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虫治虫》默写答案
2016~2017学年北京海淀区初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解析)
目录基础•运用(共19分)文言文阅读(共7分)名著阅读(共10分)现代文阅读(共19分)微写作(5分)大作文(40分)基础·运用(共19分)j i ao s h i.i zh ik an g.co m2018/12/101.(1)对文中加粗字的注音和对画线字笔画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B.C.D.答 案解 析(2)根据语意,在文段横线后的括号内分别选择词语填入横线①②处。
①处应填: ②处应填:1.2.答 案解 析(3)运用对联知识,将下面的春联补充完整,其中最恰当的—项是① 晓唱 ② ,白鹭 ③ 万户春。
A.B.C.D.答 案解 析(4)对下面灯笼上所写文字的书体及特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大年夜,点灯笼,一盏一盏红彤彤,山村娃娃闹年夜,灯花照得脸儿红。
”听着这动人的歌谣,你眼前是否出现了大红灯笼挂满街巷的场景?你是否感受到了浓浓的喜庆气氛?每逢春节、元宵节,人们都会挂起这象征团圆的红灯笼, ① (表现 表达)对生活“红红火火”的美好愿望。
在闽南语中,“灯”与“丁”谐音,家家户户都将“字姓灯”悬挂在屋檐下和客厅中,以求“人丁兴旺”。
正月私塾开学时,长辈会为孩子准备一盏灯笼,由先生点亮,象征学生的前途一片光明,称为“开灯”,元宵节“提灯笼”的习俗就由此 ② (演变 蜕变)而来。
人们常常把对美好生活的祈望写在灯笼上。
比较传统的有“福”“吉祥”“太平盛世”“连年有余”等,当然,门庭、卧房等处的灯笼上也可以写自己喜欢的对联、格言。
灯笼因其具有的丰富内涵,成为中国文化的载体之一,在世界各地展现着独特的魅力。
气氛(fēn) 祈望(qǐ) “长”字的第1画是“横”气氛(fèn) 祈望(qǐ) “长”字的第1画是“撇”气氛(fèn) 祈望(qí) “长”字的第1画是“横”气氛(fēn) 祈望(qí) “长”字的第1画是“撇”D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标准读音及汉字标准笔顺的掌握情况,氛只有一个读音为“fēn”,祈也只有一个读音即“qí”,长的第一笔是“撇”。
苏教版七上语文 《梦溪笔谈》二则默写练习
初中语文试卷鼎尚图文整理制作《梦溪笔谈》二则默写练习班级姓名《以虫治虫》一、解释划线词语或短语(每空3分):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文言句(每句5分):1、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2、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3、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4、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5、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三、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完成下列填空或回答问题:1、“傍不肯”消灭子方虫具备的条件是;方式是;结果是。
2、你还知道哪些生物防治的例子,请至少说出两例:。
3、在农业生产中采用生物防治有哪些好处?《梵天寺木塔》一、解释划线词语或短语(每空2分):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方()两三级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贻()以()金钗,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文言句(每句3分):1、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2、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3、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4、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5、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6、人皆伏其精练。
三、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完成下列填空或回答问题:1、比较匠师和喻皓对塔动问题的不同分析、做法,并客观评价两个人物:对塔动原因的分析:匠师;喻皓为解决塔动问题的不同做法:匠师;喻皓对两人的客观评价:匠师;喻皓解决塔动问题的科学原理:我们从中得到的启示:2、本文详写了,略写了,这样那排的原因是3、文中对人物的描写简洁但传神,请你揣摩下列语句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的心理?(1)“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复习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复习题(一)一、古代寓言二则(全文背诵默写)(一)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 ,。
”(二)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按原文填空。
(1)填出文中空白的句子。
(2)《郑人买履》选自,作者是战国末期的哲学家。
《刻舟求剑》选自,作者是战国末期秦相组织编写的论文集。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①先自度其足( ) ②吾忘持度 ( )③反归取之( ) ④遂不得履 ( )⑤遽契其舟( ) ⑥不亦惑乎 (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之”字。
①反归取之( ) ②至之市 ( )③何不试之以足( ) ④故时有物外之趣 ( )4、翻译下列句子。
①何不试之以足?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③是吾剑之所从坠。
④至之市,而忘操之。
5、用文中语句回答,郑人买不到履的原因是什么呢?6、《郑人买履》讽刺了什么样的人呢?《刻舟求剑》讽刺了什么样的人呢?7、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类似的例子。
请你举一个例子。
