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下最后一课第1课时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最后一课第1课时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最后一课第1课时教案

最后一课第1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通过环境气氛以及人物的语言、行动、细节等描写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思想的写作方法;2、通过对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和韩麦尔先生得语言、动作的分析把握人物的思想;3、理解作者热爱祖国文字、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树立爱国主义观念。

教学重难点:1、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2、小说的要素。

3、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里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当一个民族即将亡国时,当这个民族的人民即将成为亡国奴时,当他们学习自己国家语言的权利都被剥夺时,人们的心情将会怎么样呢?(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会感到屈辱,痛苦,仇恨。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都德的《最后一课》,体会一下国家被占领,将要失去自己祖国语言的法国人民是什么样的感受。

二、你会读吗:郝hǎo 叟sǒu 懊ào悔字帖tiè强qiǎng迫踱duó步哽咽gěng yè三、了解作者及背景:都德,法国十九世纪著名小说家。

28岁的时候他出版了第一部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获得巨大成功。

《最后一课》是他短篇小说的代表作,这篇小说写于1873年,当时正是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时期,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等地区。

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好永远统治这些地方,普鲁士政府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

《最后一课》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背景。

四、小说文体简介:1. 文学体裁:小说是和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文学的基本形式之一。

2. 小说的概念: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

3.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

4. 故事情节:情节是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5. 刻画人物的方法:分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

6. 环境的种类及作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7. 小说分类:按篇幅长短分: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微型小说)。

七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课》教案6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课》教案6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课》教案七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课》教案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课》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课》教案1第一课时教学要点: 历史背景,作者情况,小说的结构。

教学步骤: 1.教师简介作品的历史背景和作者。

本文是篇外国短篇小说,作者都德是法国19世纪后半叶杰出小说家,《最后一课》是作者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本文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郎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沦陷区的法国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它是以普法战争法国惨败、割地赔款这一历史事件为背景的,以爱国主义为题材的作品,古今中外不胜枚举。

但这篇小说却别出心裁,既没有揭露敌人罪行,也未直接描写法国人民的反抗,而是巧妙地选取一所普通小学中最后一堂法语课来反映尖锐的民族矛盾,把沦陷区人民对祖国的眷念、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都倾注在最后一课中。

都德(1840~1897),法国著名小说家。

他的早期代表作品有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以后,都德应征入伍,后来曾以战争生活为题材,创作了不少短篇作品,有柏林之围》(收在现行的高中课本中)《最后一课》等。

《最后一课》是他的短篇小说代表作。

2.请同学提出本课中的生字、生词。

注字音,释词义。

锯踱挟皱督叟摊旷懊隶钥匙哽赚应该掌握的词: 宛转:这里指鸟声抑扬动听。

踱来踱去:慢步行走。

诧异:觉得十分奇怪。

哽住:声气阻塞。

3.教师范读或让学生朗读课文。

4.引导学生理清本文脉络,把握本文结构。

依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本文可分几部分? 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 全文按情节发展,可以分为三部分。

七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课优秀教案(精选5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课优秀教案(精选5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课优秀教案(精选5篇)七班级下册语文最终一课优秀教案篇1教学要点: 小弗郎士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描写;教室中特别情景的描写;韩麦尔的语言、行动、神态的描写,小弗郎士心理反应和思想感情变化的描写。

教学步骤: 1.让同学朗读第一部分,引导同学进行分析。

提问:“我”为什么想别去上学了,有几个缘由? 争论,回答。

老师小结: 共有两个缘由。

一是迟到会受到韩麦尔先生的批判。

一是怕老师检查功课,自己完成得很不好。

“况且”,是连词,进一步说明状况。

这两个缘由,促使小弗郎士想逃学。

提问:小弗郎士在上学的路上发现了什么呢?争论,回答。

老师小结: 发现的是:天气暖和而晴朗,画眉鸟在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的草地上普鲁士士兵在操练,还有镇公所边的广告牌前围满了人。

这里揭示的是小弗郎士目睹自然景象和社会现象。

自然景象是那么的美丽舒适,对一个顽皮的孩子有着极大的诱惑力;对社会现象,小弗郎士有的是感到好玩但是不理解(普鲁士士兵的操练比分词用法好玩多了),有的是理解但又令人懊丧(广告牌──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有是从那里传出来的)。

这就含蓄地点出了《最终一课》的社会背景,也是小弗郎士思想感情变化的社会环境。

提问:小弗郎士多么想在晴朗的蓝天下,宛转的画眉鸟的叫声中,快乐地玩儿,可是他说,“我还能管住自己”。

课文中哪些地方表明白他能管住自己? (沟通,回答) 老师小结:首先,赶忙向学校跑去,不再看普鲁士士兵的操练,还有,观察很多人在看布告,他也没有停步;再有,听到华希特跟他开玩笑,还是连续跑,跑得“上气不接下气”。

