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文化自信教育探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8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文化自信教育探索

■邓 丽/湖南交通工程学院

摘 要:文化兴则民族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在今后我们事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就是坚持实现文化自信。大学生作为促进国家发展的栋梁,担负着建设文化强国的重任,而大学阶段作为培养大学生三观的重要时期,高校有必要通过相应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其树立文化自信。本文提出了当前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开展文化自信教育的原则分别为:方向性原则、继承与批判性原则以及三贴近原则,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将文化自信融入到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做法,旨在更好的向大学生宣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帮助大学生认可传统文化的价值,并树立弘扬文化的自信和决心。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文化自信 大学生 传统文化

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不认可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是难以长久持续的发展的。只有传统文化得到认可与传承,国家才会兴旺,民族才会强大。高校作为一个国家传输文化的场所,承担着传授知识、弘扬文化的重任,对于大学生建立优秀的三观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如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确立主流思想,宣扬主流文化,在弘扬与传承文化的同时,唤起青年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并逐步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这是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直要关注的问题。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开展文化自信教育的原则

从高等教育开办之初,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其中的一项课程,经过几十年的改进,如今的教育形式已经多种多样,而且教学方法非常的灵活,为了将文化自信更好的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并取得高效的教学效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有必要结合文化自信的内容,制定相应的原则,并在开展教育工作时遵循原则。

(一)方向性原则

习近平主席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

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是青年人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放飞梦想的地方。高校要想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第一点就是要始终“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始终如一的坚持马克思主义,牢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品质过程中,教育者始终是处于引导的关键位置,因此要时刻保持清醒,坚定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在党的领导下,遵循新时代发展的思想潮流,帮助学生认清文化与强国之间的关系,增强他们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培养学生成为新时代守望、传播、创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新生力量。

(二)继承与创新性原则中华历史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发展中,其中世世代代的祖先为我们创造了无数个让我们为之自豪的优秀文化。第一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用继承的眼光来看待传承千年的文化,帮助学生们认识到这些优秀文化所具备的价值,认同之后才会产生自信。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用宽广视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坚持在改革中守正出新、不断超越自己。” 因此我们在继承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我们也要有所创新,紧随党和国家的思想要求,把握住思想政治文化教育的大方向,用于创新传统文化,避免传统文化消失,延长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帮助其发挥更多的时代魅力。

(三)“三贴近”原则

传统文化的教育并不是高高在上,而是需要教师结合实际情况,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更要贴近实际。三贴近原则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开展文化自信教育的最基本的原则,主要是要求高校进行的文化自信教育,必须要做到以人为本,符合大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思

维以及文化素养。因此教师可以选择

一些有大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例,融入到课堂教学中,默默的启发和引导学生,在无形之中,一次次的坚定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同,进而形成自信。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文化自信教育的具体措施

党和国家一再提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在党和国家的带领下,将文化自信的培养列为高校教育工作的重点,要将这个关系到国运兴、民族强的重要任务完满完成,就需要广大的高校教育同仁勇于承担重任,不断在一线的教育工作中反思并总结开展文化自信教育的措施。

(一)完善教育课程培养体系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要想有所成效,就需要学校制定长远的培养方案,不断完善教育课程的培养体系。完善教育课程的基本任务目标是,通过教育达到立德树人的效果,全面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输送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及接班人。一般大学都会设置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及“大学语文”等课程,为了进一步深化文化自信的教育,可以在此基础上增加一些与传统文化有关的课程,比如“中国优秀诗词选读”、“中华武术鉴赏”、“传统文化概论”“书法鉴赏”、“古艺术赏析”等,给学生制造一个完善的文化教育课程体系,循序渐进的帮助学生对我们的传统文化有一个更深的认知与了解,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提升自尊及自信,避免出现一味的崇拜西方文化的情况。

(二)发挥思想政治课程的作用,深化教学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主渠道。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情况,充分的利用这个阵地,深度挖掘课程的内容。利用“形势与政策”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党和国

《长江丛刊》2018.09

209

家对于建立文化自信的坚定立场,使他们明白不重视传统文化的民族是难以实现长远发展的,只有文化实现繁荣兴盛,国家才会实现国富民强。利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帮助大学生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除了积极的将文化自信内容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也要结合学生情况,积极的致力于改造与创新教学方法,利用各种新形式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们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在新媒体时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智能设施,比如制作微视频、开展辩论赛、利用社交软件成立班级群组等;还可以组织学生走进社会,参加社会活动、参观民俗博物馆,在实践中学习、培养文化自信教育。