语言简洁明了。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复习题(二)二、《幼时记趣》①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③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④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幼时记趣》选自《》,作者是清代作家。
文言文专题复习——原文及翻译的默写,直接印给学生,无需再排版。
七年级上册课文1《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2《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3《幼时记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4《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5《以虫治虫》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6《梵天寺木塔》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
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课外阅读题之以虫治虫剖解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课外阅读题之以虫治虫剖解
【—课外阅读题之以虫治虫剖解】,科学为我们打开了探索神秘世界的大门。
而科学本身也不是神秘的,它不仅仅属于科学家,也属于所有的有心人。
翻译下列句子。
(1)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
(2)十天过去了,一年过去了。
3.找出文中有关子方虫、傍不肯的文字,比较一下,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特点?
五、扩展和扩展
1.用自己的话说说“傍不肯”这种虫子的形状和消灭子方虫的方法,你还能想到生物防治害虫方面的其他例子吗?
2.沈括的《梦溪笔谈》是为了总结科学成果。
本文只描述了农业中的一件小事,这似乎很难看到人类科学研究的成果。
当他在蒙西碧潭录制这样一件小事时,他到底想告诉人们什么?编辑从这本书的许多杰出的科学成就中选择这本书作为教科书有什么实际意义?
六、教师和学生小结
学生:写下你的收获
七、拓展阅读·点击
高中入学考试
1.文学常识:
《蒙西笔谈》共()卷,涵盖()、()、()等。
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中国古代,尤其是()时期的科学成就。
作者()来自浙江钱塘,是一个()家庭和一个()家庭。
总结: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你有严谨的态度,进行细心的观察,你就会有许多收获。
你也许也能向伟大的科学家一样改变世界。
文言文阅读《三峡》和《以虫治虫》并回答问题
文言文阅读《三峡》和《以虫治虫》并回答问题一、文言文原文【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二、回答课后习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或短语。
(2分)(1)至于夏水襄陵()(2)属引凄异()(3)方为秋田之害()(4)岁以大穰()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4分)(1)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甲文回答:三峡的山和夏水分别有什么特点?请各用几个词语概括。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根据乙文内容,为下面的句子配上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
(2分)上句:猿猴声回荡山谷,凄凉悲哀。
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习题参考答案1、(1)上,漫上(2)连续不断(3)正当,正在(4)庄稼大丰收(2分。
2022小学五年级阅读练习:以虫治虫
2022小学五年级阅读练习:以虫治虫(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料,如英语资料、语文资料、数学资料、物理资料、化学资料、生物资料、地理资料、历史资料、政治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learning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English materials, language materials, mathematics materials, physical materials, chemical materials, biological materials, geographic materials, historical materials, politic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2022小学五年级阅读练习:以虫治虫元丰中,庆州界生予方虫,方[正当,正在]为[成为]秋田之害。
初一语文文学常识及鉴赏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语文文学常识及鉴赏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繁星春水》是冰心在泰国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对大自然的崇拜,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B.《以虫治虫》选自《梦溪笔谈》,作者沈括,是北宋时期的科学家,他的《梦溪笔谈》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的科学成就。
C.苏轼是我国北宋词坛“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他一生写了许多气势磅礴的词,也写了一些风格清新的词,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反映了诗人仕途失意,任然幻想超然物外,表达了诗人旷达乐观的情怀。
D.英国作家马克吐温在他的作品《汤姆索亚历险记》中,塑造了一个活泼聪明勇敢的汤姆形象,给人以深刻的生活启示,他的另一部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同样以清新简约的语言和充满率真童趣的笔调,揭示了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答案】D【解析】马克吐温是美国作家。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
