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活板
沈括《活板》原文、注释及译文
沈括《活板》原文、注释及译文【原文】《活板》宋·沈括板印②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③。
五代时始印五经,已④后典籍,皆为板本⑤。
庆历中⑥,有布衣毕昇⑦,又为⑧活板。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⑨。
每字为一印⑩,火烧令(11)坚。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12)纸灰之类冒(13)之。
欲印,则以一铁范(14)置铁板上,乃密布(15)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16);药(17)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18)。
若止(19)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20)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21),更互(22)用之,瞬息(23)可就(24)。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不用,则以纸帖之(25),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26)。
有奇字(27)素(28)无备者,旋(29)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30)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31)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32),用讫(33)再火(34)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35)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36)所得,至今保藏。
【注释】①选自《梦溪笔谈》。
活板,就是活字版。
板,通“版”。
在印刷术上,从雕刻整块的木板发展到使用可以装拆的活字版,是很大的进步。
活字版最初使用瓦字,以后改用木字、铜字,现在一般用铅字。
②〔板印〕用整块木板雕刻印刷。
③〔尚未盛为之〕还没有大规模地使用。
之,指“板印书籍”。
我国在公元六百年左右已经发明雕板印刷术,但那时板印书籍还没有被广泛地使用。
④〔已〕通“以”。
⑤〔板本〕雕板印刷的本子。
⑥〔庆历中〕庆历年间(1041年—1048年)。
庆历,宋仁宗年号。
⑦〔布衣毕昇〕平民毕昇。
古代平民百姓多穿麻布衣服,所以称布衣。
毕昇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活字印刷术的人,比欧洲发明活字印刷术早四百多年,这是我国劳动人民对世界文化发展的一项卓越贡献。
活板》原文及翻译赏析原文及翻译
活板》原文及翻译赏析原文及翻译在唐朝,板印书籍并没有得到广泛的使用。
直到五代时期,才开始印刷五经和其他重要文献,都是用板本印刷。
在宋朝庆历年间,有一位名叫XXX的布衣,发明了活字印刷。
他用胶泥刻字,每个字都是一个印模,然后用火烧使其坚硬。
他先设一块铁板,然后在上面涂上松脂、蜡和纸灰等物质,然后放置一个铁框架在铁板上,把印模密密麻麻地排列在框架内,然后用火烤熔药物,使其液化,再用平板压在上面,这样字就能印在纸上。
如果只印几本书,这种方法还不太方便。
但如果印数十、数百、甚至数千本书,这种方法就非常快捷了。
他常常准备两块铁板,一块用来印刷,一块用来排版,这样就可以快速地完成印刷工作。
每个字都有多个印模,如“之”、“也”等字,每个字都有二十多个印模,以备在一个铁板内有重复的情况。
如果不需要使用某些印模,就可以用纸帖住它们,每个韵都用一张纸,然后放在木格子里存放。
如果需要印一些新的奇怪的字,只需用草火刻下,再用火烤熔,就能很快地完成。
如果用木头来制作印模,那么文理就会有疏密不均的情况,而且如果沾水,高低不平,还会和药物粘在一起,不好使用。
因此,毕升用燔土来制作印模,制作完后再用火烤熔,用手轻轻拂去,印模就能顺利地落在纸上,而且不会沾污。
XXX去世后,他的印模被传给了其他人,一直保存到现在。
在古代,印刷技术的发展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雕版印刷是一种传统的印刷方式,但是它有很多不足之处。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开始研究新的印刷技术。
活字印刷就是其中一种。
活字印刷的制作过程相对简单。
首先,需要准备一些单个的活字。
这些活字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拼版,缩短了制版时间。
制作印版的过程也不复杂。
先在一块铁板上涂上松脂、蜡和纸灰的混合物,然后放上一个铁框子,在框子里面密密地排列好字模。
然后将铁板放在火上烘烤,待药物稍微融化后,用一平板按在字模上面,这样字印就会变得平整。
为了方便制作,通常会制作两块铁板,一块在印刷,另一块在排字。
活板_沈括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
活板_沈括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活板_沈括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活板宋代沈括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译文用雕板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么做。
五代时才(用雕版)印刷五经,以后的经典文献就都是雕版印刷的本子了。
宋朝庆历年间,有个叫毕昇的平民,又发明了活字版(印刷)。
它的方法是:用黏土刻字,字模薄得像铜钱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
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这一类东西覆盖好。
想要印刷,就把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面,于是在铁框内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满了一铁框就成为一块印版,把它拿到火上烘烤;待铁板上的药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那样平。
