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败
腐败什么意思
腐败什么意思腐败的解释:(1)物体腐烂(2)行为堕落的(3)制度、组织、机构、措施等混乱、黑暗引证解释:⒈指有机体腐烂。
引《韩诗外传》卷八:“民无冻馁,食无腐败。
”唐柳宗元《与萧翰林俛书》:“虽朽枿腐败,不能生植,犹足蒸出芝菌,以为瑞物。
”清王士禛《居易录谈》卷中:“及二月,众花应候而发,而冬花已憔悴,视其根,则已腐败久矣。
”沙汀《祖父的故事·土饼》:“他们的脸色像是腐败了的枯叶,高凸出颧骨。
”⒉指文章内容陈腐。
引明艾南英《答杨澹云书》:“若如今所推秽恶、勦袭、空疎、腐败,其为説也,推而上之,无祖无宗,伊尹生於空桑矣。
”清刘大櫆《<张俊生时文>序》:“至於时文,则必取腐败者诵读之,而先民诸作,藏瘞不观,时文之日就卑下,固其宜也。
”⒊指制度、组织、机构、措施等混乱黑暗。
引梁启超《论专制政体有百害于君主而无一利》:“即有一二揭竿草泽者,亦不过乘其腐败之既极,乃得一逞焉耳。
”章炳麟《论承用维新二字之荒谬》:“满洲之新,在康熙、雍正二世。
今之政府,腐败蠹蚀,其材已不可復用。
”鲁迅《书信集·致台静农》:“因此地邮政,似颇腐败也。
”艾芜《<丰饶的原野>前言》:“所写的长篇短篇,大都是写抗战期间人民的斗争和国统区的腐败的情形。
”⒋指人的思想陈腐或行为堕落。
欧阳予倩《梁红玉》第三场:“梁红玉:得了得了,只要你不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就行了。
引韩世忠:我哪里会那样腐败。
”夏衍《秋瑾传》第二幕:“到日本之后,第一件使我痛心的就是留学生的腐败。
”⒌指腐败的人。
引巴金《家》五:“我晓得你会骂我是个老腐败。
”。
腐败问题的解决方案
腐败问题的解决方案腐败问题一直是全球性治理的难点之一,严重影响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
在世界各国,多种手段被采用来打击腐败,但是因为腐败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寻找适合自身国情的腐败防治方案仍然是难以避免的挑战。
本文将从治理模式、机制措施、官场文化、公众参与四大方面分别探讨腐败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治理模式1.百花齐放型这种模式是不严格规定哪个机关或者哪个部门负责防治腐败,而是由多个机关、多个部门、多方共同合作,广泛开展工作。
具有灵活性和创新性,但是办事效率低下,容易出现同一工作多头重复的问题。
2.集中管控型这种模式可以将各个机关、各个部门分工明确,统一领导、统一协调,集中力量打击腐败。
具有高效率和短时间内实现防治的优势,但是在治理中要克服各部门工作独立的思想和行为,避免出现被动和敷衍应付的现象。
二、机制措施1.纪律监督机制纪律监督机制是防止腐败的重要途径之一,包括惩罚机制和道德约束。
加大监察力度,发现一起惩处一起,公正执行纪律处分制度。
同时,倡导开展廉政文化,强化道德约束,提高公职人员自律意识和专业化水平。
2.选人用人机制选人用人机制是防止腐败的关键之一,包括公平公正竞争机制和选拔考核机制。
落实公开竞争招聘制度,实行学历、能力、业绩、德行、智慧等多维度综合评价。
同时,建立严格的考核机制,让能者上岗,出色者上台,避免职务任命的任性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三、官场文化1.厉行节约型厉行节约是一个国家的传统美德,作为一名公职人员,应该从自己做起,杜绝浪费行为,让他们的行为和言语都能彰显节约的精神,增强公众对公职人员的尊重和信任。
2.诚信为本型公职人员应该向社会彰显自身的语言诚实,行为诚信,发挥善意,全方位掌握信息,推动信息公开透明,关注公共利益,避免“公与私”的矛盾。
诚信是建立官场文化的重要支柱。
四、公众参与1.政策宣传政治普及和政策宣传可以拓宽公民的视野,增强公民防范腐败的意识。
利用报纸、电台和电视等广泛宣传窗口,向广大民众介绍反腐本质、战略、措施、意义等。
十大腐败形式
十大腐败形式十四大《党章》明确“党坚持不懈反腐败”,20年来,反腐败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利益的驱使下,腐败有愈演愈烈之势。
腐败手法是花样翻新、名目繁多,从披露的案例来看,比较典型的有10种腐败形式:第一、情妇腐败细数当下落马贪官,绝大多数都涉嫌权色交易,故有“十贪九色”之说。
据人民大学发布的《官员形象危机2012报告》称,被查处贪官95%有情妇,腐败的领导干部60%以上与“包二奶”有关。
而这些情人、二奶,与官员们勾结在一起,成为了贪官大肆贪腐的导火线、加速器、催化剂、中转站、安全通道、洗钱机器。
贪官和情人表面上是通过“情”字联系在一起,实际上是权色交易和金钱关系。
贪官因情妇闹事告发落马的现象时有发生,于是民间有〝反贪靠情妇〞的笑谈流传。
第二、秘书腐败一些领导干部腐败案件的背后,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有的“拔出萝卜带出泥”,牵出秘书不少肮脏的活动。
秘书利用领导干部“身边人”的身份进行腐败,已逐步成为一种具有隐蔽性和欺骗性的腐败新形态。
如安徽省淮南市原市委书记陈世礼的秘书王传东,受贿人民币50多万元被判处6年有期徒刑;上海市委原书记陈良宇的秘书秦裕,受贿682万被判无期。
第三、家族腐败腐败最大的特点是权力的腐败,而“权力的家族化”则为权力的腐败提供了最好的“制度保障”。
一般来说,凡腐败泛滥、猖獗的部门或地区,终是或隐或现、或明或暗地烙上了“权力家族化”的印记。
如安徽省原省委副书记王昭耀,堪称权力家族腐败的典型,他利用自己的影响,把妻子、儿子和两个妻舅都提拔为正县级以上干部,可谓夫贵妻荣,父功子荫,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第四、借用腐败在反腐败斗争不断深入的形势下,一些人挖空心思,以“借用”之名来掩盖腐败活动,规避惩处。
如山东省发改委能源交通处原副处长陈学伟,齐星公司有两个项目需要审批,陈学伟向该公司总经理赵某提出借辆车开。
赵某随后将一切手续办好后,将一辆价值17.81元的桑塔纳轿车送到陈学伟手中。
陈学伟到肥城市挂职后,肥城市政府给其配了一辆车,陈学伟就把桑塔纳给其内弟开。
关于腐败贪官的演讲稿
关于腐败贪官的演讲稿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关于腐败贪官的问题。
腐败贪官是社会发展中一个不容忽视的严重问题,它严重侵蚀了社会正义和公平,阻碍了国家和人民的发展进步。
本次演讲中,我将从了解腐败的根源原因、腐败带来的危害、我们应该怎样杜绝腐败等角度,与大家一起深入探讨腐败贪官问题。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腐败的根源原因。
腐败贪官的出现,与其说是个别人的问题,不如说是制度环境引发的结果。
首先,缺乏监管机制是腐败滋生的土壤。
一些贪官们趁机侵占国家资源、权力滥用,而监管机制的不完善则给了他们可乘之机。
其次,贪污受贿的利益诱惑是一部分贪官堕落的主要原因。
