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课程讲义: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哲学思潮

合集下载

西方哲学课讲义(完整版)

西方哲学课讲义(完整版)

西方哲学课讲义序言西方哲学跟东方思维方式的差别是如此之大,乃至于经过翻译后的西方哲学书籍几乎全部走味。

即使读翻译后的西方哲学原本原著,仍然很难体会西方哲学究竟想说什么。

本文如果严格按照西方哲学的表述方式,读者一定会是在云里雾里。

因此本文只能讲述西方哲学最基本的梗概,用相对直观、经验化和科学化的方式来表述这些大学哲学系中二百多个课时的内容,探究这个哲学思维的基础。

这些内容要是。

这种表述方法可能只能把哲学的一些意念给读者,并不能展现出西方哲学的思维方式和真正的推理方式,仅仅算是西方哲学思维方式的启蒙。

如果读者在这个基础上,还想对西方哲学的思脉进行更细致的了解,建议读一两本西方大哲的原著,比如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笛卡尔的《哲学原理》和《形而上学的沉思》、贝克莱的《人类知识原理》和《海拉斯和婓洛诺斯的对话三篇》、休谟的《人类理解论》、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黑格尔的《逻辑学》和《历史哲学》等等。

这里所说的西哲原著仅指西哲原著译本,因为学习外语本非易事,况且就算把外语学得非常好,也不见得定能理解外语原著,正如我们要理解中国的哲学书也并非易事。

如果觉得西哲原著难读,建议从王老师的《物演通论》入手。

“哲学”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说法。

“广义哲学”大抵是把一切稍显玄妙的东西都标榜为哲学,或者,是把粗陋的政治鼓吹附会其间,故在现代中国早已泛滥成灾。

因此,才出现国人多“哲人”的局面,此可谓萝卜白菜哲学。

然而,惟因如此,国人也离哲学最远。

钱钟书在《围城》一书中写道:“中国从来没有过‘哲学家’,只有‘哲学家学家’。

”也就是说,中国的哲学研究者大抵是在研究其他哲学家的哲学,而并非自己的哲学。

所以中国会有很多“哲学家学家”,但其中没有一个是哲学家。

本文仅就“狭义哲学”而谈。

严格说来,中国自古就与哲学无缘。

在有关“国学”的系列讲座中,王老师曾经只用“中国思想史”之说,而不用“中国哲学史”,即为避免混淆。

尤其麻烦的是,建国以来,从中学到大学乃至专业研究生,都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正统哲学,并将其他学说斥为异端,结果造成一片荒芜。

人文地理学讲义

人文地理学讲义

人文地理学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是以研究人地关系的地域系统为核心,研究地表人文现象的分布演变和传播及其空间结构的形成过程、特点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征地域性——地理科学的灵魂社会性——由学科研究对象所决定综合性——由学科属性所决定复杂性——学科体系构建的基本特征人地关系理论,了解理论和它们的代表人物地理环境决定论,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拉采尔可能论(或然论),强调人利用环境过程中的可能性和创造性,白兰士、白吕纳适应论,人群对自然环境的文化适应,英国麦金德的大陆腹地说生态论,巴罗斯,4,名词解释:文化景观论,文化景观论强调人类居住的大地,不但是人类活动的舞台,也是人类“塑造”的过程,这种“塑造”不仅寻求功能上的效益,也体现人类的审美观赋予其文化上的价值。

文化景观就是人类的自我表现,研究文化景观就是研究文化如何烙印在大地之上,索尔文化决定论与环境决定文化景观的区别。

(这个自己写吧)p.14东方人的天人合一观天人合一观认为人和自然处在一个整体之中,天人关系是由自然规律联系的,人与环境之间不是对立而是统一的,要求人们遵循自然,合理利用自然,不能违背天,要能与天融合为一体。

协调论了解一下强调人应该主动顺应自然,反应人对自然的积极作用。

协调论比过去的人地关系理论都要完善和科学,它表明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问题上,人类的认识已经从被动上升为主动。

一,人对地有依赖,地理环境影响人类的地域特征,制约着人类活动的深度广度速度,甚至影响社会发展。

二,人地协调同人与人之间协调互为条件,人类的合作是协调解决人地矛盾的必要条件。

三,协调是一种全球的、动态的、综合的协调。

协调论与可只需发展的关系协调的观点和可持续发展所追求的的目标一致,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要求就是实现人地互惠共生,这与和谐论追求的人地之间的协调是一致的。

可持续发展在协调人地关系中强调人的积极作用,这与和谐论强调人在人地关系中的积极作用的一边完全一致。

绪论现代西方哲学思潮专题教学课件

绪论现代西方哲学思潮专题教学课件

从传统到现代
二、西方哲学发展轨迹的内在逻辑
世界是什么
本体论问题
上帝是什么
人是什么
1.本体的追求:
“世界或者宇 宙是什么”的问题 是人类所提出的第 一个哲学问题,伴 随着对这一问题的 回答,人类踏上了 追寻本体的道路。
从传统到现代
二、西方哲学发展轨迹的内在逻辑
2.知识的困境:
伴随着对本体问题的探 讨,人们逐渐认识到我们知 道某物是什么的前提是明确 我们如何认识它,认识论哲 学转向开始了。
从传统到现代
三、西方哲学的转向与哲学观的内在变革
1.何谓哲学转向
要认定一种哲学的转向,首先需要一定的理论预 设,即在其之前存在着某种系统完整、影响深远、 形式确定的学说路线和思维方式。而这种学说又确 立了一种与之不同的另一种新型的哲学体系或路 线。而西方哲学的转向首先表征了其对以前哲学所 持的态度和看法以及它的论证。以这样的观点看待 哲学转向,我们发现哲学转向与哲学观变革之间具 有内在的联系。
从传统到现代
二、西方哲学发展轨迹的内在逻辑
3.语言的真相
生活世界对语言有两种截然相 反的要求,一方面,生活要求语言越 来越规范,表达意义明确详尽、没有 歧义,这样才能说明性质、描述定 义、界定概念、传递信息,才能在自 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有效使用。
从传统到现代
二、西方哲学发展轨迹的内在逻辑 3.语言的真相 另一方面,生活又要求语言越来 越丰富多彩,概念范围开阔,意义层 次多样,结构形式活泼,这样才能给 予语言丰富的启示性和不确定性,才 能描述内心、表达思想、说明体验、 传递暗示、倾诉爱与恨、痛苦与幸 福,展现批评与赞美、讽刺与幽默, 才能借助语言进行形而上思考,从事 文学艺术活动等等。正是由于世界对 语言的不同需求施加了两种完全相反 的拉力,才使得语言陷入了二律背反 的尴尬境地。

