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应对外资大量进入中国碳交易市场的政策研究
FDI对中国碳排放强度影响
FDI对中国碳排放强度影响近年来,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其在吸引外国直接投资(FDI)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
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之一。
人们普遍关注FDI对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FDI对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方面,FDI对中国碳排放强度有积极的影响。
一些学者认为,FDI可以带动中国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提升,从而减少碳排放强度。
外资企业通常拥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他们的进入可以激发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提高中国企业的生产效率,并且促使中国企业逐步提升环保水平。
外国企业在中国逐渐加大环保投入力度,提高了中国企业的环保意识,间接推动了中国的碳减排工作。
FDI对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并非完全消极。
但FDI也可能对中国碳排放强度产生负面影响。
首先是碳排放密集型产业的引进。
由于一些外资企业技术落后、环保水平低,其引进可能加重了中国的碳排放强度。
其次是FDI对资源的占用。
一些外资企业在中国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能源和原材料,大量消耗了中国的资源,导致了碳排放强度的提升。
一些外资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可能不愿意在环保和节能上投入更多的资金,使碳排放强度得不到有效控制。
由此可见,FDI对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FDI对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呢?政府应该制定更加严格的环保政策法规,对进口碳排放密集型产业实行限制或者禁止。
政府应加大环保监管力度,对外资企业的环保投入和碳排放进行更加严格的监管,确保外资企业遵守中国的环保法律法规。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政策来引导外资企业提高环保水平。
对于环保投入较少的外资企业可以采取差别化的税收政策,鼓励他们加大环保投入,从而减少碳排放强度。
政府需要制定更加细化的行业政策,鼓励外资企业投入到高科技和绿色产业中去。
也要鼓励外资企业加入到中国的碳排放交易市场,通过购买碳排放权来减少碳排放量。
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研究
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研究近年来,全球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度日益增加。
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碳排放是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来源之一,对全球气候的变化有重要影响。
为了有效降低碳排放量,各国纷纷采取了碳排放权交易政策。
本文将着重探讨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背景、工作原理、实施情况和影响,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背景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是源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相关规定。
根据这些国际协议,各成员国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并为此制定相应的政策。
碳排放权交易政策便是其中的一种。
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是指将温室气体排放权利进行交易,以实现碳排放的减少。
这种政策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引入市场机制,让企业在碳排放的过程中支付相应的成本,从而激励它们采取节能减排措施,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
此外,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还可以为企业提供经济奖励,当企业的碳排放低于其分配的排放配额时,就可以将多余的排放指标出售给其他需要的企业。
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工作原理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实施包括三个主要步骤:配额分配、碳排放交易和监测与合规。
首先,政府机构会根据国家或地区的碳排放目标制定碳排放配额。
这些配额以碳排放权的形式分配给不同的企业和行业。
一般来说,政府会根据企业的历史排放数据、产业规模和运营情况等因素来确定配额的分配。
其次,企业可以通过碳排放权市场进行交易,买卖碳排放权。
当企业的碳排放量低于分配的配额时,它们可以将多余的排放指标出售给其他企业,从而获得经济回报。
相反,如果企业的碳排放量超过了其配额,就需要购买额外的排放指标。
最后,政府会通过监测与合规机制来确保企业的碳排放情况符合政策要求。
一般来说,企业需要定期报告其碳排放量,并接受政府的审核和核查。
政府还会对违反政策要求的企业进行惩罚,例如罚款或削减其碳排放配额。
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实施情况和影响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实施。
欧盟是最早引入碳排放权交易系统的地区,其于2005年启动了欧洲排放交易体系(EU ETS)。
陕西省汉中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检测考试政治试题(含解析)
大市联考卷(三)政治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共产党宣言》于中国而言,意义非凡,如闪电,如路标,如烛光,为黑暗中探索的先驱们带来了温暖与希望……它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理论宝库,作出的理论贡献是多方面的,值得我们反复学习、深入研究,不断从中汲取思想营养。
《共产党宣言》()①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指明了社会发展的道路②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改变了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也深刻改变了中国③揭示了人类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然趋势,是共产党人坚守精神家园的前提④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品格和政治立场,强调共产党是无产阶级先锋队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2024年7月18日,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研究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有了更高的需求: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从“要小康”到“要健康”等,既有“物质富足”,也有“精神富有”。