2.下列各项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A.《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B.《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著名的散文有《背影》、《荷塘月色》等。
《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抒情散文。
C.《过故人庄》的作者是唐代孟浩然,他与王维并称为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
D.《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话剧《茶馆》、《龙须沟》、《骆驼祥子》等。
【答案】D【解析】D中《骆驼祥子》是小说,不是话剧。
【考点】这是有关对文学名著和作家作品的考查点评:文学及名著一般考查经典篇目的出处及重要作家的资料和作品有关内容。
解答这类题目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这些篇目做一个系统的梳理,可按朝代和国籍编序,列出每一篇目的出处、作者、文章内容要点以及相关的资料等。
3.下列各项里对课文分析的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化石吟》是一首赞美化石的抒情诗,读这首诗,可以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想。
【最新推荐】以虫治虫阅读答案-word范文 (10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以虫治虫阅读答案篇一:《以虫治虫》默写答案《以虫治虫》默写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一、解释词语:1.界:地域,范围2.方:正在,正要3.为:成为4.之:的5.其:它的,指“傍不肯”的6.喙:嘴7.搏:搏斗 8.之:代子方虫9.悉:全、都10.为:成为11.旬日:十天12.皆:全、都13.岁:年成14.以:因为 15.穰:丰收16.其:这种17.之:语气助词,不译 18.谓:称为19.之:指“傍不肯”二、翻译句子:1.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翻译: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要危害秋天里的庄稼。
2. 其喙有钳,千万蔽地...翻译:它的嘴上长有钳子,成千上万,遍地都是。
3. 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翻译:(它们)遇到子方虫,就用钳子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
4.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翻译:十天后,子方虫都被消灭尽了,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
5. 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翻译:这种虫过去也曾有过,当地人称它为“傍不肯”。
三、综合:1.分别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
A. 方为秋田之害(正在,正要)方两三级(才)B. 如土中狗蝎(像)匠师如其言(遵照)....C. 旬日子方皆尽(都)人皆伏其精练(都)D. 其虫旧曾有之(这种)...匠师如其言(他的,指预皓的) E. 以钳搏之(代子方虫)问塔动之因(的)...2.下面对课文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A. “忽有一虫生”“忽”字表明事出意外。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课外阅读题之以虫治虫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课外阅读题之以虫治虫
【—课外阅读题之以虫治虫】,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积极开展生物防治,充分发挥农作物害虫天敌的作用,降低农作物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增收,保护生态环境。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
1.沈括,北宋。
字,杭州钱塘人,他博学多闻,于天文.地理.律历.音乐.医药等多有成就。
他被英国学者李约瑟誉为“ ”。
2.《梦溪笔谈》,共卷。
分故事、辨证、象数、等609条。
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地理等。
其中自然科学部分。
总结了这部书被英国学者李约瑟誉为“中国科技史上的里程碑”。
三、感知课文
1.自读课文,注音并组词
喙()其喙有钳穰()岁以大穰
缘()缘故壤()土壤
〔及时检测〕请选择正确的读音()
狗蝎 A.xiē B.jiē C.hē ()
其喙 A.yuán B.huì C.jěi ()
大穰 A.xiāng B.ráng C.rǎng ()
2.需要注意的词语
以——①以钳搏之:用。
②岁以大穰:以,因。
之——①土人谓之“傍不肯”:代词,代子方虫的“天敌”。
②方为秋田之害:的
③以钳搏之:代词,指“子方虫”。
④其虫旧曾有之:语气助词,无实意。
其——
①其虫旧曾有之:这样,这种。
②其喙有钳:代词,它的。
总结:文章记叙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秋田中“傍不肯”消灭“子方虫”,从而使农作物获得丰收的事例,说明开展生物防治,利用某些农作物害虫的天敌消灭虫害,是促进农业增产的一项有效措施。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以虫治虫(1)
——沈括《梦溪笔谈》
作者简介:
沈 括,字存中,
北宋科学家、政治家。 他晚年所著的笔记体
著作《梦溪笔谈》
记录了平生见闻。
LOGO
《梦溪笔谈》中所记述 的许多科学成就均达到 了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
英国著名科学史专家 李约瑟称《梦溪笔谈》是 “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LOGO
读准下列字音:
xiē
LOGO
代词,代子方虫的天敌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以”
LOGO
以虫治虫 岁以大穰 不以疾也 徐喷以烟
用 因此 如 用
说一说!
