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对死亡认知的研究
如何让幼儿正确面对“死亡”的思考
如何让幼儿正确面对“死亡”的思考作者:张慧炜来源:《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4年第03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要求“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
而“死亡教育”,则是通过直面死亡问题来寻求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进而让儿童尊重和爱护生命,它是传统幼儿园教育中缺失却又是对幼儿的生命和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教育。
我认为在幼儿园阶段的“死亡教育”既不能缺失也不能教之过正,适合幼儿认知水平和情感发展的“死亡教育”才是正确的“死亡教育”。
那么,通过什么载体,什么教育手段,和怎样的教育态度引导幼儿正确面对死亡?作为工作在一线的教师,我认为:一、以绘本阅读为载体,让幼儿初步感知死亡绘本作为一种以图画为媒介表达故事内容的读物,是孩子通向阅读的一个窗口。
以绘本为载体,向孩子呈现“死亡”这一现象,是幼儿正确感知死亡的良好途径。
绘本可以通过对故事、图片的精心编排有计划地、科学地对儿童进行“死亡教育”,从而减少现实生活中面对死亡事件的紧张气氛。
如绘本《爷爷有没有穿西装》讲布鲁诺面对爷爷的死亡,经历了疑惑、痛苦与悲伤,最后他终于明白,心中的爷爷继续活在自己的记忆中。
《一片树叶落下来》着重描写了“生命的意义”,传递的信息表达出树叶的生长是有限的,但是生命是永恒的。
通过绘本阅读在认知上先拓展幼儿对死亡的理解,让幼儿由浅入深建构认知过程,适当引发其对“死亡”正确的、初步的感知。
二、利用自然角和生活中的偶发事件引导幼儿正确面对死亡自然角是大自然的一个缩影,这里有发芽结果,花开花落,也有生命的戛然而止。
因此,以植物和动物为主的自然角,应该成为教师引导幼儿通过观察、体验学习正确面对死亡的有效通道。
河北大学教育学院刘彤在《亲历美国幼儿教育(之三)》中对于死亡教育有这样一个案例值得在一线工作的我们探讨和思考:一只孩子们心爱的兔子突然死亡,黛尼尔老师给家长写了这样一封短信:致家长的一封信亲爱的家长:我很难过地写信告诉你们,我们班可爱的叫玫瑰的兔子昨天死了,兔子玫瑰死于肺炎,这是一种肺部感染,大夫说这种病很难及时发现并给予治疗。
儿童死亡认知概述(完整论文)
科目:心理学与我们论文题目:儿童死亡认知概述学院: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年级:2009级学号:姓名:指导老师:完成日期:2012年4月15日目录【摘要】 (1)【关键词】 (2)一、儿童死亡认知发展概况 (2)1.1“死亡”的特征 (2)1.2 儿童死亡认知发展历程 (2)1.2.1 外国有关儿童死亡认知发展的理论 (3)1.2.2 国内关于儿童死亡认知发展的理论 (3)二、儿童死亡认知的影响因素 (4)2.1 家庭态度 (4)2.2 生活事件 (4)2.3 社会环境 (4)2.4 人格特征 (4)三、儿童死亡心理教育 (4)3.1 儿童死亡教育原则 (5)3.2儿童死亡教育具体方法 (5)3.2.1 用恰当的词语表述死亡 (5)3.2.2 正确地描述死亡 (5)3.2.3 给儿童解释死亡发生的准确信息 (5)3.2.4 解释举行葬礼是为了让活着的人心里得到安慰 (5)3.2.5 耐心回答儿童提出的死亡问题 (6)3.2.6 向儿童提供有关死亡的准确信息 (6)3.2.7 引导儿童珍惜生命 (6)参考文献 (6)儿童死亡认知概述【摘要】死亡认知是指对死亡现象的看法和理解。
儿童死亡认知发展是随着年级的升高从模糊不清、具体形象到认知生命本质直至表达态度、感悟哲理的一个渐次深入的过程。
影响儿童死亡认知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家庭态度、生活事件、社会环境、人格特征。
在对儿童开展关于死亡心理教育时应该注重符合其死亡认知的年龄特点。
【关键词】死亡认知;儿童;影响因素;死亡心理教育死亡认知是指对死亡现象的看法和理解,死亡认知的发展是儿童认知发展中的重要一部分,由于死亡概念的复杂性,它也是儿童较难掌握的一个概念。
死亡认知儿童对生命死亡概念的理解有利于儿童从生命的终极角度来理解生命,从而对人类如何珍惜自己的生命、保护身体的健康、理性地面对生命死亡、更好地生活等方面有一个较深刻的认识。
但是,由于一般社会均视死亡为禁忌,对其研究较少。
儿童对死亡认知的研究综述
202现 代 教 育现代企业教育 MODERN ENTERPRISE EDUCATION新能力上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所以,需要对实验课的内容做一些改革,以增强其创新性。
资助项目:国家特色专业“资源勘查工程”建设项目TS10391。
参考文献:[1]陈言实.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不可替代性[J].职大学报, 2007,(4):136-137.[2]刘素杰,李明.加强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培养地质经济复合型人才[J].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27-28.[3]钱建平,胡云沪,陈三明.创建基础地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09,(1):80-85.[4]唐艳玲.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不可替代性[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3(1):40-41.[5]王葆华,缪秉魁,欧阳菲.《结晶矿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高校实验室研究,2009,(12):24-25.[6]刘路.对建立地质经济管理学科的思考[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1997,(5):451-453.[7]刘起橄,李云.地质类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河南农业(教育版),2008,(1):27-28.[8]周乾智.计算机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科学,2009,(1):31.[9]张举钢,牛树银,刘泰峰.加强地质专业学科建设,为国土资源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J].中国地质教育,2006,(4):36-38. □一、引言死亡这个人人都不可避免的生命过程的一部分,由于它的不可抗拒性,所以人们往往谈之色变,特别是在封建传统影响较深的我国。
所以古今中外,有关于死亡的研究在学术界是很少的,尤其是关于儿童对死亡的认知,对于天真烂漫的儿童来讲死亡是有些为时尚早。
然而,毕竟死亡是不可回避的。
调查发现, 也有相当一部分幼儿不知道人最终会死亡, 他们把死亡看作是很遥远的事情。
绝大多数幼儿在听到“死亡”消息时会产生难过、害怕、不舒服、担心的情绪。
