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反思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反思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模块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我采取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引导结合学生合作探究性学习。

本节课是在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这也是生物学知识的核心观点。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根据学生已有的细胞膜成分的基础,我通过提供资料、设置问题,结合科学家的探究历程让学生对膜结构进行探究和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最大的感受是:学生的潜力是需要精心挖掘的,教师需要去不断地引导学生,在提供了必需的材料、给予了适当的指导之后,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来进行探究,并且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一些亮点:
1、能够较好地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而我自己主要起到引导学生思考的作用,提高了学生
思维的主动性。

2、自制模型发给学习小组充分调动了学生组内合作的热情,锻炼了学生主动思维的能力
和动手能力,同时这样也使得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好。

3、较好地利用了课堂中生成的问题,作为教学资源,解答学生的疑惑。

4、能够较为及时、准确地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

同时,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也发现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在分组构建模型时,有个别学生不能很好地参与讨论和动手,还需要对学生进行更加
细致的引导。

2、时间把握上有些前松后紧,课后练习题的处理比较传统,没有很好地展开和巩固。

3、课堂的收尾是以一个开放性问题的形式进行的,若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小结,学生的学
习效果会更好。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每一次的上课和反思都会帮助我成长。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需要不断地总结和反思,努力让自己有更多收获。

1。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反思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反思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反思1《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这一节内容,我主要通过前期精心的设计特别是在分析科学家的代表性实验上重点下功夫,使得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共同探讨分析从而得出相关结论,掌握相关知识,重点培养学生依据实验现象推理分析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的动态图片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比如先展示一种常见的材料——弹力布,让学生判断是否可以作为制备生物膜的材料并说明理由。

进而再引导其他同学思考“你还能想出更好的制备细胞膜的材料吗?”这么做一方面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同时引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进行更广泛和深入的思考。

实践证明,学生能说出鸡蛋的卵壳膜与细胞膜功能相近,可作为细胞膜的制备材料等实例,说明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层次,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适时、恰当地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帮助并使其能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

其次在本节的教学设计上应主要突出科学史实教育。

我将多位科学家的实验过程加工成一连串环环相扣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探究,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自动手模拟几个代表性实验的过程,体会从实验现象——提出假说——进一步验证完善——不断发展的科学方法。

学生通过体验科学家研究的逻辑性和严密性,认识到科学发现的漫长和不易,进而正确认识实验技术手段的进步在促进科学研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最后学生们将自己亲手制作的静态模型与多媒体动画展示的动态模型结合起来,共同总结并归纳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一静一动,相得益彰。

学生们不仅在课堂上展示了自己制作的生物膜模型,还结合多媒体的优势掌握了生物膜的真实结构。

既锻炼了自己动脑动手能力又使自己的推理分析能力得到了提高。

这节课的内容较为抽象,高一学生不易理解,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体验科学发现的探索过程,进而在自主探索中获取知识。

我在设计时既有小组讨论学习,又注意通过多媒体课件、学生制作模型等手段让学生进行动脑、动手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在落实新课程标准实现三维目标的要求。

高中生物教学课例《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生物教学课例《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应脂质。 师:展示暗(蛋白质)—亮(脂质)—暗(蛋白质)
结构,启发学生联想三明治,进而引出罗伯特森的“三 明治”模型:1、蛋白质严格分布在脂质分子表面;2、 生物膜是静止的膜。针对观点 1,引出冷冻蚀刻技术并 作简单介绍,展示利用冷冻蚀刻揭开磷脂分子层的图 片,让学生观察蛋白质在膜中存在的位置。
生:蛋白质分子有的在膜表面,有的嵌入磷脂分子 层,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分子。
物膜的模型构建。
生:在已构建模型的基础上补充糖蛋白。
师:展示课本封面生物膜的结构示意图,让学生辨
识各部分结构。
生:识图回答各部分对应的结构。
(六)总结
师:简述科学家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展示生
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概念图,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
系。
生:填空完成概念图。
师:给出训练题巩固课堂学习的内容。
细胞膜的物质组成、功能及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同
时学生也已具备了一定的认知、分析和总结能力,在教 学生学习能
学中设置问题要层层深入,与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能力相 力分析
适应,同时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
参与课堂,在构建模型的过程中真正理解生物膜的流动
镶嵌模型。
探究模式:以问题为主线,学生围绕问题分组活动,
师:总结并请同学们完善细胞膜的模型构建。请一 位同学来上黑板演示并解说。
生:在黑板上排列蛋白质在细胞中的位置并解说。 (四)新课 3:探究生物膜的结构特点 师:到这里我们细胞膜的结构有了一定的认识,也 可以看出“三明治”模型是不准确的,科学不是对权威 的无条件服从,更多的需要我们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三明治”模型的第 2 个观点认为生物膜是静止的膜, 同学们有没有异议呢?结合我们学过的知识举例来说 一说。 生:举例说明细胞膜是动态的膜,并不是静止的。 师:展示动态图片给学生更加直观的印象——生物 膜不是静止的,它是运动的,生物膜在结构上表现出流

