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下册《什么结子高又高》表格教学设计(精品).doc
《什么结籽高又高》教案设计
《什么结籽高又高》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习和掌握《什么结籽高又高》这首童谣的歌词和曲调,理解其中的意思。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对汉语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童谣教学,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交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学习《什么结籽高又高》这首童谣的歌词和曲调。
2. 理解歌谣中的意思。
三、教学准备1. 课件、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2. 童谣《什么结籽高又高》的音频和歌词。
四、教学过程Step 1 自由欣赏1. 教师播放《什么结籽高又高》的音频,伴随着歌曲的旋律,引导学生自由欣赏。
2. 提问:对这首歌曲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歌曲中传达了哪些信息?3. 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Step 2 歌词学习1. 教师将《什么结籽高又高》的歌词呈现在课件上,大声朗读歌词,让学生跟读。
2. 分段解读歌词的意思,并帮助学生理解生词和词组。
a. “什么结籽高又高”:指的是苹果树上结的苹果高高挂着。
b. “风过天空吹林梢”:指的是风吹过树林的声音。
c. “红苹果不落倒”:指的是红苹果挂在树上,不会掉下来。
3. 教师与学生一起唱歌,加深对歌词的理解和记忆。
Step 3 听力训练1. 教师播放歌曲的音频,要求学生仔细聆听,准确抓住歌曲中的关键词,并将其写在纸上。
2. 鼓励学生相互交流,互相修改答案,提高听力的准确性。
Step 4 口语练习1. 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唱歌比赛的场景。
2.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唱出自己的特色和表现力。
3. 评选出最佳表演团队,为他们颁发奖品,并给予表扬和鼓励。
Step 5 创作表演1.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合唱创作,可以改编《什么结籽高又高》的歌词,增加自己的创意和想法。
2. 引导学生付诸行动,即演唱和表演自己的创作。
3. 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表演进行点评和评分,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努力。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小学音乐_(演唱)什么结籽高又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山歌及其特点,充分感受壮族“对山歌”的魅力。
2、能用明亮、圆润的声音,自信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什么结籽高又高》,了解问答歌的形式,尝试结合自己的生活场景和经验进行歌词编创。
3、通过自编歌词,模拟“对山歌”这一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民间风情,感受创作的乐趣,在学习中增进民族文化意识、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民间优秀音乐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1、能用优美的嗓音、有感情地、准确演唱《什么结籽高又高》。
2、了解“对山歌”的特点,并能自编歌词,尝试“对山歌”,感受到“对山歌”的乐趣,从而喜欢上这一民歌形式。
教学难点:1、歌曲最后两句的学习。
2、自编歌词,尝试“对山歌”。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换一种方式和你们问好,一会希望你们也学着老师的方式来回应老师,请仔细听。
师:哎,同学们呀你们好咧,嗨你们好。
生:哎,老师呀你好咧,嗨你好。
师:同学们唱的真棒,刚才我们问好的这种方式在音乐上叫“对山歌”。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山歌吗?哪位同学了解?生:。
师: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课件)哪位同学来读一读?【山歌是指人们在田野劳动或抒发情感时即兴演唱的歌曲。
它的内容广泛,结构短小,曲调爽朗,情感质朴、高亢,节奏自由。
】师:现在我们对山歌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你们又知道哪些山歌呢?生:。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首山歌,我们共同来听一听?你是否听过这首歌曲呢?生:。
师:我们刚才所听到的就是今天要学习的一首山歌《什么结籽高又高》。
你们知道这首歌出自哪里吗?二、新授1、介绍歌曲及背景生:歌剧《刘三姐》。
师2:同学们真聪明,看来大家了解的知识很丰富。
下面找一位同学来读一下。
【电影《刘三姐》其实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歌剧,主人公刘三姐是一位勤劳美丽、歌如泉涌的奇女子,这部电影讲的就是她以山歌为武器,与封建官府、地主老财作斗争的故事。
另外,它取材于广西壮族地区一个古老而优美的民间传说。
