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xl第6课戊戌变法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 课件(共32张PPT)
学习目标
1、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识记“公车上书”时间、内 容和维新派创办的刊物、政治团体; 2、理解戊戌变法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3、认识戊戌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进步运动, 学习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先进知识分子忧国忧 民、开拓进取、创新变革的精神,从而培养以天下为 己任的人生价值观。
一、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第6课
戊戌变法
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百日维新”
“戊戌六君子”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的形势
面对中华民族这样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的各个阶级 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各自做了哪些事?
农民阶级 地主阶级(清政府) 资产阶级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太平天国 义和团运动 洋务运动 康有为 梁启超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康、梁在北京创办《万国公报》
万木草堂 后改名《中外纪闻》
1891~1897年,康有为在广州创办了万木草堂,宣传维新理想。培养与造就大批变法维 新骨干(如梁启超等)。在万木草堂亲自讲学,前后历时7年。同时,在这里编写了《新学 伪经考》等维新变法著作。1898年9月被清政府查封停办。
《时务报》书影
《时务报》《国闻报》刊头
“明定国是”诏书影
1898年夏,光绪帝召集军机处的大臣,表示变法决心。认为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遂 于6月11日颁布《定国是诏》。“百日维新”从此开始。
有利于具 维新思想 (1)时间:1898年6月11日—9月的人参与 21 日 政治
戊戌变法
打击了封建 官僚制度
(2)标志: 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政治方面:广开言路,裁撤冗官, 有利于民族 精简机构。 资本主义的
重要影响
发展
维新变法运动波及全国
中外纪闻
八年级历史第6课戊戌变法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第6课戊戌变法知识点戊戌变法是中国晚清时期维新变法运动的一部分,发生于1901年的戊戌年,因此得名。
本文将介绍戊戌变法的知识点,包括背景、内容、影响等方面。
一、背景1.1 甲午战争的惨败:1894年到1895年,中国和日本爆发了甲午战争,中国惨败,割让台湾,赔款近百亿两白银。
1.2 国际压力的增加:在甲午战争后,各国开始对中国进行资本的侵略,并对中国的文化进行解构和批判。
这个时期被称为“百日维新”,文化大革命,秉承自立自强的精神,提出理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倾向。
1.3 倭寇的肆虐:自甲午战争以来,一些不明身份的倭寇纷纷侵扰,给民众社会带来很大的安全威胁。
二、内容2.1 组建新军:戊戌变法的重要举措是组建了新式军队以应对严峻的国家危机,现代性和航海的发展与持续,新的工业黄金时代的到来,对于机械化发展的发明与运用都为组建新军队提供了技术上的必要条件.2.2 实行科举:在戊戌变法期间,科举制度得到了一些调整,不论贫富都有机会参加考试。
2.3 推行宪政:虽然戊戌变法的宪法没有得到实施,但在理念上逐渐接受了相应的现代价值观念,宪政会议也在中国其他领导人的带领下继续开会,推动了宪政的发展。
2.4 推进工业发展:广州,天津,上海等城市建立了许多新的工厂和工业企业来支持现代化的国家建设三、影响3.1 振兴国家、推动科技发展:戊戌变法试图进行一次全面的变革,而新政不仅为社会稳定的维持提供了基础条件,而且也激活了社会发展的多项因素,包括消极经济和文化现象的淘汰、创新思想的更新、城市化的推进、文化复兴等。
3.2 促进文化交流和知识更新:戊戌变法期间,中国人开始获得海外信息和知识。
一些学者和学生开始到国外留学回来后带着新知识,推动科技和文化的进步,使中国在许多方面逐渐赶上西方。
3.3 逐步推进宪政:戊戌变法虽然没有取得成功,但是实践过程中的宪政意识,帮助了中国形成了逐渐向前的宪政概念,并为未来的宪政进程打下了坚实基础。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说课稿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6课戊戌变法》是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1898年发生的一场旨在推进、经济、文化等领域改革的运动——戊戌变法。
这场变法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实践,尽管最终失败,但它对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教材通过介绍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及影响,使学生了解这场改革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改革、等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分析历史事件、理解历史人物思想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于戊戌变法的了解可能仅限于名称,对于其具体内容和历史意义知之甚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历史事件,理解历史人物的改革思想。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及影响,认识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理解历史人物思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改革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及影响。
2.难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以及其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意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习效果。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丰富教学手段,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戊戌变法相关的历史图片和文献资料,引导学生思考戊戌变法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戊戌变法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合作探讨: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历史事件。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教师进行讲解,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阐述其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意义。
