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政策与法规》部分参考资料
社会政策与法1
社会政策与法规第一章:社会政策与法规的特别、目标及体系1、什么是社会政策?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和社会工作的关系如何?2、社会政策有哪些特点?3、什么是社会需要?个人和社会整体有哪些基本的需要?4、社会政策在满足社会需要方面能发挥哪些作用?5、结合我国情况分析当代社会中有哪些社会问题?社会政策在解决社会问题方面发挥哪些作用?6、社会政策的基本目标是什么?7、社会政策有哪些基本功能?8、简述社会政策体系中的基本内容?9、分析当代国外社会政策的发展基本趋势?10、分析当代中国社会政策的发展基本趋势?第二章:社会政策的运行1、社会政策的主题是什么?其不同特征是什么?2、影响社会政策制定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社会政策制定的主要内容有哪些?4、社会政策实施的程序是什么?它与资源配置存在怎样的关系?5、社会政策调整的原因和内容有哪些?6、社会政策评估的基本方法有哪些?7、社会工作者在社会政策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可承担哪些主要角色?8、试比较政策倡导者、服务提供者和行政传递着角色的异同?9、社会工作者在社会政策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发挥其角色的作用的基本方式与途径是什么?10、社会工作者在社会政策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的基本方式与途径是什么应遵盾哪些基本原则?第三章:我国社会救助政策法规1、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确立的依据是什么?2、申请和审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程序有哪些?3、农村五保供养的对象和形式是什么?4、申请和审批农村五保的程序有哪些?5、城乡医疗救助的对象和形式是什么?6、申请和审批城乡医疗救助程序有哪些?7、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保障面积与保障形式是什么?8、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保障住房的申请和审核程序有哪些?9、法律援助对象和范围是什么?10、法律援助的申请与审查程序有哪些11、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对象与内容是什么?12、加强流浪未成年人工作的主要措施有哪些?13、灾害应急救助的内容与程序有哪些?14、灾民生活救助的内容与程序有哪些?15、灾后重建的内容与程序有哪些?第四章:我国特定人群的政策法规1、简述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主要内容?2、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一般性方式方法和具体方式方法?3、简述妇女权益保障的主要内容?4、简述未成年人权益保障的主要内容?5、简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内容?6、简述我国孤儿的安置方式?7、简述相关部门保障孤儿基本生活和合法权益的职责?8、简述残疾人权益的主要内容?第五章:我国婚姻家庭政策法规1、结婚的条件有哪些?2、家庭关系的规定有哪几个方面?3、离婚的权利救助体现在哪些方面?4、结婚和离婚登记有哪些?5、法定继承的准则有哪些?6、遗嘱继承和遗赠的基本要求是什么?7、遗产的分割原则是什么?8、收养成立的条件有哪些?9、收养关系的效力有哪些?第六章:我国社区矫正与人民调解政策法规1、什么是社区矫正?社区矫正的使用范围是什么?2、简述社区矫正的任务?3、人民调解的基本原则是什么?4、简述人民调解的程序?5、人民调解要遵守哪些纪律?第七章:我国优抚安置政策法规1、抚恤优待对象包括哪些人群?2、现役军人死亡性质的分类及其条件限定有哪些?3、如何理解一次性抚恤金的含义、标准及其发放顺序?4、定期抚恤金的含义、遗嘱享受定期抚恤金的条件及标准是什么?5、现役军人残疾性质的规定、评定残疾等级的标准、残疾军人的抚恤待遇有哪些?6、优待的具体内容有哪些?7、享受退伍兵安置待遇的人员范围及安置形式有哪些?8、士官的含义和退役的条件是什么?9、退役士官复员安置、转业安置、退休安置的条件有哪些?第八章:我国社区建设与管理政策法规1、居委会是什么性质的组织?2、居委会的基本职能和任务?如何理解?3、居委会怎样产生?居委会选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4、居民会议有何地位和作用?居民会议如何组织和开展工作?5、村民委员会是什么性质的组织?6、村委会的基本职能和任务?如何理解?7、村民会议有何地位和作用?居民会议如何组织和开展工作?8、村委会怎样产生?居村委会选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9、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应该遵盾哪些基本原则?