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带状疱疹治疗指南(草稿)

合集下载

带状疱疹治疗指南

带状疱疹治疗指南

中国带状疱疹治疗指南1、带状疱疹得病因学带状疱疹由潜伏在神经系统内得VZV复活所致。

VZV既就是水痘又就是带状疱疹得病原体,属于嗜神经及皮肤得疱疹病毒,只累及人。

首次感染通常发生在童年,并导致出现水痘。

在病毒血症期,VZV进入表皮细胞,引起典型得水痘疹。

病毒接着进入皮肤粘膜得感觉神经,并通过轴突逆向输送到临近脊髓得脊神经背根感觉神经节或颅神经得感觉神经节内,永久性得潜伏在神经元中、VZV潜伏在大约1%-7%得感觉神经节得神经元内,每个被感染得细胞中基因组复制数少于10个。

VZV在潜伏状态中就是不传染得,随着年龄得增长,或发生免疫抑制及免疫缺陷时,VZV特异性细胞免疫下降,VZV在受累得感觉神经元中复活,形成完整得病毒体,接着这些病毒体会通过感觉神经轴突转移到皮肤,从一个细胞传播到另一个胞,穿透表皮,引起特有得疼痛性得皮肤带状疱疹,表现为簇集得丘疹水疱,密集地分布于受累感觉神经根支配得皮区。

2、带状疱疹得流行病学VZV感染得复发发生于约20%得血清学阳性得个体。

一般VZV感染一生只复发一次、免疫缺陷患者可能在同一皮节发生两次带状疱疹,极少数病例可复发数次。

带状疱疹得发生风险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高龄之所以成为带状疱疹重要得危险因素,可能就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免疫逐步减弱,VZV特异性细胞免疫(CMI)反应得成分减少(功能降低?)所致。

此外,任何原因导致得免疫功能缺陷,如白血病、骨髓移植、HIV感染、癌症等,都会大大增加带状疱疹得发病风险、3。

带状疱疹得传播带状疱疹皮损处含高浓度得VZV,可经空气传播,导致易感者发生水痘。

但带状疱疹比水痘传染性低、限局性带状疱疹只在出疹后至皮损结痂前有传染性,因此患者应避免接触易感者,直至皮损结痂。

易感者包括:孕妇、<28周出生得婴儿(早产儿?)或体重〈1000g得婴儿、免疫缺陷患者。

遮盖皮损后,VZV传染性会下降。

4.带状疱疹得临床特征带状疱疹得临床过程就是多变得。

通常在儿童与年轻得成人中症状较轻、典型得带状疱疹有前驱症状,可能发生头痛、畏光、不适,通常很少发热,皮肤感觉异常与不同程度得疼痛就是最常见得症状。

带状疱疹的治法

带状疱疹的治法

带状疱疹的治法一,生大黄20克,黄柏20克,五倍子10克,芒硝10克达克罗宁0.3克。

共研细末装瓶备用,用时以凡士林调成30%的软膏外敷患处皮损。

主治:带状疱疹疗效:一般用上症状就会有所好转,烧灼刺痛减轻,24小时水泡萎缩,3次开始结痂干枯,平均6天即可治愈。

二,明矾琥珀冰片蜈蚣各等分共研细末装瓶备用。

主治:带状疱疹疗效:用时以蛋清调敷患处皮损,日数次,随干随擦,一天痛止,2-3天疹消而愈。

三,大黄黄柏各等分共研细末。

鱼石脂软膏或京万红软膏适量调膏,外敷患处皮损。

主治:带状疱疹疗效:每日外用一次,平均4天愈。

四,雄倍油:雄黄五倍子枯矾黄连给等份共研细末装瓶备用。

主治:带状疱疹疗效:用时香油调敷患处皮损,最快10小时,最慢5天,平均2.5天治愈。

五,黄连30克七叶一枝花50克明雄黄60克琥珀90克明矾90克蜈蚣20条共研细末装瓶备用。

主治:带状疱疹疗效:香油调敷患处皮损,日一次,平均5天内治愈。

六,治疗带状疱疹一次立刻痊愈绝技方法:病灶局部常规消毒.用梅花针扣刺疱疹及病变范围, 皮肤微出血.然后用闪火法拔罐.拔出红黄相间的液体.消毒卫生纸擦净.注意:1.毒液一定要拔净,一次拔不净,要反复拔,直到干净为止.2.病变部位一定要拔严,不留空位.说明;1.用本方法治疗完毕后,立刻止痛.有的患者病变部位被衣被接触即疼痛难忍,但是在拔罐过程中,只有轻微的拔罐造成的抽吸感.2.病变部位糜烂的,不需梅花针扣刺,直接拔罐既可.拔完后,用红外线烤干.3.有的部位用拔罐无法操作时,可用10---20毫升的注射针管,切去头部,对准病变部位,抽吸针柄,可起到和拔罐同样的效果.现在则用真空拔罐代替.4.操作完毕后.我一般不再消毒处理.也无感染的病例.但是,为了操作规范,请大家在运用时,自己掌握.5.此方法优于其他方法.我治疗将近100例,均一次治愈.七,我治带状庖疹一针绝至阳穴点刺放血加拔罐轻者一次重者五次愈,不吃药打针绝效一百多例未见后一神经疼者三商穴可治愈带状疱疹三商穴为少商、中商、老商三穴。

带状疱疹治疗指南

带状疱疹治疗指南

带状疱疹治疗指南疾病简介: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herpes varicella 一zoster virus , VZV ) 所引起的,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小水疱为特征,常伴有明显的神经痛。

疾病分类:一、顿挫型带状疱疹:仅发生红斑、丘疹、而不形成水疱,即自行消退。

二、出血型带状疱疹:水疱内容为血液。

三、坏疽型带状疱疹:水疱中心出现坏死,呈褐色结痂,痂下为溃疡,愈后有疤痕。

四、泛发型带状疱疹:病毒通过血行播散,全身泛发水痘样皮疹,伴高热、肺、脑等全身中毒症状,病情严重,可导致死亡。

五、眼带状疱疹:如累及角膜,水疱破溃,形成溃疡性角膜炎,愈后留有角膜疤痕而失明,严重者甚至发生全眼球炎。

六、耳带状疱疹:由于病毒膝神经节,影响面神经和听神经的感觉神经纤维,使外耳道出现水疱、面瘫、及内耳功能障碍(耳鸣、耳痛)称为Ramsay-Hunt综合症。

七、内脏带状疱疹:病毒由脊髓神经节侵及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的内脏神经纤维,引起胃肠道及泌尿道症状,病毒从脊髓神经前、后根向上侵及中枢神经系统,表现脑膜炎。