八年级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知识点戊戌变法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政治改革,它的实施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八年级上册第6课对戊戌变法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内容包括变法背景、内容和影响等方面。
下面将对该课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梳理和讲解。
一、变法的背景戊戌变法的背景可以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来分析,下面将具体展开。
1. 国内背景明清时期,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和半殖民地状态,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十分落后。
1894年中国与日本爆发了甲午战争,这场失利使中国陷入到更加危机的境地,清朝政府不得不在1895年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的主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侵犯。
2. 国际背景戊戌变法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特殊时期。
在国际上,西方列强发动瓜分中国的运动,让中国的封建统治者不得不面对前所未有的外部压力。
二、变法的内容戊戌变法的内容针对中国的封建体制和政治制度进行改革,内外结合,综合治理。
下面将分别梳理戊戌变法的内容。
1. 社会制度改革戊戌变法提倡改革教育制度,以培养新一代独立意识强、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公民。
同时,还推广了西方科学知识和向西方国家学习的思想。
2. 政治制度改革戊戌变法提出了许多不同于传统法律和制度的新方案和政策,例如改革选举制度、取消科举制、设立议会制度、改善官员腐败问题。
3. 经济制度改革戊戌变法一方面改革了税收制度,减轻了贫苦百姓的负担;另一方面还侧重于发展现代产业,为中国的工商业发展打下了基础。
三、变法的影响戊戌变法虽然未能成功,但是对中国历史、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主要涉及以下方面进行论述。
1. 向传统观念的反思戊戌变法呼吁人们反思中国传统文化,并支持西方文化的进入。
这样的变法思想为后来的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奠定了基础。
2. 政治文化新思想的传递戊戌变法意识到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需要立足于政治文化上进行。
这一思想对中国思想史上最具有影响力的思想流派——“新文化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 课件(15张PPT)
文教:废除八股,改
试策论,开办新式 学堂
军事:裁减绿营, 改革财政, 训练新式军队 编制国家预算
第三幕 戊戌政变破变法
谭嗣同
林旭
杨锐
康广仁
刘光第
杨深秀
问题思考: “贼”指谁?维新派为什么“无力回天”?
材料一:变法遭到守旧势力的强烈抵制和反对, 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 除慈禧控制的朝廷外,各省督抚大多持观望态度。 势力强大
化
的系统方案......倡创育导人办博才京爱,师、讲大平求学等时堂、务,自它”为由以宗、“广旨人,权。这些 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变戌法变失法败的后失,败京而师消大失学其堂影得响,相反,
方 面 产 生
更加深入人心.....以保留下来。京师大学堂的
了
——建划颜立时炳在代罡中的《戊国意戌近义变现,法代标与史志中上 着国现具 中代有 国化进程》 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材失料地二方:大裁 员撤 的政冗 宝治员 座,。打裁将击撤使封冗全建官国官冗成僚员千制,上度允万许的官有官民利吏上于免书资去言产官事阶位级,参十与数政名权巡抚丢
材数料百三万:童废生文 教八之化 育股忌,”“等废触于除及断八数送股百了,翰他改林们试,及有策数现利论千职于,进官传开士吏播办,子资新数弟产式万的阶学举前级堂人程新,。思数想十万秀才,
C.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D. 训练新式军队
5.戊戌变法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由于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
C 固派的利益,最终以失败告终。戊戌变法中,最直接触犯顽固派利益的是( ) A.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冗员 D.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6.《变法通议》一书中提到“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本,在开学校;学校
材料二:当光绪帝被囚禁后,他无奈感慨:“朕 虽有改革之心,却毫无实权,朕就是一个傀儡 呀!”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上第6课《戊戌变法》知识点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上第6课《戊戌变法》知识点部编历史八上第6课《戊戌变法》知识点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1戊戌变法的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失败,《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亡之时。
2公车上书背景: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后。
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经过:康有为,梁启超联合正在参加科举考试的1300多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结果:没有上达光绪皇帝,失败。
