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短板 破瓶颈 谋长远——两会内外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农村图景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何补短板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何补短板作者:董艳玲来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20年第8期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历史性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短板,我们应如何补短板?董艳玲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历史性成就。
总体而言,我国已经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但是还有一些短板,必须尽快补齐。
今年6月1日,《求是》杂志刊发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4月22日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
这篇文章从“三个看”11个具体方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存在的突出短板和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进行了系统梳理,为我们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聚焦短板弱项,实施精准攻坚”指明了方向。
一、从群体看如何补短板从群体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主要是老弱病残贫困人口。
这部分人口占农村贫困人口的比重较大。
“目前的农村贫困人口中,因病因残致贫分别占40.7%、20.2%,65岁以上贫困老人占18.5%,多数不具备自我发展能力和条件。
”(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求是》2020年第11期)对这部分群体,短期看,只能用托底政策使其快速脱贫;长期看,需要考虑“增”和“减”两方面因素。
一方面,65岁以上的老人数量将呈不断增加趋势。
世界银行的数据表明,收入愈高的国家和地区,其出生率越低,老龄化越严重,同时人均寿命越长。
2019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已达11.47%,超过了中高等收入国家10.03%的水平。
因此,对于贫困老年人口数量增加的可能性要未雨绸缪,科学测算,早做安排。
另一方面,通过“防病防残”减少因病因残致贫的人口。
治病不如防病。
医学专家认为,预防疾病是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社会战略。
有数据预估,未来10年,我国每年将新增残疾人200万~250万人。
(李洪兴:“残疾预防,以健康成就小康”,《人民日报》2016年9月8日)因此,需要切实贯彻我国首个残疾预防领域的国家级政策文件—《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16—2020年)》,以及《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等相关文件,把预防摆在突出位置,采取有效干预措施,让更多人树立起防病防残意识,将预防工作在各领域内前移,将全社会以预防为主的制度体系持之以恒地加以推进,尽可能地减少因病因残致贫的人口。
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
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们要明确定位,强化建设的重点,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尤其是要重视补短板问题,加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地区和领域的力度。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存在的补短板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一、补短板问题1.经济发展不平衡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格局是东部地区发达,中西部地区相对落后。
虽然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但相对东部地区来说,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还有很大的差距。
部分地区由于欠发达,由于自然环境和区位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面临着发展动能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人口老化等问题。
因此,补短板问题是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
2.教育水平不足教育是一座大山,解决好教育问题是社会治理中的重头戏。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前提是让所有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但目前仍存在着教育水平不达标的问题。
我国部分地区由于历史原因和其他因素,教育条件比较差,基础设施落后,师资力量不足等。
同时,一些地方的家庭经济水平不高,教育投入不足,导致学生的学习环境不佳。
3.养老服务不足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老龄化,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需要得到养老服务的支持。
然而,目前养老服务设施不齐、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社会服务供给不充分等问题日益突出。
尤其是农村地区养老服务的问题更为严峻,因为那里的基础设施和资源缺乏,无法满足养老需求。
因此,加强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和养老服务供给,是补短板问题中的重要方面。
二、补短板解决方案1.加强投资力度,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为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我国要加大投资力度,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总的方针是推动经济发展势头延续,加强新旧动能转换,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优质、可长久的经济发展。
关键是优化发展环境,提高发展质量,加快发展节奏。
同时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要求,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双赢。
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
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中国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阶段。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但是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和短板需要补漏。
