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课堂作业第七单元第2课时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合集下载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2《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2《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2《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2《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内容主要包括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的特性以及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基本概念,理解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三角形的特性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基础数学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际例子来帮助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定义,理解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三角形的特性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定义,理解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操作教学法: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问题驱动法: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实物,用于展示和操作。

2.课件:制作课件,包括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等内容,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实例,如自行车、电饭锅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实例中的三角形,让学生初步感知三角形的存在。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三角形有什么特性吗?”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三角形的定义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四年级下数学(教案)第7单元第2课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苏教版

四年级下数学(教案)第7单元第2课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苏教版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教案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举例: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2.复习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

提问: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三角形,关于三角形你已经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回忆三角形的特点:有3条边、3个角、3个顶点……3.导入新课。

三角形还有什么特点呢?今天这节课我们来探究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板书课题)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1.实验l:用三根小棒摆一个三角形。

在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5根小棒(2厘米、4厘米、5厘米、6厘米、10厘米),请大家随意拿三根来摆三角形,看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动手操作,发现随意拿三根小棒不一定都能摆成三角形。

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摆不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寻找原因,深入思考。

2.实验2:进一步探究三根小棒在什么情况下摆不成三角形。

请不能摆成三角形的同学说出不能摆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的长度。

生1:2厘米、4厘米、10厘米生2:2厘米、4厘米、6厘米生3:4厘米、5厘米、10厘米生3:2厘米、5厘米、10厘米任意抽出三组,请学生试一下,看是否摆不成。

再请能摆成三角形的学生汇报用哪些尺寸的小棒摆成了三角形。

学生汇报。

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能摆成三角形的三条边的有什么关系,不能摆成三角形的三条边又有什么关系?3、师生归纳总结师生共同总结得出: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

追问:对于“任意两边”这四个字,你是怎么理解的?板书设计: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我根据小学生喜欢玩的天性,首先设计让学生围三角形的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学习状态,同时也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为后面的学习铺好路。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开拓者、研究者和探索者。

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在探索三角形边的关系过程中,让学生体验通过对实验数据收集、整理、分析,从中发现和归纳结论的方法。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2《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2《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2《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2《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教材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直线、线段的概念,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践来深化。

此外,学生需要进一步培养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理解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难点:让学生理解并能够应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加深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理解。

3.问题解决法:引导学生运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三角板、直尺、量角器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套三角板、直尺、量角器等。

3.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个生活情境的图片,如:一个孩子在玩三角形积木,让学生观察并提问:“你看到的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呈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同时,教师可以举例说明,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

3.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三角形的例子,让学生用直尺和三角板测量三边的长度,并判断是否符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四年级下册数学同步练习-7单元2课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苏教版解析

四年级下册数学同步练习-7单元2课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苏教版解析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所以【总结】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3、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8厘米、16厘米,那么第三条边最小是()厘米.A.8 B.9 C.10 D.11【考点】三角形的特性.【解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求得第三边的取值范围,再看哪个选项内的数不在这个范围内即可.【答案】解:设第三边长x.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16-8<x<16+8即:8<x<24(但不能是8厘米和24厘米).所以第三条边最小是 9厘米.故选:B.【总结】考查三角形的边时,要注意三角形形成的条件: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4、三边长均为整厘米数,最长边为11厘米的三角形有()个.A.38 B.37 C.36 D.35【考点】三角形的特性.【解析】根据三角形的特性: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的差一定小于第三边;进行解答即可.【答案】解:若第二长的边为11,另一边可为1~11;若第二长的边为10,另一边可为2~10;若第二长的边为9,另一边可为3~9;若第二长的边为8,另一边可为4~8;若第二长的边为7,另一边可为5~7;若第二长的边为6,另一边可为6;共有:1+3+5+7+9+11=36个;故选:C.【总结】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三角形的特性把各种情况一一列举出来,进而得出结论。

B、4+4>4,所以能围成三角形;C、3+3=6,所以不能围成三角形;故选:C.【总结】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三角形的特性进行分析、解答。

6、张红想用一根10厘米长的小棒和两根5厘米长的小棒围三角形,结果()A.围成一个直角三角形B.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C.没有围成三角形【考点】三角形的特性.【解析】根据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的差一定小于第三边;进行解答即可.【答案】解:因为5+5=10,所以用一根10厘米长的小棒和两根5厘米长的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故选:C.喜子的商铺(淘宝店):微店:【总结】此题关键是根据三角形的特性进行分析、解答。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2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2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2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能够运用三角形的特性进行判断和推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态度,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三角形的特性:稳定性、三边关系2.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能够运用三角形的特性进行判断和推理。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并能够运用三边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三角形,那么你们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吗?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你们想知道三角形的边长之间有什么关系吗?”2. 探究新知(1)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些小棒,让学生自己动手摆出三角形,并观察、记录三角形的边长。

