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立法规制探讨
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健康发展及规范化管理精神卫生法解读
第一章 总 则
适用范围 维护和增进公民心理健康
预防和治疗精神障碍 促进精神障碍患者康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一章 总 则
方针 预防为主
坚持预防、治疗和康复相结合的原则
第一章 总 则
精神障碍患者的合法权益人格尊严、 人身和财产安 全不受侵犯 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对精神障碍患者的姓名、肖像、 住址、工作单位、病历资料以及其他可能推断出其 身份的信息予以保密;
二、是切实保障精神障碍患者的合法权益 精神障碍患者属于弱势群体,社会上对其存 在不同程度的歧视,法律应当对其合法权益 予以特别关注和切实保障,通过完善的制度 设计,保障其人格尊严、人身和财产安全不 受侵犯,保障其充分享受教育、劳动、医疗 以及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等方面的合 法权益,同时保障其依法行使司法救济权利。
地方立法:农村包围城市
地方立法 2002年04月07日,《上海市精神卫生条例》 2006年04月01日,《宁波市精神卫生条例》 2007年03月01日,《北京市精神卫生条例》 2007年03月01日,《杭州市精神卫生条例》 2007年11月01日,《无锡市精神卫生条例》 2010年09月01日,《武汉市精神卫生条例》 2012年01月01日,《深圳经济特区心理卫生条例》
主管部门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主管全国的精神卫生工 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主管本 行政区域的精神卫生工作 司法行政、民政、公安、教育、人力资源社 会保障等部门各司其职
第一章 总 则
精神障碍患者的监护人 应当履行监护职责, 禁止遗弃精神障碍患者。
心理咨询师不能做心理治疗
心理咨询师不能做心理治疗今年10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简称《精神卫生法》),将于明年5月1日正式施行。
据了解,这是我国首部保障精神障碍患者权益的法律,自1985年启动立法,已历时27年。
中国心理评估专业委员会委员、卫生部中国精神疾病治疗指南专家委员会委员、市广济医院主任医师梅其一教授介绍说,《精神卫生法》的最大贡献是保护患者权利,明确“精神障碍的住院治疗实行自愿原则”。
据此原则,除非达到危险性程度,精神障碍患者有权拒绝住院。
这就要求医生对疑似患者作出判定,看是否有收治的必要,这也对社区、家庭、公安等有关部门提出了更高要求。
专家表示,《精神卫生法》实施过程中,还会遇到一些问题,这就需要公安、社区等承担相应责任,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两者适用对象不同《精神卫生法》第二十三条明确指出:“心理咨询人员不得从事心理治疗或者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
”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运用有关心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解决咨询对象的心理问题,来维护和增进身心健康,促进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的过程。
梅其一说,心理咨询师的服务对象是正常人,主要对正常人在学习、工作、家庭等方面存在的不健康心理,进行调适。
梅其一认为,心理咨询不适合对精神障碍进行诊断和治疗,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一是,心理障碍是一种疾病,它的发病因素包括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三方面,因此,不能简单看成心理刺激问题;二是,心理咨询师是以心理学为学习背景,其培训内容为正常人的不健康心理,在临床精神医学方面,了解并不充分;三是,心理咨询师往往会对咨询者提出要求,但如果精神病人处发病期间,不能完成所有要求,这将给患者心理带来负面影响,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发生自杀等过激行为。
《精神卫生法》对心理咨询师的工作也作出明确定义,即对正常人心理作调适。
心理治疗又称精神治疗,是指以临床心理学理论系统为指导,以良好的医患关系为桥梁,运用临床心理学的技术与理论治疗病人心理疾病的过程。
心理咨询的伦理和法律问题
心理咨询的伦理和法律问题心理咨询作为一种专业的服务行业,不仅需要关注个体的心理健康,还需兼顾伦理和法律问题。
在实践过程中,心理咨询师必须遵循伦理准则和法律规定,确保咨询过程的合法性和道德性。
本文将探讨心理咨询中常见的伦理和法律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保护隐私和保密性的伦理责任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必须严格遵守保护隐私和保密性的伦理责任。
这涉及到咨询师如何收集、使用和披露客户的个人信息。
咨询师应尊重客户的隐私权,确保客户的信息不被外泄。
同时,咨询师应明确告知客户关于信息保密的政策,如何使用客户的个人信息以及个案讨论的方式等。
与此同时,咨询师还需注重数据的存储和保护,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防止客户信息的泄露。
二、授权和知情同意的法律问题在心理咨询中,咨询师必须遵守法律规定,获得客户的授权和知情同意。
在进行咨询服务之前,咨询师应向客户详细介绍咨询的目的、内容、时间和费用等方面的信息,并取得客户的书面同意。
此外,在特定情况下,如涉及到未成年人、精神病患者或弱势群体等需要特殊保护的客户,咨询师必须获得相关法律授权或监护人的同意方可进行咨询服务。
三、专业界限和利益冲突的伦理问题心理咨询师在工作中需维护自身的专业界限,避免与客户产生利益冲突。
咨询师应明确自己的角色和职责,避免与客户产生过度依赖或亲密关系。
咨询师还需遵循行业规范,提供公正和客观的咨询服务,不对客户做出诊断或治疗承诺。
此外,咨询师还需注意避免利用咨询关系获取个人利益,如接受礼物、以权谋私等行为。
四、危机干预和报告的法律义务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常常面临危机干预和报告的法律义务。
当咨询师发现客户存在自杀、家庭暴力、虐待儿童等严重危机情况时,咨询师有责任采取必要的措施,包括报告给相关部门或与他人合作,确保客户的安全。
此处,咨询师需了解相关法律规定,遵守法律程序,确保自身的行为合法合规。
五、继续教育和专业更新的伦理要求心理咨询行业不断发展演变,咨询师必须时刻保持专业知识的更新和提升。
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理论和实践
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理论和实践一、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概念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是两种不同的心理服务形式。
心理咨询是在心理健康领域内提供的一种非临床形式的心理辅导服务,旨在帮助个人或群体解决心理问题、改善心理状态,提高自身素质和生活质量。
心理治疗则是针对个人或群体的心理障碍或病理性问题进行的一种临床干预,通过心理学知识和技术加以处理,以达到预防和治疗心理障碍的目的。
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理论框架1. 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是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主流理论之一。
该理论主张个体的自我实现和自我价值,强调个体在生命的各个阶段都具备自我决定的能力和潜在的人类学创造性。
因此,人本主义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重视个体的情感体验、主观感受和个人认知,并注重建立真实性、共情和尊重的治疗关系。
2. 认知行为理论认知行为理论强调个体认知的作用和行为的学习模式。
根据该理论,人的思维和行为是可以学习和改变的,并认为人的心理问题和障碍是由不恰当、负面或扭曲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所引起的。
基于此,认知行为心理咨询和治疗注重在认知和行为方面寻找问题的来源,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行为改变和认知重构的策略来改变个体的心理健康状态。
