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歌子》教学实录
《渔歌子》语文课教学过程实录
《渔歌子》语文课教学过程实录一、简练而富实效由一幅精美的山原风景画,赵老师引出本课所学的词──《渔歌子》,齐读题后,老师问了一个问题:渔歌子,知道这是一首词的什么?当同学说这是一首词的词牌后,赵老师又用深入浅出的语言,介绍了词牌的意义,使同学明确了词牌的用意。
课至此,对词牌的理解教学老师还是没有放弃,紧接着赵老师又让同学说说我们原先还学到过哪些词牌?生:忆江南生:满江红师:读一读这首词。
读三遍:一遍读准字音,二遍读通顺,三遍读出点词的味。
大家听明白了吗?生尽情地诵读词句,美美地享受着属于自己的时空。
师:想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吗?先请同学来读一读这些词语:西塞山白鹭鳜鱼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先由个别同学读,再由男生齐读,女生齐读。
师:读会了这些词语,再来读这首词,就简单多了。
请同学来展示一下。
〔朴实无华的课堂教学语言,清爽自然的课堂引入,折射出赵老师清淳和谐的语文教学风格。
没有刻意地渲染,只有掷地有声的课堂提问,扎实有效的引导训练,让同学在轻轻松松的学习过程中,掌控知识。
对词牌的教学,不仅让同学理解了它在一首词中的意义,更将原先学过或课外看到过的词牌也在课堂上作了沟通,使同学对词牌的理解更真实贴切了;三遍诗词的朗读,让不同层次的同学有了不尽相同的训练要求,大家可以择其所需而做到。
词语的朗读教学,是理解一首词的基础。
每一首词都有属于自己的意境,这些意境正是由这一个个事物所组构而成。
读词语,便是让同学在诵读的过程中,了解这些事物,为接下来对诗词的理解打下坚实的基础。
赵老师简练而富实效的课堂预设,开篇之时便使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浓浓的语文味,简简约单教语文或便是如此吧!〕二、细心呵护每一位同学师:刚才,我们已经读了这些词语了,请同学来读一读这首词。
站起来一位同学,他读得很快,根本就没有任何读诗词的感觉。
赵老师没有急着让他坐下,而是面带笑容地走到这位同学的跟前,轻声地对他说:请你读得慢一点,假如能读得再洪亮点那当然是最好。
语文八册古诗《渔歌子》教学实录
Part Five
作业布置
背诵《渔歌子》
背诵要求:熟练背诵《渔歌子》全 文
背诵时间:每天背诵10分钟,连续 背诵3天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背诵方法:采用分段背诵法,先背 诵第一段,再背诵第二段,最后背 诵第三段
理解作者对世俗生活的厌倦
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理解诗词的含义和意境
学会鉴赏诗词的语言和艺术手法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掌握诗词的创作背景和历史背景
添加标题
Three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
作者:张志和,唐 代诗人
创作背景:张志和 在隐居期间创作了 《渔歌子》
第四句:“斜风细雨不须归”,描绘了渔夫在斜风细雨中垂钓的情景, 引导学生理解“斜风”、“细雨”和“不须归”的含义。
意境赏析:教师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感受意境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古诗,理解 诗意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感受 意境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分享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创作,表达意境
思想感情分析:分析词中表达的情感和意境的统一
语文八册古诗 《渔歌子》教学
实录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汇报人:
目 录
Part One.
添加目录标题
Part Two.
教学目标
Part Three.
教学过程
Part Four.
教学反思
Part Five.
作业布置
Part One
添加章节标题
Part Two
教学目标
掌握《渔歌子》的词意和意境
《渔歌子》教学实录及反思
《渔歌子》教学实录及反思一、激趣设境,理解课题。
师:今天,我带来了几幅画,这每一幅画中都藏着一首我们学过的诗或词,你能看出来吗?(出示第一幅图)生:《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师:这是白居易的词——生:忆江南。
师:(出示第二幅图)这一幅画呢?请最后一个同学。
生:《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师:再看一幅。
(出示第三幅图)生:《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师:蓬头稚子的钓钩钓起的是满心的期待与快乐,柳宗元的钓钩钓起的是满江的凄清与孤寂,唐朝词人张志和的钓钩钓起的又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首词《渔歌子》。
拿出你的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板书:渔歌子师:读一读。
生:渔歌子。
师:真好。
“子”在这里读第三声,不读轻声,再来一遍。
生:渔歌子。
师:“渔歌子”是这首词的什么?生:词牌名。
师:词牌名有什么作用?生1:词牌名规定了这首词每一行的字数。
师:是的,还有谁来补充?生2:词牌名还限定了词的类型、种类,就像诗,五言是五个字的,七言是七个字的,绝句是四句,律诗是八句。
词牌名也限定了这首词的每一句的字数。
师:词牌名规定了词的——生:形式与字数。
师:词和诗不一样,它的句子有的——生:长。
师:有的——生:短。
师:所以,词还有一个名字叫——生:长短句。
【设计意图:我国是诗词之国,尤以“诗(词)中有画,画中有诗(词)”著称。
上课伊始,我以“看画猜诗(词)”导入,让学生看画背诗(词),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感受我国诗“诗(词)画合一”的特点。
