在中等水平,极高分和极低分学生的比例较低。
这说明了学生整体成绩水平较为平均,但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待提高。
4.提高学生成绩的建议(1)加强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的培养,分析学生的薄弱环节,重点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
(2)提高解题策略和解题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应用能力,引导学生多进行思考和实践。
(3)增加听力和口语训练课程,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提高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兴趣,引导学生多参与实践活动,加深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试卷对于课程标准的落实情况
试卷对于课程标准的落实情况
摘要:
一、试卷对课程标准的落实
1.课程标准的意义
2.试卷对课程标准的考查
3.课程标准与教学实践的结合
4.提高课程标准的落实效果
正文:
课程标准是教育教学的重要依据,对于指导教学、评价学习成果具有重要意义。
试卷作为教学评价的一种手段,对于课程标准的落实情况具有重要的考查作用。
本文将围绕试卷对课程标准的落实情况进行探讨。
首先,课程标准对于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课程标准是根据教育目的和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对学科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习评价等方面所作的具体规定。
它为教师提供了教学的依据,也为学生指明了学习的目标和方向。
其次,试卷对课程标准的考查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试卷,我们可以了解学生对课程标准的掌握情况,以及教学过程中是否达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
同时,试卷还可以帮助教师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然而,课程标准的落实并非仅仅依靠试卷就可以完成。
课程标准需要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其指导作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理解和运用课程标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环境。
此外,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学习错误,提高教
学效果。
为了提高课程标准的落实效果,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加大对课程标准的研究和培训力度,提高教师对课程标准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同时,教师之间应加强交流与合作,分享课程标准实施的经验和教训,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总之,试卷作为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对于课程标准的落实具有重要意义。
体现课标 全面考查 变中求新 提升能力
体现课标 全面考查 变中求新 提升能力——2011年遵义市中考数学试卷评析遵义市2011年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考试数学试卷,坚持正面导向、紧扣课程标准、重点考查学生的数学能力。
全卷共27小题,涵盖了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关注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不同层次的考题全面考查初中毕业生的学习情况。
一、基础考题,彰显人文关怀试卷的第1小题难与易对考生的考试心理会产生较大的心理影响,学生在应对中考时心里不免有些紧张,第1小题如果非常容易上手,将极大的稳定考生心理。
为了避免考生对中考的恐惧,减轻数学中考对考生造成心理上的压力而影响考生的正常发挥,我市中考数学试题首先呈现两道极为简单的考题,让考生调整心理状态,稳定考生情绪,彰显了我市数学试卷对考生的人文关怀。
第1题:下列各数中,比-1小的数是A .0 B.-2 C.21 D.1 第2题:如图是一个正六棱柱,它的俯视图是第1题是最基础的认识有理数的识记题,直接就可作出正确判断;第2题学生仅凭已有的生活经验及空间图形的基本知识便可解答。
这样设置试题,几乎能让所有考生都能顺利完成,减轻了考生的考试压力,让考生有一个稳定的、充满自信的心态,为考生正常发挥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另外,试卷共三个大题,每个大题的第1个小题都比较简单,后续试题难度呈缓慢的梯度上升,也为考生解答不同的题型有一个适应的缓冲过程。
二、关注社会生活,感受数学价值1、突出社会热点,感受数学教育价值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一些社会热点,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触摸数学、感悟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学生生活在社会中,并最终都会走向社会,让学生了解社会的发展状况,对他们的现在和未来都是极其重要的,因此,考题中关注社会生活实际是必须的。
第22题(10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圆满结束,2011年5月20日《遵义晚报》报到了遵义市人口普查结果,并根据我市常住人口情况,绘制出不同年龄段的扇形统计图;普查结果显示,2010年我市常住人口中,每10万人就有4402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是2000年每10万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人数的3倍少473人,请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65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市常住人口的百分比是 ▲ ;(2)我市2010年常住人口约为 ▲ 万人(结果保留四个有效数字);(3)与2000年我市常住人口654.4万人相比,10年间我市常住人口减少▲万人;(4)2010年我市每10万人口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人数比2000年增加了多少人?本题在考查应用统计知识、方程思想解题的同时,还向学生传达了四个重要信息: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市65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市常住人口的百分比;我市2010年常住人口约为多少万人;与2000年我市常住人口654.4万人相比,10年间我市常住人口减少多少万人?2010年我市每10万人口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人数比2000年增加了多少人?通过对此题的解决,让学生受到国情教育,体现了试题的教育功能。
七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分析一、试卷结构试卷分为三大部分,20道小题,满分120分。
第一部分为积累运用,共25分,主要考查学生的字词字形、关联词的使用、短语类型、古诗文名句默写、综合实践几个方面。
第二部分为阅读理解,共44分,是对阅读能力的考查题,分为古诗阅读、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
主要考查学生识记积累、理解运用、分析概括能力,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重视能力,注重过程方法,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新理念。
