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质量检测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第2课新文化运动教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第2课新文化运动教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第2课新文化运动课程标准: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一、《新青年》与新觉醒1.新文化运动爆发的原因(1)阶级基础: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接受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队伍壮大,要求实现民主,打破封建思想的束缚。

(2)思想基础: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直接原因: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2.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3)前期指导思想:民主与科学。

(4)中心:北京大学。

二、高扬科学民主大旗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愚昧与专制(1)陈独秀指出科学与民主是当今人类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两大因素。

(2)李大钊猛烈抨击尊孔复古逆流和君主专制思想。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1)陈独秀认为三纲五常是“奴隶之道德”,与时代潮流不相符。

(2)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指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1)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文学革命由此开始。

(2)“文学革命”口号的提出和白话文的使用,成为推动新文化运动的有力武器。

三、新文化运动的意义1.进步性(1)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新文化运动还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特别是青年学生在启蒙思潮的影响下,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

(3)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

2.局限性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也有一定的片面性。

对中国传统文化全盘否定,对西方文化全盘肯定,产生了许多消极的影响。

1.图示法理解新文化运动内容的内在联系2.前期新文化运动的特点对传统文化持全面批判态度,集中表现为对儒家学说的政治价值观的否定。

高中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章末检测 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章末检测 人民版必修3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建议用时实际用时满分实际得分9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由19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前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情况所得出的认识和结论中,符合历史事实的是()①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与鸦片战争有关②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人物有林则徐、魏源等人③学习的内容主要是西方的军事与科技④向西方学习尚未涉及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问题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2.“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

”“方今急边防,疲氓未息肩。

苦心著此书,搜讨颇有年。

”这是对下列哪本书的评价()A.《四洲志》B.《海国图志》C.《明夷待访录》D.《天下郡国利病书》3.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

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C.托古改制,变法维新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4.(上海高考)胡适在1923年的一封信中说:“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

”胡适所说的“三个时代”是()A.辛亥革命、护法运动、新文化运动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护国运动C.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D.戊戌变法、护国运动、护法运动5.风云激荡的百年中国,康有为曾被指“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陈独秀则宣称“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两者反映的共同问题是( )A.儒家学说已不再适应时代的需求B.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根深蒂固C.儒家学说成为近代民主政治建设的阻碍D.儒家学说已成为维新变法的有利工具6.有学者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

……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

”这一时期影响中国社会的“外国作品”的本质意义在于()A.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B.把人类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C.建设民主和法治的社会制度D.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7.辛亥革命后,先进的中国人继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和真理,其根本原因在于()A.受新的革命思潮的影响B.中国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没有变化C.受国际形势变化的影响D.无产阶级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8.“应毁全国已有之孔庙而罢其祀!”陈独秀的这一观点()①体现了彻底地反封建决心②矛头直指儒家传统道德③为文学革命指明了方向④存在着对传统文化绝对否定的倾向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9.以下是20世纪初北京普通市民的两段对话背景对话1912年,清帝退位文三:“大清朝灭了,现在是民国,你还敢留辫子,小心被当成清朝余孽!”赵四:“那我得赶快剪掉辫子。

高中历史专题3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检测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专题3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检测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鸦片战争后出版的《海国图志》对开阔人们眼界、重新认识世界起了积极作用。

它的主要内容是介绍( )A.西方历史地理知识B.西方各国政治制度C.西方兵器制造知识D.西方先进科学知识,是当时第一部由中国人编纂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均与《海国图志》的主要内容不符。

2.“洋务论上可纵论于庙堂与官场,下可横议于肆市庐舍”,出现了所谓“朝野交哄,皆以通达洋务为能事”的局面。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的这一局面说明( )A.清政府的统治政策发生了根本改变B.传统观念被冲击,有利于西学的传播C.洋务派在当时变革政治体制,引起人们响应D.洋务思想取代维新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洋务派继承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掀起了洋务运动,故选B项。

3.张之洞在1898年发表的《劝学篇》中认为:“不变其法,不能变其器。

”“西学又有别,西艺非要,西政为要。

”据此,可以得出的认识是( )A.张之洞受到了维新思想的影响B.张之洞仍坚持洋务派的一贯主张C.张之洞预备完全地改弦更张D.张之洞对戊戌变法表示赞同,不能变其器”等信息,意在改变阻碍变革的政治制度,反映了维新思想对张之洞的影响,故A项符合题意。

4.西方某史学家在评论近代中国的某一派别时说:“他们印刷了一系列小册子,重新解释了儒家思想,为帝国体系下发生的巨变进行辩护。

”该派别应是( )A.洋务派B.资产阶级维新派C.资产阶级革命派D.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可知B项正确;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通过暴力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新文化运动全面否定儒家文化,故排除A、C、D三项。