讲的是唐代壮族的一位农家女,名叫刘三姐,从小聪慧过人,八岁时,就能把看到的东西编成歌曲唱出来。
什么结子高又高教案
《什么结子高又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什么结子高又高》这首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2.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3. 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中的节奏和韵律,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歌曲《什么结子高又高》的歌词和旋律。
2. 音乐节奏和韵律的感知。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什么结子高又高》这首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2. 教学难点:音乐节奏和韵律的感知。
四、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 互动法:学生分组演唱,互相交流学习。
3. 实践法:学生动手实践,感知音乐节奏和韵律。
五、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教师带领学生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拍手、跺脚等,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 导入新课:教师向学生介绍《什么结子高又高》这首歌曲,并播放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
3. 学习歌词:教师逐句教唱歌曲,学生跟唱。
4. 学习旋律:教师演奏旋律,学生跟随演唱。
5. 节奏练习:教师引导学生感知音乐节奏,并进行节奏练习。
6. 韵律感知: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感知音乐韵律。
7. 总结与拓展: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课后继续练习,提高音乐素养。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歌曲《什么结子高又高》的歌词和旋律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音乐节奏和韵律感知方面的进步。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七、教学资源1. 录音机或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伴奏。
2. 乐谱:提供给学生跟随演唱的乐谱。
3. 教学PPT:用于展示歌曲歌词和旋律。
八、教学环境1. 教室:提供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自由活动,如拍手、跺脚等。
2. 音响设备:确保音质清晰,让学生能够准确听清楚歌曲和伴奏。
九、教学时间1. 课时安排:根据学校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每节课的时间,确保完成教学目标。
十、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合唱表演,展示他们对歌曲的掌握程度。
2. 邀请家长参加音乐会,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音乐六年级下册《什么结籽高又高》优秀教学设计
音乐六年级下册《什么结籽高又高》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1.了解《什么结籽高又高》这首歌曲的背景知识和故事内容。
2.能够正确唱出歌曲的主旋律,并掌握歌曲的歌词。
3.能够用简单的乐器伴奏歌曲,并能感知乐曲的节奏感和情感表达。
4.发展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歌曲主旋律的乐理分析和演唱。
2.歌曲的节奏感和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1.进行简单的乐器伴奏,协调歌唱和乐器演奏。
2.引导学生在演唱中表达出歌曲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电脑、音响设备。
2.乐器:钢琴、鼓、编钟等。
3.歌曲资源:《什么结籽高又高》的录音或视频。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上节课的歌曲。
2.准备一段与本节课相关的音乐或视频,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好奇心。
步骤二:展示与引入(10分钟)1.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什么结籽高又高》这首歌曲的视频或录音。
2.带领学生一起观赏、聆听,并引导学生对歌曲的音乐特点进行讨论。
步骤三:歌曲分析(10分钟)1.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歌词,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故事情节和表达的情感。
2.解释歌曲中的乐理概念,如主旋律、节奏等。
步骤四:声乐训练(15分钟)1.分段教唱歌曲的主旋律,并让学生跟随唱。
2.注意训练学生的音准和音质,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
步骤五:乐器伴奏(20分钟)1.结合简笔画或其他形式的乐谱,向学生介绍用钢琴、鼓、编钟等乐器伴奏的方法。
