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网络版的发展前景探析——以《华商报》网络版为例
华商报_精品文档
华商报华商报(The HuaShang Daily)华商报是中国陕西省的一份地方性综合性报纸,创刊于1985年。
作为陕西省最具影响力的报纸之一,华商报通过全天候的新闻报道,为读者提供准确、及时和权威的新闻信息。
本文将介绍华商报的历史、发展和影响,并分享其在社会、经济和文化领域的突出贡献。
一、创刊与发展历程华商报于1985年创刊,这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标志着陕西媒体迈向现代化和市场化。
作为陕西省委主管的地方性报纸,华商报始终秉持着公正、客观、真实、实用的原则,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服务。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陕西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日益迅速,华商报始终紧跟时代步伐,实现了从纸质媒体向多媒体平台的转型。
如今,除了传统的报纸报刊,华商报还拥有自己的网站、手机客户端、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传播手段,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二、影响力与知名度华商报自创刊以来,一直是陕西省最具影响力的报纸之一。
它有着广泛的读者群体,涵盖了政府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以及广大普通读者。
华商报每天发布的新闻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为读者提供了全面的信息报导。
除了影响力和知名度,华商报在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方面也赢得了广大读者的认可。
在处理新闻事件时,华商报坚持客观、真实的原则,力求呈现事实真相,为读者提供准确的信息。
同时,华商报还注重生活服务类新闻的报道,为广大读者提供有益的生活指南,获得了读者的高度赞誉。
三、社会、经济和文化领域的贡献作为陕西省最重要的媒体之一,华商报在社会、经济和文化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首先,在社会领域,华商报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和民生话题,通过深入调查和报道,引导公众舆论,推动社会进步和公正。
其次,在经济领域,华商报致力于推动陕西省经济的发展。
通过深度报道和专题研究,华商报为政府和企业提供了坚实的参考依据,为促进陕西省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浅谈融媒体时代报纸的困境与发展出路
浅谈融媒体时代报纸的困境与发展出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发展,融媒体时代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在这个以信息快速传播和多媒体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传统的纸质报纸面临着巨大的困境与挑战。
就在这样的困境之中,报纸也有着自己的发展出路。
1. 信息同质化在融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呈几何级增长。
人们可以通过电视、互联网、手机等多种媒体获取信息,而且这些信息通常都是高度同质化的。
相比之下,传统纸质报纸的信息获取方式相对单一,而且信息也相对滞后,这就使得报纸在信息获取方面有很大的不足。
2. 读者群体老龄化随着大众对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使用习惯不断加深,尤其是年轻人的阅读习惯逐渐向数字化平台迁移。
而相对而言,纸质报纸的读者群体则主要集中在老年人群体,这就导致了纸质报纸的读者群体老龄化问题。
3. 广告收入下降广告一直是报纸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然而在融媒体时代,由于广告主对于广告投放渠道的选择更加多样化,报纸的广告收入不断下降。
加之互联网广告的价格相对更低,所以广告商倾向于选择在网络媒体上进行投放,这直接导致了报纸的广告收入下降。
4. 纸质成本不断增加随着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和纸质成本的不断增加,纸质报纸的印刷成本、配送成本等各项成本压力不断增加,这使得报纸的盈利能力受到了严重挑战。
1. 转型融媒体融媒体时代的到来,虽然给传统纸质报纸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但也同时为传统报纸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传统报纸可以尝试实现融媒体转型,利用自身资源和平台,加强网络版报纸的建设,发展多媒体报纸,并利用社交媒体、手机客户端等新的媒体渠道,实现跨平台传播。
融媒体转型可以丰富报纸的内容形式,提高信息速度,增加阅读体验,吸引更多年轻读者。
2. 深挖特色报道在融媒体时代,信息同质化的问题是普遍存在的,而传统纸质报纸要想在这个大环境中脱颖而出,就需要深挖特色报道。
传统报纸可以通过深度报道、专题活动、人物专访等形式,挖掘独特的新闻资源,提供有深度、有特色的新闻内容,从而赢得读者的关注和信任。
传统报业发展新媒体的实践与探索——以“红星新闻”为例
还原新闻真相的过程,报道既要有批判性也要有建设性,不靠负面吸引眼球。
因此,以评论为主打,通过评论类栏目进行舆论引导,成为其发展的重要策略。
例如,当前的“红星新闻”每天都会在其微信公众号上更新内容,并设有“红星深度”“红星调查”“红星独家”“红星锐评”等栏目,参与社会热点事件报道上百个,内容不仅独家有深度,甚至抢在很多的“红星新闻”不仅要树立调查新闻品牌,扩大言论影响力;同时要丰富题材类型,提升业务技能。