《忆江南》意在使学生在大脑中搜索已有的对词的认识,《小儿垂钓》、《江雪》与《渔歌子》为同一主题——都是写渔翁的,初步使学生感知同一主题的不同作品的不同感情基调。
在这一环节中,我基于学生已掌握的诗词的基础之上,引导他们发现《渔歌子》也是一首词,了解词与诗的不同语言表达形式、词牌名与内容的关系特点等等。
《渔歌子》教案(精选18篇)
《渔歌子》教案(精选18篇)《渔歌子》篇1教学目标:1、认识词中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词。
3、体会到诗中画面的美丽,并从这美丽景色中体悟到作者悠闲自在的情感。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体会到诗中画面的美丽,并从这美丽景色中体悟到作者悠闲自在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知道姜太公钓鱼的故事吗?来说两句。
(姜太公钓鱼的钩子是直的,而且不放鱼饵。
他的钩离水面三尺,这能钓到鱼吗?他是在钓个人——周文王。
后来周文王果然来了。
姜太公是钓来周文王对他的重用,果然帮助周文王推翻了暴政,建立周王朝。
)2、唐代词人张志和钓鱼与姜太公钓鱼有几他相似之处,也是直钩垂钓,不放鱼饵。
今天我们就走进他的词——《渔歌子》感受他的钓鱼世界。
(读课题)二、初读感知,读出“词”味1、读这首词,每人最少读三次,第一次,注意生字,把每个字读准。
第二次,要读出节奏,读得有板有眼,第三次,如果能读出点儿词的味道来,那你很了不起。
2、指名朗读。
3、结合进行生字教学。
三、精读感悟,悟出“词”画1、什么叫“不须归”?为什么“不须归”?2、找出景物:(1)导言:张志和这个人啊,非常了不起。
他不仅是著名的词人,还是有名的大画家。
他常常把画画的技巧融入到写词当中,他的好朋友大书法家颜真卿是这样夸他的“词中有画,画中有词”。
意思就是说,他写的词就像一幅画。
里边藏着很多的景物和很多的色彩。
读一读书,看看他为我们描画了哪些景物?拿上笔,做上记号。
可以默读,也可以小声地读。
(2)生标画,师巡堂。
(3)、交流:现在请同学来汇报一下发现了哪些景物?3、想象色彩:如果你们把这些景物画出来,你们会用上那些色彩呢?为什么?假如这黑板就是一张画纸,老师想让同学们把这些景物用彩色粉笔画下来,使这幅画看起来更美。
怎么画呢?(生板演)4、想象画面:(1)短短的27个字,就让我们读出了这么多景物,这么多的色彩,想一想,这是一幅怎样的画?你能用什么词来形容它?(2)想像,此刻的你,正漫步在西塞山脚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闻到了什么?5、体会心情:你的心情怎么样啊?当你置身在这样的美景中,你有什么想说的?(读全词)四、拓展延伸,品出“钓”情:1、这么美的景象,你愿意归去吗?张志和呢?你们怎么知道的?“青箬笠,绿蓑衣”留给我们的只是背影而已,你猜他是怎样的神情呢?2、作诗和诗:他不愿意回去,他的哥哥却很担心他。
(四年级语文教案)《渔歌子》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
-----------------------------------精品考试资料---------------------学资学习网-----------------------------------《渔歌子》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四年级语文教案课文类型:阅读课上课课题:渔歌子上课年级:六年级上课时间:3月27日上课地点:____(省、市、区、县)第四小学多媒体教室上课类型:公开课研究要点:如何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超越教材,扩展课程资源。
教学目标: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3、想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的画面,并描述出来。
教学重点: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师:本学期,我们接触到了我国古代文学的新体裁——词,大家还记得《如梦令》么?生:记得。
师:谁能来回顾背诵一下?生: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师:很好,背诵得很熟练。
请坐。
你们还会背诵其他的词么?还记得曾经学过的课文《但愿人长久》吗?苏轼在一个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的晚上,一个人独自观赏圆圆的明月,先是埋怨,后来心里宽慰了许多,并且低声吟诵起来:“……人有——悲欢离合……”苏轼所吟诵出来的,就是一首歌咏中秋之月的词,题目是《水调歌头·中秋》(课件出示,齐读) 师: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也曾写过一首赞美江南水乡的词《忆江南》,还有印象吗?生(齐):有。
师:好,咱们一起来复习。
(学生齐背《忆江南》)【对学过的古诗词的复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词。
它也和自然界的美景有关。
《渔歌子》课堂教学实录及板书
《渔歌子》课堂教学实录及板书老师:知道姜太公钓鱼的故事吗?来说两句。
学生:姜太公钓鱼的钩子是直的,而且不放鱼饵。
老师:我还听说,他的钩离水面三尺,这能钓到鱼吗?学生:不能,他是在钓有个人。
老师:哦,此话怎讲?学生:因为他在等一个好的皇帝来。
师;我明白了,你说的那个皇帝其实是一个王,是——学生:周文王。
后来周文王果然来了。
老师:真的,姜太公是钓来周文王对他的重用,果然帮助周武王推翻了暴政,建立周王朝。
一、创设情景,理解题意1、谈词,了解词牌:老师:同学们,在中国的诗歌宝库中,有很多诗词是写钓鱼的。
这节课,我们去欣赏唐代词人张志和的词,感受他的钓鱼世界。
2、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老师: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为大家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
请大家欣赏!(出示课件)3、理解课题内容。
老师:刚才大家欣赏的就是唐代诗人张志和写的词——《渔歌子》。