3. 精神分析理论精神分析理论是一种涵盖面广、综合性强、较为复杂的理论,仍然是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重要理论之一。
这种理论基于意识与潜意识之间存在的交互作用,认为矛盾和冲突是人的心理问题所在,并强调内省的过程可以使个体自觉地理解潜意识中的问题,从而解决内部矛盾和冲突,促进心理健康境界。
三、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实践模式1. 面对面咨询面对面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是最传统的一种形式。
它通常在治疗室内进行,匹配具备培训和资历的专业心理咨询师或临床心理治疗师与患者进行交流,以期利用真实对话、非语言传达方式、表达和焦点技能等方式来协助患者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2. 在线咨询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大规模普及,网络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也逐渐兴起。
心理咨询法规制度
心理咨询法规制度本文档将讨论心理咨询领域相关的法规制度。
心理咨询法规的建立旨在保障心理咨询师和咨询服务的质量、保护咨询对象的权益,同时确保咨询过程的安全和保密性。
心理咨询师的资格与执业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要求根据各国或地区的法律法规而有所不同。
一般而言,从事心理咨询的人员需要接受专业培训,并获得相应的教育背景和资质认证。
在某些国家或地区,心理咨询师还需要取得专业注册执照,以证明他们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执业注册的要求可能包括专业资格考试、实习经验和继续教育培训等。
咨询服务的道德规范心理咨询领域普遍采用了一套专业的道德规范来指导心理咨询师的行为。
这些规范通常包括以下内容:保密性:心理咨询师有义务保护咨询对象的隐私和机密信息,除非存在法律规定的特殊情况。
尊重和关怀:心理咨询师必须尊重咨询对象的权利、尊严和自主决策,提供支持和理解。
专业边界:心理咨询师需要建立和维护专业边界,避免与咨询对象发生不适当的关系或利益冲突。
持续发展:心理咨询师应该继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知识,以提供最优质的咨询服务。
监管机构和投诉处理为了保障公众的利益,心理咨询领域通常设立了专门的监管机构,负责监督和管理心理咨询师的执业活动。
这些机构通常负责以下职责:发放执业许可证:监管机构会审查和核准心理咨询师的资格,然后颁发执业许可证。
投诉处理:监管机构会收集和处理公众对心理咨询师的投诉,并进行相应的调查和处理。
处罚和纠正措施:如果发现心理咨询师存在违反法规或道德规范的行为,监管机构有权对其采取纠正措施,甚至吊销执业许可证。
心理咨询法规的发展趋势随着心理咨询服务日益普及和重要性的认可,心理咨询法规也在不断演变和完善。
一些国家或地区正在努力建立更加全面和严格的心理咨询法规,以确保咨询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同时,一些新兴的问题,如在线咨询和跨境咨询,也在不断涌现,需要制定相应的法规和规范。
总的来说,心理咨询法规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保障咨询对象的权益和维护咨询师的职业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心理咨询伦理道德和法规
心理咨询伦理道德和法规心理咨询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服务,它旨在通过专业的技术与方法,帮助人们解决心理问题,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然而,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我们必须认识到伦理道德和法规对我们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和约束作用。
本文将探讨心理咨询师在工作中应遵循的伦理道德和法规,并分析其对心理咨询师及其受助者的影响。
一、保护隐私和保密性在心理咨询中,保护受助者的隐私和保密性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伦理道德要求。
心理咨询师在与受助者进行交流和治疗时,必须严格遵守专业保密原则,不得将其个人信息透露给任何第三方,除非受助者本人提供明确的授权或涉及到他人安全等特殊情况。
心理咨询师应建立安全可靠的记录和储存受助者信息的措施,保障其隐私权利。
保护受助者隐私的同时,心理咨询师还要注意自身的隐私保护。
心理咨询师不得将个人信息透露给受助者,特别是涉及到自身的私人生活等敏感信息。
同时,心理咨询师应定期评估自己的心理状态和能力,确保能够提供专业而有效的咨询服务。
二、尊重受助者的权利和自主性心理咨询师在与受助者进行咨询过程中,必须尊重其权利和自主性。
这包括尊重受助者的人权、尊严和价值观等。
心理咨询师应遵循专业的伦理准则和道德规范,不以任何方式歧视受助者,确保在咨询过程中平等对待每一位受助者。
在咨询过程中,心理咨询师应当充分尊重受助者的自主权利。
他们应当充分听取受助者的意见和决策,尊重其对工作目标和治疗方案的权威,避免强加自己的观点和价值观。
同时,心理咨询师应鼓励受助者主动参与和合作,帮助其发展和实现个人潜能。
三、遵循伦理准则与法规心理咨询师在从事咨询工作时,必须遵循相关的伦理准则与法规。
伦理准则是指对心理咨询师职业行为和规范的规定,它主要由心理学和咨询学专业组织制定并发表。
伦理准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专业负责与养成:心理咨询师应通过系统的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能力。
他们应持续学习最新的理论和技术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践中。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立法规制探讨
[基金项目]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2008sk226)[作者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学生处(安徽 合肥 230032)[作者简介] 陈宏凯(1972-),男,安徽池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法律和心理咨询。
[收稿日期] 2008-02-26[文章编号] 1001-7062(2008)03-0344-03 [中图分类号] R 395.6;DF 36 [文献标识码] C[经验交流]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立法规制探讨陈宏凯[关键词] 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立法 心理咨询开始于20世纪初的美国,以职业指导、心理卫生运动和心理测量运动为标志。
1952年“美国心理学会咨询心理学分会”成立,60年代美国出现专业辅导人员的培养标准和作用的全国性文件,一直到1976年美国弗吉尼亚州第一个通过立法,实行心理咨询执照制度,美国心理咨询业走过了一条逐步专业化的道路[1]。
20世纪60年代以后,心理咨询开始走向世界,并于20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
近年来,我国社会对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需求急剧增加,已逐渐显露出职业化的趋势,一些学校、医院、军队、监狱等机构设立了专门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机构,北京、上海、哈尔滨、武汉、广州、疗机构出现,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在我国已经成为一个新兴的职业。
然而,由于立法规制的滞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问题层出不穷。
1 为什么要为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立法在世界许多国家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治疗师是专有职业,有严格的人员资质准入标准。
而在我国,由于立法规制的滞后,大批不具备资质的人员涌向此行业,严重损害心理健康求助者的权益,甚至成为影响乃至危害人们身心健康和增加社会不安定因素的隐患。
