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标准彩色图谱1

合集下载

中药饮片图鉴基础知识(1)

中药饮片图鉴基础知识(1)
32、大蓟:本品为菊科植物蓟的干燥地上部分。切段, 干燥。(饮片:大蓟、大蓟炭)别名:虎蓟、大刺儿 菜、刺蓟菜、千针草、野红花、鸡刺根
33、预知子:本品为木通科植物木通、三叶木通或白 木通的干燥近成熟果实。洗净,晒干。用时打碎。别 名:八月瓜、八月炸、压惊子
34、桑白皮:本品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根皮。切丝, 干燥。别名:桑根白皮、桑根皮、桑皮、白桑皮
48、鹿衔草:本品为鹿蹄草科植物鹿蹄草或普通鹿蹄 草的干燥全草。除去杂质,切段。别名:破血丹、金 牛草、鹿安茶、鹿蹄草
49、商陆:本品为商陆科植物商陆或垂序商陆的干燥 根。除去杂质,切厚片或块,干燥。别名:章柳、山 萝卜、见肿消、倒水莲、金七娘、猪母耳、白母鸡
50、旋覆花:本品为菊科植物旋覆花或欧亚旋覆花的 干燥头状花序。除去梗、叶及杂质。别名:全福花、 金复花、金佛花、金沸花
8、梗(jiegeng):本品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干燥根。 切厚片,干燥。功能主治:宣肺,利咽,祛痰,排脓。 别名:包袱花、炮仗花、明叶菜、三叶菜
9、桃仁: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的干燥成熟种子。
仁)功能主治: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用 于经闭痛经,癥瘕痞块,肺痈肠痈,跌扑损伤,肠燥 便秘,咳嗽气喘。别名:毛桃仁、扁桃仁、大桃仁
25、海风藤:本品为胡椒科植物风藤的干燥藤茎。切 厚片,晒干。功能主治: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 用于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筋脉拘挛,屈伸不利。别 名:满坑香、老藤、大风藤、岩胡椒
26、海金沙:本品为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的干燥成熟 孢子。本品呈粉末状。功能主治:清利湿热,通淋止 痛。用于热淋,石淋,血淋,膏淋,尿道涩痛。别名: 金沙藤、左转藤、竹园荽
27、海螵蛸:本品为乌贼科动物无针乌贼或金乌贼的 干燥内壳。洗净,干燥,砸成小块。功能主治:收敛 止血,涩精止带,制酸止痛,收湿敛疮。用于吐血衄 血,崩漏便血,遗精滑精,赤白带下,胃痛吞酸;外 治损伤出血,湿疹湿疮,溃疡不敛别名:鱼古、乌铡 骨、乌贼骨、墨鱼骨

中草药图片1

中草药图片1

中草药图片大全之--丁茄别名癫茄、大癫茄、野癫茄、野番茄、钮茄根、山马铃、刺丁茄来源为茄科茄属植物丁茄Solanum surattense Burm.f.,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亚灌木,高30-60厘米,茎有劲直的长刺,幼嫩部混生刺毛,叶互生,外形似茄叶,具有刺长柄,叶片宽卵形,长5-12厘米,宽5-10厘米,有5-7的羽状浅裂,叶脉上有长刺,夏秋开花,花少数或单生,萼先端5裂,有刺,花冠辐状,白色,雄蕊5,子房上位,浆果球形,直径2.5-4厘米,光滑,成熟时橙红色,种子多数。

生境与分布生于村旁、路旁、园边、半阴湿肥沃的地方。

分布于长江以南、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采集季节夏秋采全草,秋季采根、果。

性味功能苦、辛、温。

有毒,活血散瘀,镇痛麻醉,镇咳平喘。

主治用法跌打损伤,风湿腰腿痛,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痈疮肿毒,冻疮。

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或煎水洗,本品有毒,不可内服过量。

参考配方 1.冻疮:丁茄全草适量,煎水熏洗患处。

2.风湿腰腿痛,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用干根6-10克,水煎服。

3.鲜叶捣烂外敷,治跌打损伤。

4.跌打劳伤及疔毒:丁茄适量,捣绒包患处。

5.胃气痛:丁茄30-60克,水煎服。

6.风热咳嗽:丁茄30克,蛇含15克,水煎服。

7.疝气:丁茄果实3个,川楝子3个,桔核、香附、茴香根、荔枝核各6克,广木香3克,水煎服。

8.黄疸:丁茄30-60克,水煎服。

9.黄水疮:丁茄果实适量,炕干研末,调菜油搽患处。

别名粉防己、粉寸己、汉防己、土防己、石蟾蜍、蟾蜍薯、倒地拱、白木香、猪大肠来源为防己科千金藤属植物粉防己Stephania tetrandra S. Moore.,以根入药。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质草本,长达数米。

