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思想的民生新闻

合集下载

浅谈如何才能做好民生新闻

浅谈如何才能做好民生新闻

浅谈如何才能做好民生新闻摘要:民生新闻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新闻内容,可以揭露百姓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比较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新时代背景下,民生新闻类节目数量有所增加,但如何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真实反映百姓情况,保证新闻报道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是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

新闻媒体行业应掌握相关方法与技巧,确定民生新闻的发展目标与方向,通过改进与革新真正做好民生新闻。

关键词:新时代;民生新闻;以人为本;资源整合民生新闻报道工作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应了解当前时代的发展情况,明确以往工作中的不足,改变报道形式,注重发展革新,能够做到与时俱进与多种新媒体技术相结合,同时也要突出民生新闻的核心要点,保证报道内容的真实性以及新闻本身的厚度与深度,还要注重与受众的互动交流,树立品牌形象,这对地方民生新闻的良好发展有着促进作用。

1.新时代民生新闻的发展机遇新时期发展背景下,多种媒体技术的出现给民生新闻发展造成了一定冲击,使其发展中面临着诸多挑战,但也带来了发展机遇,使得民生新闻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民生新闻的选题内容和报道视角,让民生新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报道百姓生活,为人们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新闻内容。

而且融媒体时代的来临使得传统新闻媒体的传播时效有所提升,以往人们只是在固定的时间段内观看新闻,但是在多种媒介平台的支持下人们能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获取相关资讯,也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热点时事,所以民生新闻在发展期间一定要增强时效性,能够抓住发展机遇进行实时报道,有利于在新时期的良好发展。

2.新时代背景下做好民生新闻的相关建议2.1增强民生意识,落实以人为本由于民生新闻与百姓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要想吸引百姓的目光,提高节目关注度,则需要充分发挥民生新闻的价值与作用,可以真正贴近百姓生活,为他们提供感兴趣的新闻内容。

新闻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要具有民生意识,能够从百姓的角度出发,站在他们的位置思考问题,了解百姓意愿和真实诉求,从而做好民生新闻报道工作。

做好“四有”民生新闻

做好“四有”民生新闻
外 的一些成 功经验 . “ 师夷 长技 ” 以求 得长 远发 展 。我 国 电
会 收到不 俗 的收视效 果 。某卫视 频道 曾在播 出《 解放 》 电视
剧 之后 紧接 着播 放大 型文 献纪 录 片《 解放 》 , 并 且还 会讲 述 电视剧 中一 些情 节是 真 实 的还 是 虚构 的 , 而之 后 的娱乐 节
转 的东 西
要做 “ 有真相” 的 民生 新 闻
就不得 而知 了。看似 微 风格 、 陕” 原本 是 电视新 闻的优势 , 然而 员情况 怎么样 . 表现 手 法等 方面都 在 求新求 变 ,
随着 网络 的普 及 ,微 博等 在信 息 传递 博 占尽 了先机 .但 电视 媒体 的优 势也 都 以做 老百 姓爱 看 的新 闻 、老百 姓 自 方 面 已经 以“ 准 直播 ” 的优 势超 过 了 电 恰 恰 隐藏 其 中 。微 博作 为 一种 自由的 己的新 闻为 己任 。但 为什 么还 是 有业
视节 目制作 多是 编 导责任 制 。 整 个节 目像 赌博 一样 压 在一 个人身上, 一 个节 目收视 率 低 , 不 去从 各 个具 体 环节 上 找 原因, 而是进 行全 盘否定 , 推倒 重来 , 这不 仅是 对 资源 的浪 费. 对 电视节 目类 型 的发展 也极 为不 利 。而海 外标 准市 场
这 些年 .几乎 每个 地 方 台都 开办 视新 闻 。可 以说 , 现在不 管哪里 发生什 上人 员 的身份 、人 数 、受伤 和救 治 情 事件 的前 因后 果进 行报 道 , 后 期还 了民生新 闻栏 目 , 它们 的 出现 , 不 仅打 么事 故 。 新 闻热线 可能 刚接 到报 料 , 微 况 、 从 破 了之前 国 内 电视 新 闻“ 联 播体 ” 一统 博上 就 已经 有 图有解 说 ,并且 满 世界 可 以及 时跟 进伤 员 恢 复 情况 报 道 , 天下 的局 面 . 更 以贴 近性 的 新 闻内容 、 转发 了 。然而 网络 虽 然快 , 但真假 信息 而消除社 会上 的各种猜 测 。 通 俗 亲 民的语 言风 格 、多样化 的 表现 鱼龙 混杂 . 难 免会 以讹 传讹 。

如何做好电视民生新闻报道

如何做好电视民生新闻报道

如何做好电视民生新闻报道眼下,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新媒体、短视频的不断崛起,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这种形势,电视的民生新闻报道如何选好内容、做好策划?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显得尤为重要。

民生新闻顾名思义就是关注老百姓生活问题的新闻,从广义上说它属于社会新闻,但是在内容上,主要关注的还是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生存空间以及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开辟民生栏目,收集民情民意从民生帮忙类新闻的“王牌节目”南京台的《南京零距离》、到河南台的《小莉帮忙》,这些民生栏目一直坚持以人为本、平等交流,用故事化的表现形式,成为了社会群体的“代言人”。

这些帮忙类节目发挥了媒体沟通信息的社会功能,报道或揭露了社会问题,服务大众。

架起了人民群众和职能部门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这些栏目的主持人或者出镜记者是大众传媒的代表,以真诚的态度、真实的话语和真挚的感情帮助百姓解决问题,最终赢得观众的信赖。

突出“帮忙”这一主题,直击现场,记录帮忙的全过程,事情发生的曲折,找到事件的“三方”并不断设置悬念。

一来让解决问题更真实,二来也能够吸引更多的关注。

民生新闻的基本特征就是民众视角、民本取向[1]。

关注普通民众的生活状况报道百姓各方面的热点问题,做好下情上达,反映社情民意。

同时,也做好上情下达,做解疑释惑、排忧解难的文章。

泗阳县融媒体中心创办的《1890民生直通车》,通过热线电话、微博、微信,搜集民情民意,帮助群众解决问题,并及时回头看,督促相关部门及时解决。

在百姓口中常有说道“1890,一拨就灵。

”该节目曾获评江苏省创新创优栏目,也培养出一大批名主持、名记者,成为百姓心中的热心肠的记者小姐姐。

随着直播常态化,如今每周一档的《姗颜两语来帮忙》正是通过直播的形式,由记者到现场帮忙解决百姓投诉,通过一问、二看、三听,了解问题症结,还让矛盾双方甚至三方到场,“当面锣对面鼓”地化解矛盾,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让“门不再难进”、“事不再难办”、“脸不再难看”,推动社会和谐善治。

