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标准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标准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专业能力。为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特制定《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能力标准》)。
一、总则
(一)《能力标准》是规范与引领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准则,是各地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培训和测评等工作的基本依据。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参照执行。
(二)《能力标准》根据我国中小学校信息技术实际条件的不同、师生信息技术应用情境的差异,对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应用信息技术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发展性要求。其中,I。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为基本要求,主要包括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解、启发、示范、指导、评价等教学活动应具备的能力;II。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为发展性要求,主要针对教师在学生具备网络学习环境或相应设备的条件下,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本标准根据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与专业发展主线,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区分为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五个维度。
二、基本内容
三、实施要求
(一)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能力标准》作为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能力标准》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纳入教师全员培训,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建立并完善推动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机制,切实提升广大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全面推动教育信息化,深化课程改革,实现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教育技术是指运用教育技术手段和方法,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组织和管理的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技术已经成为
中小学教师必备的一项能力。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是对中
小学教师在教育技术方面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对提高
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中小学教师应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在当今信息
化的社会中,计算机已经成为教学的重要工具,教师应能够熟练操
作计算机,包括文字处理、制作幻灯片、浏览网页等基本操作。这
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基础。
其次,中小学教师应具备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教师应当能够
熟练运用互联网等工具获取各种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视频、教学软件、教学文档等,并能够对这些信息进行筛选、整理和加工,以满
足教学的需要。
另外,中小学教师应具备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教师应当能够
利用教育技术手段,设计出符合学生学习特点和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案,并能够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教学模式,提高教学
效果。
此外,中小学教师应具备教学评价和反思能力。教师应当能够
利用教育技术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分析,并能够根
据评价结果对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最后,中小学教师应具备教育技术创新能力。教师应当能够关
注教育技术的最新发展,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教育技术手段和方法,并能够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创新,不断丰富和完善教育技术应用。
总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是对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技
术方面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教师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要求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要求
中小学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需要具备一定的能力,以适应现代教学环境的需求。下面是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要求:
技术基础知识
中小学教师应该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知识,了解常用的办公软件和网络应用。他们需要熟悉操作系统、文件管理和网络浏览器等基础工具,以便能够运用这些工具进行教学活动。
教学资源开发
中小学教师需要具备教学资源开发的能力,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和软件制作教案、教材和教具等教学材料。他们应该能够使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动画和视频等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网络应用能力
中小学教师应该具备网络应用能力,能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
学和研究。他们需要能够搜索和评估网络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并能够利用网络工具进行信息收集、整理和分享。此外,他们还应
了解网络安全和信息保护的基本知识,以保障学生和个人的安全。
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中小学教师需要具备不断研究和创新的能力,以跟上信息技术
的发展和变化。他们应该积极参与培训和研究活动,不断提升自己
的技术水平和教学能力。他们还应该具备创新思维,能够将信息技
术与教学内容和方法相结合,创造出更有针对性和创意的教学活动。
评估和反思能力
中小学教师应该具备评估和反思能力,能够对信息技术教学的
效果进行评价和反思。他们应该能够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
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研究成果。
以上是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要求。中小学教师需要重视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
一、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初级)
1.硬件操作技能:
①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功能和操作,常用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的基本操作(如常用的键盘、鼠标、光驱、U 盘、打印机、显示器等);
②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与结构;
③会正确开关计算机;能够正确使用校内所配备的各类电教教学设备。
2.软件使用技能:
①熟悉常用计算机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基本操作(如文件管理、启动运行应用程序);
②熟练掌握一种汉字输入法,每分钟可输入15个汉字;
③掌握在计算机上新建、重命名文件夹及复制、粘贴、删除、移动文件等操作;
