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蒂龙悲剧的文本解读
玛丽悲剧人生的解读:运用弗莱的魔怪原型理论分析《野草在歌唱》中的荒原意象
玛丽悲剧人生的解读:运用弗莱的魔怪原型理论分析《野草在歌唱》中的荒原意象作者:宋明星来源:《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年第03期[摘要]莱辛因为处女作《野草在歌唱》而广为人知,被认为是二战以后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历年来,不断有学者和批评家从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等理论角度来剖析这部作品,主要关注男权社会下女性的悲惨命运以及殖民白人与土著黑人之间的尖锐矛盾。
本文则试图从神话原型批评的视角出发,通过运用弗莱的魔怪意象理论来分析小说中的荒原意象,由此来解读女主人公玛丽悲剧人生的成因,可以看出莱辛在小说中对女性命运的关注。
[关键词]《野草在歌唱》;魔怪原型理论;荒原意象;玛丽悲剧人生[中图分类号]1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918(2015)03-0180-02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3-088[本刊网址]http://一、引言2007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于1919年生于伊朗,而后在非洲长大,具有多重文化背景,还获得了毛姆文学奖、英国皇家文学会荣誉奖等十几项大奖。
她的作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观点犀利且见解新颖,长篇小说代表作有:《野草在歌唱》(1950)、《金色笔记本》(1962)、《天黑前的夏天》(1973)、《裂缝》(2007)等等。
1950年莱辛的处女作《野草在歌唱》一问世,便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小说主要讲述了女主人玛丽,单身到了三十岁,嫁给了农场主迪克,对农场和黑奴特别的憎恶。
后来与黑用人摩西的接触使她的观念与原来的观念产生了矛盾,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据此,历来的研究者们都倾向于从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等理论角度来剖析这部作品,主要关注男权社会下女性的悲惨命运以及殖民白人与土著黑人之间的尖锐矛盾。
本文则试图从神话原型批评的视角出发,通过运用弗莱的魔怪意象理论来分析小说中的荒原意象,由此来解读女主人公玛丽悲剧人生的成因,可以看出莱辛在小说中对女性命运的关注。
“男性凝视”中女性的悲剧命运——重读《长日入夜行》
重读泉州 322 ) 6 0 1
( 华侨 大 学
摘 要:本文尝试 用 “ 凝视” 理论分析 《 日入夜行》,探 讨剧 中所表现的现代 社会 “ 长 男性凝视 ” 的运行机制 以及被 凝视者的 生存状 态 。女 性 主 义凝 视 理 论 认 为 女 性 经 常 以 消极 被 动 的 方 式 迎 合 男 性 的 目光 ,将 男人 的凝 视 内化 为 自我 的 主 体 意 识 。 从 这 个 角 度 对 该 剧 本进 行 文本分析 ,我 们或许 能更清楚地看到奥尼 尔是如何表现 “ 看” 与 “ 被看” 之间权利的拉 锯,如何揭露 “ 男性凝视” 的霸权 色彩。 关键 词:《长 日入夜行》“ 男性凝视… ‘ 凝视”权 力争夺 中图分类 号:IO .3 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6 (0 1 0—0 0 0 6— 2 X 2 1 )1 0 0—0 2