西方哲学思潮

西方哲学思潮

现代西方哲学的两大思潮西方哲学思潮中的人本观念,实用观念和多元观念已经对我国产生了很大影响。

正确认识这些观念及其对我国的影响,肯定其中包含合理因素及其产生的积极作用,批判其中包含的错误观点并清除其消极影响,这对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尤其是现代西方哲学的两大思潮现代西方哲学思潮是在全面反对以往一切哲学理论中而竖起自己的思想旗帜的,这一思潮一般分为两大哲学思潮即人本主义思潮和科学主义思潮,两大哲学思潮主旨方面体现了时代的一种进步.无论是科学主义还是人本主义,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本质特征:那就是反对理性主义.反对理性主义、倡导实证主义和极力推崇唯意志论、"超人"哲学等,无疑是一种时代的进步.但不足也是非常明显的.首先,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社会背景下反对所有理性主义有其合理的一面,但逻辑上自己首先就陷入一种悖论之中.其次,理性的优于非理性是人类的一大进步,如果抛开片面地强调理性的极端作用这一错误观点的话,这种理解应该说是科学的,但西方现代哲学思潮中全面贬抑理性的观点无疑忽视了对于理性的正确理解.最后,现代西方哲学思潮中有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成分.现代西方哲学是19世纪中期以来流行于西方社会的各种哲学派系的一个总称。

他们思想各异,流派纷呈。

从思想倾向上来看,可分为两股思潮:一个是人本主义思潮,另一个是科学主义思潮。

实证主义代表人物是法国哲学家孔德,他认为哲学应当以实证自然科学为根据,以可以观察和实验的事实及知识为内容,摒弃神学和思辨形而上学所研究的那些所谓绝对的、终极的,然而却无法证明的抽象本质,也就是用实证的知识来代替神学和形而上学的思辩概念。

他宣称实证哲学及一切实证科学的任务,就是要“精确的发现”自然规律。

这在一定程度上承认自然规律的存在,承认人的思想必须服从外部世界的规律,具有合理因素,甚至与唯物主义相近。

但是,孔德的自然规律不是指自然界客观存在的内部规律性、必然性、本质,而是指现象之间的外部联系。

人文地理学的哲学思潮

人文地理学的哲学思潮
段义孚
批判实证主义地理学忽略人的因素和人的作用,计量运动对知识的定义和看法有太多的排他性、垄断性及霸权心态,有学术帝国主义的味道,单单注重规律的寻找忽视了对独特性事物的探讨,忽视了大千世界的绝大部分。世间的事物并非早就客观地存在着,在等待学者去发掘其规律。世界是多元的,同一事物在不同的人看来也会不同。
Juliet Mitchell
强调妇女的平等地位的重要性。科学被男人所支配,这反映了男人的地位,特别是男性的白人、富人、西方人。主张对制度的角色和结构、知识的产生进行再商榷,只有通过权力关系的再商榷,才能使我们了解更能反映人们生活的世界。
认为性别中的现代主义的宏大叙事,都不能有效的解释社会内的差异性。其基本信念是:没有一个答案和解释比另一个解释更处于优先或支配地位。认为没有绝对真理,所有真理都在解释中。后现代主义不寻求真理,试图通过“解读”而不是“观察”、“解释”而非“发现”,来体现交互关系,而非因果关系。
后现代主义是人类历史上一次最伟大的革新,是人类文明的最高峰,对人类认识世界和自我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强调了地球表面的异质性及独特性,而不强调其通性。
以人作为出发点;
人本主义包含的是思想而不是实践活动;
强调描述;
人本主义地理学将世界看作是相互联系的、不可分割的整体,价值(人的感觉)与事实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
不强调其通性,而强调地球表面事物的差异性和独特性;
缺陷:研究方法:
用自然语言,重视创造性论述
强调主观性
2、为人文地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演绎逻辑的新方法
3、推动人文地理学向定量研究方向发展
4、促进了新技术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
负面:经济决定论的倾向
普遍规律的局限性
演绎模型的相对性。
西方马克思主义

西方哲学史北大版ppt课件 (2)

西方哲学史北大版ppt课件 (2)
人的本性是什么,有两种不同的2. “约定说”:该学说强调人和动物、 社会和自然的区分,主张用社会力量 约束和改善人的本性。
人需要什么样的社会,有不同的 看法:
民主制度 法制 德治
40
3.智者批判精神的原则: 怀疑注意、虚无主义、相对主义 “我想是真的,就是真的;我相信是 正确的,就是正确的”。
6
二、学习哲学的意义
1. 是训练理论思维的唯一途径。 2. 有利于我们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3. 是树立历史感和批判精神的最佳途径 4. 是引导我们自考人生的意义等重大问题的最理想的
向导。
7
三、教学计划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希腊哲学的精神和问题 早期自然哲学 智者运动和苏格拉底 柏拉图哲学 亚里斯多德哲学 晚期希腊哲学
36
2. 智者运动:由智者的思想及
其影响所形成的反传统潮流,既 有启蒙意义,也有对文明的破坏。
37
(二)智者运动的原因
1. 为适应人们对社会史上的追求。 2. 为适应希腊求其是雅典的民主政治的
需要。
38
(三) 智者在社会政治上的两种学说
1. “自然说”:该学说在讨论人事问题时,认为 人应该按照自己的本性来决定自己的命运,不应受 到外在法律和习俗的约束。
10
四、基本要求
1. 请勿缺勤迟到早退,到课率在90%以上 2. 作业及时认真完成,以便老师批阅计分 3.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4. 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如有疑问及时提出
11
第一编 古代哲学
古代哲学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6
世纪,前后延续了1000多年。把它划分 为早期自然哲学、雅典时期哲学和晚期 哲学三个阶段。这部分包括教材前六章 的内容。