如果只印两三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几十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
通常是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在印刷,那一块已另外在排字了,这块印刷才完,第二块板已经准备好了,两块相互交替使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
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印模,像“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印模,用来准备同一版内有重复的字。
不用时,就用纸条给它们作标志,(按照字的韵部分类)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们贮存起来。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3《短文两篇》活板课件 苏教版
• 火烧令坚;(用火,名作状) 和:(huo,混合,拌 和)
• 持就火炀之;(接近,靠拢) 极为神速:(快,迅速) 第二已具;(准备好,齐备) 更互用之:(交替,轮 换)
• 瞬息可就;(完成) 动词)
以纸帖之:(贴上标签,
• 每韵为一帖:(标签,类,名词) 奇字:(冷僻)
旋刻之:(随即,马上) 用讫再火令药熔(用火
著作。 • 北宋 沈括 梦溪笔谈 笔记
2.注音: shēng yáng
毕昇 炀之
dǐ fán 字平如砥 燔 土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 又为活板
⑴ 为——发明、创造
⑵ 和纸灰之类冒之 ⑵ 和——huò混合
冒——蒙、盖
⑶ 铁范
⑶ 范——框子
⑷ 持就火炀之
⑷ 炀——烤
⑸ 字平如砥
⑸ 砥——磨刀石
⑹ 第二板已具
⑵用雕版印刷。
⑶大规模的做这种事。之,指“板印书 籍”。
⑷即“以后” ,“已”同“以” 。 ⑸宋仁宗年号(1041——1048)。 ⑹平民。这里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古
代平民穿麻布衣服,所以称布衣。
2.诵文,抄写课文注释一遍——第85页注释
⑺钱唇:
⑺铜钱的边缘。
⑻和huò:
⑻混合。
⑼ 冒:
⑼ 蒙、盖。
• 对照注释阅读课文,用圈点勾画法疏通词句,做到能口译 全文。
1、自学课文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2、重点字词。 3、总结五组多义词。
朗读第1段,理顺语义
• 板,刻板、雕板,这里名作状“用雕板”; 印刷。 唐,唐代;
印,动词,
• 尚,还;
盛,大规模的;
• 为,动词,使用;
之,代词,它,指“板印书籍” ;
《活板》原文2022部编版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第13课《短文两篇》之《活板》学习要点(苏教版初二下)doc初中语文
第13课《短文两篇》之《活板》学习要点(苏教版初二下)doc初中语文【重点难点点拨】一、作者简介沈括〔1031~1095〕,字存中,钞票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北宋闻名科学家、政治家,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均有所论著〔«宋史·沈括传»〕。
代表作有«梦溪笔谈»共30卷,内容丰富,包括天文、地理、数学、物理、文艺、历史等各个方面,其中以大量篇幅,总结了我国古代专门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取得的辉煌成就,详细地记载了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上的杰出奉献,«梦溪笔谈»被英国闻名学者李约瑟称之为〝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
二、相关背景介绍我国印刷术起源于古代的印章和刻画,唐朝开始有了雕板印刷术,唐懿宗咸通九年〔公元868年〕刻印的«金刚经»一卷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一本印本书。
雕板印刷到宋代有了高度进展,庆历年间,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是世界印刷史上的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后来流传到亚洲和欧洲各国,促进了世界文化的进展和交流。
此后,元代科学家王祯制作木活字,明代显现了铜活字和锡活字,清朝后期采纳了铅活字,并引用至今,现在那么广泛使用电子照排进行印刷了。
三、课文注释及译文分析注释①板:名词作状语,表工具,意思是〝用雕板〞。
②尚:副词,还。
③为:动词,做。
注释①五代:指唐以后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②始:副词、才。
③五经:儒家的五部经典,即«诗»、«书»、«礼»、«易»、«春秋»。
④典籍:国家重要文献,那个地点泛指各种重要书籍。
⑤为:是。
以上为第一部分〔第1段〕,讲明我国雕板印刷进展的历史。
〝盛〞字前面用〝尚未〞修饰限制,讲明雕板印刷唐时已有,但还未普遍应用,〝始〞字讲明五代是雕板印刷开始推广应用的时刻。
《活板》文言文翻译注释赏析
《活板》文言文翻译注释赏析[原文]板①印书籍,唐人尚未盛②为③之④。
五代⑤时始印五经⑥,已⑦后典籍⑧皆为板本。
庆历⑨中,有布衣⑩毕昇,又为(11)活板。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12),每字为一印,火(13)烧令(14)坚。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15)纸灰之类(16)冒(17)之。
欲印,则以一铁范(18)置铁板上,乃(19)密布(20)字印,满(21)铁范为一板,持就(22)火炀(23)之,药(24)稍熔,则以一平板按(25)其面,则字平如砥(26)。
若止(27)印三二本,未为(28)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29)。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板已自(30)布(31)字,此印者(32)才毕,则(33)第二板已具(34),更互(35)用之,瞬息(36)可就(37)。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38)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不用,则以纸帖之(39),每韵(40)为一帖,木格(41)贮之。