以上就是课文的第一部分。

描述了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

第1自然段,以独白式的心理描写,生动地刻画了小弗郎士是一个稚气、贪玩、不爱学习的同学。

──他闪过逃学的念头。

第3自然段,写他在路上发现的景物,但他没有为之所动,“赶忙向学校跑去”。

这又突出了他性格的另一面:小弗郎士的意志力,他最终战胜了逃学的念头。

七年级语文下册 7《最后一课》(第1课时)精品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

七年级语文下册 7《最后一课》(第1课时)精品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

7、《最后一课》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教材分析阿尔丰斯·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写的是普法战争后法国战败,割让了阿尔萨斯和洛林两地,普鲁士占领后禁教法语,改教德语,爱国的法国师生上了最后一堂法语课,表现法国人民的爱国情怀。

1912年被首次翻译介绍到中国,从此,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它被长期选入我国的中学语文教材,超越了不同时期、不同意识形态的阻隔,成为在中国家喻户晓、最具群众基础的法国文学名篇之一,它甚至可以作为都德的代名词,作为“爱国主义”的符号,融入近代中国人百年的情感之中!一代又一代的中国读者,通过《最后一课》,了解到“法语{母语}是世界上最美丽、最清晰、最严谨的语言”这句话的内涵,懂得了“当一个民族沦为奴隶时,只要它好好地保存着自己的语言,就好像掌握了打开监狱的钥匙。

”3、中招考点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说)是某某中考的必考内容,综合某某中招试题来看必考考点:梳理、概括文章内容,寻找小说线索。

高频考点:语段作用、分析写作手法、分析人物形象4、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小说这一体裁了解不多,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还停留在浪漫感知阶段,不能清晰地描述出来,对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赏析还比较浅层次。

二、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课文,能识记小说三要素,说出小说基本情节。

(2)通过默读课文,能说出人物小弗朗士在小说中的作用。

三、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设计两个活动:A出示小说三要素,B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划出相关语句,概括填空。

2、针对目标(2),设计两个活动:A通过出示问题,让学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有用信息,能找出小弗朗士心情变化的语句,在旁边做批注,B小组讨论小弗朗士在小说中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7《最后一课》(第1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7《最后一课》(第1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7课《最后一课》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记重点字词。

了解小说的三要素及小说的结构特征。

2.通过听读课文,复述课文,把握故事情节;3.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情节结构。

教学重难点小弗郎士的情感变化线索。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学习、热爱民族语言,就是维护国家的尊严,是爱国的表现,失去民族语言就等于丧失国土。

宋朝著名文学家范仲淹也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言,这些体现出来的都是作者浓浓的爱国之情。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洋溢着爱国主义的文章《最后一课》。

课堂实录一、作者名片1.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19世纪法国小说家,生于没落的丝绸商人家庭,15岁时由于家庭破产,被迫辍学谋生,一生创作了13部长篇小说、四部短篇小说集和一个剧本,以短篇小说集《磨坊书札》,长篇小说《小东西》赢得声誉。

普法战争时入伍,参加自卫战争,丰富了创作题材,写出著名短篇小说集《月癯故事集》,其中一组爱国故事,显示了作家的高尚追求。

其中《最后一课》、《柏林之围》是世界短篇小说中的名篇。

《最后一课》是作者于1873年写的。

此时普法战争刚刚结束两年。

2. 介绍时代背景:1870年普鲁士入侵法国,爆发了普法战争,法国战败后,签订和约,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州割让给了普鲁士。

普鲁士政府占领后,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自己好永远统治这个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让两个州的学生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

《最后一课》就反映这一事件。

二、积累字音和词义1.字音踱来踱去(duó)郝叟(hǎo sǒu)懊悔(ào)哽(gĕng)惩罚(chéng)钥匙(yào shi)祈祷(qí dăo)2. 重点词语解释惩罚:严厉的惩罚。

懊恼: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理自恨不该这样。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最后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最后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一、教学设计背景《最后一课》是法国文学家阿尔朗·帕维尔的小说,深受广大中学生的喜爱。

该小说以一个老教师的最后一次课为主线,反映了法国教育体制变革对法国人民的民族精神与文化自信带来的沉重打击,同时寓意深刻,意味深长。

在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这篇小说被列为阅读课文之一,而本篇教学设计正是围绕这篇课文展开。

二、教学目标通过《最后一课》的阅读学习,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和能力:1. 能够理解和寻找小说中的主题和象征性意义;2. 掌握小说中的重要语言文字和文学技巧;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评价文本;4. 能够认真思考,反省自己的生活和学习;5.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化素养。