由此推知()①“美好生活”具有历史性并呈现出动态的发展历程②“美好生活”的实现需要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③改革开放全面推进实现了中国人民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成为新时代的基本矛盾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作为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习近平文化思想扎根中国历史文化沃土,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新境界。
马克思认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让党的旗帜在宣传思想战线高高飘扬。
”关于以上论断,理解正确的是()①马克思强调社会物质关系决定于思想形式②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③两大论断都体现了文化对社会的推动作用④两大论断在文化发展建设规律上一脉相承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截至2024年7月15日,全国碳市场碳配额累计成交量达4.65亿吨,累计成交额近270亿元。
积极应对外资大量进入中国碳交易市场的政策研究
1 .碳 基 金 。2 1 0 0年 2月 1日 , 中 国首 支 创 新
型 、开拓 型 的低碳 与城 市 发 展 基 金 “ 昌开 元 城 市 南 发 展基 金 ”在 江 西南 昌设 立 。南 昌市 与 国 开金 融 公
减排战略 目 标的进程。对此,中国应加快碳交易机制建设,建立国内统一的 C M市场交易体系,利用碳交易 D 市场 推进 人 民币 国际化 ,鼓励 金 融机 构 开发 碳 金 融产 品,加 强对 碳 排放 权 交 易资 源 综合 管理 进行 战略储 备等
等。
关键 词 :外资 ;碳 交 易 ;碳 金 融市场 ;定价 权
和项 目数 均居世 界第 一位 .成 为 C M 市场 的主体 。 D
=) 金 融 市 场 产 品 -碳
已达 到全 球 的 7 %,这 意 味着 未 来全 球 至少有 3 0 O亿
吨 的减排 量来 自购买 我 国 的减 排指 标 。在 发达 国家 , 温 室 气 体 的减 排 成本 在 1 0美 元/ 0 吨碳 以上 ,我 国 的 减 排成 本可 降 至 2 0美 元/ 吨碳 。这种 巨 大 的减 排 成本 差 异 .也 促 使外 资 积 极 进 入 我 国 寻 找合 作 项 目。从
目扩 张联 合 提 出的一 项 全 新 的 信 贷 政 策 。我 国首 家
收稿 日期 :2 1— 6 1 0 10 — 5
课题 组组长 :陈
杰
课题 组成 员 :何 祖 雪 、聂世 宇、蔡 郑 民
一
5 5—
《 区域金 融研 究} 0 1第 8期 21
“ 道银 行 ”—— 兴业 银 行 与战 略投 资者 国 际金 融公 赤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碳排放的效应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碳排放的效应分析【摘要】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备受关注。
本文通过对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碳排放的影响进行分析,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带来的技术创新和转移对碳排放有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可能导致碳排放增加。
在探讨外商直接投资对碳排放的减少效果和增加影响的基础上,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碳排放控制中的角色。
结论指出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碳排放具有双重影响,需要在吸收外资促进碳排放减少的同时加强管理控制碳排放增加。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可进一步深入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碳排放的持续影响,以及加强国际合作促进碳排放减少。
通过本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我国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实现碳排放的有效管理和控制。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碳排放、影响、技术创新、转移、减少效果、增加影响、控制、角色、结论、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是指跨国公司在另一个国家建立或购买企业,并对该企业进行长期投资和经营控制的行为。
随着全球化的加深和经济的发展,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过去几十年里,我国吸引了大量外商直接投资,这不仅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一系列影响,包括对碳排放的影响。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益严峻,控制碳排放已成为全球共识。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碳排放的影响备受关注。
外商直接投资带来的技术创新和转移对我国碳排放有着积极的影响,但同时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优势,降低碳排放,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碳排放的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带来的技术创新和转移对碳排放的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对碳排放的减少效果、外商直接投资对碳排放的增加影响以及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碳排放控制中的角色等方面展开分析,旨在探讨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碳排放的影响机制,为制定更加科学的碳排放控制政策提供参考。
1.2 研究意义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碳排放的效应分析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企业积极参与碳市场交易措施
企业积极参与碳市场交易措施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严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任务。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各国政府纷纷制定了减排目标,并推出了碳市场交易制度。
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部分,企业应积极参与碳市场交易,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碳排放,同时获得经济效益。
企业应制定碳排放减少计划。
企业通过评估自身的碳排放情况,确定减排目标,并制定相应的减排计划。
减排计划应包括具体的减排措施和时间表,以确保减排目标的实现。
例如,可以通过节能减排、使用清洁能源、改进生产工艺等方式来降低碳排放。
制定减排计划的同时,企业还应建立监测和报告机制,定期监测碳排放情况,并向相关部门报告。
企业可以参与碳市场交易。
碳市场交易是指企业通过购买和销售碳排放配额来实现减排目标的一种方式。
企业可以通过购买碳排放配额来弥补自身的碳排放,从而达到减排的目的。
同时,企业还可以将自身的减排成果转化为碳减排额,出售给其他企业,获得经济收益。
参与碳市场交易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减排目标,还可以通过碳交易获得经济效益,提升企业竞争力。
第三,企业应加强碳排放管理和监测。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碳排放管理体系,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加强对碳排放的监测和控制。
