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诗歌鉴赏试题答案

合集下载

2013年高考诗歌鉴赏题汇总

2013年高考诗歌鉴赏题汇总

2013年高考诗歌鉴赏题汇总一.2013年新课标I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

苹洲烟雨:指长满苹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答: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封侯拜将,而自己只能做一个闲散的江边渔翁。

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和牢骚。

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6分)答:用来含蓄地表达对统治者的不屑和愤慨之情。

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让皇帝来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有稀罕你皇帝的恩赐!二.2013年天津卷14.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8分)鹧鸪天•送廓之秋试①[宋]辛弃疾白苎②新袍入嫩凉。

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

又携书剑路茫茫。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①试:科举时代秋秀举行的考试,又叫秋闱。

②白苎(zhù):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

③禹门:即龙六,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1)“白苎新袍入嫩凉”句中的“嫩”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2分)答:轻微、新鲜、清爽等。

(2)“鹏北海,凤朝阳。

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3分)答: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太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书佩剑,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

(3)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3分)答:例:“白苎新袍入凉”“春蚕食叶响回廊”是实写,点明时令和环境;“明年此日青云去,去笑人间举子忙”是虚写,想象金榜题名后轻松愉悦的心情。

2013年全国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汇总

2013年全国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汇总

2013年高考诗词鉴赏题汇编(含答案)上传: 占华城更新时间:2013-6-30 17:39:512013年高考诗词鉴赏题汇编(含答案)全国卷1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诸侯,独去做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数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予!【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

蘋洲烟雨:指长满蘋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答: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升官做诸侯,而自己只能做闲散的江边渔翁。

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

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答: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

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全国卷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朱熹饲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情感的渲染,从而表现美化的精神和品格。

(烘托、渲染,2分,简要分析3分。

)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6分)答: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暮才独自离开。

(答出心情3分,简要分析3分。

)北京卷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

(7分)古风(其十)李白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最新)讲解

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最新)讲解

2013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

蘋洲烟雨:指长满蘋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他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8.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赏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

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和牢骚。

(5分)9.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

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的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6分)【解析】读这首词要注意作者信息:陆游是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其他诗作与此诗在感情上有类同之处,例如他的《诉衷情》“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表达了与这首诗相似的感情。

他写“身老沧州”的惨淡生活,正是“心在天山”的痛苦曲折的反映。

做此题时还要抓住题目所给的注释,注解共有三处,对了解诗歌内容,理解词人所表达的情感极有帮助。

【诗歌赏析】词的上阙写在华丽的明灯下与同僚纵情财博,骑上骏马猎射驰驱的多么豪迈的生活,第三句折入现实,紧承以“谁记”二字,引出一片寂寞凄凉,描绘出两类人物,两条道路;终日酣饮耽乐的酒徒,反倒受赏封侯;志存恢复的儒生如己者,却被迫投闲置散,作了江边渔父。

下阙三句写湖上生涯,写得浩渺苍凉,有深沉的孤愤和掉头不顾的傲岸之情。

结尾两句表现出夷然不屑之态,愤慨不平之情,笔锋直指最高统治者。

(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2013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集(有详解)

2013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集(有详解)

1、全国卷新课标1(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

蘋洲烟雨:指长满蘋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答案】: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赏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一个闲散的江边渔翁。

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

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用来含蓄地表达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

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让皇帝来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2、全国卷新课标2(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饲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首发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答案】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

答出烘托和渲染的,给2分;能作简要分析的,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表现了作者落寞佣怅、若有所失的心情.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封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幕才独自离开.答出作者心情的,给3分;能作简要分析的,给3分。

2013高考诗歌鉴赏

2013高考诗歌鉴赏

2013年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新课标全国1卷语文古代诗歌鉴赏题解析一,原题回放:(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一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蓬三扇,占断蘋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

蘋洲烟雨:指长满蘋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6分)二、作者陆游简介: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南宋诗人。

