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诊治热点问题及进展

合集下载

带状疱疹诊断与治疗阅读笔记

带状疱疹诊断与治疗阅读笔记

《带状疱疹诊断与治疗》阅读笔记一、带状疱疹定义与基础知识俗称“缠腰龙”,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常见皮肤病。

带状疱疹病毒通过皮肤接触传播,进入人体后,首先在局部淋巴结增殖,进而进入血液循环形成病毒血症。

这种病毒会侵犯神经系统,导致神经细胞的炎症和坏死,引发一系列的临床症状。

带状疱疹在皮疹出现前常有轻度发热、疲倦、食欲下降等前驱症状。

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在皮肤上出现红色丘疹,很快变成水疱,水疱破裂后形成糜烂和结痂。

皮疹多呈带状分布,因此得名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虽然常见于成人,但任何年龄段的人都可能感染此病。

带状疱疹的基础知识包括其成因、传播方式、症状表现以及易感染人群等。

理解这些基础知识对于正确诊断和治疗带状疱疹至关重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加强对带状疱疹的预防,如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与感染源接触等。

带状疱疹虽然多数情况下可以自愈,但也有可能引发并发症,如神经痛等,因此及时诊断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在阅读关于带状疱疹的文献或资料时,我们需要重点关注其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等方面的内容。

只有充分了解了带状疱疹的相关知识,我们才能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这种疾病。

在接下来的阅读过程中,我将深入学习带状疱疹的诊断方法、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等内容,以期提高自己对带状疱疹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1. 带状疱疹的概念与发病机制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病毒或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

它的发病机制涉及病毒的复制和体内免疫系统的反应,带状疱疹在人体免疫力下降或应激情况下易于发病,且主要发生在皮肤表面的某些区域,特别是胸腰部以及背部最为常见。

该病常伴随着一系列典型症状,如红疹、水泡和疼痛等。

病毒会沿着神经纤维传播,引发炎症和疼痛,导致皮肤出现带状分布的疱疹。

带状疱疹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到免疫应答、病毒复制和神经传导等多个方面。

带状疱疹的发病机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病毒入侵阶段、病毒复制阶段和免疫反应阶段。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诊疗现状及进展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诊疗现状及进展
ainduced 2854—5.
apoptosis in
necrosis
factor—
cardiac
myoeytes[J].Clin Invest,1996,98:
[33]Ungureanu LD。Balligand JL,Kelly RA,et a1.Myocardial contractile
dysfunction
300
存在持续或发作性剧烈疼痛;患区明显的色素沉着;(2)患区 明显的感觉、触觉异常.大部分患者I临床表现以痛觉超敏为特 征,轻轻的触摸即可产生剧烈难以忍受的疼痛,部分患者临床 表现以浅感觉减退为特征,触觉明显;(3)疼痛性质:以自发 性、刀割样或者闪电样发作痛或者持续性烧灼痛为主,多数患 者疼痛剧烈难以忍受,极个别患者缺乏典型的神经痛;(4)由 于对剧烈疼痛的恐惧,患者心理负担沉重,情绪抑郁,甚至对 生活失去信心,有自杀倾向,应该予以特别重视。 局部体征表现为:皮肤瘢痕,疱疹区正常皮肤色素消失, 感觉减退,痛觉过敏,痛觉异常。也有部分病程较长的患者疼 痛区域的皮肤与周围正常皮肤无异。
ganglion,DRG)具有高度的亲和性,刘靖芷
和郑宝森在研究中发现,将1%阿霉素0.2 ml注射于家兔坐 骨神经内,能够对相应DRG产生化学切除术效果,坐骨神经 支配区域痛觉随阿霉素注射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弱或消失。但 下肢运动功能不受影响¨…。 展望未来,在治疗PHN药物的研究上,将会把注意力转 向那些可以对抗神经性疼痛药物的新作用上来。 3.2神经阻滞疗法局部麻醉药作皮内注药或者周围神经 干、丛阻滞,从而阻断痛觉向中枢的传导,缓解大多数PHN. 此法应该尽早使用以求达到缓解急性疼痛、预防PHN的发生 和缓解其异常疼痛的目的。根据疼痛的部位可选择星状神经 节阻滞、硬膜外阻滞、椎旁神经阻滞、其他神经干以及分支阻 滞。鞘内给药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治疗PHN的方法,给 药方法为3

带状疱疹的发病趋势

带状疱疹的发病趋势

带状疱疹的发病趋势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一种疾病,它通常在人体免疫系统较弱时才会发作。

以下是带状疱疹发病的一般趋势:
1. 年龄趋势:带状疱疹在年龄较大的人中更常见。

这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人们的免疫系统会逐渐衰老,对病毒的抵抗力也会下降,从而使带状疱疹的发病率增加。

2. 免疫系统状况:带状疱疹通常在免疫系统较弱时发作,例如患有某些慢性疾病、接受器官移植、使用免疫抑制药物等情况下。

免疫系统状况较差的人更容易感染带状疱疹。

3. 水痘史:带状疱疹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曾经患有水痘的人有可能在以后发展为带状疱疹。