哲学:西方哲学思潮发展史概览

哲学:西方哲学思潮发展史概览

哲学:西方哲学思潮发展史概览西方哲学思潮发展史概览哲学是一门研究普遍存在的基本问题的学科,通常被认为探究了生命、宇宙与人类的意义和真理。

在西方文明的漫长历史中,哲学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思潮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传承。

本文将从古希腊哲学开始,相继探讨中世纪哲学、文艺复兴哲学、启蒙哲学及现代哲学等重要时期的思潮发展历程。

古希腊哲学:理性的萌芽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开端,代表了欧洲古代文明的高峰。

其主要思考基本问题包括宇宙的本质、存在的本质、道德价值等,从而奠定了哲学的基础。

在古希腊哲学家中,最为著名的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

柏拉图主张存在着一个理想世界,而现实世界则是其不完美的影像。

他认为人们可以通过哲学的实践达到这一理想境界。

亚里士多德则着重于逻辑和实证哲学,提出了关于实体性、表象和因果关系等著名学说。

中世纪哲学:神学与哲学的合一中世纪欧洲是基督教信仰的盛行时期,因此其哲学体系也深深影响着宗教生活。

中世纪哲学家主要致力于探讨有关神、宇宙、人等问题,他们主张理性与信仰的结合,同时组织严密的逻辑体系。

由于信仰和理性的合一,带来了大量富于经验的哲学理论体系。

其中,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的“神学哲学”理论以及彼得·阿尔特泰特(Petrus Albertus)的万物论被广泛传诵流传。

这些理论为中世纪哲学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文艺复兴哲学:人为中心的思考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思考方式进行了另一种探讨。

现实主义哲学家们认为,人类之所以出现,是为了研究自身和身边的世界。

他们主张哲学家必须通过自己的血汗劳动,把理论与现实融为一体,这就需要打破先前基于上帝宗教理论的约束。

即使只基于人类的理性,也可以达到高度的哲学成就。

伊曼努尔·康德的理性哲学成就,被认为是文艺复兴哲学的代表。

启蒙哲学:理性解放18世纪启蒙运动是欧洲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源头,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哲学学派,它强调人的理性被束缚在种种偏见之中,并寻求通过理性贯穿始终的自由和进步。

绪论现代西方哲学思潮专题教学课件

绪论现代西方哲学思潮专题教学课件

的变革与转换。
h
15
从传统到现代
二、西方哲学发展轨迹的内在逻辑
4.生命的意义
从哲学的内容看,现代哲学家们在确 立“有无意义”的哲学判定标准中,实现了 哲学研究从对自然世界之思向人的意义之 在的转向。“意义”是人类生活特有的现 象,除人之外的自然世界、动物界本身都 是无意义的。
h
16
从传统到现代
二、西方哲学发展轨迹的内在逻辑
h
13
从传统到现代
二、西方哲学发展轨迹的内在逻辑
4.生命的意义
哲学要真正理解人的生活和个体生命 有无意义,就必须深入到理解人的生命 的有意义的存在;当然,只有当人提出 有无意义问题,他才会追问人的类生命 的有意义的存在。所以,有无意义问题无 论如何总是和人的生存的现实相联系的。
h
14
从传统到现代
论哲学的转向、近代认识论哲学向
现代语言哲学的转向(如图)
h
3
从传统到现代
二、西方哲学发展轨迹的内在逻辑
世界是什么
本体论问题
上帝是什么
人是什么
h
1.本体的追求:
“世界或者宇 宙是什么”的问题 是人类所提出的第 一个哲学问题,伴 随着对这一问题的 回答,人类踏上了 追寻本体的道路。
4
从传统到现代
二、西方哲学发展轨迹的内在逻辑
2.知识的困境:
伴随着对本体问题的探 讨,人们逐渐认识到我们知 道某物是什么的前提是明确 我们如何认识它,认识论哲 学转向开始了。
世界何 以可能?
h
本体何 以可能?
上帝何 以可能?
人何以 可能?
5
从传统到现代
二、西方哲学发展轨迹的内在逻辑
3.语言的真相:

现代西方哲学思潮之第三讲

现代西方哲学思潮之第三讲
问题是应该用哲学的理由而不应该用神学的理 由去论证的主要问题。” [备注三]
2、洛克的实体学说
洛克(John Locke, 1632—1704)
(1)物体的三种性质 (2)物质实体与心灵实体 (3) “白板说” :心灵、观念与知