2.在钢琴伴奏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选择其他乐器进行伴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步骤六:合奏和表演(1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已学习的歌词和乐器伴奏,进行合奏和表演。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展示他们的音乐才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步骤七:总结与延伸(5分钟)1.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收获,与学生共同回顾学习的过程。
2.提供一些扩展的素材和活动,鼓励学生在课外继续深入了解和学习音乐。
小学音乐《什么结子高又高》教学设计
小学音乐《什么结子高又高》教学设计设计理念:1、以审美为核心:通过欣赏优美的图片、音乐,结合教师的讲解,学生走进美的意境,感受到风景美、歌曲美。
2、鼓励音乐创造:通过山歌形式创编歌词,培养创编能力3、弘扬民族音乐:本首歌曲是广西壮族歌曲,通过学习鼓励学生更多的了解民歌,热爱民歌。
教学目标:1、通过学歌山歌《什么结子高又高》感受壮族民歌的风格特点2、简单了解刘三姐,知道山歌的特点。
3、弘扬民族音乐,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
教学重点:用愉快的歌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启发创编歌词教学准备:PPT歌片多媒体电子琴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影片导入1、师:今天的音乐课老师想问一问同学们,你知道刘三姐的故事吗?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段描写刘三姐的故事影片,请同学们欣赏一下。
2、简单介绍关于刘三姐的传说(使学生了解歌曲的背景)师:刘三姐,是民间传说的壮族人物。
被誉为歌仙,她聪慧机敏,歌如泉涌,八岁时就能把看到的东西唱出来,。
还善于把人们的心声用歌声表达出来,所以人们对她无比喜爱,有关她的故事与记载很多,更是在每年的三月三当成节日来纪念她。
3、师:一部好的影片一定会有好的音乐来衬托,在这部影片中就有许多优美的歌曲,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播放《山歌好比春江水》)(引导学生感受影片的美、音乐的美)4、影片中的地方景色很美,是哪里呢?这就是刘三姐的家乡广西桂林(音乐伴奏结合图片简单介绍壮族风情。
)三、了解山歌的特色1、师:这部影片中,刘三姐唱了许多山歌,那什么是山歌呢(提示学生,山歌在哪里演唱,曲调有什么特点,是即兴演唱还是经过创作)师小结:多在户外演唱,曲调高亢嘹亮,是劳动人民在生活中的即兴演唱。
四、学习新歌1、出示歌片聆听录音范唱师:《什么结子高又高》是这部影片中比较脍炙人口的一首山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歌曲表达了什么内容)[1][2]下一页(回答歌曲表现了欢快、积极乐观的生活情趣)2、介绍曲作者师:这首歌曲是我国著名的电影作曲家雷振邦根据广西壮族音乐创作改编,获得了全国第二届电影百花奖的最佳音乐奖,也成为广为流传的经典电影歌曲。
音乐六年级下册《什么结籽高又高》优秀教学设计
音乐六年级下册《什么结籽高又高》优秀教学设计音乐六年级下册《什么结籽高又高》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学唱歌曲《什么结子高又高》,欣赏《刘三姐》剧情片段,初步了解歌剧的简单知识。
2.通过对唱、创编歌词等环节,激发对本首歌曲的喜爱。
教学重、难点1.初步了解歌剧的表现手段和形式,通过演唱产生对歌剧艺术的兴趣。
2.唱好一领众和的对唱形式,并为歌曲创编歌词。
教材分析歌曲《什么结子高又高》选自中国歌舞剧《刘三姐》。
这是一首一领众和的对歌式歌曲,第一、三乐句为问句,二、四乐句为答句,歌词以人们熟悉的生活常识为内容,表达了人们乐观的生活情趣。
《刘三姐》的剧情是:广西壮族歌手刘三姐能歌善唱,深受当地老百姓喜爱。
但她遭当地地主迫害,沿江漂流时幸被一老渔翁救起,留驻在渔翁家里,靠采茶打鱼为生。
恶霸地主莫怀山要霸占茶山,提出要和刘三姐比歌。
刘三姐在与地主请来的三个秀才对歌比赛中胜利,地主穷凶极恶,将刘三姐抢到家里软禁起来。
乡亲们巧妙配合救出刘三姐并把她护送到外乡,开始新的生活。
教学过程一、导入1.猜谜语: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出本首歌曲。
师:同学们,听老师唱一首歌,里面有四个谜语,你能听出来吗?学生听后自由回答。
2.揭示课题。
师:这首歌曲选自歌舞剧《刘三姐》,名字叫《什么结子高又高》,答案就在歌里,我们来听听。
二、《什么结子高又高》歌曲学习1.师:初次聆听歌曲,听后回答“这首歌在演唱上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回答。
2.师:这首歌曲每句歌词的后面都要重复一次,这种形式叫做“一领众和”,而且是有问有答,叫做问答歌。
3.复听歌曲,听出演唱形式及山歌风格。
师:这首歌曲在演唱形式上有哪两种?每段开头是怎样唱的?生:歌曲里有领唱──独唱、齐唱两种演唱形式。
每段开头都是先唱“哎”师:原来“一领众和”是由独唱和齐唱两种演唱形式构成的。
“哎”在每段句首出现,好像在呼唤对方,因此这是一首具有山歌风格的'歌曲。
4.唱歌谱:通过配合演唱方式,带领学生视唱《什么结子高又高》歌谱。
什么结子高又高教案
什么结子高又高教案教案概述:这是一节关于结构高度的数学课,旨在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高度,并能应用相关概念解答问题。
通过课堂讨论和练习,学生将能够掌握高度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理解高度的概念及其在数学中的应用。