5.1903年,中国《大公报》:“宪法不立,则虽其国强盛,终滋危殆之忧,如今日之俄土是;宪法苟立,则虽其国狭小,已固雄富之基,如今日之德日是。

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人民版必修3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课程标准]一.《标准》内容(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3)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二、《标准》分析1.鸦片战争后,首先出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继而产生了兴办近代企业以与西方抗衡的洋务思想,最终形成了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为代表的维新变法思想。

维新变法在晚清历次变革中最具思想价值,是课标要求学习的重点知识,学习的关键是要理解维新变法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启蒙作用。

2.进入民国之后,有识之士在探索国家富强之路的同时,洞悉旧的思想观念仍在阻碍社会前进的步伐,于是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力图使国人思想再度解放。

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提倡民主与科学,主张以新文化代替旧文化,以新文学代替旧文学,以新伦理代替旧伦理,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产生了巨大影响。

3.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乘十月革命的东风,向国内引入了马克思主义并逐渐传播,最终成为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指导思想。

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人发挥了巨大作用。

他们在中国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并将其应用于实践,最终使得中国走向独立和富强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的历史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4.本专题阐述了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在对专题内容的学习中,应熟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几个阶段以及各阶段间的关系,了解思想解放潮流中的重要事件和关键人物,同时要探讨思想解放潮流这一重大历史现象对中国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所起的影响和作用。

[课前练习]一.开眼看世界鸦片战争后,以林则徐、魏源为首的地主阶级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抵御外侮,“师夷长技以制夷”。

二、“中体西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洋务派在“中体西用”思想的指导下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巩固清朝统治。

历史人民版必修3检测:专题检测(三)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含解析

历史人民版必修3检测:专题检测(三)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含解析

专题检测(三)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有学者指出:“(传统中国)自满自足的社会认为在世界上其他社会都是低下的和从属的。

”下列思想或口号体现了这种社会观念开始改变的是()A.“物竞天择,适者生存”B.“师夷长技以制夷”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答案 B解析“师夷长技以制夷”说明中国要主动地学习西方的技术,说明正确认识到了自己技不如人,因此转变了自满自足的社会观念,故B项正确。

2.(2018·宣城高二检测)“(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

”材料评述的是()A.《海国图志》B.“中体西用”C.维新思想D.新文化运动答案 B解析根据“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的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洋务派的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并且发动了洋务运动,兴办了近代军事、民用工业,促进了中国经济、教育的近代化,故B项正确。

3.康有为在《与朱一新论学书牍》(即答复当时讲学于广雅书院的朱一新诘难他新学的陈述)中说:“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以考之则不然。

东西律制,以法为宗。

今按法国律例……凡一切子女,无论其人何等年岁,须于其父母有恭敬孝顺之心。

”康有为作此论断的主要意图是()A.阐明中西伦理的共通性B.论证变法的合理性C.强调儒家道德的重要性D.说明启蒙思想的普遍性答案 B解析题干材料强调“三纲五常”中西方都有。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是维新派代表人物,主张政治改革,其把传统儒家思想与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相结合,意图是论证变法的合理性。

4.史学家郝延平在《由守旧到革新》一文中谈道:“中国对西方称呼由(19世纪)60年代的‘夷务’,到七八十年代改称‘洋务’和‘西学’为主。

”该变化反映了()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答案 A解析从题干材料中可以看出对西方的称呼由“夷务”变成“洋务”和“西学”,改变了对西方的藐视态度,反映了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2024_2025版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素养评价检测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2024_2025版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素养评价检测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专题素养评价(三)(专题三)(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4·安阳高二检测)鸦片斗争后,魏源编著出版了《海国图志》一书。

其主要目的是( )A.介绍西方历史地理学问B.发展资本主义C.中体西用,自强求富D.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解析】选D。

鸦片斗争后,受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冲击,地主阶级内部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一些先进学问分子,起先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2.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下列人物的主见与冯桂芬的观点相像的是( )A.龚自珍B.洪仁玕C.李鸿章D.严复【解析】选C。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应是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因此C符合要求。

3.(2024·山东等级考)1873年,华蘅芳等人翻译的《地学浅释》把英国学者赖尔的地质学理论介绍到中国。

赖尔认为,地质的进化过程,不是由超自然力气或者巨大灾变造成的,而是由自然力气在漫长的岁月中渐渐形成的。

这一理论在当时受到中国进步思想家的欢迎,是因为它( )A.对自然演进规律进行了科学阐释B.传播了西方先进科学学问C.与中国社会变革产生了共鸣D.动摇了恪守祖训的陈旧观念【解析】选C。

