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完整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完整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一、课程目标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是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地理知识和研究方法为目标的一门学科。
其主要目标是:1、掌握地理知识和基本概念。
2、认识地球的内部和外部结构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了解世界各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不同自然地貌的形成。
3、了解人类在地球上的分布和活动,掌握城市和农村人口的分布和生活方式,认识人类的生态环境问题和应对策略。
4、理解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一定的实证研究方法,培养实际应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5、了解地球和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具备一定的地理人文素质,能够积极参与地球环境和社会问题的解决。
二、课程内容1、自然地理环境(1)地球内部和地表形态:了解地球内部岩石圈和地球外部的水、气层等及其形成和变化;认识地球表面的各种地貌类型和形成原因。
(2)气候变化:掌握气候的基本概念,了解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3)自然灾害:认识各种自然灾害的类型和影响,了解预防和救援措施。
2、人类地理环境(1)人口与城市:了解全球人口的分布,掌握城市和农村人口的规模和分布,了解城市化进程和城市问题。
(2)资源与环境:了解自然资源的种类、分布和开发,认识环境问题的类型和影响。
3、经济地理环境(1)国际贸易:了解国际贸易的发展与趋势,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
(2)产业结构:了解全球各地的产业结构和发展趋势,认识产业结构调整的目的和手段。
(3)环境保护:掌握环境保护的目的、意义和策略,了解环境保护的实施和效果。
三、课程要求1、知识与技能掌握地理知识和基本概念,了解自然地理环境和各种地貌形态的形成;了解人类地理环境和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了解国际贸易、产业结构和环境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能够运用地图和计算机等工具进行科学研究。
2、思维能力和方法具备批判性和分析性思维,具备较强的推理能力和判断能力,能够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具备保护地球生态和环境的意识,具备国际视野和责任感,具备全球公民的意识和素质。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课程内容” 部分结构
必修课程
地理1 模块简介
地理2 模块简介
内容标准 教学提示 学业要求 内容标准 教学提示 学业要求
“模块简介”:概要说明本模块的主要内容、学习目 的。
地理1
“教学提示”:对模块教学的基本价值追求、基本 脉络、基本教学策略的概要性描述。
三维目标为学科核心素养所取代
课程目标部分的结构
(一)学科核心素养
什么是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赋予人的最关键、最必要、居于核心
地位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两个关键词:必备品格、关键能力 通过学习而形成、具有学科特性。
地理课标凝练的核心素养
人地协调观——地理学是研究人地关系的学科 综合思维——地理学具有综合性的特征 区域认知——地理学具有区域性的特征 地理实践力——野外考察与室内实验、模拟相结合,
面对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 化,面对我国高中教育基本普及的新形势,面对 时代对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要 求,现行高中课程还有某些不相适应和亟待改进 之处。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进行修订,是推动课程与时俱进、深化课程改革 的重大举措。
本次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的主要任务:
谢谢大家
凝练核心素养,推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进一步明确普通高中教育定位,坚持基础性和选
择性统一。 研制学业质量标准,明确人才培养标准。 优化内容结构,促进高中教育与高考改革对接。 增强可操作性,力争“好用、管用”。
框架结构有明显改变
原《课程标准》的框架结构
背景与课程性质
•教育与地理背景 •课程性质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 相关变化
2013年高考地理考试大纲
2013年高考地理考试大纲(新课标)Ⅰ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一、考核目标和要求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接货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能够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
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3.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述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
·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
·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一、考试范围与要求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必修地理1、地理2、地理3,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有关内容。
高中新课标目录(2013.1)新-地理
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一节 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第二节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第三节 生态环境保护 第四章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第一节 水污染及其防治 第二节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第三节 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防治 第四节 噪声污染及其防治 第五章 环境管理 第一节 环境管理概述 第二节 中国环境管理政策体系 第三节 中国环境法规体系 第四节 环境保护任重道远 选修3 旅游地理 第一章 旅游和旅游资源 第一节 旅游概述 第二节 旅游资源 第三节 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 第二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 第一节 旅游景观欣赏方法 第二节 中国名景欣赏 第三节 国外名景欣赏 第三章 旅游规划 第一节 旅游规划概述 第二节 旅游资源评价 第三节 旅游规划 第四章 文明旅游 第一节 做合格的旅游者 第二节 出游前的准备 第三节 旅游常识和导游基础知识 第四节 旅游安全
高二
高二
第四节 我国的虫灾与鼠灾 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 第一节 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 第二节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 第四章 防灾与减灾 第一节 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第二节 高新科学技术与防灾减灾 第三节 自然灾害与我们 选修2 海洋地理 第一章 海洋水体 第一节 海洋温度与盐度 第二节 海水的运动 第三节 “海——气”的相互作用 第二章 海底形态和构造 第一节 海底形态 第二节 海底扩张理论与板块构造学说 第三章 海岸与海岸带 第一节 海岸 第二节 海岸带的开发利用 第三节 海平面文化与海岸带 第四节 我国海岸带的开发 第四章 海洋开发 第一节 海水水资源和海水化学资源 第二节 海底矿产资源 第三节 海洋生物资源 第四节 海洋动力资源 第五节 海洋空间开发利用和海洋旅游业 第五章 海洋灾害与海洋环境问题 第一节 海洋灾害 第二节 海洋污染 第三节 海洋污染的防治与环境保护 第六章 海洋权益 第一节 基本概念 第二节 我国的海洋 第三节 我国的海洋权益 第四节 建立国际海洋新秩序