有奇字素无备者(42),旋(43)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不以木为(44)之(45)者(46),文理(47)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48)与药相粘,不可取(49);不若燔(50)土,用讫(51)再火(52)令药熔,以手拂(53)之(54),其印自落,殊(55)不沾污。
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56),至今保藏。
[注释]①板:木板,这里专指木刻雕板,以一般代特殊。
在句中“板”用做状语,表工具。
盛②盛:盛大,这里指规模大。
③为:做,实行,这里是应用的意思。
④之:代“板印书籍”。
(5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从公元907至公元960年。
(6五)经:自汉武帝始,将儒学的古代文献——《诗经》、《尚书》、《周易》,《仪礼》(后改为《礼记》)、《春秋》(后又包括《左传》)称为五经,作为主要教科书。
⑦已:同“以”。
⑧典籍:原指法典、图籍等重要文献,后泛指各种传统的重要文献和书籍。
短文两篇《活版》,《核舟记》
活版沈括(1)板印书籍:用雕版印刷书籍。
板印,用雕版印刷。
板,同“版”,用雕版。
(2)盛为之:大规模地做这种事。
之,指“板印书籍”。
盛,大规模。
为,做。
(3)五代:指唐以后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五个朝代。
始,才。
(4)五经:儒学的经典,指《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汉后合称《五经》。
(5)已后:即“以后”。
已,同“以”。
(6)典籍:泛指各种重要(文献)书籍。
(6.1)皆:都。
(6.2)为:是。
(7)板本:板印的本子。
(8)庆历:宋仁宗年号(1041—1048)。
(9)布衣:平民。
这里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古代平民穿麻布衣服,所以称布衣。
(9.1)为,做,发明。
(9,2)其:代词,活版印刷的。
(10)钱唇:铜钱的边缘。
(10.1)为:做,刻。
(11)印:印模。
(11.1)火:用火,名词作状语。
(12)令坚:使坚硬。
(12.1)设:设置。
(12.1)其:代词,代铁板的。
(12.3)以:用,把。
(13)和(huî):混合。
(13.1)之:指示代词,这。
(14)冒:蒙、盖。
(14.1)之:代词,带铁板。
(14.2)欲:想要。
(14.3)则:就。
(15)范:框子。
(15.1)乃:于是,就。
(15.2)为:成为。
(15.3)就:靠近。
(16)持就火炀(yáng)之:把它拿到火上烤。
就,靠近。
炀,烤。
(17)药:指上文说的松脂、蜡等物。
(17.1)其:它,代字模。
(17.2)则:那么。
(18)字平如砥(dǐ):字印像磨刀石那样平。
(19)止:只。
(19.1)为:算是。
(20)未为简易:不能算是简便。
(21)数十百千:几十乃至百、千。
(22)自:别自,另外。
(22.1)则:那。
(23)具:准备好。
(23.1)之:代二铁板。
(24)更(gēng)互:交替、轮流。
(25)就:完成。
(25.1)以:用来。
(26)以纸帖之:用纸条给它做标记。
帖,用标签标出。
(26.1)帖:标签。
初中语文文言文沈括《活板》原文和译文
活板作者:沈括原文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译文用刻板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采用它。
五代时才开始印刷五经,以后的各种图书都是雕板印刷本。
庆历年间,有位平民毕昇,又创造了活板。
它的方法是用胶泥刻成字,字薄得像铜钱的边缘,每个字制成一个字模,用火来烧使它坚硬。
先设置一块铁板,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这一灰东西覆盖它。
想要印刷,就拿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然后密密地排列字模,排满一铁框就作为一板,拿着它靠近火烤它;药物稍微熔化,就拿一块平板按压它的表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平展得像磨刀石一样。
如果只印刷三两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刷几十乃至成百上千本,就特别快。
印刷时通常制作两块铁板,一块板正在印刷,另一块板已经另外排上字模,这一块板印刷刚刚印完,那第二板已经准备好了,两块交替使用,极短的时间就可以完成。
每一个字都有几个字模,像“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字模,用来防备一块板里面有重复出现的字。
不用时,就用纸条做的标签分类标出它们,每一个韵部制作一个标签,用木格储存它们。
有生僻字平时没有准备的,马上把它刻出来,用草火烧烤,很快可以制成。
短文两篇活板核舟记ppt课件(苏教版八年级下)
《梦溪笔谈》是一部笔记体著作, 现存26卷,内容涉及天文学、数学、
地理、地质、物理、生物、医学和药
学、军事、文学、史学、考古及音乐
等学科。
《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技术史上
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重要文献。
现代《梦溪笔谈》 图书封面
著名科学家李约瑟称誉沈括“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 越的人物”,赞许《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
核舟记
魏学洢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积累文言词语。 3.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
魏学洢(约1596——约1625), 字子敬,明朝末年的著名散文作 家。著有《茅檐集》。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 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