影响: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3宣传变法维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影响最大的有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国闻报》严复主持,以“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
二百日维新1背景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
2主要人物康有为光绪帝3时间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和天津的《》。
知识点2百日维新背景: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上书光绪帝,呼吁变法救国。
光绪帝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
开始: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又被称为“”。
变法诏令: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改试策论,开办,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
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史称“”。
结果: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废除变法诏令。
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捕遇害,史称“”,戊戌变法失败。
影响:在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基础过关】知识点1康有为与公车上书1.陈旭麓说“知识分子是民族的大脑,揭示民族的使命是他们的使命”。
由1300多名举人发起“公车上书”,要求变法图强的历史背景是()A.鸦片战争的炮声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C.《马关条约》签订D.清政府腐朽统治2.下列人物中,极力宣传“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观点,推动维新变法的是(B)A.曾国藩B.康有为C.邓世昌D.左宝贵3.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刊物中,居于南北舆论界领导地位的是()A.《中外纪闻》《湘学报》B.《时务报》《国闻报》C.《洲学报》《知新报》D.《天演论》《变法通议》知识点2百日维新4.某班学生编导一场历史剧涉及以下素材。
历史第六课戊戌变法笔记
历史第六课戊戌变法笔记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它发生在清朝末期,由光绪皇帝主导,旨在推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以挽救国家危局。
一、背景戊戌变法发生在1898年,此时中国正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和政治危机。
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压迫,使得中国的民族尊严受到严重挑战。
同时,国内的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也日益尖锐,人民生活困苦,社会秩序动荡不安。
在这样的背景下,光绪皇帝试图通过推行改革来挽救国家危局。
二、改革内容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等方面。
政治方面:改革官制,裁撤冗官,任用维新派人士;整顿吏治,惩治贪官污吏;废除八股文,改革科举制度,注重实际学问。
经济方面: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制度,开办银行,整理财政;修建铁路、公路,发展交通运输业。
文化教育方面:创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废除八股文,改革科举制度;创办报刊、杂志,传播新思想;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
三、影响戊戌变法对于中国的影响是深远的。
首先,它推动了中国政治的近代化进程,使得中国逐渐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
其次,它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中国的经济逐渐与世界接轨。
最后,它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得新思想、新文化得以在中国传播开来。
四、结论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它对于中国的影响是深远的。
它推动了中国政治的近代化进程,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启示:只有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变化;只有坚持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只有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的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共22张PPT)
《万国公报》(后改为《中外纪闻》)
强学会
打击了封建 官僚制度
时间:1898.6.11-1898.9.2人兴办工矿企业。
有利于资 产阶级参 与政权
族资本主 义的发展
文化教育上: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
第6课
戊戌变法
第一篇章:国之危难思巨变 ------变法背景
1895年,甲午战后时事漫画
俄北瞰kàn 英西睒shǎn 法南瞵lí n 日东眈dān 处四强邻之 中而为中国, 岌岌哉!
列强掀起瓜分狂潮,中国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
甲午中日战争前后民族企业比较表 时间 1863—1894(战 前) 1895—1898(战 后) 企业数 119 274 资金额(万元) 680 1432
甲午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生怎样的变化?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第二篇章:康梁维新图存强 --------变法经过
公 车 上 书
1895年 时间: 背景: 《马关条约》签订大大加深了民族危机 发起人: 康有为 、梁启超 内容: 拒和、迁都、练兵、变法(反对议和、请求变法) 影响: 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书生意气 、 忧国忧民 、 敢为天下先的爱 国精神和创新精神; 敲响了民族危亡的警钟,唤起了民族意识的 复苏,使更多国人从麻木中觉醒,投身于爱 国斗争之中,致力于救国方案的探索。
1、触犯了封建顽固派的利益。 2、袁世凯出卖。
3、变法理论有偏激之处,内部意见分歧。
4、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是行不通的!
