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上课用)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彩鉴赏
读下阕,思考:周瑜在作者笔下 是什么样的形象呢?捕捉有关描写周 瑜的语句。
小乔初嫁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年轻有为 威武英俊
儒雅潇洒
从容不迫 , 指挥若定
知人论世
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多次。 哲宗立:废新法,信旧党,苏轼被召回, 与司马光意见不合不同意尽废 新法,因而再次遭贬,先后在 杭州、密州、徐州、湖州任地方 官。以后新党再得势,他被远 谪惠州,儋(dān)州(今海南岛) 徽宗即位:苏轼被赦召回,途中病死于 常州,终年65岁。 苏轼总结自己一生,说:“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归纳总结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公认的豪放派 代表作,其“豪放”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方面表现在对赤壁之景的描写上: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画 面波澜壮阔,雄奇壮美。 另一方面表现在作者抒发的情感上,通 过塑造功成名就的周瑜,表明了自己渴望建 功立业的心态,表达出豪放洒脱之情。
课文结构
精彩鉴赏
读上阕,思考:上阕具体写了赤 壁哪些景观?试抓住关键的词来分析 赤壁之景,并形象地概括它的特点。 明确:大江,乱石,惊涛,千堆 雪
石乱山高,两岸的悬崖峭壁高傲地 耸入云霄,夕阳的大半已沉入水中,在乱 石高山后投下了鬼魅般的黑影。惊涛骇浪 汹涌澎湃,不停地击向江岸,似乎想将其 冲毁撕裂。浪花就这样翻滚腾跃着,仿佛 扬卷起了千堆的白雪。
写作背景
苏轼 21岁中进士,开始为宦生涯。宋神宗 元丰二年(1079)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 出狱后,责授黄州团练副使。此职位实为虚职, 因此为排遣政治上的失意,他游历访古,泛舟 赤壁,先后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和《念奴 娇·赤壁怀古》。
知识积累
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 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 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古事、 古迹,多用典故、对比等手法, 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 托古讽今等目的。
诵读
品 析 鉴
赏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 /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江 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 樯 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 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 还酹∕江月。
wk.baidu.com业
1、背诵本首词。 2、完成相关练习。
乱石穿空
咏赤壁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写景
江山如画
念奴娇 怀周瑜 赤壁怀古
感人生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抒怀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美文分享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 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 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 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 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 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一种理解是此时苏轼善于自我解 脱,自解自慰,比较达观;
另一种理解是此时的苏轼有些消
沉,愤懑无法排解,只好寄情山水。
旷达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一种积极的 生活态度。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 种种失败都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坚强地 处理。当挫折、失败来临时,不是一味地 埋怨生活,从此变得消沉、萎靡不振,而 是对生活满怀感恩,跌倒了再爬起来。学 会旷达,我们不再因生活中几句逆耳的言 语而耿耿于怀;学会旷达,我们不再因生 活中些许所谓的烦恼而忧心忡忡;学会旷 达,我们站在人生另一个高度上去看待和 审视周围的人和事。
题目解读
“念奴娇”为词牌名,念奴是唐代一个 很著名的歌伎,调因此而得名。前片四十九 字;后片五十一字,共一百字。此调宜于抒 写豪迈感情。 题目是“赤壁怀古”,告诉我们这首词 的主要内容是苏轼在赤壁这个地方游览的时 候,触景生情,进行怀古,缅怀古人。
整体感知
怀古诗词常常是“观眼前之景, 写历史之事,抒一己之怀”。 作者观了何样之景?写了谁人之 事?抒发自己什么样的情怀呢? 明确:上阕:观赤壁之景 下阕:写周瑜之事 抒发:?
周瑜 34 东吴都督 功成名就 英俊儒雅 幸福美满
苏轼 47 团练副使 壮志难酬 早生华发 屡遭不幸
可以说周瑜建功立业,千古留名,而苏 轼壮志难酬,英雄末路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苏轼在 赞扬周瑜的同时,感伤自己,抒 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之情。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乱:山崖的险怪 夸张 穿:山峰的高耸 惊:巨浪的汹涌 比喻 拍:怒涛的力度 拟人 卷:波涛的强劲有力
雄伟壮丽、气势恢宏
视觉
听觉
江山如画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时间与空 间完美的结合。在结构上总领全文,为 下文的展开埋下伏笔。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江 山如画” 承接上文对景色的描写, “一时多少豪杰”既照应开头“千古风 流人物”,又为下阕赞写周瑜作了铺垫。
教学目标
1、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 结合的写法 2、从文字的视角去解读词中的景 物描绘和人物刻画,能够感知词人所感, 体味艺术美的感染力。 3、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了解作 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 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知识积累
生平: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 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画 家,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一生宦海沉浮, 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 “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 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与其 父苏洵 、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就个人创作 成就而言,许多人认为苏轼堪称“中国古代第 一全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