依据材料信息“1873年”,结合时代背景,此时中国正遭到西方国家的侵略,先进中国人探究的是如何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摆脱民族危机的问题,华蘅芳等人翻译《地学浅释》,把英国学者赖尔的地质学理论介绍到中国,在当时受到中国进步思想家的欢迎,这说明进化的思想与中国进步思想家要求变革的思想产生了共鸣,C正确;对自然演进规律进行了科学阐释以及传播西方先进科学学问,不是受到中国进步思想家欢迎的主要缘由,解除A、B;动摇了恪守祖训的陈旧观念的是19世纪末的维新变法运动,解除D。

【补偿训练】(2024·芜湖高二检测)“特独创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

高中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专题综合检测 人民版必修3-人民版高二必修3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专题综合检测 人民版必修3-人民版高二必修3历史试题

【优化方案】2017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专题综合检测人民版必修3(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6·某某某某高二期末)“(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

”材料评述的是( ) A.《海国图志》B.“中体西用”C.“维新思想” D.“新文化运动”解析:选B。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层次是从器物到制度,到思想文化,根据题目中“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的关键信息可以看出,向西方学习得以付诸实践,而《海国图志》属于地主阶级抵抗派的著作,仅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并未付诸实践,故A项错误;根据“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的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洋务派的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并且发动了洋务运动,兴办了近代军事、民用工业,促进了中国经济、教育的近代化,故B项正确;维新思想开始突破传统文化的束缚,主X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故C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传统文化,全盘肯某某方文化,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

2.鸦片战争中萌发的新思想,其实质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 )A.主X向西方学习B.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C.具有反侵略的爱国传统D.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解析:选D。

A项是指新思想萌发这一历史现象之“新”,体现了新思想要达到某一目的的手段而不是实质;B项大大超越了新思想所包含内容的高度,作为封建士大夫也不可能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C项是新思想萌发的历史原因;D项是新思想发生的目的和核心,是其实质。

正确答案为D项。

3.(2016·某某华安县一中高二期末)“就像一个朝廷命官头戴花翎,满脑子‘三纲五常’,身上却穿了一身笔挺的西装。

结果,躯干似‘西’,头脑是‘中’,似是而非,不伦不类。

高二历史人民版必修3专题检测: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含解析.doc

高二历史人民版必修3专题检测: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含解析.doc

专题三近代屮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选择题(本大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中华文明一直是相对独立地发展的,并以其优越性向外输出,在东亚地区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汉文化圈……中国人习惯于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坏视四方。

清王朝正是在这种历史沉淀中,发展完备了“天朝”对外体制。

这一“对外体制” ()A.客观地反映了清朝时期的世界形势B.是造成中国落后挨打的根本原因C.在鸦片战争后被统治者完全抛弃D.使清朝君臣大多不了解世界局势【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这一“对外体制”指的是“闭关锁国”政策,它导致清朝君臣对外部世界缺乏基本的了解。

【答案】D2.魏源曾应林则徐之请,编纂《海国图志》。

《海国图志》是一部关于世界地理、历史及西方政教国情的总集。

魏源在书中最向往某国政治制度,提及这个国家“二十七郡(州)公举一大酋总摄Z,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皇帝)Z局,而人心翕然”。

魏源最向往的是哪一国的制度?他这一段文字在当时有何影响()A.美国;引起当时人们的激烈讨论,遂有清末的变法B.英国;人们颇有同感,认为应该“师夷长技以制夷”C.美国;少有人理解,也少有人谈及,几乎没有影响D.英国;当时人们对此理论多不理解,只重视船坚炮利【解析】从材料中“公举一大酋总摄之” “不四载即受代”可以看出,“这一国家” 应是美国。

再从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这一主张很少有人理解,在当时几乎没什么影响。

【答案】C3.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兴起。

下列对“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主张的理解正确的是()①向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②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③其中的“技”重点是指军事技术④已经对中国的落后有了充分认识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解析】“师夷长技”说明国人已认识到西方技术尤其是军事技术的先进,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但在当时他们对中国落后的认识还谈不上“充分”,故排除④。

【答案】C4.“西人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知识详解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知识详解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知识详解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专题主干知识:中国近代前期的思想 一个主题:挽救民族危机,向西方学习。

两个方向:向西方学习,向俄国学习。

三个阶段:器物技艺(经济)→社会制度(政治)→思想文化(思想)三个层次的依次递进。

特点:逐步深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具体过程: 向西方学习 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器物) 地主阶级洋务派:中体西用(器物) 农民阶级:《资政新篇》(制度) 资产阶级维新派:君主立宪(制度) 资产阶级革命派:民主共和(制度) 资产阶级激进派:民主科学(思想文化) 向俄国学习 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传播(思想文化)二、专题知识详解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P48 代表 人物 时间 相关背景 主张或事迹 作用 林则徐、 魏源 鸦片战争前后 ①鸦战前清朝国势衰落,矛盾尖锐 ②读书人多埋首经书远离现实与统治者沉浸在“天朝上国”迷梦中 ③林则徐等人提倡“经世致用”思潮 ④英国坚船利炮的惊醒作用 ①编译西书,了解外情 (如四洲志、华夷事言、海国图志等) ②阐述“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①为当时的抗英斗争提供参考 ②成为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口号, ③是对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严复《天演论》提倡进化论思想,成为维新思想理论武器3.新文化运动的兴起P53(1)兴起背景:①北洋军阀为复辟抵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逆流;②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③新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盛行,使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队伍壮大。