第四篇章:维新启蒙领新风 -------变法余音
历史在这里沉思 世纪末的落日 王朝的落日 文明的落日· · · · · ·
八年级-统编版-历史-上册-[教学设计]第6课 戊戌变法
第6课戊戌变法教学目标1.知道公车上书以及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人物,了解百日维新的基本史实,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由此提高历史的理解能力,初步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2.识读教材插图等多种历史资料,制作百日维新中关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方面措施的表格,思考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初步掌握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方法。
3.以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
教学难点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活动】出示导入材料,提问:“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中的“多事”主要指的是哪些事件?假如有一台时光机,让你回到“那个多事之秋”,你会有何感受?由“多事”总结变法的背景,由“感受”引入变法兴起。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探究新知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一)康有为【教师活动】结合时间轴,介绍康有为生平。
重点介绍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
此时,康有为、梁启超等正在京师参加会试。
【学生活动】了解康有为和公车上书的背景。
(二)公车上书【教师活动】讲解公车上书的过程。
出示表格,引导学生填写。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填写表格。
知道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三)维新派的主要活动【教师活动】公车上书的目的虽然没有达到,但却轰动了京、沪,对社会的震动和影响极大。
出示《戊戌变法时期学会、学堂、报馆分布(1895—1898年)》,讲解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的主要活动。
【学生活动】观察地图,知道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
【教师活动】提问:当时影响较大的报刊有哪些?影响较大的学会有哪些?【学生活动】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
影响较大的学会,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回答即可。
【教师活动】介绍维新人士梁启超、严复。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6课戊戌变法》(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6课戊戌变法》(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的第六课《戊戌变法》是本册中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
本课主要讲述了1898年发生的一场旨在推进、经济、文化等领域改革的运动。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的改革尝试,对中国后来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对改革和的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然而,戊戌变法的具体内容和影响可能对学生来说较为复杂,需要通过深入的讲解和分析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历史事件。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结果,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戊戌变法的文献资料,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理解戊戌变法的意义,培养学生对改革和进步的追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难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和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分析法、讨论法等,以讲解、分析和互动的方式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文献资料、图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入康有为、梁启超等历史人物的介绍,激发学生对戊戌变法的兴趣。
2.讲解:详细讲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结果,分析戊戌变法的意义和影响。
3.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讨论戊戌变法对中国的历史意义。
4.互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戊戌变法的理解和看法。
5.总结:总结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影响,强调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包括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结果和影响等主要内容,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展示戊戌变法的全貌。
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价,以了解学生对戊戌变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九. 说教学反思在教学结束后,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教学的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共24张PPT
李
(拍桌子)住嘴,此不忠不孝之论,不可宽容。
鸿
章 今天祖宗留下的疆土都保不住了,还谈什么祖宗之法,就
拿总理衙门来说吧,祖宗之法里并没有,是最近跟洋人打 交道才新设立的,时代变了,祖宗之法必须变。
翁
同
(捋胡子)年纪轻轻,就有如此见解,难得难得
龢
,我会尽最大努力把他引见给皇帝的。
材料:1895年,强学会成立。当时有名的官员翁同龢 、孙家鼐、 李鸿藻都列了名,刘坤一、张之洞、王文韶等都捐了5000两银子入 会。李鸿章得知强学会成立后,表示赞赏,自愿捐3000两银子入会, 但康有为拒绝。
梁启超
假如你是维新派中的一员,在 “公车上书” 失败后,要想使更多的 人维新思想,你会怎样做?
