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歌子课堂实录
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古诗诵读 渔歌子_鄂教版
【教学目标】1.认读“塞、箬、笠、蓑”四个生字,会规范书写“塞、鹭、笠”,正确读写“白鹭、箬笠、蓑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词。
3.通过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层层深入的诵读,学着运用展开想象的方法,初步理解词的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描述《渔歌子》这首词呈现的画面,体会诗人寄情山水、心志平和的情操,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山水的情感。
4.拓展阅读,逐步培养对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并能主动积累优秀诗文。
5.通过学习这首词,进一步感知词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加深对诗句的理解,体会词的意境。
【课前准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其诗歌特色。
关于词中描绘的画面的视频及配乐朗读的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了解作者1.谈话: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四时田园杂兴》《乡村四月》,感受到了田园生活的悠闲和美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词。
板书题目《渔歌子》。
齐读课题。
2.了解词牌名:“渔歌子”是这首词的词牌名,古人用词牌表示词的节拍、旋律。
有些词牌还能表示词的内容,读完这个题目你好像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一个渔夫划着小船,在江上一边钓鱼一边唱着快乐的歌。
)3.了解作者:课件出示作者张志和的资料。
【设计意图:板书完课题后,充分发挥想象,从字面上理解“渔歌子”是指渔夫在捕鱼时唱的歌,为“渔歌子”这个词牌名定下了快乐的基调,学生水到渠成地感受到了词人的心境,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为后面的教学做好了坚实的铺垫。
了解词的知识以及作者的生平,有助于学生准确把握诗词内容,为体悟诗词打下基础。
】二、自由读词,初步感知1.学生初读诗词,要求读准字音。
2.认读生字词语:(课件出示)西塞山白鹭鳜鱼箬笠蓑衣(学生行为预设:①“鳜”容易读成jué;②“箬”的读音容易出错。
这两个字的读音要重点指导。
)检查初读情况。
(此处可指名读诗词,继续纠正字音,在此基础上全班齐读。
)(修改理由:从讲课情况看,读准生字词语是朗读诗词的关键,应当予以重视,因此把认读字词这一环节独立出来。
《渔歌子》课堂教学实录及板书
《渔歌子》课堂教学实录及板书老师:知道姜太公钓鱼的故事吗?来说两句。
学生:姜太公钓鱼的钩子是直的,而且不放鱼饵。
老师:我还听说,他的钩离水面三尺,这能钓到鱼吗?学生:不能,他是在钓有个人。
老师:哦,此话怎讲?学生:因为他在等一个好的皇帝来。
师;我明白了,你说的那个皇帝其实是一个王,是——学生:周文王。
后来周文王果然来了。
老师:真的,姜太公是钓来周文王对他的重用,果然帮助周武王推翻了暴政,建立周王朝。
一、创设情景,理解题意1、谈词,了解词牌:老师:同学们,在中国的诗歌宝库中,有很多诗词是写钓鱼的。
这节课,我们去欣赏唐代词人张志和的词,感受他的钓鱼世界。
2、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老师: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为大家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
请大家欣赏!(出示课件)3、理解课题内容。
老师:刚才大家欣赏的就是唐代诗人张志和写的词——《渔歌子》。
请大家读课题老师:谁读懂了题目意思?(渔夫所唱的渔歌)老师:是的,“渔歌子”又叫“渔父”, 是一种词牌名。
二、读通词句感受节奏美1、学生初读课文。
老师:同学们,学古诗词,首先得把古诗词读通顺,还要读出节奏来。
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渔歌子》,每人至少读三遍,第一遍要读得一字不错,字正腔圆。
第二遍,要读得有板有眼,第三遍,尽量读出词的韵味。
请同学们自由读吧!开始!2、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指2名学生读,重点检查是否读得通顺和“塞”的读音。
3、指导学生读出节奏。
(出示课件)老师:同学们,古诗词光读通顺还不够,它是有节奏的,词与词之间、句子和句子之间也有停顿,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哪位同学试一试?4、师生合作读老师:真好!你们都听出来了吗?这就叫有板有眼。
下面,我们也学着这位同学读,我们来合作读,我读每句的前面部分,你们往下接,行吗?5、全班读一遍。
注意那个节奏,那个味道。
三、品读词句感受风景美1、学生借助注释理解意思。
老师:同学们,学古诗词,读通顺了,读出节奏感了,那是远远不够的,咱们还得读懂它的意思。
《渔歌子》课堂实录完美版
渔歌子》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塞”“蓑”“箬”“笠”四个生字、会写“塞”“鹭”“笠”,通过插图认识“箬笠”“ 蓑衣”,体会词的内容,并且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首词。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对词中所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通过与《天净沙•秋思》中所描写景物进行对比,感悟不同景物反应不同的意境,从而感受乡村风光的画意诗情,进而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并养成语言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根据词所描绘的景色,想象画面,体会诗意并能有感情朗读。
