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营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

十五期间,是北方地区外向型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时期,带动了民营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十五”后两年,民营外向型经济异军突起。从平度市来看,2001年之前,民营出口型企业只有7家,2004年之后,每年以成倍的速度递增,到2005年累计达到250家,当年新增出口额5000余万美元,形成了全市新的出口增长点。2005年的出口增长达到了39%,占全市出口比重由“十五”初的4%上升到了36.4%,其中个体私营企业出口增长了46.1%,占比重达到了22.2%。

民营企业出口的产品已扩大到矿产品、农产品、食品、纺织服装、铸造机械、橡胶制品、工艺品、畜产品、蔬菜、家具、羽绒制品、化工产品、鞋类、旅行用品及箱包等二十余个大类,这些商品的生产企业,特别是传统商品的生产企业,有着外资企业不可比拟的优势。

民营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

民营企业有着灵活的机制优势

中国民营企业90%以上是家族企业,具有明晰的产权关系,而且有自我约束机制。特别是已度过资本积累阶段的规

模以上企业,有着“唯我争雄”的潜力,这种生命力是永恒的。全市从2004年至2005年底,已获准在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俄罗斯、德国、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设立了7家代表机构和3家贸易公司,并带动出口400余万美元。而这些境外投资项目的主体,全都是民营外向型企业。2006年又有谋略创业者在谈判境外开采项目和带料加工项目,把目光投向了国外的资源和政策市场。近两年开拓的拉美、非洲、中东、东欧和东南亚等新兴市场,民营外向型企业占了95%的份额。

民营企业有着推动国企改制的优势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强调,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国有资产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主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除极少数必须由国家独资经营的企业之外,绝大多数国有大型企业改制为多元股东的公司。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允许非公有制经济进入法律法规未禁止的行业和领域。对已经完成资本积累的民营企业来讲,这是一种千载难逢的机遇,既能将积累的资本有效投入,又能参与经济大循环,提高自己的发展水平。

民营企业有着承载科研成果的优势

除了国防、军事、新科学领域和关系国计民生的技术和

科研成果必须由国家掌握并由国家独资经济的企业实施外,那些为了提高国家经济实力、提升国民富裕水平、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参与全球经济大循环的技术、科研成果,最好的载体就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星罗棋布,民营企业行行皆入,民营企业不仅能使科研成果转为生产力,又能推进科研成果的再发展。

民营经济有着贴近政府的欲望

民营企业的成长是在风浪中度过的,呕心沥血,尝尽了酸甜苦辣,没有政策和服务环境的支持,是不可能发展壮大的。在今后的历程中,更离不开政府的呵护。政府创造的政策环境、法律环境、金融环境及人文环境等,促进占半半壁江山的民营企业茁壮成长。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必然将会成为中国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

民营外向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从政府的宏观调控角度分析。就政府而言,政策上的偏差和不均衡,制约了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

一是金融政策。目前国家政策性银行,如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对规模以上外向型企业都给予了适度支持,特别是对国有大中型、重点企业、名牌企业

支持力度更大。但对多数商业性银行而言,对中小民营企业的支持就显得不足。资本金多的是,但为了降低坏帐率,宁可不放贷,也不愿意担风险,把主要精力用于拉存款、搞政策,不想“放水养鱼”,使众多的中小企业得不到输血救助。

二是税收政策。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享受免二减三的优惠待遇,并且从企业获利年度起计算免二减三时间,其中的“产品出口企业”和“先进技术企业”在享受完免二减三待遇后,从第五年到第十年依然享受减半纳税的待遇。而且,鼓励类外商投资企业生产自用的机器设备又享受税收返还

的政策,而内资的民营企业就没有这种政策,外商投资企业凭借税收上的政策,高进低出、支付转移等手段,一直在延长受惠时间,这就使得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在同一国度但不在同一起跑线上,没有同等的竞争力。

三是利益政策。有些地方政府鉴于目前的税收政策决定的地方利益,对原本是纳税大户的民企与外资嫁接和成为完全出口型企业采取不限制不鼓励政策,任其自由发展,因为嫁接型和外向型都会导致地方财政减收,对政绩利益和支配利益都有损失。因而将发展缓慢归咎在企业行为上,坐观其成。

当前中国的市场经济依然是一种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政府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主要作用。政府既然是市场经济的组织者、领导者、指挥者,就要营造创新环境,推动企

业创新发展。如政策环境、法律环境、金融环境及人文环境等,这是促进企业创新发展的外部环境。政府要具备时代性导向技能,即前瞻性引导、创造性决策、脚踏实地的作风、全方位全过程的现代监督服务水平,在有作为中有所作为,把企业扶上马再送一程。

从企业微观角度分析。就企业自身而言,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粗放扩张。民营出口产品大多是初级的、劳动密集的、高能耗的、生产污染的及本土资源的,对发达国家而言,这是我们的优势,也是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基础。在这种基础条件的作用下,民营外向型企业异军突起,冲向国际市场。但由于狭隘经济的影响,其发展理念局限在量的扩张上,导致了各自为战的让利竞争、残杀竞争和劣质(失信)竞争,最终受到了反倾销和贸易壁垒的限制,步履维艰。

二是管理落后。民营企业产生于一家一族,一人一伙,其管理层主要是家族直系成员和社会旁系人群,特权纠结,难以突破世袭观念,更难以达到公平、公正、科学、规范的管理水平。最终导致人际混乱、争权夺利、侵吞瓜分、不欢而散。由于这种致命的弊端,导致了研发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不愿到中小民营企业发展,延续了人才匮乏,这是一种可怕的未来现象,但民营企业已在一个转变过程中。

三是创新意识淡薄。民营企业绝大多数是改革开放以后,靠着自己的商业头脑和拼搏,营销市场逐步发展壮大。随着市场经济的大发展,竞争日趋激烈,顽强生存的企业,大多数靠拼价格、粗放扩张维持经营,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远景目标,多数认为接单干活最省心,研发创新费时费力,表现出不思进取的惰性,富了口袋,贫了脑袋。

四是品牌思想淡薄。据专家介绍,中国是世界第三贸易国,但中国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只有3‰,出口产品中自主品牌或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只占10%左右,可想而知,民营企业是什么状况。其中外贸委托加工企业和加工贸易企业占了相当大的比重。长此下去,我们的企业只能是个“打工者”,只能是技术制造者,而不是技术创造者。

加大引导和扶持的力度,为民营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指出,“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并强调了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这对一个发展中国家的民营企业来说,既是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