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

合集下载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基本理念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基本理念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基本理念《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地理课程基本理念包括四条: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构建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地理课程,创新培育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建立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习评价体系。

它们分别从课程价值、课程结构和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式四个维度表述,每一条理念均围绕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确立,体现了地理课程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纲的思路。

第一条理念:“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通过高中地理学习,使学生强化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提升地理学科方面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具备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形成关注地方、国家和全球地理问题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意识。

”它体现了地理课程的价值所在。

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中,明确提出了“地理课程旨在使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因此,在这条统领性的理念中,或显或隐地关照着这四个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使学生强化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明示了人地协调观索养;“提升地理学科方面的品格和关键能力”,暗示了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素养。

“品格”可以解释为“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它决定了这个人回应人生处境的模式”,从地理学科的角度来说,其实就是地理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是地理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具备这些素养的意义在于,学生能够成为一个有责任担当的时代新人,即有社会责任、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

这一条理念落脚到“观念”“品格”和“关键能力”等关键词上,并结合地理课程内容,进一步将“家国情怀”“世界眼光”"关注地方、国家和全球地理问题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等,作为这些关键词的具体内涵,体现了地理课程在立德树人方面的独特性。

第二条理念:“构建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地理课程。

围绕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构建科学合理、功能互补的课程体系,坚持基础性、多样性、选择性并重,满足不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精选利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课程内容,力求科学性、实践性、时代性的统一,满足学生现在和未来学习、工作、生活的需求。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解读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解读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解读一、课程性质和理念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

高中地理课程是与初中地理课程相衔接的一门基础性学科课程。

开设高中地理课程的终极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能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具备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自然与人文环境,懂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理,提高学生的生活品位和精神境界。

”可见,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以提高生命品质为目的,他首次将生命的感受、生命的品位、精神境界作为教育的目标,是地理教育人性化的回归。

基于以上课程目标,新版地理课程标准与03版课程标准相比,变化较为明显,主要表现在课程理念的变化:增加了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的内容、地理课程结构;并以地理核心素养为纲更新了教学内容、制定了学业质量标准、倡导培育和创新地理学习方式、建立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

同时对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实施建议等均做了调整。

二、地理核心素养1、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从三个维度来表述地理课程目标,是对同一学习目标,同一学习个体从不同维度的测量标准,但无论从哪个维度要求和测量,培养人,培养有正确的人地观念、具备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社会责任感的人是最终目标,所以,是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出是三维目标的升华和概括。

2.什么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地理核心素养是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地理学习而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

那什么应该成为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呢?回归地理学科本身来看:地理学的本质是人地关系,综合性、区域性是地理学的特点,地理实践是地理学习的特色。

所以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能力成为地理课程目标中的共同素养、关键少数素养和高级素养。

也成为在学生学习的时间有限内,需要最重要进行培养的素养。

3.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和表现(1)人地协调观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乘持的正确的价值观。

高中地理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三维目标-泉州实验中学

高中地理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三维目标-泉州实验中学

课程的基本理念
理念1 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地理素养是一个人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地理知 识、地理技能、地理能力、地理意识、地理情感 等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地理素养既内化为隐 性的素质,又外显为具体的行为。
——《地理课程标准解读》
几乎所有学科——经济学、政治学、法律、技术或 其他学科——都受到国际性和环境方面的影响。因 此学习这些学科的学生必须具备地理素养。未来的 专家们,例如国际事务专家或环境保护专家,必须 接受特别深入的地理学习研究。
必备硬件。这种现代化地理专用教室把电脑 和网络技术引进地理教室。
——《地理课程标准解读》
应用
这是一种崭新的学习手段 影响课程内容的选择、教学方式
的选择
影响学校教学设备的配备和更新
课程的基本理念
理念5 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
● 地理学习评价的多元化 —— 评价目标多元化 —— 评价形式多元化
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 等不同的学习需要。
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来看,增强高中课程 的选择性是顾及学生特点的一条快捷、有效、 合理的途径。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来选择他们 喜爱的课程。
课程设计思路
高初中的分工与衔接
区域地理(初中) 系统地理(高中) 自然 人文 技术
初中地理课程以区 域地理学习为主,原则 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地 理成因问题。
高中地理课程以系 统地理学习为主,要求 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 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 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 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 及地理规律等。
地理课程中的探究,不追求过程各环节的“自主”性
课程的基本理念
理念4 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
地理学的内容极为复杂,不论其重点或方向为 何,“空间”常是其着力的重点所在。计算机 技术的发展,早已可以有效地整合文字、图形、 声音、动画、远距离立即互动传输等等,而这 些特性正可以有效地被引入认识空间、认识地 理及改善地理教学的使用上。