根圆柱状而弯曲,形如猪大肠,直径 3.5-5厘米,外皮淡棕色或棕褐色,有横长皮孔及裂纹,断面有菊花状的“蜘蛛网纹”。

茎柔软,具扭曲的纵条纹,无毛,嫩苗通常紫红色。

叶互生,叶柄盾状着生,叶片宽三角状卵形,长3-6.5厘米,宽5-7厘米,先端钝尖,基部楔形或略呈心形,全缘,下面粉绿色,两面均被柔毛。

100种中草药彩色图谱-下

100种中草药彩色图谱-下

100種中草藥彩色圖譜(下)雞內金的來源為雉科動物家雞(Gallus gallus domesticus Brisson)的乾燥砂囊內膜。

其他名稱雞肫內黃皮,雞肫皮,雞黃皮,雞食皮,雞合子等雞內金藥材為有規則的長橢圓形的片狀物,有明顯的波浪式皺紋,表面金黃色、黃褐色或黃綠色,老雞的雞內金則微黑。

質薄脆,易折斷,斷面呈膠質狀,有光澤。

氣微腥,味淡微苦。

以乾燥、完整、個大、色黃者為佳。

性味與歸經甘,平。

入脾、胃二經。

功用主治消積滯,健脾胃。

治食積脹滿,嘔吐反胃,瀉痢,疳積,消渴,遺溺,喉痹乳蛾,牙疳口瘡。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3錢。

或入丸、散。

外用:焙乾研末調敷或生貼。

植物來源為多孔蓖科真菌靈芝Ganoderma Iucidum (Leyss.ex Fr.) Karst. 的子實體。

其他名稱赤芝、紅芝、木靈芝、菌靈芝、萬年蕈、靈芝草。

靈芝藥材菌蓋木栓質,腎形,紅褐、紅紫或暗紫色,具漆樣光澤,有環狀棱紋和輻射狀皺紋,大小及形態變化很大,大型個體的菌蓋為20×10cm,厚約2cm,一般個體為4×3cm,厚0.5~1cm,下麵有無數小孔,管口呈白色或淡褐色,每毫米內有4~5個,管口圓形,內壁為子實層,孢子產生於擔子頂端。

菌柄側生,極少偏生,長於菌蓋直徑,紫褐色至黑色,有漆樣光澤,堅硬。

孢子卵圓形,8~11×7cm,壁兩層,內壁褐色,表面有小疣,外壁透明無色。

性味與歸經性溫,味淡。

功用主治滋補強壯。

用於健腦、消炎、利尿、益腎。

六神曲的來源為辣蓼、青蒿、杏仁等藥材加入麵粉或麩皮混和後,經發酵而成的曲劑。

其他名稱神曲六神曲藥材呈方形或長方形的塊狀,外表土黃色,粗糙;質硬脆易斷,斷面不平,類白色,可見未被粉碎的褐色殘渣及發酵後的空洞。

性味與歸經甘辛,溫。

入脾、胃經。

功用主治健脾和胃,消食調中。

治飲食停滯,胸痞腹脹,嘔吐瀉痢,產後瘀血腹痛,小兒腹大堅積。

用法用量內服。

宜 忌脾陰虛,胃火盛者不宜用;能落胎,孕婦宜少食。

中草药彩色图片大全1

中草药彩色图片大全1

中草药图片大全中草药图片大全目录一、内科病用药1.感冒用药篇2.高血压病用药篇3.气管炎用药篇4.理气健胃用药篇5.胃肠炎用药篇6.胃、十二指肠溃疡用药篇7.风湿关节炎用药篇8.大便干燥用药篇9.神经衰弱用药篇10.偏正头痛用药篇11.寄生虫病用药篇12.腰腿痛用药篇13.遗精用药篇14.冠心病用药篇15.尿路感染、结石用药篇16.肾炎用药篇17.鼻出血用药篇18.胆囊炎、胆结石用药篇19.肝硬化腹水用药篇20.贫血用药篇21.脑血管意外用药篇二.1.补虚用药篇三.1.癌症用药篇四、外科用药1.痈疖、丹毒用药篇2.乳腺炎用药篇3.蛇虫、狂犬咬伤用药篇4.阑尾炎用药篇5.水火烫伤用药篇6.痔疮用药篇五.伤科、骨科1.跌打损伤疼痛用药篇2.骨折用药篇六.耳鼻喉科1.鼻炎、咽喉炎用药篇2.牙痛用药篇3.中耳炎用药篇4.扁桃体炎用药篇七.眼科用药1.结膜炎、翳障用药篇八.皮肤科1.皮炎、皮肤瘙痒用药篇2.疥癣用药篇3.疔疮疱疹用药篇九.妇科病用药1.月经不调用药篇2.乳汁不下用药篇3.功能性子宫出血篇4.赤白带用药篇5.宫颈糜烂、阴痒、恶露不净用药篇十.儿科病用药1.消化不良用药篇2.麻疹用药篇3.疮疖、痱子、婴儿湿疹用药篇十.传染病用药1.流行性腮腺炎用药篇2.传染性肝炎用药篇3.细菌性痢疾用药篇4.阿米巴痢疾用药篇5.肺结核用药篇一、内科病用药1.感冒用药篇玉叶金花别名白纸扇、野白纸扇、山甘草、土甘草、凉口茶、仙甘藤、蝴蝶藤、蜻蜓翅、生肌藤、黄蜂藤、白叶子、凉藤子、大凉藤、小凉藤来源为茜草科玉叶金花属植物玉叶金花Mussaenda Pubescens Ait. f.,以藤与根入药。

形态特征藤状小灌木。

小枝蔓延,初时被柔毛,成长后脱落。

单叶对生,有短柄,卵状矩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5-8厘米,宽2-3.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短尖,全缘,上面无毛或被梳毛,下面被柔毛,托叶二深裂,裂片条形,被柔毛。