④会使用Winrar、Winzip压缩软件进行压缩与解压处理;
⑤会使用Word办公软件进行文字输入并进行简单的内容、格式编排和打印;
⑥能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⑦会在互联网上浏览信息,搜索教育、教学资源,会在网上进行上传、下载等操作。
3.信息化教学素养:树立与教育信息化相适应的信息意识;能够对各类信息化教育资源进行价值判断,选择与任教学科相适应的信息化教育资源并应用于课堂教学。
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中级)
除具备初级能力外,还须达到:
1.硬件操作技能:
①知道常用硬件媒体设备种类与功能(如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每种设备适用于何种环境以及适用于传递哪一类型的信息);
②了解多媒体硬件技术在教学中的发展趋势。
2.软件使用技能:
①能使用文字处理软件(如Word等)熟练编排所任教学科的试卷;
②会使用电子表格软件(如Excel等)进行较高级的数据分析、筛选及其它数学运算;
③熟练使用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如PowerPoint等)制作课件,能将声音、图片、视屏、动画等各类素材进行整合运用。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doc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doc
一、基本概念
本标准包括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和信息技术教育知识标准两个部分,是为了规范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而制定的。
本标准是以中小学教师岗位职责为基础,以“教育信息化”的理念和方法为支撑,根据教师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需要和实际情况制定的。
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
(一)信息资料的获取与利用能力
1.了解如何使用Windows系统进行文件操作;
2.掌握搜索引擎使用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检索所需信息;
3.掌握网络资源的查找和使用;
4.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制作课件、清单等电子文档;
5.了解计算机病毒防治的基本知识,能够使用杀毒软件进行安全防护。
1.了解基本的媒体技术原理和技术规范;
2.掌握如何使用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活动;
3.能够使用一些常用的媒体技术软件,如PPT等;
4.掌握音、图、影的制作和编辑技术。
(三)多媒体教学软件应用能力
2.能够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具有教育意义的教学软件;
(四)计算机硬件与系统维护能力
1.能够从硬件层面上进行计算机的基本维护操作,如键盘清洁、风扇清洁、灰尘清洁等。
2.熟练掌握安装和卸载软件的方法。
3.能够分析和解决系统遇到的常见故障。
4.能够进行系统备份和恢复,保证数据的安全。
(五)教育信息化的思维能力
1.能够思考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2.具备从信息技术角度审视教育实践的能力;
(六)信息化安全管理能力
1.具备防范网络攻击的知识和能力;
3.能够有效地管理和保护电子信息。
三、信息技术教育知识标准
(一)信息化教育和教育信息化的概念和方法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领域也在不断探索如何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来
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作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和评价的重要依据,对于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需要包括教师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和
技能。教师需要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包括操作系统的使用、办公软件的运用等。此外,教师还需要了解网络知识、多媒体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以便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其次,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需要包括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能够准确、快速地获取和利用信息。同时,教师还需要具备创新能力,能够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设计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再次,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需要包括教师信息技术整合能力。教
师需要能够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设计出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学活动。此外,教师还需要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
最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需要包括教师信息技术教学能力。教
师需要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还需要能够指导学生正确、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研究。
总之,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对于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和教学
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学习环境。希望未来教师们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在社会的广泛应用,中小学教育领域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旨在明确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以便教师能够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并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
一、基本概念和术语
1.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以及与其相关的技术和知识。
2.中小学教师:指在中小学任教的教师,包括教学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
二、核心能力要求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核心能力要求:
2.1 信息技术知识与理解能力
教师应具备以下基本知识和理解能力:
•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包括操作系统、文件管理、软件安装等。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了解常用的办公软件和教育软件,能熟练使用Word、Excel、PowerPoint、Photoshop等。
•理解互联网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了解网络安全知识。
2.2 教育教学应用能力
教师应具备以下教育教学应用能力:
•能根据教学需要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多媒体教学设计和教学资源开发。
•能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
•能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差异化教学。
•能使用各种信息技术工具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估和反馈。
2.3 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应具备以下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具备信息获取和信息分析能力,能有效地利用互联网等信息资源进行教育教学相关问题的研究。
•具备自主学习能力,能够持续学习新的信息技术知识和应用技能。
•具备创新精神,能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运用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教学模式。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能力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能力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以下能力:
1. 丰富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教师需要熟悉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硬件和
软件操作、网络基础、数据库管理等,同时要具备一定的编程和编码能力。
2. 教学设计和教材开发能力: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教学设计能力,能够制定合适的教
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并能够设计符合学生水平和学科要求的教学活动和教材。
3. 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信息技术领域变化迅速,教师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问题
解决能力,能够引导学生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适应新的技术发展和教学方法。
4. 教学技巧和资源利用能力:教师需要掌握一定的教学技巧,能够通过多种教学方法
和工具,如多媒体、互联网等,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要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教学
资源,如教学软件、教育网站等。
5. 学生关怀和教育指导能力: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特点,能够以学生
为中心,积极引导学生发现自身潜力和兴趣,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指导和帮助。
6. 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能够与学校其他
教师和学科教师合作,共同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与学生和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评价标准(2023最新版)
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评价标准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评价标准
⒈教师信息技术背景知识
⑴网络基础知识
⑵计算机硬件知识
⑶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知识
⑷数据库知识
⑸编程语言知识
⒉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⑴常见办公软件应用
⑵图像处理和多媒体应用
⑶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
⑷教学平台和在线教育工具应用
⑸远程协作与沟通工具应用
⒊教师信息技术课程设计与教学能力
⑴信息技术课程设计能力
⑵教学内容与教材选用能力
⑶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能力
⑷教学方法与策略应用能力
⑸学生评价与学习管理能力
⒋教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施能力
⑴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组织能力
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能力
⑶课堂教学效果评估能力
⑷个别辅导和课后学习指导能力
⑸实验和实践环节设计与安排能力
⒌教师信息技术综合应用能力
⑴教育教学软件及教学资源的研究、评估和应用能力
⑵教育信息化学习环境的搭建和管理能力
⑶教育信息系统的使用和管理能力
⑷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与自我学习能力
⑸教育信息技术研究与创新能力
附件:
⒈信息技术课程设计案例
⒉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评估表
⒊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推荐资源清单
法律名词及注释:
⒈知识产权:指人们创造的具有独创性的智力成果所受到的法律保护,包括专利、著作权和商标等。
⒉个人信息保护:指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使用、传输和处理等行为应符合法律法规要求,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
⒊教育信息化:指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结合,推动教育变革与发展的一种教育改革方向和方式。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中30项微能力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中30
项微能力
以下是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中的30项微能力:
A1 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教师能够利用技术手段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分析,为教学提供支持。
A2 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教师能够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对其进行评价并选择适合自己教学的资源。
A3 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教师能够制作生动、精美的演示文稿,以提高教学效果。
A4 数字教育资源管理:教师能够对数字教育资源进行管理,以便更好地利用它们。
A5 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教师能够利用技术手段对课堂进行导入,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A6 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教师能够利用技术手段进行课堂讲授,以提高教学效果。
A7 技术支持的总结提升:教师能够利用技术手段进行总结和提升,以巩固学生的知识。
A8 技术支持的方法指导:教师能够利用技术手段对学生的研究方法进行指导,以提高研究效果。
A9 学生信息道德培养: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信息道德方面的培养,以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A10 学生信息安全意识培养: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信息安全方面的培养,以保护他们的信息安全。
A11 评价量规设计与应用:教师能够设计和应用适合的评价量规,以更好地评价学生的研究情况。
A12 评价数据的伴随性采集:教师能够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伴随性采集,以更好地评价学生的研究情况。
A13 数据可视化呈现与解读:教师能够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可视化呈现和解读,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
B1 技术支持的测验与练:教师能够利用技术手段对学生
进行测验和练,以巩固学生的知识。
教育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教师3号)
教育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
行)》(教师3号)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是由教育部制定的,用于评估和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指导性文件。以下是教师3号的能力要求:
1. 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知识储备,了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和教育应用的最新技术。
2. 能够熟练使用常见的办公软件,如Word、Excel、PowerPoint等,在教学中能够灵活运用这些软件进行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教学。
3. 具有基本的计算机网络知识,了解局域网和互联网的概念和基本原理,能够使用网络进行信息检索、资源共享和教学交流。
4. 具备使用教育信息化平台的能力,能够在平台上备课、发布教学资源,组织在线课堂和学习活动等。
5. 能够使用多媒体教学装备,掌握使用电子白板、投影仪、多媒体学习机等教学设备进行教学的方法和技巧。
6. 具有基本的信息安全和网络素养,能够保护学生隐私和信息安全,有效防范网络安全威胁。
7. 具备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的能力,能够通过学习自行解决常见的信息技术问题,并能够适应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需求。