难点:在读中入境,在读中入情,感受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一、复习导入1、开学初,我们就学习了一首词,还记得吗?师:词牌名是什么呀?生:《忆江南》师:咱们一起来背一背,《忆江南》预备起师:看来大家对已经学过的知识掌握的非常牢固,今天这节课我们再学习一首词——是唐代诗人张志和写的《渔歌子》。
生齐读词牌名、整体感知1、师:现在请你打开书110页,自己先把这首词读两遍,在读的过程中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会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好,开始。
读完的同学就书扣手背后坐正2、师:这些词谁会读? (ppt :西塞山 箬笠 蓑衣)生:A 读(指读)(其他同学听准字音)师:还有谁能读?生B 读师:谁能从后往前读生:C 读师:我们全班一起来读一遍师:同桌两个相互检查一遍师:有需要帮助的吗?有需要帮助的吗?有哪个字箬笠生读 师:有谁知道箬笠是什么?生:就是帽子师:什么样的帽子你知道吗?生:用竹叶编成的预设一: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 那老师来考考大家(PPT 单张出示“箬笠”)师: 谁有好办法帮他记住这个字?谁会读生:查字典,或者注释师,真会学习,当我们遇不理解的字和词的时候,就是可用通过查字典或者看注释来理解字意和词意预设二:你是怎么知道的?师:来瞧瞧这两个字,难怪是竹字头呢或者说,难怪他的偏旁是。
看书师;来看图,箬笠就是像这样的用竹叶编成可以防雨的帽子------------------------------师:这个词你会读吗生读词那你知道蓑衣吗师:蓑衣啊就是用一种不易腐烂的草编织成可以防雨的衣服。
《渔歌子》教学实录及评析
《渔歌子》教学实录及评析前言《渔歌子》是一首具有民间色彩和情感的江南民歌,以其轻盈的旋律、舒缓的节奏和浓郁的意境而受到广泛的喜爱和演唱。
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对《渔歌子》的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对民间音乐的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
一、歌曲分析1.歌曲背景《渔歌子》是江苏省南京市的一首民歌,最早传唱于苏州、无锡、常州等地。
歌曲主要表现了渔民在湖泊中劳作的场景和对生活的感悟。
歌曲旋律轻松优美,情感真挚,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人文情怀。
2.歌曲结构《渔歌子》的歌曲结构属于AABB型。
歌曲共四句,每句的旋律和节奏基本相同,歌曲难度不高,容易掌握和演唱。
3.歌曲形式《渔歌子》以传统民歌的形式展现,没有过多的伴奏和华丽的乐器。
歌曲的演唱主要靠歌手的感情和声音来表达,需要有丰富的情感经历和演唱技巧。
4.歌曲意义《渔歌子》的歌词主要表达了渔民在生活中感悟到的人生哲理和对心灵自由的向往。
歌曲呈现的是一种乡村风情和生活格调,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二、教学实录1.前期准备在教学《渔歌子》之前,需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音乐知识普及和相关背景介绍。
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江南民歌的音频和视频,让学生了解江南民歌的特点和演唱风格;也可以通过讲解渔民的生活和背景知识,提高学生对歌曲意境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歌曲学习首先,让学生跟着曲谱唱一遍《渔歌子》,帮助学生了解歌曲的基本结构和旋律,掌握歌曲的唱法和节奏。
然后,分小组学唱《渔歌子》,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和交流,提高歌曲演唱的整体质量和感染力。
3.情感体验指导学生重视歌曲的情感表达,让学生深入理解歌词的内涵和情感感受,引导学生找到自己和歌曲之间的共鸣和情感连接。
同时,可以通过演唱比赛、歌曲朗诵等方式,让学生在浸淫于音乐中体验美好的情感。
4.歌曲展示指导学生进行歌曲展示和演唱,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表达能力和艺术见解。
可以对学生进行小组比赛和班级比赛,为学生搭建一个充满挑战和激情的舞台,增强学生的自信和自我展示能力。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渔歌子》课堂实录.docx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渔歌子》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熟读并背诵这首词。
2.会到诗屮画而的美丽,并从这美丽景色屮体悟到作者自由、闲适的情感。
教学重点:体会到诗中画而的美丽,并从这美丽景色中体悟到作者自由、闲适的情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前活动:一、走入《渔歌子》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词《渔歌子》(板书二、读,读出词的味道(一)读出节奏1.(出示整首词)谁来读给大家听?2.指导。
诗词的读法和文章不一样,诗词在古代都是用来唱的,所以,词句本身就含有很强的音乐感,这就要求我们读的时候要注意抑扬顿挫、轻重缓急。
再来试试。
3.指名读。
(―)读出味道1 •诗词言情,诗词言志,诗词很多吋候是一幅画,我想知道,你从这首词中读出了什么?一幅美丽如画的景:(读出了美丽)作者描述的是一幅怎样美丽的画面呢?(景色很美)我们来看看画中都有什么?2•填空: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这山、这水、这白鹭、这桃花,你想填上什么呢?()西塞山()桃花()薯笠和蓑衣流水()蹶鱼()白鹭()()斜风()细南3•把这首词中省略的词句补充出來,连起來说一说。
4.好一幅江南的景色!用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这里的景色?(美丽)5.很恰当,但是少了点特色。
北国的大雪纷飞是美丽,中原一望无际的麦田是美丽,南国的满目的翠绿也是美丽。