为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进一步补短板,加强各方面的改革和发展,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中国当前存在的短板和不足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城乡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是中国发展中存在的一大问题。
在城市化进程中,许多农村地区因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跟不上城市的发展进程,面临着挑战和不足。
比如,农村地区的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不足,农民的收入水平低,农村劳动力不能得到合理的安置。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在城乡融合发展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政策,如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等政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在城市和农村之间建立更密切的联系,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环境保护不足中国的环境保护形势严峻,污染严重,水质恶化,大气污染持续,生态环境破坏加剧。
这是中国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措施,如实施大气水土重污染防治措施、加大对污染企业的监管、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等方面的工作,以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三、民生保障程度不够中国的民生保障仍面临严峻的挑战,如医疗保障、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还不够完善。
此外,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关注家庭和儿童健康、关注老年人的养老和就业问题变得更加重要。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加强了民生保障和改善,提高医疗保障的覆盖面和质量,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扩大教育公共服务规模,加强老年人的就业和养老等方面的政策。
四、全球竞争力需提升中国的经济实力已经逐步提升,但在全球竞争力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和短板,如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
此外,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国需要更加深入地参与国际科技与贸易合作,提高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
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作者:暂无来源:《实践·党的教育版》 2020年第6期习近平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4月22日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
第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进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历史性成就。
自改革开放之初党中央提出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以来,经过几代人一以贯之、接续奋斗,总体而言,我国已经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成效比当初预期的还要好。
作出这个重要判断,是有充分依据的。
——从综合发展指标看,我国经济实力大幅跃升,2018年经济总量90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折合约9770美元,在中等收入国家中位居前列。
从人类发展指数看,2017年在世界189个国家和地区中我国排在第86位。
我国城镇化率接近60%,高于中等收入国家52%的平均水平。
——从人民生活水平看,党的十八大确定的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番目标,可以如期实现。
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到2018年底农村贫困人口还有1660万人,2012年底以来累计减少8239万人,成效举世公认。
我国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如以家庭年收入10万元至50万元作为标准,已超过4亿人。
2018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食品占居民消费支出比重)已降至28.4%。
家电全面普及,汽车快速进入寻常百姓家,2018年全国居民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为33辆,高于新加坡和香港;住房条件显著改善,2017年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分别为36.9和46.7平方米,高于一些发达国家。
——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看,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等教育正在由大众化阶段进入普及化阶段,毛入学率2018年已达48.1%。
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均预期寿命2017年达76.7岁,比世界平均预期寿命高4.2岁。
我国农村居民接入电力的比例为100%(2016年),饮用安全水源的人口比例达95.8%(2015年),均远高于87.4%和71%的世界平均水平。
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
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的重要目标,也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梦想。
在全面小康的征程中,我们必须解决那些影响全面小康进程的关键问题,其中包括补短板问题。
补短板是指在小康社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短板,是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只有全面补齐短板,才能真正实现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目标。
一、农村贫困农村贫困是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的一大短板。
虽然中国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显著的减贫成就,但农村贫困问题仍然不容忽视。
一些地区的贫困现象依然严重,一些农民还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无法享受到小康生活。
解决农村贫困问题是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中之重。
政府需要通过加大扶贫力度,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加强对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扶持政策,为农村贫困人口提供更多的帮扶和支持,让他们真正融入到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中去。