发病原因:本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病毒通过呼吸道粘膜进入人体,经过血行传播,在皮肤上出现水痘,但大多数人感染后不出现水痘,是为隐性感染,成为带病毒者,此种病毒为嗜神经性,在侵入皮肤感觉神经末梢后可沿着神经移动到脊髓后根的神经节中,并潜伏在该处,当宿主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时,如患感冒,发热,系统性红斑狼疮以及恶性肿瘤时,病毒又被激发,致使神经节发炎,坏死,同时再次激活的病毒可以沿着周围神经纤维再移动到皮肤发生疱疹,在少数情况下,疱疹病毒可散布到脊髓前角细胞及内脏神经纤维,引起运动性神经麻痹,如眼,面神经麻痹以及胃肠道和泌尿道的症状。

VZV属疱疹病毒,为嗜神经病毒,完整的VZV呈球形,直径约150~200nm,核酸为双链DNA,由正20面体的核衣壳组成,外层由疏松的脂蛋白形成包膜,散布有病毒编码的糖蛋白,病毒颗粒仅外壳具有传染性,水痘和带状疱疹在临床上是两个不同的疾病但是由同病毒引起,VZV原发感染后大约有70%的儿童在临床上表现为水痘,约30%的人为隐性感染,二者均为带病毒者。

中国带状疱疹诊疗 指南与共识 标准与规范

中国带状疱疹诊疗 指南与共识 标准与规范

中国带状疱疹诊疗指南与共识标准与规范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国带状疱疹诊疗指南与共识:标准与规范》第一部分:引言。

带状疱疹治疗方案

带状疱疹治疗方案
3.定期随访,了解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七、预期效果
1.显著缓解患者急性期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2.促进皮疹愈合,减少并发症。
3.提高患者免疫力,降低复发风险。
4.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八、风险评估
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继发感染等风险。需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处理。
2.综合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年龄、体质等因素,采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多种方法。
3.坚持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4.注意预防感染,加强皮肤护理,防止继发感染。
5.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三、治疗方案
1.药物治疗
(1)抗病毒治疗: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早期应用可减轻病情,缩短病程。
二、治疗目标
1.缓解急性期疼痛,减轻患者痛苦。
2.促进皮疹愈合,防止并发症。
3.提高患者免疫力,降低复发风险。
4.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三、治疗原则
1.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2.综合治疗,多学科联合干预。
3.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年龄、体质等因素调整治疗方案。
4.预防感染,加强皮肤护理。
(3)热疗:热敷、温泉浴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3.心理治疗
针对患者疼痛、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给予心理支持,必要时采用心理治疗药物。
4.中医治疗
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采用中药内服、外敷、针灸、拔罐等治疗方法。
5.康复治疗
加强功能锻炼,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四、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根据患者病情而定,一般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急性期治疗以抗病毒、止痛为主,亚急性期和慢性期以止痛、改善局部症状和康复治疗为主。

带状疱疹中医诊疗方案

带状疱疹中医诊疗方案

带状疱疹中医诊疗方案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它主要表现为皮肤神经节沿分布的痛疮,伴有皮疹、瘙痒和发热等症状。

中医认为,带状疱疹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以及湿热邪毒累积在皮肤,并影响了气血运行而引起的。

以下是中医诊疗带状疱疹的方案:1.辨证施治: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首要任务是根据患者的证候进行辨证施治。

常见的证候包括热毒壅肤、湿热壅盛、气血不畅等。

根据不同的证候,可以选择不同的中药进行治疗。

2.中药外敷:准备一副经典外用药方,如银翘散、木贼速愈膏等。

可选用挥发油,如薄荷油、独活油等,用棉签蘸药液涂敷疱疹部位,并遮盖保护。

外敷药物能减轻皮疹部位的瘙痒和疼痛,促进疱疹早日干燥结痂。

3.清热解毒:根据患者体质和疾病病程的不同,可选用清热解毒的中药进行治疗。

如用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等中药煎汤或冲剂来清热解毒,有效消除疱疹部位的湿热毒邪,缓解病情。

4.活血化瘀:带状疱疹在皮肤神经节沿线形成痛疮,常伴随气血瘀滞。

选择活血化瘀的中药进行治疗,如川芎、桃仁、红花等,能够改善局部气血循环,促进疮口愈合。

5.补益正气:因为中医认为带状疱疹是由人体正气不足导致的,因此需要补益正气。

选择益气健脾的中药进行治疗,如黄芪、党参、白术等,能够增强患者的抵抗力,加速康复。

6.食疗调理:带状疱疹患者应遵循清淡饮食,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量。

可以适量食用绿豆、芦荟、赤小豆等有清热解毒作用的食物,帮助清除体内的湿热邪毒。

7.忌用逆寒食物:带状疱疹患者忌食逆寒食物,如冷饮、冰淇淋等。

这些食物会导致寒湿内凝,加重病情。

8.注意休息:带状疱疹是一种病情相对较重的疾病,患者需要充分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

适当的休息可以促使体内的正气恢复,加速康复过程。

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中医诊疗带状疱疹的方案主要是根据患者的证候来进行辨证施治。

通过中药外敷、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补益正气等方式进行治疗,患者还可以通过食疗调理和注意休息来促进康复。

中国带状疱疹诊疗 指南与共识 标准与规范

中国带状疱疹诊疗 指南与共识 标准与规范

中国带状疱疹诊疗指南与共识标准与规范亲爱的朋友们,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非常让人头疼的疾病——带状疱疹。

别看它名字里有个“疱疹”,其实它并不是什么花里胡哨的东西,而是一种由水痘病毒引起的皮肤病。

听起来就让人觉得挺可怕的,对吧?我们该怎么办呢?别着急,我这就给你们分享一些关于带状疱疹的诊疗指南和共识,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我们要了解什么是水痘病毒。