春天有春天的美丽、夏天有夏天的美丽。
所以,美丽这个词有点空洞。
我们抓住这里景色的特点来说:6.填空:------------ 的江南7•所以我们说,这真是美丽的江南!这青的山,白的鸟,粉红的桃花,青绿的流水,吹面不寒的微风,细如牛毛的细雨,谁再来读?让我们感受到着美丽的景色。
8 •感受到作者心情很愉快。
心情愉快的时候一般用什么来形容呢?9.词屮没有一个写心情的词语啊,你怎么就体会到了作者愉快的心情呢?10•在一个人的眼睛中景色的美丽一定和心情有关。
你听,作者一边垂钓一边还吟唱着歌呢——(吟唱渔歌子)11.这是在唱歌么?这是在朗诵么?这是一种怎样的读法呢?(吟诵)12•古人写好诗词以后就喜欢吟诵。
小学语文第五册-《渔歌子》课堂实录
小学语文第五册:《渔歌子》课堂实录【教学过程】:一、介绍作者,导入课题1.师板书:张志和师:猜猜这个名字是谁给他起的?生:爸爸、爷爷、妈妈、外婆师:这个名字是皇帝给他起的。
[哇学生们发出惊叹。
]2.师出示作者姓名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其名字的由来。
大致内容为:张志和,原名张龟龄。
由唐肃宗赐名志和。
3.板书课题:渔歌子师:《忆江南》、《渔歌子》都是生:词师:它们都是生:词牌名。
师:像这样的词牌名还有生:《清平乐》、《满江红》、《如梦令》。
4.再出示课外资料,知道《渔歌子》又叫《渔夫》,并猜测这首词里的大致内容。
二、初读《渔歌子》1、自读,出示自读要求:读这首词,每人最少读三次:第一次,要读得一字不错。
第二次,要注意重音和停顿。
第三次,要读出词的味道来。
(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自行阅读这首词)【朗读有明确的要求,使学生的自读不致落于形式。
而从后面的指名朗读中也能得到验证,这样有要求的朗读,让每个学生的朗读都变得非常有效。
】2.指名读。
(1人)(学生读完后,老师表扬他读得字正腔圆,全部正确。
)3.学习生字。
塞:齐读,师:想想它还读什么音?生:它也读s、sāi。
师:你能给它们分别组词吗?生:s(堵塞)sāi(赛车)(木塞)si(出塞)(塞外)鹭:齐读。
生:白鹭是一种鸟。
师:所以这个字就很好记了。
上面一个路,下面一个鸟,但在写的时候,我们要写得扁一些。
笠:齐读。
师:箬笠为什么都是竹字头?生:师:斗笠相当于草帽,用,戴在头上的。
(师简介斗笠的作用等)其实蓑衣也是一种防雨的用具,它又是怎样的呢?生:披在身上的,用做成的。
师:蓑衣相当于现在的雨衣、雨披。
【尽管只有三个生字,但吴老师对于生字教学没有一点懈怠之意,而是从不同层面解析了这三个生字,或注重字音教学(塞),或注重字形、字义教学(笠),而对于鹭字的教学就比较简化,重点强调了其写法。
教学生字不呆板,不平均使力,这是非常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4.再指名读词。
(1人)(在学习了生字以后再指名学生读词,学生读得更有滋味了。
《渔歌子》课堂实录完美
《渔歌子》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塞”“蓑”“箬”“笠”四个生字、会写“塞”“鹭”“笠”,通过插图认识“箬笠”“蓑衣”,体会词的内容,并且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首词。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对词中所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通过与《天净沙·秋思》中所描写景物进行对比,感悟不同景物反应不同的意境,从而感受乡村风光的画意诗情,进而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并养成语言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根据词所描绘的景色,想象画面,体会诗意并能有感情朗读。
难点:在读中入境,在读中入情,感受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一、复习导入1、开学初,我们就学习了一首词,还记得吗?师:词牌名是什么呀?生:《忆江南》师:咱们一起来背一背,《忆江南》预备起师:看来大家对已经学过的知识掌握的非常牢固,今天这节课我们再学习一首词——是唐代诗人张志和写的《渔歌子》。
生齐读词牌名二、整体感知1、师:现在请你打开书110页,自己先把这首词读两遍,在读的过程中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会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好,开始。
读完的同学就书扣手背后坐正2、师:这些词谁会读?(ppt:西塞山箬笠蓑衣)生:A读(指读)(其他同学听准字音)师:还有谁能读?生B读师:谁能从后往前读生:C读师:我们全班一起来读一遍师:同桌两个相互检查一遍师:有需要帮助的吗?预设一: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查字典,或者注释师,真会学习,当我们遇不理解的字和词的时候,就是可用通过查字典或者看注释来理解字意和词意那你知道蓑衣吗师:蓑衣啊就是用一种不易腐烂的草编织成可以防雨的衣服。
师:把这些生字带到这首词中你还会读吗?师:谁来读一遍这首词A读 B读 C读预设一:(读的特别好)不仅字音读的准,而且啊,通过他这样读,词的味道就出来了,你知道他在哪稍作停顿吗)师:耳朵真灵,你也能像他这样读一遍吗?圈错的同学快改一改同学们书扣师:整首词27个字就描写了9种景物,可见张志和的文学造诣,是极深的,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想象一下这些美丽的景色 作者看到的会是怎样的西塞山呢?ppt 出示填空 ( )的西塞山:粉红的桃花:多姿多彩的桃花:姹紫嫣红的桃花怎样的斜风?:微微的斜风……细雨?蒙蒙的,凉凉的流水、白鹭、鳜鱼。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渔歌子》(课堂实录)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渔歌子》(课堂实录)古诗词三首—《渔歌子》(课堂实录)一、联系旧知,导入新词师:同学们,这个学期,我们学过一首词,叫——生:(齐答)《忆江南》。
师:请大家一起背诵《忆江南》,预备起。
生:(齐背)忆江南,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师:这节课我们再学一首词《渔歌子》,作者是唐代诗人张志和。