利益驱动使得一些人忘记了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为自身私利不择手段。
再次,职位权力过大也是导致贪官心态扭曲的重要原因。
权力过大容易使人产生傲慢自大的心态,从而产生腐败行为。
接下来,我们要了解腐败贪官带来的危害。
首先,腐败贪官严重损害了社会公平正义。
他们不公平地分配资源,剥夺了普通人的权益,使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其次,贪官们背离了自己的职责,滥用职权,导致公共服务体系的瘫痪,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和不公平对待。
此外,腐败贪官危害国家利益,侵蚀了国家经济建设的根基,严重影响了国家的形象和声誉。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杜绝腐败呢?首先,我们要加强监管机制建设,形成科学合理的监管体系。
只有监管到位,才能发现问题、纠正错误,遏制腐败的滋生与蔓延。
其次,要加强法治建设,健全法律法规,严惩贪污受贿等腐败行为,使之付出应有代价,减少违法的欲望和冲动。
此外,我们还需要强化教育和舆论引导,培养公民的道德意识和法治观念,让每个人从小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底线。
最后,我们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从源头上防范腐败,树立良好的领导形象和作风榜样。
针对腐败贪官问题,我们每个人都要有发声的勇气和行动的力量。
首先,我们要积极参与社会监督,关注社会公共事务,及时揭发和曝光腐败问题。
腐败
腐败规模不断扩大
腐败的潜伏期更长
三、腐败的严重社会后果
腐败形成巨大的既得利益集团
腐败导致社会规范的混乱 腐败严重影响市场秩序
腐败导致政府合法性危机
腐败严重影响收入分配格局 腐败导致腐败的恶性循环
四、腐败的社会学视角
1.亚文化理论视角
亚文化理论视角。腐败如果不加控制,那么它便会增加, 而且呈指数级增加,一旦一种贿赂成功的方式被制度化了, 腐败的官员就萌生出谋取更大贿金的念头,这样就会产生 一种不合法的腐败亚“文化”,这种亚文化会导致政府失 灵和市场失灵。 亚文化理论对于腐败问题的基本观点是:当腐败发展到一 定程度时,作为腐败的亚文化将侵蚀社会主流文化。
贵州省原副省长刘长贵涉嫌受贿等案24日开庭
湖北原省长张国光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 安徽省原副省长王怀忠12日上午在济南被执行死刑 建设银行原行长王雪冰上诉被驳回 维持原判12年 辽宁省副省长刘克田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
2.腐败的特点
腐败渗透到各个领域 腐败的形式趋于多样化 高层腐败引人关注 集体腐败盛行
3.转型社会腐败根源的社会学分析 ①社会个体基础:人性的缺陷和角色的多重性。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人做好事时,会是动物中最优秀的; 人做坏事时,便是动物中最卑鄙的。
恩格斯也指出:“人来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人永 远不能完全摆脱兽性,所以问题永远只能在于摆脱得多些 或少些,在于兽性或人性的程度上的差异。”
整体腐败就是上述的第三阶段,在一个整体腐败的社会里, 人们的发问方式不再是“为什么腐败”,而是“为什么不 腐败”。如果腐败成为社会的主流价值,这个社会的根基 就正在经受毁灭性的侵蚀。
广义的腐败和狭义的腐败; 狭义的腐败是作为法律现象的腐败,即国家法律法规禁止 的行为; 广义的腐败是作为社会现象的腐败,它不仅包括法律法规 所禁止的行为,更包括大量的违反纪律规范和道德规范的 行为。
腐败是什么
当今对腐败的定义百家争鸣,并没有一个完全确切的规范定义。
腐败的概念因其定义的偏好(主体、行为、目的、后果等)而各有千秋。
从定义的角度来看,有行为定义、感知定义、互动定义等等。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1995年对腐败给出的定义是“政府官员滥用公共权力以谋取私人的利益”[1]。
国际透明组织(TI)对腐败含义的解释是“公共权力中官员的行为,不论是从事政治事务的官员,还是行政管理的公务员,他们通过错误地使用公众委托给他们的权力,使他们自己或与他们亲近的人不正当和非法地富裕起来”。
海顿亥默(Heidenheimer)将关于腐败的行为定义分为三类:“以公共职责为中心的定义”、“以公众利益为中心的定义”以及“以市场为中心的定义”。
奈(Nye)以公共职责为中心的定义,腐败是指由于涉及私人(个人、近亲以及私人派别)的金钱或地位而背离了公共机关正常职责的行为,或者违背了禁止某些相关私人施加影响的规定之行为。
[2]柏林大学政治学教授佛里德里奇(Friedrich)的“以公众利益为中心的定义”,认为:“只要一个负责某些事务的权力执掌者—他是一位负有责任的工作人员或官员——因非法提供的金钱或其他形式的奖励而采取对提供者有利的行动,从而使公众及其利益受到伤害,那么就可以认为是腐败的存在了。
”[3]莱夫(Leff)以市场为中心的定义认为:腐败是“……被个人或团体用来对官僚行为产生影响的一种超越法律的制度安排。
就腐败本身的存在而言,它仅仅表明这些团体以其在正常情况下所不能做到的方式更大程度地参与了决策过程”[4]。
尽管世界组织、学界学者对腐败的概念界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但是,通过比较各种观点,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一个共同点:腐败是因为私权而滥用公权的行为。
[1] 帮助各国同腐败作斗争:世界银行的作用[R].1997(9).[2] Nye, J.S. Corruption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A Cost-Benefit Analysis, America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Vol.LXI: 2, June 1967 p.417-427.[3] Friedrich Carl J.Political Pathology. Political Quarterly, 1996 Vol.37, p.74.[4] Leff,Nathaniel H. Economic Development through Bureaucratic Corruption ,America Behavioral Scientist, 1964 Vol.8, p.8.。
关于贪污腐败的心得体会
关于贪污腐败的心得体会
在现代社会,贪污腐败的行为已经是一种常见的社会病态。
不
仅会导致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各种问题,而且会直接影响
到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稳定程度。