如何做好民生新闻报道

如何做好民生新闻报道


如何做好民生新闻报道
冯晋华
(作者单位:山西省长治广播电视台)
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新闻 内容完全来源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其中 的内容具有通俗性以及非常明显的地区 性,民生新闻报道是以区域为语境和视 角,以民生为题材,以民为中心的,在 当今大众传播模式的新型转变中,它是 最容易符合受众口味的,这种新型的新 闻报道形式拓宽了新闻报道的范围。民 生新闻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日常所需, 帮助人民群众解决了生活当中的难题, 成为人民群众呼喊心声的可靠平台。 2 在新形势下做好民生新闻报道的策略 2.1 关注百姓生活,树立民生意识 长期以来,民生新闻多以都市生活 为主要报道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三 农”问题也成为民生新闻关注的焦点。 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的农村人口数目 约占我国全部人口的 1/2,所以,无论是 对于国家还是社会发展来说,做好农村 民生安排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近 段时期,从中央媒体到地方媒体都在全 面关注脱贫致富、精准扶贫工作,为我 国全面实现小康起到了舆论引导作用。 2.2 保持民生新闻的敏感性 新闻敏感对于从事新闻工作的人来 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美国新闻学 者卡斯柏·约斯特在《新闻学原理》一 书中的一段话 , 形象地阐述了新闻敏感对 于记者的重要性。他说 :“一个不善于辨 别色彩的人,不能成为一个画家;一个 不懂得和谐的人,能成为一个音乐家; 一个没有‘新闻敏感’的人,也不能成 为一个新闻记者。 ”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会经常发生一些变动的客观事实,这些 是否可以作为新闻材料,怎样将其制作 成一条新闻,这条新闻又有怎样的意义, 将会引起什么样的人关注,要从哪着手 才能将这条新闻发挥出更大的作用等,
这些都需要从新闻记者的敏感度来解决, 只有新闻记者站在一定的高度,从全局 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才能够最大限度地 挖掘其中的价值。 2.3 创新新闻报道的方法 不断改善新闻报道的方法,通过新 的报道手段,增加报道的信息量,多站 在人民群众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关注民 生,心中有大局。如今,在激烈竞争的 背景下,时效性成为了新闻发展的命脉。 因此,还应该极力抓住今日新闻,努力 改善当前新闻质量不高、资源偏少的情 况, 满足人们先睹为快的新闻需求。 总之, 民生新闻工作者必须要始终坚持正确的 舆论导向,将人民的心声与党的意志充 分融合起来,深入采访报道的第一线, 将平台交给群众,多用群众的语言来反 映民生,多报道有实际价值意义的新闻。 另外,要做好新闻的外包装,吸引更多 的群众关注,让群众通过新闻感受到被 关注的快乐。 3 结语 民生新闻必须要从人民群众的实际 生活出发,切实做到以人为本。只有这 样才能充分体现出民生新闻的作用,才 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将民生现场置 于各媒体的聚焦之下,无疑具有重大的 社会价值和时代价值。只有真正提高对 民生新闻的重视,为人民群众提供一个 反映呼声的良好平台,关注生活,弘扬 正气,歌颂社会公德,才能为我国的社 会主义建设提供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 赵文晶 , 韩颖 . 多维视野下民生新 闻价值取向研究 [J]. 国际新闻界 ,2011(11). [2] 张铃 . 谈如何做好基层民生新闻 报道 [J]. 新闻研究导刊 ,2015(9).

新形势下民生新闻的策划及创新发展

新形势下民生新闻的策划及创新发展

新形势下民生新闻的策划及创新发展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传统民生新闻的报道和传播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

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进行民生新闻的策划并实现创新发展成为了当前媒体工作者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就新形势下民生新闻的策划及创新发展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新形势下民生新闻的特点与挑战1. 新形势下的民生新闻更加注重时效性和互动性。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样化和便捷化,民生新闻必须更加注重时效性和互动性,使得新闻报道更加贴近读者的需求和生活。

2. 新形势下的民生新闻更加注重深度和态度。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民生新闻要想引起读者的关注,就必须注重深度和态度,提供有思想、有情感的报道,不断挖掘新闻事件背后的内涵和价值。

3. 新形势下的民生新闻更加注重多元化和多媒体化。

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形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民生新闻必须更加注重多元化和多媒体化,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报道。

面对这些特点和挑战,传统的民生新闻策划和传播方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的需求,必须进行创新发展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在新形势下,民生新闻的策划必须符合新的特点和需求,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1. 紧跟时事热点,注重新闻价值。

随着信息的爆炸,人们对于新闻的关注周期越来越短,民生新闻的策划必须紧跟时事热点,注重新闻事件的价值,及时深入地报道,增加新闻的时效性和深度。

2. 注重读者参与,强化新闻互动。

民生新闻的策划需要注重读者参与,引导读者参与新闻报道和讨论,增加新闻的互动性,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和黏性。

4. 倡导正能量,传递温暖力量。

在新形势下,越来越多的负面新闻充斥着人们的视野,民生新闻的策划也必须倡导正能量,传递温暖力量,为读者提供更多的感人故事和正能量的信息。

通过以上的策划,可以使得民生新闻更加符合时代的需求,更加契合读者的需求,提高新闻的传播效果和社会影响力。

怎样让民生新闻更有温度和深度

怎样让民生新闻更有温度和深度

怎样让民生新闻更有温度和深度要让民生新闻更有温度和深度,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关注人物故事民生新闻的报道,应该将人物故事摆在重要位置。

通过深入采访、多角度展示,将人物的真实情感、生活困境以及努力奋斗的精神展现出来。

通过讲述人物的感人经历,让读者深入感受到新闻背后蕴藏的力量和温暖。

对于有特殊经历或者特殊群体的人物,也要给予更多关注,以重新唤起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关心。

二、增加分析解读民生新闻报道不仅仅是事实的呈现,更需要对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进行深入分析解读。

在报道中加入专家的解读、相关数据的分析,帮助读者全面理解事件的实质和可能的影响。

除了对政策背后的考虑和深化的解读,也要对事件背后的社会、经济、人文等方面的深层次问题进行探讨,为读者提供更广泛和深入的思考和参考。

三、关注社会民生问题民生新闻应该更关注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民生问题,例如贫困、教育、医疗、环境等问题。