(2)兴起过程:①标志:《青年杂志》(后更名为《新青年》的创办);②代表人物及各自独特贡献:陈独秀:创办《新青年》,发起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发表《文学革命论》李大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宣传十月革命胡适:提倡新文学尤其白话文,反对旧文学鲁迅:写作白话文小说,批判封建礼教③前期指导思想:民主与科学思想④办学方针:“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3】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单元检测(含解析)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3】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单元检测(含解析)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鸦片战争前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开眼看世界的着眼点主要在( ) A.社会制度方面 B.思想文化方面C.军事技术方面 D.经济科技方面2.“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

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

零零碎碎的。

是零卖的,不是批发的。

”下列哪位历史人物的思想特点符合上述材料的描述( )A.林则徐 B.曾国藩 C.洪仁玕 D.康有为3.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

”这一评论指的是(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李贽笔下的孔子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4.19世纪晚期,中国南方先后出现了《时务报》、时务学堂等新生事物。

它们宣传的“时务”主要是( )A.洋务自强 B.维新变法 C.民主革命 D.学习俄国5.“外夷奇技,其始皆出中华,久之中华失其传,而外夷袭之”,诗云“西夷制器呈奇巧,半是中华旧制来”。

这种“西学中源说”的解释目的在于( )A.反对学习西方 B.为变法作解释C.宣传中体西用 D.维护中华文化6.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

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与梁启超相比,最显著的特点是( )A.宣传救亡图存的道理 B.吸取西方政治启蒙学说C.抨击封建专制思想 D.借用传统学说鼓动革新7.《孔子改制考》:“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宣传变法②托古改制③讲求改革策略④走西方君主立宪道路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8.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

高中历史 专题检测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 专题检测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专题检测(三)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和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逐步深入、思想不断解放。

其中“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是针对以下哪一幅图片所反映的社会现实而提出的( )答案 B解析鸦片战争以前,清朝统治者极力提倡程朱理学。

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者利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大门,使林则徐、魏源等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他们开眼看世界,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A项发生在19世纪末,C项出现于20世纪初,D项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故均可排除。

2.“师夷长技以制夷”和“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区别在于( )①根本目的完全不同②思想向实践转化的程度不同③阶级立场不同④所起的作用不同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②③④答案 C解析两种观点根本目的都是为了维护清朝统治,排除①,都代表地主阶级利益,排除③,故选C。

3.请观察下列两幅人物及其活动的图片,它们所包含的历史主题应该是(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B.思想体系创新不断C.民主思想深入人心 D.思想解放潮流涌动答案 D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两幅图片分别代表戊戌变法和新文化运动,它们都推动了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4.1903 年,中国《大公报》:“……宪法不立,则虽其国强盛”终滋危殆之忧,如今之俄土是也;宪法苟立,则虽其国狭小,已回雄富之基,如今日之德日是也。

若是者,知宪法之与国家诚所谓不可一日或离者。

”该文的政治主张,主要是( )A.建立民主共和B.进行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C.实行君主立宪D.向德、俄学习答案 C解析分析材料,文章用俄国贫弱、德日雄富来论述确立“宪法”的重要性,结合所学确立“宪法”应指实行君主立宪制,说明了中国要富强也应该实行君主立宪。

其他各项不能充分反映材料。

5.19世纪末,康梁维新派救亡图存思想的核心是( )A.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B.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C.由君主专制变为民主共和制是“进化之公理”D.“今日之民智……待革命以开之”答案 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专题学习总结学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专题学习总结学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专题学习总结近代思想解放潮流1.一个主题: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其实也就是要解决“中国向何处去”这一历史课题。

2.四个阶段及特点(1)第一阶段: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

特点: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封建统治,挽救民族危机,停留在“器物”的表层阶段,对封建旧文化的根基并未有任何触动。

(2)第二阶段:从戊戌变法到20世纪初,资产阶级学“制度”。

特点:不仅要学习西方技术,还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通过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机,已发展到学习西方的“制度”的深层阶段,但对封建文化没有进行全面彻底地批判。

(3)第三阶段:从1915年至1919年,资产阶级学“思想文化”。

特点:彻底否定封建传统文化,清算封建制度的根源,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在向西方学习的道路上已深入到“思想”的核心结构,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期,达到了高潮。