第三部分是作文,共50分。
这次作文是半命题,以“瞬间,我_”。
为题。
作文题目紧贴学生自我的生活实际,意在考查学生自我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与体验,半命题作文能充分调动考生的积累、情感体验和兴趣爱好,让考生张扬个性,尽显才华,大胆创新。
二、命题特点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学业质量的内涵强调,按照日常生活,文学阅读、跨学科学习三个语言文字运用情境,整合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描述学生语文学习成就的关键表现,体现学段结束时核心素养应达到的水平。
本试卷以新课标为纲,以教材为本,关注学段特点,覆盖面广,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真正契合了《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学业质量评价为导向这一核心素养。
本次七年级语文试卷起点是基础,占位则是核心素养与中考。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重视基础,紧扣教材试题注重课内所学内容,无论是基础题还是阅读题,无不对应教材上的内容或知识点,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考查,引导教师重视教材,彻底扭转师生不关注教材、盲目刷题的不良倾向,调动学生的已知来丰富深化自己的认知。
比如在积累与运用方面: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关联词、病句辨析及修改和古诗默写体现了对基础知识的重点考查。
第1题的第三小问,考查短语类型,这将进一步引领加强语法教学,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第4题是综合性学习,考查语言表达,邀请函的格式。
中考试卷是如何体现新课标、中考说明精神的
中考试卷是如何体现新课标、中考说明精神的一、从性质上看我省的中考考试说明都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进行的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的终结性考试,是衡量初中阶段学生语文学业水平层级的主要依据,也是评价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参考指标,同时还是普通高中学校录取新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有利于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中学语文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初步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初中语文学业考试全面考察了学生的语文素养,重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整合。
考试注重联系学生社会实践和生活实际的内容,尤其注重学生在具体语文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从标准上看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主要考查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五种能力,这五种能力表现五层。
A、识记:对学习过的语文知识和学习材料,能正确地再认和重视。
B、理解:领会所学习的语文知识学习材料的主要意义,并能作正确的解释、说明或推断。
C、分析综合:对语言现象和阅读材料进行分析说明和归纳整理。
D、表达应用:灵活运用语文知识,解决不同情境中的实际问题。
E、鉴赏评价: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表达进行基本的欣赏品评,对文章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简要评价,或能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问。
三、试卷(一)试难度:全卷分为容易题、中等题、难题,比值为7 :2 :1。
(二)考试内容1、语文知识积累:考查汉字书写能力,考查常用字的字形,考查多音多义字、易误易错字的识记,考查常用成语的识记与运用;考查要求背诵的古诗的默写和理解运用能力;考查《语文课程标准》推荐阅读的名著的相关内容。
(所占分值是20分)2、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运用:主要考查语言实际运用的基本能力和综合性学习的内容。
2023山西中考语文试卷反思与评价
2023山西中考语文试卷反思与评价
一、试卷结构与内容
首先,从试卷结构来看,山西中考语文试卷基本延续了历年的风格,包括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和作文等部分。
这样的结构有利于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能力。
其次,从内容方面来看,试卷紧扣新大纲,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注重学生的自主阅读、研究性阅读的能力培养。
同时,试卷还注重与社会热点、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结合,体现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二、命题特点与难度
山西中考语文试卷的命题特点主要表现为:
1.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包括字词句的理解、修辞手法、文学常识等方面。
2.强调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文本阅读、诗歌鉴赏等方式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3.注重写作能力的考查,通过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等形式考查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4.在难度方面,山西中考语文试卷的难度适中,既能够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能力,又不会过于偏难或偏易。
三、评价与建议
总体来说,2023年山西中考语文试卷是一份质量较高的试卷。
它既能够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能力,又能够体现语文课程的理念和特点。
同时,试卷的命题特点也符合当前教育改革的要求。
然而,在今后的命题中,建议可以进一步加强对传统文化、社会热点等方面的考查,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同时,也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开放性的题目,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此外,针对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建议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以提高他们的应试能力和综合素质。
中考、学业水平考试试题分析及阅卷分析
中考、学业水平考试试题分析及阅卷分析一、命题理念市中考及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试题分析1、注重对学科主干知识、基本能力和核心素养的综合考查,兼顾“知识立意”“能力立意”和“价值立意”,侧重于考查学生三维目标的达成度。
2、依托材料创设情境,考查对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重大历史问题的影响与评价以及对历史结论的认识和理解;3、呼应社会热点,体现价值引领,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体现历史学科“学以致用”的价值功能。
试题应该有三个命制目标:一个是命题的立意,即试题要有一定的主题思想。
