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格品的处置及纠正预防措施教程文件
不合格品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第一步:定义不合格品
1.将不合格品定义为不符合产品规格要求或客户要求的产品
2.不合格品可分为临时性和永久性不合格品
3.临时性不合格品是可以进行纠正并重新检验合格的产品,永久性不合格品无法进行纠正
第二步:识别不合格品
1.每次生产过程中,制定并执行严格的检验和测试程序,以识别不合格品
2.检验和测试的内容应包括产品的规格要求、功能性能等
3.不合格品的识别可以通过设立检验站点、使用非破坏性检测等方法进行
第三步:纠正不合格品
1.一旦发现不合格品,立即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处理
2.将不合格品从生产现场移除,并进行标记,防止其进入下一道工序
3.对于可以纠正的不合格品,需要进行分析和修复,并经过重新检验后方可继续生产
4.如果不合格品无法纠正,需将其视作永久性不合格品进行处理
第四步:分析不合格品的原因
1.对纠正不合格品的过程进行分析,确定出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
2.分析的方法可以包括流程图、因果分析、5W1H等
3.确定原因后,需进行记录和报告,以便后续的纠正措施制定和执行
第五步:制定和执行预防措施
1.根据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2.预防措施可以包括改进工艺流程、改进设备、培训员工等
3.预防措施的执行需要建立相应的指标和监控机制,确保其有效性
第六步:记录和追踪
1.对每一次不合格品的纠正和预防措施进行记录
2.记录包括不合格品的数量、不合格品的原因分析、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等
3.对记录进行追踪,确保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并能够及时发现并纠正潜在问题
第七步:持续改进
不合格品处置纠正预防措施报告
不合格品处置纠正预防措施报告
一、背景
近期,本公司发现了一批符合不合格品标准的产品,其中涉及了不合格品的生产、处置和纠正预防措施。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特编写本报告。
二、不合格品的情况
1.生产环节: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工人操作不当,未按照正确的流程和标准操作,导致产品质量不达标。
2.处置环节:在发现不合格品后,未及时进行处置,未对不合格品进行记录和标识,给后续工序流转带来风险。
3.纠正预防措施:未建立完善的纠正预防机制,对不合格品的原因和根本问题未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
三、纠正预防措施
1.生产环节:
(1)加强工人培训:提高工人的操作技能和素质,确保他们熟知生产工艺和流程,并按照标准操作。
(2)引入自动化设备:减少人为操作的机会,降低因操作不当造成的不合格品数量。
(3)建立质量检查制度:加强对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检查,对不合格品进行及时发现和处理。
2.处置环节:
(1)建立不合格品记录和标识制度:在发现不合格品后,及时进行记录和标识,防止不合格品流转到下一工序。
(2)完善不合格品处置流程:建立不合格品处置的流程和责任人,明确处置的方法和时间,确保不合格品得到妥善处理。
3.纠正预防措施:
(1)建立纠正预防机制:成立质量管理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对不合格品情况进行分析和讨论,确定追踪纠正预防措施。
(2)深入调查分析:对不合格品的原因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找出根本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3)持续改进:定期对纠正预防措施进行评估,并进行持续改进,确保不合格品的发生率降低到最低。
四、计划措施
1.建立培训计划:
不合格品的处置及纠正预防措施
不合格品的处置及纠正预防措施
在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品的出现是无法避免的,这对于企业来说是一
种损失。因此,对于不合格品的处置及纠正预防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就显得
尤为重要。下面将从不合格品的定义开始,介绍不合格品的处置及纠正预
防措施。
不合格品是指产品或原材料在制造、加工、运输等过程中出现的一切
不符合规定、不符合质量要求、无法使用或无法销售的产品。在制造业和
服务业中,不合格品可能是由于人为原因、设备故障或质量问题等引起的。
对于不合格品的处置,针对具体情况可以采取如下的处理方式:
1.冻结不合格品:将不合格品隔离存放,以避免对合格品造成交叉污染。
2.返工修复:对不合格品进行返工修复,修复后符合质量要求则可以
重新使用。
3.重新分类:将不合格品重新分类,查找其中的可用部分,可以用于
其他产品的制造。
4.销毁处理:对不能修复或可用部分较少的不合格品进行销毁处理,
以保证产品质量和消费者利益。