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教学反思

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教学反思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反思在这一节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巧妙的设计,特别是分析科学家的代表性实验,使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共同探讨、分析,从而得出相关的结论并掌握相关知识,培养学生依据实验现象,推理分析的能力。

首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在探究过程中,事先设计好引导探究的问题,启发学生自己动脑进行缜密的逻辑推理,让学生主动参与探讨,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

比如教师先说几种生物膜的材料,让学生判断是否可以作为制备生物膜的材料并说明理由。

再引导其他同学思索“还能想出更好制备细胞膜的材料吗?”这样做一方面会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同时引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进行更广泛和深入的思考,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并能进一步强化探究的欲望。

其次,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步步设疑,通过学生分析科学家研究细胞膜结构和成分的几个代表性实验,体验科学家研究的逻辑性和严密性。

步步设疑,即设计一系列问题串,形成环环紧扣知识体系,激发学生一步一步地分析科学家的代表性实验,踏着科学家的脚印,逐渐体验科学家探索的历程,渐渐分析和总结出流动镶嵌模型的理论,并且加深对科学过程和方法的理解。

最后,将制作的模型与图文并重,再借助多媒体动画,引导学生总结并归纳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

仅靠课本上的图文来理解流动镶嵌模型,不但不好理解,而且还缺乏立体思维。

因此我不仅在课堂上展示了自己课下制作的生物膜模型,还制作了多媒体课件,结合模型和多媒体,让学生来分析推理并获得生物膜的基本结构。

在真正掌握立体结构后,让学生自己归纳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并且要求学生课下,依据自己手头的材料制作一个生物膜模型,以培养学生自主动手探究和推理分析能力。

这节课的内容较为抽象,不易理解,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体验科学发现的探索过程并在自主探索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了学生科学推断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不足之处是在选择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作为制备生物膜的材料时没有让学生动手操作,只能用多媒体模拟。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后反思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后反思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后反思在《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节课的教学中,我严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感性到理性,由抽象到具体,让学生通过交流、合作、讨论的方式积极探索,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情感上,由好奇到疑惑,由解决单个问题的快感,到解决整个问题串的极大兴奋,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激情,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教师稍加点拨适可而止,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学生。

下面就这节课上课的实际情况做如下的反思:一、亮点:1、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以问题“用什么材料做细胞膜,能更好地体现细胞膜的功能”引导学生复习回忆旧知识,并通过思考讨论认识到建立细胞膜的结构模型,必须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出发来思考,后抛出问题“你还能想出更好的材料做细胞膜吗?”让学生更广泛地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通过联想和想像,进行更广阔和深入的思考,以培养他们发散思维的能力,同时进一步强化探究欲望。

2、设计问题串,分析科学家探索生物膜结构的曲折历程。

通过设计问题串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分析科学家的实验和结论,宛如亲历科学家探索的历程,使学生切身感受科学的魅力,始终保持高昂的兴趣,自然而然地接受流动镶嵌模型的理论,并且加深对科学过程和方法的理解,避免走上死记硬背的老路。

3、准备卡纸等材料让学生分组构建模型。

课堂上学生通过教师引导、小组讨论,共同利用手中的材料,尝试摆出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界面上排成单分子层的排列方式及磷脂双分子层在细胞膜中的排列方式,然后通过教师的引导分析,修正自己的模型。

在学习了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后,我又让学生利用手中的材料摆出流动镶嵌模型。

这样,不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合作探究精神,还加深了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理解。