➢创办报刊 ➢组织学会 ➢开办学堂,培养人才
维新思潮的传播
1、在各地组织学会 2、创办报刊,宣传变法。影响最大的是 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
维新政治团体----强学会遗址
3、翻译著作—严复的译作《天演论》
麻木
枯萎
老百姓
软 弱
资产阶级
改良道路在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 会的中国行不 通
课堂小结
发展
高潮
百日维新 实行变法
民族危机 空前严重
创办报刊 建强学会
发生
公车上书 揭开序幕
结局
戊戌政变 变法失败
封建 势力 进行 阻挠 破坏
教训:资本主义的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启示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资产 阶级改良的道路行不通。中国的民 族资产阶级维新派不能完成救中国 的任务。
公车上书
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
《马关条约》
刺激列 强侵略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戊戌变法》课堂笔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戊戌变法》课堂笔记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次政治变革,是影响了整个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次历史事件。
它是中国晚清时期一次对封建统治体制和旧制度的重大改革和尝试,而这一次改革也成为了新中国诞生前的一个重要过程。
戊戌变法是指清朝政府在1900年戊戌年间对国家进行的一次改革,这一改革涉及到了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方面,是中国自清朝开国以来的一次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变革尝试。
一、戊戌变法的时代背景1、外国列强侵略19世纪下半叶,中国曾多次遭到外国列强的侵略,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等一系列战争,都让中国完败,失去了很多领土和国家主权。
2、内部造反晚清时期,内部的农民起义、官员贪污腐败、洋务运动失败、百日维新失败等一系列事件,都让清政府面临严峻的考验。
3、改革呼声高涨在当时,中国社会上的许多爱国志士和改革派人物,纷纷呼吁进行改革,以应对国家面临的危机。
二、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1、政治改革①实行宪政制度变法派人物认为,坚持宪政制度是重要的国家改革与发展的根本目标,于是依照西式国家的体制制定了《大清皇宪》条款,实行宪政制度。
②实行立宪君主制在政治上,变法派人物认为朝中必须建立更加平衡的权力关系才能够重新进行治理,所以提出了建立立宪君主制度的构想。
2、经济改革①实行海关统一管理在清朝时期,各种海关乱象非常严重,被视为了国家财政的主要灾难之一。
于是变法派人物建议,集中管理海关,实行国家的统一管理。
②加强工业与商业的发展变法派人物提出,在经济上要实现对外开放,加强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高经济实力。
3、教育改革变法派人物认为教育是国家未来的希望,于是建议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教育改革。
他们推动教育体制改革、加强教育经费投入、修订教材、进一步建立文化学院等措施,力图把中国封建社会转向现代社会。
三、戊戌变法的影响1、它是一次改革的实验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其实质上是一次实验,是一次尝试,也是一次严肃的历史考验。
八年级历史第6课戊戌变法笔记
八年级历史第6课戊戌变法笔记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在中国历史上特别重要的事件——戊戌变法。
这个变法运动发生在清朝末年,真的是一场风起云涌的改革风暴,既有理想主义的光辉,也有现实中的种种磨难。
我们一步步来揭开这个历史事件的面纱,看看当时的风云变幻到底是怎样的。
1. 戊戌变法的背景1.1 清朝的危机首先啊,我们得明白戊戌变法的背景。
清朝末年,国家的局势可以说是山穷水尽了。
西方列强不断侵略,国家内忧外患,民不聊生。
说白了,就是“风雨飘摇”的状态,国家已经岌岌可危了。
1.2 变法的呼声在这种情况下,变法的呼声就像在干旱的土地上渴望一场大雨。
特别是在知识分子和部分官员中,他们深刻意识到,如果再不改革,清朝就真的要“断送”了。
大家都希望国家能从沉睡中醒来,走上强国富民的道路。
2. 变法的主要人物2.1 康有为说到戊戌变法,怎么能不提康有为呢?他可是变法的主力军。
康有为不仅仅是一个有理想的学者,还是一个有魄力的改革家。
他提倡“维新”,希望通过变法来改变国家的落后局面。
他就像是那把“点燃火炬”的火星,燃起了全国的变法热情。
2.2 光绪皇帝另外,光绪皇帝也是这次变法的关键人物。
虽然他年轻,但是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了期待和希望。
他支持变法,想要把清朝带到一个全新的局面。
但他也面临很多的阻碍,真是“身陷囹圄”,尽管有心想做大事,却常常受制于“人言可畏”的局面。
3. 变法的实施与遭遇的挫折3.1 变法的措施戊戌变法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比如设立新的制度,改革教育,甚至还引入了西方的科技和制度。
可以说,这些措施就像是给清朝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希望能让国家重新焕发活力。
3.2 遇到的困难然而,变法并没有顺风顺水。
保守派的官员对这些改革持反对态度,他们觉得这种“西风东渐”是不切实际的,结果变法就像“夹在石缝中的花”,艰难而脆弱。
最终,保守派的反扑使得变法宣告失败,戊戌变法只留下了“浮光掠影”的记忆。
4. 变法的影响与总结4.1 历史的教训尽管戊戌变法的失败让人感到惋惜,但它却给中国的历史留下了重要的启示。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 (共26张PPT)-课件
(A )
A.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
D.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6.戊戌变法中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是( C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袁世凯
➢脱离了群众。
意义
➢ ➢
戊自爱上国戌而救变下亡法的的时政资“治产运阶家动级家。性言质时的改良运动。
➢ 务中国,近人代人第谈一西次思学想”解。放的潮流。
教训
戊戌变 法的背 景:民 族危机 空前严 重
发展
高潮
百日维新 实行变法
创办报刊 组织学会
发生
公车上书 揭开序幕
结局
戊戌政变 变法失败
封建 势力 进行 阻挠 破坏
“戊戌六君子”
戊戌六君子赴难图
动脑筋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1、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身上。
2、清朝的大权掌握在顽固派手中,变法触 动了顽固派的利益。