A . 什么是物质(讨论)?
设有一物S(物质性事物),它有一系
列属性x1,x2,x3,……xn;
大小、形相、组织和运动的能力。
C.三种性质与物体的关系
设 第一性的性质为x11,x12,x13,……x1n; 第二性的性质为x21,x22,x23,……x2n; 第三性的性质为x31,x32,x33,……x3n; 则:S= x11+x12+x13+……+x1n(笛卡尔观点如此) 但是问题在于: 1)第一性的性质赖以存在的终极基础是什么? 2)第一性的性质与第二性的性质之间为何能和
主要参考书: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译,商务印书馆1981 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北京大学哲学系编
译,三联书店出版。
笛卡尔:方法谈,商务印书馆。 笛卡尔:第一哲学的沉思,商务印书馆。 洛克:人类理解论,商务印书馆。 莱布尼兹:人类理智新论,商务印书馆。 贝克莱:人类知识原理,商务印书馆。 休谟:人类理解研究,商务印书馆。
谐一致?[备注]
(2)物质实体与心灵实体
实体(substance) substante(支撑) substantia(支撑者)
物质实体:对于第一性的性质与第二性的性质
等之间的神奇的和谐一致,以及物体的第一性 的性质产生的终极原因我们永远也不可能搞清 楚,于是为了方便把它假定为物质实体; 心灵实体:“假定一个为思维、认识、怀疑、运 动能力等等所寄托的实体,那就是我们对精神 实体有一个清楚的概念”; 实体是一种假定:“物质实体或物质这个观念和 精神实体或精神这个观念一样,都是远非我们 所能了解和认识的。”[备注]

第2讲+西方现代人文地理学思潮

第2讲+西方现代人文地理学思潮

(5)个体既受约束又是能动的,但不是被决定的。 (6)用实证主义的规划方法来维持上部结构现状的任何努 力,只能够帮助现实不公正的制度持续。 (7)理解经济过程极其表现形式,需要各社会科学间更紧 密合作。 (8)学术研究的目标只能是寻求解放,引导社会变革。
中国社会的一次变革
(9)西方社会的空间组织就是竞争和冲突的结果,胜 利者必然是拥有所有权并控制生产过程的人。在这种体系 下的经济增长最可能导致更大的不平等。显然,离开权力 和不平等,是不能理解贫困和空间体系里的真实财富分配。
结构主义容易受到各种批评意见的攻击,它 们既来自人文主义立场,也来自形形色色的后结 构主义、现实主义和女性主义。这开始了一系列 的批评与反批评,同时在政治和哲学层次上出现 了一系列的分裂和暂时的统一,此种情况一直持 续到现在。这些变化产生了一个充满活力与争论 的多层次的人文地理学。
3、马克思主义和现实主义 (1)马克思主义的现实主义者(关心经验的现实主义) 不同于实证主义,主张在社会科学中“规律性”(即法则 和类似法则的推论)是不太可能出现的。 (2)现实主义对因果关系的研究是内涵研究程式,而 不是外延研究程式(常见于经验主义/实证主义人文地理 学),因此其答案是不能加以概括的,不能去寻求发现全 部群体的一些共性和一般模式。内涵研究的目标是找出样 本资料的相异性之间偶然条件形成的那些必然的联系。
非 规 律 性 —— 《 潜 伏 》
(3)现实主义否定实证主义寻求普适法则。其批评的基点 不是计量化,而在于后者对计量化的运用。计量化作为一 种描述的工具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4)现实主义强调行为是受经济过程约束的,但不否定人 的作用,因此有所谓在结构的约束范围内的“聪明行为 者”。
矩阵评价表
经 济 竞 争 力 不 平 衡

人文地理学哲学方法论

人文地理学哲学方法论

人文地理学哲学方法论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主要与四个哲学方法论流派有关,即经验主义、实证主义、人本主义和结构主义。

其中经验主义是人文地理学最古老的方法论,也是传统地理学的主流。

实证主义、人本主义和结构主义方法论是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引入地理学的,是当代人文地理学的重要方法论。

一、经验主义方法论大多数学科都起源于经验主义者的实践,人文地理学也不例外。

纵观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从古典地理学发展时期包罗万象的“科学之母”地位,到近代科学知识的分化发展,地理学者们一直就在寻求关于地球表面更多有用的知识和地理学的基本规律。

由于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和研究内容的庞杂是地理学带有强烈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使其往往局限于对复杂现象的定性描述,建立的只是半科学、半文学的知识体系。

归纳法是经验主义的方法论基础。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基本途径是通过调查,收集各地区的基础资料,进行整理、归纳,采用地理学的研究思路进行表述,进而解释各地区的差异,揭示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经验注意方法的特征,一方面观察是重点,通过调查及实地研究,进行经验判断与评论,得出结论。

人文地理学的区域研究最为典型,由于每个地方都具有独特性,因而区域研究的哲学基础是例外论的,区域分异论的代表人物哈特向就认为地理学解决独特事件。

另一方面,强调综合和归纳的作用。

人文地理学家常常从观察人文现象的某个方面开始,通过分析研究资料,以求发现具有普遍意义的模式。

但是由于归纳是从个别推论一般,从已知推论未知,从过去推论未来,从科学发展的内在逻辑上看,它存在着局限性和片面性,把一个个有关的肯定和否定的经验事实都搜集起来,很难提出假设,发展理论。

二、实证主义方法论当代科学哲学中,第一个比较完备的形态或学派叫辑经验主义,它形成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面且至今仍是科学发展的重要方法论,是西方科学哲学中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哲学派别。

逻辑实证主义认为,科学的两大支柱是观察和逻辑(或理性),换言之对任何事物合乎科学的理解必须有意义并且同实际观察相符,两者缺一不可。

人文地理学的哲学方法论评述

人文地理学的哲学方法论评述

引言:一种学术的所有参与人员,都在由特定学科的某种哲学所提供的框架内从事研究。

这样的哲学可以是确切的,参与者在工作开展前就已经建立了某些规则;这种哲学可以是含蓄的,存在一些规则,但并没有得到公认。

在哲学明确的情况下,这一哲学也为其他参与人员所共享。

但在哲学含蓄时风格则可能很不相同,尤其是在社会科学中。

人文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研究为核心的学科,人文地理学对人地关系的研究既和自然科学有关又和社会科学有关,所以在研究方法上表现为自然科学方法论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结合。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人地关系,本身就具有浓厚的哲学色彩。