不合格品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是指产品在制造过程中或交付给客户后不能满足规定要求的产品。为了降低不合格品的发生率,提高产品质量,企业需要建立合适的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以下是一个关于不合格品、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的例子,超过1200字。
1.引言
不合格品是制造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它不仅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还会对企业的声誉和客户满意度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是非常重要的。
2.不合格品的定义和分类
不合格品是指产品在制造过程中或交付给客户后不能满足规定要求的产品。根据问题发生的阶段,不合格品可以分为:制造过程中的不合格品和交付给客户后的不合格品。在制造过程中,不合格品可能是由于设备故障、操作不当、材料质量问题等造成的;而交付给客户后的不合格品可能是由于运输损坏、包装不良、产品设计缺陷等原因造成的。
3.不合格品纠正措施
不合格品纠正措施是指针对不合格品的具体问题进行纠正的措施。纠正措施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问题识别:及时识别不合格品,并对其进行分类和记录。
-问题分析:对不合格品的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找出导致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
-短期纠正措施:针对不合格品的具体问题,立即采取纠正措施,防
止问题的进一步扩大。
-根本纠正措施: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并采取措施,确保该问题不
再发生。
4.不合格品预防措施
不合格品预防措施是指针对不合格品可能发生的原因采取的预防措施。预防措施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设备维护和保养: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不合格品的处置及纠正预防措施
不合格品的处置及纠正预防措施
一、目的确保不符合要求的产品得到识别和控制以防止其非预期的使用。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对不符合要求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交付后产品的控制。
三、职责
四、采购部:不合格品的检验、识别、初步分析及给予处理的意见。
五、项目部及供应商:不合格品的处置及采取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1、采购部:不合格来料的初步处置评估。
2、质量安全部:不合格品的参与分析、技术支援及制定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六、程序
1、来料不合格品的识别和控制
2、来料不合格品的识别质量安全部对来料检验中发现的不合格品必须将其用红色箭头标示纸作好标记并与合格品隔离,标识存放于相应区域;
3、来料不合格品的处理批次来料检验不合格品超出允收范围被判定为不合格时,由质量安全部主管或者助理将其处理,项目部外协加供应商的在检验来料的过程中发现来料不良品超出允许值时,要保存好不良品并将记录存档,再由公司相关采购协同质量安全部人员到外协厂对不良品进行确认并作出初步处理意见;
4、质量安全部、项目部及采购部组成。小组对不合格来料的处理流
程如下:不合格品经品质主管复核后,由质量主管或助理将《来料检验记录表》与实物样品送质量安全部部、采购部签署意见,最后由项目负责人综合各部门意见作出如下处置方式:选别或退货;
5、如其它部门对项目负责人所作出的不合格来料处置方式有不同意见时,可将其交由厂长或经理作最终裁决;
6、来料不合格作出处置决定后,由质检员在该批来料的外包装上贴上相应标识,并知会仓管放入相应的区域。
7、来料不合格品的跟进如供应商的来料出现安全性能及可能导致客户严重不接受或同一物料同样问题连续二批来料不合格,质检应依照《纠正预防措施管理程序》进行处理。
不合格品与矫正措施管理流程
不合格品与矫正措施管理流程
1. 管理流程概述
不合格品与矫正措施管理流程旨在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升,处理不合格品并采取适当的矫正措施以防止再次发生同类问题。本
文档将介绍不合格品与矫正措施管理流程的主要步骤。
2.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
2.1 不合格品识别
- 不合格品可以通过内部检测、外部检测、客户投诉等途径被
识别出来。
- 不合格品应及时记录并进行分类和编号,方便后续跟踪和分析。
2.2 不合格品评估与分析
- 对不合格品进行评估和分析,确定不合格的原因和产生不合
格品的根本问题。
- 应通过适当的方法和工具进行分析,例如鱼骨图、5W2H分
析等,以帮助发现问题的根本原因。
2.3 矫正措施制定
- 根据不合格品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矫正措施。