浅析幼儿园如何以绘本为载体开展“死亡”教育活动
浅析幼儿园如何以绘本为载体开展“死亡”教育活动生命教育是围绕着生命起源、成长、发展、衰弱而展开的;疾病、死亡,这些都是生活中的话题。
绘本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读物,运用绘本图画来进行死亡教育是切实可行的。
本文通过对已经出版的具有代表性的此类主题的儿童绘本进行研究,分析其重要性、意义等并尝试对此类主题的创作进行思考。
一、当前幼儿园实施死亡教育的意义幼儿在幼儿园时,幼儿教师对其进行生活和学习习惯的培养,而对幼儿进行“认识死亡”的教育活动,至今开展的却很少,几乎是不太碰触的话题。
对幼儿进行“认识死亡”的教育意义何在?(一)幼儿园死亡教育能为幼儿提供正确的死亡认识成年人对“死亡”的避而不谈,使得对幼儿“死亡认识”的教育常常被忽视。
含糊的措辞、童话类的语言敷衍,让幼儿不能正确且科学地认识“死亡”,进而在成长过程中发生无法挽回的悲剧。
在生命科学中,死亡观念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在教育中,儿童若能正确认识死亡,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对待生命的消失,并珍惜自己的生命。
我们要在最恰当的时间让孩子了解什么叫“死亡”。
与其避而不谈,不如直接告诉他们,死亡并不是那么恐怖,因为人活着,终有终结的一天。
要知道珍惜当下,好好地活着,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对所有的生命都要有敬畏心,尊重自然界的一切生命。
对学前儿童进行死亡教育,让其正确地了解各种表象、情境和反应,是目前幼儿园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幼儿园的死亡教育能促进幼儿对自己的生命特征的认知,从而形成正确的生死观念最近的研究表明,尽管幼儿还没有完全认识到死亡的概念,但是他们对死亡特点的认识却在缓慢地发展。
该研究将儿童对死亡的认识归纳为三大特征:普遍性、不可逆性、功能丧失性。
在儿童的世界里,死亡的经历是无法避免的,比如花儿枯萎,宠物的死亡,亲人的离去,灾难的出现。
因此,幼儿对死亡问题十分关注,需要教师在认识到儿童对死亡特征的认知不平衡的情况下,对其进行必要的死亡教育,以培养其对生死的正确认识。
大班幼儿对死亡的认知_
*本文为四川师范大学第十二批科研创新项目“大班幼儿对死亡认知的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通讯作者:彭俊英,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E-mail :一、问题提出以往,中西方学者从生物医学、社会文化、宗教、心理学等不同层面对死亡的相关问题进行过探讨。
随着对死亡研究的逐步深入,一些西方学者开始关注儿童对死亡认知的问题。
其中,Nagy 的研究具有开创性和代表性,他认为儿童对死亡的理解可分为三个阶段:3~5岁儿童认为死亡是暂时的,是可逆转的,死者会像活着的时候一样进行各种活动;5~9岁儿童认为只有被“死亡”抓走的人才会死,死亡不是普遍的,不是不可避免的;9岁及以上儿童能够认识到死亡是普遍的、真实的和不可避免的。
〔1〕Nagy 提出的儿童对死亡的认知具有阶段发展性特点的观点,与皮亚杰提出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有共通之处。
皮亚杰认为儿童对死亡的认知可分为四个阶段:0~2岁的儿童没有确切的死亡概念,对死亡可能产生分离或剥夺的情绪感受;2~7岁儿童认为死亡是真实的,对死亡会产生神奇的想法,认为死者还有生理机能,会对死者产生罪恶感(如“他是因为我不守规矩才死的”),并且认为死者是从一种存在方式转换成另一种存在方式(如死掉的人变成天使了);7~11岁儿童认为死亡是不可逆的,死亡有内在和外在的原因,他们对死亡的解释通常是具象或拟人化的,死者仍然有生理机能,死亡会发生在每个人身上,但只发生在老年的时候;11岁及以上儿童把死亡看成是整个生命过程的一部分,具有个人的意义,认为死亡是最终的事件,死者没有生理机能,并且对死亡感到焦虑。
〔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为解释儿童对死亡的理解提供了一个框架,Koocher ,Faulkner ,Lonetto 等基于这一框架对儿童关于死亡的认知做了进一步研究。
后来,Kane ,Speece ,Brent ,Hoffman ,strauss 等提出儿童的死亡概念由多个子概念组成。
Speece 和Brent 提出死亡有三个子概念——不可逆性(一旦死亡则无法再复活)、无机能性(死后会丧失所有的生命机能)、普遍性(所有生物都会死)。
幼儿教育之死亡教育
幼儿教育之死亡教育死亡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虽然对于很多人来说,谈论死亡可能会带来不舒服的感觉,但是对于幼儿来说,了解死亡和丧失是非常重要的。
适当地进行死亡教育,可以帮助幼儿理解和应对自己或他人的离世,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情感管理能力。
死亡教育可以帮助幼儿理解生命的有限性。
生与死是存在于每个人生活中的现象,而对于幼儿来说,他们对这个概念可能还并不是很清楚。
通过死亡教育,幼儿可以了解到每个人都有生命的限度,从而更加珍惜眼前的时光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
也可以让他们认识到即便离别,对已经过世的人依然可以保留着美好的记忆,并在日常生活中继续传承他们的价值观。
死亡教育可以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丧失处理能力。
在成长过程中,幼儿可能会面临亲人或宠物的离世事件,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非常难以理解和承受的事情。
通过适当的死亡教育,可以让幼儿了解到死亡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同时也需要学会面对和接受这一现实。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和家长需要为幼儿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同时也要教导他们如何积极地应对丧失的痛苦和悲伤。
这样,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走出悲伤,重新投入到日常生活中。
死亡教育也可以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通过谈论死亡,可以让幼儿在心理上更好地理解人生的意义和目标所在。
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了解到生命有碎片化的特性后,幼儿就会更加珍惜当前的时光,并且会更加努力去追求他们所想要实现的目标。
也可以帮助幼儿认识到人生的短暂性,并且学会放下对于琐碎事物的固执,而更多地去关注真正有意义的事情。
在进行死亡教育时,教师和家长需要特别注意方法和语言的选择。
对于幼儿来说,他们对于死亡的理解还是非常肤浅的,因此在进行死亡教育时,不宜使用过于沉重和抽象的语言和方法。
相反,可以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进行,比如通过绘本、游戏、故事等形式来引导幼儿了解死亡。