他诞生于宋金战争的烽火之中,从小饱尝了颠沛流离的痛苦。

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

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3]原信念始终不渝。

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

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

杨慎谓其词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

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

陆游一生坚持抗金主张,虽多次遭受投降派的打击,但爱国之志始终不渝,死时还念念不忘国家的统一,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勤于创作,一生写诗六十年,保存下来就有 9300多首。

诗的题材极为广泛,内容丰富,其中表现报国抗金的作品,最能反映那个时代的精神。

诗的风格豪放,气魄雄浑,近似李白,故有“小太白”之称。

三、词作翻译:在华丽的明灯下与同僚纵情赌博,骑上骏马猎射驱驰,谁又能记起当年这段豪迈的戎马生涯。

终日酣饮耽乐的酒徒,如今反倒人人受赏封侯;志存恢复的儒生如己者,却被迫投散闲置,作了江边渔父。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鹧鸪天》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鹧鸪天》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鹧鸪天》(2013·广东卷·T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鹧鸪天【宋】张炎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

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

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

【注】①劳劳:遥远。

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

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

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1.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分)答:【答案】上片楼上笛声勾起作者思乡之情,迷茫春水、低垂暮云更让作者心情压抑、低沉;燕子正忙着筑巢安家而自己却流落千里,雨打梨花更显作者之孤寂。

作者借眼前这些饱含愁绪之景,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心中思念故乡、故友的愁苦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首先,要审清题目,“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题目已经给出“借景抒情”的信息。

其次,读懂上片,弄清楚上片写了哪些景物。

最后,根据这些“意象”的特征和营造出的意境分析出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2.作者为什么说“不是苏堤也皱眉”?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

(3分)答:【答案】清明来临,自己飘泊他乡陡增愁绪;夜不成眠,漫步江头,折一枝新柳以寄思乡之意,虽不是故乡“苏堤”的杨柳,却也倍添思乡的愁苦,因而说“不是苏堤也皱眉”。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作者情感的能力。

首先要弄清楚下片诗词的内容,如:修禊、卖饧、故乡、梦、夜、折、江头柳、苏堤等,理解这些词语包含的作者的情感指向。

其次结合上片和注释,从整体上理解作者在本词中要表达的情感。

最后结合下片的内容和情感具体回答题目“为什么”。

2013届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讲义10

2013届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讲义10

3、意境描述此类题目既有意境描述,也有活动分析,一般是为分析情感服务的。

题目作答较为简单,条理性是关键。

例1,2012年山东卷第(1)题: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解答此类试题,仍需从寻找意象入手,解读意象的内涵,进而分析景色特点和营造的氛围。

这两句出现的意象为:萧萧雨、叶正飘,时间为清晨,地点为江乡。

参考答案为: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雨潇潇、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句式的组织一般要符合“描写了……的景色,营造了……的氛围”。

例2,2012年湖南卷第(2)题: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

(6分)题目看来很简单,答起来挺复杂。

“意境”限定答题角度,“全诗”规定阅读区间,“赏析”表明既鉴赏又分析,“营造”表明这种意境是有组织地构造的,也就是要分析手法。

最后落在情感的揭示上。

出现的意象为:大漠、大雁、泉水、征人、旭日、铠甲,运用的手法有对比、映衬。

大漠与泉水的对比、映衬,旭日与寒光的对比、映衬,战初归的喜悦与乡思的对比、映衬。

参考答案为:全诗描绘了戍边战士战罢归来的图景。

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

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悦、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

此答案也可组织为:全诗以辽远的大漠、高飞的大雁、东升的旭日、寒冷的铁衣,与征人战初归的喜悦心情相互映衬,抒写了将士们连夜鏖战的壮丽篇章,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戍边将士慷慨悲壮的情怀。

例3,2010年全国卷Ⅰ第(1)题(原诗见“情感赏析”部分):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除最后两句外,前6句都是描写素蝶活动的。

所以,只需要把这些句子的意思归纳一下,再指出用了什么手法即可。

蝴蝶的活动,各种各样的“飞”自然是主体。

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解析——诗歌鉴赏

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解析——诗歌鉴赏

2013年高考试题分类解析——诗歌鉴赏一、(新课标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一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