我国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资质缺乏统一认证。
2001年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开始对心理咨询师进行考核,2002年国家卫生部出台了“心理治疗师”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之后国家人事部全国人才流动中心和国家卫生部中国保健协会心理保健专委会又联合推出了“心理保健师“的专业资质考试。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原则 2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原则
一、保密性原则
无论来访者说什么、做什么,咨询师均会严格保密,保护其隐私权,除非有严重自我伤害、伤害他人的可能性或涉及法律案件。
二、自愿原则
来访者主动寻求帮助、敞开心扉,是保证心理咨询顺利进行、并获得满意疗效的重要前提。
是否建立或终止咨询关系,遵循双方完全自愿、相互尊重原则。
三、平等原则
心理咨询的效果如何,不仅取决于咨询师专业水平高低,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来访者的求治欲望和自省能力;相互信任、建立良好的咨访合作关系,是有效咨询的基础。
四、守时原则
双方都必须按照预约时间到位,不能随便失约,有急事时提前通知对方,咨询时间一般规定为:每周一次,每次50分钟左右,原则上不能随意延长咨询时间或间隔。
五、中立原则
存在即合理,咨询师应对来访者的生活言行不作道德评判,不宜批评和指责,保持中立,不替来访者做决定。
二〇一三年九月。
医学心理学重点: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原则
医学心理学重点: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原则今天总结关于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原则,包括信任原则、保密原则、中立原则、回避原则,具体内容如下:1.信任原则,一方面,来访者对心理咨询师要有信任感,来访者才能为心理治疗师准确诊断及设计和修正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心理治疗师向患者提出各种治疗要求才能得到遵守和认真执行。
另一方面,也要求治疗师从始至终对来访者保持尊重,主动地与其建立相互信赖的人际关系。
2.保密原则,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往往涉及患者的各种隐私。
为了保证材料的真实,保证来访者得到正确及时的指导,同时也是为了维护心理咨询与治疗本身的声誉及权威性,必须在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中坚持保密原则。
医生不得将患者的具体材料公诸于众,即使在学术交流中不得不详细介绍患者的材料时,应隐去其真实姓名。
3.中立原则,心理治疗的目的是帮助患者自我成长,心理咨询的心理治疗师不是救世主,因此,在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过程中,不能替来访者作任何选择,而应保持某种程度上的中立。
特别是患者在询问,我该和谁结婚,我应该分手吗? 等类似的问题,应该让来访者自己做决定。
4.回避原则,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中往往会涉及到患者的个人隐私,交谈是十分深入的。
不宜在熟人之间做此项工作。
亲人和熟人均应在治疗中回避。
【练习题】1.一位来访者要求心理治疗师帮助她做出决定,是否该与其男友分手,但是心理师没有满足其要求,这是因为( )。
A.还没有考虑成熟B.没有这方面的经验C.保持客观中立D.要帮助来访者自立【答案】C。
解析:心理治疗的原则,中立原则心理治疗的目的是要帮助病人自我成长,心理治疗师不是救世主,因此在心理治疗过程中,不能替病人作任何选择,而应保持某种程度的中立。
例如当遇到来访者来询问:我该与谁结婚? 我应该离婚吗? 等问题时,要让来访者自己做决定。
心理学对心理咨询和治疗的研究
心理学对心理咨询和治疗的研究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通过研究人类的心理过程和行为,为心理咨询和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手段。
本文将从心理学对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定义、心理咨询的主要流派、治疗方法以及心理学研究对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意义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定义心理咨询和治疗是指专业心理学家或心理咨询师通过与个体建立工作关系,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帮助个体解决心理问题,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的过程。
心理咨询更加注重个体的情感疏导和自我发展,而治疗更加关注个体的心理障碍和症状的缓解。
二、心理咨询的主要流派在心理咨询领域,存在着多种流派和理论,每种流派都有其独特的理论基础和治疗方法。
其中,认知行为治疗、人本主义咨询和精神分析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三种流派。
1. 认知行为治疗(CBT)认知行为治疗是一种以行为和思维为核心的心理治疗方法。
它认为个体的情感和行为是由其对于事件的认知评价所决定的,通过改变个体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达到改善个体心理问题的目的。
认知行为治疗被广泛应用于焦虑、抑郁、恐慌症等心理问题的治疗中。
2. 人本主义咨询人本主义咨询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和个体的主体性。
该流派认为人类本质上是积极向上的,是追求实现自我价值的主体。
人本主义咨询注重个体内心的感受和体验,倡导关注个体自我认知和自我成长。
该方法在关系问题、自我发展和职业规划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3. 精神分析精神分析是由弗洛伊德等心理学家创建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强调了个体的无意识动机和童年经历对心理问题的影响。
通过对无意识冲突的解析,帮助个体认识自己的潜意识和心理冲突,实现自我和谐和成长。
精神分析方法在解决心理疾病和人际关系问题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
三、治疗方法除了上述提到的心理咨询的主要流派外,还有其他一些治疗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咨询和治疗中,比如家庭系统治疗、认知重建疗法、心理动力学治疗等。
这些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出发,帮助个体解决心理问题和提升心理健康。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相结合的研究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相结合的研究第一章概述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是两种不同的心理服务形式,但二者是有联系的。
随着心理学及相关领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探讨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关系。
本文将对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相结合的研究进行探讨。
第二章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概念与区别心理咨询是指通过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与技术,帮助客户调整情绪、解决问题、提高能力,使其达到更好的心理健康状况的过程。
心理治疗是针对一定的心理问题制定的针对性干预方案,通过不同的心理治疗方式达到治愈或减轻相关问题的程度。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区别在于目的不同。
心理咨询的治疗目标在于帮助个体解决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通常不涉及精神障碍的治疗。