也要注意掌握谈论死亡的时机,不要在孩子情绪不稳定或者处于焦虑状态时,进行死亡教育。
死亡的教育如何向孩子解释死亡的概念
死亡的教育如何向孩子解释死亡的概念死亡是一个深邃且充满挑战的话题,它对于成年人来说已经非常复杂了,更别说是对于孩子们来说了。
然而,理解和接受死亡的概念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一部分。
因此,作为家长或者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知道如何向孩子们解释死亡的概念,以帮助他们理解和处理这个难以避免的现实。
1. 引言在介绍如何向孩子解释死亡之前,我们需要先反思一下死亡的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
虽然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但对于身处成长期间的孩子来说,它可能是一个异常陌生而艰难的话题。
因此,我们必须小心谨慎地创造一个适合他们理解的环境,以确保他们能够以正确的方式消化这个信息。
2. 死亡是什么?在启动与孩子们的对话之前,我们需要清楚死亡的概念。
你可以说:“死亡是当一个人或者动物不再呼吸、心脏停止跳动、身体停止工作时发生的”。
这个解释很简单直接,可以帮助他们理解死亡与生命的关系。
3. 避免使用幻想化的语言在向孩子解释死亡时,我们通常会倾向于使用比较温和、委婉的词语,比如“The person is in a better place now”或者“He has gone to sleep”。
然而,这种方式可能会让孩子产生误解,认为死亡是一种美好的经历或者只是暂时的分离。
相反,我们应该用简单直接的语言来解释死亡的真实性质,避免使用幻想化的词语。
4. 回答问题当孩子开始提出关于死亡的问题时,我们应该耐心倾听并回答他们的疑惑。
常见的问题可能包括:“为什么我们必须死去?”,“死亡是什么感觉?”,“去了死亡的人还能回来吗?”等等。
我们应该使用简单而真实的语言,回答他们的问题,同时尽量避免过度复杂或者恐怖的描述。
5. 尊重他们的情感体验在解释死亡的概念时,我们必须尊重孩子的情感体验。
每个孩子对死亡可能有不同的反应,一些可能感到恐惧,一些可能感到伤心,而另一些则可能感到困惑。
我们必须给孩子们以自由表达情感的空间,并倾听他们所感受到的痛苦和困惑。
大班幼儿对死亡的认知
大班幼儿对死亡的认知作者:贺刚陈佳琳陈美旭干凤娇陈梦蝶彭俊英来源:《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17年第09期【摘要】为了解大班幼儿对死亡的适用性、原因性、普遍性、无机能性、不可逆性、非肉体延续性、情绪性等七个死亡子概念的认知情况,本研究通过访谈法对31名大班幼儿进行了调查。
结果表明:(1)大班幼儿对死亡的认知具有一些独特之处:他们所理解的死亡意义是宽泛的,他们对死亡的认知受时间概念与事物的具体特点等的共同影响,通常会以群体概念来认识死亡。
(2)知识经验影响大班幼儿对死亡的认知。
(3)多数幼儿面对生命死亡时会表现出消极情绪,但也有少数幼儿不会产生消极情绪。
【关键词】大班幼儿;死亡;认知【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7)09-0027-05一、问题提出以往,中西方学者从生物医学、社会文化、宗教、心理学等不同层面对死亡的相关问题进行过探讨。
随着对死亡研究的逐步深入,一些西方学者开始关注儿童对死亡认知的问题。
其中,Nagy的研究具有开创性和代表性,他认为儿童对死亡的理解可分为三个阶段:3~5岁儿童认为死亡是暂时的,是可逆转的,死者会像活着的时候一样进行各种活动;5~9岁儿童认为只有被“死亡”抓走的人才会死,死亡不是普遍的,不是不可避免的;9岁及以上儿童能够认识到死亡是普遍的、真实的和不可避免的。
〔1〕Nagy提出的儿童对死亡的认知具有阶段发展性特点的观点,与皮亚杰提出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有共通之处。
皮亚杰认为儿童对死亡的认知可分为四个阶段:0~2岁的儿童没有确切的死亡概念,对死亡可能产生分离或剥夺的情绪感受;2~7岁儿童认为死亡是真实的,对死亡会产生神奇的想法,认为死者还有生理机能,会对死者产生罪恶感(如“他是因为我不守规矩才死的”),并且认为死者是从一种存在方式转换成另一种存在方式(如死掉的人变成天使了);7~11岁儿童认为死亡是不可逆的,死亡有内在和外在的原因,他们对死亡的解释通常是具象或拟人化的,死者仍然有生理机能,死亡会发生在每个人身上,但只发生在老年的时候;11岁及以上儿童把死亡看成是整个生命过程的一部分,具有个人的意义,认为死亡是最终的事件,死者没有生理机能,并且对死亡感到焦虑。
儿童对死亡的认知与处理方式
儿童对死亡的认知与处理方式在人类发展的早期阶段,儿童对死亡的认知与处理方式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对于大多数儿童而言,死亡是一个令人困惑和难以理解的概念。
他们常常需要家长和教育者的引导来理解和应对这个话题。
本文将探讨儿童对死亡的认知过程以及他们可能采取的处理方式。
儿童最初对死亡的认知往往是模糊和笼统的。
他们可能会有一些简单的观念,比如“死亡就是永远离开了”,但他们缺乏对死亡真正意义的深入理解。
这种认知模糊的阶段通常出现在幼儿时期,随着他们的认知能力的提高,对死亡的理解也会逐渐加深。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对死亡的认知通常会从抽象思维逐渐转向具体思维。
他们开始理解“死亡是不可逆转的”,而且慢慢开始产生对死亡的恐惧。
这种恐惧可能源于对死亡无法理解的焦虑感,也可能是受到环境和文化的影响。
例如,一些文化传统中对死亡的描述可能会给予儿童更多的恐惧感。
对于儿童来说,处理死亡的方式通常是个人化的。
每个孩子可能有自己独特的方式来面对死亡。
有些儿童可能会选择逃避这个话题,他们可能会回避对于死亡的谈论或者避免接触与死亡相关的事物。
这种逃避是一种常见的应对机制,帮助他们缓解对死亡的恐惧。
另一些儿童可能会尝试与死亡做出更直接的对抗。
他们可能会提出问题,试图理解死亡的本质和意义。
家长和教育者在这个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可以提供关于死亡的积极和真实的信息,回答儿童的问题,并帮助他们逐渐建立正确的观念。
此外,参与纪念死去的人也是一种儿童处理死亡的方式。
通过纪念活动,儿童可以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为自己和亲人悲伤情绪的排解提供了一个出口。
这种参与可以是亲身参与纪念活动,如扫墓或点燃蜡烛,也可以是书写倾诉或者制作纪念画。
此外,儿童可能会用幻想的方式来处理死亡。
他们可能会创造一个虚构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逝去的人仍然存在并且活动。
这种幻想可以帮助他们缓解对死亡的恐惧,给予他们安慰和安抚。
在儿童对死亡的认知和处理过程中,家长和教育者的角色至关重要。
城乡学前儿童生命认知的比较研究
( ) 生命 来 源 一 经 方差 分 析 ,对 生命 来源 的认 知 ,城 乡 主效应
均 年龄分 别 为61 、51 和44 。 . 岁 . 岁 .岁
( )研 究方法 和 内容 二
差 异 显 著 ( ( ,16 5 3 = .1 ] F 1 8 )= . ,P O0 9 ,年 级 主 6