蘋洲烟雨:指长满蘋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他表达了作者什么意思的情感?(5分)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6分)二、(新课标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朱熹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6分)三、(北京)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

(7分)古风(其十)李白齐有倜傥生,鲁连①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②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释: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

②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法表达赞誉之情。

B.“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

C.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

D.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内容显豁,感情深挚。

②.前人评此诗:“此托鲁仲连起兴以自比。

”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

(4分)四、(天津)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2013诗歌真题

2013诗歌真题

①想象奇特,虚实相生。词人忽发奇想,将本来 荒僻的阆州点化为神仙阆苑,赋予阆州神话般的 这首词蕴含的情感主要有:①久别重逢的喜悦; 美丽。虚实处理得当,富有浪漫色彩。②境界缥 ②宦海沉浮的悲惋无奈;③离别在即的愁绪。 缈开阔,语言洒脱灵动。“阆山”通“阆苑”, “滁州”望“阆州”,展现了多重时空的组合变 化。“闻说”二字导入传说,忽又接以“楼高” 句设想将来,灵动超逸,挥洒自如。(5分)
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 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作者将 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 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 思绪万端却又 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5分。答出烘托和 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暮才 渲染的,给2分;能作简要分析的,给3分。 意 独自离开。(6分。答出作者心情的,给3分;能 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 作简要分析的,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 酌情给分。) 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 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赏封侯,而自 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属于闲散之人, 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表达了对自己壮志 又何必要你皇帝的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 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和牢骚。 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 赐!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8 9.这首咏梅诗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 .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简要分析( 5分) (6分)
古风(其十) 李白 齐有倜傥生,鲁连①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憎,顾向平原②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最新2013年高考诗歌鉴赏题汇编(试题+答案解析)

最新2013年高考诗歌鉴赏题汇编(试题+答案解析)

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123一、2013年新课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4鹊桥仙陆游5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6父。

7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8赐与!9【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10占尽。

苹洲烟雨:指长满苹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11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12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13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6分)14【参考答案】158.(5分)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封侯拜将,而自己只能做一个闲散16的江边渔翁。

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和牢骚。

9.(6分)用17来含蓄地表达对统治者的不屑和愤慨之情。

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18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让皇帝来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19个闲散之人,谁有稀罕你皇帝的恩赐!二、2013年天津卷 14.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8分)2021鹧鸪天•送廓之秋试①[宋]辛弃疾白苎②新袍入嫩凉。

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2223子香。

24鹏北海,凤朝阳。

又携书剑路茫茫。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①秋试:科举时代秋秀举行的考试。

②白苎(zhù):用白色苎麻织2526成的布。

③禹门:即龙六,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27(1)“白苎新袍入嫩凉”句中的“嫩”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2分)28(2)“鹏北海,凤朝阳。

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329分)30(3)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3分)31【参考答案】3214.(8分)(1)轻微、新鲜、清爽等。

33(2)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太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书佩34剑,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

2013高考诗歌鉴赏真题

2013高考诗歌鉴赏真题

2013高考诗歌鉴赏真题D(5)2013广东卷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鹧鸪天【宋】张炎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

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

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

【注】①劳劳:遥远。

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

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

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1)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分)(2)作者为什么说“不是苏堤也皱眉”?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

(3分)【答案】(1)(4分)上片词人借楼上笛声、迷蒙山水、千里燕子、雨中梨花,运用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愁苦的思乡之情。

(2)(3分)修禊的热闹场景,清明时节的祭祀,都因自己远离家乡、漂泊异地他乡而不能参加,增添愁绪,夜不能寐,江畔独步折柳,更又回想亲人苏堤折柳送别之场景,更添思乡之愁,令人愁眉不展。

(6)2013湖北卷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临江仙欧阳修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

如今薄宦老天涯。

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

孤城寒日等闲斜。

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

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1)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3分)(2)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

