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基本理念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基本理念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地理课程基本理念包括四条: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构建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地理课程,创新培育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建立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习评价体系。它们分别从课程价值、课程结构和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式四个维度表述,每一条理念均围绕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确立,体现了地理课程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纲的思路。
第一条理念:“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通过高中地理学习,使学生强化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提升地理学科方面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具备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形成关注地方、国家和全球地理问题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意识。”它体现了地理课程的价值所在。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中,明确提出了“地理课程旨在使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因此,在这条统领性的理念中,或显或隐地关照着这四个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强化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明示了人地协调观索养;“提升地理学科方面的品格和关键能力”,暗示了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素养。“品格”可以解释为“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它决定了这个人回应人生处境的模式”,从地理学科的角度来说,其实就是地理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是地理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能力。具备这些素养的意义在于,学生能够成为一个有责任担当的时代新人,即有社会责任、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这一条理念落脚到“观念”“品格”和“关键能力”等关键词上,并结合地理课程内容,进一步将“家国情怀”“世界眼光”"关注地方、国家和全球地理问题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等,作为这些关键词的具体内涵,体现了地理课程在立德树人方面的独特性。
2017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修订稿)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等特点。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性质,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课程是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相衔接的一门基础学科课程,其内容反映地理学的本质,体现地理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地理课程旨在使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学会运用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自然与人文环境,提高生活品位和精神境界,为培养有见识、有胸怀、有责任感、有行动力的公民奠定基础。
(二)基本理念
1.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核心素养。通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强化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文明理念;提升地理学科方面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具备家国情
怀和世界眼光,形成关注地方、国家和全球的地理问题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意识。
2.构建以地理核心素养为主导的地理课程。围绕地理核心素养的要求,构建科学合理、功能互补的课程体系,坚持基础性、多样性、选择性并重,满足不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精选利于地理核心素养形成的课程内容,力求科学性、实践性、时代性的统一,满足学生现在和未来学习、工作、生活的需求。
3.创新培育地理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根据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培育和形成过程的要求与特点,科学设计地理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自然、社会、生活等情境中开展丰富多样的地理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营造直观、实时、生动的地理教学环境。
高中地理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三维目标-泉州实验中学
● 提高教师的“提问”质量 ● 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 开展各种类型的讨论活动 ● 倡导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 ● 开展丰富的地理实践活动
问题意识
(内容和形式)
探究
这是一种学习方式 客观的依据 理性的怀疑 多元的思考 平权的争论 实践的检验
这是一种科学精神的锤炼 探索求真的理性精神 试验取证的求实精神 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 竞争协作的包容精神 执著敬业的献身精神
பைடு நூலகம்
课程的基本理念
理念1 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地理素养是一个人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地理知 识、地理技能、地理能力、地理意识、地理情感 等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地理素养既内化为隐 性的素质,又外显为具体的行为。
——《地理课程标准解读》
几乎所有学科——经济学、政治学、法律、技术或 其他学科——都受到国际性和环境方面的影响。因 此学习这些学科的学生必须具备地理素养。未来的 专家们,例如国际事务专家或环境保护专家,必须 接受特别深入的地理学习研究。
高中地理课程以系 统地理学习为主,要求 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 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 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 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 及地理规律等。
的重要任务之一。
不同—— 课程设计层面
学科课程(必修+选修)
地方课程
校本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内容层面:侧重自然(宇宙/海洋/灾害)