括 :生 命 来 源 、 生命 体 生 长 、生 命 本 质 、关 爱 生 命 、生命 态 度 、功 能 丧 )生命 体 生长 二
经 方差 分析 ,对生 命 体生 长 的认 知 ,城 乡主效
普遍 性 、原 因性 和情 绪 性 十一 个 维 度 。 每个 维 度 2 应差 异显著 [ ( ,16 4 . ,P O 0 ] F 1 8 )=0 0 < . 1 ,年 4 0 道题 目。共2 道题 目。为 了便 于事后 客 观地 计分 与 级 主 效 应 差 异 显 著 [ ( , 16 = 0 9 P< 2 F 2 8 ) 1. , 7 分析 ,对 被试 的 回答进 行 了录音 。
主要是 由生 和死 两部 分构 成 的 ,相应 地 ,对 生 命 的 小班 儿 童 的生 命 认知 现状 做 了调 查 ,并 做 出对 比研
认 知 主要 应包 括 对 生 的认 知 和 对死 亡 的认 知 。总 结
究 ,这 对丰 富我 国学 前儿 童 生命 教育 的理论 与 实践
国内外对 死 亡 的研 究 ,死亡 的子概 念 为 :功 能丧 失 具 有一 定意 义 。
( )被试 一
二 、研 究 方 法
被 试来 自天津 市 一所城 市 幼儿 园 和江 苏省 淮 安
合 生命 自身 的特点 和 发展 规律 , 以及 已有 的对 生命 市某 乡镇 一所 农村 幼儿 园。分 别从 这 两所 幼儿 园 的
幼儿父母的死亡教育观调查研究——以昆明市Q幼儿园为例
调查与分析很少。本课题通过了解Q 幼儿园幼儿家 “死”,恰当地处理死亡体验所带来的负面情绪,体
长对死亡及幼儿死亡教育的认识和态度,总结当前 悟生命真谛的教育〔8〕。
幼儿父母的死亡教育观以及存在的问题,初步探索 本研究中的幼儿死亡教育为:幼儿在成人的帮
解决的策略。
助下感受和理解生命历程,获得对生死的初步认
工人 5
5 95
行政干部 23
27 38
职业 个体经营者 7
8 33
公司职员 17
20 24
其他 32
38 10
部分构成,一是父母对死亡的理解;二是父母对死 亡教育的理解,包括父母进行死亡教育的内容和方 法;三是父母对幼儿死亡教育的理解;四是父母对 开展幼儿死亡教育活动的认识。问卷用SPSS 软件 对数据进行分析。
学历
大学本科 47 大学专科 6
55 95 7 14
高中或中专 2
2 38
宗教信仰 有 7
8 33
无
77
91 67
究,对阐述研究的主题进行整理分析。 (四)研究工具 问卷根据《幼儿生命教育可能存在问题的研
究》中关于“家长对生死及生死教育态度”的调 查问卷改编〔9〕。访谈提纲来源于《幼儿园死亡教育 的价值和特点研究》中的访谈内容〔10〕。问卷由四
表1 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2. 访谈法
维度 性别
选项 N 百分比(% )
父亲 30
35 71
母亲 54
64 29
采用个别访谈的形式,每个年龄班抽取8 名家 长,一共24 名家长进行访谈。
3. 文献法 查阅有关幼儿死亡教育现状以及父母死亡教育
研究生及以上 29
34 52
观形成原因的文献,了解涉及本次调查的相关研
儿童 对死亡的思考 -回复
儿童对死亡的思考 -回复儿童对死亡的思考一直是一个敏感而复杂的话题。
对于成年人来说,如何向孩子们解释并理解死亡是一项重大任务。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孩子们对死亡的理解和思考方式,然后逐步向他们解释并回答他们的问题。
第一步:理解孩子们对死亡的态度和思考方式儿童对死亡的理解往往比成年人简单直接。
可能会有一些孩子将死亡视为一个相似于睡觉的状态,有些孩子会将其视为永远的分离,也有些孩子会将其视为身体停止工作。
这些认知都是孩子们所能理解的水平。
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理解能力来向他们解释死亡。
第二步:保持坦诚和简明扼要在向孩子们解释死亡时,我们应该以坦诚与简明为原则。
可以适当使用生命的自然循环或花朵凋零的比喻,告诉孩子们死亡是生命中的一部分,就像花朵凋零一样。
应该避免使用隐晦或模棱两可的语言,让他们感到困惑或产生恐惧。
第三步:回答孩子们的问题当孩子们提出关于死亡的问题时,我们应该尽量认真回答,并根据孩子的年龄和个人差异来提供适当的解释。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问题及回答的方式:1."为什么人会死亡?"我们可以告诉孩子们,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当一个人变得非常老,身体无法再继续工作时,就会死亡。
人们的身体会变得非常虚弱,就像一个机器无法长时间正常运转一样。
2."人死后会在哪里?"这可能是一个更深入的问题,可以根据宗教或个人信仰情况提供不同的回答。
但是,如果家庭没有特定的宗教信仰,我们可以告诉孩子们人们死后的精神会离开身体,但我们无法确切知道他们去了哪里。
3."为什么我们会伤心难过?"我们可以解释说死亡可能会让我们感到难过,因为我们会想念失去的人,无法再和他们相聚。
伤心是表达我们对失去的人的爱和依恋的方式。
4."我会死吗?"这是一个常见的问题,我们应该依据孩子的年龄和理解能力来回答。
我们可以说,当我们一直保持健康并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时,可以延长寿命。
死亡的儿童如何帮助孩子正确认识死亡
死亡的儿童如何帮助孩子正确认识死亡当今社会,死亡是一个敏感而又不可回避的话题。
对于成年人来说,理解和面对死亡可能是困难的,更何况对于孩子们。
然而,我们不能忽视死亡对于孩子的影响,因此如何帮助他们正确认识死亡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儿童心理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帮助孩子正确认识死亡,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
对于孩子来说,面对死亡的情绪和理解都是复杂的。
他们可能会有各种问题和疑惑,比如“为什么人会死?”、“死后会去哪里?”、“我是否会死?”。
作为家长或者教育者,我们需要给予他们合适的指导和支持。
以下是一些方法和建议可以帮助孩子正确认识死亡:1. 创造安全空间和开放对话:在孩子提出任何问题或表达情感时,我们应该尽量给予他们理解和支持。
创造一个安全、开放的环境,让孩子感到他们可以随时和我们谈论死亡,有助于他们建立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认知。
2. 使用适当的语言和方式: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我们需要使用适当的方式和语言来解释死亡。
对于年幼的孩子,可以使用比较抽象的方式,比如“当一个人去了一个很美好的地方,就像是睡觉一样”。
对于年长的孩子,我们可以更加明确地解释死亡的过程和含义。
3. 建立正面的死亡观念:我们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各种例子和故事来帮助孩子理解生老病死的自然循环,并教导他们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是无法回避的。
同时,也可以告诉他们人们对于死亡的各种追思和纪念方式,帮助他们建立正面的死亡观念。
4. 引导孩子面对情绪:死亡往往伴随着各种情绪,包括悲伤、恐惧和焦虑等。
我们需要引导孩子正确认识和表达这些情绪,比如通过绘画、写作或者与他人进行对话。
同时,我们也要告诉他们,哭泣和表达悲伤是正常的反应。
5. 探索不同文化的观念:死亡对于不同文化来说,有着不同的理解和处理方式。