如何理解?10、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第九章:我国民间组织管理及公益慈善事业促进政策法规1、在我国成立社会团体应具备哪些条件?2、成立登记社会团体的程序是什么?3、在我国申请登记民办非企业单位应具备哪些条件?4、我国申请成立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程序是什么?5、公募基金会和非公募基金会的不同?6、在我国设立基金会应该具备什么条件?7、在我国公益慈善事业促进法规中,对捐赠与受曾有哪些规定?第十章:我国劳动就业与失业保险政策法规1、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和缴费办法?2、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有哪些规定?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筹资标准如何?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使用与管理有哪些规定?5、社区卫生机构的服务对象?服务内容?6、艾滋病治疗与救助的规定?7、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8、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的一般规定?9、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管理办法由哪些?。
社会政策与法规(浓缩版)
社会政策与法规(浓缩版)一、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社会需要和社会问题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1、社会工作社会工作的实质:是一种助人自助的专业化的职业。
社会工作最初发源于民间的行动,用民间行动的方式去解决各种社会问题。
随着社会发展,许多社会问题单靠民间力量难以解决,政府开始介入解决,这样产生社会政策。
2、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的关系两者密切联系:①两者都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具有相同的背景和相似的目标。
②20世纪中叶以后,两者逐渐成为一套制度和一个过程的两个不同的方面。
③两者具有相同性和关联性A、共同的目标,B、共同的原则,C、同属于一个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体系,D、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
两者的行动内容和方式不同①社会政策是政府调动资源,为老百姓提供各方面的基本服务。
②社会工作是专业的社会工作者提供各种具体的服务。
社会政策与社会需要1、社会需要及特点人的需要①含义:是指人对各种外部条件的依赖和获得的主观愿望。
②特点:A、社会性;B、发展性;C、多样性;D、刚性与弹性。
社会整体需要①含义:是指为了维持社会整体所必须达到的条件。
②不同层次内容:A、社会的整合B、社会稳定C、发展的需要。
③满足的基本条件:A、一定的经济基础B、其文化体系C、相应的组织体系。
2、社会政策与社会需要的关系社会政策与人的需要的关系:①社会政策以满足人的基本需要为其基本目标之一。
②人民群众的基本需要是否得到有效满足是衡量社会政策效果的重要标标准。
③社会政策在满足个人需要方面有时有局限性:A、社会政策只能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而不能满足所有需要。
B、社会政策只能满足人们部分的基本需要。
C、社会政策具有非个性化特征,很难满足个性化的特殊需要。
社会政策与社会整体需要的关系: 1 ①社会政策以满足社会整体需要为其基本目标之一。
②通过社会政策能够更有效地满足社会整体需要:A、可以更有效地调节社会成员之间的社会关系,从而满足社会整合的需要。
B、能规范政府和社会成员的社会性行为,满足维护社会秩序的需要。
社会政策与法规
第三节 我国特定人群的社会政策法规 二、妇女的合法权益
4、财产权利
6、婚姻家庭权利:
(1)婚姻自主权, (2)生育权, (3)家庭财产权, (4)子女监护权。
5、人身权利
(1)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2)生命健康权不受侵犯; (3)肖像权; (4)人格尊严
(二)保障妇女合法权益的方式方法:3点,p226 1、主管部门保护 2、司法保护 3、妇女组织、工会组织和共青团组织的保护
第三节 我国特定人群的社会政策法规 三、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主要依据2012年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未成 年人应该给予优先的、特殊的保护。 (一)权益内容p2127 1、生存权:禁止家庭暴力,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 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禁止歧视女性或有残疾的未成年人。 2、发展权:确保儿童发展所需的生活条件。 3、受保护权:需要特别的保护,才能健康成长。
