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标准

合集下载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素养标准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素养标准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素养标准引言中小学教师在信息时代的教育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能力。

为了确保中小学教师具备适应信息化时代的教学需求,制定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素养标准是必要的。

本文档旨在概述中小学教师应具备的信息技术应用素养标准。

标准一:基本硬件操作能力- 具备操作计算机及相关硬件设备的基本能力;- 熟悉计算机操作系统和常见应用软件的使用;- 能够正确连接和配置多媒体设备,并进行简单故障排除。

标准二:教学资源应用能力- 理解教学资源的分类和特点,并能根据教学需求进行选择、评估和使用;- 熟悉各类教学软件和网络资源的使用方法;- 具备多媒体教具的运用能力,能利用教学素材进行教学设计。

标准三:信息素养与创新能力- 具备信息素养的基本要求,包括信息获取、处理、分析和评估等方面;- 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学科知识的创新探究;- 具备信息安全与法律意识,能够正确使用和保护个人信息。

标准四:教学管理与评估能力- 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教学管理,包括排课、考勤和学情跟踪等;- 具备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生评估与测验的能力;- 能够利用教学数据进行分析和反思,优化教学过程。

标准五:教育研究与资源共享能力- 具备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教育研究;- 能够参与在线教育社区和资源共享,分享教学经验和教育资源。

结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素养标准的制定,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一步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

各级教育部门应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和评估机制,确保标准的有效实施。

同时,教师个人也应不断学习和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素养,以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时代的教育需求。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解读精选全文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解读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标准解读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标准水平标准为中小学老师信息技术应用确定了水平标尺。

从两个方面、五个维度描述了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这两个方面分别是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

五个维度,分别是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

五个维度也是标准的主体结构。

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包括一些基本要求,主要是注重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实行讲解、启发、示范、指导、练习与反馈等教学活动所应具有的水平;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包括了一些发展性的要求,主要是注重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展开交流合作、探究建构、自主学习与个性发展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水平。

水平标准有三个特点:面向差异、面向应用、聚焦专项。

首先看我国的教师所在的信息化环境:它主要分为四类:第一类是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由计算机+电视机、多媒体计算机+实物展示台、多媒体计算机+投影仪等形式组成,主要是用来表现数字化教学资源的。

第二类是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主要由多媒体计算机、交互式电子白板、触摸电视等构成,在支持数字化教学资源表现的同时还能实现连接交互,比如说,教师在上课时能够实行点击屏幕操作,也能够邀请学生实行操作。

第三类为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

在网络教学环境中,学生们或者用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上网本、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IPAD,或者是平板电脑都能够实行上课。

实际上全能的网络机房,也能够做为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使用。

第四类环境是移动教学环境,通过情况下是由无线网络+学生的移动设备,把学生的学习空间扩展到课内课外或者是校内校外,它是移动的,甚至能够支持泛在学习。

那么信息化教学环境是与要求相对应的,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这个基本要求,它与第一类和第二类教学环境相对应;而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它与第三类和第四类教学环境相对应。

两者虽然有交叉或模糊,但两者之间的界限很明显,也就是能上网的和不能上网的。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要求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要求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要求中小学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需要具备一定的能力,以适应现代教学环境的需求。

下面是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要求:技术基础知识中小学教师应该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知识,了解常用的办公软件和网络应用。

他们需要熟悉操作系统、文件管理和网络浏览器等基础工具,以便能够运用这些工具进行教学活动。

教学资源开发中小学教师需要具备教学资源开发的能力,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和软件制作教案、教材和教具等教学材料。

他们应该能够使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动画和视频等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网络应用能力中小学教师应该具备网络应用能力,能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和研究。

他们需要能够搜索和评估网络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并能够利用网络工具进行信息收集、整理和分享。

此外,他们还应了解网络安全和信息保护的基本知识,以保障学生和个人的安全。

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中小学教师需要具备不断研究和创新的能力,以跟上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变化。