基于此,“红星新闻”通过构建新闻人社群的运营方式实现对优秀新闻人的汇聚,以此培养新闻人的职业能力,提升自身的影响力。
一方面,“红星新闻”推出红星学院线上培训平台,定期邀请知名的媒体人进行线上讲座,吸引新闻人在朋友圈转发参与,建立起新闻人社群。
另一方面,“红星新闻”通过举办各种大赛,增强微信公众号活跃度,开拓多元化渠道。
例如,2017年5月,“红星新闻”举办了红星超级实习生大赛,邀请中山大学展江教授、四川大学张小元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马少华教授、凤凰网社论主笔敬一山、《中国青年报》评论员曹林等专家担任评委,活动持续近两个月。
“红星超级实习生大赛”面向大专以上在校学生(包括研究生),参赛者通过对近期国内外发生的新闻事件进行多维度评论,“红星新闻”微信公众号“超级实习生”栏目将展示所有参赛作品,供读者投票。
每天16点前投票数最高的稿件获得当天擂主,在红星新闻微信公众号刊发,直到第二天投票最高的文章产生。
如果阅读量高于前一篇,则攻擂成功。
反之,则守擂成功。
得票前100名作品进入复赛,成为“红星新闻”后备人才库成员。
20强作者进入“中央厨房”内容生产平台,打通了《成都商报》、成都全搜索新闻网、《每日经济新闻》、《成都商报》新媒体等成都传媒集团旗下媒体的资源,进行数字化传播;三是行业新闻方面,“红星新闻”利用中国西部唯一一家财经媒体《每日经济新闻》,通过专业财经视野,精准传播去挖掘商业价值,做好行业新闻。
《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以来,我国传统报业在政策的扶持下,纷纷加入新媒体的战场,打破了互联网公司一统天下的局面,打造了澎湃新闻、上游新闻、北京时间、红星新闻等“现象级”新媒体平台。
网络媒体环境下纸媒的困境和出路_以重庆本地三家报纸为例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下,以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一出现就立刻成为时代的新宠,以其快捷、及时、互动、广泛的传播方式对传统媒体尤其是对有着400多年历史的报纸造成了很大冲击。
国外各大报纸销售、广告营业额下降;中国的报业也在经历了20年的高歌猛进之后,以2005年为“拐点”进入到了“微利时代”。
以重庆为例,2006年以来,《热报》《法制报》《重庆经济报》等相继停刊,《重庆青年报》《时代信报》等转为内部刊物。
传统报纸处在一片水深火热之中。
一、网络媒体环境下纸媒面临的困境(一)网络媒体的兴起和发展优势何为网络媒体?南方报业集团的老总杨兴锋眼里的网络新媒体,即是以“数字化、全球化、网络化、海量化、检索化、开放化、交互化、虚拟化、即时化、交融化”为特点的基于网络和移动通信等新的传播技术而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1]。
网络媒体也可发布有关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社会公共事务的报道、评论,以及有关社会突发事件的报道、评论。
提到中国网络媒体的起家,可以追溯到1993年,即《杭州日报》开辟的电子版。
到1995年底,中国第一批网络媒体的数量也仅七八家。
而中国网络媒体发展的关键年份则在1996年至1997年。
有数据统计,截止2008年底,全国共有193家网络媒体,其中能够刊登原创新闻稿件的网络媒体96家,全部为政府新闻网站[2]。
目前,重庆本地具有刊登原创新闻资格的只有华龙网一家网络媒体。
而腾讯大渝网、重庆热线等网络媒体只有转载权。
相对于传统媒体,网络媒体有以下三大优势:第一,时效性上的优势。
以前标榜新闻时效性的纸媒,面对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也只能被重新定义。
时效性是相对而言的,报纸的出版周期一般为24小时,而网络媒体则是随时刷新。
毋庸置疑,随着上网逐渐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用户也会慢慢形成一种共识:网络新闻才是来得最快的。
以重庆为例,2008年以来,凡是重大新闻,几乎都是先从网络媒体发出。
“汶川大地震”、“重百假炸弹案”、“亮点和重庆打黑”等重磅新闻,首先从腾讯大渝网、华龙网、天涯重庆掀起,而紧随其后的《重庆晨报》《重庆时报》等纸媒行业只能靠事后的细节和权威的发布来挽回局面。
报纸广告分析报告
报纸广告分析报告第一篇:报纸广告分析报告报纸广告分析报告报纸由来已久,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而报纸广告一方面成为报社的一种盈利模式,另一方面也在广告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报纸广告是比较传统的广告形式,它的优点有:一、覆盖面广,发行量大:报纸的阅读者众多,像《南方周末》这样的报纸发行量更是大;二、阅读方式灵活,易于保存:像电视、广播广告稍纵即逝,无法好好保留,观众较记住广告信息。
而报纸则便于保存便于阅览,观众想要看报纸上的广告信息翻出旧日报纸就可以了;三、传播信息详尽:由于报纸广告的卷入度比较高,报纸广告比电视广告、广播广告都要详。
比如一些房地产做广告一般选择报纸作为广告载体,因为房地产要牵扯的信息量比较大,需要消费者有比较高的卷入度;四、费用相对较低:相比较电视广告报纸广告费用确实比较低。
而报纸广告的缺点也有如下几点:一、时效短,效力不易持久。
新闻是报纸的主体作为新闻,新闻具有时效性。
报纸也有时效性。
所以每天都有新报纸出来,每天也有新广告。
所以广告很容易被读者忘掉。
二、报纸内容庞杂,视觉干扰多,注意不易集中。
报纸的内容包容众多,而广告需要别出心裁地设计,才能夺得观众的眼球。
三、印刷条件差,受限于报纸印刷和印刷厂的设备,不易获得高水平的美感。
报纸广告与新媒体广告比起来,也有许多不足之处。
报纸广告不如新媒体广告那么新颖多变,也没有新媒体广告那么精准能跟踪消费者。
报纸广告要避免劣势,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发挥最大的优势。