水痘病毒是一种非常顽皮的病毒,它可以潜伏在我们的身体里,等待时机发作。

一旦时机成熟,它就会让我们患上水痘。

而带状疱疹就是水痘病毒在体内潜伏多年后再次发作的结果。

预防水痘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于老年人和免疫力较弱的人来说。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患有带状疱疹呢?这里有一个小技巧:当你发现自己身上出现了一片红色的小疙瘩,而且还有点痒痒的时候,不要抓挠,因为这可能是带状疱疹的早期症状。

这时候你应该及时去医院就诊,让医生给你做个检查。

如果确诊为带状疱疹,那么你就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了。

治疗带状疱疹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总的原则是: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

如果你发现自己患有带状疱疹,那么一定要尽快去医院就诊,让医生给你开具合适的药物。

一般来说,治疗带状疱疹的药物有抗病毒药、止痛药、消炎药等。

除了药物治疗之外,你还可以通过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来辅助治疗,比如多吃水果蔬菜、多喝水、保持充足的睡眠等。

我们还要学会如何预防带状疱疹的复发。

有一句话说得好:“病从口入”,所以我们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吃生冷食物,多吃熟食。

我们还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因为这些都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从而加重病情。

我想给大家讲一个关于带状疱疹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叫做阿强的年轻人,他长得英俊潇洒,聪明能干。

可是有一天,他突然得了带状疱疹,整个人疼得无法入睡。

阿强非常痛苦,但他并没有放弃治疗。

他坚持按时吃药、注意休息,还积极参加各种康复训练。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阿强的病情终于得到了控制,他也重新恢复了健康。

中医诊疗规范蛇串疮(带状疱疹)

中医诊疗规范蛇串疮(带状疱疹)

中医诊疗规范蛇串疮(带状疱疹)蛇串疮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带状疱疹。

该病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但多见于腹部,常沿着神经分布。

患者在发疹前可能会有轻度乏力、低热、纳差等全身症状,患处皮肤也可能会出现灼热感或神经痛。

好发部位依次为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和腰骶神经支配区域。

患处通常首先出现潮红斑,随后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的丘疹,呈簇状分布而不融合,然后迅速变成水疱,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外周绕以红晕,各簇水疱群间皮肤正常。

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

神经痛为本病的特征之一,可在发病前或伴随皮损出现,老年患者常较为剧烈。

病程一般为2-3周,水疱干涸、结痂脱落后留有暂时性淡红斑或色素沉着。

中医诊断要点包括皮损多为绿豆大小的水疱,簇集成群,疱壁较紧张,基底色红,常单侧分排列成带状。

严重者,皮损可表现为出血性,或可见坏疽性损害。

皮损发于头面部者,病情往往较重。

皮疹出现前,常先有皮肤刺痛或灼热感,可伴有周身轻度不适、发热。

自觉疼痛明显,可有难以忍受的剧痛或皮疹消退后遗疼痛。

西医诊断要点包括发疹前可有疲倦、低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

患处有神经痛,皮肤感觉过敏。

好发部位是肋间神经、三叉神经、臂丛神经及坐骨神经支配区域的皮肤。

皮疹为红斑上簇集性粟粒至绿豆大水疱,疱液常澄清。

皮疹常单侧分布,一般不超过躯体中线。

病程有自限性,约2-3周,愈后可留色素改变,发生坏死溃疡者可留瘢痕。

头面部带状疱疹可累及眼耳部,引起疱疹性角膜结膜炎或面瘫等。

治疗方案及原则包括中药口服剂或中成药、清创、中药湿敷、中药散剂、中药油剂或软膏以及针灸治疗。

清创可针对水疱、大疱给予抽吸疱液,脓疱给予清创处理。

中药湿敷可用于红斑、水疱、渗出皮疹,给予清热解毒中药煎水湿敷。

中药散剂可直接外涂于水疱、糜烂、渗出皮损处,也可以中药油调敷,或外用湿润烧伤膏。

干燥皮损可外用中药油或湿润烧伤膏。

【指南速览】带状疱疹中国专家共识

【指南速览】带状疱疹中国专家共识

【指南速览】带状疱疹中国专家共识目前国内带状疱疹的临床诊疗仍存在不少问题,譬如其在各年龄段人群中的流行病学资料如何?患病的高危因素有哪些?如何诊断?如何与其他疾病鉴别?如何早期规范化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如何处理常见的并发症——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 herpetic neuralgia,PHN)?为了切实解决带状疱疹临床诊治问题,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组织该领域专家,以近年国内外发表的重要文献为基础,对文献进行评价并综合分析,提交专家组反复讨论、修改,最终达成本共识,希望能指导带状疱疹的临床规范化诊治,为患者提供经济、高效的诊治方案。

本共识涵盖病因、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药物治疗(西医)、中医治疗、局部治疗、并发症的治疗和管理、预防等内容,本文仅就临床表现和药物治疗(西医)部分进行阐述,感兴趣读者可订阅中华皮肤科杂志2018年第六期。

临床表现1.典型临床表现:发疹前有轻度乏力、低热、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患处皮肤自觉灼热感或神经痛,触之有明显的痛觉敏感,也可无前驱症状即发疹。

好发部位为肋间神经(占53%)、颈神经(20%)、三叉神经(15%)及腰骶部神经(11%)。

患处先出现潮红斑,很快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丘疹,成簇状分布而不融合,继而迅速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外周绕以红晕。

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区域呈带状排列,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

病程一般2 ~ 3周,老年人为3 ~ 4周。

水疱干涸、结痂脱落后留有暂时性淡红斑或色素沉着。

神经痛为主要症状,可在发疹前、发疹时以及皮损痊愈后出现。

疼痛可为钝痛、抽搐痛或跳痛,常伴有烧灼感,多为阵发性,也可为持续性。

老年、体弱患者疼痛较为剧烈。

2.特殊临床类型:①眼带状疱疹:多见于老年人,表现单侧眼睑肿胀,结膜充血,疼痛常较为剧烈,常伴同侧头部疼痛,可累及角膜形成溃疡性角膜炎;②耳带状疱疹:系病毒侵犯面神经及听神经所致,表现为外耳道疱疹及外耳道疼痛。