他们应该积极参与培训和研究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和教学能力。

他们还应该具备创新思维,能够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和方法相结合,创造出更有针对性和创意的教学活动。

评估和反思能力中小学教师应该具备评估和反思能力,能够对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进行评价和反思。

他们应该能够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研究成果。

以上是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要求。

中小学教师需要重视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一、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初级)1.硬件操作技能:①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功能和操作,常用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的基本操作(如常用的键盘、鼠标、光驱、U 盘、打印机、显示器等);②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与结构;③会正确开关计算机;能够正确使用校内所配备的各类电教教学设备。

2.软件使用技能:①熟悉常用计算机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基本操作(如文件管理、启动运行应用程序);②熟练掌握一种汉字输入法,每分钟可输入15个汉字;③掌握在计算机上新建、重命名文件夹及复制、粘贴、删除、移动文件等操作;④会使用Winrar、Winzip压缩软件进行压缩与解压处理;⑤会使用Word办公软件进行文字输入并进行简单的内容、格式编排和打印;⑥能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⑦会在互联网上浏览信息,搜索教育、教学资源,会在网上进行上传、下载等操作。

3.信息化教学素养:树立与教育信息化相适应的信息意识;能够对各类信息化教育资源进行价值判断,选择与任教学科相适应的信息化教育资源并应用于课堂教学。

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中级)除具备初级能力外,还须达到:1.硬件操作技能:①知道常用硬件媒体设备种类与功能(如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每种设备适用于何种环境以及适用于传递哪一类型的信息);②了解多媒体硬件技术在教学中的发展趋势。

2.软件使用技能:①能使用文字处理软件(如Word等)熟练编排所任教学科的试卷;②会使用电子表格软件(如Excel等)进行较高级的数据分析、筛选及其它数学运算;③熟练使用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如PowerPoint等)制作课件,能将声音、图片、视屏、动画等各类素材进行整合运用。

③能初步运用多媒体工具对信息加工处理(如对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形式的信息进行加工、编辑和处理);④熟练使用电子邮件、电子公告板(BBS)、网络寻呼工具(QQ、MSN等)、个人博客(Blog)进行表达和交流;⑤会安装与卸载常用的应用程序。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标准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标准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标准
引言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是现代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需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本文档旨在制定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技能的标准,以引导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研究和提高。

技能标准
1. 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 能够熟练操作常见的计算机硬件设备和操作系统;
- 能够熟练使用各种常见的办公软件,如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和演示文稿软件;
- 能够熟练使用互联网浏览器进行信息检索和研究。

2. 熟悉教育教学软件的应用
- 能够熟练使用教育教学软件,如电子课件制作软件、研究管理系统等;
- 能够灵活运用教育教学软件来辅助教学和学生研究。

3. 能够设计和开发课程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资源
- 能够运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和制作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教学资源;
- 能够合理选取和运用图像、声音、视频等多媒体元素,使教学更生动有趣。

4. 具备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
- 具备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知识,能够正确使用和保护个人信息;
- 能够采取有效措施,防范信息泄露和网络安全风险。

5. 能够应对信息技术故障和问题
- 具备基本的信息技术故障排除能力,能够独立解决常见的信息技术问题;
- 能够利用有效的资源和工具,快速解决故障和问题。

结论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标准明确了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基本要求,对于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教学水平都具有积极意义。

教师应该积极学习和掌握这些技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化教育能力,为学生的学习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doc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doc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doc一、基本概念本标准包括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和信息技术教育知识标准两个部分,是为了规范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而制定的。

本标准是以中小学教师岗位职责为基础,以“教育信息化”的理念和方法为支撑,根据教师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需要和实际情况制定的。

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一)信息资料的获取与利用能力1.了解如何使用Windows系统进行文件操作;2.掌握搜索引擎使用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检索所需信息;3.掌握网络资源的查找和使用;4.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制作课件、清单等电子文档;5.了解计算机病毒防治的基本知识,能够使用杀毒软件进行安全防护。