(板书:渔歌子张志和)[评析:这是学生第二次学词,从复习学过的词入手,是很有必要的,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唤醒学生关于词的记忆。
此时,教师不必再讲长短句、词牌名等词的基本知识了。
]二、指导朗读,初步感知师:“渔歌子”是词牌名,看到这个题目,你能猜一猜这首词写了些什么吗?生1:可能写渔夫唱歌吧?(生笑)生2:不对,应该讲渔夫的生活。
生3:写钓鱼的情景。
师:词的词牌名与内容一般没有关联,但有些却有联系,如张志和的《渔歌子》就是描写渔翁的生活,表现了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
请大家打开书本,自由朗读这首词。
注意,仔子细细读上四遍,前两遍要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把词念得字正腔圆;后两遍要注意把词读通顺,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明白了吗?生:(齐答)明白。
[评析:词牌名与词的内容的关系比较复杂,三言两语无法说清楚。
这里让学生根据“渔歌子”词牌名猜测词的内容,很有新意,设计比较巧妙。
]师:自由练习朗读,开始。
(生自由读《渔歌子》。
)师:(课件出示《渔歌子》。
)好,谁来读一读《渔歌子》?其他同学注意听,看字音读准了没有。
生:渔歌子,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读的字正腔圆,真不错!“西塞山”的“塞”是多音字,念sài,“白鹭、鳜鱼、箬笠、蓑衣”四个词语中都有生字,但她读准了。
谁再来读一读?(接着请三位学生读词,学生互相帮助正音。
)师:想读的同学这么多,那好,我们一起读,开始!生:(齐读)渔歌子,唐,张志和。
千古垂钓情——《渔歌子》课堂实录.doc
千古垂钓情——《渔歌子》课堂实录课前谈话:歇后语比赛:黄婆卖瓜——自卖自夸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水仙不开花——装蒜哑子吃黄莲——有苦自己知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师:这儿就有一首写孩子钓鱼的诗:胡令能《小儿垂钓》。
读读,这小孩钓鱼时做什么了?再读读。
师:知道姜太公钓鱼的故事吗?来说两句。
生:姜太公钓鱼的钩子是直的,而且不放鱼饵。
师:我还听说,他的钩离水面三尺,这能钓到鱼吗?生:不能,他是在钓有个人。
师:哦,此话怎讲?生:因为他在等一个好的皇帝来。
师;我明白了,你说的那个皇帝其实是一个王,是——生:周文王。
后来周文王果然来了。
师:真的,姜太公是钓来周文王对他的重用,果然帮助周武王推翻了暴政,建立周王朝。
一、谈词,了解词牌:师:在中国的诗歌宝库中,有很多诗词是写钓鱼的。
这节课,我们去欣赏唐代词人张志和的词,感受他的钓鱼世界。
师:咱们先来读读“渔歌子”。
渔歌子是这首词的词牌,古人用汉字表示音乐的节拍、旋律,这就是词牌。
比如:念奴娇、清平乐、忆江南,还有渔歌子。
有些词牌还能表示词的内容,比如,渔歌子,你会想到什么?二、初读,读得有点“词”味师:读这首词,每人最少读三次,第一次,要读得一字不错,字正腔圆。
第二次,要读得有板有眼,第三次,如果能读出点儿词的味道来,那你很了不起。
三、想象,品出词中画师:词的作者是张志和,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是他的好朋友,夸他:酒酣兴起,或击鼓,或吹笛,舞笔飞墨。
词中有画,画中有词。
读了这么多遍了,你眼中呈现什么画面了?师:你的脑海中有些画面了吗?试着读一读,脑中最清晰的那个画面要得让别人也能感受到。
生:师:读得有点儿画面的味道了,这样吧,动笔划划,这首词中写了哪些景物?师:不仅是这些景物啊,还有很丰富的色彩呢,你看到哪些色彩了?生:我看到西塞山是郁郁葱葱的,虽然词中没有写到山的颜色。
师:好,透过词看颜色。
《渔歌子》课堂实录及评析
渔歌子课堂实录及评析一、课堂实录课堂背景本次课程是一堂文学课,学习内容为唐代文学代表作之一《渔歌子》。
本堂课由文学老师王老师授课,教学场所为教学楼2102教室,上课时间为周五早上第一节课。
课前准备王老师提前一周在班级微信群内发了《渔歌子》的阅读材料,让同学们提前预习,并要求大家写下自己的阅读体会。
在上课当天,王老师先询问大家是否有疑惑之处,并耐心解答了同学们的问题。
课堂内容1.开场导入王老师在开场时用了一段《渔歌子》的语段:“沿溪紫烟缭绕,长堤淡草萋萋。
鹅湖藻径开,燕子飞来——当年曾见几回?”引导同学们想象唐代假山馆景致的美妙,吸引同学们对于本堂课的热情。
2.课文阅读王老师在课堂上带领同学们一起朗读《渔歌子》,并逐字逐句地进行讲解,解读了一些古汉语的词语和习惯用法。
同时,王老师注重让同学们从文学鉴赏的角度入手,探究课文的艺术特色和主旨思想,引导同学们发散思维,善于组织语言表达。
3.课后练习为了检验同学们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王老师在课后布置了一份题目,要求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相关问题。
这份练习的目的是帮助同学们巩固知识点,强化对于《渔歌子》的理解和品味。
课堂效果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同学们跨越了时空障碍,接触到了唐代文化的一部分,领略了中华文化的大美。
同时课堂氛围热烈,同学们积极参与,高质量地完成了阅读材料的预习和课后题目的作答。
二、评析课堂优点1.精心准备王老师在课前会对于文学材料进行精心挑选,并提前安排好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教学优势。
2.导入讲解王老师通过引用《渔歌子》的语段,通过语言艺术手法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帮助同学们融入到唐代假山馆的美景之中,并通过此段话,引出了课文的主旨思想,唤起了同学们学习要求的热情。
3.逐字逐句解读王老师在课堂上逐字逐句地解读了课文中一些生僻的古汉语词语,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了课文,并加深了文学鉴赏的认识。
4.课后练习王老师在课堂之外布置了练习题目,让学生巩固知识,增强透彻理解做难点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渔歌子》课堂实录及评析_教案教学设计
《渔歌子》课堂实录及评析一、课前谈话:师:红红火火,真好的名字,还有谁的名字,介绍一下,好,你来。