二、教育不公平教育不公平也是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的一个短板。
在一些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存在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条件差等问题,导致了学校办学条件不均衡,教育质量不高,学生接受教育的机会不平等,这严重影响了这些地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政府需要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增加对农村和贫困地区教育的支持力度,改善这些地区的教育条件,提高教育质量,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三、医疗卫生问题医疗卫生问题也是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的一个短板。
在一些农村和贫困地区,医疗资源匮乏,医疗卫生条件差,医疗服务不足,导致了这些地区人民享受医疗卫生服务的机会不平等。
有的地区的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远远落后于城市地区,一些患病的人们由于得不到及时的治疗,使病情加重,甚至丧命。
政府需要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加强对这些地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质量,让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公平的医疗卫生服务。
四、城乡差距城乡差距问题也是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的一个短板。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的实践逻辑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的实践逻辑作者:肖潇来源:《社会科学动态》2018年第06期摘要:“补短板”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必然要求,必须把握其实践逻辑。
要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继起关系、全面小康与中国梦的接力关系以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逻辑关系深刻认识“补短板”的战略意义;要从局部和整体、速度与效益、公平与效率等关系辩证掌控“补短板”的运作机理;要从文化和生态领域、农村贫困人口以及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等方面的建设准确把握“补短板”的重点指向。
关键词:补短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践逻辑中图分类号:D6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18)06-0014-06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13多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
现在正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离预期目标越来越近,但长期形成的一些“短板”却严重影响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全局和发展进程。
“补短板”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而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辩证思维、把握重点指向则是“补短板”的实践逻辑。
只有把握实践逻辑,才能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为攀登新的制高点打好基础、创造条件,才能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任。
一、深刻认识“补短板”的战略意义“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民收入分配要使所有的人都得益,没有太富的人,也没有太穷的人,所以日子普遍好过”①。
小康社会不是一种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它将中国人民的利益诉求与国家整体利益相结合,描绘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因而赢得了民心、鼓舞了士气、促进了发展。
问题在于,现实的总体小康水平与“所有的人都得益”、“日子普遍好过”的初衷存在一定差距,一些区域、一些领域、一些人群的发展凸显“短板”现象,严重影响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进程。
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学习心得体会
只做精品
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学习心得体会
看清当下成绩,增强奋斗信心。
改革开放之初,党中央提出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在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攻坚克难下,我国经济实力大幅跃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完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
目前,我国已位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具有全世界门类最全的工业体系,在中等收入国家中位居前列,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
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我们还存在着许多短板、弱项等着我们来补强。
把握重点短板,找准最新矛盾。
目前,我国发展不平衡,城乡、区域、人群之间存在收入差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间紧、任务重,补短板必须抓住重点,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要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始终坚持目标不变、靶心不散,克服焦躁情绪、懈怠心理,杜绝“数字”脱贫、“指标”脱贫等问题,向最后的胜利发起总攻,确保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如期兑现;要解决好重点地区环境污染突出问题,着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同时,要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
明确整体目标和个体目标。
在思想上要统一认识到全面建成小康
1。
决胜全面小康必须补齐民生短板
决胜全面小康必须补齐民生短板作者:陈祥健来源:《新西部》2017年第09期习近平总书记“7·26”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讲话中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
他强调,我们要“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这一重要论述,吹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锋号角,明确了实现中国梦进程中的历史任务,揭示了全面小康建设的根本方法,具有根本性指导意义。