1.了解基本的媒体技术原理和技术规范;2.掌握如何使用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活动;3.能够使用一些常用的媒体技术软件,如PPT等;4.掌握音、图、影的制作和编辑技术。

(三)多媒体教学软件应用能力2.能够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具有教育意义的教学软件;(四)计算机硬件与系统维护能力1.能够从硬件层面上进行计算机的基本维护操作,如键盘清洁、风扇清洁、灰尘清洁等。

2.熟练掌握安装和卸载软件的方法。

3.能够分析和解决系统遇到的常见故障。

4.能够进行系统备份和恢复,保证数据的安全。

(五)教育信息化的思维能力1.能够思考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2.具备从信息技术角度审视教育实践的能力;(六)信息化安全管理能力1.具备防范网络攻击的知识和能力;3.能够有效地管理和保护电子信息。

三、信息技术教育知识标准(一)信息化教育和教育信息化的概念和方法2.了解教育信息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3.掌握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1.理解多媒体教学的原理和特点;2.了解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分类和功能;3.掌握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制作过程和技术规范。

(三)教学多媒体材料的选择和制作2.了解教学多媒体制作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3.能够制作教学多媒体材料和动画效果。

(四)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网络教育2.熟悉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技术规范;3.掌握计算机网络教学的主要特点和运作方式。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引言随着信息技术在社会的广泛应用,中小学教育领域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旨在明确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以便教师能够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并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

一、基本概念和术语1.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以及与其相关的技术和知识。

2.中小学教师:指在中小学任教的教师,包括教学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

二、核心能力要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核心能力要求:2.1 信息技术知识与理解能力教师应具备以下基本知识和理解能力:•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包括操作系统、文件管理、软件安装等。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了解常用的办公软件和教育软件,能熟练使用Word、Excel、PowerPoint、Photoshop等。

•理解互联网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了解网络安全知识。

2.2 教育教学应用能力教师应具备以下教育教学应用能力:•能根据教学需要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多媒体教学设计和教学资源开发。

•能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

•能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差异化教学。

•能使用各种信息技术工具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估和反馈。

2.3 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应具备以下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具备信息获取和信息分析能力,能有效地利用互联网等信息资源进行教育教学相关问题的研究。

•具备自主学习能力,能够持续学习新的信息技术知识和应用技能。

•具备创新精神,能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运用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教学模式。

2.4 伦理和安全意识教师应具备以下伦理和安全意识:•了解信息技术伦理的基本原则,能够正确使用信息技术。

•了解信息技术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能够保护学生个人信息和学校信息安全。

三、能力评价和培训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评价:1.学历和学位:教师应具备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学历和学位。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领域也在不断探索如何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作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和评价的重要依据,对于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需要包括教师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

教师需要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包括操作系统的使用、办公软件的运用等。

此外,教师还需要了解网络知识、多媒体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以便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其次,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需要包括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能够准确、快速地获取和利用信息。

同时,教师还需要具备创新能力,能够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设计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再次,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需要包括教师信息技术整合能力。

教师需要能够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设计出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学活动。

此外,教师还需要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

最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需要包括教师信息技术教学能力。

教师需要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还需要能够指导学生正确、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研究。

总之,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对于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学习环境。

希望未来教师们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能力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能力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能力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以下能力:
1. 丰富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教师需要熟悉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硬件和
软件操作、网络基础、数据库管理等,同时要具备一定的编程和编码能力。

2. 教学设计和教材开发能力: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教学设计能力,能够制定合适的教
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并能够设计符合学生水平和学科要求的教学活动和教材。

3. 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信息技术领域变化迅速,教师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问题
解决能力,能够引导学生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适应新的技术发展和教学方法。

4. 教学技巧和资源利用能力:教师需要掌握一定的教学技巧,能够通过多种教学方法
和工具,如多媒体、互联网等,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要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教学
资源,如教学软件、教育网站等。

5. 学生关怀和教育指导能力: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特点,能够以学生
为中心,积极引导学生发现自身潜力和兴趣,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指导和帮助。