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是否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是否小于第三边?(2)让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教师总结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在学生操作、观察、思考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并板书:- 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3. 巩固练习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行判断和推理。

例如:- 判断以下三组线段是否能组成三角形:(1)3cm、4cm、8cm;(2)5cm、12cm、13cm;(3)6cm、8cm、20cm。

- 在三角形ABC中,已知AB=5cm,BC=10cm,求AC的取值范围。

4.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2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丨苏教版 (7)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2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丨苏教版 (7)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2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 培养学生运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三角形的特性:稳定性、内角和为180°。

2.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3. 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能运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如何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学生熟悉的三角板,让学生观察并说出三角形的特性:稳定性、内角和为180°。

然后提出问题: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呢?2. 探究新知(1)让学生用三根小棒(长度分别为10cm、6cm、8cm)尝试组成三角形,并记录结果。

(2)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3)讲解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并举例说明。

3. 巩固练习(1)判断下列每组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a. 3cm、4cm、7cmb. 5cm、12cm、13cmc. 8cm、15cm、17cm(2)在三角形ABC中,已知AB=8cm,BC=10cm,求AC的取值范围。

4.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并能运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三角形,并举例说明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六、板书设计1. 三角形的特性:稳定性、内角和为180°。

2.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3. 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的方法。

七、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并理解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第2课时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教学课件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第2课时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教学课件

第四页,共十页。
同步练习
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一定大于第三边吗?先画一个三角形,再 量一量、算一算。
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
如果三根小棒的长度分别是8厘米、5厘米 和3厘米,能围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第五页,共十页。
同新步知练习应用
1.下面哪组线段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为什么?
2+4=6
×
2+2<5
苏教版四年级下第七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第2课时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第一页,共十页。
新课引入
任意选三根小棒,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先围一围,再与同
学交流。
8cm
4cm
5cm
2cm
我围成了 我也围成 三角形。 了三角形。
为什么围不
成三角形呢?
第二页,共十页。
例题讲解
长8厘米、5厘米和2厘米的三根 小棒为什么不能围成三角形?
绿色和黄色的小棒太短 了,3根小棒不能首尾相
接。
5厘米+ 2厘米< 8厘米,
所以不能围成三角形。
第三页,共十页。
从围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中任意选出两根, 将它们的长度和与第三根比较,结果怎样?
4+5>8 4+8>5 5+8>4
4+2>5
4+5>2
5+2>4
任意两根小棒的长 度和一定大于第三 根小棒。
不能
(4) 4cm、5cm、6cm

第九页,共十页。
课堂小结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 边
第十页,共十页。
(3)如果三根小棒能围成一个三角形,那么任意两根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2《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2《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2《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2《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这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特性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探索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二是如何利用三边关系来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否能够围成一个三角形。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特性,对三角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同时,学生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如何使用尺子、剪刀等工具进行几何图形的操作和观察。

但是,学生对于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理解和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并能够运用三边关系来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否能够围成一个三角形。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探索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来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否能够围成一个三角形。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引导发现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几何画板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探索规律: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探索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3.总结规律:引导学生总结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规律,并能够用语言表述出来。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2 三角形三边关系 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2 三角形三边关系 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2 三角形三边关系 | 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知道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 能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能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并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旧知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知道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

今天我们要学习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 探究新知- 出示三角形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三角形的三条边有什么关系?- 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发现: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 通过实例验证三角形三边关系,如:出示三根长度分别为3cm、4cm、5cm的线段,让学生判断能否组成三角形。

引导学生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进行分析。

- 归纳总结:三角形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3. 巩固练习- 出示一些线段,让学生判断能否组成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 学生互相出题,交换解答,共同检验。

4. 应用拓展- 让学生举例说明三角形三边关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 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解决。

5. 课堂小结-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三角形三边关系。

- 强调三角形三边关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 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三角形三边关系。

-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讨论、验证、归纳,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了三角形三边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准确描述三角形三边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要注重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第 2 课时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第 2 课时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第2 课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操作活动和计算观察,让学生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

2.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和发现活动,经历操作、发现、验证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乐于探究的数学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的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举例: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的?2.复习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

提问: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三角形,关于三角形你已经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回忆三角形的特点:有3条边、3个角、3个顶点、3条高……3.导入新课。

三角形还有什么特点呢?今天这节课我们来探究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关系。

(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1.课件出示教材第77页例题3:任意选三根小棒,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2.操作交流。

(1)学生从自己准备的四根小棒中选出三根小棒来围一围,看看能不能围成三角形。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操作情况。