2017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2017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修订稿)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等特点。

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性质,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课程是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相衔接的一门基础学科课程,其内容反映地理学的本质,体现地理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地理课程旨在使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学会运用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自然与人文环境,提高生活品位和精神境界,为培养有见识、有胸怀、有责任感、有行动力的公民奠定基础。

(二)基本理念1.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核心素养。

通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强化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文明理念;提升地理学科方面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具备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形成关注地方、国家和全球的地理问题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意识。

2.构建以地理核心素养为主导的地理课程。

围绕地理核心素养的要求,构建科学合理、功能互补的课程体系,坚持基础性、多样性、选择性并重,满足不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精选利于地理核心素养形成的课程内容,力求科学性、实践性、时代性的统一,满足学生现在和未来学习、工作、生活的需求。

3.创新培育地理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

根据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培育和形成过程的要求与特点,科学设计地理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自然、社会、生活等情境中开展丰富多样的地理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营造直观、实时、生动的地理教学环境。

4.建立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习评价体系。

以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表现水平、学业质量标准为依据,通过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检测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价值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的水平,全面反映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一)学科核心素养地理核心素养是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概括性、专业化表述,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与提炼,是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中或之后所形成的、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高中地理新课标解读

高中地理新课标解读

高中地理新课标解读高中地理新课标解读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高中地理新课标也逐渐引起了广大师生的关注和重视。

作为一门涵盖自然、人文、经济等多个方面的学科,高中地理的学习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等方面对高中地理新课标进行全面解读,以期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课程性质高中地理课程是高中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使学生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与其他学科相比,高中地理课程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注重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知和理解,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二、课程理念高中地理课程理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坚持育人为本,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二是遵循时代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具备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综合素质;三是注重实践应用,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知和理解。

三、课程目标高中地理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全球和中国地理环境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具体而言,高中地理课程的目标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知识目标,即学生需要掌握的地理学科基本知识和技能;二是能力目标,即学生需要具备的地理思维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三是情感目标,即学生需要形成的地理意识、人文素养和环保意识。

四、课程内容高中地理课程的内容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等多个方面,注重使学生全面了解地球各圈层的基本特征、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可持续发展等重要议题。

其中,自然地理部分主要涉及地球的构造、气候、水文、地貌等基本要素,帮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的基本规律和变化趋势;人文地理和经济地理部分则主要介绍人类社会的生产、消费、交通、文化等各个方面,帮助学生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高中地理学科思想

高中地理学科思想

高中地理学科思想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学科,它涉及到对空间、环境、文化、经济等众多领域的探索。

在高中地理学科中,我们不仅要学习地理知识,更要培养和掌握地理学科思想。

一、空间思维空间思维是地理学科的核心思想。

地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地球表面上的各种现象,这些现象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相互影响的。

在学习地理时,我们需要理解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如山脉、河流、湖泊、城市等之间的空间分布和。

通过空间思维,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地理现象。

二、环境保护意识环境保护是地理学科的重要议题之一。

随着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日益严重,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

在高中地理学科中,我们需要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采取措施来保护环境。

通过学习环境保护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

三、区域认知区域认知是地理学科的另一个重要思想。

地球表面可以根据不同的特征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如气候区、地形区、经济区等。

在地理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不同区域的特征和差异,以及区域之间的和影响。

通过区域认知,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的区域性和差异性。

四、综合性思考综合性思考是地理学科的另一个重要特点。

地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复杂的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这些现象不是单一因素所能解释的,而是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在高中地理学科中,我们需要学会综合性思考,从自然和人文等多个角度来分析和解释地理现象。

通过综合性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的复杂性和多元性。

高中地理学科思想主要包括空间思维、环境保护意识、区域认知和综合性思考等方面。

通过掌握这些思想,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培养地理素养,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界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在这个背景下,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变得越来越重要。

高中地理教学是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环节,本文将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问题与思考以及结论等方面展开讨论。

高中地理课程理念

高中地理课程理念

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是“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这一理念强调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

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其次,是“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

为实现这一理念,课程设置应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以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

最后,是“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

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提出的课程基本理念共有5条,这些基本理念和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标准的6条基本理念相比较,有些有一定的共通之处,但有些则有性质上或者程度上的不同。

高中地理课程的5条基本理念可以概括成三方面进行分析。

一、高中地理课程的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第一条基本理念是“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

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第二条基本理念是“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

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

以上两条理念是根据高中地理课程的性质和功能定位的要求衍生而来的,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高中地理课程谋求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的和谐统一”,它也是高中地理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