(皮肤科)带状疱疹中医诊疗方案

(皮肤科)带状疱疹中医诊疗方案

带状疱疹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2-94)。

(1)皮损多为绿豆大小的水疱,簇集成群,疱壁较紧张,基底色红,常单侧分布,排列成带状。

严重者,皮损可表现为出血性,或可见坏疽性损害。

皮损发于头面部者,病情往往较重。

(2)皮疹出现前,常先有皮肤刺痛或灼热感,可伴有周身轻度不适、发热。

(3)自觉疼痛明显,可有难以忍受的剧痛或皮疹消退后遗疼痛。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1)发疹前可有疲倦、低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

(2)患处有神经痛,皮肤感觉过敏。

(3)好发部位是肋间神经、三叉神经、臂丛神经及坐骨神经支配区域的皮肤。

(4)皮疹为红斑上簇集性粟粒至绿豆大水疱,疱液常澄清。

(5)皮疹常单侧分布,一般不超过躯体中线。

(6)病程有自限性,约2~3周,愈后可留色素改变,发生坏死溃疡者可留瘢痕。

(7)头面部带状疱疹可累及眼耳部,引起疱疹性角膜结膜炎或面瘫等。

(二)证候诊断1.肝经郁热证:常见于本病的急性期。

皮损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大便干或小便黄。

舌质红,舌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数。

2.脾虚湿蕴证:皮损颜色较淡,疱壁松弛,伴疼痛,口不渴,食少腹胀,大便时溏。

舌质淡,舌苔白或白腻,脉沉缓或滑。

3.气滞血瘀证:常见于后遗神经痛期。

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

舌质暗有瘀斑,苔白,脉弦细。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肝经郁热证治法:清利湿热,解毒止痛。

推荐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栀子、黄芩、大青叶、连翘,生甘草、泽泻、元胡、车前子等。

2.脾虚湿蕴证治法:健脾利湿,佐以解毒。

推荐方药:除湿胃苓汤加减。

白术、厚朴、陈皮、炒薏仁、茯苓、板蓝根、元胡、,车前子、泽泻、生甘草等。

以上二型加减:发于头面部者,可选加荆芥、防风、薄荷、连翘、大青叶等;发于上肢者,可加片姜黄;发于胸部者,可加瓜蒌;发于腹部者,可加陈皮、厚朴;发于下腹部者,可加川楝子;发于下肢者,可加牛膝;水疱呈血性者,可加丹皮、茅根;继发感染者,可加金银花、蒲公英;大便秘结者,可加川大黄;年老体虚者,可加黄芪。

带状疱疹_治疗方案

带状疱疹_治疗方案

一、概述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又称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皮肤病。

带状疱疹的典型表现为沿神经分布的疱疹性皮疹,伴有剧烈疼痛。

带状疱疹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本文将对带状疱疹的治疗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二、治疗方案1. 抗病毒治疗(1)抗病毒药物:带状疱疹的早期治疗主要采用抗病毒药物,以减轻病毒复制和皮疹的严重程度。

常用抗病毒药物包括:1)阿昔洛韦(Acyclovir):阿昔洛韦是治疗带状疱疹的首选药物,具有抑制病毒复制和减轻皮疹的作用。

常用剂量为每次0.2g,每日5次,口服,连续7-10天。

2)伐昔洛韦(Valacyclovir):伐昔洛韦是阿昔洛韦的前体药物,在体内转化为阿昔洛韦,具有相似的抗病毒作用。

常用剂量为每次0.5g,每日3次,口服,连续7-10天。

3)泛昔洛韦(Famciclovir):泛昔洛韦是阿昔洛韦的类似物,具有抑制病毒复制和减轻皮疹的作用。

常用剂量为每次0.25g,每日3次,口服,连续7-10天。

(2)抗病毒治疗方案的选择:1)早期治疗:带状疱疹发病后3天内开始治疗,可显著降低病毒复制和皮疹严重程度。

2)重症患者:对于免疫力低下、老年患者或伴有严重并发症的带状疱疹患者,应尽早给予抗病毒治疗。

3)合并感染:带状疱疹患者合并细菌感染时,应同时给予抗生素治疗。

2. 疼痛治疗(1)非甾体抗炎药(NSAIDs):NSAIDs具有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适用于轻至中度疼痛的患者。

常用药物包括:1)布洛芬(Ibuprofen):每次0.2g,每日3-4次,口服。

2)双氯芬酸(Diclofenac):每次50mg,每日3次,口服。

(2)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1)抗抑郁药:抗抑郁药具有镇痛作用,适用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患者。

常用药物包括:1)阿米替林(Amitriptyline):每次25mg,每晚1次,逐渐增加剂量至50mg,每晚1次。

蛇串疮中医诊疗指南

蛇串疮中医诊疗指南

蛇串疮中医诊疗指南一、本文概述《蛇串疮中医诊疗指南》是一篇旨在深入探讨中医理论在蛇串疮(带状疱疹)诊疗中的应用和实践的文章。

蛇串疮,亦名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皮肤上出现成簇的水疱,沿神经分布,形如蛇串,疼痛剧烈。

本指南将全面概述蛇串疮的中医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和常用中药方剂,以期为临床中医医师提供一套科学、实用的诊疗参考。

在中医理论体系中,蛇串疮多因情志内伤,肝气郁结,久而化火,肝经火毒蕴积,夹风邪上窜头面而发;或夹湿热下注,蕴积于阴股部而发。

其治疗当以清热解毒、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利湿止痛为大法。

本指南将结合古代医籍的经典论述和现代中医临床实践经验,对蛇串疮的中医治疗进行深入剖析,以期推动中医在该疾病领域的诊疗水平不断提升。

本指南也将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中医医师提供具体的治疗方案和用药建议,帮助医师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中医理论,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治疗服务。