- 矫正措施应具体、可操作并能够解决不合格问题的根本原因。
- 矫正措施的制定应充分考虑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2.4 矫正措施实施
- 将制定好的矫正措施进行实施,确保每一项措施都被准确执行。
- 实施过程中需要进行适当的监控和记录,以确保矫正措施的
有效性。
2.5 矫正措施效果评估
- 对实施的矫正措施进行效果评估,确认是否达到预期的矫正
效果。
- 如评估结果不满足要求,需要重新调整和制定新的矫正措施。
3. 流程监控与改进
3.1 流程监控
- 及时收集和分析不合格品数据和矫正措施数据,监控不合格
问题的发生和矫正措施的执行情况。
- 进行定期的流程审核和内部审核,以确保不合格品与矫正措
施管理流程的有效性和符合要求。
3.2 流程改进
- 根据流程监控结果和持续改进的原则,对不合格品与矫正措
不合格品控制及纠正预防措施模板
不合格品控制及纠正预防措施模板
一、不合格品控制的目的和原则
1.目的: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减少不合格品的生产和流通。
2.原则:全员参与、持续改进、责任追究、依法依规。
二、不合格品控制的具体措施
1.建立不合格品的判定标准和分类方法。
-判定标准:按照产品质量标准和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相应的质量
检验标准。
-分类方法:将不合格品分为临时不合格品和永久不合格品两种类型,分别按照不同的处理方式进行处理。
2.加强原料和生产工艺的质量控制。
-原料控制:建立供应商评估制度,对供应商进行严格筛选和审核,
确保原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生产工艺控制:制定完善的生产工艺规程,明确每个环节的工艺参
数和控制要点,对生产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和控制。
3.强化质量检验和抽检。
-质量检验:建立健全的质量检验制度,包括原材料入库检验、生产
过程检验和最终产品检验等环节。
-抽检:进行定期的随机抽检,对已出厂产品进行再次检验,确保产
品质量的稳定性。
4.建立不合格品的处理机制。
-临时不合格品处理:对发现的临时不合格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再加工或修复,确保达到合格标准后方可使用或出售。
-永久不合格品处理:对发现的永久不合格品,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合法处理,包括销毁、返厂或退货等。
三、纠正预防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1.制定纠正预防措施的流程和责任分工。
-流程:包括问题发现、问题分析、制定纠正预防措施、实施和监督等环节。
-责任分工:明确相关岗位和个人的责任,确保每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和问题解决。
2.建立问题反馈和记录机制。
-及时反馈:对于发现的问题,应及时上报,并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处理。
不合格品的处置及纠正预防措施
不合格品的处置及纠正预防措施
一、目的确保不符合要求的产品得到识别和控制以防止其非预期的使用。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对不符合要求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交付后产品的控制.
三、职责
四、采购部:不合格品的检验、识别、初步分析及给予处理的意见。
五、项目部及供应商:不合格品的处置及采取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1、采购部:不合格来料的初步处置评估。
2、质量安全部:不合格品的参与分析、技术支援及制定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六、程序
1、来料不合格品的识别和控制
2、来料不合格品的识别质量安全部对来料检验中发现的不合格品必须将其用红色箭头标示纸作好标记并与合格品隔离,标识存放于相应区域;
3、来料不合格品的处理批次来料检验不合格品超出允收范围被判定为不合格时,由质量安全部主管或者助理将其处理,项目部外协加供应商的在检验来料的过程中发现来料不良品超出允许值时,要保存好不良品并将记录存档,再由公司相关采购协同质量安全部人员到外协厂对不良品进行确认并作出初步处理意见;
4、质量安全部、项目部及采购部组成.小组对不合格来料的处理流程如下:不合格品经品质主管复核后,由质量主管或助理将《来料检
验记录表》与实物样品送质量安全部部、采购部签署意见,最后由项目负责人综合各部门意见作出如下处置方式:选别或退货;
5、如其它部门对项目负责人所作出的不合格来料处置方式有不同意见时,可将其交由厂长或经理作最终裁决;
6、来料不合格作出处置决定后,由质检员在该批来料的外包装上贴上相应标识,并知会仓管放入相应的区域。
7、来料不合格品的跟进如供应商的来料出现安全性能及可能导致客户严重不接受或同一物料同样问题连续二批来料不合格,质检应依照《纠正预防措施管理程序》进行处理。
不合格品处理及纠正预防措施
不合格品处理及纠正预防措施
一、不合格品的定义和分类