07-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前 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基础教育课程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规定了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2003年,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导了十余年来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实践,坚持了正确的改革方向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基本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促进了教育观念的更新,推进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有效推动了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为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作出了积极贡献。
但是,面对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面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面对新时代对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要求,面对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的新形势,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还有一些不相适应和亟待改进之处。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2013年,教育部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
本次修订深入总结21世纪以来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宝贵经验,充分借鉴国际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努力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成既符合我国实际情况,又具有国际视野的纲领性教学文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
一、修订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课程改革,着力提升课程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系统性、指导性,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完整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完整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制定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地理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
本篇文章将围绕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展开,从课程目标、内容框架、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进一步加深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理解。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
该标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了解地球表层环境及其动态变化,具备利用地理方法和技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实践能力。
基于这一目标,学生需要通过学习地理知识,了解世界地理文化,认识人与地关系,掌握地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地理实践能力。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内容框架。
该标准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地理基本知识、地理基本技能、地理学科核心理念、地理综合实践活动。
地理基本知识包括地球和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表层、地球的人口与城市、地球的资源与环境等方面的内容。
地理基本技能包括地图阅读与制作、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地理测量与实地实习等技能的学习。
地理学科核心理念强调人地关系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地理思考能力。
地理综合实践活动则关注学生在实际环境中应用地理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方法方面,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教学、实验研究、实地考察、情境模拟等。
教师应组织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开展实验研究和实地调查,提倡学生积极参与课外地理实践活动。
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地理学习和地理实践,如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行地图制作和数据分析等。
总结一下,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制定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地理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
该标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了解世界地理文化,认识人与地关系,具备利用地理方法和技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开展实验研究和实地调查,提倡学生积极参与课外地理实践活动,从而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013新课标地理高考考纲解读
2013新课标地理高考考纲解读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写的《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大纲》)3月1日出炉。
今年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地区的高考,考试仍采取“3+理科综合”和“3+文科综合”的国家统一考试模式。
其中,“3”指语文、数学(分文科数学、理科数学)、外语3个科目,“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生物3个科目,“文科综合”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3个科目,卷面总分值为750分。
一.名师解读考纲:1.哈师大附中地理教研组组长、高三地理备课组组长闫凯东考纲变化2013年全国新课标版《考试大纲》地理学科与去年《考试大纲》相比略有变化:强调了“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在“考核目标与要求”中删掉了2012年的三个不同的水平层次;在“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后面增加了“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在“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来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中,删去了“能够体现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考试范围与要求”中删去了“第四部分即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义务教育的地理课程内容”并删掉了题型示例部分。
复习建议考生复习时应避免过于重视考纲中考[微博]试范围与要求而忽视考纲中能力要求。
此阶段考生应采取专题复习为主,加强对知识的重组、提炼、加工、升华,针对学习中的薄弱点、空白点、结合点、重难点做一些针对性训练。
注重同类题型的归类、整理和延伸。
要针对个人能力做有针对性的训练,题目不在多,重在典型性和针对性。
要认真熟读各类地图(坐标统计图、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区域图、政区图等),特别是教材中的地图,掌握读图方法和技巧,重视地图、图表、图文之间的有机联系和相互转化,训练从图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提高识图、填图、绘图、用图和析图的能力。