一个是能力考查的目标。
一个是通过作答使认识得到提升,也就是使考试测量本身成为再教育的过程。
二、试题结构:基本稳定,稍有变化表格一试题类型、题量分布情况统计试题分析题型选择题非选择题题量204655分值209867比例(%)40%18%16%12%14%试卷结构与往年一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20个单选题,20分;第Ⅱ卷非选择题30分,共50分表格二知识内容所占比例分布情况统计(中考)知识内容选择题非选择题分值及比例中国古代史6分6分↑12分,24%中国近代史5分12分17分,34%中国现代史3分6分9分,18%世界近代史3分5分8分,16%世界现代史31↓4分,8%试题分析与往年相比,中国古代部分略有突出,世界史部分稍有减少,中国近现代史仍为重中之重!三、试题特点(一)渗透学科素养,知情共存。
学科素养就是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体现。
试题分析1、突显对核心素养中时空观念的考查。
试题分析14.时空观念是历史核心素养之一。
右图是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示意图,按战役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①③D.③①②2、突显对核心素养中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考查。
【首创统一】材料一战国以来,政治上的分裂状态阻碍了社会发展,随着各国济文化联系不断加强,统一成为大势所趋……商鞅变法使秦国逐渐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
末测试卷进行分析,试卷是如何体现课标、 中考说明精神的。
1. 对所任班级上学期期末测试卷进行分析,试卷是如何体现课标、中考说明精神的。
一、试卷结构格式化及试题的更合理化今年的试卷结构已完全格式化了,三大板块:文言文、现代文、作文,与前两年一样。
题量适当:20道题。
文言文10道,现代文9道,作文1道,给以了学生充分的考虑时间,普通学生100分钟内做完全可以。
对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运用、欣赏感受等五个层次的能力进行了难易不同的考查。
内容和要求均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整个试卷难易适中,题型设计灵活多样,与以往不同的是作文由话题作文改为命题作文。
二、试卷选文特点1、试卷选文体现了人文性。
(1)选文既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又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厚重的人文气息,将考查学生语文知识、技能和对学生进行传统的文化熏陶有机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大语文这一理念。
如《老海棠树》,向读者展现了浓浓的亲情,激发学生对亲人的热爱。
(2)选文注重了思想性、艺术性、科学性、可读性,如《中国瓷器》,意在唤醒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受能力,欣赏自己的国宝,从而激发热爱祖国,为祖国而自豪的情感。
(3)选文关注社会生活。
《捕蛇者说》虽出自古代名篇,但所体现的关心百姓疾苦的主题今天仍很重要。
而《鲍君》今天读来,在让人一笑之余,仍引人思考。
2、试卷选文体现了整体性。
“条条道路通罗马”,道道试题关整体,有的题目命题点在局部,但辐射到整篇文章。
如10题、14题、18题。
学生只有读完全文,才能完成试卷的要求。
《中国瓷器》中的14题是“从全文看,中国瓷器令人叹为观止的原因是——”,回答这样的题目,如果不是认真地、一气呵成地读完全文,还真难以完成。
《鲍君》中的第10题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回答这个题目,如果不仔细咀嚼全文也是很难回答的。
3、试卷的选文体现了开放性。
开放性是试卷的重要特点,这也符合《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是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鼓励有创意的表达”等理念。
开放性试题,使学生在整体把握文本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发挥,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023陕西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2023陕西中考语文试卷分析2023年陕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语文学科国家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版)为命题依据,立足“双减”背景,能充分结合我省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实际,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创设真实情境,注重学科融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提出新的课程内容与组织形式,其中的跨学科学习作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一,备受语文教师关注:如何在分科学习的课程设置中,探析语文与其它学科的整合节点是落实语文跨学科学习的关键。
真实问题是跨学科整合的节点,真实而内涵丰富的情境,是引领问题和指引学生分析问题的背景和依托,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和探究欲望,是促使立德树人在学业水平考试中落地的关键,因此,创设真实且契合学生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的情境就显得尤为重要。
综合性学习题的活动四:开展“与中亚各国中学生互赠寄语”活动,答案具有开放性,以“一带一路”和“中亚峰会”为主题,设置真实情境,非常巧妙地把考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与时政热点结合起来,在考查考生语言表达与运用能力的同时,也引领考生关注国家战略布局,关注国际动态,拥有国际视野。
社会生活精彩纷呈,我们每天都被大量的热点新闻所包围,将时事热点作为语文试题的语料,在考查考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同时,还能引导考生在平时的学习和考试中,有意识地去关注社会热点,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要“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思考社会问题,增强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古诗词鉴赏《观沧海》的第二小题:给诗歌配乐,有几种乐器让考生选择,并阐明理由,选项为笛子、古筝、唢呐、编钟、二胡。
此题以古诗词可以歌咏的特点创设情境,同时有跨学科命题,将语文与音乐等学科相融合,引导考生从多学科的视角,对诗歌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理解,拓宽了考生的认知视野。
二、凸显地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中考试题命制怎样体现《课程标准》
试题命制怎样体现《课程标准》
中考命题材料选择原则
(一)选择名句、名篇、名著等经典作品 《小石潭记》柳宗元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武昌九曲亭记》苏辙 《当向日葵还会跳舞的时候》秦文君
中考命题材料选择原则
(二)注重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世界环境日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 中国旅游日
[第22题]“我庆幸有个有太阳味的童年”这 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23题]文中多次提到“温暖的童年”,作 者不以此为题,却用“当向日葵还会跳舞的 时候”作题目,有什么好处?