(2)小组交流。

布置学生将各自的操作情况在四人小组内进行交流。

(3)全班交流,指名回答:你选择的是哪三根小棒,是否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学生回答预设:①选择8cm、5cm、4cm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

②选择5cm、4cm、2cm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

③选择8cm、4cm、2cm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

④选择8cm、5cm、2cm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

追问:第③种情况和第④种情况为什么不能围成三角形?引导学生认识到:第③种情况中,4cm、2cm这两根小棒太短了,三根小棒不能首尾相接;第④种情况中,5cm、2cm这两根小棒太短了,三根小棒不能首尾相接。

教师小结:因为4cm+2cm<8cm,5cm+2cm<8cm,所以不能围成三角形。

3.探索规律。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当两根小棒长度相加比第三根小棒短时,不能围成三角形。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优秀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优秀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判断一个四边形能否围成三角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加减法和简单几何图形的知识,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学生可能刚开始接触,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直观的图形,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培养学生能够判断一个四边形能否围成三角形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难点:让学生能够判断一个四边形能否围成三角形。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图形,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采用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采用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模型或者图片。

2.准备一些关于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实例。

3.准备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模型或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你能找出一些规律吗?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直观的图形,向学生介绍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例如,教师可以拿出一根绳子,让学生观察当绳子的长度满足什么条件时,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

通过观察和讨论,学生能够发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四边形,让学生判断这些四边形能否围成三角形。

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交流。

新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课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新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课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课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1.有两条线段,一条长5厘米,一条长9厘米。

这两条线段和下面的哪一条线段可以围成三角形?
在正确答案后面的里画“√”。

3厘米能不能 6厘米能不能
9厘米能不能 10厘米能不能
13厘米能不能 14厘米能不能
2.小明到学校有( )条路可以走。

(1)怎样走比较近?在图中将这条路线涂色。

3.把一根长15厘米的木棍截成3段(每段都是整厘米数),围成三角形,可以怎么截?请写出三种不同的截法。

参考答案
1.不能能能能能不能
2.3 (1)略 (2)线段最短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3.第1种:3厘米、6厘米、6厘米
第1种:3厘米、6厘米、6厘米
第2种:5厘米、5厘米、5厘米
第3种:4厘米、5厘米、6厘米
第4种:1厘米、7厘米、7厘米
第5种:2厘米、6厘米、7厘米
第6种:3厘米、5厘米、6厘米
第7种:4厘米、4厘米、7厘米。

四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7.2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7.2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7.2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丨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道三角形三边的名称及其关系;2.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计算三角形的周长;3.理解和掌握三边定值,可以画出同一个三角形。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第七章第二节,重点是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三角形三条边的名称及其关系,进而理解和掌握三边定值,能够画出同一个三角形。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1.三角形三边的名称及其关系;2.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计算三角形的周长;3.理解和掌握三边定值,可以画出同一个三角形。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包括三角形三边的名称及其关系,以及利用三边关系计算三角形的周长。

2. 难点通过理解和掌握三边定值的概念,并能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学方法本课采用讲解和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三角形三边的名称及其关系,并能够熟练地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同时,通过举一些实例来演示如何利用三边关系计算三角形的周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五、课堂设计1. 热身阶段——引入教师通过幻灯片展示三角形的图形,并分别指出三角形的三条边及其名称。

让学生跟着教师一起大声朗读边的名称,并简单介绍边的作用。

2. 讲解阶段——教师讲解教师向学生详细介绍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幻灯片展示各种三角形三边关系图形的演示。

在介绍完三边关系后,教师通过案例演示如何利用三边关系计算三角形的周长,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边关系的应用。

3. 演练阶段——学生演练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在课堂上进行一些简单的运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如: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长,求第三条边长。

4. 总结阶段——概括教师通过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及所做练习题,帮助学生总结并概括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以及应用三边关系计算三角形的周长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边缘角度三角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有了更完整的认识和了解,并掌握了如何利用三边关系计算三角形的周长。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2 认识三角形(三边关系) 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2 认识三角形(三边关系) 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2 认识三角形(三边关系)丨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定义,知道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围成的封闭平面图形。

2.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发现并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三角形的定义2.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 教学难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发现与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旧知,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让学生观察三角形的图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三角形的定义。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发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a. 让学生用直尺和量角器测量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观察三边之间的关系。

b. 让学生用三根小棒(长度不同)尝试组成三角形,观察哪些组合可以组成三角形,哪些组合不能组成三角形。

(3)引导学生总结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3. 巩固练习(1)让学生判断一些图形是否为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2)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应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4. 小结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教师进行补充和强调。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生活中的三角形,并尝试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注:本教案为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7章第2节“认识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教案,适用于一课时教学。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环境进行调整。