(1)社会保险
(2)护理保障 (3)社会救助 (4)住房保障 (5)社会福利 (6)社会抚养 3、获得社会服务的权利 4-6点略
(1)家庭赡养
(2)抚养与监护 (3)婚姻自由权 (4)财产和继承 (5)赡养协议 (6)家庭养老政策
第三节 我国特定人群的社会政策法规 二、妇女的合法权益 (***)
(一)主要内政策与社会工作的基本关系p219
两者是一种辨证的分工合作关系:有共同的目标、共同的原则,以 不同方式运行,但密切关联的两个行动体系。 1、 有差异,有分工。 2、 有共同性,有关联、合作。
► ► ►
共同的目标
共同的原则 同属一个国家社会福利制度体系
►
从功能关系上说,相互依赖、相互促进
第九章 社会政策与法规
提纲
(一)社会政策的目标及功能。
社会政策与法规(大纲)
《社会政策与法规》第一章社会政策与法规概述一、考核知识点(一)社会政策与法规的界定(二)社会政策与法规本质(三)社会政策与法规的特征(四)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功能二、考核要求(一)识记1.蒂特姆斯首先把社会政策概念从社会行政传统中释放出来。
2.戈夫认为社会政策是政府输出的一个环节,是国家影响劳动力及住户再生产,而最后结果是个人及社群的社会福利。
3.英国费边社将社会政策定义为:社会福利的一系列的政策活动。
4.社会政策与法规按照制定的主体可分为:阶级政策法规、国家政策法规、政党政策法规3方面。
5.社会政策一词最早出现是在德国,1873年在德国为解决当时的劳动问题,一批经济学教授发起了“德国社会政策协会”、第一个给与社会政策以科学概念的是瓦格纳。
(二)理解1.社会政策与法规是国家和社会运用行政和立法的手段,遵循一定的程序,动员、利用、分配与再分配各种社会资源,以解决社会问题,保障人民基本权益,实现社会公平的过程。
2.社会政策与法规的范畴是政府和其他社会组织所提供的影响资源分配的社会服务。
3.社会政策大致包括:社会安全制度、公共卫生与医疗保健制度、教育及人力发展、城市规划及国民住宅,以及社区发展等。
4.社会政策与法规的本质是对社会利益的权威性分配,它对社会利益的权威性分配有三种情况。
5.18世纪,法国的摩莱里用《自然法典》的形式,提出了自己的社会准则。
社会政策与法规的特征是由社会政策与法规的本质决定的。
(三)应用1.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关系社会政策与法规是相互联系的:①法规与政策互为依据②社会政策与法规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社会政策与法规相互的区别:①制定的主体不同②表现的形式不同③实施的方式不同④调整的范围不同⑤稳定程度不同政策可以转化为立法:①政策转化为立法的条件②政策转化为立法的程序。
2.社会政策与法规具有突出的系统特性①社会政策与法规的整体性②社会政策与法规体系的相关性③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层次性。
④社会政策与法规体系的开放性⑤社会政策与法规的目的性。
社会政策与法规
第一章社会政策的基本范畴1、社会政策的定义:政府或其他组织在一定社会价值的指导下,为了达到其社会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福利性社会服务行动的总和。
2、社会政策的实质:政府在社会福利事务领域中的干预行动。
3、社会政策的主要领域:社会保障政策、公共医疗卫生政策、公共住房政策、公共教育政策、劳动就业政策、社会福利服务政策、针对专门人群的社会政策体系、社会政策的其他内容(越轨行为者的行为矫正、家庭政策、社区发展政策)4、社会政策与社会保护的区别和关系社会保护是指由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建立各种保护性的制度和措施,以避免或减弱某些社会群体在社会经济变迁(包括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制度和结构变化)过程中所受到的利益损害。
分为与预防性(原则:基本权利保护、增能)和治疗性(原则:补偿、社会关照)两种。
关系:既相互关联,又不完全相同的概念。
社会保护概念被提出阶段,从实践上看,社会保护是社会政策体系中的一小部分。
目前,社会保护从内涵上看已经不再局限于对贫弱群体的保护,而是强调对所有社会成员的保护,并且不再是基本生活的保障和最基本权利的保护,而是要提高生活质量,并强调平等权、发展权等较高层次的决定。
从外延上看,社会保护已从传统的社会保障领域扩展到医疗卫生、教育、就业、住房等各个方面。
因此社会保护与社会政策在内涵和外延上越来越接近。
5、1601年《伊丽莎白济贫法》的内容及其评价首次以国家行政命令、社会政策、地方财力和征集税款的方式筹集资金、组织和提供不同类型的福利服务在满足贫困者的需要。
对后来的社会福利发展影响最大。
该法规定教区应负责供养区内得不到亲属供养的无依贫民。
该法在实施救济的过程中建议应对不同类型的贫民采取不同的救济方法来满足他们的基本需要,体力健全的贫民需要送入劳动工场,对不能工作的贫民送入救济院或者施以院外救济,为失依儿童安排学徒训练机会。