水痘病毒在人体内长期休眠,当人体免疫系统较弱时,病毒可以重新活跃起来引发带状疱疹。

4. 压力和疲劳:压力和疲劳会削弱人体的免疫力,增加带状疱疹发作的风险。

长期处于高压力和疲劳状态的人更容易感染带状疱疹。

需要注意的是,带状疱疹的发病趋势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以上趋势仅为一般情况。

如果有任何症状或疑虑,建议及时咨询医生。

综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的研究进展

综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的研究进展

综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的研究进展摘要:本文综述近5年来带状疱疹的综合疗法。

中药治疗的方法有:龙胆泻肝汤可缩短止痛、止疱、结痂和痊愈时间,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中药湿敷可弥补抗炎不足,对带状疱疹红斑消退,水疱干燥结痂,减轻疼痛方面具有好的疗效;复原活血汤可疏肝理气,达到止痛的效果。

西医治疗方法有:静注阿昔洛韦,外涂阿昔洛韦,局部注射维生素B1。

物理疗法有:红外偏振光治疗带状疱疹具有缩短病程、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降低后遗神经痛的优点;超短波可使病灶周围血管扩张,血流加速,利于炎症消退和吸收,也可抑制感觉神经传导减轻后遗神经痛;TDP具有一定的镇痛、消炎、消肿的效果,加速伤口的愈合。

关键词:带状疱疹中药物理疗法带状疱疹[1]为临床常见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临床表现为:沿单侧神经分布的簇集性小水疱。

患者除疱疹[2]外,还伴有神经痛,尤其老年患者中的80%会出现后遗神经痛,其中30%-50%的患者为顽固性神经痛。

常见于腰腹部,约占整个病变的70%。

发作时疼痛难以忍受,病程可达数月甚至一年以上。

其[3]治疗效果差异较大,与病毒长期潜伏体内有关,当人体抵抗力下降的时候易发病。

因此,外伤、手术、感染、肿瘤可诱发此病。

带状疱疹治疗的目的是加快疱疹吸收,降低疼痛强度和持续时间以及减少并发症[4]。

西医治疗带状疱疹的方法有:早期应用中等量的皮质类固醇激素,可减轻炎症和后遗神经痛,但长期应用可引起复发。

临床发现治疗该病单凭西药治疗较难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5],因此近年来研究人员积极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

现有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方法有:专方治疗[6]、中药外敷、辨证用药、针灸、眼针治疗、刺络拔罐治疗、穴位埋线、火针[7]等。

中医治疗效果明显,毒副作用小。

西医治疗带状疱疹可迅速缓解症状。

将中西医结合起来是目前临床治疗带状疱疹较为有效的方法现将综合疗法总述如下:1.中西药联合疗法1.1 阿昔洛韦联合牛黄清心丸牛黄清心丸具有益气养血,镇静安神的作用。

带状疱疹的病学研究进展和挑战

带状疱疹的病学研究进展和挑战

带状疱疹的病学研究进展和挑战带状疱疹,又称带状疱疹病毒性感染,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患者在初次感染时会出现水痘症状,体内VZV随后潜伏于神经节内,可在以后的某个时间点复发性激活,引起带状疱疹的临床表现。

带状疱疹在临床上表现为皮肤疱疹沿着神经节的分布区域出现,伴随疼痛和感觉异常,给患者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困扰和痛苦。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带状疱疹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和发现,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一、病原研究进展带状疱疹的发病机制和传播途径是科学家们长期关注和研究的焦点。

近年来,通过对VZV的病毒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科学家们逐渐揭示了VZV潜伏感染和激活复制的机制,为治疗和预防带状疱疹提供了更深入的理论和科学依据。

此外,疫苗研究方面的进展也为带状疱疹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临床治疗进展在带状疱疹的临床治疗领域,抗病毒药物的研发和应用是一项重要的进展。

目前,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等已成为带状疱疹的主要治疗手段,能够有效缓解病情、减轻症状、促进愈合。

此外,疼痛管理、神经保护等方面的治疗也在不断完善和深入,为患者提供更全面、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三、挑战与未来展望然而,带状疱疹的研究和治疗仍然存在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带状疱疹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治疗效果和预防策略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和验证。

其次,部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耐药性、复发等情况,需要更有效的干预措施。

另外,带状疱疹的并发症如神经痛等也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挑战。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相信带状疱疹的研究和治疗将会取得更大的突破和进展。

科学家们将继续努力探索带状疱疹的病理机制,不断优化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医疗服务,最终实现对带状疱疹的有效控制和预防。

带状疱疹的病学研究进展和挑战,指引着科学家和医生们不断探索和努力,为治疗带状疱疹这一常见疾病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诊疗现状