补齐民生社会事业短板,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事关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
补齐民生短板,是回应百姓关切、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大举措。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那天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
经过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但与此同时,在民生和社会事业领域还存在不少短板,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还有差距。
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统筹做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住房、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等各方面工作,切实做好改善民生各项工作。
”这些重要论述,回应百姓关切,突出工作重点,指明目标方向,充分体现了人民领袖真挚的为民情怀,彰显了共产党人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是指引我们补齐民生短板、决胜全面小康的根本遵循。
补齐民生短板,是把握发展规律、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根本要求。
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人们对过上更好生活就有了新的期盼,而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也会逐步显现,这是发展的必然规律。
满足人民群众新期盼,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有效率、可持续发展,必然要求我们更新发展理念。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顺应人民期待,遵循发展规律,提出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心得体会思考发言2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心得体会思考发言2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历史性成就。
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成效比当初预期的还要好。
今年由于疫情的原因,我国的生产发展受到一定的阻碍,但并不影响总体上向好发展的趋势。
而结合X县的发展来看,X在这次疫情期间,在县委领导下,采取早防控、严要求,有效的防范了疫情,目前是X感染。
全县旅游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其它产业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X县是贫困县,发展较落后,目前人均可支配收入与自治区人均可支配收入相比,占X%,X县要尽快到达全区的平均水平,必须要更加高质量的发展,抓住深巴发展机遇,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旅游产业等,同时要保护好生态优势,良好的生态环境是X县高质量发展重要的本钱之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有一些短板,必须加快补上。
要聚焦短板弱项,实施精准攻坚。
衡量全面小康社会建成与否,既要看量化指标,也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状态和现实获得感。
在科学评估进展状况的基础上,要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存在的突出短板和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进行认真梳理。
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者:范恒山来源:《前线》2017年第11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是改革开放后“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完美收官,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辉煌起步。
从现在起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
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的要求,统筹推进各方面的工作:“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扎实建立起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
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
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二○二○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贫困地区的全面小康,没有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不完整的。
在过去努力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大以来显著加大脱贫攻坚的力度,通过“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等有力举措,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5564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底的10.2%下降到2016年底的4.5%。
2017年计划再减少1000万。
脱贫攻坚战果辉煌、举世瞩目。
《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报告》强调,“中国在全球减贫中发挥了核心作用”。
但确保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整体性贫困,任务依然艰巨繁重。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
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
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
为达成这一宏伟目标,必须着力弥补短板,解决当前面临的各种问题。
首先,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我国发展快,但基础设施建设并未跟上。
对于农村地区乃至一些城市,公路、桥梁、供水、排水、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还需加强,只有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才能稳定地确保全面小康。
其次,要重视教育和科技创新。
教育是振兴的第一要素,国家也一直在大力推动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包括教育服务和医疗服务。
但当前教育发展与社会需求还是有差距,教育不仅要注重硬件建设,还应注重教师素质、教学质量等方面的提升。