不合格品是指不符合产品质量要求、规格要求、技术要求或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或物料。
根据不合格品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临时不合格品、一般不合格品、重要不合格品和致命不合格品。其中,临时不合格品是指由于其中一种特殊环境或阶段的特殊管理要求,导致产品暂时不符合规定条件;一般不合格品是指出现相对小的非一致性或偏离规格引起的不符合;重要不合格品是指出现有可能引起严重后果或不满足客户特殊需求的偏差;致命不合格品是指产品出现严重性能失效或会引起人身伤害的质量问题。
二、不合格品处理的原则和步骤
1.发现不合格品:通过内部检验、外部检验、反馈信息、客户投诉等渠道,及时发现不合格品。
2.识别不合格品:对不合格品进行分类、定义和标识,明确不合格品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3.隔离和控制不合格品:对不合格品进行有效隔离和控制,确保不合格品不会与符合要求产品混合,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不合格品流入市场。
4.分析不合格品原因:对不合格品进行原因分析,找出不合格品产生的根本原因,包括人、机、料、法、环等方面的原因。
5.制定纠正预防措施:根据不合格品的原因,制定相应的纠正预防措施,确保不合格品问题不再发生。
6.实施纠正预防措施:按照制定的措施,进行不合格品问题的纠正和预防,包括对人员进行培训、对设备进行维护和管理、对材料进行检验和控制、对工艺进行改进等。
7.验证纠正预防效果:验证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效果,确定问题是否得到有效解决,并对纠正预防措施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不合格品控制及纠正预防措施
不合格品纠正预防措施
为了进一步提高铁塔产品质量水平,尽可能减少质量缺陷的发生,特制定质量缺陷防治纠正措施。
一、技术资料准备。
1.预防
放样是铁塔生产的首道工序,放样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为了防止放样出现较多或较大的失误,在此对放样的整个过程做缺陷预防措施。
A)生产计划由主管或专职技术员根据杆塔明细表制定,主管制定的生产计划由专职技术员审核,专职技术员制定的生产计划由专职技术员审核,以防生产计划多下或缺失一基或几基铁塔。
B)放样员拿到图纸后,先进行审图,根据加工工艺要求或统一加工说明制作审图记录,列出图纸需要的更改或设计缺陷,交由专职技术员审核,并联系设计院确认后,再进行放样。
C)放样过程中,但凡涉及到控制尺寸,挂线点,变坡,重量规格变更,需要专职技术员联系设计院确认,并在图纸上进行签字确认。放样完成后,由放样员进行互检,试组塔型进行一次互检,不试组的塔型进行二次互检。
D)统计员根据主管或专职技术员制作的生产计划配段表进行
生产明细的制作,配段表上制表和审核必须签字,没有签字的找主管或专职技术员确认,生产明细制作后,由统计员互检,确认所有件号数量根据生产计划制作。
A〕如在铁塔生产过程中发现样杆图或明细表存在错误,应第一时间联系生产车间停止相关件号的生产,并对所有涉及件号的放样资料进行修改,并签署放样资料修改记录。
B〕当在生产过程中,因放样错误产生不合格零部件,应及时挑出,并填写返工报废单,能返工的进行标识,并放置不合格品隔离区,如造成报废,应第一时间报告统计员,统计损失,第一时间销毁报废零部件,以防和合格零部件弄混,返工后的部件联系质检员进行复检,并在返工单上进行复检确认签字。
不合格品处理办法及纠正预防管理制度
不合格品处理办法及纠正预防管理制度
一、不合格品的处理办法:
1.分类处理:根据不合格品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处理。可以分为可修复不合格品和不可修复不合格品两类。
2.及时报告:发现不合格品后,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或质量管理部门报告,并提供详细的不合格品情况和处理意见。
3.隔离与封存:合格品与不合格品要进行有效的隔离,防止不合格品误用或混杂入出货产品中。不合格品应封存,并标明不合格原因和处理结果,确保不会再次流入生产线。
4.厂内修复:对可修复的不合格品,可以进行内部修复或改装。修复后的产品要经过严格的检测和测试,确保达到合格品的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
5.销毁处理:对于不可修复的不合格品,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环保要求进行销毁处理。销毁过程要做好记录,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监管。
6.追溯与调查:对不合格品进行追溯,找出不合格的原因和责任人,并进行相应的调查和处理。针对相同或相似原因造成的不合格品,要及时采取纠正措施,防止再次发生类似问题。
7.总结经验教训:每次发现不合格品都应进行总结经验教训,找出问题的根源,并提出改进措施。在制定纠正预防管理制度时,要将这些经验教训纳入考虑,避免再次出现相同的问题。
二、纠正预防管理制度:
1.质量目标设定: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目标,并制定相应的绩效考核
机制。要求各部门和个人在日常工作中积极预防和纠正不合格品,达到质
量目标。