2017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修订稿)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等特点。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性质,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课程是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相衔接的一门基础学科课程,其内容反映地理学的本质,体现地理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地理课程旨在使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学会运用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自然与人文环境,提高生活品位和精神境界,为培养有见识、有胸怀、有责任感、有行动力的公民奠定基础。
(二)基本理念
1.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核心素养。通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强化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文明理念;提升地理学科方面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具备家国情
怀和世界眼光,形成关注地方、国家和全球的地理问题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意识。
2.构建以地理核心素养为主导的地理课程。围绕地理核心素养的要求,构建科学合理、功能互补的课程体系,坚持基础性、多样性、选择性并重,满足不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精选利于地理核心素养形成的课程内容,力求科学性、实践性、时代性的统一,满足学生现在和未来学习、工作、生活的需求。
3.创新培育地理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根据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培育和形成过程的要求与特点,科学设计地理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自然、社会、生活等情境中开展丰富多样的地理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营造直观、实时、生动的地理教学环境。
2017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2017修订稿)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等特点。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性质,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课程是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相衔接的一门基础学科课程,其内容反映地理学的本质,体现地理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地理课程旨在使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学会运用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自然与人文环境,提高生活品位和精神境界,为培养有见识、有胸怀、有责任感、有行动力的公民奠定基础。
(二)基本理念
1.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核心素养。通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强化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文明理念;提升地理学科方面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具备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形成关注地方、国家和全球的地理问题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意识。
2.构建以地理核心素养为主导的地理课程。围绕地理核心素养的要求,构建科学合理、功能互补的课程体系,坚持基础性、多样性、选择性并重,满足不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精选利于地理核心素养形成的课程内容,力求科学性、实践性、时代性的统一,满足学生现在和未来学习、工作、生活的需求。
3.创新培育地理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根据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培育和形成过程的要求与特点,科学设计地理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自然、社会、生活等情境中开展丰富多样的地理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营造直观、实时、生动的地理教学环境。
高中地理新课标解读
高中地理新课标解读
高中地理新课标解读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高中地理新课标也逐渐引起了广大师生的关注和重视。作为一门涵盖自然、人文、经济等多个方面的学科,高中地理的学习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等方面对高中地理新课标进行全面解读,以期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课程性质
高中地理课程是高中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使学生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与其他学科相比,高中地理课程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注重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知和理解,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二、课程理念
高中地理课程理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坚持育人为本,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二是遵循时代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具备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综合素质;三是注重实践应用,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知和理解。
三、课程目标
高中地理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全球和中国地理环境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具体而言,高中地理课程的目标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知识目标,即学生需要掌握的地理学科基本知识和技能;二是能力目标,即学生需要具备的地理思维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三是情感目标,即学生需要形成的地理意识、人文素养和环保意识。
高中地理课程新理念与教学创新
足球是什么?
足球是什么?A 说,足球是政治;B 说,足球是战争;C 言,足 球是体育;D 道,足球是文化;E 叹,足球是魔方;F 谓,足球是夏 日里的冰镇啤酒。
地理教育为今日和未来世界 培养活跃而又负责任的公民所 必需。
地理在各个不同有级别的教 育中都可以成为有活力.有作 用和有兴趣的科目,并有助于 终身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
➢地理素养,是一个人由训练 和实践而获得的地理知识、 地理技能、地理能力、地理 意识、地理情感等的有机构 成与综合反映.地理素养既内 化为隐性的素质,又外显为具 体的行为.
对地理学的认识
►体会地理与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 密切关系;
►认识地理对于未来进一步学习的 作用;
►理解地理的趣味性和挑战性,能 感受地理学的美。
地理学科核心能力的训练
►发展对地理空间格局敏锐的觉察力; ►能够用空间关系分析、区域综合分析等
方法进行正确的思考、推理和表述; ►发展对地理信息的加工能力; ►发展对地理过程的分析、想象与简单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
个性化学习
• “ 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
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基 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足球是什么