生:我的名字叫(学生的发言听不清)师:对呀,如果这节课积极发言的话,我想不只你的爸爸妈妈为你自豪,连你的老师和同学也会为你感到自豪的,还有谁?来,小男生。
生:我叫吴慧凯,我爸爸给我取的名字,慧,表示智慧,凯,是表示不要被别人欺负。
师:“慧”,智慧,多好呀,相信你一定会很聪明,为什么“凯”是告诉你不要让别人欺负呢?怎么会这么想呢?我觉得这个“凯”呀,有很好的解释,凯旋的“凯”,我想,如果我是老师,看到这个名字,一定希望你每件事都认真地去做,你一定会凯旋而归的,好不好?生:好。
师:还有谁的名字想跟大家介绍一下。
生:我的名字叫程万里,我爸爸希望我鹏程万里。
师:再把你的话说一遍好吗?说清楚生:我爸爸希望我鹏程万里。
师:所以你应该很自豪地告诉大家,你叫——生:程万里师:再自豪些。
生:程万里师:多好的名字生:我叫潘常胜,那个,常胜代表常常胜利师:所以,你每一节课都应该怎么做?生:应该认真。
师:还要举手发言,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才能做常胜将军对不对?好的,请坐。
还有想说的,那我们换一个方式吧?你有没有小名?生:没有。
师:小名,你有吗?生:小名是什么?师:就爸爸妈妈亲热的时候会怎么叫你呀?师:对呀,我爸爸叫我的时候可不是叫我官正华,他是说小华子呀。
多亲热呀!你爸爸叫你的时候怎么叫呀?来生:我叫袁佳佳,我爸爸叫我小名的时候叫我袁嘎嘎。
(众生笑)师:嘎嘎,是不是温州话啊?生:不是。
师:不是。
嘎嘎,挺好听的,是不是?还有吗?你也有小名。
生:我叫陈慧敏,我妈妈经常叫我阿敏。
师:加上一个“阿”,加上最后一个字,都会觉得很亲切,阿敏同学。
还有谁想说?好,最后一位。
生:我总共有两个名字,一个叫阿国,第二个叫小国。
师:那你喜欢别人叫你哪个?生:小国。
师:为什么呢?生:因为小国,像小孩子一样的可爱。
二、导入诗词教学师:老师觉得你很可爱,特别是你刚才发言的样子让大家觉得更加可爱。
渔歌子课堂实录
《渔歌子》课堂实录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师: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请同学们拿出笔和本子,一起来写写这首要学的词《渔歌子》。
2、板书课题。
3、解题:渔歌子,词牌名。
二、读中明意,读中悟情(一)、学生自读,读通、读顺。
师: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把词读准、读通、读顺,注意“塞”“鳜”“箬”“笠”“蓑”的读音。
2、巩固字音,记忆字形,重点掌握多音字“塞”在文中的读音。
(二)、检查、指导:师:1、指名读生字,并组词。
2、指名读词,师生正音。
3、指导朗诵,读准节奏,读出韵味。
4、男生齐读,女生齐读,最后全班齐读。
(三)、读中想象,理解词意。
师:1、词的作者是张志和,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是他的好朋友,夸他:酒酣兴起,或击鼓,或吹笛,舞笔飞墨。
词中有画,画中有词。
读了这么多遍了,你能读懂词的每一句的意思吗?能不能它读成一幅画呢?2、示范:读着“西塞山前白鹭飞”,你读懂了什么呢?如果就让你来画这西塞山,你的山会是什么样的?你会为它涂上什么颜色呢?并试着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交流:生张博:我会涂上绿色,因为山上有苍翠挺拔的树木,是绿的海洋。
生丘彤:我的山是翠绿色,因为我从“桃花”一词可以知道这首词写的是春天的景色,小草发芽了,但长得还不是那么茂盛。
生张进:我的山是五颜六色的,因为山上不只有嫩绿的小草,郁郁葱葱的树,还有各色各样的野花。
生张慧琳:我的山前还会有白鹭在飞翔,我想把这些白鹭画成不同形状的,有的展翅翱翔,有的在呼朋引伴,还有的正要飞翔,这些小精灵有的排成“人”字形,有的排成“一”字形。
师:3、播放轻音乐《渔光曲》,学生轻声朗读全词,理解其它三句的意思,边读边想象自己心中出现的画面。
交流:自己心中的画面,尝试用口头描述或朗读的形式表现出来。
师:4、精读,结合注释理解词意。
(1)、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自己能理解的诗句及自己不懂的地方。
(2)、汇报交流情况:a、学生自由反馈自己理解的句子;b、指名完整地说出词意。
(四年级语文教案)《渔歌子》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
-----------------------------------精品考试资料---------------------学资学习网-----------------------------------《渔歌子》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四年级语文教案课文类型:阅读课上课课题:渔歌子上课年级:六年级上课时间:3月27日上课地点:____(省、市、区、县)第四小学多媒体教室上课类型:公开课研究要点:如何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超越教材,扩展课程资源。
教学目标: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3、想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的画面,并描述出来。
教学重点: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师:本学期,我们接触到了我国古代文学的新体裁——词,大家还记得《如梦令》么?生:记得。
师:谁能来回顾背诵一下?生: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师:很好,背诵得很熟练。
请坐。
你们还会背诵其他的词么?还记得曾经学过的课文《但愿人长久》吗?苏轼在一个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的晚上,一个人独自观赏圆圆的明月,先是埋怨,后来心里宽慰了许多,并且低声吟诵起来:“……人有——悲欢离合……”苏轼所吟诵出来的,就是一首歌咏中秋之月的词,题目是《水调歌头·中秋》(课件出示,齐读) 师: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也曾写过一首赞美江南水乡的词《忆江南》,还有印象吗?生(齐):有。
师:好,咱们一起来复习。
(学生齐背《忆江南》)【对学过的古诗词的复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词。
它也和自然界的美景有关。
《渔歌子》教学实录#(精选.)