通过大量的采访调查,挖掘这些问题的本质,以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对于这些问题的报道,应该着重强调它们对普通人生活的影响,及时反映人们的声音和呼声,为社会问题争取更多关注和改善。

四、多角度、多维度报道在进行民生新闻报道时,要尽量从各个角度、不同维度去探究问题,展现问题的全貌。

除了当事人和官方的观点外,还要关注不同专业领域、不同社会群体以及不同地域的声音。

通过全面地收集和呈现多方面的观点和意见,为读者提供更加立体、全面的信息,促使读者形成自己的判断和观点。

五、通过深入报道促进社会进步民生新闻报道不仅仅是呈现问题,更应该在推动社会解决问题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通过深入调查、揭露问题的真相和影响,引导公众对问题进行关注和思考,推动政府、机构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解决问题。

通过报道的力量,鼓励社会的正能量,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

要让民生新闻更有温度和深度,需要注重人物故事、增加分析解读、关注社会民生问题、多角度、多维度报道以及通过深入报道促进社会进步。

只有从这些方面下功夫,才能让民生新闻更加接地气、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引起公众的关注和共鸣,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怎样让民生新闻更有温度和深度

怎样让民生新闻更有温度和深度

怎样让民生新闻更有温度和深度要让民生新闻更有温度和深度,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以下是一些建议:1. 采访当事人和专家采访是新闻报道的重要手段,而采访当事人和专家能够为民生新闻增添更多的温度和深度。

当事人能够直接讲述自己的经历和感受,通过他们的故事可以更好地触动读者的心灵。

专家的解读和分析能够为新闻事件提供更多的背景信息和专业观点,让民生新闻更有权威性和深度。

2. 注重人文关怀民生新闻通常涉及到普通民众的生活,因此在报道中应该注重人文关怀。

我们可以从人的角度出发,讲述关于生活、情感、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故事,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和情感体验融入到新闻报道中,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3. 深入调查和报道除了单纯报道新闻事件的发生,我们还应该进行深入的调查和报道,探究问题的根源和影响,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

这样的报道能够让读者更加理解问题的复杂性和深刻性,也更有助于引起社会的关注和改变。

4. 多角度分析在报道民生新闻时,应该尽可能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和各方的观点。

在报道中充分呈现各方的声音和立场,避免单一化的报道和观点,使新闻更有深度和客观。

5. 结合数据和案例数据和案例是报道的有力支撑,能够为新闻事件提供更多的信息和证据。

在民生新闻的报道中,我们可以结合具体的数据和案例进行分析,展示问题的实质和影响,让读者更容易理解事件的严重性和复杂性。

6. 增加互动和反馈通过开设读者互动平台、征集读者意见和反馈等方式,我们可以让读者更加参与新闻报道的过程,增加新闻的互动性和代入感,让民生新闻更贴近读者的需求和感受。

要让民生新闻更有温度和深度,我们需要从采访、人文关怀、深入调查、多角度分析、数据和案例、互动反馈等方面入手,不断提升新闻报道的质量和吸引力,引导读者更加关注和关心社会民生问题。

基层电视台怎样做好民生新闻

基层电视台怎样做好民生新闻

基层电视台怎样做好民生新闻民生新闻是电视台报道的重点之一,而基层电视台则是一个地区内直接面向基层百姓的媒体。

做好民生新闻不仅是基层电视台对基层群众负责的表现,也是基层电视台提高自身影响力和社会知名度的重要方式。

因此,基层电视台如何做好民生新闻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了解当地民生热点首先,基层电视台要了解当地的民生热点。

这些民生热点可能包括房价、医疗、教育、交通等多个方面。

电视台可以通过采访、调查、观察等方式获取新闻素材,进一步挖掘问题的本质,对当地民生问题进行深入报导和分析,让基层百姓了解最新的信息和动态,同时给有关部门提供参考。

提高采访素质其次,提高采访素质也是做好民生新闻的必要条件。

在采访过程中,需要耐心倾听被采访者的讲述,注意采访术语和技巧的运用,避免引导被采访者产生误解,同时注意节目效果的呈现。

除此之外,采访时必须牢记保护受访者隐私的原则,遵守媒体伦理规范,确保报道的真实可信。

发掘细节和人物做好民生新闻最重要的是给观众呈现具体的信息和事实。

在采访过程中,需要关注人物细节,让故事更有感染力和生动性。

做好民生新闻的过程中,可以让生活中的人成为故事的主角,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阐述问题,从而引导观众对社会问题的反思和关注。

更加注重挖掘人性化的问题除了关注社会问题,电视台还应该注重挖掘人性化的问题。

电视台可以在关注患者、失独家庭、聋哑人的故事等方面做更多的探索,体现社会的温暖和美好。

紧贴当地人群体最后,作为基层电视台,要更加紧贴当地百姓,了解他们的生活和需求。

除了新闻报道,电视台还可以进行有意义的社区活动,以促进电视台和当地居民的交流和互动,建立基层群众对电视台的信任和认可。

同时,要善于借助社交网络的力量,与观众保持互动和联系,在采纳观众反馈的同时,将自身的报道不断提高。

基层电视台做好民生新闻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和服务百姓有着重要的作用。

以上几点是基层电视台做好民生新闻的关键要素,电视台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能力,以此更好地服务于基层百姓。

怎样让民生新闻更有温度和深度

怎样让民生新闻更有温度和深度

怎样让民生新闻更有温度和深度要让民生新闻更有温度和深度,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和改进:1.深入调研和报道深入调研是新闻报道的基础,只有深入了解问题的本质、背景和影响才能进行准确、客观的报道。

记者应该走进实地,与当事人亲自交流,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和困境。

对背后的政策、法规和社会环境进行全面研究,为新闻报道提供丰富的素材和信息。

2.关注个人故事和真实感受在报道民生新闻时,应该关注普通人的故事和真实感受。

通过讲述个人的生活经历和遭遇,可以让读者产生共鸣和关注。

记者可以采访当事人,了解他们的思想、心理和情感变化,让报道更加贴近生活,更加具有人情味。

3.注重数据和调查报道为了让民生新闻更有说服力和可信度,记者应该准备充分的数据和事实依据,并进行调查报道。

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揭示问题的真实情况和背后的原因,为读者提供客观的信息和观点。