4、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活跃了课堂气氛。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辅助教学,能将一些本来不太好理解的问题简单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课堂中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展示生物膜的立体结构,再让学生自己阅读、思考、讨论之后,自己归纳出生物膜的结构特点,以及认同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能提高教学有效性。

高中生物_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生物_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活动设计活动目标媒体功能应用及分析一、课前1.相似相溶原理2.磷脂分子的结构特点微课、导学案上传至易教平台学生提前学习和及时检测,通过检测把握学生学习难点和疑惑。

1.微信群2.易教平台微信下发通知,平台上传微课程及导学案供学生学习,根据批阅分析掌握学生学习难点二、课中1. 导入回顾细胞膜的功能三张图片引出细胞膜三个主要功能提出问题:细胞膜的功能和结构有什么关系?引出主题交互白板:拖拽图片功能2. 模型构建①1885年欧文顿提出假说:膜由脂质组成1.学生课前观看微课程;2.课上小组讨论,学生阐述;3.学生利用手加深学生对相似相溶原理的理解1.模型构建材料:初步选择细胞膜组成成分2.微课中材料初步选择细胞膜组成成分2. 模型构建②20世纪初,其他科学家实验: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1.带着问题,小组讨论,学生阐述2.学生利用手中材料进一步选择细胞膜组成成分加深学生对细胞膜成分的认识1.交互白板:页面拖动2.模型构建材料:进一步选择细胞膜组成成分③1917年朗姆瓦提出磷脂分子的结构活动一: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界面的分布模型活动二:已知细胞膜两侧都有水环境存在。

磷脂分子在细胞膜中如何排布1.课前学生通过微课程学习磷脂分子的结构2.电子白板:两名学生展示其磷脂分子分布3.模型构建:其余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卡片拼图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磷脂分子结构的认识1.交互白板:克隆图片拖拽超链接页面拖动2.模型构建材料:完成卡片磷脂分子排布的拼图3.微课2. 模型构建④1925年荷兰科学家实验: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学生进一步修正手中模型学生进一步修正手中模型模型构建材料:进一步修正手中模型⑤提出假说电脑展示结论学生认知结论交互白板⑥1959年罗伯特森:生物膜为“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静态统一结构模型。

学生利用手中材料进一步完善模型对细胞膜中蛋白质和脂质的分布进行初次尝试1.模型构建材料:进一步修正手中模型2.手机快传:拍照上传至交互白板2.交互白板图片拖拽超链接⑦20世纪60年代冰冻蚀刻电子显微法:蛋白质在磷脂双分子层中分布有镶在、嵌入和贯穿学生利用手中材料进一步完善模型对细胞膜中蛋白质和脂质的分布进行再次尝试1.模型构建材料:进一步修正手中模型2.手机快传拍照上传至交互白板3.交互白板:超链接图片拖拽2. 模型构建⑧1970年人鼠细胞融合实验: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学生观看微视频,小组讨论,学生阐述加深学生对流动性的理解微课⑨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流动镶嵌模型的诞生1.学生修正完成手中平面结构模型,黑板展示2.教师出示细胞膜三维立体结构模型视频展示动态结构模型使学生对细胞膜的认识由模糊到具体,由平面到立体,由静态到动态。

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教学的思考与实验

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教学的思考与实验

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教学的思考与实验生物膜流动是生命中一个相当重要的过程,涵盖了许多关键的生物学现象,包括细胞生长分裂、氧气供应、物质转运、信号传递等。

而这些过程都与生物膜上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相关,生物膜的研究成为了现代生物学的一个热门话题。

其中,生物膜镶嵌模型是研究生物膜分子组成和结构的主要方法之一。

本文将简要介绍生物膜镶嵌模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以及相关的教学思考与实验。

一、生物膜镶嵌模型基本原理与应用生物膜镶嵌模型,指将生物膜中的分子作为简单的圆形平面来表示,将蛋白质、磷脂等大分子的相对位置和密度高低表现出来。

在这个模型中,生物膜被看作是许多不同分子的集合,而这些分子可以根据不同的属性被分为不同的区域。

常用的生物膜镶嵌模型有Philosophical Magazine B和Berger模型等。

生物膜镶嵌模型主要的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研究生物膜分子组成和结构。

通过分子平面的排列,可以更好的推断生物膜的结构和组成。

2. 研究分子交互作用和相互作用力。

通过不同分子的大小、形状和性质,可以预测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作用力,更好地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3. 分析生物膜的物理性质和功能。