三、教学过程1. 课前预习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最后一课》的文本,理解其中的意义。

可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最后一课的意思是什么?(2)文中的人物有谁?(3)最后一课体现了哪些思想和感受?(4)你从这篇文章中获得了什么启示?2. 教师导读让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基本情节,找出其中的生词与难点。

同时,教师可以分析小说中的数字对于小说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思考。

(1) 100 个框桶,是什么意思?(2)这篇文章到底是说了些什么?(3)短短的课文中,作者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 学生阅读学生进行个人阅读,并记录文本中的重点内容。

学生可以回答以下问题:(1)作者用什么形象,表述了什么思想?(2)作者采用了什么语言方式和句式,让文章更加感人?(3)你从这篇文章中明白了些什么?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讨文章的主题和象征意义,分享个人的阅读体会,借鉴他人的思考。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1)最后一课的主题是什么?(2)文中的桶和号召是什么象征?(3)教育在我们的生命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4)文章对我们的启示是什么?5. 个人思考让学生自主思考,写出自己的所悟所想。

2019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7课《最后一课》(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doc

2019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7课《最后一课》(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doc

2019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7课《最后一课》(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2. 3.4.了解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1. 2.根据人物的语言、表情、行动和心理的描写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理解文章的主题。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 2. 3.领会人物形象的意义。

4.理解文中某些重要语句的深刻含5.三、课前准备1.2.查找有关作者及其作品的资料,了解本文的创作背景。

四、课时教学内容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人物性格,体会文章主题;2.品味文章独特的语言;五、教学过程 个人体会 一、导入有人说:“爱国是长大以后的事。

”也有人说:“爱国是英雄之举,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没什么意义。

”其实不然。

爱国离我们并不遥远。

爱国就体现在我们平时的一言一行之中。

比如,热爱汉语,学好语文,就是很实际的爱国主义表现。

不信,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都德的《最后一课》,去了解韩麦尔先生与小弗郎士这对法国师生在面临亡国时的特殊感受吧!二、整体感知1.请五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师提示学生积累字词。

2.快速阅读全文,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

(1)“最后一课”是一堂什么课?(2)谁能介绍本文的创作背景?文中哪些内容暗示了这一背景?(3)文中主要塑造了哪两个人物?(4)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请按照地点、时间的变化理清故事情节。

(5)凭感觉,你认为本文要表现什么主题?这部分的问题比较简单,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自由发言。

明确:(1)最后一堂法语课(如果有学生答“爱国主义教育课”也可)(2)背景:1870~1871年,法国同普鲁士王国之间爆发战争,法国战败,被迫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