第二篇:报纸广告《北京青年报》————新闻是有分量的《21世纪经济报道》————新闻创造价值《国际金融报》————资讯创造财富《南方都市报》————办中国最好的报纸《深圳晚报》————办市民最喜爱的报纸《新闻晨报》————追求最鲜活最实用的新闻《广州日报》————追求最出色的新闻《华商报》————奉献最有价值的新闻和信息《北京娱乐信报》————新闻一条是一条《星传媒》————娱乐是一种精神《都市快报》————新力量媒体《晶报》————阳光媒体,非常新闻《解放日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新华日报》————追求卓越、与时俱进《东方早报》————影响力至上《新民周刊》————我们影响主流《文汇报》————我们因你而精彩《新民晚报》————读晚报当然读新民晚报《上海星期三》————生活之精彩尽在上海星期三《钱江晚报》————实力造就美誉《南方日报》————高度决定影响力《新京报》————负责报道一切《南方周末》————老百姓心中有面镜《生活报》————好人好报好生活《深圳商报》————百“姓”早茶《羊城晚报》————真知影响人生《经济观察报》————理性,建设性《财经时报》————指点“钱”途《经济日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当然要看经济日报《中国经营报》————发现·传播·共享《劳动午报》————早也报,晚也报,又新又全看午报《北京晨报》————看晨报,信息时代醒得早《每日新报》————报纸还是新的好,报纸还是早的好,新闻早知道。
3000字+报纸的未来发展趋势
3000字+报纸的未来发展趋势报纸的未来发展趋势摘要:随着科学技术和时代的发展,形成了新的传媒竞争市场,出现了以数学技术和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对传统媒体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随着社会形势的迅速发展,报纸只有通过树立自身的独特权威,不断创新形式和服务内容,才能给读者带来丰富的阅读体验,才能拥有读者人群,使自身得到发展。
关键词:报纸;未来发展趋势;困境;对策随着网络和电视等新兴媒体的发展,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遇到了发展的瓶颈,对于报纸来说,缺乏年轻读者人群,导致报纸的发行量大量减少,有的甚至停刊,本身经济效益大幅下滑。
新兴媒体具有实效性强、趣味性高等特点,获得巨大发展动力,但报纸终究是传统媒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身具有一定的特点,本文分析了在新兴媒体环境下,报纸的发展现状,研究了报纸的最新发展动态,提出了发展策略。
一、传统报业发展现状及困境报纸的发展面临两大困难,一是新兴媒体的大力冲击,二是世界整体经济的下降,导致报纸的发展非常困难,主要有下面这些表现:一)传统报纸的发展受到严重冲击1.成本过高。
在互联网迅速普及之前,新闻报道的主要载体是传统报纸,经过记者采集新闻以后,编辑制作排版,最后形成纸质报纸,此过程需要较大的经济成本。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这种媒体方式遭到了人们的冷落,大量网民不但阅读新闻,而且也可以传播新闻,同时还能收集新闻,有效拓宽了新闻收集渠道,使新闻内容包括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还有,互联网依据电子数据进行传播,使传播过程大为简化,大量节省了成本。
2.时效性较差。
新闻信息应该具有较强的时效性,而对于传统报纸来说,传播体式格局过于陈旧,传播速度过于缓慢,这些方面都不克不及与互联网相比。
网络的迅速普及,使得新闻传播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定,具有较强的时效性。
刚刚产生的事件,可能只需求几分钟就会在网上出现,这一特性是报纸不克不及比的。
3.读者数量减少。
随着网络的迅速普及,大量人群涌入网民序列,据有关数字显示,2013年,我国互联网用户已到达6亿,传统报纸的读者人群迅速削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比较喜欢网络阅读的,导致报纸遭到了人们的萧条,网络的发展对传统报纸形成有力冲击。
新闻网站的市场前景、存在问题及发展策略
新闻网站的市场前景、存在问题及发展策略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新闻网站如同一艘扬帆起航的巨轮,正驶向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
然而,这艘巨轮并非一帆风顺,它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新闻网站的市场前景、存在问题以及发展策略。
首先,让我们来分析一下新闻网站的市场前景。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传统的纸质媒体逐渐式微,而新闻网站则成为了人们获取实时新闻的主要渠道。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新闻网站获取新闻资讯。
这表明新闻网站在未来的市场前景是广阔的。
然而,新闻网站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是内容的质量问题。
由于新闻网站数量众多,竞争激烈,一些网站为了吸引眼球,不惜采用标题党、假新闻等手段来骗取点击率。
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破坏了整个行业的声誉。
其次是盈利模式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新闻网站主要依靠广告收入来维持运营,但这种模式已经受到了质疑。
因为广告商往往只关注点击率和曝光率,而忽视了内容的质量和价值。
这使得许多优质的新闻内容无法得到应有的回报。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新闻网站应该采取以下发展策略:首先,提高内容质量是关键。