2.质量控制点设立: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设立质量控制点,及时发现
和纠正问题。每个环节都要有相应的检测和测试,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3.过程控制与纪律:建立严格的生产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要求员工
不合格品评审处置及纠正预防措施
不合格品评审处置及纠正预防措施
一、不合格品评审处置
不合格品的评审处置是企业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品进行分析和处理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问题,防止不合格品再次出现,保障产品质量。
1.确认问题:首先要对不合格品进行确认,确认不合格的原因和具体问题。
2.分析原因:通过分析不合格品的原因,找出问题的根源。可以利用质量工具如鱼骨图、5W1H法等进行问题分析。
3.制定纠正措施:根据问题的原因,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例如,对于操作不规范导致的不合格品,可以通过培训和规范操作流程来解决。
4.实施纠正措施:执行制定的纠正措施,并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问题能够得到解决。
5.评估效果:对纠正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估,确认问题是否得到解决。
6.修订流程:对于常见的问题,可以通过修订工艺流程或标准操作程序来预防不合格品的再次发生。
纠正预防措施是为了解决生产中发生的不合格品问题,并防止问题再次发生。常见的纠正预防措施包括:
1.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符合ISO9001等国际质量管理体系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质量的稳定和可靠。
2.培训操作人员: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质量意识,规范操作流程。
3.设备维护保养: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减少设备故障。
4.材料选择和供应商管理:选择合适的材料和供应商,确保原材料质
量可靠,减少不合格品发生的可能性。
5.过程控制:通过建立检验点、设定控制限、进行过程监控等方法,
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6.反馈机制:建立问题反馈机制,对生产中发生的问题进行及时跟踪
不合格品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不合格品、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是一种质量管理措施,
旨在确保产品或服务符合相关质量标准和客户要求。这些程序可以帮助组
织及时识别和纠正不合格品或不符合要求的产品,同时采取预防措施以防
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本文将详细介绍不合格品、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
施控制程序的关键步骤和实施方法。
一、不合格品和不符合的定义和分类
不合格品和不符合是指不符合产品或服务规范要求的物品或事项。不
合格品是指已经生产或加工完成的产品在质量检验或评估中,不符合技术
规范的要求,不能继续使用或销售的产品。而不符合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出
现的不符合技术规范的事件、不完全符合文件规定的工作规程、不适当的
方法或者未能修正的复杂不合格。
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和要求,不合格品和不符合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常见的分类包括:严重不合格品,即严重违反技术规范,可能对产品质量
造成严重影响的产品;一般不合格品,即违反技术规范,但对产品质量影
响不大的产品;系统不合格品,即与所要求的程序、流程和要求不符合的
产品;过程不合格品,即满足技术规范要求,但在制造过程中出现违规或
不合规操作而产生的产品;供应商不合格品,即从供应商处购买的原料、
零部件或成品不符合技术规范的产品;顾客不满意反馈,即客户对产品或
服务不满意、投诉的情况。
二、不合格品和不符合的识别和处理流程
1.识别不合格品和不符合:通过质量检测、员工自查、客户反馈等途径,及时发现不合格品和不符合情况。可以利用质量监控图表、检验记录等工具,跟踪产品质量指标,及时发现异常。
不合格品处理办法及纠正预防管理制度
不合格品处理办法及纠正预防管理制度不合格品是指在生产、加工、运输、存储或销售过程中出现的与产品质量标准、规格要求或客户需求不符的产品。合理的不合格品处理办法及纠正预防管理制度能够帮助企业及时处理不合格品,减少损失,并且预防不合格品再次发生。以下是一个关于不合格品处理办法及纠正预防管理制度的例子,供参考:
一、不合格品的定义
不合格品是指产品的质量、规格、外观、功能等方面与产品标准、规格、技术要求、合同约定以及客户需求不相符的产品。