文中开头写“普鲁士兵正在操练”,写“广告牌”,以及结尾处提到的“普鲁士兵的号声”等,都暗示了这一历史背景。

(3)小弗郎士与韩麦尔先生。

(5)法国人民的爱国感情。

三、研读探究1.通读课文,想一想小弗郎士上课前后心情、态度有什么变化?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要求学生用评点法在文中圈点勾画,可从对待老师、学习、敌人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要结合具体语句来2.体会下面两处细节描写的作用。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初一下)语文:《最后一课》教案(2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初一下)语文:《最后一课》教案(2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初一下)语文:《最后一课》教案(2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摘要:板设计情节人物弗郎士上学路上(序幕)幼稚、怕提问课前(开端)疑惑、诧异线课上(发展)难受、懊悔下课(高潮和结局)悲愤、懂事心理二课、教学程、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通分析心理活动了了弗郎士,明确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形成板情节人物弗郎士韩麦尔先生上学路上(序幕)幼稚、怕提问课前(开端)疑惑、诧异线深情、悲痛课上(发展)难受、懊悔思、疚下课(高潮和结局)悲愤、懂事沉思、悲愤心理肖像、动作、语言3、环境描写作用教学目标、介绍说代背景、理清说情节发展四阶段3、理课弗郎士心理描写及其作用、分析韩麦尔先生形象5、分析环境描写作用6、利用说对不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心理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作用、表现强烈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难韩麦尔先生关法语见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思想感情课、教学程、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将学习法国作都德爱国主义名《课》这里通堂课向我们揭示了深刻主题爱国主义当国土遭到践踏尊严遭受凌辱无忧无虑天真淘气孩子执教四十年普通教师又将是怎样种表现呢?、简介课背景870年7月爆发普法战争是法国发动法王拿破仑三世了阻遏普鲁士用武力统德志各邦行动维护法国欧洲霸权故发动了这场战争但不到两月法军败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了马黎法国政府执行卖国政策普鲁士签订了屈辱停战协定赔款50亿法郎并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说写873年以刚刚结束两年普法战争背景反映了阿尔萨斯沦陷当地人民侵略者强行禁教法国语言所表现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3、根据预习理清说情节发展四阶段(即完成课练习)明确说以弗郎士心理活动线巧妙地铺设了故事情节发展四阶段阶段(开头院子里6)序幕写弗郎士上学路上对周围事物观察和感受二阶段(平常日子他那副眼镜70)开端通弗郎士观察写出上课前教室里情景课前三阶段(我看见这些情形忘记不了3)发展写韩麦尔先生讲授课情景及弗郎士感受这是说主体课上四阶段(忽然教学钟声结束9)高潮和结局写韩麦尔先生宣布散学情景下课、学生有目地每阶段出描写弗郎士心理活动句子并分析其作用()分析阶段幼稚、怕提问我想就别上学了真正原因是什么?明确怕提问这些景象指什么?觉得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说明了什么?明确指画树林正操练幼稚又出了什么事啦?设置悬念这部分容与心表达有什么关系?明确巧妙地明了故事发生背景并且下面情节和弗郎士性格发展埋下了伏笔()分析二阶段疑惑、诧异今天情形和平有什么区别?说明了什么?平上课课气氛学校开始上课候总有阵喧闹就是街上也能听到切都安安静静整教室都有种不平常严肃氛学生开课桌啦关课桌啦捂着耳朵声背啦上课前学生们已都己座位上了课堂里还坐着许多村人教师拿着铁戒尺桌子上紧敲着静静我迟到会遭到先生责骂韩麦尔先生踱踱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铁戒尺督学校视察或发奖日子穿戴今天迟到先生却很温和地叫弗郎士快坐极端肃静代替了往日嘈杂;严厉先生正温和地等着他上课穿着督学校视察或发奖日子才穿饰;令弗郎士吃惊是课堂里还坐着许多村人烘托出课严肃、庄严、悲愤氛围又进步加深悬念(3)分析三阶段难受、懊悔课上弗郎士思想感情与平有哪些不?结合课练习二出有关语句我堂法语课这句话单独成节表达了他难、愤慨心情课练习二、说明弗郎士朴素爱国主义情感被唤起开始认识到学习祖国语言重要性、表明弗郎士增强了民族尊心产生了学语言责任感3、表明弗郎士爱国主义感情已升华化种学习祖国语言强烈愿望和巨动力、这想是对敌人讽刺表现出弗郎士对被迫不能学习祖国语言悲愤对侵略者仇恨对由渴望()分析四阶段悲愤、懂事我觉得他从没有这么高高指什么?明确指韩麦尔先生爱国主义形象弗郎士心显得崇高、伟(5)结作者运用人称对弗郎士描写重运用了心理描写手法写出了弗郎士情感变化波澜起伏从幼稚、贪玩疑惑、诧异难受、懊悔悲愤、懂事充满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感情变化推动情节发展突出了主题使更真切感人5、板设计情节人物弗郎士上学路上(序幕)幼稚、怕提问课前(开端)疑惑、诧异线课上(发展)难受、懊悔下课(高潮和结局)悲愤、懂事心理二课、教学程、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通分析心理活动了了弗郎士今天我们再看看说另主人公韩麦尔先生3、分析韩麦尔先生人物形象()讨论作者描写韩麦尔先生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明确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外貌描写表示对就要失国土敬神态描写韩麦尔先生坐椅子里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东西像要把这教室里东西都装眼睛里带走似这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对毕生从事教育事业无限留恋对祖国故土往深情热爱动作描写充分地表现了他爱祖国、恨敌人全部思想感情把崇高爱国主义感情推到了高峰语言描写指导朗深沉缓慢语调表达出这位教了四十年法语老师对这课眷恋对将要失祖国语言难舍我们必须把它牢记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语言就像拿着把开监狱门钥匙监狱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除了表达强烈爱国热情外还表达了对学生无限期望对民族和祖国前途坚定信念结尾部分三破折作用明确释说明;声音延长;思递进()完成课练习三(3)讨论课韩麦尔先生感情有怎样起伏变化?