这种做法意味着政府已经开始着手为有需要的人提供福利服务以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但当时这种救助的主要目的是社会控制多与改善穷人的生活状况。
社会政策与法规笔记整理(社工师中级)
社会政策与法规第一章社会政策的特点、运行及发展第一节社会政策的特点及原则一、政策的概念:1、狭义的理解:政策主要指政府和政党有关行动的规则体系。
2、广义的理解:除包含规则体系的含义外,还包含政府或政党在某一行动领域的基本方针和具体行动。
概念定义为:“国家、政府或政党为实现其目标而制定的总体方针、行动准则和具体行动的总和”二、政策行动的概念和特点:1、概念:政策行动,是指政府制定、实施和修改政策等行动的总和。
2、特点:政策行动是有组织的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和方向、具有明确的行动内容、是制定和修订政策和实施政策的结合。
三、公共政策的含义:所谓公共政策,是指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解决社会问题和调节社会公共利益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公共政策的特点是具有(公共性)、(权威性)、(价值性)。
四、社会福利的特点:一是不以商业交换为原则,按照社会成员实际需要进行分配。
二是受益者以无偿或低偿获得服务或物质。
三是以公共资金支持,政府承担主要责任。
五、公共政策的主要领域:(经济政策)、(社会政策)、(环境政策)、(国防政策)和(外交政策)等几大类。
六、社会政策的含义:是政府在社会价值的指导下,为实现其社会目标而采取的社会行动的总和。
其实质是政府在为老百姓提供社会保障和其他各种社会服务方面承担责任的行动。
七、社会福利的含义:是指当代社会中为了更好地达到福利目标而实行的非市场化的财富分配制度和公共服务方式。
广义的含义:常指所有以非市场化的公共行动方式而满足人们实际需要的财富分配和服务提供方式。
狭义的含义:用来特指对特殊社会成员提供专门服务的方式。
八、社会政策的内容:1、社会保障政策2、公共医疗卫生政策3、公共住房政策4、公共教育政策5、劳动就业政策6、针对专门人群的社会政策7、社会政策的其他内容九、社会政策的特点:1、具有社会性的目标2、要体现全社会共有的社会价值3、政府的社会政策的基本内容是向广大社会成员,尤其是其中的困难群体提供各种社会服务,以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
社会工作者中级社会政策与法规笔记整理
社会工作者中级社会政策与法规笔记整理第一章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概述一、法规的主要种类1、国家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
2、行政法规: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有关行政管理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
(条例、规定、办法)。
根据人大授权制定的是“暂行条例”或“暂行规定”。
3、国务院部门规章: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在部门职权范围内制定的规章。
(规定、办法)4、地方性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或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实施办法、条例)1)一方面是为了执行法律、行政法规的需要。
2)另一方面是针对地方性事务制定在本行政区内有效的法规。
5、地方政府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
二、法律的责任主体: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法规制定的程序:提出、审议、表决通过、发布立法者:人大代表及相关机构行政主体: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等司法主体:高法高检等法律案具有权威性、规范性、严肃性。
审议环节具有民主性、严肃性、充分性。
表决和发布:人大法案由主席团提请,全体代表过半数通过。
常委会法案由委员长提请,委员会组成人员过半数通。
两法案通过均由主席签署主席令予以发布。
三、社会政策公共政策的基本特点:公共性、权威性、价值性、阶级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社会政策是为了:满足民生需求、维护社会公平、解决各种社会问题。
社会政策的主体:党和国家的政治组织、政府行政部门、社会中的各类组织、广义上的全体民众。
社会政策的对象:普惠型(义务教育、所有老人、儿童的生活费补贴)优点:对象覆盖面广、社会效益大、不需要复杂的对象资格甄别程序,可以避免“贫困烙印”。
特惠型(低保、为困境儿童提供社会保护)优点:不需要花费大量资金,对解决贫困问题的针对性强。
四、社会的资源调动方式:1、公共财政:税收2、社会组织、社区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境上的组织和个人。
第九章 社会政策与法规
5、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责任