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诊疗现状

一)、临床症状表现:
• ①带状疱疹治愈 3个月后患区仍然 存在持续或发 作性剧烈疼痛;患区明显的色素沉着 ;②患区明 显的感觉、触觉异常,大部分患者临床表现以痛 觉超敏为特征,轻轻的触摸即可产生剧烈难以忍 受的疼痛;部分患者临床表现以浅感觉减退为特 征,触觉明显;③疼痛 性质:以自发性、刀割样 或者闪电样发作痛或者持续性烧 灼痛为主,多数 患者疼痛剧烈难以忍受。极个别患者缺乏 典型的 神经痛。④ 由于对剧烈疼痛的恐惧 ,患者心理 负担 沉重 ,情绪抑郁 ,甚至对生活失去信心 , 有自杀倾向,应该 予以特别重视。
强成瘾性药物:吗啡、氢吗啡酮和哌替啶。
• 抗抑郁药和镇静药
抗抑郁药两种作用:缓解疼痛,减轻抑郁。
临床研究者一致同意中枢抗抑郁药应被试 用于任何疼痛未获缓解者,不管是否有抑 郁表现。尽管抑郁在急性带状疱疹不常见, 但许多患者由于严重疼痛而焦虑,故三环 类和抗焦虑药经常同时应用。最常用的组 合是阿米替林、氟奋乃静。
•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50岁以上老年人,发 病率15-70%。
〖带状疱疹的定义〗
• 带状疱疹 • 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
中医称为"缠腰火龙"“缠腰火丹”,俗称"蜘 蛛疮"。其主要特点为簇集水泡,沿一侧周围神 经作群集带状分布,伴有明显神经痛。初次感染 表现为水痘,以后病毒可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 经节,免疫功能减弱可诱发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 再度活动,生长繁殖,沿周围神经波及皮肤,发 生带状疱疹。带状疱疹患者一般可获得对该病毒 的终生免疫。
PHN的几个特征:
• ①在带状 疱疹病毒感染的急性期,表现有严重神 经痛。②带状疱疹 急性期皮肤损害严重程度反映 感染病毒的量,警示可能发展为持续疼痛。③皮 损愈合后遗留结瘢者。④在急性带状疱疹病毒感 染时的皮损区域内,感觉机能不良。⑤急性带状 疱疹病毒感染时伴有体 液和细胞免疫异常也会使 得疼痛症状持续的时间延长 , ⑥疼痛作为前驱 症状以及患者体温超过38~42。⑦发生存在免疫遗 传因素。PHN与人类白蛋白抗原 (HLA) 呈正相关, ⑧患者大多具有焦虑以及相关 症状。

带状疱疹中医治疗的研究进展

带状疱疹中医治疗的研究进展

带状疱疹中医治疗的研究进展带状疱疹是临床常见皮肤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种以沿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和神经痛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

治疗带状疱疹方法很多,优选治疗方案是带状疱疹临床研究的方向之一。

如何减短治疗时间,以及如何减轻后遗神经痛仍是重要的研究课题。

标签:带状疱疹;中医疗法;针灸治疗【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759-01带状疱疹是临床常见皮肤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引起,其特点可以概括为:集簇水疱、单侧发生、带状分布、疼痛剧烈,属于中医学“蛇串疮”、“缠腰火丹”范畴,中医认为与情志不遂,饮食失调,脾失健运有关;其病因病机主要由于肝气郁结,久而化火妄动,脾胃湿热内蕴,外溢肌肤,兼因外感毒邪,以致湿、热、火毒肌肤而成。

除临床常见的沿神经节段分布的皮肤红斑”水疱外,带状疱疹尚有一些特殊类型,引起面瘫、失明、青光眼、内脏损害等,甚至导致死亡[1]。

1.中医诊治带状疱疹原理1.1带状疱疹的诊治原理带状疱疹治疗的目标是加快疱疹吸收、降低疼痛强度和持续时间以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目前对该病的治疗方法有西医的抗病毒治疗,营养神经剂及糖皮质激素治疗等。

早期给予中等量的皮质类固醇激素,可以减轻炎症,阻止病毒对神经节和神经纤维的毒性和破坏作用,减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但长期使用激素也可以引起复发。

中医针灸,内服中药及外敷,物理治疗等,效果均明显,且毒副作用小。

1.2近期中医治疗的发展近五年来带状疱疹的中医治疗方法也逐渐在发展,中药外敷”针灸”刺络拔罐”埋线也广泛应用。

眼针等治疗方法经济易用,也可以联合体针辨证选穴”配伍中药辨证内服,疗效显著。

半导体激光照射”短波紫外线等物理治疗技术在加速疱疹吸收、缩短病程、提高机体免疫力、快速止痛、预防后遗症发生等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2.中药治疗带状疱疹方案2.1中药内服法带状疱疹的治疗原则主要是抗病毒、消炎、止痛、预防继发感染及后遗神经痛。

带状疱疹中医辨证思路研究进展

带状疱疹中医辨证思路研究进展

带状疱疹中医辨证思路研究进展([1]金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201501;[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200030;[3]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县中医医院,云南676200;[4]金山区张堰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201514;[5]金山区金山卫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201512;[6]金山区枫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201501)邮编:201501摘要:带状疱疹有约9%~34%后遗症神经痛发生率,本文以中医辨证手法为引线,研究各家的辨证观点及治疗思路。

大家一致认为本病多与正气亏虚有关,脏腑辨证者从肝、胆、肺、心、脾、肾论治,经络辨证者从肝、胆、脾、心及三焦经论治,外感六淫辨证者从湿、热、风、火毒、温病伏邪论治;疼痛辨证从心论治或与气血荣通有关。

关键词:带状疱疹,辨证思路,治疗方法1带状疱疹是皮肤科常见的病毒性疾病,属中医学“蛇串疮”范畴,《蛇串疮中医诊疗指南》[1](2014)提出了诊疗方案;西医以抗病毒、止痛、营养神经和防止后遗症发生为治疗原则,但仍约9%~34%[2]的带状疱疹患者会发生后遗症神经痛(PHN),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临床资料表明中医早期介入治疗能有效地降低或缓解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笔者将近5年来一些中医专家发表的有关带状疱疹临床诊治经验,以中医辨证手法为引线,探究各医家的辨证观点及治疗思路,现叙述如下。