阅读试题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 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 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第24题]作者通过追忆童年往事,叙述了成 长体验,抒发了人生感慨,其中哪一点引起 了你的共鸣?请结合生活经历谈谈你的感悟。
识字与写字
“识字的评价,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 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
[第17题]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1)积蓄( ) (2)塑胶( ) (3)潜力( ) (4)演绎( )
识字与写字
“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 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 速度。” “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古诗文试题——浅易、理解基本内容
[第11题]《小石潭记》第二段通过刻画游 鱼的形神姿态表现了潭水的什么特点? (2分) [第12题]苏轼在《记承天诗夜游》中以高 度凝练的笔墨对月夜进行了描写,请用 自己的语言将这种美丽景色描绘出来。 (2分)
古诗文试题——浅易、理解基本内容
[第13题]两篇短文都写于作者被贬期间, 分别表达了柳宗元和苏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 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 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 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 富表达的内容。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注重能力考查体现课标精神
注重能力考查体现课标精神作者:玉荣参来源:《中学教学参考·上旬》 2013年第4期广西南宁市邕宁区城关初级中学(530200)玉荣参2012年广西各地、市中考数学试卷既保持近几年来广西命题思路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又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促进学生形成终身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和综合运用能力,重点考查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判断能力,包括对数学语言的阅读理解及表达能力,从问题“背景”的变化中突出考查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下文仅以2012年广西各地、市中考数学试题为例加以评析.一、注重空间想象,突出考查实践能力【例1】如图1,在矩形ABCD中,AB=6,BC=8,以D为旋转中心,顺时针旋转180°后停止,矩形ABCD在旋转过程中所扫过的面积是.评析:要求考生将矩形ABCD旋转扫过而得的图形,进而求运动后的面积,考查学生的动手操作、空间思维能力.解题关键是了解图形变换的特征,本题是利用图形上的特殊点找出图形的变换路径.注重了新课标中的空间观念.二、注重归纳方法,突出考查探究能力规律探索题反映了课标归纳数学方法活动方式.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推理,明确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再进行归纳、猜想和验证,而不能仅仅是记忆、模仿.【例2】图2是在正方形网格中按规律填成的阴影,根据此规律,则第n个图中阴影部分小正方形的个数是.图2评析:本题是归纳探索题,解答时用到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即从个别的、特殊的、具体的事例出发,观察分析内在变化规律,找出共性.要注意审题,注意对特殊具体的事例观察分析比较,进行归纳、猜想和验证,进而要求学生经历观察、分析、推理过程,明确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从中感悟探索本质规律的思路和方法.这是近几年中考热点题,考查数字间的规律,图形拼摆的规律,涉及实际问题考题较多,对今后的广大教师教学起到了指导作用.三、注重图形变换,突出考查几何直觉能力通过适当地创设新的情境,让考生在变化了的情境中运用“双基”解决问题.面对此种题型考生必须通过分析、概括,将问题转化为自己已有的知识能处理的情形.如仅凭机械记忆或套用现成的,那都难以奏效,这突出了对探究能力的考查.【例3】如图3,正方形ABCD的两边BC,AB分别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x轴、y轴的正半轴上,正方形A′B′C′D′与正方形ABCD是以AC的中点O′为中心的位似图形,已知AC=32,若点A′的坐标为(1,2),则正方形A′B′C′D′与正方形ABCD的相似比是().A.16B.13C.12D.23评析:本题是课本“位似图形”的简单应用,试题通过以坐标系中的正方形为载体,侧重考查借助直观进行观察、思考与探究的能力,其核心是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这种试题要求学生懂得位似图形是一种特殊的相似图形,但相似图形不一定是位似图形,位似图形具有相似图形的相关性质,启发广大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推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注重数学建模,突出考查信息的处理能力图4【例4】大润发超市进了一批成本为8元/个的文具盒.调查发现,这种文具盒每个星期的销售量y(个)与它的定价x(元/个)的关系如图4所示.(1)求这种文具盒每个星期的销售量y(个)与它的定价x(元/个)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不必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每个文具盒定价是多少元时,超市每星期销售这种文具盒(不考虑其他因素)可获得的利润最高?最高利润是多少?评析:本题呈现的是直线图,实质是考查数形结合思想、信息的处理能力、待定系数法,要求考生将盒的问题转化为函数问题,利用自己的知识积累将题目读懂,抽象出问题实质.试题背景是“文具盒”,具有很强的实现性,没有人为编造的痕迹.同时,2个设问将生活中的现象与数学问题自然地挂上了钩,使学生经历了一次数学化的过程——将超市销售文具题.这样做突出了对建模思想和信息处理能力的考查.这种试题要求广大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学习和研究,重视课标,突出对数学建模思想的考查和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促进课改的健康发展.