夏季开花,聚伞伞房花序,密集多花,着生枝顶,花黄色,无柄,花萼钟形,被毛,裂片5,条形,长3-4毫米,其中常有一片扩大呈白色叶状,阔卵形或圆形,长2.5-4厘米,花冠长约2厘米,黄色,外被伏柔毛,裂片5,镊合状排列,雄蕊5,着生于花冠喉部,花丝极短,子房2室,胚珠多数。

100种中草药彩色图谱(3)

100种中草药彩色图谱(3)

凌霄花本品为紫葳科植物凌霄Campsis grandiflora(Thunb.). K. Schum. 或美洲凌霄Campsis radicans(L.)Seem. 的干燥花。

夏、秋二季花盛开时采收,干燥。

【性状】凌霄多皱缩卷曲,黄褐色至棕褐色,完整花朵长4~5cm。

萼筒钟状,长2~2.5cm,裂片5,裂至中部,萼筒基部至萼齿尖有5条纵棱。

花冠先端5裂,裂片半圆形,下部联合呈漏斗状,表面可见细脉纹,内表面较明显。

雄蕊4,着生在花冠上,2长2短,花药个字形,花柱1,柱头扁平。

气清香,味微苦、酸。

美洲凌霄完整花朵长6~7cm。

萼筒长1.5~2cm,硬革质,先端5齿裂,裂片短三角状,长约为萼筒的1/3,萼筒外无明显的纵棱;花冠内表面具明显的深棕色脉纹。

【性味与归经】甘、酸,寒。

归肝、心包经。

【功能与主治】行血去瘀,凉血祛风。

用于经闭癓瘕,产后乳肿,风疹发红,皮肤瘙痒,痤疮。

【注意】孕妇慎用。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鹿茸本品为鹿科动物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 或马鹿Cervus elaphus Linnaeus 的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

前者习称“花鹿茸”,后者习称“马鹿茸”。

夏、秋二季锯取鹿茸,经加工后,阴干或烘干。

【性状】花鹿茸呈圆柱状分枝,具一个分枝者习称“二杠”,主枝习称“大挺”,长17~20cm,锯口直径4~5cm,离锯口约1cm处分出侧枝,习称“门庄”,长9~15cm,直径较大挺略细。

外皮红棕色或棕色,多光润,表面密生红黄色或棕黄色细茸毛,上端较密,下端较疏;分岔间具1条灰黑色筋脉,皮茸紧贴。

锯口黄白色,外围无骨质,中部密布细孔。

体轻。

气微腥,味微咸。

具二个分枝者,习称“三岔”,大挺长23~33cm,直径较二杠细,略呈弓形,微扁,枝端略尖,下部多有纵棱筋及突起疙瘩;皮红黄色,茸毛较稀而粗。

二茬茸与头茬茸相似,但挺长而不圆或下粗上细,下部有纵棱筋。

皮灰黄色,茸毛较粗糙,锯口外转多已骨化。

1中药图典_中草药图片大全b

1中药图典_中草药图片大全b

巴戟天(鸡肠风、鸡眼藤、黑藤钻、兔仔肠、三角藤、
糠藤、巴戟、兔子肠、巴吉天、戟天、巴戟肉、猫肠 筋、兔儿肠) 补肾阳,壮筋骨,祛风湿。治阳痿,少腹冷痛,小便不 禁,子宫虚冷,风寒湿痹,腰膝酸痛。
霸王鞭(刺金刚、金刚纂、金刚杵、冷水金丹)
祛风解毒;杀虫止痒。主疮疡肿毒;牛皮癣
白背三七(大肥牛、土生地、白仔菜药、散血姜、土
1/15
15-10-23
中药图典_中草药图片大全_中药材图谱_中药图库
八月札(燕蓄子、畜蓄子、拿子、桴棪子、覆子、木通
子、八月瓜、八月炸、野毛蛋、冷饭包、野香蕉、羊开 口、玉支子、腊瓜、畜葍子、八月楂、压惊子、预知 子、八月果、百日瓜、牵藤瓜、拉拉果、野香交)
舒肝理气,活血止痛,除烦利尿。治肝胃气痛,胃热食 呆,烦渴,亦白痢疾,腰痛,胁痛,疝气,窟经,子宫 下坠。
帽顶、白膜叶、白鹤叶、白面戟、白面风、白桃叶)
清热;解毒;祛湿;止血。主蜂窝组织炎;化脓性中耳 炎;鹅口疮;湿疹;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index.php?title=中药图典&printable=yes
白背叶根(白膜根、白朴根、野桐根)
2/15
15-10-23
中药图典_中草药图片大全_中药材图谱_中药图库
白毛藤(苻、蜀羊泉、谷菜、鬼目草、白草、排风、白
幕、鬼目菜、天灯笼、和尚头草、望冬红、酸尖菜、排 风藤、土防风、耳坠菜、金线绿毛龟草、葫芦草、毛风 藤、毛老人、红道士、毛和尚、野猫耳朵、胡毛藤、羊 仔耳、生毛梢、龙毛龟、毛燕仔、红麦禾、彀菜、排风 草、耳坠风、毛见藤、生毛稍、毛相公、望风藤、毛千 里光、毛秀才、鹰咬豆子、毛道士、毛葫芦、葫芦藤)
清热解毒,化痰散结,祛瘀消肿。治痈肿,疔疮,瘰 疬,喉蛾,跌打损伤,蛇咬伤。

中草药图片与用途(一)

中草药图片与用途(一)