请大家读课题老师:谁读懂了题目意思?(渔夫所唱的渔歌)老师:是的,“渔歌子”又叫“渔父”, 是一种词牌名。
二、读通词句感受节奏美1、学生初读课文。
老师:同学们,学古诗词,首先得把古诗词读通顺,还要读出节奏来。
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渔歌子》,每人至少读三遍,第一遍要读得一字不错,字正腔圆。
第二遍,要读得有板有眼,第三遍,尽量读出词的韵味。
请同学们自由读吧!开始!2、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指2名学生读,重点检查是否读得通顺和“塞”的读音。
3、指导学生读出节奏。
(出示课件)老师:同学们,古诗词光读通顺还不够,它是有节奏的,词与词之间、句子和句子之间也有停顿,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哪位同学试一试?4、师生合作读老师:真好!你们都听出来了吗?这就叫有板有眼。
下面,我们也学着这位同学读,我们来合作读,我读每句的前面部分,你们往下接,行吗?5、全班读一遍。
注意那个节奏,那个味道。
三、品读词句感受风景美1、学生借助注释理解意思。
老师:同学们,学古诗词,读通顺了,读出节奏感了,那是远远不够的,咱们还得读懂它的意思。
《渔歌子》课堂实录完美版
渔歌子》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塞”“蓑”“箬”“笠”四个生字、会写“塞”“鹭”“笠”,通过插图认识“箬笠”“ 蓑衣”,体会词的内容,并且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首词。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对词中所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通过与《天净沙•秋思》中所描写景物进行对比,感悟不同景物反应不同的意境,从而感受乡村风光的画意诗情,进而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并养成语言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根据词所描绘的景色,想象画面,体会诗意并能有感情朗读。
难点:在读中入境,在读中入情,感受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一、复习导入1、开学初,我们就学习了一首词,还记得吗?师:词牌名是什么呀?生:《忆江南》师:咱们一起来背一背,《忆江南》预备起师:看来大家对已经学过的知识掌握的非常牢固,今天这节课我们再学习一首词——是唐代诗人张志和写的《渔歌子》。
生齐读词牌名、整体感知1、师:现在请你打开书110页,自己先把这首词读两遍,在读的过程中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会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好,开始。
读完的同学就书扣手背后坐正2、师:这些词谁会读? (ppt :西塞山 箬笠 蓑衣)生:A 读(指读)(其他同学听准字音)师:还有谁能读?生B 读师:谁能从后往前读生:C 读师:我们全班一起来读一遍师:同桌两个相互检查一遍师:有需要帮助的吗?有需要帮助的吗?有哪个字箬笠生读 师:有谁知道箬笠是什么?生:就是帽子师:什么样的帽子你知道吗?生:用竹叶编成的预设一: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 那老师来考考大家(PPT 单张出示“箬笠”)师: 谁有好办法帮他记住这个字?谁会读生:查字典,或者注释师,真会学习,当我们遇不理解的字和词的时候,就是可用通过查字典或者看注释来理解字意和词意预设二:你是怎么知道的?师:来瞧瞧这两个字,难怪是竹字头呢或者说,难怪他的偏旁是。
看书师;来看图,箬笠就是像这样的用竹叶编成可以防雨的帽子------------------------------师:这个词你会读吗生读词那你知道蓑衣吗师:蓑衣啊就是用一种不易腐烂的草编织成可以防雨的衣服。
《渔歌子》教学实录与评析
渔歌子教学实录与评析简介《渔歌子》是一首著名的唐诗,作者是唐代诗人张志和。
这首诗是张志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写渔民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宁静和平的向往。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渔歌子》的教学并进行评析。
教学实录第一步:背景知识介绍在教学之前,先要进行一些背景知识的介绍。
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唐代的历史背景,了解唐代的繁荣和盛世。
同时,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渔民生活的基本情况,例如他们的生活方式、工作内容等等。
第二步:课文讲解在进行《渔歌子》的课文讲解的时候,要让学生对诗歌的整体感受和情感表达有一个清晰的理解。
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对《渔歌子》的文本进行讲解。
1.诗歌的叙事结构《渔歌子》的叙事结构比较简单,主要是通过描述渔民的生活及其周围的自然景观,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恬静美好的图景。
具体而言,张志和将这首诗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描述渔民垂钓的过程和描述自然景观的描写。
他通过描绘出清晨海面上波光粼粼的样子、海鸥高飞的样子以及海豚穿水的样子等等,表现出了一个亲近自然的生活状态。
而将这些景象与渔民垂钓的过程结合起来,也进一步强化了唐代文人对宁静和平的向往。
2.诗歌的情感表达《渔歌子》是一首充满感情的诗歌,张志和在其中表达了对简单恬静的生活、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以及对宁静和平的向往。
这个感情表达的过程主要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让读者感受到渔民与海洋、与自然的密切联系。