五、注重创新思维,突出考查综合能力【例5】如图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矩形AOCD的顶点A的坐标是(0,4),现有两动点P、Q,点P从点O出发沿线段OC(不包括端点O,C)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匀速向点C运动,点Q从点C出发沿线段CD(不包括端点C,D)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匀速向点D运动.点P,Q同时出发,同时停止,设运动时间为t秒,当t=2秒时PQ=25.(1)求点D的坐标,并直接写出t的取值范围;(2)连接AQ并延长交轴于点E,把AE沿AD翻折交CD延长线于点F,连接EF,则△AEF的面积S是否随t的变化而变化?若变化,求出S与t的函数关系式;若不变化,求出S的值.(3)在(2)的条件下,t为何值时四边形APQF是梯形?评析:本题通过三角形翻折及点运动的问题,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创设了一个由静止的定态变化为按某一规则运动的动态情境,蕴含了让学生经历观察、动手操作、猜测、合理推断、合理推理等数学活动,将“变化过程中变量之间的关系”这一重要的数学基本观念作为关注的核心,着重考查学生数形结合、方程、函数、化归、运动变化等思想.由图形运动促使学生的手动,进而脑动,这是人的思维的一种飞跃、认知的升华,它要求考生观察、分析、推理,明确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再进行归纳、猜想和推理,做到在“变中求不变”.这类题型一般是中考试卷的最后一题,体现了转化思想、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的综合应用,灵活性大,考查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是今后各地中考命题趋势,要求广大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加强这类题型的学习、研究和渗透.六、结束语综上所述,2012年的广西各地、市试题难易有度,层次分明,保持了稳定性和连续性,而且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并且渗透新课程理念,重视应用,强调过程,突出体现了新课标中基础、普及、发展性的精神,关注了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突出了考查能力。
全国卷Ⅱ语文试题对新课标的体现
全国卷Ⅱ语文试题对新课标的体现全国卷Ⅱ语文试题是中国高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试题设置紧密贴近新课标要求。
从试卷整体来看,新课标的体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本类型广泛新课标要求高中学生科学阅读不同类型文本,全国卷Ⅱ语文试题在文章类型上也非常广泛。
例如,2019年试题中的文本类型包括小说、文章、诗歌、戏剧、商务报告、公务信函等。
这些文本类型代表了丰富的阅读体验,能够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掌握语文知识。
通过这样的试题设置,新课标的文本类型要求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二、注重文本语用新课标要求学生掌握文本大意和文本语用,全国卷Ⅱ语文试题在这方面的表现非常出色。
例如,2019年试题中的批判文学选文《李自成》即是一篇展现文本语用能力的优秀文章。
这篇文章引用很多典故,是有关历史人物的仿古小说,学生不仅需要读懂文章表面的内容,还需要抓住作者的用词和表达方式推断文本含义,进而掌握文本语用。
这对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非常有帮助。
三、涉及知识点全面新课标强调语文知识具有系统性与整体性,全国卷Ⅱ语文试题也体现出了这一点。
例如,2019年试题中的文言文《养心殿记》是一篇考察汉字运用和句子结构的文章;而村上春树的小说《挪威的森林》则将考查重点放在了现代文学的认识与评价上。
这些试题涉及语文知识点从语音、词汇、语法到修辞手法等方方面面,让学生在广泛涉猎语言知识的同时拓宽语文视野。
四、注重审美情趣全国卷Ⅱ语文试题的文章选材注重审美情趣,充分体现了新课标对文学艺术性的重视。
例如,2019年试题中选入的穿越小说《时间的玫瑰》即是一篇富有文学审美价值的文章。
选取这样的文学作品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享受到语言和文学的魅力,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对文学理解和欣赏能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全国卷Ⅱ语文试题对新课标的体现非常明显。
其试题选材广泛、注重文本语用、涉及知识点全面,同时也注重文学艺术性,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热爱和兴趣。
我们相信,随着新课标内容的不断完善和深入,全国卷Ⅱ语文试题也将更好地体现出新课标的要求和理念,培养更加优秀的高中语文学生。
全国卷Ⅱ语文试题对新课标的体现
全国卷Ⅱ语文试题对新课标的体现新课标的实施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旨在推动教育教学向更加全面、科学、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作为新课标的具体实施体现,全国卷Ⅱ语文试题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着明显的变化,体现出了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全国卷Ⅱ语文试题对新课标的体现。
在内容上,全国卷Ⅱ语文试题对新课标的体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
新课标要求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全国卷Ⅱ语文试题在阅读理解和写作题型中增加了一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如古诗词赏析、古典名著解读等,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二是重视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全国卷Ⅱ语文试题增加了一些社会热点、实际生活中的话题,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探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注重学科交叉的融合。