2. 学习高度的计算方法。
3. 能够应用高度的概念解答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白板、黑板笔和擦布。
2. 学生准备铅笔、橡皮和练习册。
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开始课堂,介绍今天的主题为高度。
提问学生:你们对高度有什么了解吗?请举例说明。
2. 概念解释:教师给出高度的定义,并与学生一起讨论高度的特点和常见应用场景,例如测量建筑物高度、物体自由落体高度等。
3. 高度的计算方法:教师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计算高度。
首先给出一个简单的例子,如计算踢球后足球的最高高度。
教师引导学生列出相关已知信息,并使用公式解答问题。
4.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合作解决几个高度计算问题。
教师提供一些实际场景,如计算大楼的高度、树木的高度等,让学生自行思考并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
5. 结果分享:学生分享各自的解答过程和结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讨论与比较。
6. 拓展应用:教师提供更复杂的高度计算问题,如航天器发射后的高度变化等。
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解答,并与同学分享和讨论答案。
7. 总结与归纳: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重点强调高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与学生一起回顾和复习课堂重点。
8. 作业布置:教师留下一些关于高度计算的练习题作为作业,学生自行完成并交给教师检查。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结构清晰的步骤,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高度的概念及其应用,并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课堂上的合作探究和讨论,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思维能力,从而提高了学习效果。
人教版小学音乐六下《什么结子高又高》版教案
人教版小学音乐六下《什么结子高又高》版教案《什么结子高又高》这首歌选自《刘三姐》选曲。
是广西壮族的山歌,曲调优美、琅琅上口,其问答式的山歌对唱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供幼儿创作新歌词,培养幼儿善于思考,并勇于接受挑战,互动合作的空间很大。
让幼儿尝试自己填词,尝试自己将猜谜匹配到已经熟悉的歌曲旋律之中,深受孩子的喜爱,孩子们唱着属于自己的山歌,体验和分享着成功与合作的快乐。
活动一:演唱歌曲《什么结子高又高》活动目标1.通过猜谜游戏感受山歌对唱的特点,并体验对唱山歌的乐趣。
2.探索与歌词相匹配的图片,理解、记忆歌词。
活动准备农作物图片:高梁、玉米、豆角、芝麻;图谱(附后)。
活动过程1.以猜唱谜语的形式引入歌曲。
告诉幼儿要请大家猜谜语,谜底就藏在这首《什么结子高又高》的山歌中,教师演唱歌曲谜面,请幼儿来猜一猜四种农作物。
2.教师边画图,边问边唱。
3.幼儿猜谜,教师出示四种农作物图片供幼儿选择、匹配相对应的歌词。
4.幼儿边看图谱,边尝试演唱歌曲。
5.教师请幼儿寻找学习中的困难之处,大家一起互相帮助。
6.通过教师与幼儿对唱的形式练习演唱歌曲。
教师唱谜面,幼儿唱谜底,衬词部分一起唱。
如:(师)哎,什么结子高又高咧?(合)嗨高又高;(幼)哎,高粱结子高又高咧,(合)嗨高又高。
当采用完整接唱时发现对于幼儿有一定难度时,便及时调整为先分旬接唱,再对唱的形式。
师幼合作对唱歌曲,幼儿非常投入,师幼互动效果好。
7.以对山歌比赛的游戏形式,开展男女幼儿对赛山歌活动,男女幼儿轮流问答,并尝试自编动作进行表演唱。
说明:原曲调为岛调,幼儿学习适宜G调,教学中可选择易于幼儿接受的第一段,歌曲最后一句幼儿不易掌握可改多留说词。
活动二:创编歌曲《什么动物你猜猜》活动目标1.尝试创编歌词,体验合作交流的快乐。
2.尝试探索山歌对唱的形式,能主动大胆地参与活动。
活动准备各种动物图片,纸绣球,图画纸、笔若干,图谱,电脑课件或vcD片《可爱的动物》。
《什么结籽高又高》教案
《什么结籽高又高》一、教学目标:1. 在音乐学习中,让学生认识广西,了解广西壮族的民俗风情,充分感受壮族“对山歌”的魅力及其风格特点。
2. 会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什么结籽高又高》。
3. 在“对山歌”活动过程中,让学生亲身体验民间风情,通过自编歌词,感受创作的乐趣,从而喜爱上“对山歌”这一民歌形式。
二、教学重点:1. 能用优美的嗓音、有感情地、准确演唱《什么结籽高又高》;2. 了解“对山歌”的特点,尝试“对山歌”,感受到“对山歌”的乐趣,从而喜欢上这一民歌形式。
三、教学难点:“一领众和”演唱形式的掌握及最长乐句的准确演唱。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歌单五、教学过程:(一)感知广西的民俗风情,导入新课【配乐课件】1. 师:伴随着优美动听的旋律,我们的音乐之旅又将启程了!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位于我国西南部的广西。
问:同学们,听说过广西吗?对于广西,你有什么可以介绍给大家的吗?【指名说说】那我们就赶紧去往美丽的广西,游览一下闻名天下的桂林山水,同时考察一下当地的音乐文化,大家说,好不好啊?好嘞!愉快的旅程这就开始了!【课件广西风景和风俗民情】师:广西桂林的山也高,水也清,自古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