记者还可以通过调查报道,搜集更多细节和背景信息,为新闻报道提供更全面、准确的信息。

4.多角度报道和观点表达为了让民生新闻更有深度,记者应该尽量从多个角度进行报道,呈现事情的全貌和多面性。

不同人的观点和声音都应该得到充分的呈现和表达,从而让读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问题。

记者也要保持中立和客观的态度,不偏不倚地报道事实,给读者更多的思考空间和判断权利。

5.关注解决方案和社会反响除了报道问题本身,记者还应该关注问题的解决方案和社会反响。

采访有关的专家、学者或相关官员,了解各方的意见和建议,为读者提供一些可行的解决思路。

记者还可以追踪报道后的社会反响,了解问题的后续进展和影响,为读者提供更全面、深入的报道。

要让民生新闻更有温度和深度,需要记者具备深入调研、关注个人故事、注重数据和调查报道、多角度报道和观点表达、关注解决方案和社会反响等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让民生新闻更具影响力和感染力,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思考。

如何做好民生新闻

如何做好民生新闻

把《个旧报》办成读者的“贴心”报论地市党报如何做好民生新闻张思思近年来,民生新闻以其“平民化”的叙事手法、贴近百姓生活的新闻事件、关注普通百姓生活状况的特点等赢得了广大读者的青睐。

也正因为如此,在日益激烈的新闻竞争中,民生新闻作为各类新闻媒体的一个“主打品牌”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特别是像《个旧时讯》这样的一份地市党报,在面对都市类报纸、电视、广播以及网络媒体越来越激烈的挑战时,只有主动走市场化道路,主动与读者贴近,做足做好民生新闻,把党报办成读者的“贴心”报,才能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站稳脚跟、谋求发展。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好民生新闻呢?一、什么是民生新闻?所谓民生新闻,就是对最新的有关人民大众生计来源、生活质量、生存状态、生命安全及其相关心态的事实的报道。

民生新闻最核心的就是以人为本,基本特性就是民本取向,就是要用“平民视觉”关注民生疾苦,用灵犀来传递和表达人文关怀的思想,在新闻对民众生活及生存状态的切入与拓展中,实现新闻功能的延伸,并且最大努力促进具体的新闻事件达到一种良好的社会效果。

二、《个旧报》民生新闻目前的现状及不足2006年以前,报社都有在做民生新闻,但并没有形成气候。

直到邓总编提出“办一张既能进办公室又能进百姓家”的办报理念后,报社才算真正开始了民生新闻的探索之路。

经过这几年的摸索,可以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例如开办了《我是啄木鸟》、《读者来信》、《我们的节日》、《新闻现场》等特色栏目,特别是前不久在对“玻璃娃娃”潘顺娟的系列报道中,采编人员相互配合,从发现新闻线索到一路深究、再到有意识的新闻操作,最终使这对曾经对簿公堂的母女冰释前嫌,也让潘顺娟得享缺失了近10年的母爱。

我还记得当时讨论该如何操作这条新闻时,报社的几位同事打了一场“口水战”,预测了各种会发生的情况以及应该如何应对。

可以说,在大家的努力下,报社对这次民生新闻的操作是成功的,也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当然,报社对民生新闻的探索之路是艰辛的,也存在一些不足。

怎样让民生新闻更有温度和深度

怎样让民生新闻更有温度和深度

怎样让民生新闻更有温度和深度民生新闻是指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如教育、医疗、居住、就业等方面的报道。

它涉及到的是人们的切身利益,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最感兴趣的新闻之一。

因此,如何让民生新闻更有温度和深度,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一、体现人性关怀民生新闻的主题是涉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应该体现出人性关怀。

新闻要关注人和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从中挖掘出人性的光辉和美好。

可以采访一些从社会底层走出来的人、一些靠自己努力创造幸福生活的人,他们的经历和成就,可以唤起人们对善良、坚韧、助人为乐等美德的共鸣,形成正能量的传播。

二、提高分析层次民生新闻并不仅仅是对某一事件的简单描述,更应该以分析为主,尤其是对于那些重大的民生问题,应该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

例如,在报道一个城市的住房问题时,不仅仅是调查了房价的涨跌情况,更应该对于原因、后果、解决方案等多个方面做出详细的分析和解释。

从而让读者在阅读中获得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

三、多角度的呈现民生新闻的报道,不应该局限在一个视角之内,应该给读者提供不同角度的观点和信息。

例如,某地教育局新出台了一项教育政策,报道时不仅要收集教育局相关部门的意见,还要采访学生、教师、家长等不同群体的意见,尽可能多地展现教育政策的影响和意义。

四、注重细节民生新闻的内容应该充满细节,它不仅可以增加新闻的真实感、细节感,更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新闻的内容。

例如,报道某地老人院里一位病危老人,可以描述他的日常生活和缅怀他的人们的心情,让读者感受到新闻的温度和深度。

五、体验感和互动感体验感是现代媒体不断追求的方向,它可以让读者不仅仅是读新闻,更可以参与新闻。

对于民生新闻的报道,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如视频、图片、图表等多种形式,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新闻的真实性和现场感。

同时,新闻媒体还可以为读者提供互动平台,让读者参与到新闻的讨论和研究中去,进行信息交流和分享。

最后,如何让民生新闻更有温度和深度,以上的几个建议只是提供了一些思路和方向,实际上更关键的是要不断提高新闻工作者的专业水平和素质,从而写出更好的新闻,满足读者对新闻的需求和期望。

怎样让民生新闻更有温度和深度

怎样让民生新闻更有温度和深度

怎样让民生新闻更有温度和深度民生新闻是指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涉及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环境等领域。

民生新闻报道,是新闻媒体的一项重要职能,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品质。

在当前新闻报道中,民生新闻往往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报道的温度不够,深度不够。

那么,怎样才能让民生新闻更有温度和深度呢?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一、增加温度1. 人物化报道要让民生新闻更有温度,首先要做到人物化报道。