通过建立碳排放台账,企业可以及时了解自身的碳排放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减排措施。
同时,企业还可以利用先进的碳排放监测技术,如遥感技术、传感器等,提高碳排放监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企业还可以开展碳减排技术研发和推广。
通过加大对碳减排技术研发的投入,企业可以不断提高减排效率,降低减排成本。
同时,企业还可以将研发的碳减排技术进行推广应用,帮助其他企业减少碳排放,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政府在碳市场交易中发挥重要作用。
政府应加强对碳市场的监管和管理,确保碳市场的公平、透明和有效运行。
政府还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提供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等措施,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碳市场交易。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对企业的政策指导和技术支持,帮助企业实现减排目标。
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实施方案
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实施方案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减排碳排放成为各国共同的责任。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中国政府一直在积极推动碳交易市场的建设和实施,以实现碳排放的有效减少。
那么,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实施方案是怎样的呢?首先,我国将建立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这个市场将覆盖全国范围,统一规划、统一交易制度,确保碳排放权的公平交易。
同时,政府将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加强市场监管,防范市场操纵和不当行为,保障市场的公平、公正、公开。
其次,我国将采取多种方式推动碳交易市场的发展。
政府将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企业参与碳交易,鼓励企业自愿减排,推动碳交易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同时,政府还将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公众对碳交易市场的认识和了解,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
再次,我国将建立完善的碳排放权分配机制。
政府将根据企业的产能、排放水平和减排潜力等因素,科学合理地分配碳排放权,激励企业减排。
同时,政府还将建立碳排放权交易的配额管理机制,确保碳排放权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此外,我国还将加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信息披露和公开透明。
政府将建立碳排放权交易信息平台,公布市场行情、企业交易信息等,提高市场的透明度,促进市场的良性发展。
同时,政府还将加强对市场信息的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市场中的问题。
最后,我国将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碳交易体系。
政府将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借鉴国际经验,推动我国碳交易市场与国际接轨,促进全球碳排放的减少,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总之,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实施方案将建立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采取多种方式推动市场发展,建立完善的碳排放权分配机制,加强信息披露和公开透明,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国碳排放的有效减少,为应对气候变化贡献中国力量。
积极应对外资大量进入中国碳交易市场的政策研究
《区域金融研究》2011第8期区域金融市场收稿日期:2011-06-15课题组组长:陈杰课题组成员:何祖雪、聂世宇、蔡郑民一、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情况发展低碳经济是未来全球长期的发展目标。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最终必将会承担相应的温室气体减排任务,在全球气候问题中扮演的角色也日益重要。
目前我国提供的碳减排量已占到全球市场的1/3左右,居全球第二。
发达国家在2012年要完成50亿吨温室气体的减排目标,我国市场出售的年减排额已达到全球的70%,这意味着未来全球至少有30亿吨的减排量来自购买我国的减排指标。
在发达国家,温室气体的减排成本在100美元/吨碳以上,我国的减排成本可降至20美元/吨碳。
这种巨大的减排成本差异,也促使外资积极进入我国寻找合作项目。
从目前中国碳交易市场进展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据世界银行的统计,从2006年到2008年,我国的CDM 项目占全球该项目的比例逐年递增,分别为54%,73%和84%,远远领先于其他发展中国家。
尽管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碳金融的发展速度趋缓,但在2008年1月至2009年11月期间,我国CDM 项目却实现了跳跃式发展,共有503个项目获得注册,而此前我国注册的项目仅为150个。
截至2010年3月17日,我国已累计批准2443个CDM 项目,已获得签发的减排量占全球的48.35%,减排量和项目数均居世界第一位,成为CDM 市场的主体。
(二)碳金融市场产品1.碳基金。
2010年2月1日,中国首支创新型、开拓型的低碳与城市发展基金“南昌开元城市发展基金”在江西南昌设立,南昌市与国开金融公司共同出资50亿元人民币,预计将可拉动200亿的相关投资。
2.碳信贷。
“绿色信贷”是环保总局、人民银行、银监会三部门为了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盲目扩张联合提出的一项全新的信贷政策。
我国首家2011年第8期(总第465期)区域金融研究Journal of Regional Financial Research NO.8,2011General NO.465积极应对外资大量进入中国碳交易市场的政策研究陈杰等(中国人民银行柳州市中心支行,广西柳州545001)摘要:随着近年来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碳减排量国家,以英国气候变化资本集团为首的外资企业开始将资金投入中国的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以下简称CDM )市场。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大单元达标测试(11)世界多极化(Word版含解析)
(11)世界多极化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进入21世纪,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向纵深发展,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国际社会普遍期待通过推进世界多极化来有效制约大国单边主义行为。