人为地理学的发展自古以来就有着擅于不断地吸收新的科学、哲学思潮的优良传统。

历代哲学家对人与自然的论述无不深刻地影响着人们对人地关系的认识。

人文地理学发展以来,有多种哲学方法论被提出来,其中很多只不过是哲学的变种,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类:经验主义方法论、实证主义方法论、人本主义方法论、结构主义方法论。

下面笔者将详细介绍四种人文地理学哲学方法论:1经验主义方法论经验主义一词原本意指古希腊医生的经验,拒绝一味接受当代的宗教教条,而是依照所观察到的现象为分析依据。

先由感受而得到经验,然后经过适当归纳或演绎,才形成知识。

在哲学发展上,经验主义一直和理性主义作为对比。

人文地理学像绝大多数学科一样,都起源于经验主义的实践。

从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来看,从古典地理学发展到近代科学知识的分化发展,地理学者们一直就在想法设法获取地球表面更多有用的知识,地理学就是对地球的描述。

大自然及人类社会构成的地理环境系统非常复杂;地球表面和抽象的人地关系又带有强烈的综合性和区域性。

经验主义方法论的特征是:观察是重点,调查及实地研究紧随其后,然后进行经验判断与评价,最后得出结论。

人文地理学家时常从观察人文地理现象的某个方面开始,通过分析研究资料,寻求发现具有普遍意义的模式。

2实证主义方法论实证主义是强调感觉经验、排斥形而上学传统的西方哲学派别,又称实证哲学。

北大课程讲义: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哲学思潮

北大课程讲义: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哲学思潮

人文地理学第2讲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哲学思潮冯健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人文地理学的哲学问题关于房间的比喻❑科学世界是由一系列学科组成,每一学科在知识大厦中占据一个房间,允许从相邻房间中透进一定的亮光(学科的独立性和交叉性)。

❑这个房间的特性是围绕着特定的兴趣中心-学科主题-而塑造的,并在不断进行着再塑造(学科得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其独特的研究视角)。

❑房间内对于如何研究那个主题以及研究到什么程度,可能会有激烈的争论(不同的流派)。

❑人文地理学就占据着一个这样的房间,目前正经历着重要的哲学争论(哲学基础的重要性:一个学术部门的任何参与者,都在由那个学科的某种哲学所提供的框架内从事研究)。

学科哲学基础预备❑哲学在学科的研究中存在吗?研究者要在哲学的框架内从事研究,这样的哲学可能是明确的,研究者在开始工作以前就已建立了某些准则;它也可能是含蓄的,存在一些准则,但并没有公认它们,然而它们形成研究者们日常世界的当然部分。

❑评价一个哲学思潮,需要从认识论、本体论、方法论3方面着手。

◆认识论●关于认识的理论,它提供诸如“人们能知道什么?”和“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它?”这类基本问题的答案。

●它包括4个方面,即它的性质、它的类型、它的客体、它的起源。

它的性质:一个人所相信的是什么?它的类型:诸如自己体验的知识和别人描述的知识(即第一手知识和第二手知识);它的客体:知识主题所反映的事实;它的起源◆本体论●关于存在的理论或关于什么可知的理论。

在学术中,它与“接受什么为‘事实’”有关。

◆方法论◆一套指示研究和争论将如何在学科内进行的规则和程序,即如何才能将信息收集并组织起来。

◆方法论的应用使某一学科的知识积累得以聚合起来,工作的结果旨在理解某一特定论题,因为这些结果是在作为相应哲学之一部分的认识论和本体论范围内取得的,故被认为正确的。

每一学科的哲学都既包含某种认识论又包含某种本体论:一个限定着“我们能认识什么”和“我们怎样才能最终认识它”的框架。

主题三:西方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流派及各种哲学思潮

主题三:西方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流派及各种哲学思潮

西方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流派及各种哲学思潮帅婷婷(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西宁 810008)学号:20141013017摘要:英国著名地理学家约翰斯顿,从哲学角度将20世纪80年代的国外地理思想流派归结为经验主义、实证主义、人文主义和结构主义,这些思潮对国外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影响相当深刻。

综述西方各种流派及哲学思潮,旨在借鉴国外有关理论和思想,充实中国特色的人文地理学理论与实践。

关键词: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流派,哲学思潮1近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经历了知识积累、学科形成和理论演变、学科分化,以及理论和方法的革新等过程。

在中国古籍中,载有许多关于人地关系的论述,其中既有《礼记·王制》篇中“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这种带有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思想;又有《孟子·公孙丑下》中主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也有东汉时期王充的《论衡·明雩》篇中“夫人不能以行感天,天亦不能随行而应人”的主张人、地各有规律,反对人地关系绝对化的思想。

不过中国古代并没有产生系统表述人地关系思想的人文地理著作来。

在西方,地理学一直是把地球作为人类的家乡来研究,古希腊、罗马学者如希罗多德、斯特拉波等,都在其著作中对各地的人文地理现象作过论述。

中世纪的西欧形成一些相互隔离、闭关自守的君主制国家,经济、文化处于衰落状态,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相应处于停滞状态。

与此同时,阿拉伯国家的地理学获得较大发展,伊德里西等学者在著作中记述了不少人文地理现象。

15~17世纪,欧洲航海者开辟新航线以及“发现”新大陆后,欧洲各国陆续出版了各种地理著作,其中有不少篇幅是关于世界各地人文地理的描述,大多偏重于种族、聚落等方面的研究,对于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起到巨大促进作用。

在19世纪里,地理学开始形成自然和人文两大分支,近代科学地理学的奠基人洪堡德和李特尔,分别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创立了早期理论。