3、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单薄,脱离人 民群众。(软弱性)(主要原因)
4. 戊戌变法的意义与教训
失败原因
➢封建顽固派的强烈反对。 ➢光绪帝没有实权。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1.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
刺激列
《马关条约》 强侵略
大大加深 了中国的 半殖民地 化程度
民族危 机空前 严重
2.公车上书的经过
时间 1895年春 地点 北京 代表 康有为、梁启超以及
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 目的 上书光绪皇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结果 失败。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穿越时空
假如你是当时 在京参加考试举人, 你会冒着“士人不 得干政”的禁令在 上书上签字吗?
【最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戊戌变法》重要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6课戊戌变法理本课线索记必背重点序幕公车上书背景1895 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领导康有为、梁启超影响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发展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方式(1)组织学会(强学会等);(2)创办报刊(影响最大的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3)发表文章(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严复发表《原强》《救亡决论》等)影响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高潮百日维新背景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民族危机空前加剧。
光绪帝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开始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主要内容政治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文化教育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军事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失败戊戌政原因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易误警示1. 戊戌变法的法令规定废除八股,但没有废除科举。
2. 注意区分“戊”“戌”“戍”“戎”四个字的写法:横“戌”点“戍”“戊”中空,十字交叉便是“戎”。
知识拓展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1)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根本原因)(2)缺乏坚强的领导组织,依靠的是没有实权的光绪帝。
(3)没有发动群众,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4)维新派的改革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而顽固派势力过于强大。
(5)变法措施操之过急,急于求成。
第6课:戊戌变法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6课:戊戌变法【学习目标】1、了解公车上书的时间和主张;2、识记维新派创办的报刊及宣传的维新思想;3、理解百日维新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甲午中日战争。
鲁迅曾经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教师:那么面对图中所呈现的时局,我国的有志之士是怎么做的呢?康有为、梁启超就是鲁迅所盛赞的真的勇士,民族的脊梁。
百年前,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几位热血青年在古老的中国土地上上演了一场空前奇伟的改革运动——戊戌变法,他们希望挽狂澜于既倒,支大厦于将倾。
中华民族面临实现伟大复兴的一次机遇,然而,在那个“戊戌”年,他们失败了,或暴尸街头,或逃至海外。
强国之梦最终与我们擦肩而过,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遗憾和长久的反思,今天我们一起再次重温戊戌变法那惊天动地的历史时刻吧。
(板书:甲午中日战争)。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
这节课我们的目标是:(出示、齐读)二、出示学习目标:1、了解公车上书的时间和主张;2、识记维新派创办的报刊及宣传的维新思想;3、理解百日维新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师:要想达到目标,靠大家自学。
老师相信你们是最棒的!三、出示自学要求认真看课本第22— 24页,认真完成以下几个问题?看看谁最快完成,并且能背诵。
1、公车上书的背景、主要人物和目的?2、百日维新的原因、主要内容有哪些?失败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想一想
1.19世纪末,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爱国的仁人 志士奔走呼号,称“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掀起 B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 了救亡图存的( 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
2.戊戌变法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A ) ①康有为②梁启超③严复④谭嗣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 ①②④ 3、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A ) A.公车上书B.《万国公报》创办C.强学会成立 D.戊戌政变
失败(戊戌政变) 政治 经济 文化 思想 军事
内容
结果 影响 性质 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解放运动 又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具有爱国、进步的意义
第6课戊戌变法
一、戊戌变法 1、背景: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 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民族危机严重。。 2.目的: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 3、时间:1898 年 6 月~9 月,共 103 天, 因此 历史上称“百日维新”。也叫戊戌变法。 4.领导阶级:资产阶级 政治派别:资产阶级维新派 。 5、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等。 6.清朝皇帝:光绪帝 7.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