2.东北育才学校高级教师沈阳市名师纪绳香对比:考纲基本无变化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的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已正式下发。
新旧《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比较分析
新旧《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比较分析作者:金亚骏来源:《科技视界》2020年第09期摘要本文通过比较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和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两版课标,从课堂目标入手研究归纳出课标两个版本侧重点的发展变化,加深对两版本课标的理解和把握并简要分析变化的原因。
有助于加深地理教师对课标精神实质的领悟和理解,从而更好地达成地理课堂教学目标。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课程目标;比较分析中图分类号: G633.55 ; ; ; ; ; ; ; 文献标识码: ADOI:10.19694/ki.issn2095-2457.2020.09.0311 研究背景(1)知识内容存在滞后性。
如《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2003版课标”)中仍然为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已经于2006年被国际天文联合会“剔出”行星范围,被划分为矮行星,因此太阳系只有八大行星;而雾霾问题已成为时下最严峻的大气污染问题,但2003版课标中并未涉及此内容;在海洋权益争端加剧的当代,钓鱼岛、赤尾屿以及南海诸岛问题在2003版课标中也未涉及。
(2)知识内容要求的认知水平低。
2003版课程标准偏重于对较低认知水平的要求,侧重对基础地理知识的掌握,属于“识记”层次,对“理解”层次、“应用”层次的要求较少。
没有对深层次的地理学科素养能力提出要求。
鉴于这些问题的存在,《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2017版课标)与2013版课标的对比,分析共同性和差异性,能更好地领会和落实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教育根本任务:“立德树人”。
2 课程目标的变化2003版课标强调三维目标。
2003版课标中阐述的地理学习目标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且这三个维度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但在落实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的时代背景下,2003版课表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教育发展需求。
新旧《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比较分析
新旧《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比较分析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和旧《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比较分析,首先我们从两者的教学目标入手。
从目标的设定上来看,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涉及的内容更加全面和深入。
而旧《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知识的传授和灌输,没有太多突破和创新。
可以看出,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更加符合现代教育的理念和趋势。
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的比较,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实验研究和创新实践。
而旧《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则更多地依赖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缺乏对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实际需求的重视。
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更加符合教学改革的需要和学生的发展需求。
在推行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也会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方式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也需要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和要求。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教育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采取科学的方法和策略,逐步推进教育改革,以期取得更好的效果。
需要强调的是,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推行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可以通过培训和研讨会,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普及,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并贯彻新的教学理念和要求;可以通过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逐步引入新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意识;可以通过评估和反馈,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完善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我们应该看到教育改革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做好教育改革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以期取得更好的效果。
也要注重对学生的指导和引导,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推行定会取得更好的成果,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地理学乃人类宇宙间最重要之科学,是研究世界与地球上所有特征性几何形状、草原植被、气候、人口分布及其他自然现象的综合性学科。
高中教育地理学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世界自然和社会风貌的深刻理解,努力构建学生与地球及其自然环境之高度联系,更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全面发展。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设置是为青少年形成新思维、借助实际活动和有趣的学习环境加强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性思维,开发社会技能的重要途径。
本文重点介绍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
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结构地理课程标准(Geography course standard, GCS)是根据中国国家教育部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General high school curriculum standard)的要求,为普通高中学生学习地理课程而设计的课程标准,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课程定位及教学要求2. 知识与能力模块3. 课程内容4. 课程时间安排5. 教学方法6. 评价方法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内容1. 课程定位及教学要求普通高中地理课程的定位,是根据教育部研究生急需的技能和能力,结合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特点,突出地方、国家及洲际特征,全面掌握地理学中各分支知识,实践社会实践能力,从自然视角认识世界,建立科学地理观,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方法和地理文化观念。