由于生物膜是许多物质和分子的集合,对其中物理性质和功能的研究可以为生物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更好的参考。

二、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教学思考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逐渐被应用于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等学科中的教学,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生物膜的相关内容。

教学过程中应重点注意以下几点:1. 强调生物膜的复杂性。

生物膜不是简单的平面结构,其中包含众多不同的分子以及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作用力,这些都需要学生认真学习和掌握。

2. 打破模型的单一性。

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是一种简化的模型,仅能提供部分信息。

应引导学生在理解模型基础上,深入探究生物膜复杂的现实情况。

3. 联系实际生物现象。

教学中要紧密结合生物学原理与实际生物现象,并引导学生思考模型与实际情况的联系与区别,从而深化学生对生物膜本质的认识。

高中生物_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生物_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版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节,是人教版必修—《分子与细胞》第四章的第二节,是前面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的一个拓展与延伸,和本章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有密切联系,还为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学习做了知识准备,这三节内容的联系主线是:功能(实例)——结构——功能(原理)。

所以,本节在第四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学生已经了解了细胞、组成细胞的分子、细胞的基本结构,尤其是细胞膜作为最基本生命系统的边界等相关知识;在第三章的学习中过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知道细胞膜很薄,是最基本生命系统的边界,能控制物质的进出,具有选择透过性;在第四章第一节的学习中做过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了解到细胞膜具有一定的弹性,这些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3.教学目标3.1 知识与技能:简述生物膜的结构。

3.2 过程与方法:尝试提出问题做出假设。

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探讨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实验技术的进步所起的作用;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4.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5.教学方法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来优化课堂学习与教学,实现课程三维目标。

采用“引导—观察分析—提出假设—实验验证”的教学模式,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在体验生物膜的探索历程上给学生动态的感觉,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自在。

6.学习方法“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要让学生会学、乐学,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多种途径,来开展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主体活动,根据自身的反馈信息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发展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自身的生物学素养。

高中生物_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生物_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课题】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目标】1.简述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解释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2.通过引导构建生物膜结构模型,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通过生物膜结构的科学史学习,使学生认同技术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体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细胞膜的成分与结构。

【教学难点】流动镶嵌模型的导出。

【教具准备】多媒体演示课件,小组活动用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模型。

【教学策略】情景导入→观念启疑→情景再现→实证推论→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1.“问题猜猜看”引入课题学生分析三个问题回顾得出细胞膜的三个功能。

2.通过生物学的结构决定功能的重要思想引出关于结构的探究。

3.分析欧文顿的实验分析欧文顿的实验,得出细胞膜的成分含有脂质,然后,给出磷脂分子的模型,简单介绍其头部和尾部。

然后据此完成模型构建:(1)根据磷脂分子的结构及特性,请分析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界面上如何排列?(2)根据细胞的内外液体环境,请分析细胞膜上的磷脂分子如何排列?4.分析姆瓦的实验5.分析荷兰科学家的实验6.问题构成细胞膜的成分是不是只有脂质?答案是否定的,然后继续沿着科学史探索,给出材料:科学家在实验中还发现:细胞膜不但会被溶解脂质的物质溶解,也会被蛋白酶(能专一地分解蛋白质的物质)分解。

得出细胞膜的成分还有蛋白质的结论,继续让学生猜想蛋白质和脂质在一起应该如何排列,建模的结果同样有多种,其中以全部埋在脂质里的多见。

7.给出冰冻蚀刻显微材料让学生明白蛋白质在磷脂双分子层的位置。

然后让学生继续改正自己的猜想,完成模型构建。

8.提出我们构建的模型只是静态,让学生思考:真正的细胞膜是不是应该也是静态的?学生回答,不是。

老师要让学生举出反例。

然后让学生观看视频,关于变形虫吞噬草履虫的视频,让学生直观的看到细胞膜的流动性。

9.提出流动镶嵌模型学生通过手中的自己猜想构建并改正过的模型理解流动镶嵌模型。

10.课堂小结:【板书设计】1.边界功能 2.控制物质的进出3.细胞间信息的交流1.脂质---磷脂双分子层---支架结构 2.蛋白质—-镶在、嵌入、横跨3.糖类【达标检测】1.磷脂分子具有头部亲水、尾部疏水的性质。