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
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左手摸着炉子,炉子上面有个壶,那个
人的眼睛正看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 ⑦容: 脸上的神情和气色
在听茶水声音似的。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 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 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 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 “初平山人”,其色丹。
[译文]那只船的背部稍微平坦,
重点词语
①夷: 平 ②题:刻
总---分---总 2.你知道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给我们介绍这个精 巧的核舟的吗?
小结:空间顺序 (船的正面 船的背面) 正面:中 头 尾
3、划分课文结构,并概括各部分大意。
结构:总---分---总 第一部分(第1段)概述王叔远的精湛技艺,点明雕刻品 “核舟”这一主题。 第二部分(第2~5段)详细介绍“核舟”的结构、舟上 的人物和题名。 第三部分(第6段)总计核舟的人、物、文字数目,写作 者对雕刻家技艺的赞美。
一词多义
活板原文、翻译
活板原文、翻译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译文用雕板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么做。
从五代冯道开始用雕版印刷五经,以后的经典文献就都是雕版印刷的本子了。
宋朝庆历年间,有个叫毕昇的平民,又发明了活字版(印刷)。
它的方法是:用黏土刻字,字模薄得像铜钱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
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这一类东西覆盖好。
想要印刷,就把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面,于是在铁框内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满了一铁框就成为一块印版,把它拿到火上烘烤;待铁板上的药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那样平。
如果只印两三本,不能算是简便这是一篇很有价值的史料,由于统治阶级的偏见,像毕昇这样平民出身的创造发明家,在正史中没有任何记载。
本文作者独具眼力,为我们保存了这一宝贵史料。
一些划时代的科学发明,往往是从小人物开始做起的,这种进步和发明,大大推动了社会生产力向前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加速器,我们应该对毕昇这类民间革新家、发明家保持崇高的敬意,尊重他们的创新精神。
初中语文文言文沈括《活板》原文对照翻译
沈括《活板》原文对照翻译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用雕版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么做。
五代的时候才(用雕版)印刷五经,此后的经典文献就都是用雕版印刷的本子了。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宋朝庆历年间,有个叫毕昇的平民,又发明了活字版(印刷)。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它的方法是:用黏土刻字,字模薄得像铜钱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一类东西覆盖好。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想要印刷,就把在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面,便在铁板内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满了一铁框就成为一块印版,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把它拿到火上烘烤,待铁板上的药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那样平。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如果只印三两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几十本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通常是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在印刷,那一块已另外在排字了,这块印刷才完,第二块板已准备好了,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两块相互交替使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印模,像“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印模,用来准备同一版内有重复的字。
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不用时,就用纸条给它们做标志,(按照字的韵部分类)每一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们贮存起来。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一会儿就能制成功。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用木料制作字模的原因,是因为木料的纹理有疏有密,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再加上木刻的字会和药物粘在一起,(拆板时)拿不下来;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沈括《活板》文言文翻译