新闻网站应该注重培养专业的采编团队,严格把控内容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同时,还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来辅助审核内容,提高审核效率和准确性。
只有提供高质量的内容,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
其次,创新盈利模式也是必要的。
除了广告收入外,新闻网站还可以探索其他盈利途径,如付费阅读、会员制等。
这些模式不仅可以为网站带来稳定的收入来源,还可以鼓励优质内容的创作和传播。
此外,加强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也是重要的。
新闻网站应该注重自身品牌形象的塑造和维护,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宣传推广,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
同时,还可以与其他媒体机构合作开展联合报道和活动策划等项目,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总之,新闻网站的市场前景是广阔的,但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报纸头版如何用专题化“议程设置”穿透网端——以《华商报》为例
报纸头版如何用专题化“议程设置”穿透网端——以《华商报》为例袁 红摘要:为了应对移动端新媒体冲击带来的生存危机,纸媒再次启动改版,以期变革“议程设置”方式的策略突围。
从2019年5月改版以来,《华商报》利用头版的专题化、海报化实施“议程设置”,注重头版的内容选择和包装,其基本遵循是选择重大和重要的新闻,呈现思考的观点与态度以引导舆论,从情感中寻求传播的切入点以实现共鸣,着眼细微处关注民生,贴近百姓,同时抓好头版的创意与设计,借力微信朋友圈、华商二三里等网端平台使报纸头版实现二次传播,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关键词:报纸改版;“议程设置”;内容选择;版面创意;《华商报》中图分类号:G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20)11-0152-03近几年,随着舆论场转移到移动端,纸媒的式微越来越明显。
为了应对生存危机,不少纸媒开始了又一轮改版,其中一个明显的倾向就是头版专题化、海报化,而这种变革“议程设置”方式的策略则让其实现突围,在网端获得二次传播。
本文以《华商报》头版为例,解读纸媒头版改版如何进行“议程设置”,剖析其对报纸头版二次传播的反作用力,以及报纸在进行这种新式头版“议程设置”时应遵循的原则。
一、纸媒自救中被善用的“议程设置”近几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传统媒体遭遇到新兴资讯类应用软件及微信等自媒体的“围剿”,其中纸媒的困境显得尤为突出——生产方式决定其即时信息滞后,传播方式导致其发行量和广告收入下降、受众不断减少。
面对这一危局,纸媒纷纷通过改版来寻求自救和突破,其中比较明显的一个倾向就是头版开始趋向于杂志化、海报化、封面化,在传递信息的同时,更多地展露出观点、态度和情感等,寻求与受众形成共鸣。
笔者深入分析改版动作引人关注的《华商报》后发现,该报一直坚持头版的创新、创意,自2019年5月开始对头版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不断强化内容影响力和视觉冲击力,很多创意版面经常被朋友圈转发,由纸端的传播者变为网端的被传播者,形成了穿透网端的新的传播效力。
《华商报》的融合战略
《华商报》的融合战略作者:李炜来源:《传媒》 2018年第8期华商传媒集团是以都市报《华商报》为基础,通过自我发展、自我积累,快速成长起来的传媒企业。
陕西华商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内唯一一个在多个区域运营都市报的传媒集团,目前拥有报纸、期刊、网站和其他产品公司,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传媒产业链。
在文化产业大繁荣和媒体融合的历史性机遇面前,华商传媒集团依托成熟的市场化运营体制和完善的专业化业务运作模式,形成了以资本为纽带的强大产业整合能力,在文化产业中打造集群优势。
华商传媒集团经营管理6报5刊5网和10多家公司,业务涉及报纸内容生产、配送、印刷、会展、投资、网络、出版、户外广告、杂志、DM等产品形态,拥有员工上万名。
集团的四张都市报——西安《华商报》、长春《新文化报》、沈阳《华商晨报》、重庆《重庆时报》发行量均位居区域市场第一,稳居“全国都市报30强”,多次同时入选“中国地标大报”;期刊集群——《钱经》《淑媛》《自驾游》《大众文摘》《益寿宝典》等也拥有一定的影响力。
在新媒体的布局中,华商传媒对市场反应迅速,逐步建立起华商网、辽一网、新文化网、橙网等全国多个区域的网络新媒体,成为传媒转型的积极开拓者。
鉴于《华商报》是华商传媒的基础产品,且《华商报》在陕西地区的成功运营已成为集团业务的重要标杆,笔者以《华商报》为讨论起点,分析华商传媒数字化转型和媒介融合的战略布局。
《华商报》融合发展的主平台——华商网《华商报》是陕西侨联主管的一份综合类都市生活报。
具有以西安为中心,辐射宝鸡、咸阳、渭南、延安、榆林等全省所有中等城市的发行网络。
《华商报》的办报宗旨是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突出市民化、都市化、生活化和时尚化,是西安、陕西乃至西北地区发行量、阅读率、影响力较大的报纸。
2003年2月18日,西安华商网络传媒有限公司成立,以聚合《华商报》报业媒体资源为基础,与网民24小时全方位交流互动,致力于做区域最具影响力与用户价值的互联网媒体。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华商报》的转型发展