存在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的偏向,前期也没有与工农群众运动相结合。

(4)第四阶段: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

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即从“城市中心道路”到“农村包围城市”。

特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3.特征(1)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2)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连,体现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

(3)学习西方的历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不断深化,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的复杂历程。

(4)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洋务运动)到主动接受(辛亥革命)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例题(2017·课标全国Ⅱ,29)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

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

高中历史 专题3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人民

高中历史 专题3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人民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一、基础巩固1.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1899年某某广学会编译的《某某学》,其中称:“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

”由此可见( )A.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B.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领袖”C.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D.当时的介绍者已经清楚马克思是哪国人B项正确;“英人马克思”可证明D项错误;A项以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为标志;C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A、C、D 三项。

2.李大钊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中指出,1917年的俄国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之上的革命。

上述认识的得出,主要是由于李大钊( )A.最早举起社会主义大旗B.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C.受到某某与科学的洗礼D.站在中国共产党的立场,李大钊对社会主义与俄国十月革命有了比较科学的认识,故B项正确。

3.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和方向发生改变的最主要原因是( )A.无政府主义的广泛传播B.发动者阶级属性的变化C.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D.斗争的对象发生重大改变,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4.1920年,陈独秀说:“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为现代社会的第一需要。

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B.新文化运动阵营分化C.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D.中国共产党人的影响5.中国知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的新路径,提出“到民间去”的号召,并开始深入到工人中间进行启蒙宣传,是在( )A.戊戌维新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C.五四运动时期D.国民革命时期,中国知识分子认识到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因此知识分子在五四运动时期号召把马克思主义思想和工人运动相结合。

故选C项。

6.1929年5月4日,国民党某某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

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专题小结与测评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专题小结与测评人民版必修3
答案:C
二、近代西学东渐历程
1.历程
时期
特征
表现
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师夷 鸦片战争 学 习 西 方 仅 停
长技以制夷”;洋务派坚持 至 留在“器物”
“学为体,西学为用”的 甲午战争 的层面上
指导思想,掀起洋务运动
时期 从戊 戌变 法至 五四 运动 前夕 从五 四运 动至 新中 国成

特征
表现
到学习制度再到 思想文化层次, 用资本主义制度 改造中国社会
所见,非徒感今上之恩而已。”材料中先生的政治主张是( )
A.主张民主共和
B.提倡民主科学
C.主张君主立宪
D.倡导中体西用
解析:民主共和与材料中“感今上之恩”不符,故 A 项错误;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发生于辛亥革命之后,与材料中“非 徒感今上之恩”“中国倡民权者以先生为首”不符,故 B 项错误; 材料中“非徒感今上之恩”“中国倡民权者以先生为首”表明 主张君主立宪制,而“然其实施政策,以为中国积数千年之习惯, 其民智未开,骤予以权,固自不易”也符合康有为的思想,故 C 项正确;中体西用是洋务派主张,与材料中“倡民权”不符,故 D 项错误。
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建立君主立宪 制,发动了戊戌变法;革命派主张用 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政 治,发动了辛亥革命;激进派提倡民 主与科学,掀起新文化运动
经历了“学俄国 走十月革命道 路”到“走中国 特色的革命道 路”思想历程
无产阶级向俄国学习,以马克思主义 为指导,掀起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最 终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取得 了民主革命的胜利
答案:C
一、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时间 派 代表 代表
主张
实践
别 人物 阶级
结果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质量检测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2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质量检测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2

专题质量检测(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当默深(魏源)先生时,与洋人交际未深,未能洞见其肺腑,然‘师长’一说,实倡先声。

”这里所说的“实倡先声”是指( )A.编译《四洲志》,引导国人关注了解世界B.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发起洋务运动C.编撰《海国图志》,提出向西方学习D.最早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解析:选C 编译《四洲志》的是林则徐,故A项错误;洋务运动出现在魏源之后,故B 项错误;材料中的“师长”指的是“师夷长技”主张,即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故C项正确;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方案的是洪仁玕,故D项错误。

2.曾国藩十分推崇王夫之和魏源的思想,曾全力支持《船山遗书》的大规模刊刻,又多次研读魏源著作,并于1868年专折奏请魏源入祀江南名宦祠。

由此推断,曾国藩主张( ) A.经世致用B.师夷长技C.中体西用D.世道必进解析:选A 王夫之和魏源都主张经世致用,曾国藩同时推崇两人,说明曾国藩也主张经世致用,故A项正确;王夫之没有“师夷长技”思想,故B项错误;“中体西用”是曾国藩的思想,与王、魏二人无关,故C项错误;“世道必进”是维新派借鉴进化论的思想,与三人均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