心理治疗通常是对已经出现了某些严重心理问题的人开展的针对性治疗,其目的是解决某些心理障碍,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第三章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相结合的必要性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各有优缺点,但随着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一个越来越显著的问题是,必须找到一种综合的解决方案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要。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相结合,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实现更全面的心理治疗。
首先,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相结合可以对个体进行更全面深入的评估,识别患者的问题类型、程度和影响因素,以更加实际有效的方式解决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
其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相结合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干预方式。
用心理咨询的理念和方法为治疗提供框架、推动治疗进程,再结合心理治疗的具体技术和措施来达到最终目的。
最后,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相结合可以极大地提高治疗的效果。
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融合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弥补各自的不足,综合考虑患者的心理需求,提高治疗效果。
第四章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相结合的应用场景4.1 学校心理教育场景心理咨询和治疗相结合广泛应用于校园心理教育场景,学校开设心理咨询中心和心理治疗中心是推进心理教育的重要方式。
心理咨询可以为学生提供情绪压力的缓解、学习技能的提高和和人际关系的处理。
心理咨询与治疗研究心理咨询和治疗的理论和方法提供心理健康支持
心理咨询与治疗研究心理咨询和治疗的理论和方法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心理咨询与治疗研究心理咨询和治疗的理论和方法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心理咨询与治疗作为一种专业领域,致力于研究和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广泛应用于各个社会群体。
本文将探讨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以及它们对人们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一、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方法心理咨询作为一种专业的心理健康支持方法,依托于丰富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心理咨询理论和方法:1. 人本主义心理咨询:人本主义心理咨询将个体视为社会和文化环境中主动、有目的性的存在。
咨询师通过倾听、尊重和共情等技巧,帮助个体发现自我内在的潜能,促进其自我实现和成长。
2. 认知行为心理咨询:认知行为心理咨询注重个体思维和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
借助认知重构、行为实验等技术手段,促使个体改变消极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从而帮助其增强适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系统家庭咨询:系统家庭咨询关注个体与其家庭、社会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
咨询师通过了解家庭互动模式,协助家庭成员改变不良的沟通和互动模式,解决家庭内部的问题,促进家庭和谐和个体成长。
二、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心理治疗是一种专业的心理干预方式,旨在帮助人们处理和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1. 精神分析治疗:精神分析治疗以解析潜意识心理过程为核心,通过深入探索个体的潜意识冲突和心理动力,帮助其认识自我、解决内心冲突,实现个体心理的和谐。
2. 情绪焦点治疗:情绪焦点治疗强调情绪在心理健康中的重要作用。
治疗师通过与个体建立情感连接,并关注和探索其内在情绪体验,帮助个体增强情绪认知和情绪调节能力,实现情绪的平衡和健康。
3. 解决问题短期治疗:解决问题短期治疗注重于解决个体当前的问题和困扰。
治疗师与个体一起制定具体的治疗目标,并通过明确的疗程和技术方法,帮助个体快速解决问题,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三、心理咨询与治疗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心理咨询与治疗在提供心理健康支持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和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 解决心理问题:心理咨询与治疗可以帮助人们面对和解决各种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压力等。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新方法探究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新方法探究在现代社会中,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作为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手段,也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由于人们对于心理健康问题的认知不断深化,传统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方法已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需求。
因此,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新方法也逐渐崭露头角。
一、典型案例——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新方法的探究发送短信后嗨几个平台,被多个门店重复回复,在询问预约问题后竟收到了“你很有病”的回复。
这是一位小姐姐在寻求美容时的经历。
她选择了用“说说”方式,找到了陪聊机器人“色香味chat”。
经过几轮聊天,她获得了心理上的宣泄和情绪的释放。
与传统心理咨询师相比,“色香味chat”不仅价格实惠,更为方便快捷,从而得到了越来越多用户的青睐。
二、新方法的热度从“色香味chat”所直面的问题出发,我们可以看出,新型心理咨询和治疗方法的出现已经是大势所趋。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人们为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困扰,却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去寻找心理咨询服务,那么这些问题仍将继续存在,人们的困扰也不会得到妥善的处理。
而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新方法的出现,则能够完美地解决这些问题。
这些新型的方式通常比传统的心理咨询更为便捷,价格更为实惠,还能够更好地保障用户的隐私,因此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赞誉和选择。
三、心理咨询和治疗新方法的特点1. 灵活性与传统的心理咨询师相比,新型心理咨询和治疗方法通常会更加灵活。