面对世界多极化的机遇与挑战,中国应采取的做法是( )①深化与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联盟合作,维护国家利益②坚定支持和推动世界多极化,反对一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③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④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倡导双边主义,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2021年以来,我国继续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国际合作,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发挥全球抗疫领导作用,同各国分享防控和救治经验,发挥全球抗疫物资最大供应国作用,发起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全球人道主义行动。
截至2021年4月,我国已经向150多个国家和13个国际组织提供抗疫援助,有力支持了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我国的上述做法( )①有利于推进后疫情时代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②反映了我国以凝聚全球抗疫共识为外交宗旨③展现大国担当,积极践行人类健康共同体理念④说明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各国加强抗疫合作的基础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2022年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向中斯政党庆祝中斯建交65周年大会致贺信。
习近平表示,中国和斯里兰卡建交65年来,两国始终相互尊重、团结互助,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的问题上相互支持,中斯关系成为大小国家友好相处、互利合作的典范。
材料表明我国( )①奉行共同发展的外交宗旨,支持斯里兰卡人民维护本国根本利益②以互利共赢代替零和博弈,坚持双边主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③加强同斯里兰卡人民团结合作,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④与斯里兰卡人民增进互信,分享发展机遇,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4.2021年9月25日,孟晚舟在结束被加拿大方面近3年的非法拘押后,乘坐中国政府包机平安返回祖国。
我国碳交易试点的成效分析与政策建议
我国碳交易试点的成效分析与政策建议碳交易是一种通过建立碳排放权市场来实现碳减排和低碳经济发展的机制。
作为全球最大碳排放国家之一,中国于2024年启动了碳交易试点工作,并逐步推进全国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国的碳交易试点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我国碳交易试点的成效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首先,我国碳交易试点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推动了企业减排意识的提升。
通过建立碳交易市场,企业需要购买相应的碳排放权,从而增加了减排的成本,引导企业加强碳减排工作。
这意味着企业需要优化生产工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清洁能源等手段,以降低碳排放水平,推动了企业减排意识的提升。
二是促进了能源结构优化和低碳经济转型。
碳交易将企业的碳排放纳入市场化机制,推动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企业在购买碳排放权的过程中,如果排放较高,将增加成本,从而促使企业转向低碳发展路径。
这对于我国的能源结构优化和低碳经济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提升了政府监管和执法的效果。
碳交易试点使政府能够对企业的碳排放情况进行实施监管和执法,使企业违反减排规定将面临相应的惩罚。
这有效提升了政府监管和执法的效果,强化了减排政策的执行力度。
然而,我国碳交易试点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也不容忽视。
一方面,碳交易市场尚未完全成熟,缺乏必要的监管和执法能力,导致市场秩序不够健全。
另一方面,企业参与碳交易的积极性不高,市场化机制运行不够顺畅,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一是完善碳交易市场的监管和执法机制。
加强对碳交易市场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市场准入制度和退出机制,加强市场信息透明度,有效防范市场操纵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同时,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企业遵守减排规定的成本,以维护市场秩序的稳定。
二是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提升企业参与碳交易的积极性。
可以逐步降低碳排放权的供给量,逐步提高碳排放权的价格,增加企业购买碳排放权的成本,从而刺激企业采取减排措施。
碳排放交易的国际合作经验
碳排放交易的国际合作经验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严重,减少碳排放成为各国亟需解决的问题。
碳排放交易作为一种经济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全球范围内。
本文将探讨碳排放交易的国际合作经验,并总结其中的有效实践。
一、碳排放交易的基本原理碳排放交易是一种基于市场机制的减排措施,其核心在于通过设立碳排放配额来引导企业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碳排放配额可以被视为一种许可证,企业拥有一定数量的配额,超过配额则需要购买其他企业的剩余配额,如此循环往复。
二、碳排放交易的国际合作模式1. 单边行动与多边合作单边行动是指国家或地区单独实施碳排放交易机制,如欧盟的欧洲排放交易体系。
多边合作则是指多个国家或地区之间建立碳排放交易机制,并互相合作共享配额。
实践证明,多边合作能够更好地促进碳减排,增加减排成本的可控性。
2. 建立碳市场国际间的碳排放交易常常建立在碳市场基础上,通过市场机制调节碳配额的供求关系。
典型的例子是联合国的清洁发展机制(CDM)和纯碳项目机制(JI),这些机制在发展中国家吸引了大量投资,并推动了碳减排与可持续发展的结合。
三、国际合作的关键问题1. 确定碳配额国际合作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是如何确定每个国家或地区的碳配额。
这需要考虑到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以及历史排放情况等因素,并在公平和合理的基础上进行分配。
2. 碳配额交易机制碳配额交易机制的设计关系到国际合作的顺利进行。
此机制应确保配额的交易安全、透明,并能够应对市场波动。
同时,还需要建立监管机构,确保交易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3. 技术支持与转让发展中国家通常面临着技术和经济上的限制,缺乏减排的技术和资源。
因此,国际合作应该提供技术支持和转让,使这些国家能够更好地参与碳排放交易并实现减排目标。
四、成功的国际合作案例1. 欧洲排放交易体系(EU ETS)欧洲排放交易体系是目前最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旨在减少欧盟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
该体系已经取得了显著减排成果,并使得欧洲在碳减排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管理及政策研究
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管理及政策研究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不仅加快了市场开放的步伐,也使得中国的制度体系逐渐与国际接轨。
在此背景下,如何管理外资并制定合适的政策,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议题。