对于贪污腐败,每个人应
该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关于贪污腐败,我们应该明确它的严重性和危害性。
贪
污腐败的行为一旦得到容忍或者纵容,势必会逐渐侵蚀和扭曲整
个社会的价值观念。
同时,也会破坏政治和经济的体制,让国家
和人民遭受不可预测的风险和损失。
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
贪污腐败的严重危害,坚决反对和抵制这种行为。
随后,我们应该重视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加强对贪污腐败的防范和监督。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觉,对于身边发生的贪污腐败现象,我们要通过有效渠道进行举报和
揭露。
同时,我们也应该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在个人生意和
公共事务中保持高度的诚信和廉洁,维护社会公正和正义。
最后,我们还应该倡导和推动深化反腐败工作,促进社会正义的建设。
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时刻警觉,通过加强监督和
制度建设,对贪污腐败行为进行彻底查处和惩罚。
同时,我们还
要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人民群众对于贪污腐败的认识和反对意识,共同营造一个廉洁、公正和和谐的社会环境。
总之,贪污腐败是一个多方面的社会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不是简单的一人之力,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
作为每一个公民和社会成员,我们都应该明确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重视自身的责任和义务,积极投身于反腐斗争的行动之中,为我们的社会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幸福作出自己的贡献。
近来官员腐败大盘点
近来官员腐败大盘点引言近年来,官员腐败问题在中国持续浮出水面,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腐败现象的出现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对官员腐败问题进行全面盘点和分析,有助于深入了解其成因、特点以及对策。
第一部分官员腐败现状官员腐败是指在公职人员担任职务期间,滥用职权、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违法行为。
官员腐败的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1.案例分析近年来,涉及官员腐败的案例层出不穷。
例如,2019年,江苏省南京市的一名副市长因受贿罪被查处,他在担任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期间,大肆收受贿赂,并且滥用职权为他人谋取利益。
另外一个案例是2020年发生在山东省的一起官员腐败案,涉及到多名公职人员,他们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贿赂并滥用权力。
通过这些案例可以看出,官员腐败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严峻问题,不仅仅存在于某个地区或某个部门,而是普遍存在于各个层面。
2.调查报告除了具体案例的分析外,一些调查报告也提供了官员腐败问题的整体情况。
例如,中国纪检监察机关发布了《2019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查处的腐败问题线索通报》,该通报详细列出了各类官员腐败问题的数量和类型。
根据通报数据,可以看出官员腐败问题比例不容忽视,且腐败形式多样。
第二部分官员腐败成因分析官员腐败的成因复杂多样,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1.权力过度集中与监督不力官员在担任职务期间拥有一定的权力,如果权力过于集中而监督不力,则容易造成滥用职权、贪污受贿等问题。
政府部门、纪检监察机关等监督机构在权力分配与监督方面存在不足,导致官员腐败行为得不到有效遏制。
2.工作压力与收入不对等一些官员由于工作压力大,而收入不够高,容易产生贪污受贿的动机。
既要承担大量工作压力,又要应付生活中的各种开支,这种情况容易导致一些官员以权谋私,通过腐败手段满足自身利益。
3.道德败坏与法律意识淡薄官员腐败问题与道德败坏、法律意识淡薄等因素密切相关。
一些官员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对法律缺乏敬畏之心,往往容易越界行事、滥用权力。
腐败现象发生的原因
05
腐败现象的治理对策
完善监督制度
增强监督力度
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加强对公职人员的监督,确保他们遵守法 律法规。
多元化监督方式
采取多种监督方式,如媒体监督、公民监督、党内监督等,使监 督更加全面、客观、公正。
加强监督文化建设
培养公民的监督意识,鼓励公民积极参与反腐败斗争,形成全民反 腐的氛围。
加强法律制度建设
缺乏自我约束心理
缺乏自我约束心理是指在一些人中存在的一种自我控制能力 的缺失。这些人往往缺乏自我约束的能力,无法有效地控制 自己的行为和情绪,从而容易走向腐败的道路。
这种心理往往表现为对于自我控制的缺失,对于自身行为的 失控,以及对于情绪的无法自我调节。这些人可能会因为一 时的冲动或者情绪的波动而做出不当的行为,从而走上腐败 的道路。
不良竞争心理
不良竞争心理是指在一些人中存在的一种不正当的竞争心态。这种心态往往会使 人们为了获取个人或者小团体的利益,而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手段,如弄虚作假、 欺诈、行贿等行为。
这种心理往往表现为对于竞争的过度追求,对于个人或者小团体利益的过度关注 ,以及对于不正当手段的过度依赖。这些人可能会不顾一切地追求自己的利益, 甚至会损害他人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私欲。
教育内片面化
一些地区的教育内容过于注重应试教育,忽视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综合 素质的培养,使得一些人对于道德准则和法制观念淡薄,容易发生腐败行为 。
03
腐败现象发生的制度原因
监督制度原因
监督制度不健全
监督制度未能覆盖公共权力的各个方面,导致腐败行为难以被 发现和惩处。
缺乏独立性