中草药图片与用途(一)中草药图片与用途(一)扶桑别名大红花、红木槿、月月红、木花、公鸡花来源锦葵科木槿属植物朱槿Hibiscus rosasinensis L.,以根、叶、花入药。

形态特征灌木,高可达6米。

单叶互生,叶柄长0.5-2厘米,叶片宽卵形或窄卵形,长4-9厘米,宽2-5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在基部以上有粗锯齿,两面无毛,或下面脉上有少许疏毛。

全年开玫瑰红、淡红或淡黄色花,单生上部叶腋间,花梗较长,花大,直径6-10厘米,下垂,有时重瓣,小苞片6-7,条形,基部合生,疏生星状毛,萼钟状,长约2厘米,有星状毛,裂片5,尖角形,花冠漏斗形,花瓣端缘波裂,雄蕊柱远突出于花冠之外。

蒴果卵形,长约2.5厘米,有喙。

生境与分布生于山地疏林中或为栽培。

分布于福建、台湾、广西、广东、四川、云南等地区。

采集加工根、叶全年可采,夏秋采花,鲜用或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甘、平。

解毒,利尿,调经。

主治用法根:腮腺炎,支气管炎,尿路感染,子宫颈炎,白带,月经不调,闭经。

叶、花:外用治疔疮肿毒,乳腺炎,淋巴腺炎。

花:月经不调。

根或叶用量15-30克,鲜花用量30克。

鲜花、叶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参考配方痈疽腮肿:扶桑叶或花、白芙蓉叶、牛旁叶、白蜜,研膏敷之,即散。

木棉别名英雄树、攀枝花、红棉来源为木棉科木棉属植物木棉Bombax malabarica L.,以花、树皮、根入药。

树皮在广东地区称钉桐皮。

形态特征落叶大乔木,高达25米,常高于邻树,故名英雄树。

树皮深灰色,幼树干与老树粗枝有短而粗大的圆锥形硬刺,以基部为多,枝轮生而平展,层层向上生长。

掌状复叶互生,叶柄长达20厘米,小叶多为5片,可达7片,小叶柄长约1.5厘米,小叶片长椭圆形,长10-16厘米,宽4-4.5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宽楔形,全缘,两面均无毛。

早春先叶开花,花簇生于枝端,花冠红色或橙红色,直径约12厘米,花瓣5,肉质,椭圆状倒卵形,长约9厘米,外弯,边缘内卷,两面均被星状柔毛,雄蕊多数,合生成管,排成3轮,最外轮集生为5束。

2024版《神奇的中草药》PPT课件[1]

2024版《神奇的中草药》PPT课件[1]

临床应用
常用于治疗血虚萎黄,眩 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 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 秘等。
14
枸杞
2024/1/29
药用价值
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药理作用
枸杞具有免疫调节、抗氧化、抗衰老、降血糖等多种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常用于治疗肝肾阴虚,精血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软、眩晕耳鸣、内 热消渴、血虚萎黄、目昏不明等。
15
04 中草药的应用与疗效
2024/1/29
16
中草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治疗疾病
中草药可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如感冒、 咳嗽、消化不良等。
辅助西医治疗
中草药可与西医治疗相结合,提高治 疗效果,减轻副作用。
缓解症状
中草药对于缓解疼痛、消炎、止痒等 症状有良好效果。
2024/1/29
17
中草药在保健领域的应用
在使用中草药与西药联合治疗时,应遵循医 生的建议,避免不必要的药物相互作用风险。
2024/1/29
10
03 常见中草药介绍
2024/1/29
11
人参
2024/1/29
药用价值 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
药理作用 人参具有抗疲劳、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常用于治疗气虚欲脱,脉微欲绝,脾气不足,中气下陷, 肺虚喘咳,气短乏力,津伤口渴,虚热消渴,失眠健忘, 心悸怔忡,血虚萎黄,阳痿宫冷等。
2024/1/29
22
中草药的保存与贮藏
保存方法
将干燥后的中草药装入密封袋或容器中,放置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保存。
贮藏技巧
对于易受潮、易霉变的中草药,可加入干燥剂或采取真空包装等措施进行防潮 防霉处理。同时,要定期检查中草药的状态,及时处理变质或受污染的中草药。

100种中草药彩色图谱(1)

100种中草药彩色图谱(1)

100种中草药彩色图谱艾植物来源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evl. et Vant.)的干燥叶其它名称艾,冰台,艾蒿,医草,灸草等艾药材干燥的叶片,多皱缩破碎,有短柄。

叶片略呈羽状分裂,裂片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锯齿。

上面灰绿色,生有软毛,下面密生灰白色绒毛。

质柔软。

气清香,味微苦辛。

以下面灰白色、绒毛多、香气浓郁者为佳。

性味与归经苦辛,温。

入脾、肝、肾三经。

功用主治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

治心腹冷痛,泄泻转筋,久痢,吐衄,下血,月经不调,崩漏,带下,胎动不安,痈疡,疥癣。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入丸、散。

外用:捣绒作炷或制成艾条熏灸,捣敷、煎水熏洗或炒热湿熨。

宜忌阴虚血热者慎用。

植物来源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 How的根。

其它名称鸡肠风、鸡眼藤、三角藤。

巴戟天药材缠绕藤本。

叶对生,膜质,长圆形,先端尖,背脉及叶柄被短粗毛;托叶干膜质。

花序头状,有花2~10朵,生于小枝端或排成伞形花序,花梗被毛;萼管半球形,先端不规则齿裂;花冠白色,喉部收缩,4裂;雄蕊4,花丝短;子房下位,4室,花柱细短,2深裂。