教学要求是实施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它涵盖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及要求、教学内容和计划、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学习环境等多方面内容。
2. 知识与能力模块知识与能力模块定义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的课程目标,它包括地理视野、地理解释、地理研究、地理实践、地理语言、地理文化和地理实践等7个模块。
3. 课程内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内容包括世界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生态地理、自然地理等5大区域,它们将地理学涉及的空间尺度从国家、洲际到地域、自然范围上扩大、细化,改变了传统以“地理学”为主要重点的教学观念。
最新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地理
2018年1月16日上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有关情况。
新课标于2017年底印发,并于2018年秋季开始执行。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地理最新解读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等特点。
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建设美丽中国,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二)基本理念1.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通过高中地理学习,使学生强化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提升地理学科方面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具备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形成关注地方、国家和全球地理问题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意识。
2.构建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地理课程。
围绕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构建科学合理、功能互补的课程体系,坚持基础性、多样性、选择性并重,满足不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精选利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课程内容,力求科学性、实践性、时代性的统一,满足学生现在和未来学习、工作、生活的需求。
3.创新培育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
根据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形成过程的特点,科学设计地理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自然、社会等真实情境中开展丰富多样的地理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营造直观、实时、生动的地理教学环境。
学科%网4.建立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习评价体系。
准确把握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以学业质量标准为依据,形成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学习评价体系,科学测评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价值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的水平。
全面反映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一)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课标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说明一、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考试大纲》规定,考核目标与要求主要有: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等四个方面。
这四个方面又分为三个不同的水平层次。
(见下表)要求目标ⅠⅡⅢ(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获取试题提供的地理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
提炼地理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整合。
(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将所学地理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
准确地运用地理知识和有关信息,认识和说明地理问题。
(三)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正确表述事物的地理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特征。
把握地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阐释。
能从地理角度对时政热点问题、身边的现实问题作出正确的诠释、评价,因地、因时制宜地提出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措施。
(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地理问题。
在论证中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所谓地理信息,即地理试卷中的文字资料、图表、各种数据、画面、符号等。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过程,包含发现信息、判断信息的重要性程度、提取有效信息等思维过程。
如何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可从三个方面理解:1.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题目的文字信息是提供地理信息最基本的方式,还包括图、表的引文或说明,以及题干中必要的限定或提示。
在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对这些地理信息进行提炼,以明确哪些是重要的、关键的信息,哪些是次重要、无关紧要的信息。
把提炼的重要地理信息逐条分析,以把握它们的内在联系,从而建立由这些重要地理信息所构成的线索,实现地理信息的整合。
【例1】王教授在日记中写道:“早晨出门,天昏暗。
强劲的东风刺骨般寒冷,气温约在零下四十度以下。
这季节,在我的家乡江南丘陵,乡亲们大概正忙着收割早稻了。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核心素养)
2
│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三、课程结构 ......................................................................... 5 (一)设计依据/ 5 (二)结构/ 6 (三)学分与选课 / 6
四、课程内容 ......................................................................... 7 (一)必修课程/ 7 (二)选修Ⅰ课程/ 10 (三)选修Ⅱ课程/ 13
2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具有综合 性和区域性等研究特点。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解决 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地理学的研究目标不仅 在于解释过去,更重要在于服务现在、预测未来。
高中地理课程是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相衔接的一门基础学科课程,跨社 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大领域,其内容体现地理学的基本思想、知识和方法, 反映地理学的本质。地理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具备识和欣赏自然与人文环境,提高他们 的生活品位和精神体验层次,为培养有见识、有胸怀、有责任感的公民奠定 基础。