《蛇串疮中医诊疗指南》旨在为中医临床工作者提供一套全面、系统、实用的蛇串疮诊疗参考,促进中医在该疾病领域的诊疗水平和影响力不断提高。

二、蛇串疮的病因病理蛇串疮,又称为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

中医理论认为,蛇串疮的病因病理主要涉及外感毒邪和内蕴湿热两个方面。

外感毒邪是蛇串疮发病的重要外因。

当人体正气虚弱,卫外不固时,容易感受外界毒邪,尤其是湿热毒邪。

这些毒邪通过皮肤黏膜侵入人体,阻滞经络,蕴结肌肤,导致气血凝滞,不通则痛,从而引发蛇串疮。

内蕴湿热也是蛇串疮发病的内在因素。

中医认为,湿热之邪内生,多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或情志失调,以致肝胆湿热内蕴,脾湿亦盛,复感外界毒邪,内外合邪,湿热火毒蕴积肌肤而生。

湿热之邪蕴结肌肤,阻滞经络,气血凝滞,不通则痛,从而形成蛇串疮。

蛇串疮的病因病理主要是外感毒邪和内蕴湿热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治疗蛇串疮时,中医强调清热解毒、利湿止痛的原则,通过调理气血、平衡阴阳,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带状疱疹诊疗指南

带状疱疹诊疗指南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在体内潜伏多年 后被激活,导致带状疱疹的发生。
发病机制
病毒通过感觉神经纤维传播到皮肤, 引起皮肤炎症和疼痛,随后出现水泡 和皮肤坏死。
诊疗流程和注意事项
诊疗流程
医生通常会根据症状和体征确诊带状疱疹,并采用抗病毒药物、止痛药、局部 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
注意事项
包括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抓挠水泡、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以防止病毒传播 等。
接触性皮炎
由于皮肤接触过敏原引起,表现为 皮疹和瘙痒。
丹毒
一种细菌感染,表现为皮肤红肿和 疼痛。
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
病情评估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和进展情况。
预后判断
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情况,预测疾病的预 后和可能的后遗症。
03
CATALOGUE
治疗建议
药物治疗
抗病毒药物
详细描述
带状疱疹的流行病学特点包括发病率高、传 染性强和传播途径广泛等。预防措施包括加 强个人卫生习惯、避免接触传染源、加强锻 炼和接种疫苗等。
THANKS
感谢观看
预防并发症和后遗症
如果出现带状疱疹症状,应及早 治疗,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带状疱疹患者应避免搔抓患处, 以防继发感染和留下疤痕。
对于年龄较大、免疫功能低下或 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应密切关 注病情变化,以防出现严重并发
症。
05
CATALOGUE
病例分享与讨论
病例一:老年带状疱疹患者的治疗与护理
总结词
详细描述
带状疱疹合并症包括眼、耳、内脏和神经并发症等,需要及时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治疗原则 包括抗病毒、消炎、止痛、营养支持和对症治疗等,根据不同情况制定个体化方案。

带状疱疹的用药方针.docx

带状疱疹的用药方针.docx

带状疱疹的用药方针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以沿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和以神经痛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

中医称“缠腰火丹”、“蛇串疮”或“火带疮”、“蛇丹”、“蜘蛛疮”等。

【治疗】(一)中医治疗⒈肝经郁热型治宜清肝火,解热毒,方用龙胆泻肝汤加紫草10g,板蓝根15g等。

龙胆泻肝汤:龙胆草6g,栀子9g,黄芩9g,柴胡6g,生地黄9g,泽泻12g,当归3g,车前子9g,木通9g,甘草6g。

水煎服,每日一剂。

⒉脾虚湿蕴型治宜健脾利湿,方用除湿胃苓汤加减。

除湿胃苓汤:苍术15g,厚朴9g,陈皮9g,猪苓9g,泽泻15g,赤茯苓9g,白术9g,滑石15g,防风9g,山栀子9g,木通10g,肉桂5g,甘草5g,灯心2g。

水煎液,每日一剂。

⒊气滞血瘀型治宜理气活血,重镇止痛,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制香附10g,延胡索19g,莪术10g,珍珠母20g,生牡蛎20g,磁石20g等。

桃红四物汤:熟地黄15g,当归12g,芍药10g,川芎8g,桃仁6g,红花4g。

水煎服,每日一剂。

(二)西医治疗⒈全身治疗①抗病毒可选用阿昔洛韦、阿糖腺苷、干扰素、聚肌胞等,用法参考单纯疱疹一节。

②皮质激素:早期短疗程应用以减轻神经痛,如强的松15~30mg/d,连用1周。

③止痛剂:如消炎痛25mg/次,每日3次;卡马西平0.1g/次,每日2次;阿米替林25mg/次,每日2~4次,有助于改善疼痛所致烦躁失眠等症状。

甲氰咪呱亦有一定疗效,0.2g/次,每日3次。

④神经营养剂:如维生素B1 0.1g肌注,每日1次;维生素B12 0.5mg 肌注,每日1次。

⑤免疫调节剂:如转移因子2ml于上臂内侧皮下注射,每周2次;丙种球蛋白3ml肌注,每周1次。

⑥继发感染或严重病例应先用抗菌素。

⒉局部治疗可选用无环鸟苷霜、3%酞丁胺霜或搽剂、硫炉洗剂、新霉素软膏以及疱疹净、病毒唑、无环鸟苷滴眼液等药物,可的松滴眼液有助于减轻眼部炎症病变。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一、本文概述1、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定义与背景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再激活引发的神经系统疾病。

在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的原发感染或复发感染得到控制后,部分患者的疼痛会持续存在,超过一个月者被定义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PHN是一种常见且复杂的慢性疼痛综合征,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发生,尤其在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群中更为常见,如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人群等。

在中国,随着人口老龄化、慢性疾病负担的增加,以及医疗水平的提高使得带状疱疹的诊断率上升,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患者数量也在逐年增长。

PHN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普遍认为与病毒对神经系统的直接损伤、免疫反应、神经炎症、神经内分泌变化等多种因素有关。

因此,PHN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抗病毒治疗、疼痛控制、神经调节、心理治疗等。

本共识旨在为中国医生提供一个关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的参考指南,通过总结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帮助医生更好地认识、诊断和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也希望通过这一共识的推广,推动中国在该领域的临床研究和治疗水平的提高。