(四)孤儿和流浪未成年人的保护和安置
1、孤儿安置 2、孤儿基本权益保障 3、加强儿童福利机构设施,提高专业保障水平 4、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
2、学校保护对学校提出了五项要求:
实施素质教育; 关爱与尊重; 开展成长教育; 确保健康与安全; 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学生实施专门的教育。
3、社会保护对社会有关方面提出了十五项要求:
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维护受教育权;提供多样化的活动场所;
提供丰富健康的文化产品…… 4、司法保护对有关司法机构提出了六项要求:
2009年意见补充:实行多种方式救助,资助参加保险。
答案:B(2015)
(三)教育救助
1.教育救助的对象 (1)持有农村五保供养证的未成年人 (2)属于城市“三无”对象(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 法定义务抚养人或虽有法定扶养义务人但扶养人无扶养能力 )的未成年人; (3)持有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证和农村特困户救助证家庭的未 成年子女 (4)当地政府规定的其他需要教育救助的对象
一、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主要内容及保障方式 2012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一)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主要内容 在家庭赡养与扶养、社会保障、参与社会发展上存
在三大类十项合法权益。
1、获得家庭赡养与扶养的权利
家庭赡养 扶养与监护 婚姻保护 财产与继承 赡养协议 家庭养老政策支持
第九章 社会政策与法规
考试内容
(一)社会政策的目标及功能 (二)社会工作者在社会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作用 (三)主要的社会政策与法规
社会政策与法规
社会政策与法规
第一章社会政策与法规的特别、目标及体系
第一节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一、政策与公共政策
1、政策的基本含义:是指国家、政府和政党为实现目标而制定
的总体方针、行动准则和具体行动的综合。
2、政策行动及其特点:所谓政策行动,是指政府制定、实施和
修改政策等行动总和。
政策行动的特点:(1)是有组织的活动(2)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3)具有明确的内容(4)是规则体系与行动体系的结合
二、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1、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是指政府与社会或社会公共权威机构
为有效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解决社会问题和调节公共利益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动准则。
2、公共政策的基本特点:公共性、权威性、价值性
三、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1、社会政策的基本含义:社会政策起源于欧洲,是政府在某种
社会价值的指导下,为实现某种社会性的目标而采取的社会性行动总和。
2、社会政策的特点(1)社会政策是政府为满足人民群众的基
本需要和提供各种社会服务的行动(2)社会政策具有社会性的特征,其中包括社会目标和社会性价值(3)社会政策是社会服务于社会管理相结合的政策体系(4)社会政策是坚持福利性原则(5)社会政策具有社会目标与经济目标相协调的特征
四、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及社会工作的关系
1、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所谓社会福利就是在公共资金的支持
下向社会成员无偿提供物质产品和服务的制度和过程。
2、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二者间
相同性和关联性表现在(1)有共同的目标,都是以满足老百姓的基本需要,解决社会问题和维护社会公平(2)以社会公平和社会关照为基本原则(3)二者属于一个国家的福利体系。
2023年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知识整理
第一章1、特点:①政府满足群众基本需要提供服务的行动②社会性(社会目的和社会价值)③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结合的政策体系④福利性⑤社会目的与经济目的相协调。
2、社会政策以满足社会整体需要为其基本目的之一。
3、社会问题:客观性;主观性;社会性;过程性。
各国共同面临社会问题:①社会不平等贫困②老龄③犯罪④歧视⑤健康与疾病⑥居住环境及其它。