刘光第
杨锐
戊戌六君子
康广仁
林旭Biblioteka 杨深秀我 自 横 刀 向 天 笑
去 留 肝 胆 两 昆 仑
30
9月21日,慈禧太后发 动政变,将光绪幽禁于 瀛台,重新把握政权, 直到光绪帝死。
不愿做亡国之君的光绪和 支持他的珍妃
慈禧幽禁中光绪帝 之处中南海瀛台。
囚禁光绪的瀛台
瀛台,地处北京南海中,三面临水。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后,将光绪帝幽 禁在这里,后来光绪帝死于此。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
③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 派、废除变法诏令。
在变法形势危急 时,维新派把希望寄 托在袁世凯身上,说 明了什么问题?结果 怎样?
袁世凯
囚禁光绪的瀛台
瀛台,地处北京南海中,三面临水。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后,将光绪帝幽 禁在这里,后来光绪帝死于此。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
名 称 万木草堂 《中外纪闻》
(原名《万国公报》)
时 期 1891年 1895年 1895年 1896年 1897年 1897年 1897年 1898年 1898年 1898年 1898年
地 点 广州 北京 北京 上海 天津 澳门 湖南 北京 湖南 湖南 北京
创 办 人 康有为 康有为 康有为 梁启超(主笔) 严复 康广仁 谭嗣同 康有为 谭嗣同 谭嗣同 康有为
记记1、公车上书的起因、时间和主要内容。
(P27页) 记记2、戊戌变法的时间和性质。(P28页) 想想3、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P29页)
.
康有为
1858~1927 广东南海人
梁启超
1873~1929 广东新会人 康有为的学生
康有为在1888~1898这十年间,先后七次上书光绪,反复陈述维新变法主张。6月11日 参与百日维新,失败后逃到日本,成立保皇会,鼓吹“开明专制”,反动革命。1913年回 国,在上海创办《不忍》杂志,反动共和,宣扬尊孔复辟,为复辟帝制制造舆论。1917年 伙同张勋复辟失败。在国民革命时期,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运动。
背景 时间 阶级
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1898年6月——9月 资产阶级的维新派/改良派
代表
目的 思潮 特点 开始
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六君子
变法图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根本】
失败的根本原因: 资产阶级的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 维新思想 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封建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的改革 公车上书
光 绪 帝 大 婚 图
戊 光戌 绪变 帝法
.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
顽固派是如何破坏变法, 打击维新派的?
.
慈禧太后宣布”临朝听政”,取消新政
慈禧太后废除新法
翁 同 龢
荣 禄
封建顽固派破坏变法,打击 维新派的活动: ①阻挠和破坏变法诏令的贯彻和执行。 ②慈禧免去翁同龢的职务,任命荣禄 统率北洋军队。
想一想 10、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的根本原因是( A )
A. 变法触动了封建顽固派的利益 B. 光绪帝借“变 . 法”向慈禧太后夺权C. 变法不利于清王朝统治稳固 D. 变法改变了祖宗的例律
11、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 A. 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B. 光绪帝宣 布变法C. 是一场维新派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D. 又 称“百日维新” 12、戊戌变法开始于( D ) A公车上书 B强学会 C保国会 D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13、下列不属于戊戌变法内容的是( A ) A 改革政 府机构,实行君主立宪制 B 发展农工商业 C 今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 门和 无用的官职 D 训练新式陆海军
戊戌变法
8.康、梁活动:⑴1895 年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 法运动的序幕(直接原因、背景: 《马关条约》的 签订)⑵创办《万 国公报》 、组织强学会,标志 着维新派政治团体的形成。 9.开始标志:1898 年 6 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 诏》。 10.结果:1898 年 9 月 21 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 变,变法失败 。 11、“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林旭、刘光第、杨 锐、杨深秀和康广仁。
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经过
序 幕 酝酿和发展 高 潮
公车上书
创办新学堂 著书讲学 创办报刊 建立政治团体
戊戌变法
(百日维新)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
创办学会、报纸、学堂;
(1)创办报纸:《中外纪闻》《国闻报》 《时务报》——推动维新思想广泛传播。
12
创办学会、报纸、学堂;
维新变法运动概况
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使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背 景
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 登上历史舞台,他们要求实行变法改革社会现状
目 的
资产阶级维新派
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救亡图存
行为被动
光绪帝 挽救清王朝的统治危机和加强自己的权力地位
态度积极
领导阶级 代表人物
资产阶级维新派 康有为 梁启超
戊戌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 历史意义: 政治变革,又是一次思想启 蒙运动,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 教 训: 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的中国行不通。
戊戌变法历史意 义是什么?给后人留 下了什么教训?