监督机构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无法有效发挥监督作用,难以 对腐败现象进行查处。
腐败现象的普遍性
中国的腐败问题与反腐败斗争
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建立和完 善权力监 督机制, 加强对权 力的监督 和制约
加强党内 监督,发 挥党员的 监督作用
加强舆论 监督,发 挥媒体的 监督作用
加强法律 监督,发 挥法律的 监督作用
加强社会 监督,发 挥人民群 众的监督 作用
加强国际 合作,共 同打击腐 败行为
Part Five 反腐败斗争的实践和案
舆论引导:媒体通过报道和评论,引导公众关注反腐败问题,形成舆论压力
信息公开:媒体通过公开报道,让公众了解反腐败斗争的进展和成果,增强公众信心
监督作用:媒体对腐败行为进行曝光和批评,促使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和打击力度 教育作用:媒体通过宣传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性和意义,提高公众的反腐败意识和参与度
反腐败斗争中的国际舆论和评价
社会组织:如非政府组织、行业协会等,通过宣传、监督等方式参与反腐败斗争 公众参与:如举报、监督、参与调查等,通过多种方式支持反腐败斗争 舆论引导:媒体、网络等舆论工具,通过报道、评论等方式引导公众参与反腐败斗争 法律保障:通过立法、司法等手段,保障社会组织和公众在反腐败斗争中的权益和利益
媒体在反腐败斗争中的责任和作用
腐败利益的集团性:腐败问题往往与权力、利益集团紧密相关,治理过程中容易触及复杂的利益关系。 反腐斗争的长期性:反腐败斗争需要长期坚持,不能指望一蹴而就,需要持续的努力和改革。
Part Three
反腐败斗争的历程
反腐败斗争的背景和意义
背景:中国改革 开放以来,经济 快速发展,但同 时也出现了一些 腐败现象
例
反腐败斗争的成功案例和经验
案例:中国反腐败斗争的历程和成果 经验: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反腐败法律体系 案例:中国反腐败斗争中的典型案例 经验:加强监督机制,提高反腐败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案例:中国反腐败斗争中的国际合作 经验: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打击跨国腐败犯罪
我国腐败现象产生的制度分析
我国腐败现象产生的制度分析腐败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不仅在我国,也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
腐败不仅破坏社会公平正义,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还阻碍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
要想解决腐败问题,必须从制度上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出腐败产生的根源,对症下药进行。
首先,我国腐败现象产生的制度原因之一是个人权力过大。
在我国,一些领导干部权力过于集中,处于权力的顶端,拥有决策和分配的权力。
权力过大容易导致腐败,因为权力容易被滥用和违法。
一些官员滥用权力,为自己谋取私利,甚至敲诈勒索,这就是个人权力过大导致的腐败现象。
其次,我国腐败现象产生的制度原因之二是监督机制不健全。
腐败的防治离不开有效的监督机制,包括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等。
然而,在我国,一些监督机制存在不完善的问题,监督力量相对薄弱,监督职责不明确,导致一些干部及时发现监督不力,从而腐败问题得以滋生。
再次,我国腐败现象产生的制度原因之三是利益诱惑过大。
在开放的进程中,社会上出现了丰富多样的利益,一些官员由于掌握着资源和权力,往往是重要的利益分配者。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官员容易受到利益的诱惑,以权谋私,由此产生腐败现象。
特别是在一些特殊领域,如土地拆迁、建筑项目等,由于利益的诱惑过大,腐败现象比较突出。
最后,我国腐败现象产生的制度原因之四是党风廉政建设仍需加强。
党风廉政建设是整个国家的政治生态,与腐败问题密切相关。
在我国,尽管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廉政教育力度不够大,内外监督机制不完善等。
党风廉政建设需要加强,为解决腐败问题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针对上述制度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要通过体制机制来减少个人权力过大的问题。
加强权力监督,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权力运行的透明和规范机制,从制度上约束和规范权力的行使。
其次,要加强监督机制的建设,提高监督力量的积极性和效能,加大对腐败行为的打击力度。
同时,要加强群众监督,鼓励和支持公众参与反腐败斗争。
关于腐败的问题
如今的中国什么叫腐败?腐败是违法与犯罪的总称,是渎职与谋私的结合,是作为与不作为的双向,是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滥用职权、贪污受贿、腐化堕落、失职渎职等行为的集合。
严重的腐败就是国家工作人员发生贪污受贿、挪用公款、滥用职权、失职渎职等职务犯罪。
我国的腐败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叙述:一、权力过于集中,是产生腐败的根本原因。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政治上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在经济上照搬前苏联计划经济模式,在文化上破旧立新,批孔子,基本上否定了中华传统文化,从中央到地方高度统一,整齐划一。
这是产生腐败的根本原因。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
这不能不说体制性的障碍的确存在,助长了腐败的产生。
二、监督疲软缺乏,是产生腐败的重要原因。
现在对腐败的监督类型很多,有法律监督、纪委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领导监督。
一般单位都有三条监督线,单位系统直接监督,行业协会专门监督,纪委监察上级监督,少数单位还有检察机关预防监督。
这些监督实质的问题是权力监督还是权利监督。
但是权力监督大于权利监督。
所以,职务越高,级别越高,层次越高,背景越深,查处越难,阻力越大,干扰越多,处理越难。
这就是机制性束缚,影响了反腐败的深入和力度。