与此同时,还要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加快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增强标准化、知识产权等市场化服务的研发能力,从根本上提高改革创新水平,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再者,环境保护也是重要短板之一。
环境污染已经到了严重的程度,导致人民健康和生态平衡面临严重威胁。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必须重视环境治理,加大污染物排放的管控力度,注重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的平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最后,就是社会保障。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让所有人都享有公平公正的社会保障体系。
针对当前我国社会保障的不足,应加强在医疗、养老金等方面的改革,确保所有成年人都能获得足够的保障。
加大资金投入,把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起来。
总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项重要任务,弥补短板方面要落实各项政策措施,为全面小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只有这样,才能让全体人民真正享受到和谐、和睦、稳定的社会环境。
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
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摘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但在实践中仍存在着一些短板问题。
本文着重从经济发展、教育水平、医疗卫生体系、社会公平、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加快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区域差距是解决小康社会建设中存在的短板问题的重要途径。
提高教育水平、解决人才短缺问题有利于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加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是建设小康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环。
深化改革、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等措施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仍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推动社会短板的补齐。
【关键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问题、经济发展、城乡区域差距、教育水平、人才短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全民健康水平、改革、社会公平正义、生态环境保护、美丽中国、挑战、政府主导、共同参与、社会补短板。
1. 引言1.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目标,也是全党全国的共同心愿。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人民生活水平将得到全面提升,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将迈上一个新台阶。
小康社会的实现,将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我国将实现全面小康,也即全面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这不仅是对经济发展的要求,更是对全民生活质量的要求。
只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以提升,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长期的目标和过程,也是一项系统工程。
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诸多困难和挑战。
只有充分认识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性,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才能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坚定不移地走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
1.2 存在的短板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补齐农村短板
龙源期刊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补齐农村短板作者:李谠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5年第33期我国精准扶贫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但有的地方扶贫工作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结合调研,我们认为,要以精准为前提,着力解决扶贫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扶贫成效、考评验收不精准等问题,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建议:一是精准识别。
对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台账到人,评议公示,动态调整,实名制管理,探索建设和推广大数据管理平台,改变“撒胡椒面”和“大水漫灌”的粗放扶贫方式。
针对因病、因灾、缺产业、缺技术等致贫返贫因素,逐户制定卡册,实施精准帮扶。
二是重点突破。
采取差异化政策,把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作为精准扶贫的重点。
要加大中央财政资金定向支持力度,彻底解决路、水、电、房和上学就医等问题。
要切实解决扶贫项目配套资金落实难的问题。
建议落实扶贫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增加扶贫资金一般性转移支付比例,提高使用效率;取消中央安排公益性项目、公共服务项目的市县级资金配套。
三是精准滴灌。
找到扶贫开发的“点”和“根”,提升贫困地区“造血能力”,巩固扶贫成效。
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纳入各类社会保障,保障基本生活;对有劳动能力的一般贫困户,通过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带动,实现稳定就业增收;对有创业愿望的贫困户,重点给予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扶持,帮助他们创业致富;对生活在生态脆弱地区的贫困人口,通过生态移民和易地搬迁实现异地脱贫,对暂时不能移民的贫困户,通过资助学生就读职业教育,提升职业技能,切断贫困“代际传递”。
四是精准融资。
总结试点经验,探索建立贫困户风险补偿基金。
完善贫困村互助资金的组织运行管理。
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宅基地使用权、日光温室、大型农机具等抵押贷款办法。
五是完善机制。
建立扶贫开发监督与评估机制。
加大精准扶贫在年度政绩考核中的赋值权重,考核结果与干部使用直接挂钩。