4、目的:①满足成员基本需要,提高生活质量②解决社会问题和维护社会稳定③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整合和社会进步。
5、功能:①经济功能*人力资本投资*调节经济运营*激励劳动者积极性②社会功能*再分派*社会投资和社会建设*社会控制③政治功能*社会管理*调节群体利益矛盾*增强执政党执政基础和维护政治稳定。
6、原则:①兼顾公平与效率②以人为本、尊重人权③社会保护④政府与民间相结合。
7、我国社发展趋势:①经济增长模式②公众对社会公平的关注度③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化发展。
8、我国发展社的基本趋势:①进一步重视②确立新的目的体系③优化基本原则④加强在各个领域中的行动。
第二章社会政策的运营1、狭义的社会政策运营机制是指社会服务的具体传递方式,重要涉及:①资金的筹措方式②社会服务的提供方式③政府与民间组织在社会服务体系中的分工合作关系。
2、政府作为社会政策主体的特点:权威性;严厉性;复杂性;变化性;*角色:政策制定者;实行者;管理者教育者;资源提供者。
3征询者;社会服务的提供者。
4政策各个具体行动的实行程序④对特定问题和复杂情境的特殊说明或规定。
5④建立各种规范和机制,以提高服务质量。
6*优先顺序;对象;服务标准;资源的筹措方式和规划;运营机制;实现服务和对象的衔接②重要影响因素*社会问题和社会需要的影响;政府资源的限制;政党理念和社会价值观的影响;社会成本的考虑;社会事件的影响;社会精英的参与作用③重要环节:社会问题的公共议论和影响;研究者和决策部门对社会政策的前期研究;设计社会政策方案;社会政策的实验;社会政策的文本草拟和审批。
四川自考《社会政策与法规》(大纲)复习资料
《社会政策与法规》第一章社会政策与法规概述一、考核知识点(一)社会政策与法规的界定(二)社会政策与法规本质(三)社会政策与法规的特征(四)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功能二、考核要求(一)识记1.蒂特姆斯首先把社会政策概念从社会行政传统中释放出来。
2.戈夫认为社会政策是政府输出的一个环节,是国家影响劳动力及住户再生产,而最后结果是个人及社群的社会福利。
3.英国费边社将社会政策定义为:社会福利的一系列的政策活动。
4.社会政策与法规按照制定的主体可分为:阶级政策法规、国家政策法规、政党政策法规3方面。
5.社会政策一词最早出现是在德国,1873年在德国为解决当时的劳动问题,一批经济学教授发起了“德国社会政策协会”、第一个给与社会政策以科学概念的是瓦格纳。
(二)理解1.社会政策与法规是国家和社会运用行政和立法的手段,遵循一定的程序,动员、利用、分配与再分配各种社会资源,以解决社会问题,保障人民基本权益,实现社会公平的过程。
2.社会政策与法规的范畴是政府和其他社会组织所提供的影响资源分配的社会服务。
3.社会政策大致包括:社会安全制度、公共卫生与医疗保健制度、教育及人力发展、城市规划及国民住宅,以及社区发展等。
4.社会政策与法规的本质是对社会利益的权威性分配,它对社会利益的权威性分配有三种情况。
5.18世纪,法国的摩莱里用《自然法典》的形式,提出了自己的社会准则。
社会政策与法规的特征是由社会政策与法规的本质决定的。
(三)应用1.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关系社会政策与法规是相互联系的:①法规与政策互为依据②社会政策与法规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社会政策与法规相互的区别:①制定的主体不同②表现的形式不同③实施的方式不同④调整的范围不同⑤稳定程度不同政策可以转化为立法:①政策转化为立法的条件②政策转化为立法的程序。
2.社会政策与法规具有突出的系统特性①社会政策与法规的整体性②社会政策与法规体系的相关性③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层次性。
④社会政策与法规体系的开放性⑤社会政策与法规的目的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社会政策与法规方法论第一节社会政策与法规的预测方法一、政策法规预测的基本涵义●政策法规预测就是运用预测理论和方法,研究未来各个领域和各个阶段政策法规的需求情况、发展趋势以及变化规律。
●(一)政策法规预测的必要性●1、政策法规预测避免或减少政策法规失误2、政策法规预测可以为制定社会政策法规提供科学依据3、政策法规预测可以改善经济、社会环境●(二)政策法规预测的分类和内容●1.政策法规预测的分类●(1)按预测时间划分,可分为短期预测、中期预测和长期预测。
●(2)按性质与方式划分,可分为目标性预测和探索性预测。
●(3)按范围划分,可分为宏观政策法规预测,即国家政策法规预测;中观政策法规预测,即地区政策法规预测、部门政策法规预测;微观政策法规预测,即企业政策法规预测、单位政策法规预测。
2.政策法规预测的内容(1)政策法规施行的条件和环境(2)政策法规效能和前景(3)社会心理因素(4)政策法规系统内的配套和协调●3、政策法规预测的步骤(1)确定预测目标(2)进行政策法规及其环境现状调查(3)研究并确定政策法规的合理结构(4)选择预测方法(5)论证预测结果二、政策法规预测的基本原理和科学理论(一)基本原理可知性原理也称规律性原理。
因为,社会政策与法规预测的对象的发展具有规律性,所以可以为人们所认知,掌握其未来发展趋势。