一、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管理1.外资准入管理外资准入管理是指政府对于外国投资者在中国设立公司或者进行收购等投资行为时的前置审查工作。
外资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前,必须先借助外商投资审批机构进行申报。
在审批机构按照规定程序审查后,按照法律、法规实施准入管理。
当前,中国的外资准入管理主要体现在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投资自由负面清单、外商投资负面清单中。
其中,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阐明了外资放缓审查、公平待遇及其广泛适用等重大原则;投资自由负面清单和外商投资负面清单规定了外资准入管理的权限、内容等。
2.外资监管外资监管是指政府对外资企业在中国的投资行为进行监管、监督的工作。
监管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外资企业的合规与税收问题。
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上必须遵守中国法律、法规,并按照税收法规缴纳企业所得税。
以最近几年来的几起外资企业涉税案件为例,可以看到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外资企业合规与税收问题,措施之一就是对违规企业进行惩罚。
外资监管需要通过完善的法律、法规、标准、检查、执法等方式,以便有效提高外资企业的合规性。
3.市场准入环节市场准入环节是指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上开展经营活动的过程。
这也是外资管理的最后一道关口,也是最复杂的管理环节。
中国政府正在努力推动市场化改革,为各类企业赋予更多的市场操作自由。
外资企业应按照法律程序进行市场准入,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则。
二、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政策1.产业规划政策为了引进外资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中国政府发布了一系列产业规划政策。
这些政策主要包括了优惠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
以优惠政策为例,政府鼓励外资企业在中国的高科技、环保、新能源等领域进行投资。
碳排放贸易市场的政策分析
碳排放贸易市场的政策分析在过去几十年中,全球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步伐越来越快,这带来了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即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
碳排放是人类活动的主要污染源之一,这导致了全球气温升高和气候变化。
因此,为了防止气候变化的进一步加剧,许多国家都开始了碳排放限制措施。
然而,由于经济增长的压力,许多行业难以减少自己的碳排放。
在这样的情况下,建立一个全球碳排放贸易市场可能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
首先,碳排放贸易市场可以激励企业减少碳排放。
对于那些减少碳排放的企业,他们可以获得碳减排配额,这可以卖给那些需要额外排放碳的企业。
这将为减少碳排放的企业提供一种经济激励,让他们更积极地开展减排行动。
此外,碳排放贸易市场还可以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
在一个全球统一的碳排放贸易市场中,企业可以通过碳交易来淘汰低效率的排放企业,并协助和支持符合排放标准的企业。
其次,建立碳排放贸易市场还可以促进全球气候变化解决方案的实施。
随着碳减排配额的流通和交易,贸易市场的参与者就可以对碳减排产生了越来越敏感的认识。
这将进一步推动全球气候变化解决方案的实现,包括更大规模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此外,碳排放贸易市场的建立也可以帮助各国之间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
当然,建立碳排放贸易市场也需要克服一定的挑战。
首先,一个全球统一的碳排放贸易市场的实现需要不同国家之间协商和合作。
各国政府需要遵循统一的碳减排标准,并在建立和管理交易平台时要求诚实透明。
此外,建立一个全球碳排放贸易市场也需要制定相关的法规和政策,确保贸易市场的稳定运营并防止欺诈和不道德行为的出现。
总之,建立一个全球碳排放贸易市场是解决世界气候变化挑战的有效途径之一。
碳排放贸易市场可以激励企业减少碳排放,并促进全球气候变化解决方案的推进。
当然,这个过程需要国家之间的合作和协调,政府也需要制定有效的法规和政策来确保贸易市场的稳定和透明。
我们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国家参与全球碳排放贸易市场,为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做出积极的贡献。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政策分析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政策分析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不断加剧,各国之间也越来越重视碳排放的控制和减少。
而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就是为了应对这一问题而建立的一种政策工具。
本文将从政策的角度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进行分析。
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概述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指国际上开展的碳排放权交易活动,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排放限制指标,如果超过了这个指标,就需要向其他国家购买碳排放额度。
同时,这些国家也可以通过将自己的碳排放额度转让给其他国家来获得经济利益。
目前,欧盟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全球最大的市场之一,也是最早建立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之一。
美国、中国等许多国家也已开始建立自己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二、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政策分析1. 碳排放指标设置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第一步是设置每个国家的碳排放限制指标。
这个指标的设置需要考虑到国家的经济状况、排放现状以及未来的目标等因素。
同时,每个国家的指标也应该能够和其他国家的指标相衔接,以便于进行排放权的相互转让。
2. 碳排放额度分配在设置了碳排放指标之后,需要对这些指标进行分配。
这个分配过程需要考虑到国家的经济实力、能源消费状况等因素。
同时,为了鼓励各国减少碳排放,也可以通过给予额外的碳排放额度来奖励那些减少排放的国家。
3. 碳排放获得和交易在设置了碳排放指标和分配了额度之后,各国就可以自由地进行排放交易了。
国家可以通过减少碳排放来获得经济利益,并将自己的排放额度转让给其他国家。
这些排放交易需要建立起相应的监管机制,以保证排放的公平、公正和合法。
4. 监管机制建立为了保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公平、公正和合法,需要建立起相应的监管机制。
这个监管机制需要包括技术监管、法律监管和市场监管等多个方面。
只有建立了健全的监管机制,才能保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三、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重要性1. 促进全球气候治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提供了一种经济手段。
中国碳市场相关政策
中国碳市场相关政策