沈括《活板》文言文翻译《活板》只用三百多字,便将我国板印书籍的历史,活字版的创造、发明、用法、功效以及胶泥活字的优点解说得清楚明白。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沈括《活板》文言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活板》原文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毕升),又为活板。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字词翻译板印书籍:用雕版印刷书籍。
板印,用雕版、模板印刷。
盛为之:大规模地做这种事。
之,指“板印书籍”。
盛,大规模地。
为,做。
五代:指唐以后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五个朝代。
始,才。
五经:儒学的经典,指《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汉后合称《五经》。
已后:即“以后”。
已,同“以”。
典籍:泛指各种重要(文献)书籍。
板本:板印的本子。
庆历:宋仁宗年号(1041—1048)。
布衣:平民。
这里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古代平民穿麻布衣服,所以称布衣。
其:其,代词。
做活板的方法。
钱唇:铜钱的边缘。
印:印模、字印。
令坚:使……坚硬。
和(huò):混合。
以:用。
冒:蒙、盖。
欲:想。
范:框子。
持就火炀(yáng)之:把它拿到火上烤。
就,靠近。
炀,烤。
*:指上文说的松脂、蜡等物。
文言文《活板》原文翻译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
火烧令坚。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涂之。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
乃持热铁范,一板之字皆在铁范上,乃复置铁板上,乃以火炲之。
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
更互用之,昼夜轮转,不废工力。
余居布山,喜为活板。
其印为字,从左至右,先置一板于左,一板于右,每右板印讫,左板已布字,此印者才罢,右板已布矣。
其故,右板印时,左板已布字也。
活板之制既成,其试印《皇宋通鉴》一万二千卷,每卷若印三二本,则共印四万六千本。
自庆历以来,有得以遍观天下书者,无若活板之便也。
《活板》原文翻译:庆历年间,有一个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他的方法是使用胶泥刻字,字的厚度薄如钱币的边缘,每个字制成一个活字。
将这些活字经过火烧,使其变得坚硬。
首先准备一块铁板,上面涂抹上松脂、蜡和纸灰的混合物。
需要印刷时,将一个铁框放在铁板上,然后在铁框中密密麻麻地放置活字,一满铁框的字就构成了一个印刷板。
然后将这个加热的铁框放在铁板上,用火烤它。
药物稍微融化后,用一块平板压在它的表面上,字就平整如磨刀石。
如果只印刷三两本书,这样做并不简便,但如果印刷数十、数百、数千本书,那就非常快速了。
如果只印刷三两本书,不算简便,如果印刷数十、数百、数千本书,那就极为神速。
通常准备两块铁板,一块用于印刷,一块已经布置好字。
这块印刷完毕后,第二块已经准备好。
交替使用,昼夜不停,不浪费人力。
我住在布山,喜欢使用活字印刷。
印刷的字从左到右排列,先在左边放置一块板,右边也放置一块板。
每当右边的板印刷完毕,左边的板已经布置好字。
这是因为,当右边的板在印刷时,左边的板已经布置好字了。
活字印刷术制成后,试验印刷《皇宋通鉴》一万二千卷,如果每卷印刷三两本,那么总共要印刷四万六千本。
初中语文文言文沈括《活板》原文对照翻译
初中语文文言文沈括《活板》原文对照翻译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用雕版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么做。
五代的时候才(用雕版)印刷五经,此后的经典文献就都是用雕版印刷的本子了。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宋朝庆历年间,有个叫XXX的平民,又发明了活字版(印刷)。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它的方法是:用黏土刻字,字模薄得像铜钱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一类东西覆盖好。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
想要印刷,就把在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面,便在铁板内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满了一铁框就成为一块印版。
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把它拿到火上烘烤,待铁板上的药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那样平。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浅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其神速。
假如只印三两本,不能算是简便;假如印几十本以致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通常是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在印刷,那一块已另外在排字了,这块印刷才完,第二块板已准备好了。
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两块彼此交替使用,很短的工夫就可以完成。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印模,像“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印模,用来准备同一版内有重复的字。