3.晚清时期有思想家提出:“夫中学体也,西学用也,无体不立,无用不行,二者相需,缺一不可。

……泯中西之界,化新旧之门户,庶体用并举,人多通才。

”该主张( ) A.本质上属于地主阶级洋务派思想B.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发展C.否定了传统文化,主张全面学习西方D.提倡维护传统文化,反对西方学说解析:选B 结合所学知识,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与题目中的中西并重不同,故A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故B项正确;根据题意,题干材料主张“中西并重”,并未出现完全否定中或西的现象,故C、D两项错误。

4.“康有为政治思想也是以儒家教义为主导的封建文化中的一部分,只不过这一部分孕育了一定程度上的反叛精神。

2021_2022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专题小结与测评学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2021_2022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专题小结与测评学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专题3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主题时空线索串联]
[主题发展历程纵览]
西学东渐--在继承中发展的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时期发展历程
19世纪四

十年代
“睁眼看世界”
(1)背景:鸦片战争前后英国的侵略;中国闭关落后;程朱理学的束缚
(2)代表:林则徐、魏源(3)阶级:地主阶级抵抗派
(4)主X:师夷长技以制夷(5)影响:引导中国人关注世界形势
19世纪
60-
90年代
中体西用
(1)背景:清朝面临内忧外患(2)代表:奕、曾国藩、李鸿章
(3)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4)主X:自强、求富
(5)作为: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6)影响: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19世纪
60-
90年代
维新思潮
(1)背景:洋务运动开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初步发展
(2)代表:王韬、康有为、梁启超(3)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
(4)主X:倡导君主立宪(5)影响:是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
20世纪初
三某某义
(1)内容。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单元检测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单元检测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5.0分,共100分)1.通过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北京大学的面貌焕然一新,逐渐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此时北京大学的校长是()A.陈独秀B.蔡元培C.李大钊D.胡适2.1915年,陈独秀认识到:“要救中国,先要从思想革命开始,否则政治革命就只能是走形式,辛亥革命推翻皇帝却换上另一个独裁者就是例证。

”这反映出()A.辛亥革命没有起到思想解放的作用B.陈独秀全盘否定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将思想革命作为救国的根本D.新文化运动从反对尊孔复古逆流开始3.下列报刊杂志中,揭开新文化运动的序幕的是()A.答案AB.答案BC.答案CD.答案D4.最早在《新青年》上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成为文学革命先声的是()A.鲁迅的《狂人日记》B.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C.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D.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5.从近代化进程的角度看,维新变法运动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A.确立了清朝君主立宪的政体B.举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C.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D.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6.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指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

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这表明中国“向西方学习”进人哪个阶段? ()A.物质技术B.政治制度C.思想文化D.实业教育7.梁启超认为,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但在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方面是不够的。

这样,他否定了儒教中国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而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

梁启超家庭伦理观念变化的原因不包括()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C.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D.儒学已成为众矢之的8.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说》里谈到:“国家如一公司,朝廷则公司之事务所……朝廷由正式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代表,爱朝廷即所以爱国家也。

历史人民版必修3专题过关检测:(3)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Word版含解析

历史人民版必修3专题过关检测:(3)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Word版含解析

专题过关检测(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说:“但比较起来,魏源的态度则更鲜明……他的《海国图志》第一稿脱稿,他在书中主张应在广州设立造船厂和兵工厂,延聘法国和美国工程师进行建设,并教授船只的航行和武器的使用。

”其主张体现了()①“师夷长技以制夷”②“师夷长技以求富”③寻求强国御辱之道④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选D魏源主张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师夷长技以制夷”,故①正确;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求富”,故②错误;魏源的主张以“制夷”为目的,寻求强国御辱之道,故③正确;魏源《海国图志》的这些主张引导人们了解西方世界,故④正确。

D项符合题意。

2.“就像一个朝廷命官头戴花翎,满脑子‘三纲五常’,身上却穿了一身笔挺的西装。

结果,躯干似‘西’,头脑是‘中’,似是而非,不伦不类。

”与此评论相符合的是() A.孔子:“克己复礼”B.张之洞:“中体西用”C.鲁迅:“打倒孔家店”D.康有为:“托古改制”解析:选B“穿了一身笔挺的西装”说明是在学习西方,“满脑子‘三纲五常’”说明是在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二者结合起来其实就是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3.人们说的三千年来一大变局,不是在鸦片战争的当初就感觉到了的,而是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才开始认识的。

符合这一观点的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提出B.“中体西用”观念的逐步形成C.“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D.民主科学思想的高涨解析:选B由材料“……三千年来一大变局……第二次鸦片战争才开始认识的……”等关键信息可知,这时的中国人从列强的侵略中意识到中国的落后,中国必须向西方学习,逐渐地形成了“中体西用”的观念,所以答案选B项。