中国的碳市场相关政策是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减少碳排放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这些政策旨在推动中国经济的低碳转型,加强碳排放的管控,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首先,中国政府颁布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建立了碳排放权交易制度。
该制度通过对碳排放进行配额管理和交易,鼓励企业采取减排措施来获取更多的碳排放权,从而推动减排行动。
此举为中国的碳市场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中国还推出了一系列碳税政策。
碳税是指对碳排放的经济惩罚措施,旨在促使企业减少碳排放并寻找更环保的替代方案。
通过对高碳排放行业征收碳税,中国政府鼓励企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向低碳发展。
另外,中国也大力支持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降低可再生能源的购买成本、提供补贴和贷款支持,以及建立适用于可再生能源的配额制度。
这些举措旨在增加可再生能源的消费和使用,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推动能源结构的转型和减少碳排放。
此外,中国政府还对高能耗和高污染行业实施了严格的环保监管。
通过加强执法力度、提高环境标准和制定更为严格的减排指标,中国政府试图减少这些行业对环境的影响,推动它们向更环保的方向转变。
综上所述,中国的碳市场相关政策包括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碳税政策、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和环保监管等措施。
这些政策的实施旨在推动中国经济的低碳转型,减少碳排放,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碳排放交易政策的实施效果分析
碳排放交易政策的实施效果分析近年来,全球变暖、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日趋严峻,各国政府纷纷出台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就是碳排放交易政策。
碳排放交易政策旨在通过污染费用的内部化来促进低碳发展,虽然一些人认为这种政策只会增加企业负担,但其实,碳排放交易政策会产生积极效果。
一、碳排放交易政策的背景碳排放是指在生产、运输、使用和处理过程中,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到大气中的行为。
这些温室气体在大气中聚集形成温室效应,造成地球气温升高,进而引发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
碳排放交易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制定法规,允许企业进行碳排放交易,即将每单位二氧化碳排放量作为权利或商品进行交易。
政府通过这种方式,督促企业减少自身的温室气体排放,以达到降低全球碳排放的目的。
二、碳排放交易政策的实施效果1、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研究表明,通过碳排放交易政策,政府能够有效地调动企业的环保积极性,从而促进环保产业发展。
首先,碳排放交易政策会降低企业的非环保成本,使得低碳技术和环保设施在企业内部的利润边际率更高,促进企业对环保产业的投资。
其次,政策还鼓励企业采用清洁能源,换一种更友好的能源,如使用太阳能、水力发电、风能发电等,来避免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这一做法可以在降低公司的环境风险上更具可持续性。
2、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在碳排放交易政策下,政府要求企业监测其温室气体排放量,设立碳排放许可证进行分配,同时设定一定的污染交易市场,因此,企业需要通过有效减少污染产生的成本以获得财务收益。
这有效促进了企业改进生产技术,降低能源使用率和材料的使用量,进而降低经营成本。
碳排放交易政策的另一个积极效果是引导企业向低碳生产方式转化。
通过政策的推动,企业能够更好地认识到并逐步理解其碳排放情况。
这种认识的转变不仅会促进企业进行低能源消耗的生产方式,同时也会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升级,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
3、保护自然环境科学研究表明,温室气体对地球的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的损害,因此,管控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是保护生态环境、减缓全球变暖的重要手段。
中国碳交易的实际实施方案
中国碳交易的实际实施方案
中国碳交易的实际实施方案是指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减少
温室气体排放,中国政府实施的一项重要环保政策。
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方案,碳交易试点的范围为7个省市,包括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河北、山东和广东。
这些试点地区将分别制定碳排放配额,并通过交易市场实现碳排放权的交易。
实施方案的目标是通过碳交易市场的建设,鼓励企业减少碳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具体来说,企业需要购买足够的碳排放配额以满足其生产和经营活动中的碳排放需求。
如果企业的碳排放量超过其购买的配额,则需要支付罚款。
在实施过程中,政府将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如税收、财政补贴等,以支持企业的减排行动。
同时,政府还将对碳排放进行监管和审核,确保碳交易市场的稳定运行。
中国的碳交易实施方案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包括碳排放配额的分配、交易市场的建设、监管机制的建立等多方面内容。
但是,这也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有望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动力和支持。
- 1 -。
加强全国碳市场交易的指导意见
加强全国碳市场交易的指导意见
加强全国碳市场交易的指导意见是为了推动低碳发展、应对气候变化,建立和完善碳市场交易体系的相关政策和措施。
以下是一些可能包含在这样的指导意见中的要点:
1. 碳市场运行机制:明确碳市场的运行机制,包括碳配额分配、交易规则、定价机制等。
确保碳市场的透明度、公平性和有效性,促进碳减排成本的降低和碳交易的顺利进行。
2. 碳配额分配方式:制定碳配额分配的原则和方法,考虑行业特点、减排潜力和公平性,合理确定各企业的碳配额,并逐步实现碳配额自动分配。
3. 碳交易平台建设:建立碳交易平台,提供便捷的碳交易和相关服务。
平台应具备可靠的信息披露、交易撮合和监管功能,支持碳交易参与者的注册、交易和结算。
4. 监测、报告和验证:建立并完善企业的碳排放监测、报告和验证制度,确保碳交易的数据准确性和信用度,加强对企业减排行为的监督和评估。
5. 激励机制和政策支持:调整税收、财政和金融政策,为低碳技术和项目提供激励和支持。
推动企业加大对碳减排技术和创新的投入,鼓励碳市场交易参与者积极参与低碳发展。
6. 国际合作和经验交流: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碳市场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与其他碳市场进行合作和交流,推动碳市场之间的互联互通,提高全球碳减排效果。
以上只是一些可能包含在加强全国碳市场交易指导意见中的要点,具体的内容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部门的政策制定。