2、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疼痛疾病,它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深远影响。

PHN的疼痛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这种长期的疼痛不仅影响患者的身体功能,还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巨大压力。

许多患者因为疼痛而无法正常工作、学习或参与社交活动,导致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疼痛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进一步影响他们的社交和家庭关系。

长期的疼痛还可能影响患者的睡眠,导致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PHN还可能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如洗澡、穿衣等,进一步降低他们的生活质量。

中医带状疱疹患者的诊疗规范

中医带状疱疹患者的诊疗规范

中医带状疱疹患者的诊疗规范
一、临床表现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水痘疼痛性皮肤病,中医称“腰缠火丹”“蛇串丹”“蜘蛛疮”等,临床表现为群集成簇性丘疱疹、水疱,多沿某一周围神经分布,排列成带状,单侧性,累累如串珠,有明显神经痛为特点,尤其是面部带状疱疹,损伤眼神经、耳神经、面神经、三叉神经等,造成面瘫、耳鸣、耳聋,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者可致盲、致残。

二、治疗方法
1.艾灸疗法
【操作】在皮损部位及其周围皮肤处,同时点燃2支艾条作广泛性回旋灸以病人感觉灼烫但能耐受为度,灸治时间每次约3分钟,据皮损面积大小酌情掌握。

1次/天,7次为1疗程。

2.耳穴压豆疗法
【主穴】选单侧耳穴神门、内分泌、皮质下、肝、胆、肺及相应病变部位所应对的耳穴。

【操作】用O.5CnlXo∙5cm大小胶布粘王不留行1粒,用75%乙醇消毒耳廓皮肤,贴在所选的耳穴上,4天更换1次,两耳交替贴穴,嘱患者每日按压4〜6次,每次1分钟,使耳廓有热、胀、痛感,手法不可过重,以防压迫皮肤。

3.推拿疗法
【操作】例疼痛部位位于头面及上肢的患者,取坐位,医者用一手固定患者头部用一指禅法推颈椎两侧的膀胱经穴,从风池到大椎左右各3遍,并在阿是穴或有结节处重复施治。

然后再用拿法,从风池到大椎3遍。

用颈部斜扳法拿施于颈部各一次,再拔伸牵引颈部,或配合颈椎牵引器牵引颈部。

嘱患者少低头,严禁高枕或躺在床上看书、看电视。

4.刮痣疗法
【操作】取刮疼油少许蘸于病灶部位,用刮疹板在病灶部位反复刮拭,至出现微红的疹点,或形成斑块,甚至有紫黑色的包块,触之有隆突感。

1周1次。

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诊疗指南

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诊疗指南

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诊疗指南带状疱疹是⽪肤科的常见疾病。

本指南主要内容为蛇串疮的中医辨证和治疗,因此,主要适⽤⼈群为中医⽪肤科和中西医结合⽪肤科的临床从业医师,西医⽪肤科从业医师和其他学科中医师也可参照本指南中的相关内容。

1 诊断 1. 1 定义 蛇串疮,相当于现代医学带状疱疹( herpes zoster) ,是以成簇⽔疱沿⾝体⼀侧呈带状分布,且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为特征的常见⽪肤病。

1. 2 诊断要点 1. 2. 1 病史本病常见于中⽼年⼈,可因过劳、情绪波动、恶性肿瘤、免疫抑制剂治疗和器官移植等诱发。

⽪疹出现前常先有⽪肤疼痛、⿇⽊、瘙痒和感觉异常,可伴有低热、少⾷、倦怠等症状。

1. 2. 2 临床症状典型的⽪损是发⽣于红斑基础上绿⾖到黄⾖⼤⼩簇集成群的⽔疱,累累如串珠,周围绕以红晕,排列如带状,聚集⼀处或数处,疱群之间的⽪肤正常。

疱液初始透明,后变浑浊,重者可有⾎疱或坏死。

经5 ~ 10 天疱疹⼲燥结痂,痂⽪脱落后,遗留暂时性淡红⾊斑或⾊素沉着,愈后⼀般不留瘢痕。

⽪损好发于⼀侧胸胁、腰部或头⾯部,⼀般不超过正中线。

患者⾃觉⽪损局部疼痛明显,⽼年体弱者常常疼痛剧烈,常扩⼤到⽪损范围之外,有的⽪损消退后可遗留长期的神经痛。

1. 2. 3 特殊类型少数病例仅出现红斑、丘疹,不发⽣典型⽔疱,亦有患者仅感觉⽪损瘙痒,不产⽣疼痛。

患恶性肿瘤、长期应⽤肾上腺⽪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年⽼体质极差及患艾滋病等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疱疹可双侧同时出现或泛发全⾝,并可出现⾎疱、⼤疱甚⾄坏死,常伴有⾼热、肺炎、脑炎等,病情笃重。

如病毒侵及眶上神经上⽀者( 多见于⽼年⼈) ,疼痛剧烈,可累及⾓膜,形成溃疡性⾓膜炎,甚⾄引起全眼炎,导致失明。

病毒也可侵犯⾯神经及听神经,表现为外⽿道或⿎膜疱疹。

膝状神经节受累同时侵犯⾯神经的运动和感觉神经纤维时,可出现⾯瘫、⽿痛及外⽿道疱疹三联征。

1. 3 鉴别诊断 1. 3. 1 热疮热疮多发于⽪肤黏膜交界处,粟粒到绿⾖⼤⼩的⽔疱,疱壁薄,易破裂,常聚集⼀处,1 周左右痊愈,但易复发,必要时可做病原学检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带状疱疹治疗指南(草稿)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中国带状疱疹治疗指南》专家组[关键词] 带状疱疹;治疗指南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初次感染引起水痘,愈合后残留的病毒潜伏于脊神经后根及颅神经的神经节中,当VZV特异性的细胞免疫下降时,病毒重新复活发生带状疱疹。

在所有神经系统的疾病中,带状疱疹发病率最高。

带状疱疹发病的基本特点是:随着年龄的增加以及疾病、药物等对细胞免疫的损害,其发病率呈显著增长趋势。

50岁以上的带状疱疹患者及免疫功能低下的人,其生活质量可能会明显下降。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发表指南,通过介绍带状疱疹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来帮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带状疱疹,并确保为每一位带状疱疹患者带来最新的治疗方法。