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不消时,就用纸条给它们做标志,(依照字的韵局部类)每一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们贮存起来。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一会儿就能制成功。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用木料制作字模的原因,是因为木料的纹理有疏有密,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再加上木刻的字会和药物粘在一起,(拆板时)拿不下来;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活板的原文及翻译
活板的原文及翻译活板的原文及翻译活板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技艺》卷一八。
选活板又叫活字印刷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
下面请欣赏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活板的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活板》原文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毕升),又为活板。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字词翻译板印书籍:用雕版印刷书籍。
板印,用雕版、模板印刷。
盛为之:大规模地做这种事。
之,指“板印书籍”。
盛,大规模地。
为,做。
五代:指唐以后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五个朝代。
始,才。
五经:儒学的经典,指《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汉后合称《五经》。
已后:即“以后”。
已,同“以”。
典籍:泛指各种重要(文献)书籍。
板本:板印的本子。
庆历:宋仁宗年号(1041—1048)。
布衣:平民。
这里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古代平民穿麻布衣服,所以称布衣。
其:其,代词。
做活板的方法。
钱唇:铜钱的边缘。
印:印模、字印。
令坚:使……坚硬。
和(huò):混合。
以:用。
冒:蒙、盖。
欲:想。
范:框子。
持就火炀(yáng)之:把它拿到火上烤。
就,靠近。
炀,烤。
药:指上文说的松脂、蜡等物。
《短文两篇》课文解析
《短文两篇》课文解析活板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用雕版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林规模地推行它。
)[活板:就是活字版。
板印:用雕版印刷。
尚:副词,还。
盛:盛大,这里是大规模的意思。
为:动词,做,此处可随语意译作“推行”。
之:代词,它。
]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五代的时候才(用雕版)印刷《五经》,以后的经典文献都是雕版印刷的本子。
)[五代:指唐以后的后粱、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始:副词,才。
五经:儒家的五部经典,即《诗》《书》《礼》《易》《春秋》。
已后:即“以后”,“已”同“以”。
典籍:指国家重要文献,这里泛指重要书籍。
为:是。
](①文章要讲的是活版印刷术,为什么一开始却先讲雕版印刷术?)【段析】一个“盛”字说明雕版印刷在唐代还没有广泛应用。
第一部分:说明活字版印刷发明前我国雕版印刷发展的历史。
在介绍活字版之前,先介绍雕版印刷的历史概况,既表明活字版印刷对于雕版印刷的继承和发展关系,也为下文重点介绍前所未有的活字版印刷术作铺垫。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庆历年间,有一平民比昇,又发明了活字版(印刷)。
)[庆历:宁仁宗年号(公元1041~1048)。
布衣:古代没有官职的人穿麻布衣服。
后用“布衣”指平民。
为:发明。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它的方法是:用胶泥刻字印,(字模)薄得像铜钱边缘似的,每(一个)字刻成一(个)字模,用火烧(它)使它坚固。
)[其:代词,它,指活字版印刷。
一印:一个字模。
火:名词用作动词,译为“用火”。
令坚:即“令之坚”,“之”省略,代字模。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首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一类东西覆盖好。
)[设:设置。
其:指铁板。
以:用,拿。
和:混合。
冒:蒙,盖。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想要印刷,就拿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于是在铁板上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满了一铁框就成为一(块)印刷版,再把它拿到火上去烤,待铁板上的药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平得像磨刀石一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文两篇·活板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炀.()燔.()讫.()群从.()薄.如钱唇()砥.()更.互()松脂蜡和.纸灰之类()
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毕昇.()
粘.()每一次皆有数.印()
2、认真读课文,结合注释、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布衣:钱唇:
尚:盛:
始:典籍:
设:冒:
欲:铁范:
密布:字印:
持:炀:
稍:如砥:
神速:具:
更互:瞬息:
奇字:素:
旋:文理:
兼,燔:
迄:殊:
殊不:予:
群从:
3、查阅资料,完成下列文学常识填空:
《活板》选自______ ,体裁______ ,全文突出的活版的主要特征
是:“_”。
作者_______ ____,字______ ,______ (朝代)著
名______ 家、______ 家。
【课堂导学】
第一课时
(一)复习沈括与《梦溪笔谈》
(二)初读,读通全文,读准字音,注意句读停顿。