1.脏腑辨证1.1早期以肝、脾为主,久则伤心、脾。

黄尧洲[3]认为出疹期病位在肝、脾,疹点停发期气阴渐损,累及心脾;提出分期、简洁疗法和康复疗法相结合的观点,急性期解毒利湿汤(煅牡蛎、黄芩、柴胡、炒栀子、淡竹叶、连翘、车前草、冬瓜皮、茯苓皮等);亚急性期毒瘀并解汤(生龙骨、石决明、煅牡蛎、葛根、车前草、白芍、连翘);PHN期,安神活血方加减(重用酸枣仁、生龙骨、珍珠母、合欢皮、夜交藤,配葛根、白芍等),临床经验药对白芍、葛根。

纪青山[4]认为本病与肝郁、脾虚、湿热等有关,用雷火灸热敏法配合围刺手法,取局部阿是穴及相应夹脊穴治疗,可使肌肤火毒清泄、经络通畅、化瘀止痛。

带状疱疹诊疗指南

带状疱疹诊疗指南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在体内潜伏多年 后被激活,导致带状疱疹的发生。
发病机制
病毒通过感觉神经纤维传播到皮肤, 引起皮肤炎症和疼痛,随后出现水泡 和皮肤坏死。
诊疗流程和注意事项
诊疗流程
医生通常会根据症状和体征确诊带状疱疹,并采用抗病毒药物、止痛药、局部 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
注意事项
包括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抓挠水泡、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以防止病毒传播 等。
接触性皮炎
由于皮肤接触过敏原引起,表现为 皮疹和瘙痒。
丹毒
一种细菌感染,表现为皮肤红肿和 疼痛。
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
病情评估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和进展情况。
预后判断
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情况,预测疾病的预 后和可能的后遗症。
03
CATALOGUE
治疗建议
药物治疗
抗病毒药物
详细描述
带状疱疹的流行病学特点包括发病率高、传 染性强和传播途径广泛等。预防措施包括加 强个人卫生习惯、避免接触传染源、加强锻 炼和接种疫苗等。
THANKS
感谢观看
预防并发症和后遗症
如果出现带状疱疹症状,应及早 治疗,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带状疱疹患者应避免搔抓患处, 以防继发感染和留下疤痕。
对于年龄较大、免疫功能低下或 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应密切关 注病情变化,以防出现严重并发
症。
05
CATALOGUE
病例分享与讨论
病例一:老年带状疱疹患者的治疗与护理
总结词
详细描述
带状疱疹合并症包括眼、耳、内脏和神经并发症等,需要及时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治疗原则 包括抗病毒、消炎、止痛、营养支持和对症治疗等,根据不同情况制定个体化方案。

带状疱疹的诊断治疗进展

带状疱疹的诊断治疗进展

实验室诊断
总结词
通过实验室检测可以进一步确诊带状疱疹,包括病毒培养、抗体检测和PCR检 测等方法。
详细描述
病毒培养可以检测到水疱内的病毒,抗体检测可以检测到患者体内的病毒抗体 ,PCR检测可以检测到病毒的核酸。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医生确诊带状疱疹。
影像学诊断
总结词
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使用影像 学检查来辅助诊断带状疱疹,例如超 声检查或MRI。
带状疱疹的症状包括疼痛 、瘙痒、烧灼感等,通常 在皮疹出现前会有数天的 神经痛。
传播方式
带状疱疹主要通过直接接 触传播,如接触水疱破裂 后的液体。
带状疱疹的诊断重要性
早期诊断
早期诊断带状疱疹有助于及时治 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
愈率。
鉴别诊断
带状疱疹需要与其他皮肤病进行鉴 别诊断,如接触性皮炎、湿疹等。
带状疱疹的诊断治疗进展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引言 • 带状疱疹的诊断方法 • 带状疱疹的治疗方法 • 带状疱疹治疗的新进展 • 带状疱疹的预防措施
01
引言
带状疱疹的概述
01
02
03
定义
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 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皮肤病 ,通常表现为沿着神经分 布的成簇水疱。
症状
手术治疗
神经毁损术
对于顽固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可考虑神经毁损术,如脊髓 背根入髓区毁损术。
手术减压
对于带状疱疹累及神经根,可考虑手术减压,以减轻疼痛和 恢复神经功能。
04
带状疱疹治疗的新进展
新型药物的研发
新型抗病毒药物的研发
针对带状疱疹病毒的特异性抗病毒药物正在研发中,旨在更有效地抑制病毒复制 和减轻症状。