【课后反思】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课后反思】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课后反思“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一个科学发现过程,详细介绍了人们对科学理论的认识过程和方法,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极佳素材。

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化课堂结构,将科学史实进行优化整合,把知识的传授过程转化为科学的探究过程,力争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体验科学发现的不易。

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设计问题串,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究、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

采用直观、讨论、演绎、比较等方法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本节课我觉得比较成功的地方有:1、主线清晰,将几个实验主次分明的进行了优化组合,使学生能够清晰明了的把握本节内容。

2、教学环节清晰,目标落实到位。

针对三个总的学习任务,层层推进,设置的相应的学习任务难易适当,符合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

最终明确生物膜的流动性以及蛋白质的镶嵌分布。

3、详略得当,一切为了主线服务。

在一切为主线服务的思想指导下,对于不同的实验,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法,设置活动得当,有效突破难点。

针对一些学生没接触过的两个技术,通过录制微视频的方法,结合图片和动态图,方便了学生的理解,同时也避免了教师讲解的枯燥无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终通过一系列讨论、演绎、比较的过程,学生自然而然的就理解、掌握了有关知识。

回顾这堂课,教学环节的设计层次分明,任务设置准确到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组织课堂上,注重实用性,突出以学生为中心,达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本节课课前与学生交流不足,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学生出现紧张、畏难的情绪,心理紧张导致思维不够活跃,有的问题就无法顺利解决;而我本人也因为紧张导致出现不少小的失误,翻页笔也比较灵敏,几次都意外翻到下一页,整个课堂不紧凑。

通过这次优质课的准备,我觉得无论在课堂组织和课程理念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充分利用所学,努力改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高中生物教学课例《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生物教学课例《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教师总结说明细胞膜不应是静态的刚性的结构,而 应当是动态的弹性的结构。
有什么证据证明细胞膜中的物质是不断运动的 呢?
展示资料五:1970 年,荧光标记小鼠细胞和人细 胞融合实验。
指出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并由学生讨论技术的进步
在细胞膜研究中的作用,强化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
点。
(二)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1.请运用相关的化学知识,解释为什么磷脂在空气 ---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
(根据磷脂分子的结构特点,让同学在练习纸上画 出自己想象中的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的图 形。教师依次指导并及时修正,然后引出下一问题。)
2.科学家是如何从这一现象推导出“脂质在细胞 膜中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这一结论的?
高中生物教学课例《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设计及总 结反思
学科
高中生物
教学课例名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教学重点: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教材分析
教学难点: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如何体
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1.科学探究
①通过分析科学家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阐述科
学发现的一般规律。
②举例说明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特点。
(让学生在练习纸上画出整个细胞中磷脂分子的 排列结构,引导学生从磷脂分子的特性回答。)
我们通过化学成分的分析已经知道:生物膜的主要 成分为蛋白质和脂质。那么蛋白质位于脂质双分子层的 什么位置呢?
展示资料四:1959 年,罗伯特森提出“三明治” 结构模型。
依据所学生物知识,结合生活实际,各小组分析讨 论“三明治”结构模型的不足之处,小组派代表发言。
连串的环环相扣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维,让学生感到身
临其境,最后让学生从中总结出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反思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反思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反思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纽带,促使学生以探索者、研究者的身份去感受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探究历程,最终使得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而且所掌握的知识是丰满的,这样获得的知识才具体、才牢固、才能灵活应用;其获得的也不只是知识,而是学生思维能力、探究能力的提高。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气氛既轻松又紧张。

具体反思如下:1.知识处理方面:注意前后呼应、承上启下。

根据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通过复习细胞膜具有的功能来探究其结构。

根据科学探究历程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根据问题重现各个实验以及实验结果,并作出解释,然而于某些知识不能想当然地认为自己清楚学生也清楚,该交待清楚的要交待清楚,不可省。