(三)再读,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疏通全文。
要点归纳:
1、通假字:
“板”同“”“昇”同“”
“已”同“”“止”同“”
2、名词作状语:
(1)板.印书籍()
(2)火.烧令坚()
3、一词多义
持就.火炀之()若.止印三二本
()
(1)就(2)若
瞬息可就.()不若.燔土()
不以.木为之者
()
唐人尚未盛为.之()(4)以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以.备一版内有重复者()
(3)为未为.简易()(5)帖以纸帖.之()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每韵为一帖.()
唐人尚未盛为之.()
其土以……之.类冒之.()()
(6)之持就火炀之.()
更互用之.()
以纸帖之.()
木隔贮之.()
火.烧令坚()
(7)火用讫再火.令药熔()
持就火.炀之()
4、固定句式:
A、若……则:表示假设的句式,解释为“如果……那么”例:“若印数十百千本,
则极为神速。
”
B、为……所:表示被动的句式。
“为”解释为“被”例:“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至今保藏。
”
(四)三读课文,复习巩固以上文言字词、句型。
(五)四读课文,翻译全文。
△把第二段翻译在下列横线上
(六)师生总结
(七)课后作业
1、复习本课文言字词,句子翻译。
2、选做“巩固延伸”相关练习。
3、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的重点知识
(二)齐读全文,概括每段的主要内容。
第一段:活版印刷发明前我国雕版印刷发展状况。
第二段:说明活版印刷的程序。
第三段:交代活版的下落。
思考本文的说明顺序:为序。
(三)研习主体部分第2段。
具体说明了活版的发明、制作、印刷及有关事项。
1、给本段分层,并概括其层意。
第一层:“板印书籍……又为活板”:
第二层:“其法……瞬息可就”:
第三层:“每一字皆有数印……殊不沾污”:
2、介绍第一道工序中制活版的有关内容。
3、思考本段的说明顺序:。
4、看课文,小组讨论并填空:
活版的主要特征在“活”字。
“”说明字是活的;“”说明排版是活的;“”说明印刷是活的;“”说明字印数目是活的;“”说明检字是活的;“”说明做法也是活的。
“”说明拆板是活的。
☆(四)思考:《活板》在介绍发明人时为什么要突出“布衣”二字?
(六)总结
1.思考:本文写了什么?反映出了什么?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2.思考: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七)作业:
1、复习所学知识
2、完成“巩固延伸”
【巩固延伸】
(一)课内阅读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庆历中有布衣毕昇.()(2)又为.活板()
(3)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4)持就火炀.之()(5)则以纸帖.之()(6)不若燔.土()(7)兼与药相粘.()(8)更.互用之()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则以
..
..纸帖之
(2) 每韵为
..一帖._
(3)持就
..
..火炀之
(4)瞬息
..可就._
(5)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
(6)则以一铁范.置铁版上
(7)则字平如砥
..
(8)一板已自.布字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版,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2)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3)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4、制作活版的第一道工序是(),所用的原料是(),用火烧活字的目的是()
(请分别用原文中的一两个词语回答)
5、这段文字中介绍活版的排版先后有六个步骤,请先用自己的话在下图右侧A、B、
C、D的横线上拟四个字的名称;再在图上的横线上将A、B、C、
D、
E、F六个字母按工作程序的先后顺序重新排列:
顺序:(1)_____ (2)F用药物蒙铁板(3)______
(4)______ (5)E用火烧(6)_____
6、用文中的词句回答。
(1)用胶泥刻的字的特征是: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烧后的字印的特征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活字印刷的特征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活版的主要特征和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拓展阅读
方家1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
水浮多荡摇,指爪及碗唇2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3为最善。
其法:取新纩4中独茧缕5,以芥子许腊缀于针腰,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
其中有磨而指北者6。
予家指南、北者皆有之。
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莫可原其理。
(选自《梦溪笔谈·指南针》)
注释:
1[方家]行家。
2[碗唇]碗边。
3[缕悬]用丝线悬挂。
4[纩(kuàng)]丝绵。
5[独茧缕]单根的蚕丝。
6[磨而指北者](有的针)用磁石磨后指北。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词。
(1)方家以.磁石磨针锋()(2)莫可原.其理()(3)予.家指南、北者皆有之()(4)指爪及碗唇上皆可为.之()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以芥子许腊缀于针腰
(2)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3为最善。
3、文章介绍了指南针的几种使用方法?
☆4、沈括对指南针的研究是有卓越成就的,试从这篇短文中找出作者有哪些发现?【小结与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