2020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修订版)
2019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2017修订稿)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等特点。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性质,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课程是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相衔接的一门基础学科课程,其内容反映地理学的本质,体现地理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地理课程旨在使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学会运用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自然与人文环境,提高生活品位和精神境界,为培养有见识、有胸怀、有责任感、有行动力的公民奠定基础。
(二)基本理念
1.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核心素养。通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强化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文明理念;提升地理学科方面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具备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形成关注地方、国家和全球的地理问题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意识。
2.构建以地理核心素养为主导的地理课程。围绕地理核心素养的要求,构建科学合理、功能互补的课程体系,坚持基础性、多样性、选择性并重,满足不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精选利于地理核心素养形成的课程内容,力求科学性、实践性、时代性的统一,满足学生现在和未来学习、工作、生活的需求。
3.创新培育地理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根据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培育和形成过程的要求与特点,科学设计地理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自然、社会、生活等情境中开展丰富多样的地理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营造直观、实时、生动的地理教学环境。
最新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地理
2018年1月16日上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有关情况。新课标于2017年底印发,并于2018年秋季开始执行。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地理最新解读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等特点。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建设美丽中国,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二)基本理念
1.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通过高中地理学习,使学生强化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提升地理学科方面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具备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形成关注地方、国家和全球地理
问题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意识。
2.构建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地理课程。围绕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构建科学合理、功能互补的课程体系,坚持基础性、多样性、选择性并重,满足不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精选利
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课程内容,力求科学性、实践性、时代性的统一,满足学生现在和未来
学习、工作、生活的需求。
3.创新培育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根据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形成过程的特点,科学设计地理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自然、社会等真实情境中开展丰富
多样的地理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营造直观、实时、生动的地理教学环境。学科%网4.建立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习评价体系。准确把握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以
第三章__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夏)
第三章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
第一节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一、20世纪90年代国际地理教育重视对未来公民的培养
20世纪90年代是国际地理教育取得伟大突破的重要时期。世界各国纷纷采取措施改善本国的地理教育。美国地理教育复兴运动的深入开展、英国《国家地理课程》的颁布、中国学校地理素质教育的倡导与实施、指导和规范全球地理教育的《地理教育国际宪章》的隆重推出等,均标志着国际地理教育正步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而重视对未来公民地理素养的培养,则是这一时期国际地理教育改革的新特点、新趋势之一。
地理学科在学校课程中地位偏低的状况,在90年代前一直未有实质性的改观。20世纪初,地理学科在学校课程中的地位,被德国著名地理学家阿尔夫雷德·赫特纳形象地描述为:“象小媳妇似地受到歧视”;“不能和语文数学甚至不能和历史及自然科学平起平坐,而必须在楼底下当杂役”。①二战后的一段时期内,许多国家把地理设置在“社会科”内,被认为是社会科学、历史、公民学及经济学的副产品,只能重复其他学科的问题,地理知识的作用很小或没有作用。即使是把地理作为独立学科设置的国家,也往往被视为“小科”、“副科”,并无真正的地位。8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全球性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日渐突出,而地理学在解决这些问题上又显现出巨大优势,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基础地理教育的价值,终于认识到,人类面临的主要困难和地理问题都有很大的关系,如人口动态、食物和饥荒、城市化、经济差异、动植物灭绝、伐林、土壤侵蚀、荒漠化、自然灾害、毒废料和核废料、气候变化、空气污染、臭氧洞、资源限制、增长限制、土地利用、种族冲突等。认识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建设“一个宽敞的地球、一个富裕的地球、一个干净的地球、一个安全的地球”,地理学负有更大的责任。这样迫切需要使公民接受高水准的地理教育,提高他们的地理科学素养,以应对这些困难和问题的挑战,因而深信“地理在各个不同的级别的教育中都可以成为有活力、有作用和有兴趣的科目,并有助于终身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②1991年,美国前总统布什在其签署的《美国2000年教育纲要》中,首次把地理与英语、数学、科学、历史一起列为5门核心课程;1993年,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以法律形式将地理及其他6门学科指定为必修课程,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在这一法案中破天荒地提出,2000年所有美国学生都要具备运用地理学的能力的教育目标,这使地理学科处于十分优越的地位;1994年,《地理为了生活:国家地理标准》正式颁布,在其272页的文本中,辟专章论述了地理作为一门课程的重要性,提出了18项国家地理标准,为美国基础地理教育制定了教学内容、地理技能与地理科学观念等方面的基本标准,使美国中小学地理教育走出了以往混乱不堪的状况。美国地理课程标准反映出一项信念:地理学必须在美国严格地施教,一个国家必求其公民有正确的世界地理知识,才能在全球经济中具有竞争力,才能保证地球环境的永续发展,才能理解和共享地球上的各种文化。地理课程标准的设计,旨在激发学生在地理领域中做得更好、学习得更充实,以期引领他们开创一个自我实现和负责任的人生。因为地理能够提供给学生日后工作的技能和公民决策的技能。发生在全球各地的事件不断影响人们在本地的工作和事业。譬如说波斯湾石油价格的变化影响路易斯安那州和得克萨斯州的就业机会;日本各欧洲联盟的农业政策亦将影响全美的农产销售。经由地理的深度学习,学生逐渐认识到他们与世界上的人、地方和环境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对今日的社会而言,这无疑是极为重要的一项知识。