教师3号需要全面掌握上述能力,并能够在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来支持教学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解读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解读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解读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也日益受到关注。为此,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旨在规范和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本文将对该标准进行解读,并分析其对教师和教育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标准内容概述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共分为三部分,分别是应用能力培养目标、应用能力指标和应用能力水平划分。其中,应用能力培养目标包括技能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应用能力指标包括基本能力指标和拓展能力指标;应用能力水平划分分为三个层级,分别是基本层级、进阶层级和专家层级。
二、应用能力培养目标
1. 技能目标
技能目标是指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所具备的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包括熟练掌握办公软件的使用、熟悉网络资源的检索与利用、能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等。这些技能目标旨在培养教师能够熟练使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效果。 2. 知识目标
知识目标是指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教师应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原则,熟悉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同时具备一定的信息安全意识和法律法规知识,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应用信息技术。
3. 素质目标
素质目标是指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所具备的职业道德、创新思维、协作能力等方面的素质。教师应具备正确的信息伦理观和法律意识,注重信息技术应用的安全和合理性;同时,应积极创新,不断探索运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法;此外,教师还应具备团队合作意识,能够与其他教师、家长和学生积极合作,共同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
一、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初级)
1.硬件操作技能:
①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功能和操作,常用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的基本操作(如常用的键盘、鼠标、光驱、U 盘、打印机、显示器等);
②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与结构;
③会正确开关计算机;能够正确使用校内所配备的各类电教教学设备。
2.软件使用技能:
①熟悉常用计算机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基本操作(如文件管理、启动运行应用程序);
②熟练掌握一种汉字输入法,每分钟可输入15个汉字;
③掌握在计算机上新建、重命名文件夹及复制、粘贴、删除、移动文件等操作;
④会使用Winrar、Winzip压缩软件进行压缩与解压处理;
⑤会使用Word办公软件进行文字输入并进行简单的内容、格式编排和打印;
⑥能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⑦会在互联网上浏览信息,搜索教育、教学资源,会在网上进行上传、下载等操作。
3.信息化教学素养:树立与教育信息化相适应的信息意识;能够对各类信息化教育资源进行价值判断,选择与任教学科相适应的信息化教育资源并应用于课堂教学。
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中级)
除具备初级能力外,还须达到:
1.硬件操作技能:
①知道常用硬件媒体设备种类与功能(如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每种设备适用于何种环境以及适用于传递哪一类型的信息);
②了解多媒体硬件技术在教学中的发展趋势。
2.软件使用技能:
①能使用文字处理软件(如Word等)熟练编排所任教学科的试卷;
②会使用电子表格软件(如Excel等)进行较高级的数据分析、筛选及其它数学运算;
③熟练使用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如PowerPoint等)制作课件,能将声音、图片、视屏、动画等各类素材进行整合运用。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标准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标准(共8
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标准为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全面推进我区教育信息化进程。为科学考量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水平,为教师信息技能培训与考核提供依据,参照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的指导意见》相关要求,特制定《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标准》,请参照执行。
第一部分:信息技术基本素养基本要求:正确理解有关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形成基本的操作技能;对信息技术形成积极的态度;形成相关的自学能力,能持续更新自己的知识技能。
具体内容:
一、能使用各种常见的信息技术资源
1.能成功地连接、安装和使用常见输入设备(如鼠标、键盘、麦克等)和输出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音箱等); 2.能熟练使用常见的多媒体设备(实物投影仪、扫描仪、数码相机等); 3.熟悉Windows 等操作系统的用户界面和基本操作方式; 4.能熟练地进行磁盘、目录、文件的管理,包括剪切、复制、粘贴、删除等; 5.能够安装、启动应用软件(如从光盘或软盘上安装软件); 6.能在同一应用程序内和不同应用程序之间进行数据的剪切、复制和粘贴; 7.能借助软件的“帮助”或用户手册来学习使
用某种软件,解决软件使用中遇到的问题; 8.能进行基本的故障检测,解决教室中常规性的软硬件问题。
二、能够使用常用的应用软件
1.熟练地使用文字处理软件及汉字录入方法; 2.能够使用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功能; 3.能熟练使用演示文稿软件; 4.能利用多媒体工具软件制作基本的教学课件。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评估标准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评估标准
简介
本评估标准旨在衡量中小学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能力水平。通过评估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可以帮助学校和教育机构确定教师的培训需求,并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师培训计划。
评估标准
评估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标准如下:
1. 基础知识
教师是否具备基本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知识,包括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网络等。
2. 教学应用技能
教师是否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包括使用多媒体教具、编制教学课件、利用互联网资源等。
3. 研究与创新能力
教师是否具备研究和创新的能力,能够积极研究和掌握新的信
息技术应用方式,并能灵活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4. 教育教学管理能力
教师是否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辅助管理教学,包括管理学生信息、制定在线作业和考试等。
5. 教育伦理和安全意识
教师是否具备教育伦理和信息安全意识,能够正确引导学生使
用信息技术,防范网络安全问题和不良信息。
评估流程
确定评估标准后,学校或教育机构可按照以下流程进行教师信
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评估:
1. 设定评估目标和评估时间。
2. 选择评估方法和工具,例如问卷调查、观察记录等。
3. 对教师进行评估,并记录评估结果。