建立脱贫“摘帽”的激励机制,合理保持扶贫退出的区县财力性转移支付在一段时间内的正常增长,帮助贫困区县顺利度过脱贫“过渡期”。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学习感悟体会发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学习感悟体会发言经过几代人一以贯之、接续奋斗,我国已经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但是仍然有一些短板,我们必须加快补上,要聚焦短板弱项,实施精准攻坚。
科学研判,统筹推进。
X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剩下很多难啃的“硬骨头”还未解决,在跑好这“最后一公里”的过程中,我们要在工作中把握好整体目标和个体目标,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定量分析和定性判断的关系,在科学评估进展状况的基础上,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存在的突出短板和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进行认真梳理,统一认识、因时施策、因地制宜,消除短板弱项,确保统筹推进“不留锅底”。
精雕细琢,追求创新。
敢于直面问题和挑战,发挥精益求精、反复琢磨的工匠精神。
找准本地的发展短板,沉下心来分析研究补短板的总体思路和方法步骤,深耕细作,把短板补精细。
各级干部要深入基层一线,深刻认识和掌握本地区短板弱项所在,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数据准。
补短板的策略多种多样,要巧用眼力和脑力,时刻保持攻坚克难的冲劲,学会成为“多面手”,善用巧劲精准施力。
勇于打破常规,。
加快补上全面小康最突出短板
加快补上全面小康最突出短板作者: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20年第01期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在这个关键节点中央召开部署“三农”工作的重要会议,传递出哪些新信号?明年“三农”领域的重点任务有哪些?明年“三农”工作成效决定小康成色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专门研究“三农”工作时指出,脱贫质量怎么样、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明年“三农”工作成效。
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进行了传达学习。
会议指出,今年以来,农业农村继续保持平稳发展的良好态势,精准脱贫成效显著,粮食总产量创历史新高,农村民生进一步改善,农村改革持续深化,农村社會保持和谐稳定。
会议同时强调,明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必须深刻认识做好明年“三农”工作的特殊重要性。
打赢脱贫攻坚战会议强调,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要一鼓作气、乘势而上,集中力量全面完成剩余脱贫任务。
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及时做好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帮扶。
要坚持现行脱贫标准,确保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2019年,脱贫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精准脱贫成效显著,预计全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约340个贫困县脱贫摘帽。
紧扣全面小康“三农”领域8项补短板任务会议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在“三农”。
对此,会议列出了8块要加快补上的短板: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扎实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农村社会保障,改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治理农村生态环境突出问题。
各地农村发展很不平衡,不能全国一刀切、齐步走,而是要因地制宜、稳步推进。
现在要补的是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对标的短板,不是与现代化目标对标的短板,各地不能跨越发展阶段盲目攀比、揠苗助长。
实现农民收入“翻一番”会议强调,农民增收是全面小康的基本要求。
党的十八大明确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两大定量指标,其中一项就是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的实践逻辑
全 面建 成小康社 会是 中 国共产 党 向人 民 、向历 社会 主义 的发 展前景 ,因而赢 得 了民心 、鼓舞 了士
史作 出 的庄严 承诺 ,也 是 13多亿 中国人 民的共 同 气 、促 进 了发 展 。问题 在于 ,现实 的总体小康 水平
“所谓小 康社会 ,就是虽 不富裕 ,但 日子好 过 。 我们党根 据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建 设 的客 观进程 和经
我们是社会 主义 国家 ,国民收入分 配要使所 有 的人 济社会 发展 的阶段性特 征 ,对全 面建 成小康社 会提
都得益 ,没有太 富 的人 ,也没有 太穷 的人 ,所 以 日 出了新 要求 。 由 “低水 平 的 、不全 面的 、发 展很不
子普 遍好 过 ”①。小康 社会 不是 一种 独 立 的社 会 形 平 衡 的 ” 总体 小 康 到 “全 面 建设 小 康 社 会 ” 再 到
态 .而 是一种理 想 的社 会状态 ,它将 中国人 民的利 “全 面建成小康 社会 ”。充分 显示 了奋 斗 目标 的层 次
益诉求 与 国家整体利 益相结合 ,描绘 出了 中国特色 性 和 向上性 ,清 晰反映 了当代 中国经济社 会发 展的
蓟 沿 聚 焦
决 胜 全 面 建 成 小 康 社 会 “补 短 板 ”的 实 践 逻 辑
肖 潇
摘要 :“补短板 ”是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 决胜 阶段 的必然要求 ,必须把握其 实践逻辑 。要从 “两 个一 百年 ”奋 斗 目标 的继起 关 系、全 面小康 与 中国梦的接 力关 系 以及 “四个 全面 ”战略布 局 的逻 辑关 系深刻认识 “补短板 ”的战 略意义 ;要 从局部 和整体 、速度 与效益 、公 平 与效率等 关系辩证 掌控 “补短板” 的运作机 理 :要从 文化和 生态领 域 、农村 贫 困人 口以及 革命老 区、民族 地 区、边 疆地 区、贫困地 区等方面 的建设准确 把握 “补短板” 的重 点指 向。
加快补齐短板,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和质量
2020中国发展观察一号文件解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在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的新年贺词中指出,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在今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具体的目标要求,包括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稳定等。
国家“十三五”规划确定了一系列具体的指标,如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实现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硬化路和班车;义务教育巩固率提高到95%,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提高到85%;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0%以上,城乡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达标率达到95%以上等等。