可能性原理社会政策与法规预测的对象未来发展的趋势和状况不是单一的。
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有各种可能性存在。
社会政策与法规预测,就是对其未来发展的可能性进行预测。
连续性原理社会政策与法规预测的对象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统一的过程,现状是过去的继续,未来是现状的继续。
但在整个连续过程中也有可能发生突变和断裂。
所以预测的结果可以无限的接近事实,但是,不能替代后者。
类比性原理将作为预测对象的一个事物与一个已知的相似事物作比较,尤其比较两者之间的发展过程和发展状况。
通过已知的来类推未知的,也被称为类推法或历史类比法的预测方法。
可控性原理把预测到的社会政策与法规的未来信息传递给可以影响、调节和控制社会政策与法规未来发展的人或其他因素,就可以通过人的行为或其他因素的变化来达到调节和控制社会政策与法规未来发展的目的。
反馈性原理与可控性原理相对应,反馈调节是根据预测结果和活动目的之间的差距,对预测活动的依据进行调节。
系统性原理作为预测对象的社会政策与法规,从纵向来看,有一个从形成到发展的连续统;从横向来看,社会政策与法规的方方面面都相互关联,内外作用,纵横交错,自成系统:创造性原理根据已有的认识和成果,努力创造条件,促使社会政策与法规朝着人们所希望的方向发展。
(二)现代科学理论在政策法规预测中的作用1、控制论的运用2、信息论的运用3、系统论的运用三、社会政策与法规预测的方法(一)政策法规信息预测方法(二)确定型预测方法和非确定型预测方法1.确定型预测方法是指能够确定地计算出各种方案的收益或损失,并能从中选取最优方案的方法,包括直观择优法和模型预测法。
2.非确定型预测方法是指决策者对预测事件的未来结果不能确定,但可以通过对决策事件各种因素分析,估计几种可能发生的自然状态及各个方案在各种自然状态下的损益值,从而选取最优方案。
3.决策树预测法决策树预测法是确定型预测方法和非确定型预测方法的综合应用。
决策树,即利用树形的分枝和修剪法去寻求最佳方案,它把决策的不同方案和可能产生的几种不同自然状态画成树的分枝,形成树状结构,再逐枝求出不同方案的收益值,从中选出收益最大的方案。
决策树的要点是:第一,列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全部备选方案;第二,列出各种方案可能遇到的各种状态;第三,计算各方案在各种不同自然状态下可能的收益的概率值;第四,根据期望收益值,进行最优方案选择。
决策树预测法的具体步骤。
第一,绘制决策树图形。
决策树图形是人们对某个决策问题未来发展情况的可能性所做的预测在图纸上的反映。
画决策树的方向由左向右展开。
第二、预计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
第三,计算期望值。
期望值,又称损益平均值,是衡量利弊的数量表示方式和用以比较各个抉择方案经济效果的一个准则。
损益期望值的计算要从右向左依次进行。
首先根据各自然状态的发生概率和相应的损益值计算各自然状态的损益期望值。
当遇到状态结点时,计算其各个概率分支的损益期望值之和,标于状态结点上。
当遇到决策点时,则将状态结点上的数值与其前面方案分支上的数值相加,然后把汇总数中的最大值标于决策点上。
第四,剪枝。
剪枝是根据不同方案的期望收益值或损失值的大小进行选择,是由左向右的方案选优过程。
凡方案枝上期望收益值小的一律剪掉,最后所保留期望值最大的一个方案枝,即为选定的最优方案。
第二节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决策方法一、专家决策法(一)政策法规的专家决策法的涵义专家决策法也叫专家评优法,是借助于专家的创造性逻辑思维来探索未来信息的一种直观型决策方法。
其涵义是指组织各领域的专家,运用各自专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根据决策对象的外部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通过直观归纳,对决策对象过去、现在的状况和变化发展过程,进行综合分析与研究,找出决策对象运动、变化、发展的规律,从而对决策对象未来的发展趋势及状况作出判断。
一、专家决策法(二)专家决策的类型依据专家人数,一般将专家决策法分为两大类1.个人判断决策法个人判断决策法,是指领导者依靠某位专家的智能结构,来对决策对象的未来发展趋势及状况作出判断。
2.集团头脑风暴法集团头脑风暴法,亦即专家会议决策法,是指依靠一定数量的专家的创造性思维,来对决策对象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其状况作出集体的。
直接头脑风暴法与质疑头脑风暴法是集团头脑风暴法的两种基本形式。
二、德尔斐法德尔斐原是古希腊的一处遗址,亦即传说中神谕灵验并可预卜未来的阿波罗神殿所在地。
后来借用德尔斐来比喻高超的决策能力。
20世纪50年代,美国兰德公司与道格拉斯公司合作,研究一种比如何通过有控制的反馈更为可靠地收集专家意见的方法时,以“ 德尔斐” 为代号,德尔斐由此得名。
德尔斐法的实质是采用函询调查,请有关领域的专家对决策对象分别提出意见,然后将他们所提的意见予以综和整理和归纳,匿名反馈给各位专家,再次征询意见,随后再加以综合和反馈。
如此多次循环,最终得到一个比较一致大并且可靠性较大的意见。
1964年,兰德公司的戈登和和赫尔默发表了长期预测研究报告,将德尔婓法应用于技术预测。