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

(5分)【答案】(8分)(1)(3分)这首词蕴含的情感主要有:①久别重逢的喜悦;②宦海沉浮的悲惋无奈;③离别在即的愁绪。

(2)(5分)①想象奇特,虚实相生。

词人忽发奇想,将本来荒僻的阆州点化为神仙阆苑,赋予阆州神话般的美丽。

虚实处理得当,富有浪漫色彩。

②境界缥缈开阔,语言洒脱灵动。

“阆山”通“阆苑”,“滁州”望“阆州”,展现了多重时空的组合变化。

2013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及详细解析分类汇编

2013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及详细解析分类汇编

2013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汇编(16 1. (全国卷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8-9题。

鹊桥仙
陆游
华灯纵博, 雕鞍驰射, 谁记当年豪举① ?酒徒一半取诸侯, 独去做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 低篷三扇, 占断蘋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数闲人, 又何必官家赐予!
【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

蘋洲烟雨:指长满蘋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8. 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9. 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2. (全国卷 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8-9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 (其一
朱熹
饲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8. 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
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6分
3. (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

(7分。

2013高考诗歌鉴赏

2013高考诗歌鉴赏

四、江上阻风 宋 琬 睡起无聊倚舵楼,瞿塘西望路悠悠。长江巨浪征人泪,一夜西风共白头。
舟行瞿塘峡,风大浪猛,水流湍急,诗人被阻 停留于此,百无聊赖的以昏睡来消磨时光,睡醒 之后更加无聊,于是倚靠在舵楼上眺望:瞿塘峡 山势险要,壁立如削;波涛汹涌,奔腾呼啸,令 人惊心动魄;遥遥西望,漫漫长路,不知何处是 尽头!诗人一语双关表面写瞿塘峡的险要景观, 实际是指自己的仕宦之路的险恶漫长:自己无故 被人诬告下狱,而今再次踏上仕途,诗人不禁一 阵惊惧惶恐。
二、归嵩山作① 王 维 清川带长薄②,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③。 注:①这首诗是王维仕途失意,辞官归隐嵩山途中所作。次年王 维即在张九龄的荐举下结束隐居,出任右拾遗。②长薄:绵延的 草木丛。③闭关:佛家闭门静修。 (1)请简要分析颔联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5分)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塞下曲· 其二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注:①临洮:地名,今甘肃岷县一带,是长城的起点。②足: 满,充满。
8.这首诗前四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简 要概述。(5分) 8.前四句描绘了塞外晚秋时节平沙日落的 荒凉景象。诗人牵马饮水渡过了那条河,
上片写大好春光遭受风雨摧残,东风吹 红,春花难护,暗示明朝江山大势已去。 下片抒发了亡国的哀痛之情与复国无望 的悲伤,寄托了词人深沉的爱国情感。
(2)有人说“杜鹃啼”是全词的关 键,你认同这一观点吗?为什么? (6分)
同意。杜鹃啼叫悲惨凄厉,能至血 出,催动旅人归思,另外杜鹃啼血 还代表忠诚。因此“杜鹃啼”集中 表达了词人在江山易代之际的悲痛 与无奈情绪,点明全词的情感,是 全词的关键。

2013届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讲义06

2013届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讲义06

3、意象寄托古人写诗喜欢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某个事物上,通过对这个事物的吟咏表达自己的情怀,这就是所谓的托物言志。

命题者在考查时往往让大家分析作者借某个特定的物象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这个蕴含了作者主观思想感情的物象便是意象。

例1,2012年江西卷第(1)题: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4分)“杨柳”在上片,“飞絮”在下片;“杨柳弄春”为当日早春事,“飞絮落花”为今日暮春景。

两厢对比,深刻寓意不言自见,怀人之情不言而喻。

参考答案为:①杨柳代指初春季节,暗寓男女离别;飞絮代指暮春季节,暗寓青春流逝。

②表达的情感:伤春伤别之愁,久别怀人之情。

例2,2012年四川卷第(2)题: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5分)此诗题为“子规”,实际上是由一连串与子规有相同内涵的意象连缀而成,分布在前三联中。