传播与版权chuanbo yu banQuan2018年第4期 总第59期浅析新媒体环境下《华商报》的转型发展宁 宁[摘 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以互联网和移动终端为基础和载体的信息传播迅速发展,人们接受信息的途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纸媒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受到了巨大冲击。
在新形势下,传统媒体必须与时俱进,寻求与新媒体的融合,进行转型发展。
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来填补传统媒体自身的不足,形成传统纸媒的数字网络化,为受众提供专业权威且时效性强、信息量丰富和阅读体验佳的精品内容,从而在新媒体的大浪潮下扭转颓势重新发挥自身优势。
[关键词] 传统纸媒;新媒体;转型[作 者] 宁宁,晋中学院文学院。
一、传统媒体的概念与发展现状(一)传统媒体的定义传统媒体是一个相对而言的概念,哪些传播媒介被称为传统媒体?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其所指的对象也不同,在广播刚刚出现的时候,相比较于报纸,报纸被称为传统媒体;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视出现,其集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的传播方式相比较报纸、广播单一的传播模式拥有巨大的传播优势,报纸和广播又成了传统媒体。
相同的道理,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和快速发展,使信息传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传播的时效性、丰富性是前三者所不能及的。
今天,我们把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称为传统媒体。
传统媒体具有专业性、权威性,拥有强大的人力物力资源、成熟的行业标准、完善的内容生产体系等优势,但也存在着时间上和空间的上限制的不足①。
(二)传统纸媒发展现状1.受众减少。
由于互联网等新媒体具有传播及时、信息量丰富、传播范围广以及具备交互性和开放性等众多优势,使新媒体传播在发展之初便拥有了大量的受众。
同时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的受众不再依赖传统媒体来获取信息,而是从互联网中获取信息,成为新媒体的受众。
生活中,随处可见人们用着电脑、手机等工具在进行着信息获取、交流和传播,而通过报纸等传统媒体来获取新闻的方式越来越小众化和边缘化。
网络报纸和纸质报纸的优劣
高二(10)班徐琦网络报纸和纸质报纸的优劣网络:1、专业化的原创内容和公信力。
网络报纸大部分是传统报纸利用网络数字技术的二次产成品。
通过在网络中发布、传播,以获得更多受众群。
2、内容针对性强,吸引力强。
网络报纸运用传统报纸的版面语言,对读者视觉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和引导力。
并且还能使阅读者能够快速抓住兴趣点,提高阅读效率。
3、导航性强,方便搜寻前阶段的相关内容。
网络报纸在页面上基本具备导航功能,供读者自由选择。
4、容易保存,信息储存能力强。
很多网络报纸都提供PDF格式的下载方式,使信息得以保存。
5、受众稳定。
网络报纸依托传统纸质报纸,会有自己特定的受众群。
在纸质报纸逐渐落寞的今天,很多人都会选择在网上直接观看今天的报纸。
纸质:1.老年人不会上网去看新闻,但是会看报。
2.上厕所的时候可以看报纸,但是不能上网。
3.坐公交、第地铁的时候可以看报纸,上网不方便,而且有电脑也不一定能上网。
4.报纸方便、快捷、易携带,而且报纸的新闻面往往比网络更宽。
5.在没有网络的地方还是得看报纸。
感想:现在是一个信息时代,所以不可否认我们会受到网络的影响,而放弃一些传统的东西,而这一切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这些发展也是有利有弊的。
所以我们要正确看待潮流和传统,选择最为适合的。
随着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的衰落,人类社会正在向信息时代过渡,跨进第三次浪潮文明,其社会形态是由工业社会发展到信息社会。
第三次浪潮的信息社会与前两次浪潮的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最大的区别,就是不再以体能和机械能为主,而是以智能为主。
我们的时代越来越智能化,电子化,全球化,非群体化。
同时也越来越有综合性,竞争性,渗透性和开放性。
面对这一切,我们并不需要恐慌和害怕,我们只要勇敢的面对潮流,积极的对生活做出调整,选择最佳的,最适合我们的生活方式就行了。
当然,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优秀的传统工艺应该传承下去。
不应该断送在这个时代。
所以一切的变化都有利和弊两个方面,我们要有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认识,积极的做出选择。
报纸新闻写作与网络新闻写作的差异探讨
报纸新闻写作与网络新闻写作的差异探讨1. 引言1.1 介绍报纸新闻写作和网络新闻写作的重要性和区别报纸新闻写作和网络新闻写作在现代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报纸作为传统媒体,拥有长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受众群体,曾经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
而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新闻写作逐渐成为人们获取新闻资讯的主要途径之一,具有实时更新、跨平台传播、互动性强等特点。
两者的出现和发展,不仅拓宽了新闻传播的渠道,也推动了新闻写作的创新与进步。
报纸新闻写作注重客观、准确、简洁的原则,通常以“倒金字塔”式结构呈现,即先传递最重要的信息,逐渐展开细节。
而网络新闻写作由于受到信息传播速度和互动性的影响,更加注重标题党和吸引眼球的写作方式,内容更为碎片化和简洁明了,让读者能够快速获取主要信息。