带状疱疹治疗进展

带状疱疹治疗进展
目前治疗带状疱疹 ,西 医主要采取抗 病毒治 疗 ,常 用 于胸腺嘧
(接 上 页 )
府对 医疗机构的监管 出现缺位的话 ,那么公众 的健康需求就 会 出现 两 个 结果 :一 是 根 本无 法 获得 ,二 是 代价 过 于 昂贵 。 融 资 、资 源 分配 、医 疗人 员 、医疗 机 构 、药 品 和 医疗 设 备 公 司 、保 险方 ,以及公众、监管人员都是这个过程和机制建设 中不可缺 少的参与者。卫生部 门作为 医疗服务供方 中的一个 部门 ,需 要和其他部门共 同合作 ,尽快建立 民营医疗 机构监管体系 。
现代实验研究发现水痘 一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人体 ,先从 皮肤的感觉 神经未梢沿脊髓后 根及三叉神经节的神经纤维
卢熙福 曾 珠 :广州市越秀区中医杂病医院 广东广州 510000
向中心移动,可潜伏在感 觉神经节 的神 经原 中,当机休免疫 功能下降 ,病毒就 会 发作而 引起带状 疱疹 j。文献 报导在 带状 疱疹 患者 的外 周血 中 CD4细胞 降低 、CD8细胞 升高 , CIM/CD8比值显著降低 J,同时机体 产生 高滴 度 的抗 vZV 抗体 ,该抗体引起神经组织水肿 、充血和瘢痕等病理改变 ,与 疼痛的剧烈程度和疼痛 持续 时间直接关联 J。带状疱 疹后 遗神经 痛 (PHN)由 Rowbotham 等 命 名 ,系 指 带 状 疱 疹 (Hz)皮疹 消退后 ,其受 累皮肤 出现疼痛 或持续性 疼痛 达 3 个月以上 。据统计带状疱疹 发生后遗 神经痛 7.7% ,而在 老年人可高达 56.6%IS]。文献报道 PHN发生 与年龄 、发作 时疼痛的程度 、皮 损数量 、持续时 间、精神状态是否早期治疗 及性 别 等 有 关 ,Marshall 报 道 在 带 状 疱 疹 出 现 症 状 72小 时内及时治疗 ,PHN发生率下降 46% ,由此可推测在发 病早 期力求有效的清除 病毒 ,提高 细胞免疫功 能 ,抑 制特异 性抗 体产生,并减弱该 抗体引起 的炎症 反应 ,可减轻患 者的 疼痛程度 ,缩短疼 痛持续时 间,预 防后遗症的发生。

带状疱疹的研究治疗进展

带状疱疹的研究治疗进展
V Z V在 患 者 体 内 的更 容 易 存 活 并 大 量 繁 殖 , 进 而 破 坏 身 体 更
多的免疫机制 , 触发 身体 患处 神经病变 ; 李娟 等 认为 , V Z V
烈 。本文通过对 国内外相关 文献的 回顾 , 对 HZ的发病机制 、 病理诊断 、 各种疗法 作一个 综述 , 旨在为 以后 的临床 治疗 提 供参考 。
洛韦注射液 ( 每次 0 . 2 5 g , 每天 2次 ) 治疗 的基 础上采用威伐 光进行治疗 , 光源距离皮肤 2 5 e m, 每次 2 5 m i n , 每天 1 次, 临 床研究表明 , 痊愈率提 高 , 水疱停止 时间、 完全 结痂时 间和脱 痂时间明显缩短 , P H N发生率 明显降低 。喷昔洛韦是一种 新 型无环核苷类抗病 毒药物 , 可 在感染 细胞 中聚集 , 通 过抑 制 病毒 D N A合成达到抗病毒 的作 用。威伐 光是一种 新型 光疗
下来 V Z V 的潜 伏 与再 激 活 与 V Z V特 异 性 免 疫 水 平 密 切 相
中外学者们从免疫 系统的细胞 分子水平解释 了 H Z的发
作者简介 : 王滨 , 男. 主管药师 , 研究方向 : 药物新 制剂和新剂型 , E — ma i l : 4 1 3 7 0 2 9 6 8 @q q . c o n
t r e a t me n t me a s u r e s, whi c h i s t o p r o v i d e t he b a s i s f o r c l i n i c a l t r e a t me n t .
Ke y wo r d s : He pe r s z o s t e r ; V a r i c e l l a — z o s t e r v i r u s ; Ne u r a l g i a

医学专题带状疱疹的诊疗现状2360

医学专题带状疱疹的诊疗现状2360

带状疱疹与单纯(dānchún)疱疹鉴 别
• 单纯疱疹(pào zhěn)好发于皮肤与黏膜交接
处,分布无一定规律,水疱较小易破, 疼痛不著,多见于发热(尤其高热)病的 过程中,常易复发。
• 带状疱疹是簇集成群水疱,延一侧周围
神经呈带状分布。 在明显的神经痛的地 方,常伴局部淋巴结肿大。水疱之间皮 肤正常。
第十四页,共三十一页。
内脏 带状疱疹 (nèizàng)
• 当疱疹病毒由脊髓处的神经
根向体内侵犯内脏神经纤维 时,可引起急性胃肠炎、膀 胱炎、前列腺炎,表现(biǎoxiàn) 为腹部绞痛、排尿困难、尿 潴留等。
第十五页,共三十一页。
带状疱疹是否(shì fǒu)需要预防?
• 本病原发感染后,病毒就躲进了神经节中,尚无
名为人疱疹病毒3型(HHV3),此病毒呈砖形,有立体 对称的衣壳,内含双链DNA分 子。VZV对体外环境的抵抗力 较弱,在干燥(gānzào)的痂内很 快失去活性。
第三页,共三十一页。
带状疱疹的流行病学 调查 (liú xínɡ bìnɡ xué)
• 带状疱疹在无或低免疫力的人群,如婴
幼儿中引起原发感染,即为水痘。
• 治法:疏肝泻火,清热利湿
• 方药:胆草9克,黄苓8克,赤芍9克,茜草9克,川柬9
克,柴胡9克,当归9克,木通6克,车前子9克,大黄9 克
• 用法:一日一剂,水煎,分两次服。忌辛辣炙博之