尾联首句“催归催得谁归去”点明全诗主旨。

参考答案为:本诗主要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

意象分析示例:①子规:子规啼声凄切,年复一年催归人,令“贪夫”“远客”无不惆怅、“断肠”,足见思乡心切、归家不易;②贪夫、远客:意指客居他乡之人,无论“倦听”还是“初闻”,都在“催归”声里“空低首”、“已断肠”,表达出了思乡难归之情;③锦水春残:春已残,花飘零,黯然失色的锦水春景,烘托出思乡难归的惆怅;④楚天月光:异乡梦醒,月光如霜,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氛围,表达了思乡难归之情。

例3,2011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山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这道题直接点明要分析的意象为“山泉”,并且贯穿全诗,结尾点明意旨,更多地体现为托物言志。

参考答案为: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

2013高考诗歌鉴赏题 江苏卷

2013高考诗歌鉴赏题 江苏卷

【评点】所给答案有点答非所问——不是顺着这个 思路来答的:“难忘世事,透露幽愤不平之气” 不是从“山”“馀花”“好鸟”等这些闲适悠远 的意象中得来,显然与题目所问有些出入。应该 这么作答:醉于馀花、眠于好鸟之鸣中、不问世 事、竹席醉眠、不闻世味、提笔忘言,表面则是 悠闲恬淡,实则含有对世事的耿耿于怀、终不能 忘的强烈意绪,其愈说闲淡,愈见其对世事的牵 挂、谪居的怨愤。
【解析】这两句明显写的是两方面的事,一句一事 一心境:前句“门常掩”是因为“世味”,表明 对“世味”的厌恶;后句“簟[竹席]已便”是因为 “时光”——正值盛夏时光——醉卧竹席,已是 非常地适宜:给人的是一种闲适、恬淡之感。 【评点】这道题是简单而适合考生的,只要稍 微体会一下,考生应该能体会出其中的意绪。
【评点】所给答案有点答非所问——不 是顺着这个思路来答的:“难忘世事, 透露幽愤不平之气”不是从 “山”“馀花”“好鸟”等这些闲适 悠远的意象中得来,显然与题目所问 有些出入。应该这么作答:醉于馀花、 眠于好鸟之鸣中、不问世事、竹席醉 眠、不闻世味、提笔忘言,表面则是 悠闲恬淡,实则含有对世事的耿耿于 怀、终不能忘的强烈意绪,其愈说闲 淡,愈见其对世事的牵挂、谪居的怨
⑶《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 简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 藏着激烈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要 分析。(4分) 答:“门掩世味”、“拈笔忘筌”暗 含诗人难忘世事,透露幽愤不平之 气;全诗却以“山”、“馀花”、 “好鸟”等闲适悠远的意象,形成 一种简朴的风格,意味平淡深长。 (4分)
【解析】解答这道题的关键在于 审题,而且题目也已说得明明白 白、清清楚楚:平淡的背后往往 蕴藏着激烈情感。由此,考生答 题时,就要形成这样的思路:哪 些地方是“平淡”的,这“平淡” 里蕴含着怎样的“激烈情感”, 顺着这样的思路答下去,至少失 分不是很严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七.【参考答案】
14. (1)【答案】兰、蕙、菊都是花草, 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 格和节操。 (2)【答案】两个典故分别出自《论语》 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前者以楚 狂接舆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抗金复国理 想无人理解的悲愤;后者以陶渊明自况, 抒发了词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怀。
十八.【参考答案】 14.(1分)津亭 15.(3分)D 【A、单从试卷提供的材料看, 很难断定诗歌有用典;即使对第2句作出注释, 也不好说这首诗是用典和写实结合。从全诗看, 应该是虚实结合或情景交融的写法。B、从题目 看,这是一首写景诗,而不是咏物诗。C、两联 对仗并不工整】 16.(4分)本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 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含蓄地 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颔联则直接抒发作者 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两联景 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景色2分,情 感1分,两者关系1分)
十一.【参考答案】 14.(8分)(1)轻微、新鲜、清爽等。 (2)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太 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书佩剑,显示 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 (3)例:“白苎新袍入凉”“春蚕食叶 响回廊”是实写,点明进令和环境;“明 年此日青云去,去笑人间举子忙”是虚写, 想象金榜题名后轻松愉悦的心情。虚实相 生,表达对应考者的良好祝愿。