新课标提倡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全国卷Ⅱ语文试题在内容设置上加大了跨学科的融合度,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够综合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例如历史、地理、政治等,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学习和思维。
一是注重学科素养的培养。
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即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能够综合运用各种学科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全国卷Ⅱ语文试题在形式上更加注重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了学科素养的培养,如提出“提问、论证、联想、评价”等题型,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二是注重学习方式的多样性。
新课标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全国卷Ⅱ语文试题在形式上更加注重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如加入了文学欣赏、实验探究等题型,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来学习和探索,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三是注重评价方式的灵活性。
新课标提倡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要求评价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素质提高,全国卷Ⅱ语文试题在形式上更加注重评价方式的灵活性,如注重对学生的思维方法和表达能力的评价,采用了主观题、开放性题等评价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展现个性、发挥特长的空间。
分析所任班级期末测试卷或本地区中考试卷是如何体现新课标
分析所任班级期末测试卷或本地区中考试卷是如何体现新课标、中考说明精神的。
云南省各地市自主出题考试已经四年了,各地市都有自己的考试说明,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大家都是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2013年云南省初中学业考试标准(语文)》为依据;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
正确处理‘课标’中三维目标的关系,正确处理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关系,正确处理语文学习过程中课内与课外的关系。
在坚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兼顾不同层次学习水平和不同发展状态的学生,使语文考试最大限度地为每个学生服务”为原则。
各地州市的学业水平测试卷基本体现了这个原则,我们以普洱卷可以看出这个特点:自从2010年省上中考命题权下放以后,普洱市中考卷2010、2011年的命题表述是“普洱市高中(中专)招生统一考试”。
从2012年开始,命题表述变为“普洱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表述不同,命题的内涵也随之发生变化。
从4年的试题考题预设来看,难度下降,符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考查导向。
纵观市上4年的语文命题,总的来看,体现了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根本,以《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语考试说明》为依据,以普洱市通用的人教版语文教科书为载体,按照“求稳有变,有变求新”的原则,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关注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全方位发展,注重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在应试中的呈现与展现。
从结构看,4年的试题基本呈现的事“语文积累、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运用、阅读、写作”四大板块,2012年在结构板块上做过“附加题”的尝试,2013年即又回归到“四大板块”的命题结构。
从分值看,2010年、2011年、2012年试题满分均为“120分”,2012年正卷满分为“100分”,“附加题”满分为“20分”,整卷满分依然为“120分”。
2013年全卷满分为“100分”。
从题型看,依然保持“主观题为主,客观题为辅”的命题方向。
试卷分析:贴近学生实际 体现课程理念
试卷分析:贴近学生实际体现课程理念
试卷分析:贴近学生实际体现课程理念
考试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方式,其导向性是非常重要的。
今年六年级数学期末考试卷就是一份贴近学生实际、体现数学新课标理念的好试卷。
笔者认为这份试卷很有特色,对今后的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试卷结构突出新意
这份试卷共分为三部分,与以往的试卷相比,更加突出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操作技能的必要性,以及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的紧密性,其结构颇具新意。
全卷共58题,基础知识占了45题,操作技能3题,应用题10题。
这样的命题思路在评价学生方面既保证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全面考查,又考察了学生的发展性。
二、命题素材体现时代性
整张试卷在选材上,体现了较明显的时代性。
例如填空第一题涉及“党的十八大”、第七题涉及“京石高铁”、判断题第2题涉及“2019奥运会”等题材,给学生带来新鲜感,贴近生活,体现了数学知识生活化这一理念,又有明显的时代特点。
三、解题空间的开放性
本次试卷的命题还有一个新的突破,那就是解题空间的开放性。
例如:。
试卷分析
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数学试卷分析高平四中数学组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已经结束,下面对本次试卷分析如下:一、试题分析本学期期末数学试卷的命题坚持了课改精神,加强了对学生思维品质的考查,为所有考生提供了较大的发挥空间。
试卷以课标和课本为纲,考查了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试题总体看来难度稍大,以中考精神为指导,注重了试题的灵活性设计,试题以基础知识为载体,考查学生的基本能力,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是一份较好的阶段性检测试题。