这样的指导意见可以为推动我国碳市场的发展提供指导,并促进低碳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全国统一碳市场对控排行业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全国统一碳市场对控排行业竞争力的影响分析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重,各国纷纷加强环保意识,推动碳排放权交易等新兴的碳市场机制。
我国也在逐步建立碳市场体系,全国统一碳市场作为我国碳排放权市场的核心,将对控制排放行业的竞争力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政策、市场、企业三个维度分析全国统一碳市场对控排行业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政策层面全国统一碳市场将统一企业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标准和规范,促进跨区域、跨行业的碳排放权交易。
这将对控排行业产生积极影响。
碳市场政策将推动企业减排意识的提高,促使企业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减排行动,减少碳排放。
碳市场政策将引导企业积极投入绿色技术研发和应用,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政府还将通过碳市场政策引导企业进行碳排放权交易,激励企业采取更加有效的减排措施。
针对这一趋势,控排行业企业应该加强政策研究,积极应对政策变化,合理规划和调整企业的碳排放政策,制定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碳排放减排计划。
企业还应该加强与政府的合作,积极参与碳排放权交易,争取更多的碳排放额度,并积极开展碳排放减排技术研发,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二、市场层面全国统一碳市场将打破地区碳市场的壁垒,促进碳排放权的流通和交易,形成更加活跃的碳市场。
这将给控排行业带来多重市场机遇。
碳市场将为控排行业企业提供更广阔的碳排放交易平台,促进碳市场价格的形成和碳交易的活跃。
碳市场将为控排行业企业提供更加广泛的碳排放减排技术交流机会,促进技术创新和技术提升。
碳市场还将引导企业积极投入碳交易市场,增加企业的收益来源,培育新的市场增长点。
为了更好地应对碳市场带来的市场机遇,控排行业企业应该积极开展市场调研,了解碳市场的发展动向和市场需求,积极调整企业的经营策略,把握市场机遇;同时加强与行业协会、研究机构的合作,积极开展碳排放减排技术交流,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企业还应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懂碳市场、懂碳排放减排技术的专业团队,为企业在碳市场中谋求更多的商机提供有力保障。
碳排放贸易市场的政策分析
碳排放贸易市场的政策分析碳排放贸易市场是一种通过交易碳排放权来实现减排的市场机制。
该机制的目的是通过提供经济激励,鼓励企业减少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
在这种市场中,政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促进市场的有效运行,并达到减排目标。
首先,碳排放贸易市场的政策分析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碳排放配额的设定。
政府可以制定规定,将总的碳排放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并将这一数量划分为不同的配额,然后将配额通过拍卖、免费分配等形式分配给企业。
这样做可以有效控制碳排放量,并为企业提供经济激励来减少排放。
其次,政策分析需要关注碳排放贸易市场的操作细节。
政府可以根据市场情况设定碳排放配额的价格,并确定交易规则和市场运作机制。
例如,政府可以规定企业必须持有足够数量的碳排放配额才能继续运营,或者规定企业必须在特定时间内达到一定的减排目标。
这样可以确保市场的稳定运行,并为企业提供行动的方向和动力。
此外,政策分析还需要考虑碳排放贸易市场的监管和执行机制。
政府可以设立相关机构来监督市场的运行,并制定相应的罚则来约束和惩处违规的企业。
同时,政府还可以建立碳排放清算机制,对企业的减排行为进行核查和验证,确保碳排放配额的使用和交易的透明和可信度。
另外,政策分析还需要考虑碳排放贸易市场的国际合作和对接。
由于气候变化是全球性的问题,各国需要共同努力来应对。
政府可以积极参与国际碳市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建立碳交易机制的沟通和合作,共同推动碳减排目标的实现。
最后,政策分析还需要关注碳排放贸易市场的长远发展和可持续性。
政府可以设定中长期的减排目标,并根据市场运行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正。
同时,政府还可以引导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碳排放贸易市场的发展与转型,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碳排放贸易市场的政策分析涉及到碳排放配额设定、市场运作机制、监管与执行机制、国际合作与对接以及市场的长远发展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金融研究》2011第8期区域金融市场收稿日期:2011-06-15课题组组长:陈杰课题组成员:何祖雪、聂世宇、蔡郑民一、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情况发展低碳经济是未来全球长期的发展目标。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最终必将会承担相应的温室气体减排任务,在全球气候问题中扮演的角色也日益重要。
目前我国提供的碳减排量已占到全球市场的1/3左右,居全球第二。
发达国家在2012年要完成50亿吨温室气体的减排目标,我国市场出售的年减排额已达到全球的70%,这意味着未来全球至少有30亿吨的减排量来自购买我国的减排指标。
在发达国家,温室气体的减排成本在100美元/吨碳以上,我国的减排成本可降至20美元/吨碳。
这种巨大的减排成本差异,也促使外资积极进入我国寻找合作项目。
从目前中国碳交易市场进展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据世界银行的统计,从2006年到2008年,我国的CDM 项目占全球该项目的比例逐年递增,分别为54%,73%和84%,远远领先于其他发展中国家。
尽管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碳金融的发展速度趋缓,但在2008年1月至2009年11月期间,我国CDM 项目却实现了跳跃式发展,共有503个项目获得注册,而此前我国注册的项目仅为150个。
截至2010年3月17日,我国已累计批准2443个CDM 项目,已获得签发的减排量占全球的48.35%,减排量和项目数均居世界第一位,成为CDM 市场的主体。
(二)碳金融市场产品1.碳基金。
2010年2月1日,中国首支创新型、开拓型的低碳与城市发展基金“南昌开元城市发展基金”在江西南昌设立,南昌市与国开金融公司共同出资50亿元人民币,预计将可拉动200亿的相关投资。
2.碳信贷。
“绿色信贷”是环保总局、人民银行、银监会三部门为了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盲目扩张联合提出的一项全新的信贷政策。
我国首家2011年第8期(总第465期)区域金融研究Journal of Regional Financial Research NO.8,2011General NO.465积极应对外资大量进入中国碳交易市场的政策研究陈杰等(中国人民银行柳州市中心支行,广西柳州545001)摘要:随着近年来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碳减排量国家,以英国气候变化资本集团为首的外资企业开始将资金投入中国的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以下简称CDM )市场。
外资大量进入中国碳交易市场,在推动中国CDM 市场发展的同时,也危及了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安全,不利于中国推进节能减排战略目标的进程。
对此,中国应加快碳交易机制建设,建立国内统一的CDM 市场交易体系,利用碳交易市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鼓励金融机构开发碳金融产品,加强对碳排放权交易资源综合管理进行战略储备等等。