西方哲学思潮2

西方哲学思潮2

第四讲 现代哲学思潮
一、现代西方哲学概况 二、实证主义思潮 三、现象学思潮 四、存在主义思潮
西方哲学史上的唯物主义
最早的唯物主义:米利都学派→赫拉克
利特→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伊壁鸠鲁 近代早期的唯物主义:(培根)→霍布
斯→(洛克)→(贝克莱、休谟)
18世纪法国的唯物主义(百科全书派):
外部事物独立于我的意志而存在
是否等于
独立于我的思维而存在?
独立于我的意识而存在?
独立于我的感觉而存在?
巴门尼德:纯粹思维 柏拉图:理念
贝克莱:上帝
康德:先验逻辑
胡塞尔:先验自我
有趣的洞喻
主要参考书:
现代西方哲学论著选辑,洪谦主编,商
务印书馆,1993年。 现代西方哲学论著选读,陈启伟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 现代西方哲学(修订本),刘放桐等编 著,人民出版社,1990年。 权力意志——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尼 采,商务印书馆,1996年。 未来形而上学导论,康德,商务印书馆。
你认为事物总是有某种本质吗? 实证主义认为:
如果能证明事物之间有必然的因果联系,
则能证明本质存在; 本质是人的主观人为想象,而不是事物 本身所有的; 一切发现出来的“本质”只是根据人类 的需要而定的,而不是事物本身的“本 质”; 我们所做的工作仅仅是将一系列感觉之 间的关系整理出来,而不是在发现本质。
(2)先验自我与形而上学
A、论“ 某物(it)”(续)
t1, t2, …… tn所看 到的不同印象说成属于同一个某物,这一 判断绝不是由感觉所直接提供给我们的, 而是由于人们先天具有的某种联系能力, 这种联系他称之为先天的联系,实现这种 联系的东西胡塞尔称之为先验自我; 先验自我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前提条件,它 的作用在于提供上述一系列先天的联系。 它一方面说明经验论的感觉主义对世界的 解释是行不通的,另一方面说明我们这个 世界是如何先天地形成的。

第一章人文地理学学科导论

第一章人文地理学学科导论

第一章人文地理学学科导论1.请简述人文地理学最重要的思维特征:①区域性/空间性②人地关系③综合性④宏观性第二章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哲学思潮1.计量革命:是指强调理论模型的建构和检验的大量数字化,其贡献是:强化了统计方法,强调理论。

不足是:数据的可用性差,带有局限性,实用性差,有时为了模型而模型。

2.请简述实证主义和人文地理学实证主义的基本原理有:①消除形而上学②证实原理的中心地位③实证科学的目标是寻求科学规律④实证科学的结构贡献:①发展了地理学的理论如中心地理学论等②在空间科学的理论框架内更多采用了演绎的逻辑③加强了人文地理学的科学化不足:①忽略了人的因素②过于追求普遍性原理③有很强的排他性3.简述行为主义地理学特点是:①注重一切事物的诠释皆源于人的思想行为和经验,以人为出发点,以主观性为兴趣中心②含的是思想而非实践活动③注重描述而非解释④强调人的感觉与事实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⑤不强调通性,而强调地球表面事物的差异性和独特性缺陷是:①因主观而不科学,不具有一般意义②重点放在个人身上,扭曲现实,没有考虑社会因素4.简述结构主义地理学特点:①强调整体性,反对孤立局部的研究②强调内部结构,反对单纯认识外部现象③强调客观作用,忽略否定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缺陷:排斥局部、外部、历史的研究,完全否定人在社会、历史中的影响作用5.请简述马克思主义地理学①把地理问题放到社会和政治背景去研究,注重政治经济学分析②强调整体把握,强调经济和社会问题的相互依赖③提出“人民地理学”④提出“社会-空间辩证法”(人与环境间的双向互动)6.请简述女权主义地理学是一门清晰考虑社会性别结构的地理学,它应承担一种义务,这种义务的目标有两个,一个是短期内缓和性别的不平等,二是长期则要通过为追求社会真正平等而做的社会变化来消除性别的不平等。

强调学科中的女性参与,强调女性独特的地理认知和生活经验,重视对地理学理论的反思与重建,关注不同性别之间的差异性,关注女性内部的差异。

哲学对西方人文地理学发展的影响

哲学对西方人文地理学发展的影响

哲学对西方人文地理学发展的影响近、现代科学的发展使许多学科逐渐脱离哲学而独立出来,同时还导致哲学的形而上学思辨性减少,由本体论研究向认识论和方法论转化。

学科独立使该学科有可能作深入研究而得以发展。

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又逐渐表现出与哲学联系密切的倾向。

地理学的发展也经历了由对哲学的独立到逐渐密切联系的过程。

地理学中最有哲学意义的论题是人地关系。

在近代,它既引起哲学家的兴趣,也被地理学家探讨。

一些机械唯物论者从物质第一性的观点出发,认为环境首先对人起作用,但他们的机械倾向使他们把这种关系绝对化,因而成为地理环境决定论者。

地理学者研究人地关系最著名的是拉采尔。

他接受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观点,思辨性地用完全决定论的口气来论述环境对人的影响,认为人生于土地,长于土地,也受制于土地。

他还把国家比作依附于空间的有机体,国家的托张、衰退等完全是由环境空间所决定,这种决定论观点被后来法国的人地调节论者所扬弃。

在拉采尔以后,地理学者有很长时期忽视了对哲学的探究。

到本世纪六十年代,一些有哲学头脑的地理学者开始自觉地接受现代哲学的影响,从哲学的方法论研究中摄取有用的东西作为基础来构建自己的地理学理论体系,这种现象一直维持到现在。

对地理学有显著影响的哲学思潮史实证主义和人文主义,它们分别由上世纪对黑格尔理性主义哲学批判后产生的科学主义和反理性主义发展而来,这两种哲学思潮在许多基本点上分歧甚大,前者为自然科学工作者所接受,后者则对社会科学又较大的影响,地理学的研究论题有的属于自然科学,有的属于社会科学,因为地理学中同时出现受两种思潮影响的理论。