第二十六页,共三十一页。
中医对湿盛证辩证 及治疗 (biànzhèng)
• 症状:患者皮肤淡红起水泡,泡壁松弛,破后糜烂渗
有关。
第四页,共三十一页。
带状疱疹的发病(fā 机 bìng) 理
水疱-带状疱疹病毒(bìngdú)经呼吸道黏膜进入血液形成病毒 (bìngdú)血症,发生水痘或呈隐性感染,以后病毒(bìngdú)可长期 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者颅神经感觉神经节内。当机体受 到某种刺激(如创伤、疲劳、恶性肿瘤或病后虚弱等)导致 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潜伏病毒(bìngdú)被激活,沿感觉神经轴索 下行到达该神经所支配区域的皮肤内复制产生水疱,同时受 累神经发生炎症、坏死,产生神经痛。

临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病机制、诊疗现状、治疗方法选择及治疗新进展

临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病机制、诊疗现状、治疗方法选择及治疗新进展

临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病机制、诊疗现状、治疗方法选择及治疗新进展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是带状疱疹最常发生且难以控制的并发症,长期疼痛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且还会导致焦虑、抑郁,甚至自杀。

年龄、性别、急性期疼痛控制不良等均是PHN 的高危因素。

发病机制PHN 属于典型的神经病理性疼痛。

疼痛发生机制包含外周机制和中枢机制。

外周机制:受损的伤害性感受器异常放电导致外周敏化。

中枢机制:①脊髓背角神经元的敏感性增高;②脊髓抑制性神经元的功能下降;③脊髓背角Aβ纤维脱髓鞘,与邻近C 纤维形成新的突触;④脊髓背角伤害性神经通路代偿性形成,使中枢对疼痛的反应阈值大大降低。

表1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和PHN 的临床表现发疹前常有乏力、彳曝及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PHN 受累部位通常大于皮损区域。

根据疼痛同时或之后出现疼痛,常表现为患处烧灼样、性质,可将PHN 分为喇类型: 针刺样、闪电样疼痛或$蜗,可伴皮肤感觉过 ①烧灼样或者针刺样痛,常持续性发作;②电击样痛、撕裂样痛或者放射样痛,间断性发作;①如眼带状疱疹常引起同侧头痛;②耳带状庖疹常表现为耳痛和外耳道疱疹;③内脏神经纤维受到侵犯时常引起急腹症表现和相应部位疼痛;@老年带状疱疹患者会出现运的神经麻痹等。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现状目前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治疗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微创介入治疗。

保守治疗可分为急性期治疗和慢性期治疗。

急性期治疗包含抗病毒治疗、激素、营养神经类药物和非留体类抗炎药治疗等。

慢性期治疗包括修复神经类药物、减少外周与中枢神经敏化的治疗,如钠离子通道拮抗剂、带状疱疹急性期可能伴随的其他疼痛表现: i 碍和感觉异常。

钙离子通道拮抗剂以及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吸收抑制剂。

微创介入治疗策略,如神经阻滞治疗,则是针对受累神经的脉冲射频、脊髓电刺激或背根神经节(DRG)刺激,同样可改善患者的疼痛与预后。

PHN治疗方法选择PHN的治疗应规范化,治疗原则是:尽早、足量、足疗程、综合治疗及个体化治疗。

中西医治疗带状疱疹的应用现状

中西医治疗带状疱疹的应用现状

中西医治疗带状疱疹的应用现状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病毒感染性疾病,又称腰缠火丹、串疮、蜘蛛疮等[1]。

以簇集性小疱疹、神经痛为主要症状。

侵犯三叉神经、耳神经及面神经时,严重者可造成失明、失聪、面瘫等,少数患者可留有后遗神经痛[2],疼痛夜间为重,甚者不能入眠,使患者饱受折磨。

西医治疗带状疱疹以抗病毒为主,辅以营养神经、止痛、抗焦虑等药物,宜在疾病早期应用,且多为两种以上联合用药,并且根据病情加以相应的辅助治疗;中医治疗带状疱疹主要通过辨证施治进行内服外敷中药、拔罐、针灸、艾灸、火针法等,尤其以上几种方法联合应用,效果显著,特别对带状疱疹的后遗神经痛疗效更佳。

1 病因现代医学描述带状疱疹为一种病毒性感染[3],引起带状疱疹的病毒与水痘病毒大小相同,且抗原性亦无异,因此本病也被认为是许多年前,初次感染的水痘病毒(Chicken-poxor Varicella)潜伏在感觉神经节的再度活动所致,大概得过一次后不会再复发(体力极度衰弱者,偶会得到第二次)。

祖国医学称带状疱疹为“缠腰火丹”,也有人称其为“蜘蛛疮”或“蛇缠腰”。

本病多因情志不遂、饮食失调,以致脾失健运、湿浊内停、郁而化热、湿热搏结兼感毒邪而发[4]。

2 治疗2.1 现代医学治疗:单一使用西药治疗带状疱疹病程长、疗效慢、易出现不良反应、遗留后遗失神经痛,故常联合用药。

2.1.1 抗病毒药物2.1.1.1抑制病毒的DNA和RNA聚合酶,阻止病毒复制:药物有病毒灵、阿昔洛韦、泛昔洛韦、更昔洛韦、单磷酸阿糖腺苷等。

陈明[5]使用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120例。

方法:治疗组62例口服泛昔洛韦250mg,3次/天;对照组58例口服阿昔洛韦200mg,5次/天,均连续10天。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5%,对照组79.3%。