6. 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能够与学校其他
教师和学科教师合作,共同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与学生和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中30项微能力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中30项微能力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中30项微能力以下是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中的30项微能力:A1 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教师能够利用技术手段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分析,为教学提供支持。

A2 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教师能够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对其进行评价并选择适合自己教学的资源。

A3 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教师能够制作生动、精美的演示文稿,以提高教学效果。

A4 数字教育资源管理:教师能够对数字教育资源进行管理,以便更好地利用它们。

A5 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教师能够利用技术手段对课堂进行导入,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A6 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教师能够利用技术手段进行课堂讲授,以提高教学效果。

A7 技术支持的总结提升:教师能够利用技术手段进行总结和提升,以巩固学生的知识。

A8 技术支持的方法指导:教师能够利用技术手段对学生的研究方法进行指导,以提高研究效果。

A9 学生信息道德培养: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信息道德方面的培养,以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A10 学生信息安全意识培养: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信息安全方面的培养,以保护他们的信息安全。

A11 评价量规设计与应用:教师能够设计和应用适合的评价量规,以更好地评价学生的研究情况。

A12 评价数据的伴随性采集:教师能够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伴随性采集,以更好地评价学生的研究情况。

A13 数据可视化呈现与解读:教师能够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可视化呈现和解读,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

B1 技术支持的测验与练:教师能够利用技术手段对学生进行测验和练,以巩固学生的知识。

B2 微课程设计与制作:教师能够设计和制作适合的微课程,以提高教学效果。

B3 探究型研究活动设计:教师能够设计和组织适合的探究型研究活动,以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

B4 技术支持的发现与解决问题:教师能够利用技术手段帮助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B5 研究小组组织与管理:教师能够组织和管理研究小组,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育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教师3号)

教育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教师3号)

教育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
行)》(教师3号)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是由教育部制定的,用于评估和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指导性文件。

以下是教师3号的能力要求:
1. 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知识储备,了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和教育应用的最新技术。

2. 能够熟练使用常见的办公软件,如Word、Excel、PowerPoint等,在教学中能够灵活运用这些软件进行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教学。

3. 具有基本的计算机网络知识,了解局域网和互联网的概念和基本原理,能够使用网络进行信息检索、资源共享和教学交流。

4. 具备使用教育信息化平台的能力,能够在平台上备课、发布教学资源,组织在线课堂和学习活动等。

5. 能够使用多媒体教学装备,掌握使用电子白板、投影仪、多媒体学习机等教学设备进行教学的方法和技巧。

6. 具有基本的信息安全和网络素养,能够保护学生隐私和信息安全,有效防范网络安全威胁。

7. 具备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的能力,能够通过学习自行解决常见的信息技术问题,并能够适应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需求。

教师3号需要全面掌握上述能力,并能够在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来支持教学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标准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标准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专业能力。

为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特制定《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能力标准》)。

一、总则(一)《能力标准》是规范与引领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准则,是各地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培训和测评等工作的基本依据。

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参照执行。

(二)《能力标准》根据我国中小学校信息技术实际条件的不同、师生信息技术应用情境的差异,对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应用信息技术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发展性要求。

其中,I.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为基本要求,主要包括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解、启发、示范、指导、评价等教学活动应具备的能力; II. 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为发展性要求,主要针对教师在学生具备网络学习环境或相应设备的条件下,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

本标准根据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与专业发展主线,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区分为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五个维度。

二、基本内容维I. 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II. 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发展性要求)度(基本要求)技 1. 理解信息技术对改进课堂教学的作 1. 了解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术用,具有主动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求,具有主动探索和运用信息技术素的意识。

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意识。

.养 2. 了解多媒体教学环境的类型与功能, 2. 掌握互联网、移动设备及其他新熟练操作常用设备。

技术的常用操作,了解其对教育教学的支持作用。

3. 了解与教学相关的通用软件及学科软 3. 探索使用支持学生自主、合作、件的功能及特点,并能熟练应用。

探究学习的网络教学平台等技术资源。

4. 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数字教育资源,掌 4. 利用技术手段整合多方资源,实握加工、制作和管理数字教育资源的工具现学校、家庭、社会相连接,拓展与方法。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解读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解读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解读《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解读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也日益受到关注。