十.【参考答案】
6.( 6分)(1)“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 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 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韵味。
(2)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 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尾 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 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 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四.【参考答案】 8、(5分)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 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 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答出烘托 和渲染的,给2分;能作简要分析的,给3分。意 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 酌情给分。) 9.(6分)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 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思绪万端 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 幕才独自离开。(答出作者心情的,给3分;能 作简要分析的,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 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十九.【参考答案】 21.“疑”是怀疑的意思,通过对主人公的心理 刻画,侧面写出了落叶沙沙,一夜不曾停止, 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一个极不宁静的摄山秋夕。 22. 【参考答案】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以景衬情 (借景抒情)的手法。首联描写树上的叶片纷 纷坠落,使得栖息在树上的鸟儿被频频惊起, 渲染秋夜山林的不平静,正面衬托作者心绪的 不平静。颈联描写门外浓密的青松,通澈的潭 水,这种安谧恬静又反衬了作者心中的波澜。 为尾联作者披衣上路继续远行,念念不忘联络 反清志士做了充分的铺垫。
二十. 【参考答案】 21.黄几复为官清廉、有杰出的政治才干却不得 志、好学不倦。 (作为县令,却家徒四壁,见其清廉;‚三折肱‛ 说明他有杰出的政治才能,却屈居蛮荒之地,见 其不得;‚读书头已白‛见其好学不倦。每点1 分。) 22.运用对比(1分):上句追忆好友相聚之乐, “桃李”芳华、“春风”和暖,对酒畅饮;下句 抒写别后的艰辛孤寂,朋友各自流转漂泊,“夜 雨”之下、孤“灯”之旁,尽显凄凉(1分)。 抒写了自己的寂寞凄凉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2分)(或:名词意象的组合、烘托等手法, 能结合诗句分析亦可。)
六.【参考答案】
2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2.①从结构上看,开头两句领起全篇, 接下来十四句详写统治者骄奢侈靡的生活, 而结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文势陡 急,有一落千丈之势。②从艺术效果看, 前面十四句通过层层铺叙、渲染,为结尾 一幕作艺术的铺垫,前后构成强烈、鲜明 的对比,震撼人心。
七.【参考答案】 12.(7分) ①(3分)B。 ②(4分)要点一:辅弼天下,建功 立业。结合诗句:“却秦振英声,后 世仰末照。”要点二:不慕名利,功 成身退。结合诗句:“意轻千金赠, 顾向平原笑。”
十五.【参考答案】
12.(1)【答案】:容貌病态怪异, 性格坚忍不拔。用描写刻画外貌,用 比喻突出性格。
(2)【答案】:此句意谓:我为官 很久了,要我再出任官职,则以没有 能力为借口来推辞。表现了词人坚决 不与清朝统治者合作的气节。
十六.【参考答案】 8.【答案】同:孤独。异:韦应物的孤独 是淡淡的,更多是在自然景物的动静中体 现中恬淡自适的情怀。赵秉文眼中的景物 是悲冷凄凉的,表现了自己内心孤独引发 的清冷。 9. 【答案】“山月皎如烛”,运用比喻, 将月亮比作蜡烛,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月亮 的皎洁;“冷晕侵残烛”,冷冷的月光, 侵入将要燃尽的蜡烛,运用拟人,写出了 环境的凄冷。