这种感性的描写也使得《渔歌子》和其他代表唐诗科技的唐诗不同,更多的是从心境和情感入手,从而获得了广泛的支持和欣赏。
第三步:创作分享在结合深入的课文讲解之后,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分享。
适当地让学生自由发挥,写出他们心目中的《渔歌子》可以表现出他们对深入了解这首唐诗的理解程度。
评析在对《渔歌子》进行评析的时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线索和结构《渔歌子》的线索和结构是非常清楚的,整首诗歌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描述渔民垂钓的过程和描述海景山陵的描写。
《渔歌子》教学实录及评析
《渔歌子》教学实录及评析前言《渔歌子》是一首具有民间色彩和情感的江南民歌,以其轻盈的旋律、舒缓的节奏和浓郁的意境而受到广泛的喜爱和演唱。
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对《渔歌子》的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对民间音乐的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
一、歌曲分析1.歌曲背景《渔歌子》是江苏省南京市的一首民歌,最早传唱于苏州、无锡、常州等地。
歌曲主要表现了渔民在湖泊中劳作的场景和对生活的感悟。
歌曲旋律轻松优美,情感真挚,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人文情怀。
2.歌曲结构《渔歌子》的歌曲结构属于AABB型。
歌曲共四句,每句的旋律和节奏基本相同,歌曲难度不高,容易掌握和演唱。
3.歌曲形式《渔歌子》以传统民歌的形式展现,没有过多的伴奏和华丽的乐器。
歌曲的演唱主要靠歌手的感情和声音来表达,需要有丰富的情感经历和演唱技巧。
4.歌曲意义《渔歌子》的歌词主要表达了渔民在生活中感悟到的人生哲理和对心灵自由的向往。
歌曲呈现的是一种乡村风情和生活格调,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二、教学实录1.前期准备在教学《渔歌子》之前,需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音乐知识普及和相关背景介绍。
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江南民歌的音频和视频,让学生了解江南民歌的特点和演唱风格;也可以通过讲解渔民的生活和背景知识,提高学生对歌曲意境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歌曲学习首先,让学生跟着曲谱唱一遍《渔歌子》,帮助学生了解歌曲的基本结构和旋律,掌握歌曲的唱法和节奏。
然后,分小组学唱《渔歌子》,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和交流,提高歌曲演唱的整体质量和感染力。
3.情感体验指导学生重视歌曲的情感表达,让学生深入理解歌词的内涵和情感感受,引导学生找到自己和歌曲之间的共鸣和情感连接。
同时,可以通过演唱比赛、歌曲朗诵等方式,让学生在浸淫于音乐中体验美好的情感。
4.歌曲展示指导学生进行歌曲展示和演唱,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表达能力和艺术见解。
可以对学生进行小组比赛和班级比赛,为学生搭建一个充满挑战和激情的舞台,增强学生的自信和自我展示能力。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渔歌子》教学实录
《渔歌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认识“塞、鳜、箬、笠、蓑”等字,读准字音,会写“塞、鹭、笠”。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3、体会诗词内容,通过想象,由词到画,感受到乡村风光的画意诗情;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4、学生感受古诗词之魅力,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流程:一、揭示课题,了解词牌名。
刚才大家听了一首很优美的歌曲,还看到了一幅幅美丽的水墨画、这首歌好听吗?这可不是一首普通的歌曲,歌词中蕴含着一首流传千古的经典诗词,那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张志和的《渔歌子》,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师:读得真好,好在“子”的读音非常正确,因为“渔歌子”是词牌名,所以读三声,千万不要读轻声。
再读!师:同学们,词牌一般来说它规定了词的形式,与词的内容关系不大,但本首词正好是词的内容的体现,那就请同学们猜猜“渔歌子”的含义吧。
(“渔歌子”顾名思义,就是渔夫打鱼时唱的歌)师:唱歌,心情一定是高兴的,让我们美美的再读课题。
齐读:渔歌子。
师:渔夫打鱼,究竟唱了什么呢?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跟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学习单,我们一步一步来了解这首诗,好不好?请同学们看自学指导(一):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一)出示课件:自学指导(一)请同学们认真听录音,要认真听清每个字的读音和停顿,并试着模仿一下,听后要比赛谁模仿的最像,谁读得最有感情。
预设:老师征求一下同学们的意见,你们是愿意马上就展示一下还是自己先试着读一会儿?师:同学们,课上最动听的莫过于朗朗的读书声了,找同学读读这首词?师:再找一位同学,正确的、字正腔圆的读一读。
师:恩,同学们,读诗词讲究吟诵,因此,把语速放慢一些会更好,再试一试——师:语速还要慢,声音再响亮一些。
师:听到你们有感情的朗读,老师也忍不住想来试一试。
来我们一起读。
我读前半部分,你们读后半部分。