那里除了风景优美,那儿的人更是多才多艺,尤其是广西壮族人民,不仅舞跳的美,歌唱得可是一绝,每年的三月三他们都会举办一次盛大的“歌圩”,壮族所有的男女老少都会聚集在那里进行“对山歌”比赛。
师:刚才有同学介绍到的刘三姐,她是壮族人民心中的“歌仙”,她唱的歌,山也爱听,水也来和。
(停顿)哎!刘三姐正和她的伙伴儿们对山歌呢,走!咱们也去瞧瞧热闹吧!2. 欣赏《刘三姐对歌片段》,感受“对山歌”。
【课件播放】问:不过,老师有两个要求,看清楚了:看、听并思考:⑴对山歌有什么特点?⑵对山歌时唱的内容都和什么有关?3. 了解“对山歌”⑴生说说自己感受的“对山歌”的特点。
师:谁来说一说你感觉“对山歌”有什么特点呢?【指名说】⑵师引导学生了解“对山歌”师:相信同学们都归纳出“对山歌”的特点了吧?【课件】那就是对山歌是一问一答式的,问和答的旋律都相同,在唱之前都要加上一个“哎”字,好像在跟对方打招呼呢,唱的时候通常都是一人先唱,然后其他人帮腔一起唱,而唱的内容都和生活有关。
什么结子高又高教案
《什么结子高又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什么结子高又高》这首歌曲,体验音乐带来的乐趣,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2. 学会演唱《什么结子高又高》,掌握基本的音乐节奏和旋律。
3. 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感受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
二、教学内容1. 歌曲《什么结子高又高》的词曲教学。
2. 歌曲中的音乐节奏和旋律分析。
3. 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介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演唱《什么结子高又高》,掌握基本的音乐节奏和旋律。
2.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特殊音阶和节奏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示范法,教师先行演唱歌曲,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榜样。
2. 采用互动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组演唱和讨论。
3.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让学生感受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
五、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歌曲《什么结子高又高》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唱歌曲: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纠正发音和音准问题。
3. 分析音乐节奏和旋律:教师讲解歌曲中的音乐节奏和旋律特点,学生跟随教师练习。
4. 歌曲讨论:分组讨论歌曲的意义和文化内涵,分享学习心得。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演唱录音,评估他们对于歌曲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互动情况,评估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团队合作能力。
3. 结合学生的课后反馈和作业完成情况,综合评价教学效果。
七、教学资源1. 歌曲《什么结子高又高》的乐谱。
2. 与歌曲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3. 教学录音设备,用于录制学生的演唱。
八、教学环境1. 教室内的音响设备应正常运作,确保音乐教学的顺利进行。
2. 教室布置应简洁舒适,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3. 确保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演唱和活动。
九、课后作业1. 学生需回家后练习演唱《什么结子高又高》,加强记忆和熟练度。
2. 学生可以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传统音乐,进行简单的学习和欣赏,下周分享给同学。
音乐六年级下册《什么结籽高又高》教学设计
音乐六年级下册《什么结籽高又高》教学设计1、听《山歌好比春江水》2、唱《什么结籽高又高》3、动《对山歌》二.教学目标:1、充分感受对唱的风格特点,并对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感兴趣。
2、能用自然、圆润的声音,积极乐观的情绪演唱歌曲。
3、积极参与对山歌的实践活动,并在交流、创作、合作的过程中体验民间风情,感受创作的乐趣,拓展思维空间。
三.教学重点、难点:1、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充分融入到活动中,准确听辨山歌风格音乐。
2、领唱、合唱的衔接紧密。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快板钢琴、学生座位安排(品字型)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体验山歌1、导语:同学们,今天凌老师想换一种方式向你们问好呢,你们是否会用相同的形式向我问好呢?师:2一︱32321︱6123225︱3120︱哎同学们呀你们好哎哎你们好?男同学呀你们好哎哎你们好?女同学呀你们好哎哎你们好?times;times;times;呀你好哎哎你好?学生用相同的节奏回问老师好,老师纠正错误。