比如:磷脂分子的亲水端与疏水端、哺乳动物红细胞的特点等。

2.探究活动的处理。

注意探究问题的设计,要具有递进性,问题前后具有连贯性,例如先设计探究磷脂分子的组成成分,在弄明白了该问题后,让学生继续探究磷脂分子空气水界面的排布再探究其在细胞膜中的排列情况,教师作为引导者首先要大力肯定学生的思维,然后继续启发学生思考细胞的特点、细胞膜的内外环境,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该如何排布呢?否则,探究活动与膜结构有点脱节。

3.教学评价方面,要适当地让学生来评价学生,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尽量多让学生来描述。

老师多给学生展现的机会。

5.处理课堂的预设和生成问题的能力还有待加强。

这节课的内容较为抽象,高一学生不易理解,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体验科学发现的探索过程,进而在自主探索中获取知识。

我在设计时注意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学生动手画出磷脂分子的排列方式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在落实新课程标准实现三维目标的要求。

不过,由于是线上课程的原因并不知道学生互动和导学案的完成情况是怎么样的,不过通过对学生的课后练习反馈来看,对本节课的理解和应用效果良好。

此外,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教师的教学模式直接相关。

高中生物教学课例《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生物教学课例《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生物教学课例《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设计及总 结反思
学科
高中生物
教学课例名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主要介绍了对生物膜结
构的探索历程,目的是让学生在认识生物膜结构的同
时,了解人类探究生物膜结构的过程和方法,认识到可
教材分析 以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提出假说,假说仍然需要观察
分析、对比归纳、联系实例等方法,配以多媒体辅助教
学,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大胆的提出实验假
设,宛如亲历科学家探索科学的历程,确实能让学生保
持强烈的探究科学的激情和兴趣,自然地接受流动镶嵌
模型的理论,教学效果较好。
的认可,教师的认可,更有甚者希望得到科学家的认可,
因此可引导学生们分组对生物膜模型建立过程中的几 学生学习能
个经典实验的再现进行分析,甚至把这些实验当成对他 力分析
们的有利证据,他们会激发出更高的求知欲和自信心。
本节课前,学生对细胞膜及细胞的生物膜系统有了
一定的知识积累和体验,因此,在进行教学时,要充分
得出结论的方法,要比按课本的安排,先阅读材料后自
然导出结论的难度大,但正是这样,才更好地锻炼了孩
子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能更好地体验了前人们的
研究历程。交果更好。如果经两个思考讨论之后,再讲
课例研究综 述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学生的兴奋点反而有所下

降。
新课程的这种教学模式,融合运用引导启发、观察
利用这些经验创设情境,引导他们进入科学探究的主
题。
在课堂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为了让学生
在课堂上充分掌握知识,锻炼能力,本课的教学以“自
主、探究、合作”为学生学习的基本模式,以培养学生 教学策略选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反思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反思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反思
师:从资料1和2中我们可以知道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什么?生:脂质和蛋白质资料三: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

师:通过实验现象可以得到怎样的推论?生: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教师介绍磷脂分子的结构并且提出问题让学生做一个大胆的推测,并且画出来师:细胞膜的两侧都有水环境存在,同学们尝试着大胆的推测和想像一下,在这样的环境中,磷脂分子在细胞膜中是怎样排布的呢?
生:
资料四:1959年,罗伯特森用超薄切片技术获得了清晰的细胞膜电镜下的照片,显示暗-亮-暗三层结构。

资料五:1970年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资料六:蛋白质分子存在形态有有镶在表面、嵌入、横跨三种,外侧的蛋白质分子与糖类结合形成糖被。

师:请学生构建生物结构,并画出来生:本节课以资料和问题为纽带,让学生以探索者、研究者的身份投入学习的。

学生小组合作,通过思考与讨论,亲身体验科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在科学领域没有终极真理,质疑和争论不仅是正常的,而且能促进科学的进步。

通过多媒体的辅助活跃了课堂气氛。

将一些本来不太好理解的问题简单化,取得了较好的效
果,也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这节课让我深深感到:要转变教学观念与教学模式,真正地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在教师的诱导下,能够独立地完成学习任务。

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

同时培养立德树人的美育。

(完整word版)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反思

(完整word版)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反思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反思本节是人教版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细胞的基本结构,了解到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在组成成分和结构上很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并且学生了解到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结构决定功能,因此本节将深入探讨生物膜的结构,本节的重点是利用资料和模型尝试让学生自己构建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过程。