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孩子学习和了解不同文化的死亡观念,帮助他们拓宽视野,以及接受和尊重不同的观念。
6. 避免给出虚假的信息:对于死亡,我们应该避免给孩子虚假的信息,比如说逝者只是睡着了,或者精神上还与他们在一起。
《如何引导孩子正确认识死亡》备课教案
正确认识死亡,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而对于孩子来说,这些问题更加敏感和复杂。
如何引导孩子正确认识死亡成为了每个父母必须掌握的教育技能。
本文将介绍一份《如何引导孩子正确认识死亡》精选备课教案,帮助家长们更好的了解和掌握这些技巧。
教案一:先了解孩子的认知水平这一步非常关键。
我们需要了解孩子对于死亡的理解程度。
老实说,孩子对于死亡这个话题的了解是非常有限的,甚至他们可能连什么是死亡都不知道。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来了解孩子的认知水平:1.谈话:以最轻松的方式,和孩子聊一聊什么是死亡,让他们向你表达他们的想法和看法。
2.书籍:向孩子推荐关于死亡的绘本,然后观察孩子的反应,根据他们的反应来判断他们对于死亡的理解程度。
教案二:为孩子提供真实的信息孩子是非常敏感的,如果我们不给他们正确的信息,那么他们依旧会在心理上产生焦虑和恐惧。
因此,家长需要让孩子知道真实的情况,让他们知道死亡是一件自然而平常的事情。
教案三:不回避问题即便在最艰难的时刻,我们也不能回避孩子的问题。
我们需要给予孩子详细的解答。
如果我们不能回答他们的问题,那么他们会去寻找自己的答案,这可能会导致他们产生更多的恐惧和忧虑。
我们可以告诉孩子:人类每个人都会死亡,但是死亡不是危险的或者不寻常的事情。
教案四: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我们需要让孩子知道他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感受,不论是悲伤还是恐惧。
当我们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就可以通过安慰他们来减轻他们的痛苦。
当我们给予孩子支持是,我们也可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帮助他们真正的正视死亡。
教案五:以积极的态度指导孩子我们需要用积极的态度来引导孩子正确认识死亡。
我们需要告诉孩子,死亡是我们人生经历的一部分,它是自然而平常的。
我们可以告诉孩子,通过了解死亡,我们可以更加珍惜生命,更加珍惜我们周围的人。
教育孩子正确认识死亡,是每个家长面临的问题,掌握这些教育技能可以让我们帮助孩子更好的了解死亡、减轻他们的痛苦并且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态度。
学前教育中认知发展研究论文
学前教育中认知发展研究论文学前教育是儿童发展的重要阶段,其中认知发展是学前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本论文将探讨学前教育中认知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应该如何促进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
一、学前教育中认知发展的重要性学前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帮助儿童全面发展,而认知发展是儿童全面发展的基石。
通过认知发展,儿童可以提高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从而更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在学前教育中,儿童的认知发展取决于他们的学习环境和教育方式。
为了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学前教育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二、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学前教育中的学习资源对儿童的认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该提供各种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包括图书、玩具、游戏等,以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与这些学习资源的互动,儿童可以主动探索、观察和思考,从而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
三、提供适宜的学习活动学前教育的学习活动应该贴近儿童的实际需求和兴趣,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这些学习活动应该包括各种故事讲述、角色扮演、实际操作等,以帮助儿童建立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
通过参与这些学习活动,儿童可以积极主动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重视语言发展语言是认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教育应该重视儿童的语言发展。
教师应该创造机会,让儿童多进行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
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儿童的语言听力能力,通过听故事、听音乐等活动,帮助儿童提高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五、关注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能力是认知发展的核心内容,学前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性问题、推理游戏等形式,引导儿童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还应该关注儿童的观察和记忆能力,通过培养这些能力,提高儿童的思维水平和学习效果。
六、注重培养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认知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儿童的学习策略。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引导,教会儿童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四大基本主题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四大基本主题
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从出生到死亡的心理发展过程的学科。