A项是1842年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观点;“实业救国”思潮出现在中日甲午战争前后;民主科学思想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

4.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认为清代学术思潮是“以复古为解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质量检测(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当默深(魏源)先生时,与洋人交际未深,未能洞见其肺腑,然‘师长’一说,实倡先声。

”这里所说的“实倡先声”是指( )A.编译《四洲志》,引导国人关注了解世界B.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发起洋务运动C.编撰《海国图志》,提出向西方学习D.最早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解析:选C 编译《四洲志》的是林则徐,故A项错误;洋务运动出现在魏源之后,故B项错误;材料中的“师长”指的是“师夷长技”主张,即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故C项正确;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方案的是洪仁玕,故D项错误。

2.曾国藩十分推崇王夫之和魏源的思想,曾全力支持《船山遗书》的大规模刊刻,又多次研读魏源著作,并于1868年专折奏请魏源入祀江南名宦祠。

由此推断,曾国藩主张( )A.经世致用 B.师夷长技C.中体西用 D.世道必进解析:选A 王夫之和魏源都主张经世致用,曾国藩同时推崇两人,说明曾国藩也主张经世致用,故A项正确;王夫之没有“师夷长技”思想,故B项错误;“中体西用”是曾国藩的思想,与王、魏二人无关,故C项错误;“世道必进”是维新派借鉴进化论的思想,与三人均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

3.晚清时期有思想家提出:“夫中学体也,西学用也,无体不立,无用不行,二者相需,缺一不可。

……泯中西之界,化新旧之门户,庶体用并举,人多通才。

”该主张( ) A.本质上属于地主阶级洋务派思想B.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发展C.否定了传统文化,主张全面学习西方D.提倡维护传统文化,反对西方学说解析:选B 结合所学知识,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与题目中的中西并重不同,故A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故B项正确;根据题意,题干材料主张“中西并重”,并未出现完全否定中或西的现象,故C、D两项错误。

4.“康有为政治思想也是以儒家教义为主导的封建文化中的一部分,只不过这一部分孕育了一定程度上的反叛精神。

”“反叛精神”主要表现在( )A.否定君主统治的权威性B.要求实行近代民主政治C.将维新思想付诸实践D.借助儒学宣扬革命理论解析:选B 康有为的维新思想的特点是把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借孔子权威宣传维新思想。

材料中的“反叛精神”就是要指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的近代民主政治,故选B。

5.某当代学者在评价中国近代思想界的一位里程碑式巨人时,用了如下小标题。

这位“思想巨人”有可能是( )A.魏源B.严复C.陈独秀 D.孙中山解析:选B 题干材料反映的思想巨人以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抨击封建专制主义,主张变法挽救民族危亡。

严复是维新思想代表人物,符合题意,B项正确。

魏源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是维护清王朝统治的,排除A项;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抨击封建正统思想,高举民主与科学,后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C项排除;D项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不符合题意。

6.清末维新运动中,倡导者们为了减少变革阻力,把孔子打扮成“托古改制”的先师。

这方面的代表作之一是( )A.《变法通议》 B.《孔子改制考》C.《天演论》 D.《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解析:选B 《变法通议》是梁启超宣传维新思想的代表作,但不符合“托古改制”,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改制考》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天演论》是维新人物严复翻译的外国著作,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是宣传革命思想的代表作,故D项错误。

7.1898年谭嗣同在《论今日西学与中国古学》中曾指出:“中国艰危……然吾约计开辟以来,战国与今日遥遥相映,时局虽皆极危,却又是极盛之萌芽。

”对材料中的观点理解准确的是( )A.借鉴历史经验,主张中体西用B.民族危机加深,出现变革契机C.认同百家争鸣,致力托古改制D.主张救亡图存,提倡民主共和解析:选B 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主张,故A项错误;“中国艰危……然吾约计开辟以来,战国与今日遥遥相映,时局虽皆极危,却又是极盛之萌芽”体现了民族危机加深,与战国乱局类似,容易出现变革契机,故B项正确;材料与文化上百家争鸣无关,故C项错误;谭嗣同代表维新派,不主张民主共和,故D项错误。

8.民国五年,李大钊在《民彝》创刊号上说:“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

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李大钊抨击袁世凯复辟帝制B.李大钊主张君主立宪C.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D.五四运动正如火如荼进行解析:选A “民国五年”即1916年,李大钊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创刊号上的两句口号反映了李大钊反对君主专制,提倡自由与民主。

结合袁世凯复辟帝制和新文化运动两个历史事件的联系,可知A项正确。

B项“君主立宪”的说法与史实不符;马克思主义正式传入中国应在1918年,排除C项;五四运动于1919年爆发,排除D项。

9.1916年2月,胡适与陈独秀通信,表示有“今日欲为祖国造新文学”之意。

1917年1月胡适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2月,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正式拉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