聚花果常单个,近球形,每室一种子。

花期4~6月,果期7~1l月。

性味与归经性微温,味甘、辛。

巴戟天的功用主治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

用于阳痿遗精、宫冷不孕、月经不调、少腹冷痛、风湿痹痛、筋骨痿软。

植物来源茄科白花曼陀罗Datura metlL..一年生草本其它名称白花曼佗罗药材一年生草本,高0.5-2米,全体近无毛。

茎基部木质化,上部呈二歧分支,幼枝略带紫色。

单叶互生,上部呈对生状,叶片卵形或宽卵形,先端尖,基部两侧不对称,全缘或者破转,波状锯齿。

花单生于枝的分叉处或叶腋间;花萼桶状,黄绿色,顶端5裂,宿存;花冠白色,偶见紫色、淡黄色,漏斗形,具5棱,上部5裂,栽培品常有重瓣;雄蕊5,贴生于花冠管;雌蕊一个,柱头棒状。

果实近球形,有稀疏短粗刺,熟时4瓣裂。

(1~3)_中草药_彩色图谱_资料大全

(1~3)_中草药_彩色图谱_资料大全

中草药彩色图谱大全中草药彩色图谱大全中草药彩色图谱大全前言本手册是顾皓量参照各书籍、互联网内容、彩色图谱,用一年多时间(2008~2010年)整编而成。

同时因各种原因,这里的内容难免有错误的地方,因此请尊重原作者的版权,强烈建议需要的朋友购买正版书籍阅读。

本手册仅供浏览。

总论中草药药源有植物、动物和矿物,其中以植物药占绝大多数,使用也更普遍,所以古代相沿把药学叫做“本草”学。

这些药物的应用充分反映了中国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等方面的若干特点,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所以中国人民把它称为“中药”。

而“本草”学也相应地称为“中药学”或“中草药学”。

是专门介绍各种中药的采制、性能、功效及应用方法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几千年来,中草药一直被中国人民用作防治疾病的主要工具,日渐积累宝贵的用药知识,并形成一整套中药理论体系。

在先秦时期,已有不少关于药物的文字记载。

到了东汉末期(公元二世纪),中国第一部药典-- 《神农本草经》诞生。

本书载药365 种,是汉以前药学知识和经验的总结。

书中还简要而完备地记述了中草药学的基本理论。

南北朝时期,雷[学教]着《炮炙论》叙述各种药物通过适宜的炮炙,可以提高药效,减轻毒性或烈性,从而发展了药物加工技术。

梁代陶弘景(公元456 --536 年)着《神农本草经集注》,对魏晋以来三百余年间药学的发展作了总结,载药达七百三十种。

又创用药物按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

唐代显庆四年(公元659 年),李励、苏敬等人主持编写了《新修本草》。

全书卷帙浩博,收载中国和外国输入药物达844 种。

开元年间(公元713 -- 741年),陈藏器编成了《本草拾遗》,书中将各种药物功用概括为十类,从而提出了著名的“十剂”,为中药临床分类最早的设想。

宋代本草学,以唐慎微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最具代表性。

该书收载药物达一千四百多种。

元代,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总结和发展了饮食疗法。

明代是中草药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本草纲目中一共有多少种草药

本草纲目中一共有多少种草药

本草纲目中一共有多少种草药?本草纲目》是一部中医学论述药物学的专著,其内容颇多博物学价值。

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1518—1593年)编撰于公元1578年,成书后几经周折,后初刊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

全书共52卷,收载药物1892种,其中植物药计有1094种,动物药443种,矿物药161种,其他类药物194种。

李时珍新补入药物374种。

该书图文并茂,有药物图1109幅。

作者为了增加该书的临床参考价值,于若干药的论述中附录临床处方11096首,其中8000多首来自作者临床经验之总结或多年之征集,有着较好的参考价值。

《本草纲目》共分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虫、鳞、介、禽、兽、人等16部为纲,62类为目,其分部类的原则为“从微至巨,从贱至贵”。

搜罗群集,有谓其所参考之书多达800余种者,可谓“贯串百氏”的一代巨著。

该书又在每药物之下,标正名为纲,附释名为目,故命名其书为《本草纲目》。

每药之论述内容,则详之于集解、辨疑、正误、修治(炮制加工)、气味(药性药理)、主治(药效)、发明(李时珍之心得体会和研究结论)、附方等。

《本草纲目》之分类叙述方法是在前人基础上的一次创造性发展,条分缕析,使读者一目了然,其分类方法实际上已具备了现代生物进化思想的科学性。

《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著,从第一版出书到现在,已经有390多年了,先后出版过数十种版本,并被美、苏、日、德、法等国翻译成英、俄、日、法、德语出版。

《本草纲目》全书共计190万字,分为五十二卷,另在卷首还附刊了一些有关的重要资料,共收录了1892种药物。

其全书可分为三部分:1卷首部分----“本草纲目凡例”。

其内容包含本卷的目录以及附图1160幅。

2卷一至卷四部分----“序例” 和“百病主治药”3卷五至卷五十二部分----这是《本草纲目》的主要内容,它把所收录的1892药物细分为16部,部下又分类,总计60类,在大多数药物后面,都附有历代的经验药方11096个,其中有8160个是来自李时珍亲自收集。