《渔歌子》教学实录一、联系旧知,导入新词师:同学们,这个学期,我们曾学过一首词,叫——生:(齐答)《忆江南》。
2师:请大家一起背诵《忆江南》,3预备起。
配乐梦江南生:(齐背,放课件)忆江南,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师:这节课,我们再一起学习一首词《渔歌子》。
4它的作者是代的张志和拿出你的手书空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板书:渔歌子师:读一读。
生:渔歌子。
师:真好。
“子”在这里读第三声,不读轻声,再来一遍。
生:渔歌子。
师:“渔歌子”是这首词的什么?生:词牌名。
(课件)5师:词牌名有什么作用?生1:词牌名规定了这首词每一行的字数。
师:是的,还有谁来补充?生2:词牌名还限定了词的类型师:也就是说词牌名规定了词的——生:形式与字数。
师:词和诗不一样,它的句子有的——生:长。
师:有的——生:短。
师:所以,词还有一个名字叫——生:长短句。
二、初读诗词,把握节奏。
师:好的,同学们,拿出课本,按照自读要求来读这首词。
(出示自读要求)6生自读。
师:请你来把要求读一读。
生:第一遍,不读错字,口齿清楚;第二遍,正确流利,字正腔圆;第三遍,试着读出词的韵味。
师:好,开始吧。
生:自读。
师:读好了吗?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请你。
生:读词。
(课件7)师:嗯,口齿清楚、字正腔圆。
这首词中“塞”字是多音字,它既可以读,西塞山,是山名,塞是平舌音。
还可以读塞子,也可以读,堵塞。
还有两个词不常见,一个是——生:“箬笠”。
师:知道“箬笠”是什么吗?生:这两个字都是竹字头,应该是竹子做成的……(犹豫,说不出来了)师:你很会观察。
这两个字和“竹子”有关,是竹子编成的。
生:“箬笠”就是竹子编的帽子,用来挡雨和阳光。
师:很好。
“箬笠”就是竹子编的帽子,斗笠。
课件9“箬笠”这两个字是形声字,你能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两个字的吗?(熟字加偏旁、编故事)师:还有一个词,他读得也很准——生:蓑衣。
箬笠蓑衣都是避雨工具,相当于今天的雨帽和雨衣,书上注释里面也有,其实,联系注释也是学习古诗词的好方法呀。
《渔歌子》教学实录与评析
渔歌子教学实录与评析简介《渔歌子》是一首著名的唐诗,作者是唐代诗人张志和。
这首诗是张志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写渔民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宁静和平的向往。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渔歌子》的教学并进行评析。
教学实录第一步:背景知识介绍在教学之前,先要进行一些背景知识的介绍。
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唐代的历史背景,了解唐代的繁荣和盛世。
同时,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渔民生活的基本情况,例如他们的生活方式、工作内容等等。
第二步:课文讲解在进行《渔歌子》的课文讲解的时候,要让学生对诗歌的整体感受和情感表达有一个清晰的理解。
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对《渔歌子》的文本进行讲解。
1.诗歌的叙事结构《渔歌子》的叙事结构比较简单,主要是通过描述渔民的生活及其周围的自然景观,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恬静美好的图景。
具体而言,张志和将这首诗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描述渔民垂钓的过程和描述自然景观的描写。
他通过描绘出清晨海面上波光粼粼的样子、海鸥高飞的样子以及海豚穿水的样子等等,表现出了一个亲近自然的生活状态。
而将这些景象与渔民垂钓的过程结合起来,也进一步强化了唐代文人对宁静和平的向往。
2.诗歌的情感表达《渔歌子》是一首充满感情的诗歌,张志和在其中表达了对简单恬静的生活、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以及对宁静和平的向往。
这个感情表达的过程主要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让读者感受到渔民与海洋、与自然的密切联系。
这种感性的描写也使得《渔歌子》和其他代表唐诗科技的唐诗不同,更多的是从心境和情感入手,从而获得了广泛的支持和欣赏。
第三步:创作分享在结合深入的课文讲解之后,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分享。
适当地让学生自由发挥,写出他们心目中的《渔歌子》可以表现出他们对深入了解这首唐诗的理解程度。
评析在对《渔歌子》进行评析的时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线索和结构《渔歌子》的线索和结构是非常清楚的,整首诗歌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描述渔民垂钓的过程和描述海景山陵的描写。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千古垂钓情《渔歌子》课堂实录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千古垂钓情《渔歌子》课堂实录千古垂钓情《渔歌子》课堂实录课前谈话:歇后语比赛:黄婆卖瓜自卖自夸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水仙不开花装蒜哑子吃黄莲有苦自己知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师:这儿就有一首写孩子钓鱼的诗:胡令能《小儿垂钓》。
读读,这小孩钓鱼时做什么了?再读读。
师:知道姜太公钓鱼的故事吗?来说两句。
生:姜太公钓鱼的钩子是直的,而且不放鱼饵。
师:我还听说,他的钩离水面三尺,这能钓到鱼吗?生:不能,他是在钓有个人。
师:哦,此话怎讲?生:因为他在等一个好的皇帝来。
师;我明白了,你说的那个皇帝其实是一个王,是生:周文王。
后来周文王果然来了。
师:真的,姜太公是钓来周文王对他的重用,果然帮助周武王推翻了暴政,建立周王朝。
一、谈词,了解词牌:师:在中国的诗歌宝库中,有很多诗词是写钓鱼的。
这节课,我们去欣赏唐代词人张志和的词,感受他的钓鱼世界。
师:咱们先来读读渔歌子。
渔歌子是这首词的词牌,古人用汉字表示音乐的节拍、旋律,这就是词牌。
比如:念奴娇、清平乐、忆江南,还有渔歌子。
有些词牌还能表示词的内容,比如,渔歌子,你会想到什么?二、初读,读得有点词味师:读这首词,每人最少读三次,第一次,要读得一字不错,字正腔圆。