注意与老师一样的节奏,一样的语速。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是那么有感情,你们不但模仿得像,还读出了自己的感觉,说明你们对这首词也理解了不少,下面我就要考考你们了,请看自学指导(二)自学指导(二)请同学们,看110页书本注释,看插图,看看你能读懂哪一句,三分钟后,比一比,看谁能用自己优美的语言,说出所有诗句的意思。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渔歌子》(课堂实录)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渔歌子》(课堂实录)古诗词三首—《渔歌子》(课堂实录)一、联系旧知,导入新词师:同学们,这个学期,我们学过一首词,叫——生:(齐答)《忆江南》。
师:请大家一起背诵《忆江南》,预备起。
生:(齐背)忆江南,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师:这节课我们再学一首词《渔歌子》,作者是唐代诗人张志和。
(板书:渔歌子张志和)[评析:这是学生第二次学词,从复习学过的词入手,是很有必要的,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唤醒学生关于词的记忆。
此时,教师不必再讲长短句、词牌名等词的基本知识了。
]二、指导朗读,初步感知师:“渔歌子”是词牌名,看到这个题目,你能猜一猜这首词写了些什么吗?生1:可能写渔夫唱歌吧?(生笑)生2:不对,应该讲渔夫的生活。
生3:写钓鱼的情景。
师:词的词牌名与内容一般没有关联,但有些却有联系,如张志和的《渔歌子》就是描写渔翁的生活,表现了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
请大家打开书本,自由朗读这首词。
注意,仔子细细读上四遍,前两遍要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把词念得字正腔圆;后两遍要注意把词读通顺,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明白了吗?生:(齐答)明白。
[评析:词牌名与词的内容的关系比较复杂,三言两语无法说清楚。
这里让学生根据“渔歌子”词牌名猜测词的内容,很有新意,设计比较巧妙。
]师:自由练习朗读,开始。
(生自由读《渔歌子》。
)师:(课件出示《渔歌子》。
)好,谁来读一读《渔歌子》?其他同学注意听,看字音读准了没有。
生:渔歌子,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读的字正腔圆,真不错!“西塞山”的“塞”是多音字,念sài,“白鹭、鳜鱼、箬笠、蓑衣”四个词语中都有生字,但她读准了。
谁再来读一读?(接着请三位学生读词,学生互相帮助正音。
)师:想读的同学这么多,那好,我们一起读,开始!生:(齐读)渔歌子,唐,张志和。
《渔歌子》课堂实录及评析
渔歌子课堂实录及评析一、课堂实录课堂背景本次课程是一堂文学课,学习内容为唐代文学代表作之一《渔歌子》。
本堂课由文学老师王老师授课,教学场所为教学楼2102教室,上课时间为周五早上第一节课。
课前准备王老师提前一周在班级微信群内发了《渔歌子》的阅读材料,让同学们提前预习,并要求大家写下自己的阅读体会。
在上课当天,王老师先询问大家是否有疑惑之处,并耐心解答了同学们的问题。
课堂内容1.开场导入王老师在开场时用了一段《渔歌子》的语段:“沿溪紫烟缭绕,长堤淡草萋萋。
鹅湖藻径开,燕子飞来——当年曾见几回?”引导同学们想象唐代假山馆景致的美妙,吸引同学们对于本堂课的热情。
2.课文阅读王老师在课堂上带领同学们一起朗读《渔歌子》,并逐字逐句地进行讲解,解读了一些古汉语的词语和习惯用法。
同时,王老师注重让同学们从文学鉴赏的角度入手,探究课文的艺术特色和主旨思想,引导同学们发散思维,善于组织语言表达。
3.课后练习为了检验同学们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王老师在课后布置了一份题目,要求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相关问题。
这份练习的目的是帮助同学们巩固知识点,强化对于《渔歌子》的理解和品味。
课堂效果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同学们跨越了时空障碍,接触到了唐代文化的一部分,领略了中华文化的大美。
同时课堂氛围热烈,同学们积极参与,高质量地完成了阅读材料的预习和课后题目的作答。
二、评析课堂优点1.精心准备王老师在课前会对于文学材料进行精心挑选,并提前安排好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教学优势。
2.导入讲解王老师通过引用《渔歌子》的语段,通过语言艺术手法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帮助同学们融入到唐代假山馆的美景之中,并通过此段话,引出了课文的主旨思想,唤起了同学们学习要求的热情。
3.逐字逐句解读王老师在课堂上逐字逐句地解读了课文中一些生僻的古汉语词语,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了课文,并加深了文学鉴赏的认识。
4.课后练习王老师在课堂之外布置了练习题目,让学生巩固知识,增强透彻理解做难点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渔歌子》课堂实录完美版
《渔歌子》课堂实录完美版《渔歌子》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塞”“蓑”“箬”“笠”四个生字、会写“塞”“鹭”“笠”,通过插图认识“箬笠”“蓑衣”,体会词的内容,并且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首词。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对词中所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通过与《天净沙·秋思》中所描写景物进行对比,感悟不同景物反应不同的意境,从而感受乡村风光的画意诗情,进而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并养成语言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根据词所描绘的景色,想象画面,体会诗意并能有感情朗读。