资料一:欧文顿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过上万次的实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是不一样的:凡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资料二: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并且发现细胞膜会被溶解脂质的溶剂溶解,也会被蛋白酶分解。

师:从资料1和2中我们可以知道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什么?生:脂质和蛋白质资料三: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

师:通过实验现象可以得到怎样的推论?生: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教师介绍磷脂分子的结构并且提出问题让学生做一个大胆的推测,并且画出来师:细胞膜的两侧都有水环境存在,同学们尝试着大胆的推测和想像一下,在这样的环境中,磷脂分子在细胞膜中是怎样排布的呢?生:资料四:1959年,罗伯特森用超薄切片技术获得了清晰的细胞膜电镜下的照片,显示暗-亮-暗三层结构。

资料五:1970年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资料六:蛋白质分子存在形态有有镶在表面、嵌入、横跨三种,外侧的蛋白质分子与糖类结合形成糖被。

师:请学生构建生物结构,并画出来生:本节课以资料和问题为纽带,让学生以探索者、研究者的身份投入学习的。

学生小组合作,通过思考与讨论,亲身体验科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在科学领域没有终极真理,质疑和争论不仅是正常的,而且能促进科学的进步。

通过多媒体的辅助活跃了课堂气氛。

将一些本来不太好理解的问题简单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也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高中生物_4.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生物_4.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效果分析[课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①通过分析科学家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阐述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

②举例说明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特点。

③简述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分析科学家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学习做出假设。

②发挥空间想象力,通过制作模型,构建细胞膜的空间立体结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生物膜结构的研究是立足于生物膜所具有的功能特点上开展的,树立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②正确认识科学价值观,理解假说的提出要有实验和观察的依据,需要有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并通过实验进一步验证。

③正确认识实验技术手段的进步在促进科学的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根据这节课的课表要求以及教学的重难点,我简单分析一下这节课的教学效果一、“教”的效果分析:1、在本课题的教学中,紧密联系探究实验,体验科学家的探索过程,使学生在探究性实验的过程中掌握逻辑思维的能力、设计对照实验以及严谨的工作态度。

2、通过小组互助、讨论、交流制作生物膜磷脂分子的排布模型,蛋白质的分布模型,以及生物膜的三维结构模型等活动,使学生通过资料分析,让学生主动地去思考和分析,不仅理解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同时掌握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的方法,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二、“学”的效果分析:1、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体验科学家对生物膜的探索历程,感受科学技术推动科学的发展,并且学习兴趣很高。

2、学生对于探究性模型构建的思路以及思维有欠缺,需要教师进行点拔以后才能有所领悟。

3、小组讨论积极,特别是在构建维结构模型时,各组都能积极参与和发言,发表自已的见解,并能在美观和科学性方面构建生物膜模型。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通过资料分析让学生掌握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以及掌握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及与功能相适应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反思
西安市第四十四中学李华
11月18日周五第一节课,我在高一三班进行了《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一节课的公开课展示,本节课的设计意图:希望能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最终达到学生理解掌握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目的。

课后同组的老师们给了许多很好的建议,收获很大。

现将我这节课的反思整理如下:
1.知识处理方面:要注意前后呼应、承上启下。

以白细胞吞噬病菌的动画导入生物膜能变大变小的特点。

在本节课结束的时候,再回到这一话题,流动镶嵌模型能否完成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这一功能?从而引导学生关注下一节的内容。

对于某些知识不能想当然地认为自己清楚学生也清楚,该交待清楚的要交待清楚,不可省。

比如:亲水端与疏水端的意思。

2.探究活动的处理。

学生分组排布磷脂分子的分布时,应该给每个组分发一块小白板,让学生在板上展示,可以拿起来与其他组进行竞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更高,而且会很有成就感,同时,这样才有生成,才能暴露问题,才能更好地体现关注学生、以学生为主体。

3.教学评价方面:要适当地让学生来评价学生,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尽量多让学生来描述。

学生不会描述,是因为平时老师没有给他们机会。

6.最后的反馈提升,应该给学生展示的机会,让他们来讲解为什么
这么做,这样才能暴露出存在的问题,做到有针对性的精讲,纠正错误,从而达到检测的真正目的。

7.处理课堂的预设和生成问题的能力还有待加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