以下是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四大基本主题:
1. 婴儿期 (0-1 岁):这个时期的主题是婴儿的学习和发展。
婴
儿的发展涉及到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会方面的发展。
婴儿的发展对于后续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2. 幼儿期 (1-3 岁):这个时期的主题是幼儿的认知和情感发展。
幼儿需要通过与环境的互动来发展认知和情感能力,如语言能力、自我概念、社会交往能力等。
3. 学龄前期 (3-6 岁):这个时期的主题是儿童的认知和情感发展。
这个时期是儿童开始学习阅读、写作和数学等学科的重要时期。
此外,儿童的情感发展也至关重要,如自我控制、社交技能和情感稳定性等。
4. 学龄期 (6-12 岁):这个时期的主题是儿童的认知和情感发展。
学龄期的儿童开始进入学校,开始接受正式的教育。
这个时期的发展涉及到学业表现、社交技能、自我概念和自尊等方面。
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发展主题和关键因素,这些主题和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核心内容。
儿童死亡启蒙教育
儿童死亡启蒙教育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家庭的希望,是社会的宝贵财富。
然而,儿童死亡是一个令人痛心的现实,无论是由于意外事故、疾病还是其他原因,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伤痛。
因此,进行儿童死亡启蒙教育至关重要,只有让儿童了解生命的可贵,懂得如何保护自己,才能有效降低儿童死亡的发生率。
首先,儿童死亡启蒙教育需要从生命的可贵和宝贵性入手。
我们可以通过故事、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儿童传递生命的珍贵,让他们明白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都值得被尊重和珍惜。
同时,也可以让儿童了解到,生命是脆弱的,需要我们用爱和关怀来呵护。
其次,儿童死亡启蒙教育需要教会儿童如何保护自己。
在日常生活中,儿童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危险,比如交通事故、溺水、火灾等。
因此,我们需要向儿童传授相关的安全知识和技能,让他们知道如何避免危险,如何在危险发生时保护自己,从而降低意外事故的发生率。
此外,儿童死亡启蒙教育也需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
面对死亡,儿童可能会感到恐惧、焦虑、无助等负面情绪,因此,我们需要引导他们正确看待死亡,让他们明白死亡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而不是令人恐惧的事情。
同时,也需要教会他们如何应对失去亲人或朋友的痛苦,让他们学会接受和面对死亡,从而更好地走出伤痛。
最后,儿童死亡启蒙教育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对儿童的启蒙教育,让他们在家庭中就能够养成安全意识和珍惜生命的习惯。
学校是儿童学习的地方,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安全教育课程等形式,让儿童接受更系统、全面的死亡启蒙教育。
社会是儿童成长的环境,社会各界应该加强对儿童死亡启蒙教育的关注和支持,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成长环境。
总之,儿童死亡启蒙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让儿童懂得生命的可贵,懂得如何保护自己,才能有效降低儿童死亡的发生率,让每一个儿童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希望我们能够共同努力,让儿童死亡启蒙教育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
幼儿死亡教育的研究
幼儿死亡教育的研究
幼儿死亡教育是一个相对较新的研究领域,旨在帮助幼儿理解和应对死亡的概念和情感。
以下是一些关于幼儿死亡教育的研究。
1.幼儿死亡教育的意义:幼儿死亡教育可以帮助幼儿理解生命和死亡的真正含义,培养他
们的同理心和悲痛处理能力,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和情感。
2.幼儿死亡教育的内容:幼儿死亡教育的内容应该包括生命和死亡的基本概念、悲痛的处
理和情绪管理、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等方面。
同时,也应该结合幼儿的心理和认知发展特点,采用适合他们的方式和语言进行教育。
3.幼儿死亡教育的方法:幼儿死亡教育的方法应该多元化,包括故事、游戏、绘画、音乐、
电影等多种形式。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引导幼儿探索和理解生命和死亡的概念,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4.幼儿死亡教育的实践:在实践中,幼儿死亡教育应该注重幼儿的情感和心理需求,尊重
他们的个性和差异,同时也要注重与家长和社会的沟通和合作。
5.幼儿死亡教育的评估:评估幼儿死亡教育的效果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观察、问卷调
查、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评估,以了解教育的实际效果和改进的方向。
总之,幼儿死亡教育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领域,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研究。
通过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技术,我们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生命和死亡的概念和情感,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学前儿童对死亡概念认知特点的研究
1、不可逆性(irreversibility)或终极性(finality),即理解生物一 旦死亡,便不能再复活; 2、普遍性(universality)或适用性(applicability),即理解所有的 生物(只有生物)都会死去; 3、个体性(personal mortality),即理解死亡适用于个体自己的; 4、不可避免性(inevitability),即理解生物最终都必将死亡; 5、终止性(cessation)或无功能性(non-functionality),即理解 死亡后身体和大脑机能都将停止; 6、原因性(causality),即理解死亡最终都是因为身体机能的终止; 7、不可预测性(unpredictability),理解死亡的到来不是事先可以 预测到的。 而有学者将死亡的情绪性也作为死亡概念的本质特征有待商榷,因为死 亡本身是一种生命现象,而死亡情绪性则是一种带有主观性质的社会品 质。