从兼顾社会、学科和学生这三个方面的因素出发,谋求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的互相统一和渗透整合,并力图将这一课程的基本理念贯穿于整个高中地理课程的框架设计、目标制订、内容选择、标准拟定、活动安排以及课堂教学方案设计和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之中,是高中地理课程最核心的理念。

而这一核心理念的重心又落在了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上。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指出:“几乎所有学科──经济学、政治学、法律、技术或其他学科,都受到国际性和环境方面的影响。

因此学习这些学科的学生必须具备地理素养。

”地理素养是一个人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地理知识与技能、地理能力、地理意识、地理情感等方面的有机综合体与反映。

地理素养既内化为隐性的素质,又外显为具体的行为。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其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地理知识与技能──便于学生沟通横向学科领域,促进相邻学科的学习,是学生正在构建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为学生深入学习地理和其他学科奠定了基础;同时,这些知识技能不仅关系到学生平时的衣食住行和休闲娱乐而且关系到日后从事社会建设的能力和效率。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完整版)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完整版)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国民能够在科学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文明的生活与生产方式。

地理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都对高中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富有挑战性的新课题。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

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

一、课程性质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综合性。

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

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性质。

第二,地域性。

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的规律。

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知识、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跨“人文与社会”、“科学”两个学习领域。

高中地理课程由"必修"与"选修"课程组成。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1.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

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完整版)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完整版)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国民能够在科学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文明的生活与生产方式。

地理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都对高中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富有挑战性的新课题。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

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

一、课程性质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综合性。

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

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性质。

第二,地域性。

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的规律。

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知识、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跨“人文与社会”、“科学”两个学习领域。

高中地理课程由" 必修 " 与" 选修 " 课程组成。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1.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

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

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

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真是个有趣的话题。

想想看,我们每天生活的地方,天空、土地、河流、山脉,它们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地理不是简单的地图和位置,它更像是一个大大的拼图,拼凑出我们生活的全部。

很多人可能觉得地理课就像一场无聊的旅行,拿着厚厚的书本,背着一堆数据,听着老师讲那些看似枯燥的知识。

可实际上,地理是一门让人开眼界的学科,它教我们如何理解这个复杂的世界,嘿,真的,知识就是力量嘛。

地理帮助我们认识自己所处的环境。

大家都知道,地球上有不同的气候、地貌、文化,这些都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影响。

比如说,北方的冬天可冷得让人瑟瑟发抖,而南方的冬天却温暖如春。

这样的差异让我们不得不适应,生活方式也各有千秋。

想想看,北方的饺子和南方的粽子,各有各的风味,不是吗?这就是地理的魅力,它让我们意识到,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我们的经历却是如此独特。

地理还教我们如何用更广阔的视角看待世界。

全球化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理解各国的地理特点,就像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能看到更广阔的天空。

比如说,去旅行时,如果你了解目的地的气候、文化习俗,就会避免那些尴尬的场面。

谁想在夏天去南半球却穿得像去北极呢?真是想想就让人乐。

地理知识让我们在旅行中游刃有余,体验到真正的异国风情。

地理课程还特别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我们常说“人定胜天”,但实际上,很多时候我们也得尊重自然。

比如,过度开发导致的环境问题,真是让人感到痛心。

学习地理就是在提醒我们,要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我们的地球只有一个,别到时候哭天抢地都没用了。

学会爱护它,才能在这个星球上更好地生活。

地理还能培养我们的批判性思维。

通过研究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政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世界各地的现象。

就拿气候变化来说,它不仅仅是一个科学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

很多人可能只关注温度的变化,却忽略了它对经济、移民、社会结构的影响。

这种跨学科的思考方式,让我们在地理课上不仅学到地理知识,更能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2019年高中地理新课标

2019年高中地理新课标

2019年高中地理新课标2019年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稿)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组目录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 (1)(二)基本理念 (1)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2)(一)学科核心素养 (2)(二)课程目标 (4)三、课程结构 (4)(一)设计依据 (4)(二)结构 (5)(三)学分与选课 (6)四、课程内容 (7)(一)必修课程 (7)(二)选修Ⅰ课程 (10)(三)选修Ⅱ课程 (15)五、学业质量标准 (28)(一)学业质量标准水平 (28)(二)水平说明 (34)六、实施建议 (34)(一)教学与评价建议 (34)(二)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建议 (51)(三)教科书编写建议 (58)(四)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 (60)附录一、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表现 (64)二、地理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 (65)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等特点。

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性质,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课程是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相衔接的一门基础学科课程,其内容反映地理学本质,体现地理学基本思想和方法。

地理课程旨在使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学会运用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自然与人文环境,提高生活品位和精神境界,为培养有见识、有胸怀、有责任感、有行动力的公民奠定基础。