将新闻主角从冰冷的数字和抽象的概念中解放出来,真实地展现他们的生活和处境,这样读者能真切地感受到新闻事件对这些人的影响。

通过生动的人物形象和真实的故事,让新闻更加接地气,更有感染力。

2. 多角度呈现从不同的角度去呈现新闻事件,也是提高民生新闻温度的一个重要手段。

比如一次火灾事故,除了报道火灾的起因和过程,还可以深入访谈受害者和他们的家属,呈现他们的心路历程以及生活重建的困难和希望。

通过这种细致入微的报道,让读者更加贴近新闻事件,并对事件中的人们有更多的感情投入。

3. 追踪报道对一些涉及民生的重大事件,可以进行跟踪报道,通过对事件的发展和影响进行追踪,更好地展现事件对人民群众的影响和相关部门的应对举措。

比如一些重大的公共建设项目,对其的前期筹备、中期实施以及后期维护,都可以进行全程跟踪报道,让读者更清楚地了解到项目对当地百姓的影响,以及相关部门的工作进展和政策调整。

1. 资料搜集深度的报道需要有充分的资料支撑,因此在进行民生新闻报道时,需要进行多方面的资料搜集和背景调查。

通过搜集相关的统计数据、专家学者的意见、政策法规的解读等方式,为新闻事件提供更加系统和全面的解读,让读者对事件和背后的原因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思考。

2. 深入采访对重大的民生事件,可以深入采访相关的专家学者和行业从业者,了解事件的深层次原因和事件发展的趋势,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这样一来,不仅能够让读者对事件有更深刻的认识,也可以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思路和建议,为相关部门和群众提供参考。

怎样让民生新闻更有温度和深度

怎样让民生新闻更有温度和深度

怎样让民生新闻更有温度和深度【摘要】民生新闻是媒体报道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关注人民的生活,传递社会的温度。

目前许多民生新闻缺乏温度和深度,只是简单地报道事件,缺乏人性化的元素。

为了让民生新闻更有温度和深度,媒体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是增加人性化元素,让报道更加接近人民的生活,让读者能够感同身受。

其次是加强跟踪报道和深入调查报道,通过持续的关注和深度挖掘,呈现更加全面和真实的情况。

多角度呈现和关注基层民生也是重要的方式,让读者能够从不同角度了解事件的发展和背后的故事。

民生新闻应该注重温度和深度,提高民生新闻质量也是媒体的责任。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让民生新闻更加接地气,更有温度和深度。

【关键词】民生新闻、温度、深度、人性化元素、跟踪报道、调查报道、多角度呈现、基层民生、质量、责任。

1. 引言1.1 民生新闻的重要性民生新闻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作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内容,民生新闻直接关乎民众的利益和福祉。

它不仅反映了社会的现状和问题,更是一种关爱和呵护。

民生新闻能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帮助政府了解民意,引导社会舆论,对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通过报道民生新闻,人们可以更加了解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激发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对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

民生新闻直面人们的生活,触及人们的内心,能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引发更多的思考,唤起社会的共鸣。

民生新闻既是传递信息、记录历史的工具,更是引导舆论、调动社会力量的重要途径。

在新闻传播中,民生新闻承载了人们的期望和关切,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我们应当重视民生新闻的报道,让社会更关注、更关心普通民众的生活,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1.2 民生新闻缺乏温度和深度民生新闻虽然是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类别,但在现今的媒体报道中却常常缺乏足够的温度和深度。

这种情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许多民生新闻的报道过于简单粗暴,只是简单地罗列事件的经过,缺乏对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分析和思考。

怎样让民生新闻更有温度和深度

怎样让民生新闻更有温度和深度

怎样让民生新闻更有温度和深度
民生新闻是指关注人民生活的新闻,它关注的是人民的日常生活、困难和需求。

在当
今社会,新闻报道越来越多地关注经济发展、政治风云,而忽略了人民的日常生活。

怎样
让民生新闻更有温度和深度成为了当前新闻界需要思考和探讨的重要问题。

为了让民生新闻更有温度和深度,媒体应该更加关注人民的真实生活。

现在很多民生
新闻只是停留在表面,只是简单地报道一些现象或者事件,而忽略了事件背后的故事和真
实的情感。

媒体应该深入到人民生活的细节中,关注那些普通人的故事,让民生新闻更有
温度。

为了让民生新闻更有温度和深度,媒体应该倾听人民的声音。

人民生活中的问题和困
难很多时候并不为外界所知,而这些问题往往是最真实的。

媒体应该积极采访人民,聆听
他们的声音,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为他们发声。

只有倾听人民的声音,才能让民生新
闻更加贴近人民生活。

为了让民生新闻更有温度和深度,媒体应该注重报道的细节和深度。

很多时候,新闻
报道只是简单地报道事件的发生,却忽略了事件背后的深层次问题。

媒体应该注重报道的
细节和深度,深入挖掘事件的背后原因和影响,让人民了解事件的真正含义和影响。

要让民生新闻更有温度和深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只有注重报道的细节和深度,倾听人民的声音,增加情感因素,增加报道的多样性,才能让民生新闻更贴近人民生活,
更加真实、温暖和深刻。

希望媒体界能够不断思考和探索,不断提高民生新闻的质量,为
人民生活带来更多的关怀和关注。

【2000字】。

电视民生新闻更要把好舆论导向

电视民生新闻更要把好舆论导向

电视民生新闻更要把好舆论导向随着社会的发展,媒体在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特别是电视民生新闻,更是直接面向大众,承担着守护民生、传播正能量的使命。

随着信息传播的多元化和媒体竞争的激烈化,电视民生新闻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些问题,舆论导向颇为复杂。

电视民生新闻更要把好舆论导向,做到真实、客观、公正地传递信息,为民众提供正确的思想引导和生活指引。

电视民生新闻要做到真实。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信任的基石。

只有真实的报道才能让民众相信、依赖并合理利用信息。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电视民生新闻过于追求轰动效应,不择手段夸大事实、渲染气氛。

这种做法不仅不利于传播真实信息,更容易误导观众,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电视民生新闻必须坚守真实、客观、公正的原则,坚决杜绝虚假报道、假新闻,以严谨的态度和严格的事实核实为基础,呈现给观众真实的信息,构建起民众对媒体的信任和依赖。

电视民生新闻要做到客观、公正。

客观、公正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正确认识新闻事件,理性处理新闻报道是电视民生新闻的职责所在。

在现实中,一些电视新闻报道存在主观意识过重,观点不中立,偏离了客观公正的原则。

这种风气势必会损害新闻报道的公信力,进而引发舆论纷争,甚至损害社会稳定。

电视民生新闻要始终坚守公正客观,坚决杜绝以新闻谋取商业利益、政治目的的行为,尊重事实、尊重观点、尊重民众的等不同声音,形成多元共存、公正平等的舆论传播环境。

电视民生新闻要把好舆论导向。

舆论导向是媒体的灵魂和品位,是年轻一代的精神驿站。

民生新闻是与时俱进的,应该体现时代精神和社会主流价值观。

在现实中,一些电视民生新闻在舆论导向方面存在偏差,过分渲染社会矛盾、负面新闻,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甚至让民众丧失了对生活的信心。