三、人的贪欲放纵,是产生腐败的直接原因。
职务犯罪的主观原因是人的贪欲在起作用,客观原因是制度缺失和监督不力。
我们都知道,老百姓不会发生职务犯罪,因为他没有职权、资源、机会,一个都没有掌握。
圣人孔子说过:“食色性也”。
好财好色是人的本性和天性。
但是一个国家工作人员如果贪财贪色贪权,就会鱼肉百姓,祸国殃民,害人害己,害单位、害家庭、害子女。
这就是人的劣根性膨胀的结果。
从法治社会与防止腐败关系的角度,通过廉政法治文化建设、权力法治化、民主公开的立法、司法独立等几个方面促进廉政法治社会的形成,达到限制权力防止腐败的目的。
一、完善廉政法治文化机制建设,创造良好的反腐败法治环境。
反腐败斗争问题及解决方案
反腐败斗争问题及解决方案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反腐败斗争已经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
腐败行为不仅破坏了社会公平正义,也给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本文将探讨反腐败斗争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旨在净化社会风气,建设清廉政治。
一、腐败现象的影响腐败行为对社会的影响深远。
首先,它侵蚀了国家财富,损害了公共利益。
官员滥用职权、贪污受贿,导致大量财政资金和国有资源流失,直接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其次,腐败行为扭曲了市场经济秩序,阻碍了经济发展。
腐败导致资源分配不公平,影响了企业的竞争环境,损害了市场信任,阻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
此外,腐败行为还破坏了社会公平正义,损害了人民群众的权益,加剧了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
二、腐败原因的分析要解决腐败问题,首先需要深入分析其原因。
腐败行为的产生往往与多个方面因素密切相关。
一方面,缺乏有效监督机制是腐败产生的根源所在。
如果监督机制不健全,容易造成官员权力滥用、权力失控,从而导致腐败问题的发生。
另一方面,薪资待遇不合理也是腐败的诱因之一。
如果官员薪资过低,很容易导致他们以权谋私、寻求非法收入的动机增强。
此外,社会风气不正,道德底线模糊也造成腐败问题的重要原因。
三、整改措施的提出为了有效解决反腐败问题,我们应该从多个方面入手,采取一系列的整改措施。
首先,完善监督机制是解决腐败问题的核心所在。
加大对党政机关和公共事业单位的监督和审查力度,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机制,打破腐败分子的“保护伞”,为打击腐败提供有力保障。
同时,建立公正、透明的选拔任用机制,确保官员能力、品德的双重考量,避免腐败分子乘虚而入。
其次,加强教育宣传,树立清廉政治的导向。
通过加强教育和宣传,提高人民群众对反腐败的认识和觉悟,增强他们的法治意识和公德心,形成全社会共同抵制腐败的氛围。
此外,要积极倡导廉洁从政,加大廉政教育力度,培养官员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操守。
最后,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大打击力度。
对腐败现象的认识
对腐败现象的认识一、腐败以及腐败现象腐败在广义上说是行为主体为其特殊利益而滥用职权或偏离公共职责的权利变异现象,从狭义上说泛指国家公职人员为其特殊利益而滥用权力的权利蜕变现象。
腐败是一种广受关注的不良现象。
腐败是滥用公共权力以谋取私人的利益,为达到个人目的而滥用权力。
世界银行的定义与此类似即腐败是“为达到个人目的而滥用权力”。
(《中国:挑战腐败》第2-3、272页)腐败从政治方面讲是一种权利的蜕变;“腐败行为大多数采取以政治行动换取经济财富的形式。
”(《变动社会的政治秩序》第64、72页)从哲学上讲是一种权利的异化;而从经济上讲是一种剥削,一种不正当、不公平的行为。
在中国的各个领域,腐败现象泛滥,许多国家公务员借职务之便去获取个人利益,从而使国家政治生活从病态方向发展,每年都有很多官员因为贪污腐败而被双规、判刑甚至丢掉了宝贵的生命。
并且腐败现象暴露时涉及的人都是一大片的,可谓是成立一所贪污腐败团体,也因为这样使得政府的威信力在人民心中大大减弱,这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国家就是由民组成的,而现在民不信政府了,国家如何保存下来!如何繁荣昌盛?!二、腐败的规律一个经过多年努力艰苦奋斗的国家,到现在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可是为什么还会出现那么多腐败现象呢!腐败的规律究竟如何,只有掌握了其规律,我们才能够对症下药,从而减少腐败现象乃至使腐败现象消失!官员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真的很差,有这样一句话:“只要当官就腐败”从这句话中就可以看出人民对当官的评价!并且现实中基本上就是这样,廉洁的官不多,做成一个两袖清风的官更难!可是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真的是因为当官的人天生骨子里就有一种腐败的基因吗?我想并不是这样,只是在当代官场中很多潜在的规则使得当官的不得不腐败,不腐败你就给我下马!你想,这样能不腐败吗?不会有人那么傻!自己都要下马了还不腐败就没机会了!就比如党政领导官员要官、买官卖官,行政监督部门和执法机关贪赃枉法,办人情案、关系案等都是一些官员与官员之间的腐败行为!总得来说,腐败的规律就是只要有人腐败就一定会牵扯出一大堆与此有关的腐败官员。
腐败问题
(4)舆论监督
媒体在防治腐败中起巨大作用源于它的两大特点。一 是实行新闻自由原则,记者享受广泛采访、自主报道 的权利;二是多数媒体不受政府的行政干预,具有很 强的独立性。 美国有这样一条法则,除非能证明媒体存在着实际的 恶意,否则对公职人员的报道即使不准确,也免受司 法追究。 许多国家反腐败机构甚至开始有意识地运用各种媒体 作为反腐败工具,通过在报纸上开展讨论,向媒体提 供有关反腐败的新闻素材,引起公众对反腐败行动的 关注,从而使得舆论监督成为遏制腐败的一个强有力 的武器。
2、政治后果
(1)动摇公共权力主体的合法性; (2)毒化社会政治心理。 3.社会后果
腐败影响社会公平和效率
社会公平是社会和谐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 腐败行为的出现意味着公共权力的滥用,在给 少量人带来利益的同时必然会给另一部分人带 来损失,由此产生不公平。 这种分配的不公会引起大多数人的不满,因为 拥有腐败机会和腐败条件的只能是少数人,绝 大多数人要么不腐败要么不可能腐败。 因此腐败者的腐败行为就成为社会公平的巨大 威胁。
(2)腐败行为由个体行为发展为有组织群 体行为
据统计,在查处的案件中, 80%的是团伙性的,往往 查处一人,挖出一串。 象沈阳的“慕马案”,涉 及到的部门一把手就是十 几个。有的案件是整个单 位集体犯罪。 还有一种情况是法人犯罪。 “公贿”现象。