(二)基本理念1.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核心素养。

通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强化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文明理念;提升地理学科方面品格和关键能力;具备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形成关注地方、国家和全球的地理问题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意识。

2.构建以地理核心素养为主导的地理课程。

围绕地理核心素养的要求,构建科学合理、功能互补的课程体系,坚持基础性、多样性、选择性并重,满足不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精选利于地理核心素养形成的课程内容,力求科学性、实践性、时代性的统一,满足学生现在和未来学习、工作、生活的需求。

高中地理课程设计理念

高中地理课程设计理念

高中地理课程设计理念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理解地理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我国各地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2)掌握我国各地的人文环境特点,如人口、城市、经济发展等;(3)理解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地理现象,如气候、地形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2)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能熟练阅读各种地理地图;(3)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和思考能力,能够从地理角度分析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2)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3)培养学生从地理角度关注社会发展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我国各地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2.我国各地的人文环境特点,如人口、城市、经济发展等;3.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4.第一课时:介绍我国各地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5.第二课时:介绍我国各地的人文环境特点,如人口、城市、经济发展等;6.第三课时:讲解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我国各地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2.讨论法:分组讨论各地的人文环境特点,如人口、城市、经济发展等;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地理案例,让学生从地理角度思考问题;4.实验法:进行地理实验,如观察地形模型等,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的地理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地理知识;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地理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地图、图片等多媒体资料,直观展示地理知识;4.实验设备:准备地形模型、地球仪等实验设备,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
在地理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是作为地理教学必不可少的指导思想。

我们就针对“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进行一次简单的解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

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2.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

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

3.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

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4.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

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

5.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

重视反映学生发展状况的过程性评价,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
段多样化,强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性评价与鼓励性评价相结合。

(一)地理素养
构成要素包括:地理知识、地理方法、地理能力、地理态度、地理情感等。

而其中又主要分为地理科学素养、地理人文素养和地理技术素养三个部分。

1.地理科学素养
①地理科学知识:地理科学知识指以人地关系为核心的地理基础知识,如地理术语、地理概念、地理现象、地理空间分布、地理过程、地理因果关系、地理特征、地理规律等内容。

②地理科学能力:针对地理问题的相关流程:提出→收集→整理→分析→回答
a.提出地理问题的技能;
b.收集地理问题的技能;
c.整理地理问题的技能;
d.分析地理问题的技能;
e.回答地理问题的技能。

③地理科学方法:地理科学方法中包含了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如比较、分类、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但在地理科学素养的养成中,更要侧重培养具有地理学科特色的科学方法,如地理观察、地理实地考察或野外调查、区域综合分析、区位比较、地理实验等方法。

2.地理人文素养
地理人文素养主要包括人文地理知识和地理学科中的人文精神两个部分。

人文地理知识主要包括人口、聚落、文化、宗教、经济、旅游、人地关系等相关内容。

地理学科中的人文精神是指有关“人对自然的基本态度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全球意识、“尊重自然、人要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人口道德”意识、“资源道德”意识、“环境道德”意识等内容。

3.地理技术素养
地理技术素养是指对地理技术的正确辨别、全面理解与综合应用的能力,它包括地理技术知识、地理技术能力和地理技术观点三个部分。

地理技术素养的专业性很强,对于不同阶段的学习者要求的广度与深度应有所不同。

(二)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
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地理学习需要,地理新课程分为三门必修和七门选修课程,这些课程的编排不仅体现了基础性,而且体现了多样性和选择性。

“为满足不同学生的地理学习需要”,给学生更多的选择余地,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特点和学生本身的学习需要进一步开发配合高中地理教育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更好的满足学生学习地理的需求。

(三)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
评价目标多元化:随着我国新课程的推广,人们对地理评价的认识正在发生很大的变化,以前仅仅以落实双基为目
标,现在地理学习评价应在知识与技能评价的基础上,关注学生价值判断能力、理性思考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社会责任感的评价,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关注和评价。

评价手段多样化:地理学习的评价类型多种多样,不同的评价有不同的适用范围,有的适用于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有的适用于评价地理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有的则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有独到的价值,所以新课程标准提倡对学生进行地理学习评价时,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选择和运用合适的评价手段,充分发挥各种评价手段的优势,取长补短。

评价机制过程性:重视反应学生发展状况的过程性评价,要求在地理学习评价中不仅要重视评价结果,也要重视评价过程,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状况,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悟和体验。

注重地理学习评价三结合,即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性评价与鼓励性评价相结合。

希望通过以上的内容能够对大家教学有所帮助。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服务号“qgjsks”
回复
我要过面试
下载【
结构化7大类型备考试题+各学科试讲答辩
音频

中公讲师解析
注: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版权为“中公教师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公教师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