电视民生新闻要把好舆论导向,做到传播正能量,引导社会共识,促进社会和谐。

要加强舆论引导,及时纠正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让民众获得更多的正能量,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怎样让民生新闻更有温度和深度

怎样让民生新闻更有温度和深度

怎样让民生新闻更有温度和深度要让民生新闻更有温度和深度,首先应该注重选题和报道角度的选择。

以下是一些方法和建议:1. 增加真实案例和个人故事:将抽象的统计数据或政策解读与真实的个人故事相结合,让读者更能从情感上投入到新闻报道中。

这样能够增加新闻的温度,让读者更能产生共鸣。

2. 深入调查和采访:新闻报道要有足够深度,就需要记者深入调查和采访,去了解事件的全貌和背后的原因。

仅凭表面报道往往只能探及问题的表象,而无法展现问题的深层次。

要通过多角度和多层次的采访,挖掘出事件的真实内幕和人物的真实心声。

3. 着重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和边缘人群:社会弱势群体和边缘人群往往是民生新闻的重要关注对象。

他们面临的问题和困境往往比较突出,报道这些群体的新闻会更有温度和深度。

通过关注他们的生活和困境,可以引发社会对于相关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4. 增加背景信息和专业解读:新闻报道不仅要呈现事实,还要加入背景信息和专业解读,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和深层次原因。

这不仅能够增加新闻的深度,还能让读者对事件更全面地了解,提高新闻报道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5. 多媒体报道的运用:在报道中可以运用照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的媒体手段,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展示事件和人物。

这样不仅能够增加新闻的温度,还能让读者更加真实地感受到事件的影响和人物的情感。

要让民生新闻更有温度和深度,需要记者在选题和报道角度上下功夫,注重真实案例和个人故事的运用,深入调查和采访,关注弱势群体和边缘人群,增加背景信息和专业解读,并运用多媒体形式进行报道。

通过这些方法和策略,才能够让民生新闻更有温度和深度,引发公众对于相关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怎样让民生新闻更有温度和深度

怎样让民生新闻更有温度和深度

怎样让民生新闻更有温度和深度要让民生新闻更有温度和深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多角度报道民生新闻应该从多个角度和层面展开报道,深入挖掘问题的本质和背后的原因。

可以采访相关当事人、专家学者、政府官员等多个立场的声音,获取不同的观点和意见。

二、关注个体故事民生新闻要关注普通民众的生活,讲述他们的故事。

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个案,深入报道他们的生活、困扰和追求。

通过个体的生动故事,能够让读者更有共鸣和感受。

三、增加调查深度民生新闻应该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掌握更多的细节和背景信息。

可以借助调查记者团队,采用隐藏摄像、秘密采访等方式,揭露一些背后的非法行为、腐败事件等。

通过揭露丑恶的事实,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思考,促使社会问题得到解决和改善。

四、注意情感表达民生新闻应该注意情感表达,通过文字、照片等方式传达温暖和共鸣。

可以借助文字描写、情感化的细节和照片等手段,增加读者的阅读体验,让读者更容易被新闻内容所感动。

五、引导公共讨论民生新闻要引导公众讨论和参与,发挥舆论的力量。

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征集读者观点、开展线上线下讨论等方式,拉近新闻和读者的距离,使民众能够参与到新闻事件之中,促进问题解决和社会进步。

六、提升记者素质民生新闻的温度和深度离不开记者的专业素质。

记者需要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和独立的调查能力,在对新闻事件的报道中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

记者还应具备与人交往的能力,善于沟通和感受民众的需求。

要让民生新闻更有温度和深度,需要从多角度报道、关注个体故事、增加调查深度、注重情感表达、引导公共讨论,同时记者也需要提升自身素质。

通过这些努力,可以使民生新闻更加贴近读者的生活和需求,引起公众的关注和思考。

论民生新闻的报道技巧

论民生新闻的报道技巧

论民生新闻的报道技巧民生新闻是指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新闻,包括但不限于食品安全、环境污染、医疗卫生、教育教学、社会福利、文化体育、交通出行等方面的报道。

这类新闻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因此在报道这类新闻时需要更加细致入微,及时准确地传递信息,引起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那么如何才能做好民生新闻的报道呢?以下是一些关于民生新闻报道技巧的探讨。

关于民生新闻的报道,要注重人文关怀。

民生新闻最重要的是关注人民的生活和权益。

在报道时要站在人民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要用心去呵护人民的权益,用心去关怀人民的生活。

在报道时,可以选择一些具体的人物故事,将普通人的遭遇和心声进行报道,这样可以更好地贴近民生新闻的脉搏,更好地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关注。

也可以从人民的需求和呼声中发现新闻价值,关注民生事件背后的社会问题和矛盾,反映民生新闻的深层次内涵。

民生新闻的报道要真实客观。

在报道时要做到客观中立,不偏不倚地还原事件的真相和事实。

要树立正确的新闻导向,不做虚假报道、不渲染事实、不夸大新闻价值,更不得捏造事实。

也要注意对新闻事实进行深入调查和采访,对新闻信息进行多方求证,避免主观臆测和片面报道。

只有真实客观地报道民生新闻,才能更好地得到社会的认可和信任。

民生新闻的报道要注重公共利益。

在报道时要把握一个度,既要关注个体的生活案例,也要关注整体的社会问题。

在报道前要思考清楚这则新闻对公共利益的影响,要准确评估新闻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力,确保报道对社会的正面引导和促进作用。

也要注重维护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不宣扬负面情绪和消极观念,避免引起社会的不良影响。

民生新闻的报道要注重情感表达。

在报道时要用心去表达新闻事件的情感,并且要体现民生新闻的人文关怀。

可以通过丰富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使报道更具有感染力和号召力,让读者在感受新闻的也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和温情。

在报道中还可以通过引用一些名人名言或者相关的诗词句子,来凸显新闻的深层意义和情感内核。

民生新闻演讲稿

民生新闻演讲稿

民生新闻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些关于民生新闻的重要内容。

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肩负着传递信息、守护公共利益的责任。

民生新闻,是指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新闻,是新闻事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关注的是普通百姓的生活,关注的是社会的发展,关注的是国家的未来。