120例中有7例出现不良反应,均未影响治疗。

骆津蓉[6]使用更昔洛韦治疗本病78例,治疗组40例静滴更昔洛韦0.25g/天;对照组38例口服阿昔洛韦0.2g,5次/天,疗程均为5天。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新进展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新进展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新进展带状疱疹,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它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感染性皮肤病。

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则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困扰。

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诊疗也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指带状疱疹皮疹愈合后持续 1 个月及以上的疼痛。

这种疼痛通常表现为持续性或阵发性的烧灼样、电击样、刀割样疼痛,程度剧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认为主要与病毒对神经的损害、炎症反应、神经可塑性改变等因素有关。

在诊断方面,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以及相关的辅助检查来进行综合判断。

详细的病史询问包括带状疱疹的发病时间、治疗情况、疼痛的特点和程度等。

体格检查时,医生会重点检查疼痛区域的感觉、触觉、温度觉等是否存在异常。

此外,神经电生理检查、影像学检查(如磁共振成像)等也有助于明确神经损伤的部位和程度。

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药物治疗、微创介入治疗、物理治疗等。

药物治疗是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基础治疗方法。

一线药物包括钙离子通道调节剂(如普瑞巴林、加巴喷丁)、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和5%利多卡因贴剂。

普瑞巴林和加巴喷丁通过调节钙离子通道,减少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发挥镇痛作用。

阿米替林则通过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和 5-羟色胺的再摄取,缓解疼痛和改善情绪。

5%利多卡因贴剂可直接作用于疼痛部位,阻断疼痛信号的传导。

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者患者不能耐受药物的副作用,微创介入治疗则是一种有效的选择。

常见的微创介入治疗方法包括神经阻滞、脉冲射频治疗和脊髓电刺激等。

神经阻滞是将局麻药或神经毁损药物注射到受累神经周围,阻断疼痛信号的传导。

脉冲射频治疗通过射频电流调节神经功能,减轻疼痛。

脊髓电刺激则是通过在脊髓硬膜外植入电极,发放电刺激来抑制疼痛信号的传递。

物理治疗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带状疱疹诊治热点问题及进展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引起的常见急性病毒感染性皮肤病,VZV在体内以潜伏状态存在,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被激活,并传递到皮肤引起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接触无免疫保护人群后可能使其患水痘,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

本文综述了带状疱疹诊治热点问题及进展。

1 带状疱疹的特殊类型及易误诊问题一些特殊表现的带状
疱疹容易造成漏诊或误诊,如遇到皮疹尚未出现的前驱期或表现为顿挫型带状疱疹时,可能将其神经痛将其诊断为其他疾病,如心绞痛,肋间神经炎,消化道溃疡等,从而耽误病情。

另外,需与一些特殊类型疾病的鉴别诊断。

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的皮损呈线性时,称之为带状疱疹样的HSV,此类疾病易与皮损数目少、局限于一个位置的带状疱疹相混淆。

在诊断不确定,特别是面部或生殖器区域发生疱疹时,建议进行实验室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以明确诊断。

带状疱疹偶尔也有与接触性皮炎混淆,鉴别要点为后者有接触史,皮疹与神经分布无关,自觉烧灼、瘙痒,无明显神经痛。

播散性带状疱疹是带状疱疹中的严重类型,表现为在带状疱疹的基础上全身泛发的水疱,水疱通常不是群集
的,而是类似水痘样呈脐凹状散在分布,严重者可出现皮肤坏死及血疱,病毒播散至内脏,并发脑膜炎、肺炎、心肌炎、肝炎等,威胁患者生命。

双侧带状疱疹指皮损累及双侧多神经节段,水疱簇集分布,以胸腰段和面神经为主。

既往报道,播散性带状疱疹及双侧带状疱疹多发生在高龄体弱及肿瘤
患者,但随着近年来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其报道愈发常见,并时常有低龄患者的报道。

播散性带状疱及双侧带状疱疹病情危重,有一定的死亡率,多数患者免疫水平低下,需及时予以抗病毒、止痛、提高机体免疫力等联合治疗,由于糖皮质激素易加重病毒的扩散,故不建议使用。

2 带状疱疹临床防治进展2.1带状疱疹的规范化治疗在没有其他复杂危险因素情况下,带状疱疹通常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治疗的原则是及早、足量、足疗程;治疗的目的是减轻皮损、降低急性带状疱疹相关疼痛(acute zoster-associated pain, ZAP)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而在免疫低下或其他易感患者中,治疗目标则延伸到减少伴随并发症的发生。

抗病毒药物的系统使用已证实可以减轻皮肤症状并降低ZAP的持续时间或严重性。

常用抗病毒药物有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等。

通常认为抗病毒治疗的最佳时机为发疹的48-72h。

阿昔洛韦口服生物利用度低,仅为15-20%,常需静脉给药,而静脉给药有引起肾功能不全、肾衰竭的风险。

伐昔洛韦、泛昔洛韦口服吸收较好,生物利用
度高,是临床上治疗无并发症带状疱疹最常用的口服药物。

推荐的药物剂量为阿昔洛韦0.4g,每日5次口服;伐昔洛韦1g,每日3次口服;泛昔洛韦250mg,每日3次口服;抗病毒疗程为7-10d,或至皮损结痂。

另外,及时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可减缓病毒的复制、背根神经节内的病毒载量。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有一些证据表明在疾病发展早期的抗病毒治疗可以降低PHN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但目前的研究结果尚未完全一致。