(3)权力腐败之风由个别 领域漫延到社会的各个领域 ——买官卖官; ——司法腐败; ——领导干部傍大款等等。
四、腐败问题的治理
反腐败,实际上是一个系 统。 反腐败应实现: 让你不愿意腐败; 让你不能腐败; 让你不敢腐败; 让你不必腐败;
对腐败的认识与反腐败的启示
对腐败的认识与反腐败的启示一、对腐败的认识1.腐败所带来的危害。
腐败破坏能力惊人,造成后果极端严重,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腐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一个政党在群众中的威信,直接危及政治稳定;二是腐败制约社会经济发展,阻碍经济改革进程;三是腐败会削弱中央权威,造成国家的离心倾向,不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四是腐败造成社会思想混乱,使社会失去精神动力,使社会整体道德水平出现滑坡;五是腐败破坏法制,使社会处于无序状态;六是腐败泛滥对社会心理稳定形成巨大的冲击。
2.腐败是世界性问题。
无论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腐败都是固有的丑恶现象。
在任何国家的肌体上,都寄生着腐败。
腐败行为源远流长,广泛滋蔓,无空不入地渗透到世界政府的每一个细胞里,成为难以治愈的痼疾。
腐败如同流行性感冒一样,并非中国所独有,而是一个尚未找到预防药的“世界性顽疾”。
腐败现象层出不穷,腐败分子的手段越来越繁杂,影响极为恶劣、范围极为广泛、后果极为严重。
腐败现象之所以长期存在既有内因、主观原因——政府自身建设严重滞后,也有外因、客观原因——政府对公共权力失去监督制约,主要是高度集权、民主淡化,监督不力、权力异化,制约不严、作风腐化。
3.我国的腐败原因和存在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尚不发达,也由于我国正在实现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期间,现实情况错综复杂。
同时,由于在一定时期放松了思想政治教育,使某些政府官员抵御腐蚀的能力有所下降。
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文化会乘机而入,同我国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阶级腐朽思想文化影响相结合,滋长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腐朽生活方式等一系列消极现象,对人们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产生巨大冲击,侵蚀,甚至摧毁一部分意志薄弱者。
从世界实践看,实行两党制或多党制的多数资本主义国家腐败问题依然严重,说明搞轮流坐庄的两党制或多党制不是根治腐败的必要前提。
区别于任何剥削阶级政党,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决定了党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
贪腐的五大危害
贪腐的五大危害
贪污腐败对于党和国家,就如同毒瘤对于人的身体。
毒瘤不切,肌体难健康;贪腐不除,社稷不稳。
随着社会的发展,腐败的方式手法也在“与时俱进”。
贪污腐化,分为外向型和内隐型。
外向型的干部明目张胆地吃、喝、嫖、赌,整日饭局不断,收礼不停。
另外一种内隐型干部,一切谨慎小心,往往通过自己的亲信和靠得住的人敛财,小钱不动,要收就是巨款,这种人隐藏较深不易败露。
腐败给党和国家带来了至少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党和国家的形象受损。
贪污腐化令党和政府的形象受损,降低了群众和国际上对党和政府的评价。
二是阻碍法制社会建设。
贪腐官员利用手中权力不断扭曲和践踏法律,为自己谋取利益,使法律制度等约束流于形式。
三是降低党政部门工作效率。
贪腐官员为攫取私利,加大正常的审批手续难度,使其复杂化,以谋取最大利益。
四是对青少年的思想造成危害。
父母行贿受贿、权钱交易的言行和思维,会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极大的消极影响,逐渐形成这个世界只要有权、有钱、有关系,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的观念,导致孩子从小就轻视法律规则、道德修养而崇尚权贵,纯洁的心灵过早地被玷污,对他们今后的人生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五是迟滞构建和谐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有清正廉洁的政府,党和政府官员应该是人民真正的公仆,而不是侵蚀国家利益、财产的蛀虫。
而贪腐的存在,使事实扭曲、法律公正无法实现,并且造成严重的贫富悬殊,贪官的腐烂生活往往引起尖锐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极大反感。
我们党和政府必须下硬手,大力整治腐败,只有这样我们党和国家才能真正兴旺发达,才能和谐、健康、长久的发展。
反腐败
因此,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对廉政建设具有非
常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要确保各项法律 法规,尤其是有关党风廉政建设方面法规制 度的实施。现在有些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的 发生,并不是没有这方面的法规制度,而是 不执行或不认真执行,使这些法规制度成了 一纸空文。要依靠法制反腐败,就必须保证 各项法规、制度得到认真的贯彻执行。
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名词
“腐败”指的是运用公共权力谋取私人利益的行为,其行为 主体、动机、方式与后果,都有较为明确的界定。腐败的实 质是一种非正式的获取政治影响的过程,当某个群体感到其 核心利益在正式政治体系内被忽视或被认为是非法之时,这 一群体的成员就会被吸引到那些获取影响的非正式渠道中去, 而这些渠道又往往以腐败的形式表现出来。 广义 腐败在广义上说是行为主体为其特殊利益而滥用职权或偏离 公共职责的权利变异现象。 狭义 从狭义上说泛指国家公职人员为其特殊利益而滥用权力的权 利蜕变现象。腐败,也是指国家公务人员借职务之便获取个人 利益,从而使国家政治生活发生病态变化的过程。
个人: 一是思想上的松懈 二是价值观的变异 三是世俗的影响
腐败的病毒分子每 时每刻都在窥视着权 力的空隙,我们只要 稍不留神,它们就会 乘虚而入。
各种诱惑陷阱
现象
反腐败
反腐败要靠法制。不仅包括构成整个社会主