二、不合格品的分类
1.临时不合格品:指在生产过程中未经审核,但经检测或质量抽查发现其不符合要求的产品。
2.成品不合格品:指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经过检测或质量抽查发现不符合要求的产品。
3.外来不合格品:指从供应商收到的物料、零部件、半成品经过检测或质量抽查发现不符合要求的产品。
三、不合格品处理的程序
1.不合格品的发现:包括内部检测、生产线上抽查、外部检测等多种方式。
2.不合格品的分类:按照不合格品的性质和问题分类,如规格不符、性能不达标、外观不良等。
3.不合格品的处理:包括暂时隔离、返工修复、报废处理等多种方式。对于不合格品的处理方法要在制度中予以明确规定。
4.不合格品的原因分析:对不合格品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汇总原因统
计报告,以便后期加强纠正和预防。
1.不合格品责任分工制度:明确不合格品处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各个部门和岗位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做好相关的处理工作。
2.不合格品处理流程制度:规定不合格品从发现到最终处理的流程,
包括通知报告、隔离、处理、记录、汇总等环节,确保流程的顺畅和有效性。
不合格品的处置及纠正预防措施
不合格品的处置及纠正预防措施
一、不合格品处置措施
(一)不合格品分类及标识:将不合格品分为可矫正和不可矫正两类,可矫正的不合格品应在规定期限内进行处置,不可矫正的不合格品应采取
退货、报废等相关措施。所有不合格品应进行标识,以便识别和跟踪。
(二)不合格品处置责任人:设立专门的不合格品管理岗位,负责处
理不合格品以及与供应商进行协商退货等事宜。岗位需明确责任人的权限、职责以及相应的处罚制度。
(三)不合格品处理流程:建立完善的不合格品处理流程,包括不合
格品的发现、报告、处理、记录和分析等环节。其中包括:
1.不合格品的发现和报告:对于生产线上发现的不合格品,工人应立
即停工并报告相关负责人,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避免进一步扩大影响。
2.设立不合格品处理小组:由相关负责人组成的不合格品处理小组,
负责协调、指导和监督不合格品的处理工作,确保不合格品得到及时处理。
3.不合格品的处理方案:根据不合格品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处理
方案,包括修复、返工、报废或退货等,以确保不合格品得到妥善处理。
4.不合格品的记录和分析:记录不合格品的相关信息,并进行原因分析,以便找出不合格品发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四)不合格品处理结果的监督和跟踪:对于处理过的不合格品,应
进行监督和跟踪,确保处理结果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同时,将所学到的
经验教训进行总结,以便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一)不合格品发生原因分析:对于不合格品的发生应进行深入的原
因分析,包括设备、材料、人员等相关因素,并归纳总结,找出重要影响
因素。
(二)纠正措施的制定:根据不合格品的发生原因,制定相应的纠正
不合格品处理报告及纠正预防措施
不合格品处理报告及纠正预防措施
一、问题描述:
我们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发现了一些不合格品,主要问题如下:
1.原料不合格:经过检测,我们发现其中一批原料的质量不符合要求,存在杂质、含水量超标等问题。这些不合格原料在生产过程中会对产品的
质量产生重大影响。
2.产品规格不符合要求:在生产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批产品的规格
不符合客户的要求,主要是外观有瑕疵、尺寸不准确等问题。这些问题会
影响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客户的满意度。
二、不合格品处理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立即采取了以下措施进行处理:
2.产品规格不符合要求的处理:我们立即对不合格产品进行了强制性
检验,并将问题产品进行销毁处理。对因此产生的损失,我们与供应商进
行了协商,最终由供应商承担了全部责任。
三、纠正预防措施:
为了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我们制定了以下纠正预防措施:
1.供应商管理改进:我们将加强对供应商的审核和评估,并建立合格
供应商名录,只与质量可靠的供应商进行合作。同时,我们还将加强与供
应商的沟通和合作,确保原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2.生产过程控制改进:我们将加强对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建立完善的检验制度,确保每个环节都符合质量标准。同时,我们还将开展员工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素质和技术水平,以提高产品质量。