美 国戏 剧 的奠 基 人 、诺 贝 尔 文 学 奖 获 得 者 尤 金 ・奥 尼 尔 ( 88— 18 15 )被誉为二十世纪世界最杰 出的剧 作家之一 。他 一生创作 了 5 93 0多 部作 品,为美 国戏剧乃至世界戏剧 的发展做 出 了重大 贡献。 《 日入夜 长 行》 ( o g a ’s o r y n i t 9 1 L n y u e t Ng ,14 )是 奥尼尔后期 以 自己家庭 D J n io h 为素材 的一 出 自 传体剧本 。该剧成于 14 年 ,至 15 91 96年才首 次上演于 瑞典斯德哥尔摩 ,一经演 出便轰 动剧坛 ,获得 了世界性 的关注 和赞赏 , 并助奥尼尔第四次荣膺普 利策奖 。 《 日 长 入夜行》 是一 出四幕剧 。整个故事 发生在 蒂龙家消 夏别墅 的 起居室。全 剧矛盾 冲突的焦 点是母 亲戒毒 和t J 子埃德 蒙患肺结核 。在 jL , 本剧中 ,蒂龙一家四 口的爱恨 情感 和权力关 系在 相互 的 “ 看” 与 “ 被 看” 中得 以清晰地再现 。最后 ,女主人公玛丽迷失在丈夫和儿子的 “ 凝 视 ” 中 ,沉 醉于 美 好 的 回忆 中 。 以往国内对该 作品的解读 多从剧本 的 自传色彩 出发 结 合奥尼尔 的 社会悲剧观 ,对作 品人物的悲剧命运进行探讨 和分析 ,从 而得出作 品是 在探讨现代人的困境的结论 。汪 义群认 为该作 品 “ 不仅是奥尼尔对 自己 生 活 的 总 结 ,也 是 对 他那 个 ‘ 离 破 碎 、没 有 信 仰 ’ ‘ 去 了 自 己 的 支 、 失 灵魂 ’的时代 的精神危机 的曲折反映” 。“ 尤金 ・ 奥尼 尔用 自己的一生 创作了 《 入黑夜 的漫长旅程》,通过埃 德蒙 ・蒂隆的 内心表 白,揭示 进 了现代人本体的生存 困境 。《 进入黑 夜的漫长旅程 》是 尤金 ・奥尼尔一 生探求幻想破灭的总结 ,人类是异 常脆弱 的,人生充满 了失败 ,生命注 定 悲 剧 性 。 本 文 试 图 另 辟 蹊 径 ,从 2 ” O世 纪 末 兴 起 的 “ 视 ” 研 究 角 凝 度切人 ,将蒂龙一家四 口的爱恨情感放在 “ 凝视 ” 的框架 中,进一步探 讨 “ 性 凝 视 ” 中 玛丽 主体 的建 构 及 她 与 其 他 家 庭 成 员 间 权 力 的 争 夺 。 男 萨特 (.P a r , 9 5— 90 J .S re 10 1 8 )在 他 的代 表作 《 在与 虚无 》 t 存 中提 出了 “ 他人的注视”命题 ,并加 以讨论 。他人 的注视是塑造我们主 体性 的决定性力量 。他人的注视是压力和威胁 ,隐含 一种权利斗 争。不 仅如此 ,他人的注视通过 内化的形式对我们的主体构建产生影 响 ,从 而 我 们 由 “自为 的 人 ” 异 化 成 “ 他 的 存 在 ” 为 。 拉 康 ( aq e aa , Jcu sL en 10 9 1—18 )从心理学角度提出的镜像 凝视理论同样证 明他者 的注 视对 91 自我意识建构的决定作 用。拉康 认为 “ ‘ 凝视 ’不仅 是主体 对他者 的 看 ,而 且 是 作 为 欲 望 对 象 的 他 者 对 主 体 的 注 视 。 因此 ,凝 视 是 主 体 向 他 者欲望陷阱 的一 种 迷人 ,是 他者 的 目光对 主 体 欲 望 的捕 捉 ” 。福柯 ( ce Fu al 12 Mi l ocut 96—18 ) 的全 景 敞 式 监 视 理 论 进 一 步 探 讨 了凝 视 h , 94 与主体建构 的关系 ,聚焦于权力对观看方式 的渗透。 “ 非个 人化 的全 景 敞式凝视是规训社会的有效工具 ,是 ‘ 权力 的眼睛 ’ ,它将 人变成 了 自 己 的监 视 者 ,权 力 实 现 了 自动 高 效 的 运 转 。凝 视 的 目光 所 及 之 处 , 尽 被 社 会 规训 网络 所 覆 盖 。 ” 美 国著名 电影理论家劳拉 ・ 穆尔维 ( ar l y 9 1一 ) 17 LuaMuv ,14 e 95 年发 表的 《 视觉快感与叙事电影》 被认为是 当代 电影研究 和女性 主义理 论 中最为重要 的作 品之一 。在这篇文章 中,她认为 “ 在一个 由性 别的不 平衡所安排 的世界 中,看 的快感分为主动的/ 男性和被动 的/ 女性 。起决 定性作用 的男人 的眼光把他 的幻想投射 到照此风格化 的女人形体 上” 。 因 而 ,女 性 在 父 权 社 会 中沦 为 “ 性 凝 视 ” 的 客体 ,并 在 这 种 凝 视 中错 男
浅析《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玛丽人生悲剧的根源