十三.【参考答案】 (1)文中的“烟”具有洁白、轻盈、飘渺、流 动的特点,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烟的颜色比 喻成云,是因为水气自身的颜色,还因为水气是 在月光普照衬托之下,更显出洁白。这不仅体现 了烟的洁白的色彩美,同时也突出了烟如云一般 缥缈轻盈的动态美,同时用“流”字,生动形象 地写出了烟的被风吹动时千变万化、飘依无定的 姿态。 (2)霜天月升,溪流潺潺,溪烟袅袅如云般洁 白,自由流淌到野外的山寺前,诗人被这月夜景 色打动,勾起无边的思乡之愁,于是起身寺外, 举头望天,心中泛滥起自己背井离乡、羁旅漂泊 的遭遇,思乡怀亲之愁不免更加深挚,所以“不 眠”。
十四.【参考答案】
①借楼上笛声、迷蒙山水、千里燕子、雨 中梨花,用典、对偶的手法委婉储蓄的表 达了愁苦的思乡之情 ②修禊热闹场景,清明时节的祭祀,都因 自己远离家乡、漂泊异地而不能参加,增 添愁绪,夜不能寐,江畔独步折柳,更又 回想亲人苏堤“折柳”送别之场景,更添 思乡之愁苦,也就令人愁眉不展了。
十二.【参考答案】 14.(8分)(1)(3分)这首词蕴含的 情感主要有:①久别重逢的喜悦;②宦海 沉浮的悲惋无奈;③离别在即的愁绪。 (2)(5分) ①想象奇特,虚实相生。词 人忽发奇想,将本来荒僻的阆州点化为神 仙阆苑,赋予阆州神话般的美丽。虚实处 理得当,富有浪漫色彩。②境界缥缈开阔, 语言洒脱灵动。“阆山”通“阆苑”, “滁州”望“阆州”,展现了多重时空的 组合变化。“闻说”二字导入传说,忽又 接以“楼高”句设想将来,灵动超逸,挥 洒自如。
八.【参考答案】 9.(l)用远古时期的宁静写出山中的幽静。 (2)表达了厌恶官场、追求恬淡的心境。 (3)“门掩世味”、“拈笔忘筌”暗含诗 人难忘世事,透露幽愤不平之气;全诗却 以“山”、“馀花”、“好鸟”等闲适悠 远的意象,形成一种简朴的风格,意味平 淡深长。
九.【参考答案】 10.(1)桃花流水鳜鱼肥。 (1分) (2) 联系“春深”“染衣”,“净”字巧 妙展现了暮春时节芳菲凋尽,“绿”成了 自然的主色调的情景,委婉道出词人内心 的纯净。(3分) (3)词人通过“钓船”“柴扉”“白 鸥”“鳜鱼”等意象的描写,展现出田园 生活自然之美,寓示了他自甘淡泊,隐居 为乐,不再以世事萦怀的内心世界。(4 分)
2013诗歌鉴赏试题答案
一.【参考答案】 8.(5分)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封 侯拜将,而自己只能做一个闲散的江边渔 翁。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 无奈和牢骚。 9.(6分)用来含蓄地表达对统治者的不 屑和愤慨之情。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 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让皇帝 来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 我一个闲散之人,谁有稀罕你皇帝的恩赐!
五.【参考答案】 13.(8分)(1)主要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的 忧愁和苦闷。作者已头发花白却不得重用,佳 节时愁苦叹息,只能在酒醉中俱露雄心,因愁 思而寒夜无眠,凡此种种,都表现了作者壮志 未酬的忧愁和愤懑。(4分) (2)妙在用三层对比强化了诗人忧愁之深和 潜藏于胸的壮心未绝。佳节时不喜反忧,壮志 在现实中的落空与在醉酒豪言中的呈现,“久” 与“偶”在时间上一长一短,正反对比,层层 推进,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心世界。(4分)
三.【参考答案】 8.全联视听结合(1分),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 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 闲适;(1分)“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 茶具间光影的变化;(1分)(如果这一联答成了 衬托或动静结合并加以分析,只能得1分)“叶声 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1分)形 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1分) 9.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2分: 答全得2分,少1关键词扣1分)通过对“竹 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 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 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 “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 生志趣。(4分:答全得4分,2条3分,1条2分。)
二.【参考答案】 12.【答案】(1)有客人从南海来,送我 珍珠;珍珠里隐约有字,想辨认却又不成 字;我把它久久藏在竹箱里,等候官家来 征求;但日后打开箱子一看,珍珠却已化 成了血水,可悲的是我现在再也么有什么 可以应付官家的征敛了。 (2)“珠中有隐字”,寓意为百姓心中 有难言的隐痛。珍珠“化为血”,寓意为 官家征敛的实为平民百姓的血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