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写出来中国的《寂静的春天》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柴静写出了中国的《寂静的春天》吗?

三月是中国的新闻季,每年中国的“两会”(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年会)召开,都将带来中国和世界关注的很多话题。但是,今年,在“两会”前的2月28日,由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前主持人柴静制作的《穹顶之下》,在中国掀起了巨大的新闻热潮,在社交媒体和网站传播的这部关于中国空气污染的纪录片,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观看数量,人们到处都在谈论这部纪录片、谈论柴静,以至于3月1日,刚刚上任的中国环保部长陈吉宁在媒体见面会上对柴静的这部纪录片表态说:这部纪录片让他想起美国作家蕾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写的小说《寂静的春天》,柴静的工作“唤起公众对环境的关注,值得敬佩”!网上有不少人甚至直接说柴静就是中国的蕾切尔·卡逊,她写出了中国的《寂静的春天》!柴静写出了中国的《寂静的春天》吗?

的确,柴静与蕾切尔·卡逊以及《穹顶之下》与《寂静的春天》有很多相类似的地方。首先,《穹顶之下》与《寂静的春天》主题都是关注环境,前者是关于中国空气污染引发的雾霾对人体健康影响,后者则是反映美国使用农药DDT对鸟类等野生动物影响所产生的环境和人类健康问题。柴静在片中提出的三个问题“雾霾是什么?”“从哪儿来?”“该怎么办?”,卡逊以寓言向我们描绘了由于农药使用导致一个美丽村庄的突变,并从陆地到海洋,从海洋到天空,全方位地揭示了化学农药的危害。

其次,这两部作品都引起了巨大的关注。103分钟的《穹顶之下》发布后,当天网络点播量就达到了7464万次。而48小时后,视频播放超2亿次,创下严肃题材长视频的播出记录;《寂静的春天》,1962年9月在美国出版后作品连续31周登上《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排行榜。另外,这两部关于环境保护的作品都引发社会热议。《穹顶之下》上线后,非常多的微信、QQ、博客、短信、新闻都是关于柴静《穹顶之下》的消息,柴静又成为新闻关注的热点之一;而《寂静的春天》,当作品先期在《纽约客》杂志上连载发表时,就引发了五十多家报纸的社论和大约二十多个专栏的文章。

在关注之外,两人都引来了争论。有人赞扬柴静,向她致敬!说她是中国的良心,是“柴女神”!有人指责柴静,说她动机不纯,拿女儿患病说事在煽情,扒她个人隐私。还有人指责她推理不严谨,解决方案不可行,数据造假,是特殊利益的代言人!同样,卡逊的小说发表和出版后,有人把她与写出在美国独立战争初期产生巨大影响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的美国女作家斯托夫人相提并论,认为她是影响美国历史的伟大人物!当然卡逊也受到与之利害攸关的生产与经济部门的猛烈抨击,不但专门出书对她进行反驳,更对她进行人身攻击。说她是“大自然的女祭司”、“歇斯底里的没有成婚的老处女”!

还有,柴静与卡逊都是以个人身份完成工作。柴静已经从中央电视台辞职,这次是个人投资组织团队开展的新闻调查,并且完成作品不是在电视台播出,而是选择社交媒体和网络先期上线。柴静的这次工作,被认为在中国新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她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和自媒体的特点,在叙事方式上,虽然不是以记者而是一个母亲与雾霾的恩怨切入,但调查工作较为深入扎实,整个调查历时一年,访问了很多专家和当事人,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很多人们关注的环境数据呈现给观众。卡逊同柴静一样也是知名人士,她在写《寂静的春天》之前,出版的《我们周围的海洋》(The Sea Around Us),被翻译成32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出版发行,并于同年获得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图书奖和伯洛兹自然科学图书奖,并使卡逊获得两个荣誉博士学位。同柴静因为女儿而调查类似,她是因为朋友的农场受农药影响请求其帮助,而开展的工作。卡逊写这本书没有采用一般的新闻报道形式,而是利用了小说特点,精心构思,用春天里人们听不到鸟叫、看不到蜜蜂和蝴蝶飞舞这样的情景吸引人,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同时卡逊是个严谨的作家,她为写作这本书共花去五六年时间,搜集一切可能资料,阅读了数千篇研究报告和文章,仅参考文献就多达五十四页。