一、实证主义地理学实证主义地理学的影响主要变现在以下几点;1.科学史寻求规律的,任何学科的对象都有自己的规律,寻求这些规律就是该学科的任务。

2.科学知识是实证的。

这里实证有两个含义:一是可以用可观察的经验来验证,如物理学定律;另一是可以由完全的公理体系推理出来,如几何定理。

科学知识可实证就是关于它们的陈述可以还原为一系列陈述,它们或者可用可观察的经验所验证,或者可以由完全的公理体系推演出来,可实证以外的陈述被认为是形而上学的,它们不是科学研究的对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文地理学第2讲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哲学思潮冯健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人文地理学的哲学问题关于房间的比喻❑科学世界是由一系列学科组成,每一学科在知识大厦中占据一个房间,允许从相邻房间中透进一定的亮光(学科的独立性和交叉性)。

❑这个房间的特性是围绕着特定的兴趣中心-学科主题-而塑造的,并在不断进行着再塑造(学科得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其独特的研究视角)。

❑房间内对于如何研究那个主题以及研究到什么程度,可能会有激烈的争论(不同的流派)。

❑人文地理学就占据着一个这样的房间,目前正经历着重要的哲学争论(哲学基础的重要性:一个学术部门的任何参与者,都在由那个学科的某种哲学所提供的框架内从事研究)。

学科哲学基础预备❑哲学在学科的研究中存在吗?研究者要在哲学的框架内从事研究,这样的哲学可能是明确的,研究者在开始工作以前就已建立了某些准则;它也可能是含蓄的,存在一些准则,但并没有公认它们,然而它们形成研究者们日常世界的当然部分。

❑评价一个哲学思潮,需要从认识论、本体论、方法论3方面着手。

◆认识论●关于认识的理论,它提供诸如“人们能知道什么?”和“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它?”这类基本问题的答案。

●它包括4个方面,即它的性质、它的类型、它的客体、它的起源。

它的性质:一个人所相信的是什么?它的类型:诸如自己体验的知识和别人描述的知识(即第一手知识和第二手知识);它的客体:知识主题所反映的事实;它的起源◆本体论●关于存在的理论或关于什么可知的理论。

在学术中,它与“接受什么为…事实‟”有关。

◆方法论◆一套指示研究和争论将如何在学科内进行的规则和程序,即如何才能将信息收集并组织起来。

◆方法论的应用使某一学科的知识积累得以聚合起来,工作的结果旨在理解某一特定论题,因为这些结果是在作为相应哲学之一部分的认识论和本体论范围内取得的,故被认为正确的。

每一学科的哲学都既包含某种认识论又包含某种本体论:一个限定着“我们能认识什么”和“我们怎样才能最终认识它”的框架。

它们一起被用来限定某种方法论。

人文地理的哲学思潮❑实证主义经验主义行为主义❑人本主义❑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后现代主义实证主义与人文地理学关于实证主义❑实证主义思潮是自然科学方法论和哲学核心的基础,涉及将经验加以概括,将与能从经验上认识的若干现象有关的某一特征作法则式陈述。

它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反映了一种信念:即同样的目标也可在社会科学的基本方面得以实现。

❑其发端可追溯到19世纪法国哲学家孔德,他“信仰科学的至高无上”;认为科学方法是唯一的研究方法,认为科学研究导致认识自然规律,而在科学家的指导下,这种认识又使社会能改造自然;相信科学方法可以应用于社会现象的研究;他用实证主义来“表达事物的6个特征:实在,有用,确定,精确,有机,相对”。

❑科学就是研究实在,研究经验上可观察的现象及现象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具有共同观察方法的确定手段,这样来使一切科学家以同样的方式所作的实验具有可重复性。

“精确”形成了科学方法的统一性。

❑对于人文地理学,实证主义纲领可分为4个基本原理:消除形而上学、证实原理的中心地位、实证科学的目标、实证科学的结构。

◆消除形而上学(逻辑实证主义)●形而上学:从关于世界的真实问题或科学问题产生但又超脱于其上的那些问题的研究。

一个形而上学者可定义为:一个主张“超越现象世界的实在知识”的人。

●形而上学研究,是研究人的经验和信念,研究人所赋予事物的含义;此类经验、信念和含义不能以受实证论分析。

◆证实原理●实证主义的科学概念围绕“经验假设”(尚未接受为真但其真假可通过诉诸证据来建立)建立,这种科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必然是“假设检验”,即证实原理。

●证实,无穷系列事件陈述,无法完全证实●证伪,用“证伪原理”取代“证实原理”而成为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核心。

●如果一个理论或一系列命题得到某些证据的支持,就可以继续接受它;没有一种理论可望成为终极理论,最多是它得到迄今所有观察的支持,并产生比任何已知替代理论更多且更准确的预测,但它仍然有可能被更好的理论取代。

●如果某人提出一个科学理论,他应该答“在什么情况下我应承认我的理论站不住脚?换言之,我应承认哪些可想象的事实驳斥或否证了我的理论?”●证伪会增加知识,因为它显示理论在何处失足,这是一项比其他实证部分更有价值的信息,因为它指出了知识中的空白和进一步研究的范围。

◆实证科学的目标●这个目标通常表达为“寻求科学规律”。

●科学的功能……就是建立普遍规律来概括所论科学关注的那些经验或客体的行为,从而使我们能将关于孤立的已知事件的知识联系起来,并对未知事件作出可靠预测(Braithwaite,1953)。

◆实证科学的结构●社会科学中实证主义态度包括3个假定:1.自然科学的方法步骤可以用于社会科学-本质是可以被发现的,不管其主题是现象、事件或人类主观性各方面;2.在社会科学中,这些过程的产物可以用与自然科学同样的方式加以表述-目的是系统地表达规律或类似规律的普遍性;3.如此产生的知识是具有技术特征的,能够应用于实践性政策工作中。

实证主义与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是广泛采纳实证主义思潮的社会科学之一❑实证主义的诱惑力是数量化:以数学或统计学的形式,即以一种意味着精确、可重复性以及确定性的方式(孔德的确定)表达研究成果。