在以上的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新知”部分,特别是关于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发现与理解。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课堂作业--第七单元 第2课时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课堂作业--第七单元  第2课时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第2课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1、有10厘米和5厘米的小棒各一根,和下面哪种长度的小棒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在正确答案后的方框里画“√”。

(1)10厘米能□不能□
(2)9厘米能□不能□
(3)15厘米能□不能□
(4)4厘米能□不能□
2、用长24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每边长度都是整厘米的三角形(没有剩余)。

(1)如果其中两条边的长分别是7厘米和8厘米,那么第三条边长是()厘米。

(2)如果其中一条边长是6厘米,那么另外两条边长的和是()厘米。

(3)如果围成的三角形的三条边长都相等,那么每条边的长是()厘米。

(4)在围成的三角形中,最长的一条边的长要小于()厘米。

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都是整厘米数,且其中的两条边分别长5厘米和8厘米,另外一条边的长可能是多少厘米?
4、朝晖小学和少年宫中间隔着一条小河,河上有A、B、C三点。

在哪里建桥可以使朝晖小学到少年宫的路最近?
5、把一根12厘米长的吸管剪成3段(每段长度都是整厘米数),用线串成一个三角形。

可以怎么剪?
6、判断题。

(1)张昊把一根长18厘米的电线,先剪下10厘米,再将余下的电线剪成两段,最后围成了一个三角形。

()
(2)因为三角形有三个顶点,所以一定有三条高。

()
(3)直角三角形比较特殊,只有一条高。

()
(4)有1厘米、2厘米、3厘米和4厘米长的小棒各一根,从这些小棒中选三根围成一个三角形,共有2种不同的选法。

()
7、。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与教学反思-7.2 三角形三边关系 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与教学反思-7.2 三角形三边关系 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与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能够运用三角形的特性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三角形的特性:稳定性、内角和为180°。

2. 三角形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三角形的特性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实物,如自行车架、电线塔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实物的共同特点,从而引出三角形的稳定性。

2. 探究新知(1)让学生动手操作,用三根小棒尝试组成三角形,观察并总结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3)教师给出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定义,让学生举例说明。

3. 巩固练习(1)让学生判断一些三根小棒能否组成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2)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进行解答。

4. 总结反思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运用三角形的特性。

五、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在巩固练习环节,要注重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了三角形三边关系,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继续注重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以上的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探究新知”环节,尤其是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并总结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过程。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7.2《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7.2《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7.2《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能够判断三条线段是否能组成三角形。

2. 通过观察、操作、推理和交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使学生能够运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三角形的特性:稳定性、内角和为180°。

2.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3. 判断三条线段是否能组成三角形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判断三条线段是否能组成三角形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三角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三角形的特性,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3. 演示与讲解:通过实物模型和多媒体演示,展示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讲解判断三条线段是否能组成三角形的方法。

4. 练习与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加深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理解。

5. 应用与拓展: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维活跃度,评价学生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练习与测试:通过课后练习和测试,了解学生对三角形三边关系应用的能力。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感受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资源1. 教材: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2. 多媒体课件:用于演示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3. 实物模型:用于直观展示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七、教学时间1课时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生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理解和掌握。

2. 课后要及时收集学生反馈,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辅导,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师要不断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1、有10厘米和5厘米的小棒各一根,和下面哪种长度的小棒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在正确答案后的方框里画“√”。

(1)10厘米能□不能□
(2)9厘米能□不能□
(3)15厘米能□不能□
(4)4厘米能□不能□
2、用长24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每边长度都是整厘米的三角形(没有剩余)。

(1)如果其中两条边的长分别是7厘米和8厘米,那么第三条边长是()厘米。

(2)如果其中一条边长是6厘米,那么另外两条边长的和是()厘米。

(3)如果围成的三角形的三条边长都相等,那么每条边的长是()厘米。

(4)在围成的三角形中,最长的一条边的长要小于()厘米。

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都是整厘米数,且其中的两条边分别长5厘米和8厘米,另外一条边的长可能是多少厘米?
4、朝晖小学和少年宫中间隔着一条小河,河上有A、B、C三点。

在哪里建桥可以使朝晖小学到少年宫的路最近?
5、把一根12厘米长的吸管剪成3段(每段长度都是整厘米数),用线串成一个三角形。

可以怎么剪?
6、判断题。

(1)张昊把一根长18厘米的电线,先剪下10厘米,再将余下的电线剪成两段,最后围成了一个三角形。

()
(2)因为三角形有三个顶点,所以一定有三条高。

()
(3)直角三角形比较特殊,只有一条高。

()
(4)有1厘米、2厘米、3厘米和4厘米长的小棒各一根,从这些小棒中选三根围成一个三角形,共有2种不同的选法。

()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