区别于报纸新闻的静态性,网络新闻以即时性见长,信息更新速度极快,能够随时随地获取最新的消息。
网络新闻写作注重互动性,读者可以通过评论、分享等方式与作者互动,形成更加立体、丰富的新闻传播模式。
在这样不同的背景下,报纸新闻写作和网络新闻写作各有其独特之处,同时也互补发展。
它们在内容呈现、写作风格、读者互动等方面有明显差异,但都为人们获取、传播信息提供了更为便捷和多样的选择。
展望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信息获取方式的需求变化,新闻写作也将不断创新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加丰富、多元化的新闻阅读体验。
2. 正文2.1 报纸新闻写作的特点1. 严谨性和客观性:报纸新闻写作在报道事实和事件时要求准确、客观,避免夸大或歪曲事实,以确保新闻内容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2. 精炼简洁:由于报纸空间有限,新闻报道通常要求言简意赅,重要信息要在短时间内传达给读者,因此报纸新闻写作更注重文章的紧凑性和精炼度。
3. 标题突出:报纸新闻的标题通常要能准确概括新闻内容,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引导读者进入文章内容,所以标题在报纸新闻写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4. 深度报道:虽然报纸新闻要求简洁,但在一些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中,也会进行深度报道,对事件背景、相关人物等进行详细的解读和分析,以提供更全面的信息给读者。
从联合到融合——都市报纸质版与网络版一体化发展态势分析
都市报 的新变 化 , 以期把 握 当代 都市报 新 的转 型 。
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都市报纸质版与 网络版一体 化发展 态势
在 传 媒 竞 争 日趋 激 烈 的今 天 , 网 络 媒 体 的 不 断 成 熟 和 飞 速 发 展 分 外 夺 人 眼 球 , 为媒 体 之 间 的联 合 提 供
了强大 的技 术支持 。焕然一新 的传 播方式和更胜 一筹 的传播 效果 ,使得 网络 已经成 为现代 生活不可 缺少的 工具 ,潜移默化地 改变着人类接 受信息 的习惯 甚至生 活 方式。 据中 国互联 网络信 息中心 (N I ) C N C 发布的 《 第
主和 科学的精神 的发展壮 大。一方面 是尽可能逼近对
事 实 的 客 观 真 实 的解 释 和 陈 述 ,另 一方 面 是 转 向对 普 通 人 生 活 的 关 注 。 闻 的 客观 性 原 则 的 价 值 , 在 于通 新 就
面意见:由是 ,重要论题得 以有最广泛 、公正 的报道 。
记 者 的 意 见 , 解 释 上 的一 己表 白, 仅 限于 社 论 、 或 则 专
版或 电子版 , 形成纸质版与 网络版一体化 联合发展 的态 势。 笔者 在网上初 步搜索 发现仅在 省会城市 , 以代 据 可 表当地都市报及其网站发展水平的都市报有效网站就有 5个 。 8 可是 , 都市报的 网络版和纸质版在 内容和形式上
都 存 在 较 大 的 差别 , 同 都 市报 的 网络 版 及 其 网络 新 闻 不
十 五 次 中 国 互 联 网 络 发 展 状 况 统 计 报 告 》 显 示 :截 至 2 0 年 l 月底 , 国 的上 网 用 户 总 人 数 已达 到 9 0 万 04 2 我 40 人 ,较 2 0 0 3年 增 长 了 1 . % 7 5 o,庞 大 的用 户 数 量 充 分 说 明我 国互 联 网 相 关 市 场 的 巨 大 发 展 空 间 。 客 观 性 有 助 于 维 护 社 会 公 正 , 保 证 信 息 公 开 。 客
方寸屏幕写春秋——以《华商手机报》为例
6 号华 商手机 彩信版的报纸 , 日发送 的 4 当 则头条新 闻 《 陕西 邮政政企 分开邮局只管 寄信 》 《 、 北京 电大女教师 讲 台上当众撒尿 》《 、郑浩 晏紫止步美 网女双 八强》 《 、刘 翔世 界排 名 跃 出前 五》 中前 三 条 的新 闻 字 数分 别 为 1 5 1 0、1 。而 晟后 一条 体育 新 闻则是 一条标 、 8 0 1 1
闻,就配有刘翔在 1 l 0米跑道上冲刺跨栏的新闻图
片 。使 用户在阅读新 闻信 息的同时欣 赏到刘翔 飞跃 的 矫健 身姿 。 新 闻信 息一 目了然 。手机报纸 的新闻信息 大多 以 标题新 闻的形式呈现 在受众 的面前 。受众直接 看新 闻 标题 就可知道传播者 想要传播 的讯 息是什么 ,节省 了 受众 的读报 时间 。 以冯 小刚清债 事件 为例 。 0 6 9 20 年 月 7日 纸质 《 商报 》文娱新 闻 ・ 鲜版对 该事件的新 华 抢
人们对信 息时效性 的要 求越来越 高, 以手机为 载体的 《 华商手机报 》满足 了大众 的这种 需求 。 面对一 些突发
一 目了然 。 当然 , 受众想要 获取详细 的信 息 , 以去读 可
《 华商报》 。 ( )手机报 纸的文本特征 二
事件 , 华商除了正报上大篇 幅的深度报道 , 同时还 利用
的主 要 内容 。
秋
以 华商手机报 为例
送 的新 闻,不仅 仅只是简 单意义上 的文字信 息 ,而 是 一个 多媒 体数据 包 。这个 多媒 体数据 包 包含 了图 片、 文字 、声音 、动 画等 。每 当收 到一 条彩 信 ,伴 随 而 来 的还 有一段流行音 乐 ,待 彩信下 载完毕后 ,手机用
时 效性 与 移动性 并存 手 机作 为 即 时、 可移 动
报业信息技术发展的历程与趋势
报业信息技术发展的历程与趋势2023年了,报业信息技术发展也迎来了新的里程碑。
从印刷纸媒到电子媒体,再到移动互联网时代,报业一直在不断变革和创新。
今天,让我们回顾一下报业信息技术发展的历程,并探讨未来的趋势和挑战。
一、印刷纸媒时代报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9年的罗马。
在当时,罗马的朝阳报就是世界上第一份报纸。
不过,直到19世纪后期,报业才真正开始蓬勃发展。
当时,印刷技术的发展促使了报业的迅猛发展,千家万户都开始拿着报纸看新闻。