难点:在读中入境,在读中入情,感受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一、复习导入1、开学初,我们就学习了一首词,还记得吗?师:词牌名是什么呀?生:《忆江南》师:咱们一起来背一背,《忆江南》预备起师:看来大家对已经学过的知识掌握的非常牢固,今天这节课我们再学习一首词——是唐代诗人张志和写的《渔歌子》。
生齐读词牌名二、整体感知1、师:现在请你打开书110页,自己先把这首词读两遍,在读的过程中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会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好,开始。
读完的同学就书扣手背后坐正2、师:这些词谁会读?(ppt:西塞山箬笠蓑衣)生:A读(指读)(其他同学听准字音)师:还有谁能读?生B读师:谁能从后往前读生:C读师:我们全班一起来读一遍师:同桌两个相互检查一遍师:有需要帮助的吗?预设一: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查字典,或者注释师,真会学习,当我们遇不理解的字和词的时候,就是可用通过查字典或者看注释来理解字意和词意那你知道蓑衣吗师:蓑衣啊就是用一种不易腐烂的草编织成可以防雨的衣服。
师:把这些生字带到这首词中你还会读吗?师:谁来读一遍这首词A读B读C读预设一:(读的特别好)不仅字音读的准,而且啊,通过他这样读,词的味道就出来了,你知道他在哪稍作停顿吗)师:耳朵真灵,你也能像他这样读一遍吗?生说第一行有西塞山、白鹭第二行有…圈错的同学快改一改同学们书扣师:整首词27个字就描写了9种景物,可见张志和的文学造诣,是极深的,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想象一下这些美丽的景色作者看到的会是怎样的西塞山呢?ppt 出示填空()的西塞山:翠绿的西塞山:危峰兀立的西塞山:陡峭的西塞山:山清水秀的西塞山怎样的桃花?:粉红的桃花:多姿多彩的桃花:姹紫嫣红的桃花怎样的斜风?:微微的斜风……细雨?蒙蒙的,凉凉的流水、白鹭、鳜鱼。
《渔歌子》课堂实录及评析_教案教学设计
《渔歌子》课堂实录及评析一、课前谈话:师:红红火火,真好的名字,还有谁的名字,介绍一下,好,你来。
生:我的名字叫(学生的发言听不清)师:对呀,如果这节课积极发言的话,我想不只你的爸爸妈妈为你自豪,连你的老师和同学也会为你感到自豪的,还有谁?来,小男生。
生:我叫吴慧凯,我爸爸给我取的名字,慧,表示智慧,凯,是表示不要被别人欺负。
师:“慧”,智慧,多好呀,相信你一定会很聪明,为什么“凯”是告诉你不要让别人欺负呢?怎么会这么想呢?我觉得这个“凯”呀,有很好的解释,凯旋的“凯”,我想,如果我是老师,看到这个名字,一定希望你每件事都认真地去做,你一定会凯旋而归的,好不好?生:好。
师:还有谁的名字想跟大家介绍一下。
生:我的名字叫程万里,我爸爸希望我鹏程万里。
师:再把你的话说一遍好吗?说清楚生:我爸爸希望我鹏程万里。
师:所以你应该很自豪地告诉大家,你叫——生:程万里师:再自豪些。
生:程万里师:多好的名字生:我叫潘常胜,那个,常胜代表常常胜利师:所以,你每一节课都应该怎么做?生:应该认真。
师:还要举手发言,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才能做常胜将军对不对?好的,请坐。
还有想说的,那我们换一个方式吧?你有没有小名?生:没有。
师:小名,你有吗?生:小名是什么?师:就爸爸妈妈亲热的时候会怎么叫你呀?师:对呀,我爸爸叫我的时候可不是叫我官正华,他是说小华子呀。
多亲热呀!你爸爸叫你的时候怎么叫呀?来生:我叫袁佳佳,我爸爸叫我小名的时候叫我袁嘎嘎。
(众生笑)师:嘎嘎,是不是温州话啊?生:不是。
师:不是。
嘎嘎,挺好听的,是不是?还有吗?你也有小名。
生:我叫陈慧敏,我妈妈经常叫我阿敏。
师:加上一个“阿”,加上最后一个字,都会觉得很亲切,阿敏同学。
还有谁想说?好,最后一位。
生:我总共有两个名字,一个叫阿国,第二个叫小国。
师:那你喜欢别人叫你哪个?生:小国。
师:为什么呢?生:因为小国,像小孩子一样的可爱。
二、导入诗词教学师:老师觉得你很可爱,特别是你刚才发言的样子让大家觉得更加可爱。
《渔歌子》教案(精选14篇)
《渔歌子》教案(精选14篇)《渔歌子》教案(精选14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渔歌子》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渔歌子》教案篇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2、体会诗词内容,通过想象,由词到画,感受到乡村风光的画意诗情;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3、学生感受古诗词之魅力,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读文和想象,能由词到画,感受乡村的诗情画意;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体会“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意境。
学法渗透:通过此课,让学生意识到,诗词可读,可画。
结合课文,想象画面、联系作者生平和已学诗词是学习诗词的好办法。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读课题。
了解本首词的词牌名。
二、指导朗读,初步感知。
1、要注意把词读通顺。
2、再读词语,理解词义——“西塞山、鳜鱼、箬笠、蓑衣、不须归”等。
3、诗词在古时候是用来唱的。
读的时候很注意抑扬顿挫,轻重缓急。
谁再来念念?读出它的节奏,读出它的韵味。
三、走进文本,想象画面。
1、默读这首词,看看词中为我们描画了哪些景物?拿上笔,做上记号。
2、学生圈画,交流。
你找到了几种景物?3、一起看九种景物,看着看着,这九种景物仿佛成了一副画,就成了一首渔歌子,我们一起看这九种景物诵读这首词。
4、张志和把江南写得多美啊!其实不仅张志和写江南,还有许多写江南的诗词。
作者仅用27个字就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有声有色的画面,老师不仅看到了春天的美景,还听到了悦耳的声音,感受到了春的气息了,你们感受到了吗?请听老师读这首词,然后告诉我,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你又想到什么?词人向远方望去,他看到了什么?怎样的西塞山?怎样的白鹭?西塞山:郁郁葱葱,不是墨线勾勒,而是绿色渲染的山水画。