二、各题卷面分析第一大题选择题,共12小题,计24分。
得满分占20%左右,大部分同学在16分左右。
问题呈现:第9小题识图的能力较低,一次函数的系数与图像的关系淡忘。
第10小题图形的折叠问题,理解不深入,导致得分偏低。
第12小题问题较大:主要是分析问题欠缺,对运动过程中扫过的面积无从下手。
第二大题填空题,共6小题,满分18分。
第16小题学生对位似图形的对应点不能找完整。
第17小题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分析不全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第18小题学生没有找到规律。
第三大题解答题,共8小题,计78分。
问题呈现:第19题:少数同学计算不过关,导致失误。
第20题、化简后,式子中字母X的值确定时方法不当,导致丢分。
第23题、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学生没有解题思路,导致得分不满。
第25题第(3)小题大部分学生错,辅助线想不到。
第26小题第(3)小题较难,学生掌握不好,得分较低。
三、教学建议1、加强协作备课,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
如加强学生计算的基本功,要求人人落实,人人掌握,运算技能的形成需要一定量的练习才能巩固。
2、注重对学生读题、审题习惯的引导和培养,加强从各种形式(文字、图标、表格、符号等)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在教学中面向中考,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渗透。
如几何中的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思想等。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如严密的数学语言表述、规范的书面表达、反复思考和钻研的毅力等。
全国卷Ⅱ语文试题对新课标的体现
全国卷Ⅱ语文试题对新课标的体现全国卷Ⅱ是中国高考语文试卷中的一部分,是对新课标的体现。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阐述全国卷Ⅱ语文试题对新课标的体现。
在文章类型上,全国卷Ⅱ的试题涵盖了散文、小说、诗歌和戏剧等多种文体,这与新课标中对文体的要求相一致。
新课标注重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和多元化的阅读能力,通过接触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全国卷Ⅱ的试题中,既有生动有趣的散文阅读,也有深入探讨人性和社会问题的小说阅读;既有古典诗词的欣赏,也有现代诗歌的独特风格;还有以演员角度审视文学作品的戏剧阅读。
这种多样性的文体设置能够培养学生对不同类型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在题材上,全国卷Ⅱ的试题涵盖了历史、人物、社会现实、科学技术等多个领域。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要求学生对社会问题有较深入的了解和思考。
全国卷Ⅱ的试题中,涉及到了中国历史上的名人事迹、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以及时下热点问题等,通过阅读和思考这些题目,学生可以对社会问题进行思考和思辨,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语言运用上,全国卷Ⅱ的试题要求考生能够灵活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和写作。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全国卷Ⅱ的试题中,有作文题目,要求考生根据提供的材料和要求进行写作,这种形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组织能力。
全国卷Ⅱ的试题还注重考查考生对词语理解和运用的能力,通过词语解释、句子翻译等题目,考查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全国卷Ⅱ语文试题对新课标的体现主要体现在文章类型、题材选择和语言运用等方面。
全国卷Ⅱ试题的设计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能够促进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阅读能力的提高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
全国卷Ⅱ语文试题对新课标的体现
全国卷Ⅱ语文试题对新课标的体现
本次全国卷Ⅱ语文试题对新课标的体现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考察的知识点、题目类
型和题目难度等方面。
首先,从考察的知识点来看,本次试题涉及了新课标所强调的“四个维度”中的多个
方面,即:阅读能力、文学素养、语言表达和文化意识。
其中,阅读能力方面包括了阅读
理解、阅读鉴赏和阅读表达等;文学素养方面包括了文学常识和文学鉴赏等;语言表达方
面包括了作文和语言运用等;文化意识方面包括了历史、地理和文化等。
在这些考察的知
识点中,涵盖了新课标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技能和能力,既有对学生知识的考查,也有
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
其次,从题目类型来看,本次试题呈现了多样化的考察方式,包括了选择题、填空题、阅读题、作文题等多种类型。
这种多样化的考察方式,既可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又可以考察学生的批判思考和文化意识等方面的能力。
尤其是在阅读题和作文题中,
更强调了对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考察。
最后,从题目难度来看,本次试题难度适中,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一定的挑战。
而且,由于涵盖的知识点方面比较广泛,考察的难点也多样化,这使得即使是对于已经掌
握了基本能力的学生,也需要在考试中认真思考和寻找答案。
综上所述,本次全国卷Ⅱ语文试题对新课标的体现比较全面,既考察了学生知识掌握
的程度,又考察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意识,同时也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强调了语文学科
的多样性、灵活性和综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对所任班级上学期期末测试卷进行分析,试卷是如何体现课标、中考说明精神的。
一、试卷结构格式化及试题的更合理化
今年的试卷结构已完全格式化了,三大板块:文言文、现代文、作文,与前两年一样。
题量适当:20道题。