(二)国内对儿童死亡概念认知的研究现状
朱莉琪,方富熹(2006)抽取4、5、6岁学前儿童各 22名,采用个别访谈法探查学前儿童对生物死亡现 象的认知,探查他们是否能根据死亡这一生物属性 区分生物和非生物,以及对死亡的不可逆性和普遍 性的认知。结果显示,学前儿童逐渐能够以“死亡” 现象区分生物和非生物;他们能够正确认识死亡的 不可逆性,也部分认识到死亡的普遍性。学前儿童 对“死亡”的认知没有显示皮亚杰所示的“泛灵论” 和魔法思维,其认知表现高于传统研究所揭示的认 知水平。
研究程序和材料
“死亡话题会谈”:源于国外学者之前所做过的研 究(Koocher,1973;Slaughter et al.,1999; Slaughter, V., & Lyons, M.,2003),测查儿童 对死亡概念所涉及的五个次概念的理解。即死亡的 不可避免性(所有生物最终都必将死亡),适用性 (只有生物才会死亡),不可逆性(死亡是永恒的 状态),终止性(所有身体机能都将停止),原因 性(死亡是因为身体机能的停止)。 具体问题如下:
死亡启蒙教育
死亡启蒙教育
首先,死亡启蒙教育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生命的脆弱和宝贵。
在现代社
会中,孩子们往往会被各种各样的物质享受和虚荣诱惑所困扰,忽略了生命的真正意义。
通过死亡启蒙教育,他们可以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应该珍惜和珍视每一天。
这样的教育不仅可以让他们更加感恩,也能够让他们更加坚强,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其次,死亡启蒙教育可以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死亡是生命
的终结,而人生的意义则在于如何度过这一生。
通过对死亡的思考和理解,孩子们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子,以及如何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他们会学会珍惜眼前的一切,不再轻易放弃,更加积极向上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挑战。
最后,死亡启蒙教育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面对失去。
生命中的每一个人都会
经历失去,无论是亲人、朋友还是宠物。
而正是死亡启蒙教育,让孩子们能够更加理性地面对失去,学会接受和释放。
他们会明白,失去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一种新的开始,是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
总之,死亡启蒙教育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这样的教育,他
们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到生命的宝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好地面对失去。
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健康、积极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在死亡的启蒙教育中茁壮成长,拥有更加丰富、有意义的人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对死亡不可逆性和普遍性的认知
在以上所
/&>%*A12,(*> 67,)’*" 且对动物的成绩好于对植物的
成绩 (配对 B 检验结果 "B1$,(%> 341%"> 67),))’*!
表# 分类作业成绩 $!!%&
用刺激物的生物种类中选择有代表性的 * 种 " 分别 为 $ 人 %#$ 牛 % 和 $ 树 %! 然后问被试两个问题 &+, 不可 逆问题 (- 死了以后会不会再活过来 ’ *"., 普遍性问 题 /是不是所有的 - 都会死 ’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 年
第 *" 卷
第 *期
1*
学前儿童对死亡认知的研究
朱莉琪! 方富熹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 !北京 "#$"$"%
! 摘要 " 目的 # 探查学前儿童 对 生 物 死 亡 现 象 的 认 知 ! 探 查 他 们 是 否 能 根 据 死 亡 这 一 生 物 属 性 区 分 生 物 和 非 生 物 ! 以及对死亡的不可逆性和普遍性的认知 " 方法 # 抽取 " ###$ 岁学前儿童各 %% 名 ! 采用个别访谈的方法 " 结果 # 学前儿 童 逐 渐 能 够 以 $死 亡 %现 象 区 分 生 物 和 非 生 物 & 他 们 能 够 正 确 认 识 死 亡 的 不 可 逆 性 !他 们 也 部 分 认 识 到 死 亡 的 普 遍 性 " 结论 # 学前儿童对 $ 死亡 % 的认知没有显示皮亚杰所示的 $ 泛灵论 % 和魔法思维 ! 其认知表现高于传统研究所揭示 的认知水平 " ! 关键词 " 学前儿童 & 认知发展 & 死亡 文献标识码 ! + 文章编号 ! *,,#-.$**/%,,$0,*-,,1*-,.
’?8@ A’"<$ (
LT@KMJDDI MJ8IUT@G& ODNG8H8V@ U到很多心理学家关 注的问题 " 以往的研究认为 !$ 岁前的学前儿童把死 亡看作是暂时或可逆的 !就像在卡通片里一样 " 这个 年龄段的多数孩子不理解死亡是永恒的 ! 每个人 # 每 个生物最终都会死亡 " 他们认为死去的人继续活在 另一个世界里 " 皮亚杰发现这个阶段的儿童的思维 有以下特征 ,! 泛灵论 ,认为世界上的每个东西都是 活的 " 人总是活的 !死亡只是深睡 " 他们会担心死去 的人是否舒服 !是否饿了 ! 冷了或很孤单 " " 魔法思 维 ,他们给人赋予一种力量 ! 每个人都受别人愿望的 控制 " 人可以因为别人的愿望而死亡 ! 也可以随时活 过来 " 他们相信神话故事 ! 比如相信王子可以变成青 蛙 !死去的公主可以由于得到一个吻而活过来 " 他们 不能认识死亡的不可逆性 "# 人为主义 , 相信事情的 存在是为了人的目的 " 如果玩具坏了能修好 9 人应 该也能治活 "坏的想法和行为可以导致死亡 " 他们可 能会以为是因为自己做了坏事才使亲人死亡的 " $ 到 ( 岁的儿童人为年轻人和健康人不会死亡 ! 只有 老人和生病的人才会死 " 1 到 *% 岁的孩子知道所有
长 "学前儿童对各类别的认知差异在缩小 "即越来越 准确地判断各类别是否能够死亡 ! 简单效应检验发 现 "各年龄组被试对自然物和人造物的成绩都较高 " 且没有显著的年龄差异 " 说明各年龄组学前儿童均 知道非生物不能死亡 " 对动物和植物死亡的认知成 绩 随 年 龄 增 长 ( 动 物 &= /&>%*A12,%"> 6 7,)’) 植 物 &=
中图分类号 ! ’("")*
!"#$%&’’( )&*(+"#,!$ -,+#"$./,+*,0 ’1 2#/.&
234 56-789 :+;< :=->8 ?@A 5BC DE F@GHBI 3@BIHJ9 6GKH8H=H@ DE LKAMJDIDNA! O+P! ’@8Q8GN *,,*,*! OJ8GB
!