这些新型的方式通常采用的是线上咨询的形式,因此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自由地安排咨询时间,还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的场地来进行咨询。
这种灵活性能够更好地达到咨询的目的,并且减少了用户的时间和地域限制。
2. 专业性虽然新型心理咨询和治疗方法通常是由机器人或者人工智能负责,但是这些机器人能够确保咨询的专业性。
这些机器人往往是由专业咨询师所编写的,因此在进行咨询的时候,也能够给用户提供充分的专业性支持。
心理健康辅导中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心理健康辅导中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心理健康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认识到内心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对于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在心理健康的维护过程中,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是两个常见而有效的辅助手段。
本文将探讨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定义、方法以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通过沟通、倾听和指导来帮助个体认识和解决心理问题的一种专业服务。
心理咨询师和客户之间建立的关系是信任和尊重的基础。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心理咨询师通过非指令性的方式倾听客户的问题和疑虑,并通过问问题和提供反馈来引导客户探索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案。
心理咨询的目标是帮助客户增强解决问题和应对压力的能力,提高自我意识和自我认知,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
心理咨询有许多不同的方法和技术,如认知行为疗法、解决问题疗法、人际关系疗法等。
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理论和操作框架。
心理咨询师根据客户的需求和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进行干预。
通过心理咨询,个体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和想法,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和途径,达到内心的平衡和和谐。
二、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一种专业的干预手段,旨在帮助个体处理和解决更深层次的心理问题。
相对于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更加深入和细致。
心理治疗通常涉及对过去经历和记忆的探索,以及对情绪和行为模式的分析和调整。
心理治疗的方法和技术也有很多种,如精神分析疗法、人本主义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等。
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理论和操作方式。
心理治疗师会与客户建立稳固的工作关系,并利用专业技术和技巧来帮助客户发现并转变其心理问题。
心理治疗的目标是帮助个体增强自我认识和自我调节能力,解决内心的冲突和困扰,实现真正的心理健康与成长。
三、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应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在许多领域和情境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教育领域,心理咨询可以帮助学生处理学习和发展问题,提高学业成绩和适应能力。
在工作场所,心理咨询可以帮助员工解决职业压力和人际关系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的原则
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的原则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的原则其实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小窍门,让人感到轻松又有趣。
咱们常常遇到各种问题,像是工作压力、情感困扰,这时候就需要专业人士来帮忙。
这可不是说我们不能自己解决,而是有时候需要一个外部的视角,就像看电影时,有时候旁观者的视角更清晰。
你有没有发现,当你和朋友聊天时,事情变得简单多了?心理咨询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只不过换了个更专业的角色来倾听和指导。
保密原则就像是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咨询师会把你的秘密藏得严严实实。
这就像是和朋友聊心事一样,必须信任对方。
你想啊,要是你的烦恼被传来传去,那简直就是“纸包不住火”,没法再安心说话了。
心理咨询师可不是八卦大妈,他们是有职业道德的,所有你说的都是他们心里的小秘密。
这样一来,你可以毫无顾虑地分享自己的内心世界,就像倾诉给最亲密的朋友,感觉特别舒服。
再说说非评判性原则,这可是让人松一口气的重要原则。
很多时候,我们心里有些想法,往往会觉得不好意思,甚至害怕被别人笑话。
咨询师就像是一个无形的保护伞,站在那儿,绝对不会对你指指点点。
你可以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无论是开心的、悲伤的还是愤怒的,完全没有负担。
这样一来,咱们就可以彻底放下心防,真实地面对自己,这种感觉就像是洗去了一层尘埃,清爽又自在。
然后是支持性原则,咨询师就像是一位温暖的大朋友,会在你困难的时候陪着你。
这种支持不仅仅是说说而已,而是通过倾听和理解,让你感受到被关心的温暖。
想象一下,坐在一个舒适的沙发上,喝着一杯热腾腾的茶,面前有一个理解你的人,感觉真是太好了。
生活中的问题就像是大山压在肩上,心理咨询就像是那双温暖的手,把这份重担轻轻地拿开。
你会发现,原来问题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更多的是我们心里的那份焦虑和无助。
还有一个原则就是目标导向,咨询师会帮助你设定清晰的目标。
生活就像一场马拉松,有目标才有方向。
你想要解决的问题越明确,越容易找到解决的办法。
咨询师就像是跑步教练,帮助你规划路线、制定训练计划,让你一步一步朝着目标迈进。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伦理学特征探讨性论文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伦理学特征探讨性论文对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伦理学研究综述如下。
1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伦理学研究的现状和意义1.1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伦理学研究现状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发展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如今已成为一门较为成熟的临床心理科学ra。
无论是其作用的领域还是从业人员规模都随社会需求的增长而急剧扩大,其理论体系和操作原则已逐步趋于完善,对咨询和治疗人员的专业性要求也逐步严格。
国外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其发展有两条明确的主线:一是心理咨询理论、方法与技术的发展;二是心理咨询与治疗者职业道德规范和伦理建设,且两者相辅相成[2]。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职业道德与伦理继承了医学和心理学职业道德规范的优良传统。
继希波克拉底誓言之后,医学界和心理学界制订了相关的一系列伦理学准则和职业规范。
如世界医学会1949年采纳的《医学伦理学日内瓦协议法》、护士伦理学国际法(1953年通过,1965年重新修订,、美国医学会伦理学准则(1957年版,1980年重新修订)、美国医师协会(ACP)伦理学手册(1984年版)、美国内科医师协会伦理学手册(1987年版)、美国心理协会(APA)职业道德规范(1992年版)、加拿大安大略省心理治疗者协会职业规范(1994年版)等[2]。