为此,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旨在规范和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本文将对该标准进行解读,并分析其对教师和教育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标准内容概述《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共分为三部分,分别是应用能力培养目标、应用能力指标和应用能力水平划分。

其中,应用能力培养目标包括技能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应用能力指标包括基本能力指标和拓展能力指标;应用能力水平划分分为三个层级,分别是基本层级、进阶层级和专家层级。

二、应用能力培养目标1. 技能目标技能目标是指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所具备的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

包括熟练掌握办公软件的使用、熟悉网络资源的检索与利用、能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等。

这些技能目标旨在培养教师能够熟练使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效果。

2. 知识目标知识目标是指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

教师应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原则,熟悉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同时具备一定的信息安全意识和法律法规知识,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应用信息技术。

3. 素质目标素质目标是指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所具备的职业道德、创新思维、协作能力等方面的素质。

教师应具备正确的信息伦理观和法律意识,注重信息技术应用的安全和合理性;同时,应积极创新,不断探索运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法;此外,教师还应具备团队合作意识,能够与其他教师、家长和学生积极合作,共同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三、应用能力指标1. 基本能力指标基本能力指标是指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要求。

主要包括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信息安全与法规观念、教学设计与资源开发、多媒体教学能力等。

通过培养和提高这些基本能力,教师可以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标准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标准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标准(共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标准为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全面推进我区教育信息化进程。

为科学考量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水平,为教师信息技能培训与考核提供依据,参照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的指导意见》相关要求,特制定《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标准》,请参照执行。

第一部分:信息技术基本素养基本要求:正确理解有关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形成基本的操作技能;对信息技术形成积极的态度;形成相关的自学能力,能持续更新自己的知识技能。

具体内容:一、能使用各种常见的信息技术资源1.能成功地连接、安装和使用常见输入设备(如鼠标、键盘、麦克等)和输出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音箱等); 2.能熟练使用常见的多媒体设备(实物投影仪、扫描仪、数码相机等); 3.熟悉Windows 等操作系统的用户界面和基本操作方式; 4.能熟练地进行磁盘、目录、文件的管理,包括剪切、复制、粘贴、删除等; 5.能够安装、启动应用软件(如从光盘或软盘上安装软件); 6.能在同一应用程序内和不同应用程序之间进行数据的剪切、复制和粘贴; 7.能借助软件的“帮助”或用户手册来学习使用某种软件,解决软件使用中遇到的问题; 8.能进行基本的故障检测,解决教室中常规性的软硬件问题。

二、能够使用常用的应用软件1.熟练地使用文字处理软件及汉字录入方法; 2.能够使用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功能; 3.能熟练使用演示文稿软件; 4.能利用多媒体工具软件制作基本的教学课件。

三、了解网络的基本知识,能进行基本的网络应用操作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础性知识; 2.能熟练地使用浏览器软件上网,检索、浏览、保存、下载信息; 3.能使用BBS 和网上聊天室; 4.能熟练地发送、接收、管理电子邮件; 5.能利用网页制作工具制作和发布简单的网页。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一、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初级)1.硬件操作技能:①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功能和操作,常用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的基本操作(如常用的键盘、鼠标、光驱、U 盘、打印机、显示器等);②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与结构;③会正确开关计算机;能够正确使用校内所配备的各类电教教学设备。

2.软件使用技能:①熟悉常用计算机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基本操作(如文件管理、启动运行应用程序);②熟练掌握一种汉字输入法,每分钟可输入15个汉字;③掌握在计算机上新建、重命名文件夹及复制、粘贴、删除、移动文件等操作;④会使用Winrar、Winzip压缩软件进行压缩与解压处理;⑤会使用Word办公软件进行文字输入并进行简单的内容、格式编排和打印;⑥能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⑦会在互联网上浏览信息,搜索教育、教学资源,会在网上进行上传、下载等操作。