义法律体系的各个法律部门在内的静态意义 上的法律制度,而且指立法、执法、司法、 法制监督、法制教育等整个活动过程,即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 究”的16字方针。反腐败要靠制度、靠法制, 搞法制比人治靠得住些。
1.强化法制观念,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2.健全法律体系,依法办事依法行政。 3.依法治理权力,加强对权力的监督。 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布时间: 2003-9-12 作者:祁建雄摘要:分析腐败现象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结合我国的实情剖析腐败的危害性和反腐的重要性,提出在现阶段我国抵制腐败现象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我国;腐败现象;产生发展;危害;对策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国民经济得到飞速发展,但随之也出现了令人担忧的一些社会问题,腐败现象便是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党和国家始终将反腐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多次提出要下大功夫,花大力气,抵制腐败现象。
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对腐败问题作进一步的分析,寻求根治腐败问题的方法。
一、腐败现象的产生、存在和发展问题。
腐败现象古来有之,久治不绝,根深蒂固。
当今,经济迅猛发展,竞争日益激烈,随之便出现了贪污受贿,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挥霍浪费,腐败堕落,任人唯亲等不良的社会风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这对人民、对国家、对整个社会有相当严重的危害。
就是这样一种人民恨之、国家治之、社会斥之的不良社会现象,为什么能够得以产生、存在和发展呢?1.利益的驱动是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动力。
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正是由于人类这种原始的欲望和弱点,在强烈的利益要求驱动下,一些利欲熏心者便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寻找一切可乘之机攫取财富,腐败现象也就随之产生并不断发展。
现在社会上出现的一些不正之风,如权钱交易、贪污受贿、行贿买官、跑官要官、造假骗官等现象是最好的例证。
我们的少数领导干部正是由于面对金钱和权力的诱惑,无法很好的把持自己,置党纪国法于不顾,一步步走向腐化堕落。
2.各种政策、法律、法规所存在的空隙的大小是腐败现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条件。
腐败现象之所以能产生并迅速发展,与我们的政策、法律、法规存在漏洞是密不可分的。
腐败分子就是善于寻找政策漏洞,只要政策本身具有这样那样的漏洞,腐败现象就会很快地渗透进去,在其中开始滋生和发展,并很快形成规模。
江总书记曾严肃地指出?quot;近年来揭露出来的问题说明,我们在管理上、制度上存在不少漏洞,在领导作风上存在严重问题,使犯罪分子有机可乘。
要吃一堑长一智,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堵塞漏洞,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坚决克服官僚主义"。
如果我们彻底杜绝了漏洞,那么腐败现象也就失去了其产生和发展的客观条件。
3.抵制腐败力量的强弱是制约腐败发展速度的关键因素。
腐败与反腐败本身就是对立的、矛盾的、相互排斥的。
当这种抵制腐败的力量比较强大的时候,腐败现象的发展就比较缓慢而微弱。
而当这种抵制的力量有所削弱的时候,则腐败现象的发展就会变得非常迅猛。
所以反腐败的斗争是一个需要不断地、持久地进行的过程,而且,要不断加大打击力度。
二、腐败现象的危害。
腐败的本质是对人民赋予的权力、对公共权力的滥用。
腐败和权力是依存关系。
权力过分集中,权力行使不当都容易产生腐败。
而腐败就其表象来看,又表现为多种形式,概而括之,表现在政治上,经济上和生活方式上。
若细分起来,政治上腐败又可以分为用人的腐败、用权的腐败,腐败者信奉任人唯亲的选拔原则,滥用职权,欺上压下,离间党群关系,放弃共产主义信念,抛弃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最终蜕化变质。
经济上的腐败形式多样,常见的有贪污受贿、权钱交如在易,新兴的有利用"合法"形式掩盖其非法目的,奖券,信用卡上大做文章,也有麻将桌上送礼等等。
经济犯罪目前猛烈之势在于团伙犯罪许多大案要案所涉及的并非三、五人,一网就是一帮、一伙,这种形势更令人心惊胆寒。
生活方式上的腐败表现在挥霍公款、吃喝玩乐、买别墅、养情妇,完全丧失起码的生活道德。
不难看出,这三方面的腐败是相联的,政治信念丧失不可避免地转向经济上的腐化,生活方式也会随之变得奢侈靡烂,因此,腐败现象也就有增无减。
可见,腐败问题是危害国家和社会的毒瘤,广大人民深恶痛绝。
腐败不但威胁着国家的政治和社会稳定,而且还会严重削弱国家能力,激化社会矛盾,从而时刻影响着国家的长治久安。
其危害性是不言而喻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由于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1999年全国法院依法严惩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犯罪,挽回直接经济损失达15亿元。
第二,滥用职权、权钱交易等造成政策执行偏差或严重背离实际,导致国家管理的混乱。
第三,"乱收费"、"乱摊派"等严重损害了广大人民的利益,一定程度激化了社会矛盾,对社会的安定团结、长治久安构成巨大威胁。
正因为腐败问题的危害如此深远,所以腐败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社会污染。
对全社会而言,腐败却不会创造新的社会财富,而只是将大量的社会财富从广大消费者转移到少数垄断生产者,将大量的国家财政收入和支出、国有资产、公共资源转移给少数腐败分子、特殊利益集团及其利益相关者,也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及人民生活产生了巨大危害。
正因为腐败问题的危害如此深远,所以党和国家一直把反腐败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对待。
江泽民总书记多次谈到,反腐败是关系到我们党生死存亡的严肃的政治斗争。