从上面的比较可以看出,《穹顶之下》与《寂静的春天》无论从关注的内容,还是社会对它们的反应确实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可以说《穹顶之下》的发布是中国环境保护新闻历史、甚至是中国环境保护历史上一件具有标志性的事件。但是,认为柴静是中国的蕾切尔·卡逊,柴静写出了中国的《寂静的春天》可能难以成立!因为,能否将《穹顶之下》与《寂静的春天》相提并论,要看柴静的作品对中国的环境保护能否有蕾切尔·卡逊作品那样对美国环境保护的实质性推动作用!我的答案是《穹顶之下》难以成为中国的《寂静的春天》。

第一,《寂静的春天》是美国乃至人类环境保护的启蒙作品。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人们对环境保护几乎还没有认识,在当时出版的报纸或书刊中,几乎没有“环境保护”这个词。《寂静的春天》所关注的环境保护问题,在那时是社会上都没有的概念,正是这本书在《纽约客》杂志上连载发表和随后的出版,唤醒了人们的环保意识,激发了人们保护环境的行动。美国前总统阿尔·戈尔(Al Gore) 说“《寂静的春天》的影响可以与《汤姆叔叔的小屋》媲美”。但是“蕾切尔·卡逊警告了一个任何人都很难看见的危险,她试图把环境问题提上国家的议事日程,而不是为已经存在的问题提供证据。从这种意义上说,她的呐喊就更难能可贵”。《穹顶之下》当然对中国环境保护非常有意义,但是柴静所反映的问题,并不是社会没有关注,人们没有看到,柴静工作的重要性在于在人们几乎对雾霾习以为常的时候,发出了引起中国人共鸣的平静呐喊!不过从原创性来看,柴静的工作是难以与《寂静的春天》相比的。

第二,《穹顶之下》不会起到《寂静的春天》那样对美国环境保护的实质性推动作用。《寂静的春天》发表后,当时的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John Kennedy),责成“总统科学顾问委员会”对卡逊书中的结论进行调查。“总统科学顾问委员会”调查结果后来发表在著名的《科学》杂志上,报告“完全证实了卡逊《寂静的春天》中的论题正确”。1972年,美国禁止使用农药DDT。而美国于1970年成立了环境保护署(EnvironmentaI Protection Agency),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蕾切尔·卡逊的书所引发的结果。此外,《寂静的春天》还引发了后续世界范围的环境保护工作,如1972年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大会”,并由各国签署了“人类环境宣言”。

相比较而言,尽管对于柴静的纪录片中给出空气污染的成因,社会有一定的不同看法,对解决问题的方案还有一定的异议,但是,中国政府对于空气污染的态度是明确的,2013年9月中国国务院出台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了通过关于燃煤、工业、机动车、重污染预警等被称“史上最严十条”空气污染治理措施,给出了到2017年全国不同地区空气质量改善的具体目标。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两会”记者会上说“要铁腕治污加铁规治污”。对于《穹顶之下》中所反映的中国环境保护部门治理污染没有“牙齿”,环境执法无奈的问题,在2015年1月1日开始实施,被称为“史上最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不但明确了政府的职责,还加入了“对拒不改正的排污企业实施按日计罚”,“对严重的违法行为采取行政拘留”,以及规定“政府及有关部门8种情形造成严重后果的,主要负责人引咎辞职”等内容,是“有牙齿”的环保法,对污染是“零容忍”。近日,环保部通报:新法生效两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实施查封、扣押案、限产、停产案以及移送行政拘留,这些环境执法都与过去大不相同。柴静的工作正如她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所说,希望能对当前正在修订的《大气防治法》和正在制订的国家油气体制改革方案产生影响,这当然也很重要,不过与《寂静的春天》的影响是不能相比的。

第三,在社会影响上,阿尔·戈尔(Al Gore) 说:“《寂静的春天》播下了新行动主义的种子,并且已经深深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中”,“她惊醒的不但是我们国家,甚至是整个世界。《寂静的春天》的出版应该恰当地被看成是现代环境运动的肇始。”这位由于在全球气候变化与环境问题上的贡献获得了2007年度诺贝尔和平奖的美国前副总统还说:“《寂静的春天》对我个人的影响是相当大的,它是我们在母亲的建议下在家里读的几本书之一,并且我们在饭桌旁进行讨论。姐姐和我都不喜欢把任何书拿到饭桌旁,但《寂静的春天》例外。我们的讨论是愉快的,留下了生动的记忆。事实上,蕾切尔·卡逊是促使我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并且投身到环境运动中去的原因之一”。那么,《穹顶之下》会不会有这样的影响呢?这还需要时间的检验。但是中国人对环境保护的关注与关心程度非常低,我本人在《环球时报》上就写过关于中国人对空气污染关注很不够的文章,我的小样本调查显示: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