这场文学革命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改变了民国政府教育的旧体制B.清除了封建主义的文化残余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D.促成了白话语体的广泛应用解析:选D 材料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没有涉及国民政府教育体制,故A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彻底否定了封建儒家思想,但没有清除封建主义的文化残余,故B项错误;马克思主义传播是在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后,故C项错误;新文化运动的文学革命,提倡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故其直接影响是促成了白话语体的广泛应用,故D项正确。

10.李大钊论及中国的民主政治时说,“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孔子不当存之于宪法”,同时他又提出“欲行立宪必先去专与争”,要完成青春中华再造之使命,必须“悟儒家日新之旨”。

这说明李大钊( )A.能够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B.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自相矛盾C.未能摆脱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D.已经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解析:选A 注意提取题目中的有效信息,特别抓住题目最后一句“悟儒家日新之旨”,说明李大钊并不全盘否定儒家思想,而是领悟儒家思想中符合时代要求的内容。

11.民国七年,刘大白创作的《红色中华》中写道:“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线红。

这是什么?——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由近东卷到远东。

”其创作背景可能是( )A.中华民国成立B.五四运动爆发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D.中国共产党成立解析:选C 民国七年是1918年,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是1912年,故A项错误;五四运动爆发的时间是1919年,故B项错误;1917年十月革命后,也就是1918年,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故C项正确;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是1921年,故D项错误。

12.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是什么》中说:“新文化运动影响到产业上,应该令劳动者觉悟他们自己的地位,令资本家要把劳动者当做同类的‘人’看待,不要当做机器、牛马、奴隶看待。

”该文应该发表于( )A.1913年 B.1915年C.1917年 D.1920年解析:选D 材料中陈独秀认为,新文化运动应该令劳动者觉悟,令资本家要把劳动者当做同类的“人”看待,可以看出此时陈独秀已经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在1917年十月革命后,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胡适和陈独秀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学者之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摘自《胡适日记全编》材料二若是决计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不必白费金钱派什么留学生,办什么学校,来研究西洋学问。

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

……因为新旧两种法子,好象(像)水火冰炭,断然不能相容,要想两样并行,必至弄得非牛非马,一样不成。

——陈独秀《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载《新青年》第5卷第Ⅰ号(1918年)(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胡适在文学革命中的突出贡献。

1995年,三联书店出版了胡适学生罗尔纲晚年写的回忆录《胡适琐记》,该书关于1930年胡适从上海迁居北平的叙述,与胡适日记有较大出入。

从史学研究的角度,你认为谁的记录更可靠?请说明理由。

(10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陈独秀的思想观点,并对其思想观点作出简要评价。

(10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文学革命何可更缓耶”,可知胡适推动文学革命运动;根据材料一“主张以白话文作文作诗作戏曲小说”,可知其主张使用白话文,废除文言文;根据所学,他还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

第二小问,从史料角度看,胡适的记录更可靠。

第三小问,从史料角度看,胡适的记述是亲身实践并记录,能较准确反映他当时的思想和行动;而罗尔纲不仅是一个旁观者,而且是事后回忆,较前者带有更大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

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新旧两种法子,好象(像)水火冰炭,断然不能相容”,可知其观点为新旧思想文化完全不相容,提倡新文化必须彻底拋弃旧文化;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可知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冲破传统观念束缚,大力革新;根据材料二“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要想两样并行,必至弄得非牛非马,一样不成”,可知对传统文化造成了严重的冲击与破坏,带来了许多负面效应。

答案:(1)贡献:推动文学革命运动;发表《文学改良刍议》;要求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可靠:胡适。

理由:胡适的日记一般记载的是当天的事情,而且有文字保留下来;而罗尔纲是在事情过了大约60年后再追忆,难免会记忆出错,因此胡适日记更可靠。

(言之成理即可)(2)观点:认为新旧思想文化完全不能相容;提倡新文化就要彻底批判和抛弃旧文化。

评价:对封建专制思想进行全面批判,有利于思想解放,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但是对待传统文化存在形式主义的偏向,产生了许多消极的影响。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者何?积民而成也。

国政者何?民自治其事也。

爱国者何?民自爱其身也。

故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

……故爱国必自兴民权始。

——梁启超《爱国论》材料二蔡元培之决心献身教育,是自光绪二十四年始。

戊戌政变发生后,他认为康、梁失败的最大原因是不先培养革新人才。

所以返里从事教育工作,最先接办绍兴中西学堂,又到上海创办中国教育会、爱国女学校及爱国学社。

——摘自陶英惠《蔡元培与北京大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的思想主张,试析其思想主张产生的政治、经济背景。

(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蔡元培的思想主张。

简述蔡元培在新文化运动期间实践其思想主张的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