上课开始他用柔和又严肃语调说话柔和表明他对祖国、胞、学生满腔深情;严肃说明亡国悲痛当课上弗郎士背不出候他不责备学生而是陷入了痛苦思这正是阿尔萨斯人不幸用带着疚心情勇敢真诚地作我批评痛心地检己错表现了高责任感和深厚爱国热情接着又深情地赞美了祖国语言赞美了祖国当学生专心写候他又陷入了沉思体味着深沉亡国痛当课结束他尽情地吐露了己悲愤深情、悲痛思、疚沉思、悲愤是韩麦尔先生感情变化从蕴含着他对祖国深沉爱和对侵略者无比痛恨形成板情节人物弗郎士韩麦尔先生上学路上(序幕)幼稚、怕提问课前(开端)疑惑、诧异线深情、悲痛课上(发展)难受、懊悔思、疚下课(高潮和结局)悲愤、懂事沉思、悲愤心理肖像、动作、语言3、环境描写作用()出序幕两处环境描写明确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树林边宛地唱歌锯木厂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操练这是弗郎士早晨出门所见到场景包括了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明了《课》具体和代背景尤其值得是社会环境描写它真实而又十分简练地交代了国土已被侵略军所占领优美然风光和残酷社会形成了鲜明对比()看见许多人布告牌前这环境描写又表明什么?明确布告牌上贴着虽然只是张公但它威力极逼迫人们不得不法执行和就也正是它才直接导致了课(3)课前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明确烘托出课严肃、庄严、悲愤氛围又进步加深悬念()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描写作用?明确鸽子是和平象征表现出弗郎士对被迫不能学习祖国语言悲愤对和平、由渴望(5)教室和韩麦尔先生院描写有什么作用?明确表达出这位教了四十年法语老师对这课眷恋对将要失祖国语言难舍、题作者多次重复课其每次用是否相起怎样作用?明确韩麦尔先生开课宣布这是我次给你们上课了今天是你们堂法语课这几句话弗郎士幼心灵里轰然炸开镇公所门前布告教室里异乎寻常情景现全明白了我堂法语课这句话单独成节表达了他难、愤慨心情啊这课我真永远忘不了表明弗郎士对课严肃义深刻理也表明他已由天真幼稚变得懂事成熟起了重复出现既紧扣课题又表达了对这课眷恋对将要失祖国语言难舍5、拓展()导入这说告诉我们主权遭侵犯、国土遭践踏候所体现出民族识尤强烈华民族也曾承受铁蹄践踏我们也不妨看看当所受这种煎熬我们老舍先生《四世堂》描写北平被日侵略军占领祁瑞宣老师上堂课段()《四世堂》简介是部反映国人民抗日战争期艰苦斗争历史长说以古都北平广市民亡国痛题材精心挖掘户户、男女老少每日每都能体验到由入侵者入侵带物质和精神折磨(3)比较《课》与《四世堂》片段《课》《四世堂》片段作都德(法国)老舍(国)背景普法战争抗日战争事件阿尔萨斯沦陷堂法语课北平被日军占领堂课心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人物师生(学生眼看老师)师生(老师眼看学生)人称人称三人称描写方法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写作手法烘托烘托(烘托通环境描写、气氛渲染多侧面表现主要人物、心事件种写作手法)6、布置作业下课以弗郎士回路上又见到了什么?又有什么感受?请仍用人称写法进行创造性续写课教学目标.了说学常识创作背景.整体把握说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和爱国主题教学设计、普法战争介绍和作者介绍二、让学生认真细致默课遍不受任何限制没有压力由能产生鲜活丰富感受三、漫谈感受由基础上由发言结合人验历阐发己感受和困惑四、整理归纳就说方法给予些指导情节人物环境是说情节三要素分析说从情节入手,是梳理情节三部分3人物分析可采用课前课比较方法如弗郎士先前由稚气贪玩不爱学习,但课使他产生深深责和懊悔,产生亡国痛苦,敬爱老师,憎恨侵略者,爱国情感得以升华说弗郎士和韩麦尔他们谁是说主人公?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教室余味无穷二课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掌握通语言、饰、表情、行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思想事情写法.质疑探究品味说重要词句3.比较延伸提高教学设计、课初基础上深入品掌握人物描写方法.重品有关韩麦尔先生语段什么今天穿上了漂亮绿色礼打着领结戴着绣边黑丝帽?.划出关韩麦尔先生深情语言悲愤心情、神态、无畏动作描写句子并细品味3.结合练习三通改变视角方式丰富对这人物理.讨论谁是主人公问题照应课二、探究品味说语言和细节描写.如何理四段又出了什么事啦这句话?写出了动荡代战乱频仍变故迭起人心惶惶预示了将要发生件事.打开监狱门钥匙比喻什么?有什么深刻含义?3.韩麦尔什么发给学生写着法兰西阿尔萨斯新帖?.作品两次出现普鲁士军队操练和军声教室里飞进几金龟子鸽子咕咕叫等细节都有庄严义要提高到向祖国告别高品析三、延伸与提高.样是表现爱国情感都德《课》与郑振铎《课》容上表现有什么不?都德《课》以热爱祖国语言表现爱国情感郑振铎《课》通随准备反抗敌人侵略表现爱国情感.学生主、合作探究再比较发现两不如人称不从孩子视角观察描写;从学教师视角描写《课》题目相但课长短不概念不是语法课、习课、历史课、拼课四节课集合从早晨到午教堂钟敲了十二下共半天而郑振铎课堂课不到因看到日兵或面日旗立即停课四、总结全并表情朗五、作业练习二三练笔谈谈你对祖国语言新认识。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课》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课》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课》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的文学常识,创作背景2.整体把握小说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和爱国主题教学设计一、普法战争介绍和作者介绍二、让学生认真细致默读课文一遍。