这些伦理法则和职业规范的制定,与其临床实践和研究紧密相关。
职业伦理和道德守则的建立也是一个行业成熟的重要标志。
美国在1951年成立心理咨询协会后,在1962年颁布了第一版《心理咨询伦理与道德守则》,为美国心理咨询的职业化进程铺平了道路,使得行业的健康发展成为可能。
同时,该守则的制定也为相关法律的制定和衔接提供了强大的专业支持。
中国关于医学伦理的探讨可以上溯到春秋战国时代扁鹊提出的“六不治”原则,他明确提出医生行医的准则,即医生应当不做什么。
东晋时代’张湛提出一个圣贤的医生不但要技术精湛,还要做到医德高尚。
自此中国历代医家对医生的人格和医德都有精辟的论述。
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制度
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制度一、总则1.1 目的和依据为了保障医院内部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供应良好的医疗环境,订立本制度。
本制度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医疗伦理准则以及相关政策文件。
1.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全部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的相关工作人员。
1.3 重要内容本制度包含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的基本原则、服务流程、隐私保护、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二、基本原则2.1 敬重和保护用户权益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工作人员应敬重用户的人格尊严和隐私权,严守职业道德,不得侵害用户权益。
2.2 建立信任和保密机制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工作人员应建立信任和保密机制,保护用户的隐私信息不得泄露。
2.3 供应专业和安全的服务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工作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资质和技能,供应合格、安全的服务。
2.4 敬重用户选择权用户在接受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过程中有权选择合适的服务方式,工作人员应敬重用户的选择权。
2.5 防备和应对风险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工作人员应了解并防备潜在的风险和不安全,并能够及时应对和处理突发事件。
三、服务流程3.1 预约和接待用户需要预约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时,可通过电话、在线预约系统等途径进行。
医院会依据用户情况调搭配适的心理咨询师或治疗师,并布置咨询或治疗时间。
3.2 评估和诊断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工作人员应在初次接触用户时进行评估和诊断,了解用户的问题和需求,订立个性化的治疗计划。
3.3 心理咨询和治疗过程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的具体形式包含个人咨询、家庭咨询、团体咨询等,工作人员应依据用户情况选择合适的咨询方式,并依据咨询计划进行咨询和治疗。
3.4 跟进和评估心理咨询和治疗过程应进行跟进和评估,及时调整咨询计划,确保服务的有效性和连续性。
3.5 结束和总结当用户实现预期治疗目标或自动停止治疗时,工作人员应进行结束和总结,并供应相关后续引导和建议。
四、隐私保护4.1 用户信息收集和使用在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过程中,工作人员可能需要收集用户的个人信息,包含但不限于姓名、年龄、性别、移动电话号码等。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管理制度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制度的订立目的是为了规范和管理医院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工作,确保患者、医生和医院的合法权益,提高心理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全部从事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的医护人员。
第三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是医院的紧要部门,其工作应遵从医疗法律法规,保护患者隐私和安全,确保专业精神和技术水平。
第二章心理咨询管理第四条医院设立心理咨询中心,负责协调和管理心理咨询工作,并引导各科室的心理咨询工作。
第五条医院聘请高级心理咨询师和心理专家,组建专业的心理咨询团队,供应高质量的心理咨询服务。
第六条心理咨询师应具备心理学及相关专业的本科及以上学历,并具备国家承认的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
第七条心理咨询师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保护患者的隐私和权益,妥当处理患者信息,并签署保密协议。
心理咨询师应不绝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参加培训和学术沟通,提升专业技能,供应更好的咨询服务。
第九条心理咨询师应开展必需的心理评估和咨询,确保咨询服务的质量,并定期向医院汇报工作情况。
第十条医院应保证心理咨询师的工作环境和设施,供应必需的支持和培训,确保心理咨询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三章心理治疗管理第十一条医院设立心理治疗科室,负责心理治疗的开展和管理,并配备专业的心理治疗师。
第十二条心理治疗师应具备心理学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及以上学历,并获得国家承认的心理治疗师资格证书。
第十三条心理治疗师应遵从医疗法律法规,确保患者的隐私和安全,保护患者的权益和利益不受侵害。
第十四条心理治疗师应定期参加学术研讨会议,不绝提高自身的专业本领,掌握最新的心理治疗技术和方法。
第十五条医院应为心理治疗师供应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必需的设施,保障心理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
心理治疗师应依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订立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定期评估和调整治疗效果。
第十七条心理治疗师应与患者建立信任和合作关系,保持专业的治疗态度,乐观引导患者进行心理调适和病愈。
心理咨询师不能做心理治疗
心理咨询师不能做心理治疗今年10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简称《精神卫生法》),将于明年5月1日正式施行。
据了解,这是我国首部保障精神障碍患者权益的法律,自1985年启动立法,已历时27年。
中国心理评估专业委员会委员、卫生部中国精神疾病治疗指南专家委员会委员、市广济医院主任医师梅其一教授介绍说,《精神卫生法》的最大贡献是保护患者权利,明确“精神障碍的住院治疗实行自愿原则”。
据此原则,除非达到危险性程度,精神障碍患者有权拒绝住院。
这就要求医生对疑似患者作出判定,看是否有收治的必要,这也对社区、家庭、公安等有关部门提出了更高要求。
专家表示,《精神卫生法》实施过程中,还会遇到一些问题,这就需要公安、社区等承担相应责任,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两者适用对象不同《精神卫生法》第二十三条明确指出:“心理咨询人员不得从事心理治疗或者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
”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运用有关心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解决咨询对象的心理问题,来维护和增进身心健康,促进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的过程。