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LOGO
时间 元丰年间
地点 庆州地区
起因
闹虫灾
事件 经过 傍不肯消灭子方虫
结果
庄稼大丰收
LOGO
想一想!
本文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LOGO
延伸探讨
你还能想到生物防治方面 的其他例子吗?
huì ráng páng
蝎喙穰 傍
不容置喙 (不许插嘴)
傍bàng 傍,即旁。
LOGO
子方虫
LOGO
傍不肯 狗蝎
翻译文言文的小窍门:
➢ 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器物名、年号等, 在翻译时,可以直接保留下来,不用翻译。
➢ 变“字”为“词”。 ➢ 添加省略成分。 ➢ 调整语序。
LOGO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LOGO
如果你现在是一乡之长,你所管辖的 地区发生了比较严重的蝗灾,你会如何 来应对这种灾情?你还会坐等蝗虫的天 敌出现吗?你会采用哪种最快捷、经济 有效的方法?
LOGO
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要成为秋天庄稼的灾害。
期末复习题目答案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1.区别下列各句中“之”的不同用法。
①其虫旧曾有之。
(①语气助词,可不译)②土人谓之“傍不肯”。
(②代词,指子方虫的天敌。
)2.设想一下,如果子方虫没有遇到“傍不肯”将会发生怎样的情景?围绕子方虫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3.“岁以大穰”的原因什么?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①子方皆尽②启示我们:如何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积极开展生物防治,充分发挥某些农作物害虫天敌的作用,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增产、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
4.以虫治虫,利用某些农作物害虫的天敌消灭虫害是一种很好的办法。
请说说你还知道哪些以虫治虫的知识。
(3分)如何解决塔动问题是说明的重点,所以应详写,这样就突出了说明的中心;而实施过程不是重点,所以就略写(二)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
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人皆伏其精练。
1.概括这一段文字三层大意①讲建塔过程中的塔身不稳定问题,工匠们的认识和实际都未能解决。
②写喻皓采用“布板”“实钉”的办法,解决了“塔动”的问题。
③解释“塔定”的原因,并写了众人对此事的反映。
2.分别指出加粗词所指代的内容①钱帅登之(①塔)②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②匠师)③匠师如其言(③喻皓)④此易耳(④指固塔这件事)3.“皓笑曰”中的“笑”表现了喻皓当时怎样的心态?喻皓的“笑”,一方面透露出他对匠师无能的嘲笑,另一方面也透露出他对解决“塔动”这个问题胸有成竹,举重若轻4.下面对课文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D)A.“忽有一虫生”中的“忽”字表明事出意外。
以虫治虫原文及翻译
以虫治虫原文及翻译以虫治虫原文及翻译《以虫治虫》选自《梦溪笔谈》卷二十四《杂志》,文章记叙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秋田中“傍不肯”消灭“子方虫”,从而使农作物获得丰收的事例,说明开展生物防治,利用某些农作物害虫的天敌消灭虫害,是促进农业增产的一项有效措施,符合大自然的规律。
本以下是以虫治虫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作品原文《以虫治虫》元丰1中,庆州2界生3子方虫4,方5为6秋田之7害8。
忽有一虫9生,如土中狗蝎10,其11喙12有钳,千万蔽13地;遇子方虫,则14以15钳16搏17之18,悉19为20两段。
旬日21子方皆22尽,岁23以24大穰25。
其26虫旧27曾28有之29,土人30谓31之32“傍不肯”。
作品译文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出现了子方虫,正要危害秋田里的庄稼。