不受任何限制没有压力的自由阅读,能产生鲜活丰富的感受三、漫谈阅读感受。

自由阅读的基础上自由发言结合个人的经验阅历阐发自己的感受和困惑。

四、整理归纳:1.就小说的阅读方法给予一些指导,情节,人物,环境是小说的情节的三要素。

2.分析小说从情节入手,于是梳理情节的三部分。

3.人物分析可采用课前课后比较的方法.如小弗郎士先前由稚气贪玩不爱学习,但最后一课使他产生深深的自责和懊悔,产生亡国的痛苦,敬爱老师,憎恨侵略者,爱国情感得以升华.4.小说中小弗郎士和韩麦尔,他们谁是小说主人公?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教室,余味无穷。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掌握通过语言、服饰、表情、行动、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思想事情的写法。

2.质疑探究,品味小说重要词句。

3.比较阅读延伸提高。

教学设计:一、在第一课时初读基础上来深入品读,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1.重点品读有关韩麦尔先生的语段,为什么今天穿上了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领结,戴着绣边的小黑丝帽?2.划出关于韩麦尔先生深情的语言,悲愤的心情、神态、无畏的动作描写的句子并细品味。

3.结合练习三,通过改变视角的方式丰富对这一人物的理解。

4.讨论谁是主人公的问题,照应第一课时二、探究品味小说语言和细节描写1.如何理解第四段中“又出了什么事啦”这句话?写出了动荡时代战乱频仍变故迭起,人心惶惶,预示了将要发生一件大事。

2.“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比喻什么?有什么深刻含义?3.韩麦尔为什么发给学生写着“法兰西”“阿尔萨斯”的新字帖?4.作品中两次出现普鲁士军队的操练和军号声,教室里飞进的几个金龟子,鸽子咕咕叫等细节都有庄严的意义,要提高到向祖国告别的高度去品析。

三、延伸与提高1.同样是表现爱国情感的,都德的《最后一课》与郑振铎的《最后一课》在内容上的表现有什么不同?都德《最后一课》以热爱祖国语言来表现爱国情感,郑振铎的《最后一课》通过随时准备反抗敌人的侵略来表现爱国情感的。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6最后一课(第一课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6最后一课(第一课时)

修改、补充栏课题:6《最后一课》(第一课时)主备第三周(3.19—3.23)备课时间:2月27日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的文学常识,创作背景。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抓住线索理清情节结构。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抓住线索理清情节结构。

教学难点: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抓住线索理清情节结构。

教法:三疑三探。

学法:自学、合作、探究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19世纪70年代,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惨败,被迫将阿尔萨斯全省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亡国之恨激起法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之情。

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最后一课》的时代背景,理清了本文的情节结构。

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最后一课》,深入学习理解。

(板书课题、作者)2、让学生起来介绍:本文作者是都德。

3、预习检测:给加点字注音。

(出示幻灯片)要求:让一学生站起来读,如果有读不正确的,找其他同学站起来纠正。

师:看来同学们预习的很好,接下来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齐读)(二)出示学习目标1、了解小说的文学常识,创作背景。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抓住线索理清情节结构。

(三)根据课题和学习目标,提出问题看到这个课题和学习目标,你想知道什么?请提出来。

预设:1、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2、文章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小说情节的?3、这篇小说从情节上来看,可以分成哪三个部分?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真好),大多都是我们本节应该学习的知识,老师将大家提出的问题归纳、整理、补充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希望能为大家本节的学习提供帮助。

请看:(四)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

1、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2、文章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小说情节的?3、这篇小说从情节上来看,可以分成哪三个部分?自探提示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围绕自探提纲,在文中进行圈点勾划,解决不了的问题,留待合探时解决。

二、解疑合探(一)小组合探。

小组内讨论解决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二)全班合探。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4《最后一课》1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4《最后一课》1

教学设计年级七科目语文任课教师授课时间 3.8 课题6、《最后一课》(第一课时) 授课类型新授课标依据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3、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4、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5、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6、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