随后,这一方法在政策法规制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三模拟决策法模拟决策方法,是指人们为取得对某一客观事物的准确认识,通过建立一个与所要研究的实际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相类似的微观模型,也即同态模型,然后运行这一模型,并对各种不同条件下的模拟运行结果进行评价和选优,从而为决策提供依据。
四、方案前提分析决策法和鱼缸决策法(一)方案前提分析法方案前提分析法是近年来国外兴起的一种较新的政策法规决策行为方法。
这一方法并不直接研讨备选方案本身,而是注重对方案的前提假设进行分析。
其依据是:任何方案都有几个前提假设作为依据,方案是否正确关键在于这些前提假设是否能够成立。
如果前提假设能够成立,则说明这个方案所选取的目标和途径基本上是正确的。
鱼缸决策法鱼缸决策法也是一种通过领导者宏观智能结构效应的发挥来进行决策的方法。
运用这个方法,所有决策人员围坐成一个圆圈,通过某个中心人物同其他成员之间的互动来进行决策。
因其形似鱼缸,故而得名。
这里所说的中心人物是指某个特定时间发布信息的人。
他既可以是确定的,也可以是不确定的。
这个人坐在圈子的中间,只有他才可以讲话。
他可以提出自己对所讨论问题的看法,或者附议别人已经提出的某项建议,并且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
这种做法不仅能够将所有会议参加者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中心人物身上,而且还可避免插话干扰和不切题的讨论。
第三节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分析方法一、系统分析方法一)系统分析的概念与作用1.系统分析的诞生系统分析最早是由美国兰德公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提出并加以使用的。
从20世纪40年代末到70年代的30年中,系统分析沿用着两条明显不同的路线迅速发展。
一条路线是运用数学工具和经济学原理,分析和研究新型防御武器系统。
另一条路线体现在与大学相联系的研究与教学的活动之中。
目前,系统分析作为一种一般的科学方法论,已被各国所认可和采用。
构成了政策法规研究以及政策法规分析的主导性方法。
2.系统分析的概念系统分析或系统方法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根据客观事物所具有的系统特征,从事物的整体出发,着眼于整体于部分、整体与结构及层次、结构与功能、系统与环境等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求得优化整体目标的现代科学方法以及政策法规分析方法。
二、政策法规研究中的定量分析方法(一)理性、有限理性和渐进主义政策法规研究中的定量分析方法及技术是建立在理性或合理性概念的基础之上的。
理性是指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解决一定的问题,人们使用冷静、客观和准确的计算,利用已获取的信息或统计资料,对目的和手段进行分析,以求得最佳最适当的手段或解决办法,有效率地或有效地达成目的。
显然,理性方法是一种强调逻辑推理和精确的数学计算的方法,最典型的就是定量的分析方法及其技术。
政策法规分析中的理性主义模式就是为了一个理性的决策,政府的决策者必须知道所有的社会价值偏好及相对权重,所有可能的备选方案,每一备选方案可能产生的所有后果;必须能构估计每一政策法规方案可能得到或者失去的社会价值比例,能够选择最经济有效的政策法规方案。
理性模式由于忽视了决策过程的复杂性,片面夸大理性方法尤其是定量分析方法的地位和作用,而受到了来自各个方面的批评,其中包括西蒙、林德布洛姆等人的批评。
西蒙提出用有限理性模式去取代(纯粹)理性模式。
其要点是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对备选方案的选择,所追求的不是最优的方案,而是次优或令人满意的方案;决策者在“满意”标准和有限理性之下,面对一个简化了的决策,不必去检视“所有的”可能备选方案。
这一模式并未全盘否认理性的作用,但突出了非理性因素在政策法规分析中的重要性。
三、社会政策与法规的价值分析(一)什么是价值分析价值分析就是对政策法规方案进行功能成本的比较研究,力图以较低的寿命周期成本实现必要功能,借以提高政策法规价值的一种有组织的活动。
政策法规方案的价值取决于提供可靠功能的最低消耗。
用公式表示如下:价值(V)=功能(F)/成本(C) 三社会政策与法规的价值分析(二)价值评价标准1.价值评价标准的类型(1)义务论(2)目的论(3)本质论2.价值评价标准一致性的问题(1)确立标准的必要性。
(2)标准的局限性3.价值分析的方法(1)详述价值假设(2)应用通用的评定标准(3)评定情节恰当程度。
第六章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制定第一节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制定者一、社会政策与法规制定者的构成●社会政策与法规制定者是指直接或间接地参与社会政策与法规制定的个人、团体或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