梅其一说,心理咨询师的服务对象是正常人,主要对正常人在学习、工作、家庭等方面存在的不健康心理,进行调适。
梅其一认为,心理咨询不适合对精神障碍进行诊断和治疗,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一是,心理障碍是一种疾病,它的发病因素包括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三方面,因此,不能简单看成心理刺激问题;二是,心理咨询师是以心理学为学习背景,其培训内容为正常人的不健康心理,在临床精神医学方面,了解并不充分;三是,心理咨询师往往会对咨询者提出要求,但如果精神病人处发病期间,不能完成所有要求,这将给患者心理带来负面影响,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发生自杀等过激行为。
《精神卫生法》对心理咨询师的工作也作出明确定义,即对正常人心理作调适。
心理治疗又称精神治疗,是指以临床心理学理论系统为指导,以良好的医患关系为桥梁,运用临床心理学的技术与理论治疗病人心理疾病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金项目]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2008sk226)[作者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学生处(安徽 合肥 230032)[作者简介] 陈宏凯(1972-),男,安徽池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法律和心理咨询。
[收稿日期] 2008-02-26[文章编号] 1001-7062(2008)03-0344-03 [中图分类号] R 395.6;DF 36 [文献标识码] C[经验交流]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立法规制探讨陈宏凯[关键词] 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立法 心理咨询开始于20世纪初的美国,以职业指导、心理卫生运动和心理测量运动为标志。
1952年“美国心理学会咨询心理学分会”成立,60年代美国出现专业辅导人员的培养标准和作用的全国性文件,一直到1976年美国弗吉尼亚州第一个通过立法,实行心理咨询执照制度,美国心理咨询业走过了一条逐步专业化的道路[1]。
20世纪60年代以后,心理咨询开始走向世界,并于20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
近年来,我国社会对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需求急剧增加,已逐渐显露出职业化的趋势,一些学校、医院、军队、监狱等机构设立了专门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机构,北京、上海、哈尔滨、武汉、广州、疗机构出现,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在我国已经成为一个新兴的职业。
然而,由于立法规制的滞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问题层出不穷。
1 为什么要为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立法在世界许多国家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治疗师是专有职业,有严格的人员资质准入标准。
而在我国,由于立法规制的滞后,大批不具备资质的人员涌向此行业,严重损害心理健康求助者的权益,甚至成为影响乃至危害人们身心健康和增加社会不安定因素的隐患。
我国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资质缺乏统一认证。
2001年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开始对心理咨询师进行考核,2002年国家卫生部出台了“心理治疗师”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之后国家人事部全国人才流动中心和国家卫生部中国保健协会心理保健专委会又联合推出了“心理保健师“的专业资质考试。
由于没有法律的约束,在利益的驱使下,心理培训机构泛滥,培训简单化、应试化,加上国家考试机构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和人力、物力进行监督管理,审查考试资格时不够严格,“批量生产”了一批有证而无咨询能力的“咨询师”。
由于心理咨询人员准入门槛大大降低,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训练,不能正确认识精神疾病和心理问题,从而延误一些病人的心理治疗,尤其是严重精神病延误治疗的严重后果。
由于心理咨询中需要涉及心理隐私,触及心灵深处的东西,而这些常为咨询对象所忌讳,特别是求助者十分敏感的问题,一旦被有意或无意地张扬、泄露,势必侵犯隐私权,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导致求助者自杀的严重后果。
此外,由于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求助者,没有法律的制约,求助者的权益难以得到保障,比如最近有媒体报道杭州某心理咨询师以“托梦”为幌子,诈骗患者60余万元用于购房的事件[2]。
如果没有相关的法律作为依据,这些纠纷都无法获得圆满的解决,求助者的利益就无法获得保障。
因此,制订专门的法律是一个非常必要的措施。
同时,通过立法,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专业人员的认证和资格将有法律规定,可以避免非法咨询与心理治疗现象的发生,有助于心理治疗与咨询行业健康发展。
2 如何有效规制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2.1 立法规范行会,借助行会对专业人员进行统一管理 在西方,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行业的资质认证和培训机构大多接受行业协会的统一监管。
如在英国,英国心理咨询及心理治疗学会(British Association for Counselling and Psychothera 2py ,BACP )统一领导培训、督导、资格认定或登记、伦理和诉讼等方面,它在1983年出台了个人资格鉴定方案并使之贯彻发展到今天,使得咨询专业化逐步发展[3]。
而我国目前在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业的行会管理上比较混乱。
我国有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中国心理学会、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等国家一级行业协会,还有中国保健科技学会心理医生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学会医学心理学教育分会、中国教育学会儿童教育心理学分会等协会分会。
因此我国应尽快出台相关的法律条款促进协会的统一,借助行业协会进行统一监管。
目前,我国通过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心理咨询师”和卫生部“心理治疗师”等资格考试的人员已经达到一定数量,但由于立法的滞后,到目前为止中国对心理咨询机构仍是多头管理。
开设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机构有医学背景的(有医学背景指有处方权)到卫生部门注册,没有医学背景但盈利的到工商部门注册,非盈利的到民政部门注册,管理非常混乱。
由于咨询水平良莠不齐,社会上一些不法之徒假借“心理咨询师”或“心理治疗师”之名坑蒙拐骗,谋取不义之财。
对于这样的现象,我们只能通过立法来对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市场进行监管,对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注册和监管机构进行明确,并对注册和监管的范围进行详细的规定,才能真正为我国人民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在资质认证机构上应该把现在由卫生部管理的“心理治疗师”和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管理的“心理咨询师”与“心理咨询员”等资格认定工作都纳入到广义的临床心理学进行管理,借鉴西方的经验,把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纳入医疗保健体系,因为从求助者方面看,他们有心理问题求助时并不清楚自己的问题是否属于病态,所以“咨询”与“心理治疗”在此有很大重叠,应该按“就高不就低”的原则,严格要求此类人员也具备一定的临床知识,使之在必要时向医疗机构作出合适的转诊处理。