国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又对2020年农村厕所、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提出了一些量化目标,到2020年要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全面小康就是生活更加殷实,衣食住行和生活环境比以前更好,医疗、子女教育、住房、养老等有基本保障。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是“全面”,不仅城市要小康,农村也要小康。
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进展顺利,但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主要在农村。
比如,一些农村地区最后一公里泥巴路问题仍未解决,老百姓出行还是不太方便;大多数村庄没有污水处理设施,一些农村地区饮用水供水保障水平不高;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不如城市,乡村卫生机构医疗服务水平更是比城市低;农村的养老、文化等设施普遍滞后,城乡居民养老金等社会保障待遇差距大等。
可以说,城乡之间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落后上,这既是影响农村老百姓生产生活的民生堵点痛点,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
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这些短板不补上,就会影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和质量。
学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体会感悟发言3
学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体会感悟发言3 总书记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成就、阐明思想方法、聚焦明显短板、提出任务要求,为实施精准攻坚、跑好“最后一公里”提供了科学遵循。
总书记围绕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刻阐述: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进展;二是正确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短板问题;三是下一步重点任务和工作要求。
在遵循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下,全国上下奋力拼搏,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不断找差距、补短板,使各项工作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为收官之战打下了更为坚固的基石。
对当前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起到了凝心聚力共克难关的作用,确保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
X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中国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这一年,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站上历史新起点,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
补齐“三农”短板决胜全面小康
补齐﹃三农﹄短板决胜全面小康陈文胜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目标实现之年,是布局“十四五”工作、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谋划之年。
在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的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统筹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重点任务,把农业基础打得更牢,把“三农”领域短板补得更实,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提供有力支撑。
对于湖南这样的农业大省来说,做好2020年的“三农”工作成为决胜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
补齐“三农”短板的现实挑战湖南脱贫攻坚已取得关键性进展,现代农业快速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扎实推进,农业农村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但也要看到所面临的三大现实挑战。
农业仍然面临供大于求与供不应求并存的挑战。
近年来,湖南根据人多地少、小农大省的省情,以精细农业为取向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农业高质量发展上迈出了新步伐,不少地方的特色农产品无论是内在品质还是外形包装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作为粮猪大省,如南县的稻虾米、道县的富硒大米、华容县的华容稻,以及宁乡花猪、武冈铜鹅等,价格高达普通品种的数倍,高质量农产品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新局面。
但也仍然存在着农产品同质化竞争、低端产品去产能难等突出问题。
如多地推广种植黄桃,同质化竞争导致黄桃供大于求而价格大幅度下降;洞庭湖区推广小龙虾养殖,一年产量就增加三倍多,很快从供不应求转变为供大于求,价格快速下滑;湘北、湘西南品质好的冰糖橙供不应求与老品种的柑橘滞销并存;以南县、道县、华容县为代表的优质大米供不应求与普通大米滞销并存。
既有江永县这样以“香柚、香芋、香姜、香米、香菇”而远近闻名的特色农产品地理标志县,也有不少仍然为粗放经营而名不见经传的农产品“大路货”县。
同时,农产品优质不能优价的问题也比较突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认识思考发言2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认识思考发言2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一步,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
近年来,经过全县上下共同努力,我县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是,对标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和人民群众的美好期待,仍然存在诸多短板和弱项。
因此,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严峻形势,强化政治担当,瞄准短板弱项,集中力量解决重点问题,跑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一公里”,打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战。
决胜全面小康补短板、强弱项,必须打好重点战役,努我们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的原则,明确主攻方向,精准攻坚突破。