第二次,要读得有板有眼,第三次,如果能读出点儿词的味道来,那你很了不起。
(指名朗读)(读音:白鹭,鳜鱼,箬笠,蓑衣,斜风细雨、桃花流水要读得像画。
)三、想象,品出词中画师:词的作者是张志和,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是他的好朋友,夸他:酒酣兴起,或击鼓,或吹笛,舞笔飞墨。
词中有画,画中有词。
读了这么多遍了,你眼中呈现什么画面了?(闭目,听老师配乐朗诵)师:你的脑海中有些画面了吗?试着读一读,脑中最清晰的那个画面要得让别人也能感受到。
生:(朗读)师:读得有点儿画面的味道了,这样吧,动笔划划,这首词中写了哪些景物?(交流)师:不仅是这些景物啊,还有很丰富的色彩呢,你看到哪些色彩了?生:我看到西塞山是郁郁葱葱的,虽然词中没有写到山的颜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渔歌子课堂实录 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李艳《渔歌子》美读古诗文课课堂实录师:下午好孩子们生:老师好师:首先让我们静静的来欣赏一首视频:(《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在刚才的这段视频中让你印象最深刻的画面是什么生:若隐若现的山生:白鹭在水上飞生:一位披着蓑衣的渔翁师:看来大家都看的非常仔细生:我还看到了如梦如幻的山师:在这段视频中,为我们呈现了一副“山、水、渔翁”的画面。
那这是怎样的山,怎样的水,又是一位怎样渔翁呢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品一品。
在这一段视频中,还隐藏着一段流传千古的名篇,谁知道生:《渔歌子》。
师:请伸出手来,和老师一起来板书课题。
师:作者是张志和,唐朝人,渔歌子是词牌名。
子在这里读第三声,一起读。
读出精气神。
生:渔歌子。
你还知道哪些词牌名生:长相思青玉案采桑子卜算子……师:看来大家知道的还真不少。
像《渔歌子》、《忆江南》这样的词牌名是可以直接表现词的主要内容的。
下面请大家大胆的猜一猜,渔歌子这首词的主要内容。
生:一位渔翁钓鱼师:他是抓住“渔”字来猜的。
结合“歌”字猜一猜。
生:一位渔翁在钓鱼的时候唱歌。
师:既然是唱歌,他的心情一定是愉快的,声音也是有节奏的。
让我们怀着愉快的心情,用一种愉快的声音,再来读:生:渔歌子1)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词,请你仔仔细细读上两遍,注意读准字音。
谁来读生读师:他读对了吗(对)请你把认为难读的字,再领大家读一读。
生:西塞山。
师:注意,塞是多音字。
在这里读四声,连读两遍。
注意读出词语的节奏,师范读。
生读。
鲑鱼箬笠蓑衣再读箬笠,蓑衣。
师:请看这是什么(出示图片)箬笠是用竹叶或者竹篾编的帽子。
蓑衣是用茅草编成的衣服。
箬笠和蓑衣古时候常用它来避风雨。
师:生字已经很好了,这首词你能读的更好。
一起来读。
师:在古时候,词是用来唱的,所以词句有很强的音乐感,读的时候,讲究抑扬顿挫。
(师打节奏读)一起来试试。
齐读。
师:最后三个字,把它顿开,再来一遍。
打着节奏,自己试一试。
师:谁想来试一下我们大家一起帮他打节奏。
我们一起来读。
2)师:诗词言情,诗词言志。
很多时候诗词就是一幅画,现在请你轻轻的闭上眼睛,静静的聆听,一边听一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师配乐读。
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我仿佛看到了远处的高山。
你看到了山的画面,请读出来。
生读。
师:你还看到了什么样的山生:我还看到了隐隐约约的山,若隐若现。
把你的感觉读出来。
生:我仿佛看到了如梦如幻的山。
山前有什么山前的白鹭在快乐的飞翔。
师:多么宁静的山,读。
师:白鹭如此悠闲,语速再慢一些,声音再小一些。
一起读。
师:都说,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读着,想着,我仿佛听见了……桃花流水鳜鱼肥……我仿佛听到了鱼儿在水中嬉戏时,尾巴拍打浪花的声音,我仿佛闻到了桃花发出来的幽香。
师:请你试着读出鲑鱼的欢快。
生读。
多么清澈的流水啊。
请你带着全班同学静看流水,生读师:西塞山烟雨蒙蒙,山前白鹭自由自在的飞翔,桃花红,流水清,鲑鱼游。
同学们,慢慢欣赏吧,一起读。
师:你觉得这里的景色怎么样生:宛如仙境。
师:这正是(出示)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生齐读。
师:是啊,这里美如仙境,美的像一幅画。
短短的诗词,就可以让我们想象成了一幅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的一幅画。
难怪张志和的好朋友,唐代的大书法家颜真卿这样来夸赞他:(出示)词中有画,画中有词。
张志和笔下的江南,多美呀。
其实不只张志和写江南,还有许多写江南的诗词。
这两首熟悉吗白居易王安石笔下的江南和张志和有什么不一样请你读一读,品一品,想一想。
出示: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师:想一想,他们笔下的江南有什么不一样师:白居易的江南主要抓住什么来写生:(红、绿、蓝)颜色。
师:白居易的经历当中,江南美景是绚丽多彩的。
王安石又抓住了什么来写生:景色绿师:景色抓住了“绿”字,让我们看到了江南春日绿意融融的景色。
师:张志和所写的江南有动有静,有声有色。
师:是的,白居易心中的江南色彩斑斓(生齐读):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王安石记忆中的江南,绿意盎然(生齐读)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张志和眼前的江南有声有色(生齐读):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3)师:继续来读,你还读出了什么画面生:青箬笠,绿蓑衣读出了张志和的衣服特别简朴。
师:你读出了他的穿着。
斜风细雨不须归作者沉浸在斜风细雨中,悠闲自在。
(配乐)师:烟雨蒙蒙,青山绿意桃花流水,沉浸在这样的景色中,让张志和不禁高唱:(齐读)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他迎着微微斜风,冒着霏霏细雨,乐而放歌,请女生读: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一个“斜”字写出来春风的柔,春雨的细,同学们,读的再轻一些,雨下的再小一些。
读。
生: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你读出什么心情了生:自在愉悦师:是的,此时的渔翁是愉悦舒畅的,可是在整首词中,并没有一个字写到渔翁的心情。
你是从哪读出来的生:桃花流水鳜鱼肥。