在发达国家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人员必须通过严格的心理评估后才有考试资格,而我国目前对于进入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行业的心理特质没有做规定。
据统计,有不少学员实际上是想通过心理培训治疗自己的心理疾病,他们通过职业考试后执业则相当危险。
我国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立法应对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从业人员的心理特质做出科学的规定。
我国目前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资质缺乏统一管理,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直接导致了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从业人员督导体系的空白。
英国倡导终身咨询督导模式,他们认为尽管咨询人员可能接受了培训,但咨询过程是一种不可避免地受实际工作人员情绪好坏和生活事件影响的行为,维持对咨询师通常性的督导,监督其实施的情况是适宜的(BAC, 1998年、2000年)[4]。
我国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立法应该针督导培训机构的设立、督导师的资质和督导行为进行规范,以确保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人员在工作中得到连续有效的指导和系统化的督导培训。
如果缺乏督导体系的规制,不但心理咨询师本身的业务水平得不到提高,而且导致他们无法对患者进行正常、正确的心理治疗,还增加了对心理健康求助者身心伤害的危险。
2.2 应针对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技术过程立法 在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学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近250种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理论,有许多是对某一个或某几个现象的性质、作用、原因或起源的推测、演绎、抽象或综合而得出的评价、看法、提法或程式,但成熟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技术却不多,技术和理论内容很多是交叉的,但却具有相对独立的体系,一些不成熟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技术,可能会对人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有效引导、控制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技术的发展,笔者认为,应对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技术应用的过程立法。
在对技术过程立法时,至少要确立如下制度。
2.2.1 限制应用制度 目前,国外的心理咨询理论可谓学派林立,其中以行为矫正理论、以人为中心理论、精神分析心理治疗理论、理性情绪心理治疗理论、现实心理治疗理论等为主。
这些理论最初产生是分立的,各执一端,互不融通,各自带着自身的长处与不足。
现在各国心理辅导纷纷对各家理论采取广采博取、兼容并蓄的态度。
心理咨询技术的创立者容易忽视其给人带来的影响和后果,因此在对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技术立法过程中,应当注意通过预测和评估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技术可能给人的身心带来的不良影响,以不给人带来身心伤害为原则。
对于可能给人带来身心伤害的技术,必须立法严格禁止。
对于某些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技术可能带来的后果尚不清晰时,应当持谨慎态度,合理限制其盲目发展和应用。
如目前在发达国家,精神外科手术心理治疗精神疾病时要受到法律的严格限制,必须经过极其仔细严格的筛选后才能进行,而手术的目的也只是为减缓病人的难治性抑郁症和强迫症症状,接受手术的病人自身必须有知情同意能力,手术需经过由精神病学家、神经科专家、伦理学家、外科医生和普通人组成的专门委员会批准后方能实施。
2.2.2 首询(首诊)负责制度 首询(首诊)负责制度是为了保障接受咨询或心理治疗人员的利益,防止咨询师和(或)心理治疗师之间相互推诿,发生责任事故时无法明确责任人的现象。
所以,该制度的确立应包括4方面的内容:①负责来访者第1次访谈的咨询员为此案的首询咨询员;②首询咨询员为此个案的负责人,他必须将此个案认真完成直至结束;③如无法完成个案,可进行转介;④转介工作按要求完成之后,个案的负责人转为接受转介者。
首询(首诊)负责制度应该在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立法中得以体现,这样才能使得来访者的权益得到保障。
2.2.3 技术责任制度 技术责任是在技术及人类认识能力出现局限,导致技术目的与结果之间产生或多或少的“意外”,引起人们对技术消极后果的关注,从而进入人们视野的。
一些不成熟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技术,可能会对人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通过相关的技术立法,确认责任主体,控制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技术过程,并对技术责任后果及时给予法律救济,在使用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技术过程中必须有记录和咨询双方签字。
对这些环节的法律构建,必将对心理咨询技术的在我国的良性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3 我国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立法需注意的问题3.1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法律和精神卫生法规的关系 与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关系最为相关的是精神卫生工作,中国的精神卫生法立法工作也在进行之中。
目前,我国由于受德国心理咨询的影响,许多精神科大夫认为自己经过相关培训就是心理医生,具备从事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资质,精神卫生机构从事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也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不需要资质认证。
但是,来自普通人群的来访者对婚姻、家庭、学习、职业、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同样需要规范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而不具备咨询与心理治疗能力的精神科医生可能成为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安全隐患。
因此,我国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立法需要与精神卫生立法作区分。
对二者职业范围进行区分,对有业务重叠的部分进行规定,这样有利于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行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减少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纠纷和精神卫生纠纷的发生。
3.2 应区别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执业范围 尽管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的关系非常密切,在实际应用中也常常结合在一起,但二者的区别是不容忽视的,因服务任务、对象、原有专业基础的不同,既要在理论、技术方面保持统一的准入基本标准,又要区别情况,实施分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