1. 带状疱疹的病因学带状疱疹由潜伏在神经系统内的VZV复活所致。

VZV既是水痘又是带状疱疹的病原体,属于嗜神经及皮肤的疱疹病毒,只累及人。

首次感染通常发生在童年,并导致出现水痘。

在病毒血症期,VZV进入表皮细胞,引起典型的水痘疹。

病毒接着进入皮肤粘膜的感觉神经,并通过轴突逆向输送到临近脊髓的脊神经背根感觉神经节或颅神经的感觉神经节内,永久性的潜伏在神经元中。

VZV潜伏在大约1%-7%的感觉神经节的神经元内,每个被感染的细胞中基因组复制数少于10个。

VZV在潜伏状态中是不传染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或发生免疫抑制及免疫缺陷时,VZV特异性细胞免疫下降,VZV在受累的感觉神经元中复活,形成完整的病毒体,接着这些病毒体会通过感觉神经轴突转移到皮肤,从一个细胞传播到另一个细胞,穿透表皮,引起特有的疼痛性的皮肤带状疱疹,表现为簇集的丘疹水疱,密集地分布于受累感觉神经根支配的皮区。

2.带状疱疹的流行病学VZV感染的复发发生于约20%的血清学阳性的个体。

一般VZV感染一生只复发一次。

免疫缺陷患者可能在同一皮节发生两次带状疱疹,极少数病例可复发数次。

带状疱疹的发生风险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高龄之所以成为带状疱疹重要的危险因素,可能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免疫逐步减弱,VZV特异性细胞免疫(CMI)反应的成分减少(功能降低?)所致。

此外,任何原因导致的免疫功能缺陷,如白血病、骨髓移植、HIV感染、癌症等,都会大大增加带状疱疹的发病风险。

3.带状疱疹的传播带状疱疹皮损处含高浓度的VZV,可经空气传播,导致易感者发生水痘。

但带状疱疹比水痘传染性低。

限局性带状疱疹只在出疹后至皮损结痂前有传染性,因此患者应避免接触易感者,直至皮损结痂。

易感者包括:孕妇、<28周出生的婴儿(早产儿?)或体重<1000g的婴儿、免疫缺陷患者。

遮盖皮损后,VZV传染性会下降。

4.带状疱疹的临床特征带状疱疹的临床过程是多变的。

通常在儿童和年轻的成人中症状较轻。

典型的带状疱疹有前驱症状,可能发生头痛、畏光、不适,通常很少发热,皮肤感觉异常和不同程度的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

这些症状可以出现于带状疱疹起疹前数天到数周。

疼痛可为烧灼痛、刺痛、搏动痛、或电击样疼痛。

触觉敏感性改变、微小刺激引发的疼痛、剧烈瘙痒也不少见。

带状疱疹皮损一般呈单侧分布,发生于一至两个相邻的皮区,疱疹群之间的皮肤正常,整个病变呈带状分布倾向,不越过躯体中线。

少数皮损可发生于主要皮区或相邻皮区以外。

罕见数个皮区不对称受累,即身体的两侧均出疹。

皮疹最初表现为不对称的、单侧的红斑或斑丘疹,通常于12-24小时内出现成簇的小水疱,疱液清,内含高浓度VZV。

2-4天后,水疱融合。

在第3天,水疱可变浑浊,经过7-12天干涸。

免疫正常者,皮损持续至结痂消失的时间通常为2-3周。

局部淋巴结常肿大,有压痛。

偶见免疫缺陷者呈慢性病程,皮肤改变可持续数月,可反复出现小水疱。

多数患者被感染的皮区都有出疹。

仅出现红斑、丘疹而不发生水疱即消退者,称“顿挫型带状疱疹”。

一些没有皮区疼痛症状的人,也会在出疹时或出疹后几天内出现疼痛症状。

极少数患者在前驱期后仅有皮区疼痛,而无皮疹,称为“无疹型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可发生于任何皮区,但最常见的是胸神经和颅神经支配的皮区。

其中胸神经受累约占50-56%。

颅神经,如三叉神经及其它颅神经(第VII及第VIII 颅神经)分布区受累约占20%。

腰段、骶段很少受累(受累频率依次递减,分别为15%及2%)。

5.带状疱疹常见的并发症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定义:皮疹消退后持续超过4周的疼痛;或在疼痛缓解后再次发生的超过4周的疼痛。

流行病学特征:约10-20%的带状疱疹患者会发生PHN。

儿童罕见。

发生风险主要与年龄增长相关。

女性患者以及眼、耳带状疱疹患者,发生PHN的可能性较高,而免疫功能缺陷者发生慢性疼痛的风险非常低。

●病理学表现:轴突与细胞体变性、脊髓背角萎缩、背根神经节瘢痕形成、受累区域丧失表皮神经支配。

神经损伤的原因可能是病毒进行性复制。

●疼痛持续时间:数周、数月,偶尔数年。

●疼痛性质:可为从轻微到极度的疼痛;持续的、间断的、或由极小刺激诱发的疼痛。

●在带状疱疹患者中,可根据患者的年龄、前驱疼痛及出疹后疼痛的严重程度、皮疹的范围、三叉神经和眼的受累情况、病毒血症等来预测是否会发生PHN。

⑵带状疱疹眼病(HZO)10%-25%的带状疱疹患者有眼部受累,称作带状疱疹眼病(HZO),是由三叉神经鼻睫支中的VZV复活引起的,有时可在鼻尖、鼻翼出现水疱(Hutchinson征)。