关键词:外资;碳交易;碳金融市场;定价权中图分类号:F83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477(2011)08-0055-05《区域金融研究》2011第8期区域金融市场“赤道银行”———兴业银行与战略投资者国际金融公司合作,创造性地引入风险分担机制,在国内率先推出节能减排项目贷款。
截至2009年末,兴业银行已累计发放节能减排贷款222笔,金额165.8亿元。
3.低碳类理财产品。
中国银行和深圳发展银行先后推出了收益率挂钩海外二氧化碳排放额度期货价格的理财产品。
在2007年,深发展就推出了国内第一只“二氧化碳挂钩型”本外币理财产品,挂钩在欧洲气候交易所上市的“欧盟第二承诺期的二氧化碳排放权”,随后2008年推出第二期的理财产品。
(三)碳交易场所和碳交易平台2010年2月,河北成立了环境能源交易所,大连、贵州、山西、厦门等地的环境交易所也在筹备之中。
在现有的8家环境交易所中,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天津排放权交易所是最早成立的,也是运行相对成功的。
其中,北京环境交易所积极推进碳交易市场建立,并鼓励场外卖家进场交易;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致力于排污权交易,并谨慎试水CDM项目;天津排放权交易所则主攻能效交易,构建了中石油碳减排模式。
二、外资进入中国碳交易市场情况(一)外资主导中国碳交易市场自2005年《京都议定书》生效以来,以英国气候变化资本集团为首的外资企业开始进入中国CDM 市场,瑞典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瑞士信贷集团、德意志银行、英国标准银行等外资企业也紧随其后,外资在中国碳交易市场抢占了主导地位。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潘家华估计,目前聚集在国内投资运作碳交易的外资资金量已经超过百亿元人民币。
从交易情况看,中国国内挂牌成立的8家环境权益类交易所实际完成的CDM项目年交易额不足100万吨,与外资主导完成的1.9亿吨/年的交易总量相比,进入国内产权交易平台的CDM项目约为0.053%。
根据中国CDM商务交易网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7月末,已有200余家中国企业通过“卖碳”获得了来自海外企业的资金补助。
(二)外资大量进入中国碳交易市场的主要原因1.中国碳交易市场潜力巨大。
据联合国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提供的碳减排量已占到全球市场的1/3左右,居全球第二,仅次于印度。
预计到2012年,中国将占联合国发放的全部碳排放交易的41%,成为全球第一大供应国。
2.可以获取高额利润。
由于目前欧洲市场对CDM产生的减排权需求旺盛,而中国的碳减排权售价低于欧洲市场价格,国家发改委规定二氧化碳保护价是8至10欧元/吨,目前国际上价格在13-至30欧元/吨波动,外资将中国的资源买到手后,转手就可获得超过30%的利润。
在2008年下半年国际二氧化碳价格曾达25欧元/吨,外资曾获得了暴利。
(三)外资进入中国碳交易市场的主要途径1.直接参与CDM项目运作。
外资以提供技术和前期融资等方式进入低成本、低技术、高减排量的项目。
如截至2010年5月,英国气候变化资本集团运作的CDM项目签约金额达到60亿元人民币,遍布于电力、煤炭、钢铁、水泥、煤层气、垃圾填埋气等领域。
2.设立碳基金。
如2010年4月,由深圳产权交易所、中国风险投资公司、澳银资本合作成立的华澳资本于正式挂牌,基金将用40%做碳交易。
3.参与碳排放产权交易市场建设。
如国内首家进行综合性排放权交易的机构--天京排污权交易所即是由芝加哥气候交易所出资参股设立。
三、外资主导中国碳交易市场的不利影响(一)控制中国碳交易定价权碳交易市场分为基于CDM项目开发运作的一级市场和基于配额交易的二级市场,但由于目前国内企业主体和投资机构对CDM项目开发的运作模式、操作方法以及审批流程等尚不熟悉,而且国内缺乏统一有效的碳交易市场和成熟的金融中介,因此大量外资直接参与国内CDM项目开发运作的一级市场,并包装、开发成价格更高的金融产品在国际二级市场进行交易,使中国沦为发达国家碳排放的廉价工具。
从操作方式上看,国外金融投机者一种是通过二级市场的频繁操作来获取差价,第二种是通过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的差价获利。
从欧盟碳排放交易的市场数据来看,60%以上是常规的套利保值行为。
《区域金融研究》2011第8期区域金融市场也就是说,金融投机者主要还是通过第二种方式来获利。
而二级市场的价格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明显的波动性,作为期货市场来说,其操作频率非常低。
因此,国外的一些投资机构通过在我国参与CDM项目,购买碳减排量,再到欧洲二级市场进行投机交易,利润驱动致使投资机构不断压低中国CDM市场价格,赚取更多差价,将压力施加给了中国,希望中国CER供应价格能够显著下降,从而提高获利空间,这样通过一二级市场控制了中国碳交易定价权。
如目前中国碳交易的价格每吨要比已经开始布局碳金融体系的印度少2-3欧元,更不及欧洲二级市场价格的一半。
(二)粗放式开发中国碳交易资源据英国瑞碳有限公司介绍,我国已批准的2000多个CDM项目中,80%以上集中在水电、风电、余热发电、沼气、煤层气等资源利用型领域;而工厂节能改造、新技术引进与应用、城市节能等技术改造型的CDM项目非常少,这些领域恰恰是我国调整经济结构、向低碳经济转型最需要技术支持的领域。
(三)中国碳金融市场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全球碳金融竞争的实质就是参与各方希望通过发展碳金融,掌握未来碳交易的全球定价权。
虽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碳资源国家,是CDM项目最重要的供给国,但中国的碳金融市场由于外资的进入面临诸多挑战。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碳金融市场定价权面临严峻挑战。
随着碳经济的发展和碳交易市场规模的扩大,碳货币化程度将越来越高,碳排放权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地位不可小视,将进一步衍生为具有投资价值的金融产品。
虽然中国是未来低碳产业链上最有潜力的供给方,但只是碳金融市场的参与方,而非定价方。
由于碳交易权的计价结算与货币的绑定机制使发达国家拥有强大的定价能力,而人民币尚未成为碳交易计价结算货币,这使中国面临着全球碳金融及其定价权缺失带来的严峻挑战。
2.挤压国内碳信贷对碳交易市场的支持份额,压制碳金融中介市场的发展,不利于我国碳金融市场的构建。
目前,国内信贷对碳产业的支持力度还远远不够,系统的、全方位的碳产业投融资体系尚未形成。
而传统的信贷模式需要大量担保、抵押或质押,加之CDM信贷量大,不符合商业银行传统经营原则。
而外资主导中国碳交易市场,直接挤压了传统银行间接融资模式与碳交易市场的接轨,同时由于CDM机制下的碳减排额是一种虚拟商品,交易规则严格,开发程序复杂,需要专业的金融中介介入才能完成项目开发。
外资主导下的中国碳交易市场,将使国内碳金融中介边缘化,不利于国内碳金融中介市场的发展。
四、加快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的政策建议(一)加快碳交易机制建设,建立国内统一的CDM 市场交易体系1.借鉴美国碳交易自愿交易及欧洲配额交易机制经验,制订一套完整的包括定价、核证在内的制度体系,尽快建立国内的碳交易市场,为本国碳资源在世界范围赢得更大的话语权做准备。
2.制订低碳产业规划、财政税收扶持、金融支持等配套政策,鼓励、引导企业进入低碳产业、发展低碳产品,积极参与全球低碳领域的技术创新,力争在清洁和高效能源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在国际碳减排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
3.建议在电力、钢铁、有色、建材、化工五大高耗能行业减排行业试点碳交易。
(二)利用碳交易市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根据中国政府2009年11月26日提出的减排目标,预计中国在未来10年内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场,是未来低碳产业链上最有潜力的供给方。
随着碳交易市场规模的扩大,碳减排成为继石油之后又一世界级大宗产品,用哪种货币作为世界通行的结算货币,将形成新的货币霸权。
货币国际化一般路径是计价结算货币—储备货币—锚货币,而与国际大宗商品,特别是能源的计价结算绑定权往往是货币崛起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