3.信息化教学素养:树立与教育信息化相适应的信息意识;能够对各类信息化教育资源进行价值判断,选择与任教学科相适应的信息化教育资源并应用于课堂教学。

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中级)除具备初级能力外,还须达到:1.硬件操作技能:①知道常用硬件媒体设备种类与功能(如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每种设备适用于何种环境以及适用于传递哪一类型的信息);②了解多媒体硬件技术在教学中的发展趋势。

2.软件使用技能:①能使用文字处理软件(如Word等)熟练编排所任教学科的试卷;②会使用电子表格软件(如Excel等)进行较高级的数据分析、筛选及其它数学运算;③熟练使用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如PowerPoint等)制作课件,能将声音、图片、视屏、动画等各类素材进行整合运用。

③能初步运用多媒体工具对信息加工处理(如对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形式的信息进行加工、编辑和处理);④熟练使用电子邮件、电子公告板(BBS)、网络寻呼工具(QQ、MSN等)、个人博客(Blog)进行表达和交流;⑤会安装与卸载常用的应用程序。

2023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实践考核标准

2023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实践考核标准

2023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实践考核标准引言本文档旨在规定2023年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实践考核的标准,以保证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信息化教学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中小学教师,并为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实践提供指导和评估依据。

考核标准1. 教学技能教学技能- 掌握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基本技巧。

- 能够运用教学软件和在线教育资源进行教学活动。

- 具备设计和组织信息化教学的能力,能够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2. 教学资源教学资源- 能够利用各类教学软件和网络教育平台进行教学设计和资源制作。

- 熟悉获取和评估教学资源的方法和途径。

- 具备有效整合和运用教学资源的能力。

3. 课堂管理课堂管理- 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辅助管理课堂秩序和学生研究。

- 具备使用在线研究管理系统进行课堂管理和作业布置的能力。

- 能够有效运用电子研究工具进行学生研究进度跟踪和反馈。

4. 评估与反馈评估与反馈- 具备使用信息化工具进行学生研究评估的能力。

- 能够利用在线教育平台进行考试和作业的评阅和批改。

- 具备向学生提供个性化研究反馈和建议的能力。

5. 教学创新教学创新- 具备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创新活动的能力。

- 能够设计和组织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实践活动。

- 具备教育科技应用的前瞻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考核方法1. 考核内容- 考核内容涵盖教师信息化教学技能、教学资源、课堂管理、评估与反馈以及教学创新五个方面的能力要求。

2. 考核方式- 组织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实践课堂观摩和教学设计评比。

- 进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测试和案例分析。

- 考核期间对教师进行教学实践记录和教学成果展示。

考核结果与奖惩措施1. 考核结果根据教师在各项考核指标上的表现综合评定。

2. 优秀者将被评为信息化教学示范教师,并给予相应奖励和荣誉。

3. 未达到要求者将被要求进行进一步的培训和提升,并进行跟踪指导。

结论通过规定2023年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实践考核标准,我们可以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评估标准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评估标准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评估标准简介本评估标准旨在衡量中小学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能力水平。

通过评估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可以帮助学校和教育机构确定教师的培训需求,并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师培训计划。

评估标准评估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标准如下:1. 基础知识教师是否具备基本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知识,包括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网络等。

2. 教学应用技能教师是否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包括使用多媒体教具、编制教学课件、利用互联网资源等。

3. 研究与创新能力教师是否具备研究和创新的能力,能够积极研究和掌握新的信息技术应用方式,并能灵活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4. 教育教学管理能力教师是否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辅助管理教学,包括管理学生信息、制定在线作业和考试等。

5. 教育伦理和安全意识教师是否具备教育伦理和信息安全意识,能够正确引导学生使用信息技术,防范网络安全问题和不良信息。

评估流程确定评估标准后,学校或教育机构可按照以下流程进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评估:1. 设定评估目标和评估时间。