小结:这种方式叫对山歌的形式的,它的特点是:即兴创编集体加工口头传授世代相传。
:从师生问好出发,运用他们已知经验,让他们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初步体验到山歌2、出示谜语导入歌词师:有节奏地说出谜语,并出示谜底的四幅图片,让学生选择填空。
()结籽像小船哎?()结籽半中腰哎?()结籽成双对哎()结籽棒棒敲哎?师出示歌词带领学生有节奏地朗读。
(采用问答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的导入犹如神奇的魔法石,能引起孩子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热情,猜谜是孩子们喜欢的一种活动,因此我用谜语作为导入,很自然地进入歌词的教学。
(二)、聆听感受体验山歌1、师:同学们在一问一答中既得到了快乐,又学到了知识。
有一群朴实的农民,他们在田野间辛勤劳动,休息时唱起了山歌,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他们的歌声带给你什么样的心情和感受呢?采用了哪些演唱形式呢?播放音乐学生欣赏2、再次欣赏分解歌词(1)、猜猜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什么结籽高又高)(2)、听一听,最后两句歌词相同,但节奏是否也相同呢?分别练唱。
人教版小学音乐六下《什么结子高又高》公开课教案
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带着问题欣赏歌曲,
培养学生独立分析作品的能力,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节奏是音乐的骨骼,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学生掌握歌曲的节拍
视唱法
教唱
教唱法
学唱
以不同形式
3’
10’
2’
课堂教学就是在老师指导下的自学活动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师生
互动
设计
②接着,发生什么事情了呢?恶霸地主莫怀仁企图霸占茶山,他禁止姑娘们上山采茶,还妄想禁歌。三姐提出和莫怀仁对歌,如他能取胜,就可以禁歌。莫怀仁为赢得胜利,以重金请来三名秀才,但聪明的三姐凭自己的智慧和群众的支持把三个秀才斗得狼狈不堪,从而挫败了莫怀仁的阴谋。今天,我们将要学唱的歌曲《什么结子高又高》就是选自刘三姐的选曲。
重
点
准确演唱歌曲
并运用问答形式演唱
难
点
1、准确掌握歌曲的节奏
2、运用问答形式表演唱歌曲
教法
三段六步教学法
教具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师生
互动
设计
意图
预计时间
学
情
分
析
六年级学生特别喜欢音乐课,在感知音乐的同时,丰富音乐知识。针对这一年段学生对音乐有较强感知力的特点,本节课我采用肢体语言律动与分组演唱歌曲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增进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与热爱,培养学生聆听音乐,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魅力。
3、简单了解刘三姐的故事,知道山歌的特色。
教师揭示
教学目标
学生明确
学习目的
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2’
讲好一节课是享受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师生
最新整理小学音乐教案山歌《什么结籽高又高》教学设计.docx
最新整理小学音乐教案山歌《什么结籽高又高》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通过学唱山歌《什么结籽高又高》,感受壮族民歌的风格特点。
2.简单了解刘三姐的故事,知道山歌的特色。
3.了解壮族的风俗歌会4.教育学生弘扬祖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重点:用放松、愉快的歌声演唱歌曲《什么结籽高又高》,知道山歌的特色,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教具准备:课件、歌片、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用音乐问好二、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桂林吗?广西桂林是一个山清水秀、风景迷人的地方。
广西地杰人灵,那儿不但山美水美,也有许多人才,在广西壮族有一位深受人们喜爱的民间歌手,你们知道她是谁吗?生:……师:对了,刘三姐被称为广西壮族传说中的歌仙。
她美丽、聪明、善良、可爱,善于用歌声表达人们追求幸福的心声,所以人们十分喜爱她,也爱唱她的歌。
你们听过她的故事吗?今天,老师就来给大家讲一讲刘三姐的故事。
刘三姐,据说她原是唐代壮族的一位农家女。
从小就聪慧过人,八岁时,就能把看到的东西编成歌曲唱起来。
她唱的歌山也爱听,水也来和。
壮家人都称她为歌仙。
可见她的歌声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她那动听的歌声和动人的传说流传了一代又一代。
流淌在广西的山山水水间。
大家想先来听听刘三姐的歌吗?播放《山歌好比春江水》师:但是三姐的才华也遭到了恶霸们的嫉妒,他们也来找三姐对歌,想刁难她,但每次都被三姐比了下去,三姐为百姓们出了气!播放《心想唱歌就唱歌》[优美的图片、音乐伴随着教师声情并茂的叙述,学生走进美的意境。
]师:三姐是唱山歌的好手,那你们知道什么是山歌吗?(先指导学生从字面上理解。
)师:我们先来听两首山歌,找找山歌的真正含义。