第二,进一步明确普通高中教育定位,坚持基础性和选择性的统一。本 次修订在强调共同基础的同时,强化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在课程结构上 适当压缩必修课程的内容和课时,提高选修课程所占的比例;在课程内容安 排上精选必修内容,以强化共同基础。同时,尽可能呈现不同类别和水平, 为学生选择课程提供可能,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和前沿性的学科。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是为了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维方法的掌握,以及对地理学科的基本兴趣和基本素养的形成,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必要的地理知识和地理素养。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课程目标。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维方法的掌握,以及对地理学科的基本兴趣和基本素养的形成。
具体包括,1.了解地球基本形态和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2.了解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基本地理问题;3.掌握地图阅读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方法;4.培养地理思维和地理问题分析解决能力。
二、课程内容。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地球与地图、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理技术与方法等几个方面。
具体内容包括,1.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形态、地球的运动、地球的地表形态、地图的基本知识和地图的使用方法;2.自然地理,地球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基本特征和相互关系;3.人文地理,人口地理、城市地理、农业地理、工业地理、交通地理、商业地理等人文地理要素的基本特征和相互关系;4.地理技术与方法,地理信息技术、地理调查与研究方法等地理技术和方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应用。
三、教学要求。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要求主要包括,1.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2.注重地理实践和地理技能的培养;3.注重地理思维和地理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4.注重地理素养和地理兴趣的形成。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主要包括,1.地球与地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2.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本特征和基本相互关系的理解;3.地理技术和地理方法的基本应用和基本实践能力的培养。
总之,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是为了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维方法的掌握,以及对地理学科的基本兴趣和基本素养的形成,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必要的地理知识和地理素养。
普通高中地理 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是人民教育出版社
于2020年5月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该课程标准旨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
课程标准主要内容有:
1. 课程性质: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即综合性和区域性。
2. 课程基本理念:包括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以及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
3. 课程设计思路:从内容选取、课程结构、实施建议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4. 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5. 课程内容:包括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分别介绍了各课程内容的设计思路和要求。
6. 课程实施建议: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等。
此外,该课程标准还针对如何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课程设置和教学、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等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实施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国民能够在科学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形成文明的生活与生产方式。
地理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都对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富有挑战性的新课题。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
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
一、课程性质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具的两个显著特点:第一,综合性。
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结合而成的复杂系统。
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性质与社会科学性质。
第二,地域性。
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空间运动、空间变化的规律。
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跨人文与社会、科学两个学习领域,由必修课程与选课程与选修课程组成。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1、学习公民必备的地理。
建立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埂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
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2、满足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
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习探索扑克然奥秘、认识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
3、注重对地理问题的探索。
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4、注重信息技术在地理课程中的应用。
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
5、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
重视反映学生发展状况的过程性评价,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台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三、课程设计思路1、高中地理课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地理原理、地下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
2、中地理课程内容的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点,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支撑,以培养国民现代文明素质为宗旨,从而全面体现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
3、高中地理课程由共同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组成。
共同必修课程共6学分,由地理I、地理II、地理III (各2学分,36课时)三模块组成;选修课程由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自然灾害旅游地理城乡规划与生活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各2学分,36课时)六模块组成。