因此,我们在报道民生新闻的时候,必须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来对待,做到客观、真实、全面地报道,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新闻的温度和力量。

首先,民生新闻关注的是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这包括但不限于食品安全、医疗卫生、教育资源、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

在报道这些新闻时,我们要深入一线,深入基层,倾听人民群众的声音,了解他们的诉求和需求,让他们的声音通过新闻传播出去,引起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只有让人民群众的利益得到保障,社会才能够更加和谐稳定。

其次,民生新闻关注的是社会的发展。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而新闻媒体在其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我们要及时报道各种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和成果,让人民群众看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增强他们的信心和归属感。

同时,我们也要勇敢揭露社会上存在的问题和弊端,促使相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最后,民生新闻关注的是国家的未来。

新闻媒体是国家的舆论监督者,我们要在报道民生新闻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和业务水平,做到真实、客观、公正地报道,不偏不倚地传递信息,让人民群众看到真相,让国家领导者听到民意,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和未来打下良好的舆论基础。

在新闻事业中,民生新闻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关乎人民的切身利益,关乎社会的和谐稳定,关乎国家的长远发展。

因此,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来对待民生新闻,做到真实、客观、公正地报道,让新闻的阳光照耀每一个角落,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好的生活,让社会更加和谐稳定,让国家更加繁荣昌盛。

谢谢大家!。

做好民生新闻彰显服务宗旨

做好民生新闻彰显服务宗旨

做好民生新闻彰显服务宗旨做好民生新闻彰显服务宗旨民生新闻是关注人民生计、关心百姓生活的新闻,它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平民视角和通俗化的方式关注和表现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及所处环境等。

民生新闻缘自社会新闻,在我国兴起时间不长,但在当今及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民生”都是一个新闻富矿,有待媒体去发掘。

尤其是晚报、都市报,应做好民生新闻报道,方能突出服务这一根本宗旨。

解读政策,引导舆论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对民生问题愈加重视,惠民政策不断推出,服务职能不断完善,这些内容都是百姓热切期盼的。

作为新闻媒体,理所应当地承担着重大政策宣讲、重大战略阐释、重大举措解读等新闻报道任务。

由于民生新闻报道更加贴近群众,因而也增强了媒体自身的影响力和亲和力。

政府期待、有益公众、自身发展的“三方”共赢需求,促使媒体把加强和改进民生新闻报道作为一项紧迫任务抓紧抓好,致力于服务大局,服务百姓、倾听民声,反映民意,在党委政府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宿迁晚报》自2001年创立以来,一直坚持“民生是晚报的办报之本”这一宗旨,在民生新闻报道上努力做好服务文章。

在做好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宣传的同时,更加找准民生的切入点、关联点。

如,每逢宿迁市委、市政府召开重大会议,举行重大活动,发布权威信息,《宿迁晚报》都及时跟进,迅速反应。

每年的市两会召开,都对政府工作报告进行详细解读,告诉市民市政府过去一年做了什么、新的一年还将做些什么。

每年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刚一确定,《宿迁晚报》都及时发布,让读者知道对自己有什么利好内容。

在地方新闻板块,《宿迁晚报》设立“聚焦”、“发布…关注”等版面,围绕百姓的就业、就医、社会保障等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借助专家或权威部门,对各项政策进行详尽的报道。

在报道中还注意灵活运用提炼要点、解释名词、链接新闻、提供背景等手段,化严肃、冗长的政策法规为简洁、易懂的生活性报道,既增强“硬新闻”的可读性和亲和力,又促成一些有利民生政策的出台和民生问题的解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有思想的电视民生新闻刘波闫小玉时下,媒体中的民生新闻铺天盖地,电视民生新闻尤为强劲。

面对新形势,从业人员应该从理性上去思考民生新闻的现状和对策,使其健康地发展下去,更好地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应有的舆论引导作用。

风格决定影响力。

电视民生新闻也是一样,有什么样的栏目风格,就有什么样的影响力。

怎样打造和培育电视民生新闻的风格,让其影响力持久呢?我们认为,应用思想办节目,做有思想的民生新闻。

多呈现"看门道"新闻,力戒"看热闹"报道"省台上星,四处开花",电视遥控器成了观众手中的指挥棒。

这是一位业内人士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电视节目大战的形象描述。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移植到电视民生新闻上,是否可以这么说,属于"热闹"类的、缺乏思想内涵的新闻比比皆是,而有见地的、有思想性的新闻少而又少。

如今,民生新闻大战可谓令人眼花缭乱。

打开电视机,名目繁多的栏目、各种样式的新闻尽收眼底。

同一地域、同一城市,众栏目一面、众栏目一腔,造成新闻信息过剩和人力物力不应有的浪费。

可新闻质量如何呢?形式单调,内容雷同,既无特色,又无新意,表面看似热闹,实无鲜明主题。

因此,如何站稳脚跟,赢得观众,成为媒体决策人和从业人员面临的一个严峻课题。

新闻实践告诉我们,信息独家占有越来越困难。

现在,节目竞争激烈,频道资源有限,没有一家电视栏目敢说自己有独享的资源。

面对这种状况,我们说,媒体可以没有独家报道,但不可没有独特的思想。

这里的思想包括新闻选择的角度、报道的视角、记者有见地的观点。

殊不知,谁有了独特的视角、引人入胜的视点和创新的思维,谁就能够在新闻竞争中占领制高点,谁就能够具有更大的影响力。

因此从共享资源中找出独家视角,写出有影响力的报道,才能显示出媒体的地位和记者的本领。

我们应从"看热闹"新闻中走出来,下大力气,下苦工夫,去实践、去追求"看门道"新闻。

少一些"看热闹"新闻,多一点"看门道"新闻,其中主要的一点,就是要从民生新闻即曝光新闻的思维怪圈中跳出来,从一个更大的社会关照的角度,来审视和理解生活中的新闻现象,真正做到帮忙不添乱,保证舆论监督顺利进行,在既为党和政府分忧、又为群众解难上找到最佳结合点。

电视民生新闻要从"俗"的现状走出来,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成为党、政府与群众间的桥梁,以引起广泛的社会共鸣,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北京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特别关注》在挖掘有价值的新闻、打造重头新闻方面给予我们诸多有益启示。