❑很多拥护者都自称为“统计或数量地理学者”。

❑60年代地理学的“计量革命”及其评价。

●我们学科伴随着强调理论模型的建构和检验的大量数学化(Burton,1963)。

●支持者把革命搞过了头,由于数据可用性的不足,由于所涉及的假设检验与理论或模型充其量只有微弱的联系,使得早期的一些工作比较浅薄。

除了少数理论以外,多数理论都带有局限,如实用性差,有的只是经验规律而缺乏理论基础,有的过分地将复杂的情况简单化得远离事实,或为了“模型”而模型化。

❑计量革命的理论贡献●“地理学长于事实而短于理论”。

“理论的发展对于作出满意的解释和确定地理学作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两方面都是极其重要的”(Ballabon,1957)。

●计量革命的贡献除了推广或强化了统计方法的运用以外,最主要的贡献还在于其强调了研究地理问题时,应该以理论为主导以及以发展理论和模式为其终极目标。

所以计量革命不单是它能确切地将一些问题量化,更重要的是它开启了西方人文地理学强调理论的先河。

❑如果某人认为“所有社会科学没有必要使用与自然科学同样的程序”或“寻求规律不是社会科学必然的目标”,或“社会科学的知识不能应用于政策中”,那么此人的态度就不是完全赞同实证主义。

建立科学定律的两条路线:归纳法和演绎法❑归纳法:由许多特殊的例证进入普遍的陈述的程序。

由“特殊”到“一般”。

❑演绎法:从某一居先的普遍性前提而进到关于特殊事件的陈述。

由“一般”到“特殊”。

❑两类方法都很重要,视情况不同而各有作用。

图1 归纳法的程序示意图2 演绎法的程序示意对实证主义地理学的总结实证主义思潮❑其认识论是:知识是通过经验取得的,但要求这个经验要作为一致认可的可证实证据而稳固地确立,建立在经验证据及如何获得经验证据的基础上,对世界的解释要通过对世界结构(即理论引导)的观察而获得。

❑其本体论是:一种认可的证据,认为只有可直接观察的东西才是可接受的证据。

❑其方法论是:一种对事实陈述的证实,通过假设-演绎的发展走向解释,并强调证实可重复的“试验”才是假设之真空性的唯一证据。

实证主义人文地理学的贡献:❑发展了地理学的理论(中心地理论、土地利用理论、工业区位论、城市社区、空间相互作用理论等)。

❑在空间科学的理论框架内更多地采用了演绎的逻辑。

❑加强了人文地理学的科学化。

不足之处:❑在探讨问题及发展理论时,完全忽略了人的因素,特别是人所能发生的作用。

类似于新古典经济学中的“经济人”,有经济决定论的倾向。

❑过于追求普遍性原理,强调“通性”,在一个地方观察到的行为被设想为所有行为的规范。

❑以逻辑实证主义为基础的计量运动,对知识的定义及看法,有太强的排他性、垄断性及“霸权心态”。

关于经验主义地理学人文地理学与经验主义的渊源:早期(19世纪中叶以前)人文地理学的任务就是积累地理知识和资料,故人文地理学起源于经验主义者的实践。

这一阶段的地理学局限于对复杂现象的定性描述,建立的是半科学、半文学的知识体系。

归纳法是经验主义的方法论基础。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基本途径是通过调查,收集各地区的基础资料,进行整理、归纳,采用地理学的研究思路进行表述,进而解释各地区的差异,揭示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与我们目前横向课题研究程序的关系?)。

经验主义方法的特点:❑观察是其重点,通过调查及实地研究,进行经验判断与评论,进而得出结论。

❑强调综合和归纳的作用。

人文地理学家常常从观察人文地理现象的某个方面开始,通过分析研究资料,以求发现具有普遍意义的模式。

缺陷:在于很难提出假设,发展理论。

对经验主义思潮的总结❑其认识论是:我们通过经验来认识。

❑其本体论是:我们所经验的事物就是存在的事物。

❑其方法论是:直接要求提出所经验的事实。

关于行为主义地理学严格地说,“行为主义”不是一种哲学思潮,而是人文地理学中的一种理论或一个重要流派。

行为地理学借助于心理学、行为科学和社会学的发展,企图代替科学化的计量地理的人文地理学。

1970年,道温斯提出“行为革命”的口号,与60年代的“计量革命”相对应,主张地理学的重要任务是研究“空间的行为”与“空间的知觉”。

70年代以后,西方行为地理学与知觉地理学迅速发展,成为人文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和基本方法论。

行为主义地理学的特点:❑强调心理因素。

行为地理学者认为,人类空间活动的结果,表现在地面上的现象,其全部或者一部分是由人类个人的心理因素决定的。

❑行为主义研究试图根据行为如何发生(而不是为什么发生)来量度行为的经验研究。

研究者们强调,诸如接近信息的机会、不顾冒险的程度、环境意象、关于刺激性形势的知识阶段、对地方的态度、感觉到的应力、讨厌风险、地方效用和已揭示的偏爱等因素在认识空间活动中都至关重要。

(Golledge,1981)❑行为地理学具有过程指向。

所强调的过程……是诸如学习、感知、认识和态度形成等的人类行为过程。

❑行为主义已向人本主义迈进了半截路,但它仍属于实证主义思潮。

●行为主义从单个决策者那里收集关于这些过程变量的数据,设想这些变量支配着那些决策者的行为。

●它并没有把焦点集中于独特的个别人,而是试图通过若干个人的聚集体加以概括,因为它的目标就是发现有意义的聚集单元并对它们作出概括。

●计量革命明显影响了行为地理学研究论题的选择,如关注于购物中心的选择、迁居的决定、寻求新居、为旅程选择运输方式等问题。

这种研究通过严格的抽样程序,来寻求将数据采集、态度的度量和行为的度量、结果的陈述进行普遍化,故是实证主义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