中草药名称大全 (1)

中草药名称大全 (1)

麻油 马兜铃 麦门冬 芒硝 玫瑰花 蜜蒙花 绵茵陈 牡丹皮 木蝴蝶 木通
N
南板蓝 根 南五味 子 牛膝 南鹤虱 闹羊花 女贞子
O
藕节炭 P 藕节
佩兰 枇杷叶 蒲黄
硼砂 片姜黄 胖大海
Q
千金子 牵牛子 茜草 秦皮 青果 青皮 全蝎 拳参 千金子 霜 铅丹 羌活 青陈皮 青蒿 青葙子 全虫 脐带
R
肉豆蔻 人参 肉桂 人参叶
金沸草 金钱白 花蛇 金樱子 九里香 酒大黄 橘络 卷柏 鸡冠花
K
苦豆子 款冬花 苦楝皮 昆布
L
老鹳草 荔枝核 莲子 两面针 羚羊角 龙胆 漏芦 鹿角 鹿衔草 绿豆衣 罗布麻 叶 雷公藤 连翘 莲子心 两头尖 刘寄奴 龙骨 芦根 鹿角胶 鹿含草 绿萼梅 罗汉果
M
麻黄根 马齿苋 麦冬 蔓荆子 毛诃子 梅花 绵马贯 众 母丁香 木瓜 木贼草
A
阿魏 安息香 矮地茶
B
巴豆霜 白附子 白蒺藜 白茅根 白术 白芷 败酱草 半夏 北沙参 鳖甲 薄荷脑 巴戟天 白果 白芥子 白前 白头翁 百部 斑蝥 半夏曲 荜茇 槟榔 补骨脂
C
苍耳子 草乌 炒白术 炒牛蒡 子 蝉蜕 车前草 柽柳 臭梧桐 川贝母 川牛膝 穿山甲 椿皮 刺猬皮 蚕沙 苍术 草乌叶 炒麦芽 炒苏子 蟾酥 车前子 赤芍 楮实子 川楝子 川乌 穿山龙 椿白皮 刺五加
H
海金沙 藤 海龙 海桐皮 合欢皮 荷叶 红豆蔻 红参 胡黄连 红颓子 叶 花椒 化橘红 黄狗肾 黄芩 茴香 海浮石 海马 寒水石 何首乌 鹤草芽 红花 红大戟 胡椒 葫芦 花蕊石 槐花 黄精 黄药子 蛤蟆油
J
鸡矢藤 急性子 姜炭 降香 焦山楂 鸡血藤 蒺藜 姜半夏 焦槟榔 焦白术
芥子 金礞石 金银花 荆芥 酒军 橘核 瞿麦 鸡骨草

175种常用中药大全(有彩图1)1-34

175种常用中药大全(有彩图1)1-34

175种常用中药大全(有彩图1)1-341.杜仲:杜仲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干燥树皮,是中国名贵滋补药材。

功效分类:补益药。

科属分类:杜仲科。

别名:思仙、思仲、木绵、檰、石思仙、扯丝皮、丝连皮、玉丝皮、丝棉皮。

性味:甘;微辛;性温归经:肝经;肾经。

功能: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主治:腰脊酸疼;阳痿;尿频;小便余沥;风湿痹痛;胎动不安;习惯性流产。

用药禁忌:阴虚火旺者慎服。

2.桑白皮:桑科植物桑的根皮。

功效分类:清热药;利水药。

科属分类:桑科。

别名:桑根白皮、白桑皮、桑桑皮、根皮、桑皮、双皮、桑白皮、双白皮、炙桑皮等。

性味:甘;辛;性寒。

归经:肺经;脾经。

功能: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主治:肺热喘痰;水饮停肺;胀满喘急;水肿;脚气;小便不利。

用药禁忌:肺虚无火力、便多及风寒咳嗽忌服。

常用中药大全3. 秦皮:为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蜡树,小叶白蜡树或秦岭白蜡树的树皮。

功效分类:。

清热解毒药。

科属分类:木犀科。

别名:岑皮,梣皮,秦白皮,蜡树皮,苦榴皮。

性味:味苦,寒。

归经:归肝经、胆经、大肠经。

功能:清热燥湿,清肝明目,收涩止痢,止带。

主治:用于热毒泻痢,带下阴痒,肝热目赤肿痛,目生翳障。

用药禁忌:脾胃虚寒者忌服。

《本经逢原》:胃虚少食者禁用。

药材基源:秦皮为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腊树、小叶白腊树或秦岭白腊树的树皮。

4.津柴胡:是多年生草本。

功效分类:辛凉解表药。

科属分类:伞形科。

别名:茈胡、北柴胡、硬柴胡。

性味:微有香气,味淡。

性微寒,昧 苦。

归经:归肝经、胆经。

功能: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主治: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少阳证,肝郁气滞,气虚下陷,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

用药禁忌 :肝阳上亢,肝风内动,阴虚火旺及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

药材基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

5. 银柴胡:为石竹科植物银柴胡的根。

功效分类:清热凉血药。

科属分类:石竹科。

别名:银夏柴胡、银胡、山菜根、山马踏菜根、牛肚根、沙参儿、白根子、土参、丝石竹、霞草、欧石头花、山蚂蚱、锥花丝石竹、线形瞿麦、圆叶丝石竹、蝇子草、鹤草、旱麦瓶草、黄柴胡、铁柴胡。