!"!
方法和程序
被试 随 机 抽 取 北 京 市 两 所 中 等 水 平 幼 儿 园 $ 岁 #"
岁和 % 岁三个年龄组学前儿童各 && 名 " 男女各半 " 每组被试年龄取足岁前后三个月 !
!"#
程序 采用临床访谈法 " 在安静的房间对被试进行单
独施测 " 由主试记录被试的反应 ! 实验程序分为三 步!
9:;<9 统计分析 " 其中以刺激物类别作为重复测
量变量 " 结果表明 " 年龄的主效应显著 ! = /&>%*?1
’&,)*> 6 7,))’#! 不 同 类 别 的 主 效 应 显 著 != /*>’(@A1 $$,%&> 67),))’#! 年龄和刺激物类别的交互作用显著 !=/%>’(@A1 $,)&> 6 7),)’#! 由表 & 可知 " 随 着年龄增
!"#
不会死亡的例子中有生物 " 或死亡与不会死亡的例 子有冲突 " 例如同一物体既作为死亡的例子 "又作为 不会死亡的例子 ! " 部分区分0 被试在有关死亡的例 子中包含人 " 或是人和动物 " 或是人和植物 " 或仅有 动物或仅有植物 "而非死亡的例子中没有错误 " 即举 例人造物或自然物不会死亡 ! # 能够区分 0 被试所 举死亡例子包括动物和植物 " 或包括人 # 动物及植 物 "且不死亡的例子没有错误 ! 由表 ’ 可以看 出 "$ 岁组和 " 岁 组 被 试 在 该 任 务中多数尚不能以死亡为指标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 多数 % 岁被试能够部分或基本区分 " 即他们能够把 死亡作为区分生物和非生物的一个特征 ! $& 检验结 果 表 明 " 各 年 龄 组 被 试 三 类 反 应 差 异 显 著 "$& 1
’2,&& "341$5 67),)’,
自由提取任务 要求被试从长时记忆中提取
表! 自由提取各类反应的人数 ! 括号内为人数百分比 "
!"#"!
能够 $ 死亡 % 的东西 " 探察儿童是否能够以此为指标 将动物和植物同时提取出来 " 作为一个有别于非生 物的类别 ! 指导语 & 小朋友 "你知道吗 ’ 我们周围有的 东西是会死的 "有的就不会死 "你能告诉我什么东西 会死吗 ’ 给我举几个例子好吗 ’ 还有呢 ’ 你举的例子 越多越好 ! 你能不能再告诉我什么东西不会死 ’ 还有 呢 ’ 你举的例子越多越好 !
#
#"!
结
果
#"’
对不可逆性和普遍性特征的认知 统计结果发现 "$ 岁 #" 岁和 % 岁儿童对这两个 特 征 的 认 知 有 差 异 /= /’>%*A1’*,)*> 6 7),)’A " 年 龄 的
自由提取作业成绩 被试的反应可归为以下三类 & ! 不区分 0 被试
回答不知道 " 或回答死亡的例子中有非生物 "或回答
! 基金项目 " 中国科学院创新工程方向项 目 * 项 目 号 [?PO\%-P]-
生物都会死亡 ! 死亡是正常的 #不可逆转的 ! 不过他 们仍认为自己现在不会死 !老了以后才会死 " 这个阶 段的儿童知道疾病 # 事故都能导致死亡 " 目前的研究普遍认为皮亚杰阶段论框架下的研 究低估了儿 童的认知能 力 " 以 ]@IIXBG 和 <@IXBG 为代表的心理学家进行的儿童朴素理论的研究大大 改变了人们对儿童认知能力的认识 _*‘" 近期的研究 发现 !学前儿童已经有了初步的死亡概念 " ;N=A@G 和 PIB=NJH@T 的研究都 发现 $ 岁儿童 已经知道动 物 和植物都能死亡_%9.‘" 以上是西方儿童的研究结果 " aDKK 等人认为多 数有关儿童生物概 念的研究都忽视了儿童的文化背 景 _"‘ 9 多数研究集中在美国或其他发达工业化国家 的儿童 " 在中国文化里 !$死亡 %是人们很忌讳的一个 话题 !很少有人研究儿童的 $ 死亡 % 概念 " 然而 ! 死亡 毕竟是一个不能回避的生物现象 " 研究儿童的死亡 概念不仅可以丰富人们对儿童认知发展的认识 ! 也 可以为那些家庭中发生不幸变故的儿童进行心理咨 询和帮助提供心理学依据 ! 还有助于对儿童进行热 爱生命的教育 " 本研究探查儿童是否能够把 $死亡 % 作为一种生命现象来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 以及他们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项目号 [.,#^,$*# +
万方数据
! ! @&
CDEFGHG IJKLF+M J4 CMEFEN+M 6HONDJMJPO <JM,’$ :J, ’ &))%
是否能够认识到死亡的不可逆性和普遍性 ! 不可逆 性是指一旦生物死亡 " 就不可能生还 ! 普遍性是指所 有的生物都会死亡 ! 这两个特征也是有关对死亡认 知研究中的两个主要成分 !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