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前人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导论(1学时)
讲述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主要内容、历史发展以及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
思考题:
1.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简述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学科性质。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理论。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带有哲学性质的学科。
研究对象: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是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出发,研究和考察自然界的存在和演化的规律和人通过科学技术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普遍规律;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
基本内容: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包括四个相对独立的部分:自然观、科学技术工程观、科学技术工程方法论、科学技术工程与社会。
一、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它旨在对自然界的存在方式、演化发展以及人和自然的关系,做出科学的说明。
二、科学技术工程观:科学技术工程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与工程的总体看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工程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反映了自然观与社会历史观的统一。
三、科学技术工程方法论:科学技术工程方法论研究科学技术工程活动中的普遍性方法的性质与规律。现代科学技术工程方法论在现代科技发展的水平上,对各门学科技术的研究方法作概括和总结,来阐明科学问题与科学事实、科学思维、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技术研究与技术开发,以及工程中的系统方法论、基本系统方法、综合集成方法等新学科的方法论,并揭示各种学科方法之间的联系和过渡。
四、科学技术工程与社会:科学技术工程与社会主要研究科学技术工程与社会的关系,追求科学、技术、工程和社会四者的协调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科学技术工程观、科学技术工程方法论、科学技术工程与社会这四个部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有了自然界本身的辩证法,才有了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的辩证法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自然辩证法的四部分科学内容,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共同揭示人类社会与自然的本质。
学科性质:自然辩证法就其学科性质而言,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带有哲学性质的学科。
一、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中,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它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大组成部分,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如果说,马克思主要创立了唯物史观,那么辩证自然观主要是恩格斯创立的。
二、同时,自然辩证法又不同于普遍的哲学原理,它在科学技术的具体学科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之间,居于一个中间层次。它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规律去探索自然界、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科学技术研究活动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这些规律既不具有最高的抽象性,也不具有完全的具体性。
三、自然辩证法反映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交叉性质。它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反思性的特点。
1.2、试述自然辩证法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中国现代化建设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建国初期:科学技术工作者学习自然辩证法,明确科学技术工作中的世界观与方法论问题。工业化时期:自然辩证法发展规划是国家科学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辩证法是指定科技政策的理论基础。改革开放时期:自然辩证法紧密结合中国现代化建设,研究科学技术战略、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科技政策、科技工作管理、科学技术与人类文明、批判分析当代西方各种关于科学技术与社会的思潮。
现代自然技术和现代化科学管理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决定因素,是使物质文明建设走向新阶段的主要支柱。对我国来说,自然科学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将在根本上决定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是关系到迅速增强国力和民族振兴的大事。而自然辩证法为现代自然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提供理论基础、科学思维方法和科技方法论的指导,促进知识形态的自然科学技术向物质生产力转化,缩短科技成果运用于生产建设的周期,有力地推动着物质文明建设的发展。自然辩证法为繁荣自然科学技术与制定国民经济发展战略规划、战略部署和进行科学预测及决策等提供科学理论根据。学习、研究和运用自然辩证法指导科学研究及进行现代化管理,会促进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的改革和协调发展。
第二讲:马克思主义自然观(3学时)
第一节:概述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即从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第二节:概述现代自然观三方面新发展的思想渊源和形成基础,重点讲授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的内容与意义,分析三者之间的联系,在讲授中要突出强调科学发展观战略思想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在实现中国梦伟大进程中,生态自然观是指导建设美丽中国的基本理念。
思考题:
2.1.什么是自然观? 简述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形成的历史过程及其基本思想和特征
自然观: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总的观点,它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方法论,也是自然辨证法概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过程:
人类自然观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古代的朴素自然观、近现代的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大约在二三百万年以前,地球上开始有了人类。人类在制造工具,进行生产劳动的过程中,做出了一系列具有重大意义的技术创造,掌握了改造自然的技能,同时获得了一些经验知识,逐渐形成了原始的科学技术。与古代的这种科学技术水平相适应,形成了朴素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欧洲中世纪1000余年时期内,是宗教控制人们思想的黑暗时期,自然科学受到宗教神学的禁锢,科学技术发展甚为缓慢。随着资本主义在欧洲的萌芽,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航海探险和文艺复兴都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建立在蓬勃发展的自然科学基础之上。
19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成就,有力地冲击了近代前期产生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科学技术基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于19世纪中叶,这不是偶然的,而是由当时自然科学、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状况等客观条件和马克思恩格斯创造性劳动等主观条件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
基本思想:
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结构的层次是无限的,物质处于永恒的运动中,运动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是不灭的,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核心思想是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特征:
第一,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它是一种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第二,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它认为,自然史和人类史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应该将两者统一起来,将自然界、人类和社会历史统一起来,看成是一个统一的自然历史过程,这就突破了以往把人同自然界绝对对立起来,把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绝对对立起来的自然观念。
第三,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它所揭示的自然界还包括了人参与其中的人化了的自然界,这种思想,超越了以往狭义的自然观念,说明了人与自然关系中最能体现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地方,这是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重大飞跃。
第四,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与机械论自然观不同,它认为,在任何时候,人的能动性的发挥都不是不受约束的,不是无限的、绝对的,外部自然界的优先地位并不因为人的活动而消失;人类只能顺应自然界的规律性;人在自然界里能获得多大的自由,并不单纯取决于人的能动性的发挥程度,同时也取决于对人的受动性的认识程度和控制能力。
2.2 简述系统自然观的基本思想以及自然界系统演化的特点
系统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自然界是一个系统;不仅存在着,而且还演化着;不仅是确定的,而且具有随机性;不仅是简单的、线性的,而且是复杂的、非线性的。整个自然界是确定性与随机性、简单性与复杂性、线性与非线性相统一的。
自然界演化的特点:
1. 突显性。突显,即由系统的各个要素(或主体)相互作用所生成的单个要素(或主体)所不具有的性质、行为、功能和结构,它是高层次事物具有而其要素不具有且事先不能加以预测的性质。
2. 混沌性。混沌是非线性系统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是系统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上所出现的一种极为复杂的,貌似无规则的运动。它具有区别于其他运动本质的特征(系统对初始条件的依赖性),且其长期行为和短期行为分别具有不可预测性与可预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