3.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我们计划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引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以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客户要求。我们还将制定并执行一系列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在生产过程中加强监督和抽检等。
4.加强客户反馈机制:我们将建立健全的客户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客户的意见和建议,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整理。根据客户的反馈,我们将及时调整产品的生产和设计,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合格品的处置及纠正预防措施
不合格品的处置及纠正预防措施
一、目的确保不符合要求的产品得到识别和控制以防止其非预期的使用。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对不符合要求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交付后产品的控制。
三、职责
四、采购部:不合格品的检验、识别、初步分析及给予处理的意见。
五、项目部及供应商:不合格品的处置及采取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1、采购部:不合格来料的初步处置评估。
2、质量安全部:不合格品的参与分析、技术支援及制定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六、程序
1、来料不合格品的识别和控制
2、来料不合格品的识别质量安全部对来料检验中发现的不合格品必须将其用红色箭头标示纸作好标记并与合格品隔离,标识存放于相应区域;
3、来料不合格品的处理批次来料检验不合格品超出允收范围被判定为不合格时,由质量安全部主管或者助理将其处理,项目部外协加供应商的在检验来料的过程中发现来料不良品超出允许值时,要
保存好不良品并将记录存档,再由公司相关采购协同质量安全部人员到外协厂对不良品进行确认并作出初步处理意见;
4、质量安全部、项目部及采购部组成。小组对不合格来料的处理流程如下:不合格品经品质主管复核后,由质量主管或助理将《来料检验记录表》与实物样品送质量安全部部、采购部签署意见,最后由项目负责人综合各部门意见作出如下处置方式:选别或退货;
5、如其它部门对项目负责人所作出的不合格来料处置方式有不同意见时,可将其交由厂长或经理作最终裁决;
6、来料不合格作出处置决定后,由质检员在该批来料的外包装上贴上相应标识,并知会仓管放入相应的区域。
7、来料不合格品的跟进如供应商的来料出现安全性能及可能导致客户严重不接受或同一物料同样问题连续二批来料不合格,质检应依照《纠正预防措施管理程序》进行处理。
七、生产过程不合格品的标识和控制
1、检查不合格品的控制
2、由生产管理人员填写《首件检查报告》,送质量安全部部确认,质量主管或主管助理审批。如发现不合格涉及技术方面原因则由采购部主管确认后,将此确认单项目部要求其改善(重大问题应填写《纠正/预防措施报告》),由负责不合格项的跟进改进效果;如第一次首件检验不合格则重新制作样板进行第二次检验直至合格为止。
3、定点检查不合格品的识别和控制
检查员如在产品检查过程发现不合格品应进行相应(如贴红色箭头标等)标识,将数量登记于《质量日报表》后将其存放于工位不合格品区域;如所检查出的不合格项较严重时,应通知生产部组长及。经复核后交质量主管确认。品质主管视状况作出相应的处理。
4、巡检不合格品的识别和控制
在巡检过程中发现不合格品应作相应的标识(如贴上红色箭头标等)并隔离存放于不合格品区域内;
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隔离后,应将其登记于巡检表中。如发现不合格品应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分析改善(来料问题通知质检,属装配问题通知生产车间改善);巡检过程中抽检发现不合格品超时应及时通知车间改善。对于不合格品处置由品质主管决定其方式分为:特采、报废(特采、报废必要时经采购部主管批准)、返工、返修。纠正预防措施的发出时依《纠正预防措施管理程序》执行。
项目部自检不合格品的识别和控制
材料员收料过程中发现不合格物料或上一工序流入的不良品应将其标识和隔离,经复查无误后交由项目部做出相应的处理。
八、最终检验不合格品的识别和控制
1、检验员于最终检验中发现不合格品应登记数量并贴上红色箭头标识,存放于不合格品区,退生产返修或其它处理;
2、检验人员验货不合格,对不合格样机进行确认,质量主管助理作出处理决定,质量主管批准。当生产部门有异议时,由采购部主管作出处理决定。处置决定为:特采裁决(必要时项目部返工;当判
定为返工时由发出《返工通知单》(如重大问题需发出《纠正/预防措施报告》)。生产线管理人员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返工跟进;若在验货出现严重质量问题,经分析后可能会影响到前几批产品质量,但前几批产品已到客户手中时,由材料部负责与客户沟通处理。
所有过程返工、返修后均应重检并记录直至合格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