教学目标1、知道小说的文学常识,创作背景。

2、跳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找出课堂气氛及人物表现与往日的不同。

3、通过勾画批注,全面分析韩麦尔先生形象,理解深切的爱国情、亡国痛。

4、学习法国人民热爱祖国的情感和反抗侵略的坚强意志。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理清故事情节,找出课堂气氛及人物表现与往日的不同。

2、全面分析韩麦尔先生形象,理解主人公深切的爱国情、亡国痛。

编号:14教学全面分析韩麦尔先生形象,理解主人公深切的爱国情、亡国痛。

难点教学师生活动设计意图过程一、谈话导入:(还记得父母外出务工的那一天是哪天吗?为什么记得这么牢?……“一个阿尔萨斯小孩子的自述”:《最后一课》……)都德……介绍……二、初读感知学生速读课文,勾画关键语句,回答问题:1、本文题为“最后一课”,那么围绕这一课,写到什么人、什么事、为什么这会是最后一课?(引导学生理出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2、PPT补充有关小说的常识三、跳读品析1、“最后一课”的情形和平日上课大不相同,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表格,并说说这些不同表明了什么?(详见课后练习一)(学生跳读课文,勾画语句,填写表格,教师巡视指导,PPT补充小说背景)2、韩麦尔先生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个人物形象,找出你觉得刻画韩麦尔先生比较精彩的语句,并做一些批注。

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第一课时教案

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第一课时教案

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介绍小说的时代背景。

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2、理解课文中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写及其作用。

分析韩麦尔先生形象。

3、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4、懂得母语和国家之间的关系,树立热爱汉语、学好汉语的意识,培养自己的爱国感情。

【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平台第一课时一、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法国作家都德的爱国主义名篇《最后一课》。

在这篇里,通过一堂课,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爱国主义。

当国土遭到践踏,尊严遭受凌辱,一个无忧无虑的天真淘气的孩子,一个执教四十年的普通教师,又将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呢?2、简介课文背景、作者简介及文体知识。

①简介课文背景:1870年7月爆发的普法战争是法国发动的。

法王拿破仑三世为了阻遏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动,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故发动了这场战争。

但不到两个月,法军大败。

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了马黎。

法国政府执行卖国政策,同普鲁士签订了屈辱的停战协定,赔款50亿法郎,并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

小说写于1873年,以刚刚结束两年的普法战争为背景,反映了阿尔萨斯沦陷后,当地人民在侵略者强行禁教法国语言时所表现的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

②作者简介:阿尔封斯·都德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的小说家。

他一生共写了12部长篇小说,一部剧本和4部短篇小说集。

他的短篇小说有不少是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法国普通人民对侵略者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精神,谴责了资产阶级当局开门揖盗,致使法军节节败退,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罪恶。

《最后一课》就是都德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③小说文体简介:小说是和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文学的基本形式之一。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

其中,故事情节是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刻画人物的方法有:分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环境的种类及作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七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课》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课》教案新人教版

6 最后一课教学目标【知识及能力】小说的时代背景。

2.理清小说情节开展的四个阶段。

3.理解课文中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写及其作用。

4.分析韩麦尔先生形象。

5.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过程及方法】1.在边读边议的过程中,分析人物的思想感情开展及变化,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进而理解人物的思想品质,个性特征以及社会意义。

2.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展写作迁移。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通过对小弗郎士及韩麦尔先生两个人物形象的分析,激发学生高度的爱国热情,并鼓励学生认真学习,准备将来为祖国的建立作奉献。

导语设计设计1:〔文学角度〕1870年7月19日~1871年5月10日,法国同普鲁士王国之间发生了一场重大战争——普法战争。

普法战争以法国的惨败告终,战后,法国东部的阿尔萨斯与洛林两省被割让给普鲁士。

?最后一课?就是以这一历史事件为背景,表现阿尔萨斯省人民沦为异族奴隶的痛苦。

设计2:〔激发兴趣〕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

学习热爱民族的语言,就是维护国家的尊严,就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反映爱国主义题材的作品?最后一课?。

题目为什么叫最后一课呢?请同学们跳读,用课文原句答复——原句在第11段中。

(板书:?最后一课?)设计3:〔激情导入〕今天,我们将学习法国作家都德的爱国主义名篇?最后一课?。

在这篇文章里,通过一堂课,向我们提醒了一个深刻的主题——爱国主义。

当国土遭到践踏,尊严遭受凌辱,一个无忧无虑的天真淘气的孩子,一个执教四十年的普通教师,又将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呢?第1课时学习目标1.介绍小说的时代背景。

〔重点〕2.理清小说情节开展的四个阶段。

〔重难点〕3.理解课文中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写及其作用。

〔重难点〕学习过程目标导学一: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1.学生结合文章特殊的历史背景,大声朗读课文。