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
(二)高度重视多媒体网络化地理专用教 室的建设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把现代化地理专用教室的建设作为课程改革和 地理基础教育现代化的必备硬件,现代化地理专用教室在地理教 学中的作用可见一斑,它已成为现代教育技术与地理学科整合的 重要载体。这种现代化地理专用教室把电脑和网络技术引入地理 教室,因此,我们可以把这种教室定义为多媒体网络化地理专用 教室。多媒体网络化教学系统通常指的是把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 术有机结合起来,在普通教学网络(一般为20~60台计算机) 的基础上,通过音、视频播放设备和传输卡、信号传输线、控制 部件、麦克风等设备实现教师机与学生机的连接,实现各计算机 之间屏幕、声音的实时交互切换,并且具有多种辅助教学管理功 能的教学系统。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把这一教学系统与地理专 用教室的建设有机结合就构建成现代意义上的地理专用教室—— 多媒体网络化地理专用教室。
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
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
地理教学及适合与目前的计算机技术及网际网 络方法从事计算机辅助教学活动。而计算机的 软硬件发展有逐日成熟,相信在配合新课程中 地理信息系统的教学内容即将实施的此时,正 是大力鼓吹建立基于信息技术的地理学习环境 的最佳时机。地理教学计算机化与网络化能够 产生以下的积极作用
4.国际观的培养与科技整合的实践
随着时代的推演,国界及距离间的障碍已大幅 缩小,国际间的互动与日俱增,任何一个生活 在地球上的人,都难以自决于国际事务之外, 因此,透过便捷的电子信息,随时了解及探讨 国际事务,应是培养具有国际观的国民所必须 做的,而这也是地理教育中重要的一环。随着 乡土意识的提升,网络上快速增加的乡土资料, 则可以让学生更了解本身乡土的环境,建立对 乡土环境的识觉及认同。
高中地理课程理念
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这一理念强调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其次,是“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为实现这一理念,课程设置应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以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
最后,是“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提出的课程基本理念共有5条,这些基本理念和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标准的6条基本理念相比较,有些有一定的共通之处,但有些则有性质上或者程度上的不同。高中地理课程的5条基本理念可以概括成三方面进行分析。
一、高中地理课程的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第一条基本理念是“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第二条基本理念是“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
以上两条理念是根据高中地理课程的性质和功能定位的要求衍生而来的,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高中地理课程谋求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的和谐统一”,它也是高中地理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
从兼顾社会、学科和学生这三个方面的因素出发,谋求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的互相统一和渗透整合,并力图将这一课程的基本理念贯穿于整个高中地理课程的框架设计、目标制订、内容选择、标准拟定、活动安排以及课堂教学方案设计和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之中,是高中地理课程最核心的理念。而这一核心理念的重心又落在了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上。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指出:“几乎所有学科──经济学、政治学、法律、技术或其他学科,都受到国际性和环境方面的影响。因此学习这些学科的学生必须具备地理素养。”地理素养是一个人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地理知识与技能、地理能力、地理意识、地理情感等方面的有机综合体与反映。地理素养既内化为隐性的素质,又外显为具体的行为。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其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地理知识与技能──便于学生沟通横向学科领域,促进相邻学科的学习,是学生正在构建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为学生深入学习地理和其他学科奠定了基础;同时,这些知识技能不仅关系到学生平时的衣食住行和休闲娱乐而且关系到日后从事社会建设的能力和效率。
最新高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共5则范文)
最新高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共5则范文)
第一篇:最新高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共)
最新高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一)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以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为最基本的课程理念,为新时期高中地理教学提供了宏观的规范,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目标,构建了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和具体实践,下面谈谈我个人的认识。
1、高中地理课程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理念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
2、高中地理课程重视探究,注重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高中地理课程又提出“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重视学生的探究活动,体现了这次课程总体改革的重要理念。而且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充分的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被动接受,头脑几乎成了知识仓库,形成了“教师教课本,学生记课本,考试考课本”的教学,更多关注的是学生是否掌握了大纲要求的知识和技能,教学结果过分强调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心理品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引导者。
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高中地理新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地理在今日全球活动中的重要