在及时规范的系统抗病毒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镇静止痛类,免疫调节类、营养神经类药物等也是常用的系统治疗方法。

应用镇静止痛类药物缓解患者疼痛是带状疱疹治疗中的重要环节,急性期疼痛明显的患者可尽早应用抑制中枢兴奋类的药物如多塞平、阿米替林等。

严重的神经痛,选用抗癫痫药如普瑞巴林、加巴喷丁等。

临床上选用的神经营养制剂如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目前尚无临床证据支持其在缓解神经痛及预防PHN发生方面的肯定疗效,而近年来研究表明,带状疱疹神经痛的发生多为功能性的神经电生理变化,并没有明显的器质性神经病变,因此在带状疱疹的治疗中并不建议常规使用神经营养制剂。

同时,临床上期待提高带状疱疹患者免疫力,选用免疫调节剂如胸腺肽、卡介菌多糖核酸等,目前并没有效证据支持其肯定疗效,故在带状疱疹急性期,无适应症时并不建议常规选用。

此外,针对带状疱疹的局部治疗、物理治疗及中
西医结合治疗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包括皮损处选用生理盐水、3%硼酸溶液等清洗或湿敷,无明显渗出时外用3%阿昔洛韦乳膏、l%喷昔洛韦乳膏等。

常见的物理疗法有激光、紫外线、红外线、高压氧、磁场、频谱、微波等,均在促进疱疹的吸收、结痂,缓解、治愈神经痛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即在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或针灸的方法促进止疱、止痛、治愈等,在长期实践中证实了祖国医学对带状疱疹的疗效,但仍需有效的循证医学证据加以证实。

2.2 新型抗病毒药物在带状疱疹治疗中的使用溴夫定是胸苷类似物,与阿昔洛韦具有相似的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病毒的复制。

由于这种过程只在病毒感染的细胞内进行,因此其抗病毒作用具有高度的选择性。

溴夫定在欧洲获批准用于带状疱疹和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的治疗。

伐马洛韦(EPB-348)的作用机制与阿昔洛韦相似,对HSV-1,HSV-2,VZV和EBV具有较高的活性,尤其是其抗VZV活性高于阿昔洛韦。

但类似于其他抗病毒药,伐马洛韦也已显示出对突变胸苷激酶突变的抗性。

同时一项关于带状疱疹治疗的II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与伐昔洛韦相比,伐马洛韦并没有显示出更大的优势,这主要是由于其会引起恶心、头痛、呕吐等不良反应。

新型抗病毒药FV-100属于双环核苷类似物,每日口服给药1次足以维持血药浓度在EC 50以上。

2013年,用于评估FV-100治疗带状疱疹的安全性
和有效性的II期临床试验完成,但试验结果尚未公布。

近期,据ContraVir Pharmaceuticals报道,该药物的III期临床试验已开始启动。

2.3糖皮质激素在带状疱疹治疗中的共识与争论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在VZV感染的治疗中存在一定的争议,一般认为糖皮质激素可缓解炎症反应,减轻神经元损伤,进而缓解疼痛,有利于预后。

但也有研究者认为糖皮质激素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可引起病毒扩散,不利于预后。

现有的绝大多数临床报道均显示激素未促使病毒感染的血行播散,
诱发带状疱疹的播散及感染的加重。

偶见的不良反应有报道称面部带状疱疹静滴地塞米松后所引起带状疱疹泛发并脑
膜脑炎,及有慢性皮肤病史的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带状疱疹后诱发红皮病等。

根据最新发表于Cochrane的系统评价,通过对787例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带状疱疹病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急性期激素治疗并不能有效预防PHN
的发生;但短期激素治疗能缓解带状疱疹急性发作期的疼痛,加速皮损愈合,可作为急性期的辅助治疗措施。

关于糖皮质激素在带状疱疹治疗中的应用,通常主张在足量抗病毒药物应用的基础上,病变早期(出疹5d以内)的5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出现皮损较重,疼痛明显时,排除禁忌证后适当使用中小剂量激素作为辅助疗法, 起始剂量成人泼尼松为
30-40 mg/d,分2-3次口服,每7天减少10 mg左右,3周为1个疗程。

3 带状疱疹疫苗研究及应用进展预防VZV再激活
引起的带状疱疹与PHN的最佳策略是使用疫苗。

默沙东制药公司研发的VZV减毒活疫苗ZOSTA V AX是目前唯一获批准上市的带状疱疹疫苗,ZOSTA V AX于2006年经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ood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上市,目前该疫苗已经在美国、欧盟、澳大利亚等60 多个国家及地区被批准用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18],但尚未在我国上市。

已有资料显示该疫苗可有效降低带状疱疹及PHN的发生率。

但作为减毒活疫苗,其有效成分为VZV,疱疹病毒具有潜在的致癌性,研制亚单位疫苗及DNA疫苗则可以去除病毒致癌基因,规避此类风险,但目前尚无带状疱疹亚单位及DNA 疫苗被批准上市。

此外,国产带状疱疹疫苗的研制目前也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包括长春百克生物科技股份公司和长春长生生物科技股份公司研制的带状疱疹减毒活疫苗。

作者:杨慧兰简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