本课程标准对选修课程学习顺序不作具体规定,选修课可以在必修课之前之后,或同时学习。
4、报考普通高校相关专业(如地学、农林、经济、管理、军事等)的学生装必顺修满地理选修课程4学分。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表述,这三个维度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一、知识与技能1、获得地球和宇宙环境的基础知识;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以及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2、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人文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其主要途径。
3、认识区域差异,知道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
4、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等基本技能;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图、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搜集地理信息,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
2、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和研究,做出评价,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3、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2、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3、了解全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
4、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内容标准的编排体例,说明如下:(1)内容标准由标准、活动建议等部分组成。
(2)标准是学生学习地理课程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以行为目标方式陈述。
(3)活动建议;是为开展教学活动提供的参考性建议,可根据条件选择,也可自行设计。
(4)说明是对标准中某些问题的进一步解释。
必修课程地理I地理II地理III说明:区域可持续发展部分,选择符合标准主题的区域,采用案例分析方式编写教科书和开展教学。
本部分至少选择4个中国案例,2个国外案例。
选修课程一、宇宙与地球····说明:简述'宇宙大爆炸'假说的主要观点和根据图表,概括恒星演化的主要阶段及其特点两项,旨在运用具体事例说明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不断深化、永无止境,以增强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培养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
二、海洋地理·················三、旅游地理·····四、城乡规划与生活五、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 6 环境保护七、地理信息技术应用················说明:本课程建议使用二次开发的GIS软件(如对国产软件进行二次开发),简化GIS功能。
教学过程中,建议开发地理信息技术综合学习软件平台进行辅助教学。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高中地理教学要体现课程理念,落实课程目标、达到课程标准,需要地理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充分考虑高中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积极探索和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合作交流、批判思考以及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1.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正确的地理观念是地理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今日各未来社会分民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
学习公民必备的地理是高中地理课程的理念之一,课程标准中也有大量与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有联系的教学内容。
教师在安排教学活动时,可以采用对不同观点进行比较和判断、反思自己行为、使用多种素材等方法,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
案例:充分利用各种素材,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内容中蕴含这样一种关于人地关系的观念:从整体上说,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外部条件,非决定性条件。
从局部说,在个别场合,自然环境可以成为人类活动的决定性条件。
教学中应依据课程标准,选择一些典型例证,使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例如,在进行举例说明,矿产资源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对相关工业生产布局的影响的教学时,一方面要用相关例证向学生说明,矿产资源的颁矿产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组合状况是影响工业布局的重要条件,一些工业基地的形成往往是建立在接近矿产地的基础之上的(这种教学可以渗透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外部条件的观点);但有些工业基地,如日本的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钢铁工业基地,周围并无大型铁矿、煤矿,但却是世界著名的工业区,原因是借助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海运,摆脱了矿产资源的地域限制(这种教学可以渗透自然环境并非是决定性条件"的观点)。
另一方面,还要用典型例证说明,在特定场合,自然环境会对人类活动产生决定性影响。
如采掘工业的布局,矿产资源的数量、质量往往具有决定性影响。
2.引导学生开展观察、实践探究和研究活动教师要在高中地理教学转变学生机械模仿、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和富有个性地学习,可以有意识加强对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引导。
例如,帮助学生学会自己设计和实施野外观察、观测、调查等实践活动;通过在日常教学中使用探究方法帮助学生形成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积极创造条件开展研究性学习等。
案例:地理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实施关于旅游区生态环境问题调查的研究性学习,可参考下列程序:指导选题。
教师概要介绍旅游业的发展可能给旅游区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说明保护旅游区生态环境的意义,激发学生研究旅游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兴趣,引导学生确定研究课题。
组织课题组,制订研究计划。
研究计划内容包括:课题名称、研究小组负责人、指导教师实施步骤、资料和设备等。
实施研究。
教师可提供如下思路:取点观察记录游客乱扔废弃物的情况;走访园林管理处,获取每日到旅游区旅游的人数;调查旅游区内其它污染物的种类及来源、查阅有关书籍了解污染物的万分及危害;利用调查数据与结果、分析归纳旅游区内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查阅资料分析其危害。
撰写调查报告,提出改进建议。
撰写调查报告并接受其他小组的质疑,反思本小组的研究结果,是否需要进一步谁。
组织研究成果的交流研讨。
各小组向全班燕尾服示本小组的调查,并最后形成一个基本反映全班调查结果的总报告,提交有关部门。
3.采用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教学方式课程理念中提出构建满足不同需要的地理课程,教学中这个理念的体现可以有多种形式。
例如,在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不同深度和广度的学习材料;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给学生创造更多机会体验主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和经历,让学生拥有更多时间自主学习;鼓励和尊重学生不同的经验、见解、想法和说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