文言文10道,现代文9道,作文1道,给以了学生充分的考虑时间,普通学生100分钟内做完全可以。
对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运用、欣赏感受等五个层次的能力进行了难易不同的考查。
内容和要求均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整个试卷难易适中,题型设计灵活多样,与以往不同的是作文由话题作文改为命题作文。
二、试卷选文特点
1、试卷选文体现了人文性。
(1)选文既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又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厚重的人文气息,将考查学生语文知识、技能和对学生进行传统的文化熏陶有机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大语文这一理念。
如《老海棠树》,向读者展现了浓浓的亲情,激发学生对亲人的热爱。
(2)选文注重了思想性、艺术性、科学性、可读性,如《中国瓷器》,意在唤醒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受能力,欣赏自己的国宝,从而激发热爱祖国,为祖国而自豪的情感。
(3)选文关注社会生活。
《捕蛇者说》虽出自古代名篇,但所体现的关心百姓疾苦的主题今天仍很重要。
而《鲍君》今天读来,在让人一笑之余,仍引人思考。
2、试卷选文体现了整体性。
“条条道路通罗马”,道道试题关整体,有的题目命题点在局部,但辐射到整篇文章。
如10题、14题、18题。
学生只有读完全文,才能完成试卷的要求。
《中国瓷器》中的14题是“从全文看,中国瓷器令人叹为观止的原因是——”,回答这样的题目,如果不是认真地、一气呵成地读完全文,还真难以完成。
《鲍君》中的第10题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回答这个题目,如果不仔细咀嚼全文也是很难回答的。
3、试卷的选文体现了开放性。
开放性是试卷的重要特点,这也符合《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是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鼓励有创意的表达”等理念。
开放性试题,使学生在整体把握文本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发挥,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同时让好同学有了尽情发挥的空间。
如《老海棠树》中的19题是“选择文中最触动你的一个场景,写意段80字左右的感想”,这个题目给了一部份尖子更大的思维空间和表达空间。
三、试卷体现了二期课改精神之三维目标
本试卷在这方面做了很好的导向,试卷第1题的默写,第2、3、7题的加点词的解释,第4题的文学常识考查,第5、8题的句子的翻译,第15题句子的理解,第6、9、10、12、14、16题概括内容要点,第11、17题品味词语所表现的人物心理状态,既有知识与技能的考查,又有过程与方法的考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
四、试卷体现了大语文观念
除了第一题积累与运用外,阅读题也十分注重语文素养的考查,其中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不但重视考查学生透过语言文字理解文章的内容,掌握文中知识,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而且注重考查学生感受,发现分析、欣赏评价,借鉴语言文字和表达技巧的能力,如第11、13、17,不但重视考查学生对文章人文内涵的领会程度,而且不忘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积累程度和综合运用能力,如第12、14、15、16、18题。
2. 选择中考试卷中的某一类(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交流与表达)试题从定量与定性的角度进行试题分析。
以下是我从试卷中选择的几道题,仅以此为例谈谈我对新课标和中考说明精神的学习与运用。
试题4.根据下面提供的语境,回答后面的问题。
李涛同学原来学习成绩一直中上,可是这个学期开学以来,受他人影响迷上了上网,主要是玩电脑游戏,平时与同学也在谈游戏,学习投入少了,上课有时也想着上网。
期末考试,成绩大大下降。
这时,他才猛醒,心里很难过,在家里闷闷不乐,有时还发脾气。
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李涛的好朋友你准备怎样开导他呢?请你写几句开导的话。
答:
【分析】口语交际是《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内容,这道题考查口语交际能力,
就是为了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
这道题设置的情景来自学生的日常生活,学生们
非常熟悉,回答这道题需要符合人物身份,语言得体,并表达出劝勉、安慰的意
思。
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能够运用口语以好朋友的身份表达出安慰、
劝勉的意思,但也有不少学生的回答不符合人物身份,用成人的语言来劝导;也
有学生的回答,语言不得体,比较生硬,让人难以接受,得分的高低也就体现学
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这是语文综合性学习,考查学生语文与生活的紧密结合能力以及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试卷内容来源于生活,与社会实际紧密结合。
试题12.你是否赞同乙文中元方“入门不顾”的做法,请谈谈你的理由。
答:
【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的试题,考查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答案不求唯一,只要言之成理、表述通顺即可。
可以赞同元方的做法,既然客人做出了无礼的行为,对这样的人就不应该客气。
也可以不赞同元方的做法,既然客人已经认错,就应该原谅他,不应再对他无礼。
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答“赞同”的比较多,
答“不赞同”的比较少,而且理由阐述的都比较充分,这道题得分比较高,许多学生得了满分。
这是文言文阅读的考查,它没有繁琐的文章分析,文言文教学就是让学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了解文章的基本写法、掌握文章的主要内涵,从而达到“读读背背、了解写法、掌握文义、重在积累”目的,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总之本次考试不仅考查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水平,还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体现了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