忽然有一种昆虫出现了,样子长得像泥土里的"狗蝎",它们的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遮蔽了大地;这种虫遇上子方虫,就用钳子和它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
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庄稼大丰收。
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
作品注释1.元丰:宋神宗赵顼年号(1078-1085)2.庆州:宋代州名,辖境相当于今甘肃庆阳、合水、华池诸县3.生:动词,产生,出现4.子方虫:也作“虸蚄虫”今称黏虫,危害麦类、玉米、高粱、水稻等多种作物5.方:正要6.为:成为7.之:的8.害:危害(作动词用)9.一虫:一种昆虫 [3]10。
狗蝎(gǒu xiē):学名蠼螋(qú sǒu),属于革翅目的昆虫,口器咀嚼式,有强大铗状尾须一对,能夹人、物,杂食性或肉食性。
11.其:代词,它们的12.喙(huì):本是鸟兽的'嘴,此处指虫子的嘴13.蔽(bì):遮蔽。
14.则:连词表顺接,相当于“就”。
15.以:用。
16.钳(qián):指长在昆虫嘴上的钳状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虫治虫》默写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
..有钳,千万
..秋田之.害。
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
蔽.地;遇子方虫,则以
..大穰.。
其.虫旧曾有之.,
..子方皆.尽,岁以
..钳搏之
..两段。
旬日
..,悉为
土人谓之
..“傍不肯”。
一、解释词语:
1.界:地域,范围
2.方:正在,正要
3.为:成为
4.之:的
5.其:它的,指“傍不肯”的
6.喙:嘴
7.搏:搏斗8.之:代子方虫9.悉:全、都
10.为:成为 11.旬日:十天 12.皆:全、都
13.岁:年成 14.以:因为 15.穰:丰收
16.其:这种 17.之:语气助词,不译 18.谓:称为
19.之:指“傍不肯”
二、翻译句子:
1.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
..秋田之.害。
翻译: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要危害秋天里的庄稼。
2. 其喙
..有钳,千万蔽.地
翻译:它的嘴上长有钳子,成千上万,遍地都是。
3. 遇子方虫,则以
..两段。
..,悉为
..钳搏之
翻译:(它们)遇到子方虫,就用钳子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
4. 旬日
..大穰.。
..子方皆.尽,岁以
翻译:十天后,子方虫都被消灭尽了,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
5. 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
..“傍不肯”。
翻译:这种虫过去也曾有过,当地人称它为“傍不肯”。
三、综合:
1.分别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
A. 方.为秋田之害(正在,正要)方.两三级(才)
B. 如.土中狗蝎(像)匠师如.其言(遵照)
C. 旬日子方皆.尽(都)人皆.伏其精练(都)
D. 其.虫旧曾有之(这种)
匠师如其.言(他的,指预皓的) E. 以钳搏之.(代子方虫)问塔动之.因(的)
2.下面对课文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 )
A. “忽有一虫生”“忽”字表明事出意外。
说明害虫无敌的出现是自然界生态平衡现象,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而存在。
B. “岁以大穰”“以”是“因为”之意。
强调了“大穰”的取得完全是由于天敌彻底消灭了子方虫,这就突出了“以虫治虫”的成功。
C. “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无可奈何”表明大家无计可施,“密使”“赔以金钗”写匠师为解决“塔动”问题费尽心机,反衬喻皓技术之高。
D. “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中“笑”表现出喻皓为自己能解决“塔动”问题而由衷的高兴、得意地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