师:先请大家闭着眼睛来听首歌,听听看歌曲中唱了什么?歌曲的情绪怎样?(播放《太阳出来喜洋洋》)学生讨论分析师:接着我们再去湖北看一看,看看那里发生了什么事?(播放《龙船调》)学生讨论分析得出结论山歌的定义(启发学生从对山歌的内容上,发现对山歌和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紧密相关,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六年级下音乐说课稿什么结子高又高_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音乐说课稿什么结子高又高_人教新课标什么结子高又高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音乐第十二册第五单元歌剧之窗中的必唱歌曲,歌名是《什么结子高又高》我准备从设计理念、教材分析、教学目标、为克服重难点采取的教法和学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一、根据课标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本课的设计理念应该是: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本课设计坚持“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兴趣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创造,弘场民族音乐,提倡学科综合”的教育理念,围绕着《什么结子高又高》这首歌曲,大胆地创设情境,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上进行了“综合”,将歌唱、听赏、表演、创作等表现形式有效地渗透和运用到教学当中,通过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我国名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和文化价值,并且引导学生主动、合作与探究,使本课教学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结合学生形象思维,在教学设计中我以听觉为先导、动觉为切入口,把学生从简单的趣味性阶段引向求知的乐趣上,并完成简单的创造性活动,在活动中增强学生音乐的表现的自信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从而培养学生良好合作意识,引导学生用心体验感悟音乐,用心表现音乐,发展学生音乐感受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
二、教材分析:本课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它是一首乐观,向上具有生活情趣的对唱歌曲。
它以人们熟知的生活常识作为对歌的内容,表现了人们乐观的生活情趣。
三、根据本课的教材和学情我制订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通过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鉴赏力。
2.通过音乐互动教学,培养学生主动的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和合作与协调能力,增进群体意识、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3.教学中应适时的发展学生的想象培养他们的创造潜力。
四、结合学生的实际本课的重难点应是:1、能主动的参与互动教学并能自信的演唱歌曲、对唱歌曲。
2、发展学生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全掌握歌曲
课堂小结
这节唱歌课学习的是壮族风格的歌曲,曲调优美动听,歌词充满智慧。大家应该多多练习,熟练演唱
壮族的民歌。
是对歌的演唱形式
学生跟琴视唱歌谱
富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山歌。
让学生尝试各种演唱形式,提升学生的演唱能力,同时吸引学生的兴趣,达到好的课堂效果。
歌曲表现
1、歌曲旋律优美动听,曲调朗朗上口。
2、歌曲对唱的形式新颖,题材吸引人。
3、学生能够通过这一首歌演绎多种演唱方式,达到一课多学的目的。
教学内容
歌曲《什么结子高又高》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歌曲。
2、能够用对唱的形式演唱歌曲。
3
教学难点
民族调式的歌曲音准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电子琴
课 型
唱歌课
《什么结子高又高》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三分钟
1、发声练习
(1)、这是我国那个少数民族的歌曲?
(2)、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二、歌曲教学
(1)、观看音乐视频,初听歌曲。
(2)、学唱歌谱
(3)、跟随音乐学唱歌词。
在这个环节中,先齐唱,等学生掌握了歌曲之后再进行分声部演唱,男女生对唱,领唱,等表演唱形式。
三、表演唱
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来演唱歌曲,达到好的课堂效果。
12 34 5- 5 5 5-
2、节奏训练
××∣×·××××‖
跟随老师轻声哼唱。
击打节奏。
通过练习打开学生的嗓子。
熟悉新课中的节奏。
情境导入
1、师生问好
2、播放《敖包相会》视频。
3、带着问题听歌,是什么演唱形式的?
仔细欣赏歌曲,带着问题听歌曲。
以对歌的形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新课教学
一、带着问题听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