2. 选择评估方法和工具,例如问卷调查、观察记录等。

3. 对教师进行评估,并记录评估结果。

4. 分析评估结果,确定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

5.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师培训计划和措施。

6. 实施教师培训计划,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总结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评估标准是一项有助于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工具。

通过评估教师的能力,学校和教育机构可以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以提高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水平。

这将对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教学质量的提升产生积极影响。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是指针对中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掌握的教育技术能力进行规范和要求的标准。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本文将围绕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展开阐述。

首先,中小学教师应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计算机已经成为教师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教师需要具备使用电子邮件、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等基本办公软件的能力,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其次,中小学教师需要具备网络与信息素养。

互联网已经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需要从互联网上获取相关的教学资源,并善于利用网络进行教学和学习。

教师应具备识别和评估网络资源的能力,以确保所使用的资源具有可靠性和适用性。

此外,中小学教师还应具备使用多媒体教具和教学软件的能力。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得到广泛认可,教师应熟练掌握使用多媒体教具和教学软件的技术,以丰富教学内容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中小学教师需要具备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教师应了解和掌握能够支持教学的教育技术工具和平台,如在线教学平台、教学管理系统等,以便更好地组织和管理教学活动。

此外,中小学教师还应具备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信息素养是指教师在信息获取、处理和运用方面的能力,教师应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善于利用信息解决教学问题。

创新能力则是指教师在教育技术应用中善于探索、创新和实践的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索性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除此之外,中小学教师还应具备教育技术管理能力。

教育技术管理是指教师在组织和管理教育技术应用中的能力,教师应了解教育技术资源的使用和管理原则,并能有效地管理和维护教育技术设备和软件。

综上所述,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制定旨在提高教师在信息化时代的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

通过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网络与信息素养、多媒体教具和教学软件应用能力、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以及教育技术管理能力,教师将能够更好地利用教育技术工具和资源,提升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也逐渐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中,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也成为了衡量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旨在明确中小学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基本要求,促进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推动教育信息化进程。

首先,中小学教师应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这包括熟练操作计算机硬件设备和常用操作系统,能够熟练使用办公软件进行文字处理、表格制作和演示文稿制作等基本操作。

同时,教师还应了解基本的网络知识,包括网络的基本原理、网络资源的利用和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

其次,中小学教师应具备基本的信息检索能力。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信息检索能力,能够利用互联网等工具获取教学资源和教学信息,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还应当能够利用各种信息化教学资源,包括数字化教材、教学视频、教学软件等,为教学提供支持。

此外,中小学教师应具备基本的教学设计能力。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仅仅是指教师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教师能够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设计中,设计出符合信息时代特点的教学方案。

教师应当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合理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出生动、有趣、富有互动性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最后,中小学教师应具备基本的信息化评价能力。

教师应当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包括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作业批改、利用教学管理系统进行学生成绩管理和分析等。

同时,教师还应当能够对信息技术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旨在要求教师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信息检索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和信息化评价能力。

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教师才能够更好地应对信息化教育的挑战,更好地开展信息化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中小学教师应认真学习和掌握这些能力标准,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教育信息化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湖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细则

湖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细则

湖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细则为贯彻落实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湖南省教育厅制定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细则。

本细则旨在明确测评内容、方式和标准,为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供参考。

一、测评内容1.基础知识和技能:包括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软件使用、网络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2.课堂信息技术应用:包括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如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利用、教学设计与评价等。

3.教师自主学习和专业发展:包括教师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如网络学习、自主获取教学资源、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等。

二、测评方式1.笔试:通过题目测试教师对计算机操作和办公软件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教学观摩与评议:邀请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展示,评委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行评议。

3.个人陈述:教师向评委陈述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经验、成果和问题,并进行自我评价。

三、测评标准1.基础知识和技能:根据教师在笔试中的表现评分,包括计算机操作的熟练程度、办公软件的灵活运用、网络应用的使用能力等。

2.课堂信息技术应用:评委根据观摩教学的情况评分,包括多媒体教学的设计和展示、网络资源的利用和整合、教学设计和评价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等。