4. 分析评估结果,确定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
5.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师培训计划和措施。
6. 实施教师培训计划,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总结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评估标准是一项有助于提升教师
信息技术能力的工具。通过评估教师的能力,学校和教育机构可以
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以提高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水平。这将对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教学质量的提升产生积极影响。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岗位要求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岗位要求通常包括以下几方面:
1.教育背景:通常要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具有相关专业的本科及以上学历,或者具
有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
2.教学经验:一般要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并能熟练使用常用
的信息技术软件。
3.教学能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水
平,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轻松理解。
4.综合素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具备较强的责任心、沟通
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
5.其他要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还应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能够使用常见
的计算机软件进行办公、教学和科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专业能力。为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特制定《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能力标准》)。
—、总则
(一)《能力标准》是规范与引领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有效
应用信息技术的准则,是各地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培训和测评等工作的基本依据。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参照执行。
(二)《能力标准》根据我国中小学校信息技术实际条件的不同、师生信息技术应用情境的差异,对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应用信息技术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发展性要求。其中,I.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为基本要求,主要包括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解、启发、示范、指导、评价等教学活动应具备的能力;II.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为发展性要求,主要针对教师在学生具备网络学习环境或相应设备的条件下,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本标准根据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与专业发展主线,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区分为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五个维度。
二、基本内容
三、实施要求
(一)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能力标准》作为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能力标准》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纳入教师全员培训,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建立并完善推动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机制,切实提升广大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全面推动教育信息化,深化课程改革,实现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有关高等学校和教师培训机构要将《能力标准》作为教师培养培训工作的重要依据,加强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完善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培养培训课程,创新培养培训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和课程资源建设,开展相关研究,促进
教师专业发展。
(三)中小学校要将《能力标准》作为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制
订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规划,整合利用校内外培训资源,做好校本研修,为教师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供有效支持。要完善教师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制度,推动教师在教育教学和日常工作中主动应用信息技术。
(四)中小学教师要将《能力标准》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依据。要主动适应信息化社会的挑战,充分利用各种学习机会,更新观念、补充知识、提升技能,不断增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要养成良好的应用习惯,积极反思,勇于探索,将信息技术融于教学和师生交流等各个环节,转变教育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和个性化发展。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拓宽成长路径,实现专业自主发展,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附录:
术语表
1•多媒体教学环境:包括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与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主要由多媒体计算机、投影机、电视机等构成,以呈现数字教育资源为主。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主要由多媒体计算机、交互式电子白板、触控电视等构成,在支持数字教育资源呈现的同时还能实现人机交互。
2.通用软件:是指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通用性软件,例如办公软件、即时交流软件、音视频编辑软件等。
3•学科软件:是指特别适用于某些学科的软件,如几何画板、在线地图、听力训练软件、虚拟实验室等。
4•数字教育资源:是对教学素材、多媒体课件、主题学习资源包、电子书、
专题网站等各类与教育教学内容相关的数字资源的统称。
5•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相对而言,泛指以信息技术支持为显著特征的教学形态。
6•技术资源:是对通用软件、学科软件、数字教育资源和网络教学平台等资源的统称。
7•网络教学平台:是对能够为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提供支持的网络平台的统
称,如网络资源平台、网络互动平台、课程管理平台、在线测评系统、在线教学与学习空间等。
8•移动设备:是对便携式计算通讯设备的统称,如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
9•评价工具:是指开展评价所使用的各种支持工具,如试卷、调查问卷、测试量表、评价量规、观察记录表、成长记录或电子档案袋等。
10.教师网络研修社区:是指支持教师进行学习、交流、研讨等活动的网络平台,一般具备个人空间、教师工作坊等功能,能够建立不同类型的学习共同体, 汇聚与生成研修资源,支持教师进行常态化研修。
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等各种硬件设备及软件工具与科学方法,对文图声像等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传输与使用的技术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