作为一档日播的半小时的新闻节目,《特别关注》在策划有重大价值报道上下了不少工夫,每天的"头条"正是栏目认定为最能引起广泛关注的新闻。

去年底的一段时间,栏目陆续接到一些外地务工人员的电话,述说他们征婚被骗的经历。

编辑部认为这是一个具有较高新闻价值的选题,要求记者深入挖掘。

这时,一个专门登征婚广告骗人的"婚托",打电话要和盘端出骗人的内幕。

这一"重大"线索令编辑部颇感兴奋,他们立刻制定采访提纲,策划采访步骤,设计问题,并派记者与当事人联系进一步了解情况。

在这个"婚托"的带领下,记者进行实地考察、暗访。

在获得了大量的新闻事实后,经过采写编辑,12月10日《特别关注》推出了一组有分量的报道:《婚托良心发现自曝征婚内幕》和《记者体验:见面进茶楼宰空你腰包》,播出后反响很大。

可见准确定位,精心策划并着力挖掘做出有新意、有深度的报道,就能产生良好的效果,提升节目收视率。

①多呈现深刻新闻,力戒同质化报道某年某月某日,某城市繁华之地,一只由主人牵着遛街的小狗不慎从人行天桥上摔下,于是,众媒体蜂拥而至,并进行了声势浩大的报道。

这可看作时下民生新闻栏目的一个缩影。

这个故事显然夸张了,可深刻道出了目前民生新闻的趋势、走向,特别是勾画出了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

民生问题乃国家大事,通过媒体报道,传出民众的心声、企盼和希望,可使决策层了解百姓的困难,制定出更多惠民政策。

作为电视民生新闻,反映民生、民心、民声、民意,是它们的首选,但不可能、也不必要成为记录民生生活的符号。

但有些民生新闻栏目走入了误区,内容上堆砌琐事、鸡零狗碎,人们看过后,除了一阵哈哈大笑之后,没有留给人们太多值得思考的东西。

更有甚者,一些媒体从业人员忘记了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对一时拿不准的事件任意炒作,以吸引受众的眼球。

"民生新闻无主题"、"民生新闻主题浅"、"民生新闻俗",是人们对民生新闻的种种说法。

一篇文章要有主题,一部作品要有主题,一档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当然也应有它的主题。

节目选题确定下来后,如何去表现选题,表现什么内容,也就是说,如何确定和把握节目的主题,是电视民生新闻从业人员应当思考的一个问题。

主题对电视民生新闻显得格外重要。

为什么?因为大家知道,电视民生新闻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大都与"俗"有关,报道的内容"平"、"偏"、"奇",无创意、无新意。

因此,它的主题至关重要。

这就要求我们在新闻实践中,在表现主题的过程中,去观察体会,思考问题,拍摄镜头,组织报道。

多呈现人文关怀新闻,力戒庸俗报道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中,以人为本、彰显人性已成为社会趋势。

作为新闻报道,在实践过程中要处处体现人文关怀,居高临下、指手画脚、盛气凌人,受众是不会买你账的。

电视是党和政府联系百姓的桥梁和纽带。

只有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才能增强电视民生新闻的亲和力,树立电视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电视民生新闻要办出独特的风格,赢得观众喜爱,不仅须在内在的思想上下功夫,还应在主题上有所追求,因为节目的理念对节目风格的形成至关重要。

一个有影响的节目,它的表现形式也应是出色的。

试举一例。

某台一档民生新闻栏目有这样一则新闻:消费者因故与一家公司发生争执。

记者在采访该公司时,与该公司值班服务员通电话。

在询问过程中,这位记者不依不饶,咄咄逼人,连连追问,不给对方说话和解释的时间,大有问不倒不罢休之势。

而服务员小姐训练有素,耐心地给对方解释,态度诚恳、友好、和气。

在交涉中,这位记者显得非常急躁、不理智、不冷静,好像审判官似的,发问不停,甚至发出最后"通牒":告诉你们公司领导,这件事要给消费者和全市人民一个满意的交待!给消费者一个交待无可厚非,可给"全市人民"挨得着吗?大家看了节目之后,不禁大倒胃口。

这虽是"个案",可给人们留下深深的反思: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民生新闻!难怪观众议论:不知这位记者哪来这么大的火气!把百姓放在重要位置的人,百姓也会在心目中把他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现在民生新闻越来越受到领导重视、社会关注、百姓喜欢、从业人员追求。

这要求我们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政策观念和业务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更好地发挥媒体应有的作用。

在做民生新闻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观众反映的问题,题材比较复杂,问题成因多。

这就要求记者采访要扎实、深入、理性,不应人云亦云,要对新闻事件进行理性的分析、多侧面的展示,注重理论思辨性,更大限度地彰显新闻的力量,凸显出人文情怀。

日前,河北新闻奖评选揭晓,由邢台电视台选送的栏目--《服务直通车》在众多的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社教栏目中唯一的一等奖。

《服务直通车》是邢台电视台创办的一档民生新闻栏目。

该栏目以关注民生、服务百姓为宗旨,以真诚沟通、有效服务的新理念,在党、政府和百姓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桥梁,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如何搞好监督的新路子。

纵观《服务直通车》的新闻实践过程,令从业者喜悦。

思索之余,感悟深切:风格决定影响力。

怎样打造和培育栏目的风格是《服务直通车》一贯的追求。

2006年8月下旬的一天,位于高开区的东市、东汪等5个村的代表来到栏目组,反映不通公交车带来不便的问题。

得知情况后,我们进行了核实,发现问题属实。

但我们并没有简单地对待这一问题。

因为涉及面广,有许多客观因素,如果仅仅将问题曝光,村民可能一时"解渴"了,可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

基于这种认识和考虑,我们及时同有关职能部门取得了联系。

市城管局和市公交公司得知这一情况后,非常重视,马上派专人到村里实地了解情况。

两个单位领导和职能部门认真研究开通公交线路的实施方案,决定调整线路,将现有26路公交车再延伸3公里。

这件事,《服务直通车》全程跟踪报道。

仅用了13天时间,5个村1.2万名村民的出行难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做到了群众和相关职能部门双满意。

如今,电视新闻的品牌竞争已是不举的事实。

诚然,众多栏目离品牌距离尚远。

品牌之路,任重道远。

我们的节目表现形式应按照品牌特征去探索、去创新、去追求。

练好业务基本功,从百姓中、从基层中、从民生中找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闻题材,并以创新的表现手段、创新的宣传形式,将他们发扬光大。

参见尧弘《电视民生新闻的突破与创新》,《中国记者》2007年第6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