要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聚力攻克“三保障”堡垒,确保小康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坚决打好生态环境保卫战,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铁腕治理突出污染问题,强化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让生态好真正成为X亮丽名片;坚决打好公共服务阵地战,围绕教育事业、医疗卫生、饮水安全等方面,聚焦群众最想解决的问题,用功发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补短板破瓶颈谋长远
——两会内外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农村图景
2016年03月15日11:10:42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3月15日电题:补短板破瓶颈谋长远——两会内外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农村图景
新华社记者涂洪长、许雪毅、孟昭丽、郭圻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建设发展任务最为艰巨和繁重的农村地区,成为两会内外各方关注的热点。
如何补齐扶贫脱贫的短板?怎么突破转型升级的瓶颈?怎样让农村越来越富的同时也越来越美?围绕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与会的人大代表和“躬耕”于农村基层的干部群众,看看他们眼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农村图景是什么样。
凝心聚力打赢扶贫攻坚战
正值春耕时节,记者在福建泉州市安溪县长坑乡山格村看到,村民们已经三三两两在田间地头挥锄松土、积极备耕。
山格村党支部书记陈文爵说,山格村离安溪县城60多公里,人均不足半亩地,一度是以家家户户做鞭炮闻名的穷村,近年来淮山产业的勃兴逐渐改变了曾经的贫穷落后面貌,现在全村淮山产值超过4000万元,亩均产值是水稻的10倍以上。
“对于我们基层来说,扶贫脱贫的关键就是把‘精准化’的要求落到实处、细处。
”福建省福鼎市扶贫办主任滕建军说,为此,当地对农村贫困户提出了“五
看”:即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五看有没病人卧在床,掌握尽可能详实的情况,因地因人施策。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莆田市委书记周联清说,扶贫攻坚是各级党委政府立下军令状的硬任务,现在全市正聚焦贫困人口,逐户摸清致贫原因,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方式方法,分类施策,全面推进,加快贫困人口精准脱贫,确保在2018年保质保量完成既定任务。
全国人大代表、阳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林腾蛟说,过去企业参与扶贫,往往就是给资助、帮招工。
在新形势下,要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以“滴灌”代替“漫灌”;既要“输血”,更要“造血”。
比如在贫困地区投资兴建农副产品的深加工和物流基地,为农民举办农业新技术培训、营销知识培训等。
全国人大代表、华侨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戴仲川说,扶贫攻坚离不开金融支持,当前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优化农村经济和县域经济中的金融资源配置结构,发挥农民资金互助组织的积极作用,着力解决农村贫困人口对金融资源的可获得性。
想方设法破除发展“瓶颈”
促进农业规模经营遇到哪些体制机制“瓶颈”?村镇建设怎么避免“有新房无新村”?农民工和大学生返乡创业如何加大扶持力度?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改善,农村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鲜事,既有获得的喜悦,亦不乏成长的烦恼。
福建宁德市委书记廖小军说,现在新农村建设有政策、有项目、有资金,但就是缺人才,专业人才和年轻人太少。
没有人才,项目就会荒废,政策就会“空转”。
因此,当前一定要把年轻人的个人发展意愿和农村的比较优势结合起来,做到用产业留人、用事业留人,用发展的机会留人。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佳美集团公司工人谢利英说,在国家政策利好下,自己身边的许多工友都有自主创业或返乡创业的念头,但资金、经验、能力和社会资源又跟不上,希望以后农民工创业能有更多的政策助力和实用帮手。
全国人大代表、厦门大学教授焦念志说,发展家庭农场是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但受制于土地流转不规范等原因,包括家庭农场在内的许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往往做不大、做不强。
焦念志建议,当前要尽快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土地流转的“顶层设计”,比如加快搭建乡镇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形成科学合理的土地流转价格评价体系、完善土地纠纷调解机制等。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福清市阳下街道溪头村党支部书记林和星说,现在农村富裕了,但村庄建设规划不足、有新房无新村、环境脏乱差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甚至农村违法、违章建筑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失控倾向。
在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加强村镇建设的科学规划,引导调控农村各类建设行为。
多措并举唤醒美丽“乡愁”
石头厝,是福建平潭特有的海岛民居,岛上渔民就地取材用花岗岩和火成岩建造房屋已有一百多年历史。
一栋栋质朴坚实的石屋依山面海,构成了极富个性特色的原生态景致。
平潭白青乡国彩村村主任吴炎生说,随着居民外迁和城镇化推进,平潭不少石头厝成为“空巢”,日渐损毁衰败。
近年来,平潭把全岛两万余栋石头厝纳入规划保护范围,并引入台湾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和团队,打造别具一格的石头厝民宿旅游产品,既保护了老民居的“乡愁”,更带动了当地农村的人气和财气。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南平市市长林宝金说,新农村建设要避免大拆大建、过度硬化的误区,要让农村更像农村。
为此,当地政府引导村民按照“先规划后建设,两层半、坡屋顶,依山就势、错落有致”的理念建设新房;对旧房改造修旧如旧,就地取材,展现自然古朴风貌和村庄历史肌理;同时加大对传统古村落、古建筑的保护力度,注重发掘和修复村庄原有的文化符号。
闽东福鼎市硖门畲族乡柏洋村党支部书记王周齐说,新农村建设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要把优秀文化的传承和文明乡风的培育抓起来。
为此,柏洋村立足当地实际,把畲族文化与孝文化、廉政文化相结合,新建了孝文化主题公园、文化活动中心、廉政教育基地,不定期开办道德讲堂、孝文化讲堂,带领和引导村民讲道德、讲文化、讲和谐。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曾静萍说,保护“乡愁”,不能淡忘了珍贵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强调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今天,各地要进一步加强对方言艺术、地方剧种、民俗形态等的保护、传承与创新。
(参与记者李慧颖、郑良、宓盈婷、董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