约2%-46% 的人有不同种类的眼部并发症,最常见的带状疱疹的眼部并发症包括:角膜炎、上睑下垂、巩膜炎、虹膜睫状体炎,继发青光眼,白内障等,也可发生眼外肌瘫痪。

长期或永久性的HZO后遗症包括:疼痛、面部瘢痕及视力丧失。

带状疱疹眼部并发症的危害非常大,因此需眼科专科治疗。

(3)Ramsay Hunt综合征Ramsay Hunt综合征是指累及面神经的带状疱疹,其病理生理学机制为面神经膝状神经节处VZV的复活。

表现为外周面神经瘫痪伴有耳、硬腭或舌部带状疱疹小水疱。

其它症状和体征包括:耳痛、眩晕、听力丧失、对声音敏感、耳鸣、味觉丧失,许多患者无法完全恢复正常。

老年人或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发生Ramsay Hunt综合征的风险较高。

(4)皮肤并发症在急性期,皮肤受累的主要表现为继发细菌感染,可出现深脓疱样溃疡。

其他主要皮肤并发症有出血(出血性带状疱疹)、化脓性坏疽(坏疽性带状疱疹)、皮损持续及播散至全身,产生广泛性水痘样皮疹(播散性带状疱疹),后者主要发生于免疫缺陷患者。

皮肤慢性后遗症包括色素减退及色素脱失性瘢痕。

罕见肉芽肿性反应及寻常型银屑病样表现。

(Ko¨bner’s 现象) 。

其他带状疱疹并发症见表1表1皮肤和粘膜部位神经系统眼内脏器官急性并发症继发细菌感染脑炎结膜炎肺炎出血性带状疱疹脑(脊)膜炎巩膜外层炎/巩膜炎食管炎坏疽性带状疱疹肉芽肿性动脉炎眼葡萄膜炎心肌炎Zoster generalisatus 节段性麻痹角膜炎小肠结肠炎耳带状疱疹的面神经瘫虹膜睫状体炎关节炎慢性并发症持续性带状疱疹 PHN 角膜炎瘢痕形成(萎缩性瘢痕 Guillain-Barre´综合征脉络膜视网膜炎肥厚性瘢痕)脊髓炎球后视神经炎色素沉着或减退运动神经病血管炎肉芽肿样皮损腹疝全眼球炎假淋巴瘤精神病视神经萎缩银屑病表现膀胱功能障碍(Ko¨bner’s 现象)6.免疫缺陷患者的带状疱疹少数免疫缺陷患者的带状疱疹可以为不典型的表现,皮疹很轻,症状较少。

但多数病例炎症明显,皮疹更严重,部分伴出血,偶有坏死;某些病例受累皮区超过1个,皮疹持续时间长于免疫力正常的患者。

伴有水痘样疹的播散性带状疱疹及内脏受累现象在免疫缺陷患者中更多见。

通常只有在免疫受损的患者中才会发生皮肤播散,未经抗病毒治疗时,发生率可高达37%。

播散常初起于某一皮区的皮疹,但有时没有原发的皮区。

由于细胞免疫力降低,带状疱疹皮疹可以伴有非典型的水痘样甚至疣状或深脓疱样皮损。

皮肤播散本身不危及生命,但它是VZV病毒血症的标志,后者能将病毒播种于肺、肝、肠道和脑内,导致肺炎、肝炎、脑炎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率为10-50%。

在免疫严重受损的患者中,可以发生内脏扩散而无皮肤侵害。

即使进行抗病毒治疗,内脏扩散的病死率也在5%-15%,多数死于肺炎。

在免疫受损的患者中,带状疱疹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风险通常是增加的。

这些并发症攻击性很强,甚至可以致死,其中包括:脊髓炎、慢性脑炎、脑室炎、脑膜脑炎,以及颅神经麻痹。

但在免疫受损的带状疱疹患者中,发生PHN的风险并不比免疫正常的患者高。

与其它免疫受损的患者相比,HIV感染者中,带状疱疹的临床症状较轻,不易发生内脏扩散。

HIV感染者的一些带状疱疹的临床表现很独特,如:不典型皮疹、侵袭性变异性视网膜坏死(常致盲)。

牙槽骨坏死、牙脱落也有报道。

7.诊断准确诊断是首要的。

带状疱疹的症状和体征非常有特点,足以作出准确的临床诊断。

一旦看到不对称皮区的皮疹和簇集的水疱即可诊断为带状疱疹。

其他临床诊断要点包括:发疹前有全身不适、乏力等前驱症状;患处有神经痛,皮肤感觉过敏等;皮疹按神经支配区域分布;呈单侧性、不过躯体中线;病程有自限性,约2-3周,愈后可有色素改变或瘢痕。

实验室内的病毒学诊断是诊断不典型病例及进行鉴别诊断的重要方法。

孕妇和新生儿的VZV感染、免疫缺陷患者不典型的感染、可疑中枢神经系统VZV感染必须由实验室诊断确诊。

方法包括:●Tzanck涂片法:检测皮损标本中的多核巨细胞和核内包涵体,但无法区分VZV和HSV感染。

●组织培养法直接检测病毒:时间长,有假阴性,因为皮损处病毒不容易复活。

●从皮损基底部做细胞刮片进行VZV感染细胞的直接荧光抗体(DFA)染色:既快又灵敏。

●VZV PCR:设备未普及。

●ELISA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VZV特异性IgG, IgM 和IgA: VZV IgG可自发的或在HSV感染复发时升高(抗原决定簇的交叉反应),而IgM增高及高滴度的抗VZV IgA 抗体常意味着VZV感染复发,无论有无皮损。

8.鉴别诊断带状疱疹应与单纯疱疹、不同形式的丹毒(出血性丹毒和大疱性丹毒)、接触性皮炎、虫咬皮炎、脓疱疮、大疱性皮肤病,如大疱性类天疱疮、疱疹样皮炎等相鉴别。

有局部疼痛或皮肤感觉异常而无皮疹的患者(例如在出疹之前或无疹性带状疱疹病例),可能先被误诊为肾结石、胆结石或心绞痛等,直到带状疱疹皮疹出现,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

9.治疗带状疱疹的治疗目标是缓解急性期疼痛,限制皮损的扩散,缩短皮损持续时间,预防或减轻PHN及其它急性或慢性并发症(表1)。

需强调的是:眼部合并症应尽快请眼科医生会诊,其他的颅神经并发症,如耳带状疱疹也需要专科医生会诊。

9.1 抗病毒治疗9.1.1 抗病毒治疗的指征带状疱疹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即使不进行抗病毒治疗,不伴危险因素的躯干带状疱疹及年轻患者四肢的带状疱疹通常能自愈,且没有并发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