3.教师自主学习和专业发展:评委根据个人陈述和教师的学习成果评分,包括教师的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能否独立获取教学资源和信息、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的合理性等。

四、测评结果根据教师在各项测评中的得分,综合评价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评定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并给出测评意见和建议。

五、测评周期和要求测评周期一般为每年一次,具体时间由省教育厅确定。

参加测评的中小学教师应具备正式教师资格,参与测评是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机会,是教师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

六、测评成果的应用1.对中小学教师的晋升和职称评定具有指导作用,优秀教师可享受相应的晋升或职称待遇。

2.为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提供参考,针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不足进行补充培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专业能力。

为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特制定《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能力标准》)。

—、总则
(一)《能力标准》是规范与引领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有效
应用信息技术的准则,是各地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培训和测评等工作的基本依据。

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参照执行。

(二)《能力标准》根据我国中小学校信息技术实际条件的不同、师生信息技术应用情境的差异,对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应用信息技术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发展性要求。

其中,I.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为基本要求,主要包括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解、启发、示范、指导、评价等教学活动应具备的能力;II.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为发展性要求,主要针对教师在学生具备网络学习环境或相应设备的条件下,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

本标准根据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与专业发展主线,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区分为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五个维度。

二、基本内容
三、实施要求
(一)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能力标准》作为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能力标准》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纳入教师全员培训,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建立并完善推动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机制,切实提升广大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全面推动教育信息化,深化课程改革,实现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有关高等学校和教师培训机构要将《能力标准》作为教师培养培训工作的重要依据,加强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完善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培养培训课程,创新培养培训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和课程资源建设,开展相关研究,促进
教师专业发展。

(三)中小学校要将《能力标准》作为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


订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规划,整合利用校内外培训资源,做好校本研修,为教师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供有效支持。

要完善教师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制度,推动教师在教育教学和日常工作中主动应用信息技术。

(四)中小学教师要将《能力标准》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依据。

要主动适应信息化社会的挑战,充分利用各种学习机会,更新观念、补充知识、提升技能,不断增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要养成良好的应用习惯,积极反思,勇于探索,将信息技术融于教学和师生交流等各个环节,转变教育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和个性化发展。

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拓宽成长路径,实现专业自主发展,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附录:
术语表
1•多媒体教学环境:包括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与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主要由多媒体计算机、投影机、电视机等构成,以呈现数字教育资源为主。

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主要由多媒体计算机、交互式电子白板、触控电视等构成,在支持数字教育资源呈现的同时还能实现人机交互。

2.通用软件:是指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通用性软件,例如办公软件、即时交流软件、音视频编辑软件等。

3•学科软件:是指特别适用于某些学科的软件,如几何画板、在线地图、听力训练软件、虚拟实验室等。

4•数字教育资源:是对教学素材、多媒体课件、主题学习资源包、电子书、
专题网站等各类与教育教学内容相关的数字资源的统称。

5•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相对而言,泛指以信息技术支持为显著特征的教学形态。

6•技术资源:是对通用软件、学科软件、数字教育资源和网络教学平台等资源的统称。

7•网络教学平台:是对能够为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提供支持的网络平台的统
称,如网络资源平台、网络互动平台、课程管理平台、在线测评系统、在线教学与学习空间等。

8•移动设备:是对便携式计算通讯设备的统称,如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

9•评价工具:是指开展评价所使用的各种支持工具,如试卷、调查问卷、测试量表、评价量规、观察记录表、成长记录或电子档案袋等。

10.教师网络研修社区:是指支持教师进行学习、交流、研讨等活动的网络平台,一般具备个人空间、教师工作坊等功能,能够建立不同类型的学习共同体, 汇聚与生成研修资源,支持教师进行常态化研修。

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等各种硬件设备及软件工具与科学方法,对文图声像等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传输与使用的技术之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