(三)在创新实践教育中树立大学生文化自信

上文曾经提到教师可以适当的对教学形式进行创新与改革,带领学生走进社会,了解社会,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生活即教育”“知行要合一”等教育理论已经耳熟能详,但是要在课堂上科学合理的加以实践,还是有很大的难度。而为了更好的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多走进本地的博物馆、民俗馆,也可以带领学生走上街头,寻找民间艺人,了解民间从古代就流传下来的民俗文化,从生活中的点滴来近距离的寻找地方文化,感受传统文化具备的魅力及价值。 此外教师还可以留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作业,比如如果你突然穿越时空了,你想与哪个古人面对面,想与古人诉说那些话语等,通过想象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学生既然选择某一位古人,就要将这位古人的贡献进行研究,并了解其背后的民族文化,直接激发了学生探寻传统文化的兴趣,通过了解也会对传统文化更加的自信。

最后,教师还可以在课余时间组织带领学生走进学校周边的社区,在社区内为民众开展宣传活动,积极的运用多种形式宣传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比如组织文艺汇演、制作宣传展板、开展知识讲座、与民众进行知识竞猜等,向社区的成员传递文化知识、普及传统美德的同时,也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责任,在这些知行合一的实践活动中就会春风化雨般坚定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四)打造书香校园文化,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

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仅仅依靠完善课程体系、深化教学改革以及实践教学就可以实现的,更需要校园营造书香氛围,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无声无息的培养其具备较高的文化自信。校园文化的打造分为两个环节,第一环节就是对校园环境的硬件的打造,高校可以将一些可以传递正能量的符号放置到校园内比较抢眼醒目的位置,通过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改造,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文明的学习环境;第二就是高校要积极结合传统文化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环境氛围,也为学生的文化自信教育创设学习情景。如利用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举办拜年、猜灯谜、清明祭扫、包粽子等特色民俗文化活动,对学生进行中华文明传承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利用五四青年节、国庆节、国家公祭日、纪念一二·九活动等,对学生进行革命文化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利用文化艺术节、读书会、学术报告会、文化专题讲座等形式,不断提升大学生对民族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和自信。

除此之外,高校还不应忽视当前网络环境给文化建设带来的重要影响。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净化网络环境,大力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利用专栏宣传十九大报告,做好主流文化的引领工作,帮助学生认识到在当前社会主要是提倡什么思想,如何提高学生自身的辨别能力,能够自觉做到抵制暴力文化、低俗文化、黄色文化。此外校园网的建设还要重点宣传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利用校园网络环境增强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利用潜移默化的网络环境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综上所述,从多个方面联手打造校园文化,可以于无形之中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时刻引领学生认识我们的传统文化,对于传统文化承担起传承并创新、传播与弘扬的重任。

(五)家校联合发挥合力,共促文化自信教育的顺利开展

除了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要重点促进文化自信教育的开展工作之外,还需

要学校其他教师队伍的参与,只有高校

具备一支政治方向坚定、思想道德素质过硬、文化素养底蕴深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教师队伍,使他们成为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领头羊,引领着全校教职员工做好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工作。此外,学校也不能忽视家长在次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优秀的家长构建的家庭文化氛围,同样可以发挥育人的作用。当前高校在读的大学生主要是00后,这一代学生的家长的学历普遍有所提升,具有较高的学历和文化素养。学校可以通过多种形式与家长勤沟通勤交流,及时了解家长的想法、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与家长交流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动态,与家长探讨学校为文化自信教育所开展的各种活动,向家长传递文化自信教育的重要性,尽最大力度争取家长的支持,请求家长配合学校,发挥家长的特长、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关于文化自信的教育活动,引领学生在家庭文化氛围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坚定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自信,通过自己的言行感染子女形成正确的文化观念。

参考文献:

[1]马宝娟,梁美琪.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1(01):104~109.[2]赵付科,孙道壮.习近平文化自信观论析[J ].社会主义研究,2016(05):9~15.[3]刘林涛.文化自信的概念、本质特征及其当代价值[J ].思想教育研究,2016(04):21~24.

[4]段海超.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培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向度[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01):47~50.[5]张志娟,秦东方.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培育途径研究[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29(06):126~1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