近几年来,我国的反腐败力度不断加大,各种治理措施相继出台,而且国家显著加大了制度预防的力度,从源头制止腐败。
这些进步,都使我们对于我国反腐败工作的前景充满着信心。
三、抵制腐败现象的几点对策。
1.加强教育与自我教育。
教育和自我教育的作用也绝不容忽视。
邓小平同志指出,对贪污腐化和滥用权力的现象,"我们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解决,一个是教育,一个是法律。
"教育在这里主要指对党员干部进行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
其核心问题是坚定共产主义理想、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真正过好"名位关、权力关、金钱关、色情关和人情关",拒腐防变。
努力使领导干部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对于教育和自我教育,我认为自我教育作用尤为重要,这正如同外因和内因这两个要素,内因是起决定作用的。
党员干部的自我教育是自省自律的重要手段,党员干部应依据党和国家的有关规定不断地进行对比检查,与先进找差距,深入持久地学习马列理论,增强爱国主义热情,在内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并力争自己成为先进、典型。
由此,教育与自我教育的作用才算真正地发挥出来。
因此也可以看出,中纪委所提出的"要不失时机地通过我们的卓有成效的宣传教育工作,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持久、有效地开展"的要求,是具有战略意义的。
纵观社会上的腐败现象,我们不难发现:没有哪一个腐败分子是从一开始就腐败,而是一步步的走向堕落的深渊,最终成为人民的公敌,社会的败类。
这与其自身的修养休戚相关。
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自以为是,一方面自己不主动学习,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和政治素质;另一方面以各种理由、借口,推托组织上的各种理论学习,或者不重视,只当耳旁风。
这种对自己不负责任的态度,最终导致原则立场不坚定、政治素质不过关、思想作风不健康,这就给了投机者以可乘之机,大胆的以金钱、色情等手段进行诱惑、拉拢和腐蚀,使得腐败现象得以滋生延续。
所以,必须加强领导干部的教育与自我教育。
一要加?quot;三讲"教育、"三义"教育、"三观"教育和"三德"教育,增强爱国主义热情,在内心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不断地提高自身免疫力,抵制各种不良风气的侵蚀。
二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
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给的,只能为人民谋福利,绝不能作为自己谋私利的工具;必须时时事事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
这是反腐败的重要手段。
同时,国家应健全学习教育制度,不能流于形式,只做表面文章,而应实实在在地进行,并将其与领导干部的考核相关联,这样才能见成效、见实效,取得? 掳牍ρ兜男ч ?br>2.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
众所周知,腐败现象之所以能产生并迅速发展,与我们的政策、法律、法规存在漏洞是密不可分的。
江总书记曾严肃地指出,"近年来揭露出来的问题说明,我们在管理上、制度上存在不少漏洞,在领导作风上存在严重问题,使犯罪分子有机可乘。
要吃一堑长一智,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堵塞漏洞,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坚决克服官僚主义"。
只有在深化经济政治体制改革中,扎扎实实地加强勤政廉政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相适应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才能从根本上减少乃至消除产生腐败现象的根源。
首先是要加强勤政廉政方面的法制建设。
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是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把法制建设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加强勤政廉政和法制建设,一要使国家公务员牢固树立法制观念,认真学习法制知识,做到知法、懂法、守法、执法。
二要注重完善法律。
结合我们近年来打击腐败的成果和经验,及时把那些行为规范已经成熟的制度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尽快使我国勤政廉政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完备起来,以彻底堵塞体制、法制和政策等方面的漏洞。
其次要尽早出台规范行政行为的文件。
领导干部和一般公务员队伍中腐败现象的产生,是由于目前政治体制和人事制度上存在弊端。
目前要抓紧建立和健全各方面规范的行政行为制度,通过规范性的文件法规, 使其行政行为有章可循。
这将对规范领导干部和一般公务员的行为、抵制腐败现象起到积极作用。
3.严把用人关。
反腐的重要环节在"用人"上,以"任人唯亲、任人唯近、任人唯庸"为用人原则,非但腐败不能消除,而且还会造成失去人民群众的信任,甚至危及我们的国家社会安定团结的可能。
中纪委委员、江西省纪委书记马世昌在总结反腐败的经验教训时指出:"要知道,提拔一个好干部,能激励一批干部,树立正气;反之,提拔一个坏干部,便打击一批干部,带坏风气。
"可见,从严治党、消除腐败首先还是要搞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
在干部的推荐选拔任用过程中真正贯彻中央提出的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原则以及"四化"的方针,干部队伍纯洁了,腐败之风也就会渐小渐消。
4.严格权力范围,保证决策执行民主化。
腐败与权力是休戚相关的,腐败多表现在滥用职权、权钱交易,因此对于领导干部的权力进行一定的规范限制是很有必要的。
中纪委书记尉建行同志尖锐地分析道:"从陈希同,王宝森问题来看,一是对领导班子成员授权不能太大,更不能形成一个人大权独揽,……二是个人行使权力,要严格按民主集中制原则办事,不得越权,不得擅权,更不能侵权。
"只有在权力行使中坚决推进民主化,才能有效地杜绝"一言堂"和"宗派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