意义。这不仅仅是一门研究地形等的普通课程,而是一门全面研究生态、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概念的综合性学科。它强调了自然环境在人口流动和生活方式变化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地理因素对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状况的影响。
该课程引入了一系列现代技术,例如空间数据获取、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地理加密技术,这些技术将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真实世界”数据,以便他们探索如何把地理理论应用于日常生活。该课程还介绍有关地理的技术,以及学习地理的重要性,例如,在今天的社会中,地理知识对解决社会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此外,这门新课程也重视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的新机会和挑战,如气候变化、空气污染以及全球能源危机。学生将学到如何探索问题的根源,以及如何结合地理学的知识和技能,应对当今世界的挑战。
总之,新的高中地理课程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如何在真实的世界中使用地理,以应对21世纪的挑战。它建立在对人类关系的深刻理解上,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全球性趋势,发挥他们作为全球公民的作用。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完整版)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国民能够在科学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文明的生活与生产方式。地理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都对高中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富有挑战性的新课题。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
一、课程性质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综合性。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性质。第二,地域性。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的规律。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知识、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跨“人文与社会”、“科学”两个学习领域。高中地理课程由"必修"与"选修"课程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
在地理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是作为地理教学必不可少的指导思想。我们就针对“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进行一次简单的解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2.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
3.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4.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
5.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重视反映学生发展状况的过程性评价,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
段多样化,强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性评价与鼓励性评价相结合。
(一)地理素养
构成要素包括:地理知识、地理方法、地理能力、地理态度、地理情感等。而其中又主要分为地理科学素养、地理人文素养和地理技术素养三个部分。
1.地理科学素养
①地理科学知识:地理科学知识指以人地关系为核心的地理基础知识,如地理术语、地理概念、地理现象、地理空间分布、地理过程、地理因果关系、地理特征、地理规律等内容。
②地理科学能力:针对地理问题的相关流程:提出→收集→整理→分析→回答
a.提出地理问题的技能;
b.收集地理问题的技能;
c.整理地理问题的技能;
d.分析地理问题的技能;
e.回答地理问题的技能。
③地理科学方法:地理科学方法中包含了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如比较、分类、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但在地理科学素养的养成中,更要侧重培养具有地理学科特色的科学方法,如地理观察、地理实地考察或野外调查、区域综合分析、区位比较、地理实验等方法。
2.地理人文素养
地理人文素养主要包括人文地理知识和地理学科中的人文精神两个部分。人文地理知识主要包括人口、聚落、文化、宗教、经济、旅游、人地关系等相关内容。地理学科中的人文精神是指有关“人对自然的基本态度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全球意识、“尊重自然、人要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人口道德”意识、“资源道德”意识、“环境道德”意识等内容。
3.地理技术素养
地理技术素养是指对地理技术的正确辨别、全面理解与综合应用的能力,它包括地理技术知识、地理技术能力和地理技术观点三个部分。地理技术素养的专业性很强,对于不同阶段的学习者要求的广度与深度应有所不同。
(二)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
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地理学习需要,地理新课程分为三门必修和七门选修课程,这些课程的编排不仅体现了基础性,而且体现了多样性和选择性。“为满足不同学生的地理学习需要”,给学生更多的选择余地,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特点和学生本身的学习需要进一步开发配合高中地理教育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更好的满足学生学习地理的需求。
(三)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
评价目标多元化:随着我国新课程的推广,人们对地理评价的认识正在发生很大的变化,以前仅仅以落实双基为目
标,现在地理学习评价应在知识与技能评价的基础上,关注学生价值判断能力、理性思考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社会责任感的评价,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关注和评价。
评价手段多样化:地理学习的评价类型多种多样,不同的评价有不同的适用范围,有的适用于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有的适用于评价地理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有的则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有独到的价值,所以新课程标准提倡对学生进行地理学习评价时,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选择和运用合适的评价手段,充分发挥各种评价手段的优势,取长补短。
评价机制过程性:重视反应学生发展状况的过程性评价,要求在地理学习评价中不仅要重视评价结果,也要重视评价过程,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状况,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悟和体验。注重地理学习评价三结合,即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性评价与鼓励性评价相结合。
希望通过以上的内容能够对大家教学有所帮助。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服务号“qgjsks”
回复
我要过面试
下载【
结构化7大类型备考试题+各学科试讲答辩
音频
】
中公讲师解析
注: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版权为“中公教师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公教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