在这个时期,报纸的内容还比较单一,通常只有政治新闻、财经新闻和国际新闻等少数主题。
二、电子媒体时代20世纪60年代后期,电子媒体开始崭露头角。
当时,有线电视和广播等电子媒体开始兴起,同时,新闻的报道也逐渐向电视和广播转移。
这个时期,报业发展的速度比较慢,但报道的形式也开始多样化,报纸不再只是单纯的文字和图片,面包车以及智能车载系统等也开始拍摄并传输新闻。
三、移动互联网时代21世纪初,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彻底改变了报纸的发展轨迹。
手机App、微信公众号和新媒体平台等应运而生,这些新的平台迅速吸引了大量用户的关注。
在这个时期,报业开始出现一些全新的业务模式和变革。
以“字节跳动”公司旗下的今日头条为例,该平台借助算法推荐算法为用户推荐感兴趣的新闻内容,并根据用户行为进行个性化推荐。
四、未来趋势和挑战未来,报业的趋势将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
全球新闻的报道将更加全面深入,并且越来越注重多元化的呈现方式,新闻以多维度的方式受众的愿望、热点话题、多方资讯等进行呈现。
同时,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也将会对报业产生重要影响,报业的发展不再只是由人类掌控。
未来,人工智能将会在新闻生产和编辑等多个环节发挥作用,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加精准的新闻服务。
然而,面对这些变化,报业还要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将会导致新闻内容的流量化和娱乐化,报业需要更加注重新闻内容的质量和深度,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
都市报时评与公民话语权研究——以《华商报》时评为个案
都市报时评与公民话语权研究——以《华商报》时评为个案季慧娟(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陕西西安710062)摘要:时评是当今媒体评论中最具生机和活力的文体,近年来活跃在各大媒体版面中,形成了第三次“时评热”现象。
新时期的社会政治文明建设明确要求保障公民的话语权,积极扩大公民参与,及时反映公民诉求。
因此,关于时评特别是都市报时评、公民话语权的研究引起学术界关注和探讨,但目前尚未有研究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探讨。
以《华商报》为研究个案,选取《华商报》关于动车事故的系列评论。
浅析都市报时评与公民话语权的关系,探讨都市报时评如何为公民言说搭建话语平台,并针对这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些许建议。
关键词:都市报时评公民话语权《华商报》时评一、研究方案(一)研究对象、研究样本的确定本文选取(华商报>时评为研究对象,是因为在都市报“家族”之中,<华商报>是陕西乃至整个西北地区发行量、阅读率、影响力最大的都市类报纸之一,它始终坚持以“奉献最有价值的新闻和信息”为办报宗旨。
华商报评论更是一直秉承新闻专业主义,自觉承担媒体社会公器的角色,在遵循基本的普世价值下,监督公权,议论人心,为公民发表言论、表达意见搭建了一个开放的话语平台。
选取<华商报>关于温州动车事故的系列评论为研究样本的原因有两个:第一,这一事故伤亡重大,社会反响强烈,矛盾冲突直指近年来备受关注却又蕴含危机的“中国速度”,折射出经济高速发展下中国社会的深层次问题。
第二,事故发生后,《华商报>评论部认识深刻,反应敏锐,从事故发生之日起,每天持续刊发评论,从各个角度全方位阐述了动车事故的重大意义。
所以,本研究选取了(华商报>从2011年7月25日到7月30日[11连续六天、共计40个关于动车事故议题的评论文章为研究分析样本。
(二)研究方法的选取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方法,其实质是对传播内容所含信息量及其变化的分析。
报刊出版与阶层统合: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化人办报——以香港《华商报》为例
在国共舆论对决中,中国共产党能够成功胜出,与其在国统区(包括港澳)的成功宣传密不可分。
尤其是中国共产党通过文化人办报,实现对知识阶层的引领,进而带动和统合城市各阶层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支持。
所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化人办报,是指党内外一些忧国爱民、有文化有写作才能的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利用报纸,借自己的社会声望来发表文章,推动社会进步和革命胜利。
[1]在国统区,如何公开合法地影响城市舆论和广大市民,是“西安事变”之后中国共产党重返国内政治舞台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中共中央为此多次发出指示,改变党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在巩固和扩大党的秘密组织的同时,用一切方法争取党的公开与半公开。
“用一切方法争取党的公开与半公开”,不是党组织在国统区的暴露,而是党的政策、党的宣传与国统区民众的合法见面。
最安全有效的途径莫过于进入当时国统区主流的办报模式:“文人办报”。
正如张季鸾在《本社同人的声明》中所言,“中国报原则是文人论政的机关,不是实业机关”。
那为什么用“文化人办报”而不用“文人办报”?一是办报主体不同。
党领导下的“文化人办报”,既不是纯粹的书生意气指点江山,也不仅指共产党以外的文化人办报,而是包括党内和党外的专家、学者、作家、艺术家等各类知识分子。
二是办报宗旨更鲜明。
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基础上(而不是“依赖”党的领导),众多文化人能动地利用自身学养、声望针砭时弊,或迂回或正面地表达对党的政策的支持与拥护。
三是办报目的更明确。
办报不仅论政、参政,最终目的还是建政。