身边常见中草药(一)

身边常见中草药(一)

身边常见中草药不要错过这些宝贝1.曼陀罗有毒,为镇静要药,可松弛肌肉,古代麻沸散和云南白药保险子主要成分,民间花、子、叶、根各有不同用法,分治不同疾病,子十粒嚼服可治疗失眠。

2.鬼针草嫩时可当菜吃,还算可口,据说对降低转氨酶效果很好。

可疏散肝热。

3.苦菜云南人称青菜为苦菜,其实图中的才是苦菜,古本草列为上品,可健胃益胆,抗肿瘤,很适合现代人。

4.葵菜有野生和家种两种,《本经》列为上品,是食之有益于健康的蔬菜,现在大部分地区不知道食用。

上图中为野生种,可通利五脏,根用以通利肾窍,叶以红糖为引,治疗疮肿外敷有效。

5.荨麻药书或言有毒、或言小毒、或言大毒、或言剧毒。

实际上,民间过去多作药用,现在多作蔬菜食用。

其刺生时接触汗毛有刺痛感,煮汤或与鸡蛋煎味道都很可口。

可治疗小儿风咳,风火牙痛等症。

一患者云其根治疗荨麻疹有奇效。

6.龙葵清热治肿瘤,也是常用野菜之一,有保肝、健胃、明目之功。

7.黄袍果实味美,开胃,柔肝缓急,小儿食之良。

8.何首乌制用补养气血,气味平和,可常食用,生用解毒通便而不伤阴。

苗有安神润血之功。

9.乌袍果实和黄袍同功,叶和嫩尖以红糖为引煎服,治肝急水泻有奇效,并且没有副作用10.野薄荷味道和作用和家种者相似,散风热,逐秽气,解鱼虾毒。

11.棕榈棕毛、花、根入药,性收涩,可以止血,但妇科白带用之更为对症。

13.灰灰菜一般不入药,古方用之制作冬灰,今少用,能清肺腑淤积。

14.夏枯草应节令而生,能和血,引阳入阴而治疗失眠。

味咸,能软坚散积。

无毒,嫩苗应该可作菜,但滇中一带蔬菜多,无人食。

15.车前草药店用子,草与子同功,清膀胱热,利肾气,预防积石,此外,引肺热从小便出,可治疗咳嗽。

有大叶、小叶两种,小叶者良。

16.铁蒿蒿类多,有药用,也有食用,也有药食两用,药店多用青蒿及黄蒿。

铁蒿可清虚热,与青蒿相似,味不太苦,困难时期老百姓也食用充饥,有食用保健价值,可惜无人研究开发。

17.金银花金银花全身都可入药,是国务院确定的名贵中药材之一。

100种中草药彩色图谱上

100种中草药彩色图谱上

100種中草藥彩色圖譜(上)艾植物來源 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evl. et Vant.)的乾燥葉其他名稱 艾,冰台,艾蒿,醫草,灸草等艾藥材 乾燥的葉片,多皺縮破碎,有短柄。

葉片略呈羽狀分裂,裂片邊緣有不規則的粗鋸齒。

上面灰綠色,生有軟毛,下面密生灰白色絨毛。

質柔軟。

氣清香,味微苦辛。

以下麵灰白色、絨毛多、香氣濃郁者為佳。

性味與歸經 苦辛,溫。

入脾、肝、腎三經。

功用主治 理氣血,逐寒濕,溫經,止血,安胎。

治心腹冷痛,泄瀉轉筋,久痢,吐衄,下血,月經不調,崩漏,帶下,胎動不安,癰瘍,疥癬。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3錢;入丸、散。

外用:搗絨作炷或製成艾條熏灸,搗敷、煎水熏洗或炒熱濕熨。

宜忌 陰虛血熱者慎用。

植物來源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 How的根。

其他名稱雞腸風、雞眼藤、三角藤。

巴戟天藥材纏繞藤本。

葉對生,膜質,長圓形,先端尖,背脈及葉柄被短粗毛;托葉幹膜質。

花序頭狀,有花2~10朵,生於小枝端或排成傘形花序,花梗被毛;萼管半球形,先端不規則齒裂;花冠白色,喉部收縮,4裂;雄蕊4,花絲短;子房下位,4室,花柱細短,2深裂。

聚花果常單個,近球形,每室一種子。

花期4~6月,果期7~1l月。

性味與歸經性微溫,味甘、辛。

巴戟天的功用主治補腎陽,強筋骨,祛風濕。

用於陽痿遺精、宮冷不孕、月經不調、少腹冷痛、風濕痹痛、筋骨痿軟。

植物來源茄科白花曼陀羅 Datura metlL..一年生草本其他名稱白花曼佗羅藥 材一年生草本,高0.5-2米,全體近無毛。

莖基部木質化,上部呈二歧分支,幼枝略帶紫色。

單葉互生,上部呈對生狀,葉片卵形或寬卵形,先端尖,基部兩側不對稱,全緣或者破轉,波狀鋸齒。

花單生於枝的分叉處或葉腋間;花萼桶狀,黃綠色,頂端5裂,宿存;花冠白色,偶見紫色、淡黃色,漏斗形,具5棱,上部5裂,栽培品常有重瓣;雄蕊5,貼生於花冠管;雌蕊一個,柱頭棒狀。

《海南省中药材标准》第一册目录(1)

《海南省中药材标准》第一册目录(1)