白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小学语文《渔歌子》教案
小学语文《渔歌子》教案小学语文《渔歌子》教案「篇一」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1、背诵《忆江南》,引入古诗词意境。
2、出示《渔歌子》,介绍张志和。
(对于本首词的作者要详细了解,更能体会词的内在深意,继而为体会诗人的人生志趣铺垫。
先给学生交流作者生平的时间,然后教师补充。
这样才会使学生查找资料的愿望长久保持下去。
)3、请学生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词1、谁愿意把这首词写在黑板上,其他同学边看边小声地读,把生字的读音读准。
2、读这首词,边读边想,这首词都描写了哪些自然景物?(引导学生关注词中描写的景物,为想象画面做准备。
)3、白鹭、套话、流水、鳜鱼、微风、细雨,这使一幅多生动自然的春天的景象,能用自己的语言,来展示这一幅春的画面吗?(发展语言是语文学习的目的之一,借助这些词汇所展示的画面,边想象边组织语言,用生动的现代语言描述西塞山边的美丽,既接受古代汉语的熏陶,有发展现代语言,一举两得。
)4、有感情地都自己创作的小散文。
5、出示图象。
观看图像,结合自己的想象,引起共鸣。
6、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
三、体会情感1、齐读《渔歌子》,说说如何理解“不须归”.指导学生理解不归哪儿,体会作者不回家,弃官隐居,一去不返的原因。
指导学生结合张志和自称“烟波钓徒”来理解。
2、带着体会到的、作者热爱淳朴美丽的大自然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能背下来更好。
3、总结。
四、课堂练习1、读下面的句子,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2、背诵一首描写春天的诗。
五、实践活动为了更好地了解张志和、白居易,请同学们查找白居易、张志和的诗词,并有感情地诵读,开一个古诗文朗读会,从朗读中赏析古诗词。
板书设计;词两首日出江花红胜火让人魂牵梦绕的江南春日胜景春来江水绿如蓝白鹭、桃花、流水让人流连忘返的西塞山边美景鳜鱼、斜风、细雨小学语文《渔歌子》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学会《渔歌子》中的3个生字。
2、朗读《渔歌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渔歌子》教学实录《渔歌子》教学实录一、联系旧知,导入新词师:同学们,这个学期,我们曾学过一首词,叫——生:(齐答)《忆江南》。
2师:请大家一起背诵《忆江南》,3预备起。
配乐梦江南生:(齐背,放课件)忆江南,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师:这节课,我们再一起学习一首词《渔歌子》。
4它的作者是代的张志和拿出你的手书空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板书:渔歌子师:读一读。
生:渔歌子。
师:真好。
“子”在这里读第三声,不读轻声,再来一遍。
生:渔歌子。
师:“渔歌子”是这首词的什么?生:词牌名。
(课件)5师:词牌名有什么作用?生1:词牌名规定了这首词每一行的字数。
师:是的,还有谁来补充?生2:词牌名还限定了词的类型师:也就是说词牌名规定了词的——生:形式与字数。
师:词和诗不一样,它的句子有的——生:长。
师:有的——生:短。
师:所以,词还有一个名字叫——生:长短句。
二、初读诗词,把握节奏。
师:好的,同学们,拿出课本,按照自读要求来读这首词。
(出示自读要求)6生自读。
师:请你来把要求读一读。
三、词中赏画,品味意境。
师:孩子们,读过这首词你有什么感觉。
指名1感觉这首词写得很美。
师:什么美呀?生:景物很美。
师:你们也都有这种感觉吗,请同学们快默读一下这首词,看看词中都有哪些景物描写的那么美?请同学们找一找,把它们圈画出来,生默读课文,找、圈,师巡视。
画好了直接把手举起来。
师:好,已经有同学找到了,下面我们来交流交流,你都在词中发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生1:我发现了“西塞山”。
师:嗯,西塞山。
师:你眼中的西塞山是什么样的?生:连绵起伏的。
这个词好。
师板画山师:你眼中的西塞山是什么样的?(郁郁葱葱)在山前有什么景物?生:有白鹭师:,鹭也是个生字(课件)板书白鹭的鹭字,鹭字是什么结构呀?上下结构,我们在写鹭字的时候,要把上面写得扁一点,下面写得长一些,这样才美观,请孩子们在本子上将鹭字写三个,写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呀?周子芊领说: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宽,胸离桌子一拳远。
写好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鹭字的演变过程。
汉字是多么的神奇呀!同学们好好写字,将我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那么是什么样的白鹭?谁来说说。
生:自由翱翔的白鹭。
师:让我们看到了白鹭的动态。
真棒。
师:还能给这个词加点声音吗?生:欢叫的白鹭。
生:引吭高歌的白鹭。
师:谁能把西塞山前白鹭飞这个句子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把你们刚才说的这些都用进去。
生:在云雾飘渺的西塞山前,白鹭自由自在地飞着。
生:在翠色欲流的西塞山前,一只只白鹭在翱翔。
师:你的描述啊让我想起了杜甫《绝句》中的一句诗——一生:一行白鹭上青天。
真不错!师:那近处还有哪些景物呢?生汇报(桃花)出示课件12师:什么样的桃花?生:婀娜多姿的桃花。
粉红的桃花,争奇斗艳的桃花。
师:桃花开在哪里呢?生:婀娜多姿的桃花在清澈见底的小溪旁盛开着。
师:接着说。
溪水里还有什么?想看鳜鱼长什么样吗?(放课件13)形容一下?生:(肥美的)生:水里养着肥美的鳜鱼。
师:想象一下,水中鳜鱼游动的样子生:鳜鱼正在水里嬉戏玩耍呢!多自在呀。
师:那你能读一读吗?生:桃花流水鳜鱼肥师:你读得真美。