之所以选择以香港《华商报》为研究中心,是因其特殊的办报时空、办报团队而表现出鲜明的文化人办报特色,在报刊出版与阶层统合的互动上,显现出独特的时代风采,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1941年创刊的香港《华商报》,是“皖南事变”后大批文化人集聚香江参与创办,集中体现了党领导下文化人办报的风格。
目前关于中国共产党办报区域(城市和农村)、办报模式(《解放日报》和《新华日报》)的研究,成果相当丰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报纸的起源、 发展现 状以及在当 下竞争极 其激烈的市 场格局 的挤 压下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 力求寻找 出更适合其长远发展 的策略 。
一
、
报 纸 网 络 版 的产 生原 因
报 纸 网 络 版 是 指报 纸 这 种 传 统 媒 体 借 助 网 络 技 术 而 产 生 的 电 子 版 本 。它 的 产 生 和发 展 有 如下 几 方 面 原 因 。
1 网络 技 术 的 发展 使 更 多 人 可 以轻 松 使 用 因 特 网 , 纸 上 网 便 应 、 报
运 而 生
时间。而网络传播则只需输入信息 , 就可直接将信 息传播出去 , 没有太 多中间环节 。对于一些时效性要 求高的突发 事件 , 全可以通过 网络 完 在事件发生的时候立即将信息传 播出去 。如在汶 川大 地震发生时 ,华 《 商报》 网络版在地震发生后短 期时间 内, 便发 布 了相关 詹息 , 但纸质 的 《 华商报》 却一定要等到第二天才能将信息对外 公布 , 由此 , 不难看出网
图 书 与 传 媒
报纸 网络版的发展前景探析
报纸网络版 的发展前景探析
以《 商 报 》 华 网络 版 为例
王 锋
1 0 5 ( 西省 邮 政 公 司 陕 西 西 安 7 0 7 ) 陕
【 摘 要 】 本 文 以《 商 报 》 络版 为 个案 , 讨 了网 络报 纸 的发 展 现 状 以 及 所 具 有 的 强 大优 势 。提 出 了在 当今 竞 争 极 其 激 烈 的 市 场 格 华 网 探
( ) 强 的日 效 性 。 与 传 统 媒 介 的 生产 发 行 手 段 相 比 , 络 信 息 的 1极 寸 网
图 纸的盛行逐渐加深了人们对网络报纸的认识 因此 , 许多 网络报纸开始 制 作 与 传 播 的速 度 要 快 得 多 。 印 刷 报 纸 要 经 过 稿 件 的 文 字 录 入 、 片 从办报思路 、 内容及形式等多方面进行探索 , 试图创 造出与传统印刷报 扫描 、 计算机组版 、 用激光照 排机出胶片 、 版印刷 以及通过各 种渠道 制 纸不 同的 一 种 全 新 的 报 纸 形 式 。本 文 以 《 商报 》 络 版 为 个 案 , 析 华 网 分 将 报 纸 送到 读 者 手 中 等 多 个 环 节 ; 播 电视 则 要 经 前 期 拍 摄 、 期 制 作 广 后 播 出 等 环节 。这 不 但 要 有 一 定 的 物 质 设 备 做 基 础 , 需 要 耗 费 一 定 的 还
( ) 媒 体化 的 立 体传 播 效 果使 得 可视 性 与 感 染 力 明 显增 强 。 相 较 3多
只能在夹缝中苟延残喘。因特网的发展是 媒介发展的一次 契机 。已经
处 于 领 先 地位 的媒 体 机 构 想 继 续 保 持 它 的 优 势 , 一 些 处 于劣 势 的传 而
随着 因 特 网 技 术 的 发展 , 统 媒 介 对 因特 网 的兴 趣 愈 来 愈 浓 厚 , 传 对 它的利用也 日益增加。当报纸上网初期 , 人们从 印刷媒体转到网络 时, 总会 受传 统 思 维 方 式 和 工 作 方 式 的 影 响 , 是 简 单 地 把 印 刷 版 的 全 部 只
二 、 纸 网 络版 的利 弊 分 析 报
与 传 统 媒体 相 比 , 纸 网 络 版 成 为现 今 各 大 报 纸 纷 纷 采 用的 方 式 , 报
拥 有 强 大 的优 势 。
1 网络 版 报 纸 的 强 大优 势 、
内容和运作模式照搬到网络上 。虽然这样的网络版 对于扩大报纸的影
晌起 到 了一 定 的 作 用 , 并 没 有 把 网 络 的 优 势 充 分 发 挥 出 来 。 网 络 报 但
() 2 信息传播面厂。网络报纸是基于因特网进行 的信 息传播 , 随着 因特网覆盖 国家数量的不断增多 、 上网人数的不断增 多, 报纸 网络版所 面向的受众 已不单单局限于一个 小的范 围内 , 而是面 向整个 因特网所 覆盖 的国家。《 华商报》 原本是一 个主要面对 陕西发行 的报纸 , 网络 但 版的《 商报》 华 改变了印刷报纸发 行受地 域和空间限制 的弊端 , 使得 信
络 报纸 具有 8效 性 强 的 特 点 。 寸
随 着 计 算 机 和 网络 的普 及 以 及 应 用 程 度 不 断 提 高 , 们 越 来 越 多 人 的通 过 因 特 网 获 取相 关 知 识 和 信 息 , 络 逐 渐 成 为 人 们 日 常 生 活 中 必 网 不 可 少 的 重 要 工 具 。媒 介 逐 渐 发 现 通 过 因 特 网 扩 大 自身 发 展 和 影 响 的
特别 是 一 些 过 去纸 质报 纸 未 能 到 达 的 偏 远 地 区 。 同时 也 拥 有 了 更 多 的
读者 。
在 2 世 纪的 前 9 0 o年 , 方 国 家 的 传 媒 业 垄 断 格 局 已 形 成 并 目 益 西 牢 固 , 的 媒介 集 团 控 制 了国 家 的 大众 传 媒 事 业 , 些 中 小 型 媒 介 机 构 大 ~
局 的 挤 压 下 的发 展 之 策 。 即加 强 网 络版 报 纸 的 管理 ; 升 网络版 报 纸 的质 量 ; 大 广 告 的 宣传 效 应 ; 速 集 团化 与 国 际 化 进 程 。 以谋 求 更 好 提 扩 加
的 发展 前景 。
【 关键 词 】 网络 版 报 纸 ; 场 意识 ; 众定 位 ; 展 对 策 市 受 发
重要性 , 报纸上网便应运 而生并渐入 高潮。《 华商报》 也正 是从此 时开 始 , 步 设 立 网络 版 , 逐 以期 更 多 人 可 以 在使 用 因 特 网 的 同 时 , 意 到 《 注 华
商 报 》 扩 大 自 己 的影 响 力 。 ,
2 传播面变得吏加广泛 , 并且在网上极大的扩张 了自己的传播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