三、维新变法的影响:
1、性质上: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2、政治上: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具有爱国性。 3、思想上: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 流,具有启蒙性,促使中华民族的觉醒。 4、经济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5、文化上:有利于西方科技的传播,推动 了近代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6、习俗上:摒弃陈规陋俗,提倡文明的生 36 活方式,引领时代新风。
强学会 《时务报》 《国闻报》 《知新报》 时务学堂 粤学会 《湘报》 南学会 保国会
16
二、百日维新:
(1)开始标志:
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定国 是诏》”,宣布变法。
(2)概况:
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 共103 天,史称“百日维新”。
17
想一想,哪些人会拥 护和支持变法?哪些人会 强烈反对改革?为什么?
探究活动: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客观原因:
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和破坏。旧的封建势力虽然已日渐 腐朽没落,但对于维新变法而言仍然具有强大的破坏力量。
主观原因:
1、 资产阶级维新派软弱,缺乏斗争的勇气;
2、维新派自身实力不足,又把维新变法看得过于简单,以为 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就能实现;
3、光绪帝和维新派斗争经验不足,变法的实施较为仓促,政 根本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还未得到充分 令颁出操之过急; 发展,资产阶级力量还很弱,封建守旧势力 4、对封建反动势力和列强寄予幻想; 在中国则相对较强大。 5、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没有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大展身手 想一想 .
D )A. 中国 4、康梁组织“公车上书”的直接原因是( 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B. 西方先进思想的传入C. 清 政府的腐朽统治D. 《马关条约》的签订
5、戊戌变法》时期的一位商人,应最赞同下列哪项 法令(C) A. 改革政府机构,任用维新人士B. 开办新式学堂, 培养人才C.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D. 训练新式军 队
8、下列戊戌变法的法令中,与洋务派采取的措施相 似的是(B)A.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B. 鼓励私 人兴办工矿企业C. 创办报刊,开放言论D. 开办新 式学堂培养人才
9、戊戌变法过程中,随着一系列变法诏令的颁布, 一些地方守旧官僚纷纷反对。变法诏令中对旧官僚 影响最大的是(C)A.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B. 开 放言论,创办报刊C.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员D. 训练新式军队
(2)组织学会:强学会、保国会。 ——促进维新运动迅速开展。 (3)成立学堂:万木草堂、 时务学堂。 ——为维新变法培养了人才。
13
北京强学会旧址 北京强学会是维新派的重要政治团体。1895年8月由康有为在北京 正式成立。该会每十日集会一次,每次有人演说,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戊戌变法时期学会、学堂、报馆一览表
.
.
第6课戊戌变法PPT.
导入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的形势
义和团运动
农民阶级
资产阶级
?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紫禁城三大殿之一。清代皇帝的重大典礼均在此举行。光绪帝即 在太和殿颁布的“明定国是”诏。
故宫太和殿外景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爱国的仁人志士奔走呼号,掀起 了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由于封建顽固势力的血腥镇压,变法失败了。“戊戌六君子” 喋血北京菜市口刑场。他们“有心杀贼”,为什么却“无力回天”?“回天”之力在哪里? 救国之路在何方?让我们从本课的学习中去探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