感到他很悠闲,在河边看着鱼。
景色很美。
生:斜风细雨不须归。
不须归说明他悠闲自在。
师:西塞山的美景,是山前悠闲的白鹭,是粉红的桃花,清澈的流水,是静静的斜风细雨带给我们的是这样的感受。
所以说古代的诗人往往都是托物言情的,正如王国维先生所说的:(齐读)一切景语皆情语。
4)出示《天净沙秋思》师:从这首词描写的景物当中,你又能读出怎样的情感呢小声的读一读。
这里的景物又传递给我们怎样的心情呢生:传递出给我们一种凄凉的思乡之情。
从“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句读出来的。
生:“枯藤老树昏鸦”有种凄凉的感觉。
生:“古道西风瘦马”说明他在外面过的非常不好,他非常思念家乡。
师:这里的景物给你传递出什么样的心情生:凄凉。
师:尽管没有学过这首词,但是聪明的你们还是从词中描写的景物读出了情感。
师:在张志和的心里,没有枯藤老树昏鸦的忧伤,有的只是斜风细雨中静静地垂钓。
读。
生: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这里的“归”,是指回到哪里生:回到家乡。
师:接下来,让我们结合时代背景,一起去了解张志和“不须归”的情怀。
请你仔细的读一读这一段话,请你想一想,除了不回家,还是不回到哪(出示张志和资料)生:不回到官场。
师:后来朝廷派人四处去寻访张志和,请他回来当官。
但是张志和却认为:斜风细雨不须归。
这里的归,还是不回到哪里生:不回到朝廷。
师:此时的词人是不羡神仙羡自由。
张志和的哥哥特别关心弟弟,所以呢,也赋一首词来劝弟弟回家:《和答弟志和渔父歌》自己读一读,体会一下大哥的心情,和张志和的心情有什么不同。
师:读出不同了吗从哪一句读出来的生:狂风浪起且须还。
师:接下来,我来当大哥,你们来当张志和。
咱们来一次对对读,注意要用不同的语气,读出人物不同的心情。
师读: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生读: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师读: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生读: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师读:且须还啊。
生读:不须归呀。
师:你读出了什么生:景色非常美。
生:作者厌倦了官场。
非常愉悦,怡然自得。
生:不舍得离开宛如仙境的天堂。
师:正是这怡人的风光,让词人:生: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是垂钓的乐趣,让词人:生: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是那悠闲自在的生活,让词人:生: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其实,张志和以渔歌子为词牌名,一共连作五首词,这只是其中的一首。
接下来研读剩下的四首词,如果,让你填,括号里你会填上什么(出示)1.青草湖中月正圆,巴陵渔父棹歌连。
钓车子,橛头船,()在风波不用仙。
2. 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
能纵棹,惯乘流,长江白浪不曾()。
3.霅溪湾里钓鱼翁,舴艋为家西复东。
江上雪,浦边风,()着荷衣不叹穷。
4.松江蟹舍主人欢,菰饭蒓羹亦共餐。
枫叶落,荻花干,()宿渔舟不觉寒。
(小组讨论)1.生填:愉,因为心情快乐。
美,景色很美。
2.生填:怕。
愁。
3.生填:乐。
欢。
4.生填:夜。
月。
师:你们真的是了不起,不管填什么,你们真的是读懂了。
师:在一个月明人静的夜晚,张志和乘一叶扁舟,踏歌而来,那情形真的是:(出示,齐读)乐在风波不用仙。
师:在江面上往来,在风波里出没,虽然遇到狂风浪急,但依然能够泰然处之,这就是:(齐读)长江白浪不曾忧。
师:在秋风萧瑟的天气里,他与主人志趣相投,把酒言欢,竟至:(齐读)醉宿渔舟不觉寒师:雪花飞舞,虽然他身上穿着破旧的衣服,但依然能够笑迎清风,吟赏江雪:(齐读)笑着荷衣不叹穷。
师:根据颜真卿的记载,张志和钓鱼从来不用鱼饵,这样能钓到鱼吗那他其实是在生:是在享受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
师:所以岑参的《渔父》当中这样写:世人那得识深意,此翁取适非取鱼。
目的不在鱼,而在于这种悠闲自在的生活。
师:同样是渔钓的生活,不同的景物,传递着不同的心情。
出示图片。
师:这首诗,知道是哪首吗生:《小儿垂钓》。
《江雪》师:在这不同的景物里,又传递这钓鱼人什么样的心情呢快速的读一读,体会一下。
蓬头稚子钓起来的是什么享受到了什么生:乐趣。
师:柳宗元呢生:悲伤,凄凉,寒冷。
师:蓬头稚子钓起的是满心的快乐和期待,读:生: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师:柳宗元钓起的是满腔的寒冷与凄清:生: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师:张志和钓起的却是:生:乐山乐水乐垂钓,不慕神仙慕自由。
师:再读一遍,体会一下张志和这样一种垂钓情怀:生:乐山乐水乐垂钓,不慕神仙慕自由。
事: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像张志和那样,静静的坐着,欣赏着眼前的山水,任清风拂面,任桃花的芬芳扑面而来,一起读。
(配乐读全词)师:在这首词里,含有一句千古流传的名句,后人写文章的时候,经常用到,你猜猜是哪一句生:桃花流水鳜鱼肥。
师:当你看到清澈的流水,看到流水当中欢快的鱼儿,你就会想到:生:桃花流水鳜鱼肥。
师:还可能是哪一句生: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师:走到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你就会想到这一句。
生: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如果你在雨中漫步,朋友劝你回家,你会用哪句回答他生: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如果说,在生活中遇到了困难,你可以用哪一句来劝自己:生: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看来,斜风细雨不仅仅指自然届的斜风细雨,还指生活中我们遇到的困难。
同学们,到底流传哪一句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首词还会千古流传下去,在我们同学当中流传下去。
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三山岛街道西由小学毕英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