2.学生自由发言,谈读后的体会、感受或困惑。

了解了侵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及灾难,也使我们认【教学提示】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提醒学生朗高潮与结局。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

THANK YOU
学生学习困难分析
由于全书内容较为繁杂, 学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能存在对某些知识 点掌握不够深入、理解不 够透彻等问题。
学生学习兴趣分析
学生对于历史故事和人物 传记等内容比较感兴趣, 可以通过相关案例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
02
教学内容与方法
重点难点解析
重点
掌握本课的核心词汇和句型,理 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培 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 力。
采用更直观、生动的 教学方式,如图表、 动画等,帮助学生理 解。
适当降低难度,增加 一些基础知识和背景 介绍。
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优化教学设计
鼓励学生提前预习和复习,加强 课外辅导和指导。
针对课堂时间分配不够合理的问 题
重新规划课堂时间,确保每个环 节的讲解和讨论都充分展开。
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优化教学设计
鼓励学生自评和互评,促进交流
鼓励学生自评
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包括知识掌握、能力提升、学习态 度等方面,以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组织学生互评
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互评,让学生了解他人的学习情况和优点,促进 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提供交流平台
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如小组讨论、班级展示等,让学生有机 会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成果,促进彼此之间的合作和共同进步。
观察学生表现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包括听讲、思 考、发言、练习等方面,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 度。
设计评价任务
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评价任务,如课堂 练习、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制定评价标准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包括知 识掌握、能力提升、情感态度等方面,以便对学生进行全 面、客观的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最后一课》第1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介绍小说的时代背景。

2、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3、理解课文中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写及其作用。

4、分析韩麦尔先生形象。

5、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6、利用小说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1、心理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2、文中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一、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将学习法国作家都德的爱国主义名篇《最后一课》。

在这篇文章里,通过一堂课,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爱国主义。

当国土遭到践踏,尊严遭受凌辱,一个无忧无虑的天真淘气的孩子,一个执教四十年的普通教师,又将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呢?
2、简介课文背景
1870年7月爆发的普法战争是法国发动的。

法王拿破仑三世为了阻遏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动,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故发动了这场战争。

但不到两个月,法军大败。

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了马黎。

法国政府执行卖国政策,同普鲁士签订了屈辱的停战协定,赔款50亿法郎,并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

小说写于1873年,以刚刚结束两年的普法战争为背景,反映了阿尔萨斯沦陷后,当地人民在侵略者强行禁教法国语言时所表现的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

3、根据预习,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明确:小说以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巧妙地铺设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4、学生有目的地在每一个阶段找出描写小弗郎士心理活动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1)分析第一阶段。

——幼稚、怕提问
*“我想就别上学了”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明确:怕提问。

*“这些景象”指什么?觉得“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说明了什么?
明确:指“画眉在树林……正在操练”。

幼稚。

*“又出了什么事啦?”设置悬念,
*这一部分内容与文章中心的表达有什么关系?
明确:巧妙地点明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并且为下面的情节和小弗郎士的性格
发展埋下了伏笔。

(2)分析第二阶段。

——疑惑、诧异
今天的情形和平时有什么区别?说明了什么?
平时上课:
气氛:“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学生:“开课桌啦,关课桌啦,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


教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
“我”迟到,会遭到先生的责骂。

最后一课:
气氛:“一切都安安静静的,整个教室都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氛。


学生:“上课前,学生们已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

”课堂里还坐着许多本村的人。

教师:“韩麦尔先生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戒尺。

”督学来校视察或发奖的日子的穿戴。

今天迟到,先生却很温和地叫小弗郎士“快坐好”。

极端肃静代替了往日的嘈杂;严厉的先生正温和地等着他来上课,穿着\"督学来校视察\"或\"发奖的日子\"才穿的服饰;最令小弗郎士吃惊的是课堂里还坐着许多本村的人。

烘托出\"最后一课\"严肃、庄严、悲愤的氛围,又进一步加深悬念。

(3)分析第三阶段。

——难受、懊悔
在最后一课上,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与平时有哪些不同?请找出有关语句。

*\"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这句话,单独成节,表达了他难过、愤慨的心情。

(4)分析第四阶段。

——悲愤、懂事
“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中的“高大”指什么?
明确:指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主义形象在小弗郎士心中显得崇高、伟大。

(5)小结:
作者运用第一人称,对小弗郎士的描写重点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写出了小弗郎士情感变化的波澜起伏,从幼稚、贪玩——疑惑、诧异——难受、懊悔——悲愤、懂事,充满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这一感情变化,推动情节的发展,突出了主题,使文章更真切感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