师:看着眼前这美景,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我们想象着画面来一起读读。
生:桃花流水鳜鱼肥声:边读边想象画面可是学习古诗词的好方法啊。
师:是的,把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连起来说。
生:婀娜多姿的花在清澈见底的小溪旁盛开着,水里养着肥美的鳜鱼。
师:说得很清楚了。
还有谁来说说?生:火红的桃花映着碧绿的流水,形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水中,肥美的鳜鱼正悠闲地游来游去。
师:她的描述让我想到了白居易的一句词——生:春来江水绿如蓝。
对了!很好!师:在这么美的春景里,来,伸出你的小手,想象一下柔柔的微风,蒙蒙的细雨,这些景物在蒙蒙细雨中。
好像笼罩了一层纱,我们仿佛来到了仙境。
这时,雨丝落到手中你有什么感觉呢。
(凉爽痒痒的很舒服)师:在这柔柔的微风,蒙蒙的细雨中有谁在江边垂钓?细心观察的同学说说渔翁张志和是什么打扮,青箬笠。
绿蓑衣。
师:假如你是渔翁张志和置身这样的美景中垂钓,你愿意回家吗?生:不愿意。
师:为什么?生:景色让人陶醉师说,你都流连忘返了是啊,能在这样美丽的景色中垂钓,真是一件美事,所以词人说生接:青箬............师:在这如画的世界里,一个人在斜风细雨中垂钓,可真是悠闲自在呀。
师:短短的27个字,就让我们读出了这么多美景,难怪张志和的好友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这样称赞道:读:词中有画,画中有词(课件)师:是啊,这是一幅色彩明丽的山水画呀。
张志和真了不起,笔下是一片诗情画意呀。
(板书)师: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幅美丽的画卷,师生合作读全词,怎么读呢?请看[出示课件15]老师把这一首词的每一行分作了两个部分,你们读黑色的,老师读蓝色的。
注意听清楚我是怎么读的?明白了吗?生:明白!师:预备,起![生与师对读,师着意把“不须归”三个字悠长地读]师:你看,我们注意词的停顿,这叫有板有眼,这样一读,词的味道就出来了。
师:同学们读得真有味道,为这幅春景图又增添了诗情画意。
师:同学们,想不想和我一起到这词中美景去亲眼看看。
好,让我们随着词人一起乘坐一叶扁舟,一起走入这幅美丽的画卷中看视频16(音乐)远处,连绵起伏的西塞山云雾缭绕,一群白鹭扑腾着翅膀,飞向青天,发出清脆的鸣叫。
近处,潺潺流水中鳜鱼自由自在地游着,岸边的桃花开得争奇斗艳,斜风细雨中,花瓣带着点点晶莹的露珠飘落水中……此时的渔翁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过去,忘记了一切。
完全陶醉在这美丽的大自然中了。
同学们,假如你就是张志和,你会怎样吟诵呢指名读(一男生)师:有板有眼读出了味道,你就是词人小张志和呀(重点指导“斜风细雨不——须——归”。
)(读出留恋悠长的感觉会更好)男孩子读一读(读得很有感情,特别是“不须归”得的特别好)师:好一个不须归的老人哪!男同学读得太有味道了,我给大家配上音乐我们一起读生〔课件17配乐朗读,语调中呈现出了词的意境〕:西塞山前……斜风细雨不须归。
听你们朗读真是一种享受。
四、走近山水,贴近词人。
师:这么美的景色,你愿意归去吗?生:不愿意。
师:你们真是张志和的知音哪,让我们走近张志和,词人张志和年少得志,后来因为一些事情被贬官,他干脆辞官不做,过起了隐居生活,常年不回家。
他的大哥张松龄,很担心弟弟在外面隐居忘记回家。
于是写了一首《和答弟志和渔父歌》,这首词也是用了渔歌子的词牌,自己读读,看你都读懂了什么?出示课件18: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
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师:真好。
会读了,读懂了,那就更了不起。
哥哥在叫弟弟干吗?生:哥哥在叫弟弟回来。
师:你怎么知道的?生:因为它写道:狂风浪起且须还。
师:一个字。
生:还。
师:是啊,哥哥叫弟弟快些回来,那我来当哥哥,你们来当弟弟张志和,我用词来问看看你能不能用词来回答我?师:贤弟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生齐答: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狂风浪起且须还?生: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且须还?生:不须归。
师:且须还?生:不须归。
[悠长地]:不——须——归——师:贤弟呀你为何不归?为何不归?生1:因为风景太美了。
师:是啊,这么美的风景怎么舍得回来呢?生2:我觉得是那边风景太美了,让张志和觉得留连忘返。
师:好一个留连忘返,张志和和你们一样,一心向往这无拘无束,悠然自得的生活,他厌倦了朝廷的争斗,留恋于山水之间,据唐书张志和传中曾这样记载:志和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徒,每垂钓,不设饵。
没有鱼饵能钓到鱼吗?(生不会)鳜鱼会上钩吗?(生:不会)可张志和却说,他钓到了很多很多,你觉得他钓到了什么?生:他钓了一些休闲回来,让他自己的心平静。
他钓到了什么?生:他钓了一些快乐回来,让他自己的心灵愉悦。
师:是啊,厌倦了官场的明争暗斗,生:因为鱼儿很多,不用鱼饵,自己就自投罗网了。
[众笑]师:这是一个神仙在钓鱼啊!他更钓到了一份——生:悠闲自在。
多么富有诗意的答案呀,明白了,世人哪得识深意,此翁取适非取鱼呀。
同学们张志和对于能否钓到鱼已经不在乎了,他在乎的是这春天的美景,是这无拘无束、心志平和的田园生活。
这就是张志和一生的追求生接:心志平和师:让我们记住这位了不起千古词人生接:张志和师:让我们记住这首千古名词——生接:渔歌子。
起。
生齐诵配乐课件19师:真好,听得出来,这首词是从你们心中流淌出来的。
同学们读得很有味道。
师:这首词还可以唱出来,还是首歌呢!想唱吗?生:(齐)想!师:下面我们全班来跟着音乐一块来唱一唱。
生:(音乐响起,学生跟唱)视频课件20师:好听,真好听!这就是咱们中国古代语言的魅力,读、讲、唱都行。
师:孩子们,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腹有诗书气自华,在这里老师祝愿你们都能习千古经典,与圣贤交友。
做个博学多才的人。
板书:渔歌子景诗情画意人悠闲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