品名目次B八角枫-------------------------------------------- 错误!未定义书签。

白背叶根-------------------------------------------- 错误!未定义书签。

白花蛇舌草------------------------------------------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半枫荷-------------------------------------------- 错误!未定义书签。

薜荔----------------------------------------------- 错误!未定义书签。

闭鞘姜-------------------------------------------- 错误!未定义书签。

鳖粉----------------------------------------------- 错误!未定义书签。

槟榔花-------------------------------------------- 错误!未定义书签。

布渣叶-------------------------------------------- 错误!未定义书签。

C苍耳草-------------------------------------------- 错误!未定义书签。

茶树根-------------------------------------------- 错误!未定义书签。

长春花-------------------------------------------- 错误!未定义书签。

臭茉莉-------------------------------------------- 错误!未定义书签。

穿破石-------------------------------------------- 错误!未定义书签。

刺苋菜-------------------------------------------- 错误!未定义书签。

部分中药显微图谱

部分中药显微图谱

部分中药显微图谱
杏叶维管制五味子种皮五味子外果皮洋地黄叶维管制延胡索下皮厚壁细胞石斛表皮察看桂射线细胞细辛粉末秦皮树皮横切面中麻黄中麻黄维管制石斛显微察看桂显微察看细辛显微察看小茴香粉末延胡索韧皮部与木栓层知母显维管制砂仁内种皮远志韧皮部太子参韧皮部和木质部阳春砂种子横切面知母显微察看远志木质部人参韧皮部
部分中药显微图谱
参显微察看延胡索显微察看. 远志显微察看人参木质部天麻显微察看。

中药学_独行千里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_性味

中药学_独行千里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_性味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独行千里
功能主治:
《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破血散瘀, 消肿止痛,舒筋活络。治跌打肿痛,咽喉 肿痛,腹痛,牙痛,风湿骨痛,筋骨不舒, 闭经,止血。"。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独行千里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钱(小儿3~5分)。 外用:研末调敷或浸酒搽。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独行千里
独行千里 中医药用价值
详解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独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里>>>
名称:独行千里 别名:扣钮子(《常用中草药彩色图 谱》)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独行千里
原始出处:《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 引自:《中药大辞典》。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独行千里
药材基源: 为白花菜科植物膜叶槌果藤的根及叶。全 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备用。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独行千里
原始形态:
长圆形,长7~8毫米;雄蕊20~30,生于 雌蕊柄基部;子房柄长15~20毫米。浆果 球形,径8~12毫米,先端有短喙。花期4 月。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独行千里
生态环境: 生林中或灌丛中。分布我国东南部至南部 各地。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独行千里
性味: 《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苦涩,温, 有小毒。"。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独行千里
原始形态:
藤状灌木,全株无毛。枝或有小刺。叶互 生,长圆形至披针形,长7~12厘米,宽 2~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渐狭, 侧脉7~9对,和网脉在叶两面均凸起;叶 柄长约6毫米,托叶两枚变刺。花白色, 1~4朵在叶腋稍上方排成一短纵列;花柄 长1~1.5厘米;萼片4,卵形,长4~5毫 米;花瓣4,狭
相关疾病症状:
闭经、疮疖、疮疖肿毒、跌打瘀肿、跌打 肿痛、风湿痹痛、风湿关节痛、风湿骨痛、 腹痛、关节痛、活络、活血散瘀、疖、解 痉、疖肿、破血、祛风止痛、散瘀、舒筋、 舒筋活络、疼痛、外用治疮疖、外用治疮 疖肿毒、消肿止痛、咽喉肿痛、牙痛、治 跌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草药标准彩色图谱(1)
——根类
2010年10月07日08:29 来源:养生主
按:网络上已经有不少《中草药图谱》,再编此图谱主要考虑到这是
一套比较完整标准的图谱,共11类500种中草药,该图谱图文并茂,容易对照辨认,并能知晓如何采制、成分和功能,希望看到者喜欢。

[图文集]中草药标准彩色图谱(1)——根类
[图文集]中草药标准彩色图谱(2)——根茎类
[图文集]中草药标准彩色图谱(3)——果实类
[图文集]中草药标准彩色图谱(4)——种子、花类
[图文集]中草药标准彩色图谱(5)——叶、木、皮、茎藤类
[图文集]中草药标准彩色图谱(6)——全草、其它类
目录
人参
了哥王
三七
土人参
土木香
总状木香
川木香
川乌
广防己
飞龙掌血天冬
天葵子木防己木香
厚川木香毛冬青太子参牛膝
乌药
丹参
甘西鼠尾南丹参巴戟天甘草
甘遂
石刁柏龙胆
北沙参四叶参白芍
兴安白头白芷
牛皮消戟叶牛皮白蔹
白薇
玄参
汉中防己地黄
地榆
西洋参直立百部对叶百部蔓生百部当归
关白附子防风
羊蹄
麦冬
阔叶麦冬湖北麦冬
新疆芍药苧麻根何首乌板蓝根刺五加苦参
郁金
明党参金果榄京大戟南沙参茜草
草乌
威灵仙铁线莲独活
前胡
秦艽
桔梗
柴胡
狭叶柴胡
莓叶委陵党参
川党参球花党参狼毒大戟月腺大戟鸡肠狼毒大狼毒徐长卿粉防己菊三七黄芩
黄芪
萝芙木常山
银柴胡商陆
萱草根葛根
紫草
紫菀
新疆紫草
漏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