浅析《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玛丽人生悲剧的根源作者:张阿林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09年第02期[摘要] 现实主义悲剧《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是尤金?奥尼尔剧作生涯的顶峰。
本文试图多维度探究剧中重要角色-玛丽悲剧人生的复杂根源:社会因素,人性弱点,家庭成员的隔阂与伤害,奥尼尔早年不幸生活经历的影响和他的悲剧命运观。
[关键字] 《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玛丽;悲剧;根源0引言契訶夫有句名言:全部含意和全部的戏剧都在人的内部,而不在外部的表现上(契訶夫,1997:384)。
20世纪西方戏剧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向人的心灵深处内化,在情节的推进,事件的层层冲突中,着重人物情绪、思想感情变化的揭示。
尤金·奥尼尔是美国严肃戏剧的奠基人,也是美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剧作家。
他一直致力於以最大限度关注“主观世界(特别是精神、情绪、思想)的赤裸、强烈的呈露”(袁可嘉,2003).《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是奥尼尔以自己家庭四名成员为原型,沾满“泪和血”的一出传世佳作;《旅程》中的母亲玛丽即是奥尼尔在遵循关注人的内心真实原则上塑造出的成功悲剧艺术形象。
1悲剧和悲剧观1.1悲剧的定义舞台上的悲剧来源於生活中的悲剧。
对於生活中的悲剧,鲁迅先生曾鞭辟入里地概括成“有价值的东西的毁灭”。
叔本华从悲剧的审美心理角度,认为悲剧是对“求生意志的否定,是通过揭示生存的虚妄而获得解脱的一种审美活动”。
(王润生,1988:2)亚里士多德却从悲剧成因的角度看待悲剧:悲剧是正常人由于性格过失而使自己陷入悲惨的结局。
然而,为什么是悲剧(而非喜剧)留给人更强烈的心灵震撼和更永恒的艺术魅力呢?人们到底该如何认识悲剧的本质?我们不妨结合鲁迅先生的表述,将舞台上的悲剧重新下个定义:“把生活中有价值的东西之毁灭过程再现出来给人看”。
(王润生,1988:2)不管什么样的悲剧,不管各自成因是什么,不管它们以怎样的情节焕发观众的共鸣,之所以能普遍激发观众凄凉沉痛的情感,是因为所有悲剧都有一个共性:某种值得保留或追求的美好事物的丧失。
进入内心世界的漫长旅程-对奥尼尔剧作《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玛丽·蒂龙的精神分析
进入内心世界的漫长旅程-对奥尼尔剧作《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玛丽·蒂龙的精神分析童20OO年第6期中山大学论丛第2o卷SI脚IEMENTT01HEJ0URNAL0FSUNYAENI『NI,唧SnYNo.620I的V01.2o进入内心世界的漫长旅程——对奥尼尔剧作《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玛丽?蒂龙的精神分析冯苋苋(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510275)摘要:文章以德裔美籍女性心理学家卡伦?霍尔奈的成人性格结构和防御策略理论为基础,对奥尼尔剧作(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女主角玛丽?蒂龙进行精神分析,挖掘其表层行为下的深层动机,通过解释个人面对与环境的冲突以及复杂的内心冲突而采取的对策,揭示出蒂龙家家庭悲剧的心理根源.关键词:精神分析;人际防御策略;内心防御策略中图分类号:I56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1792(2oo0)06-00107—07由弗洛依德创立的风靡20世纪的精神分析学,不只是一种医学思想,心理学理论, 还被扩展为世界观,哲学方法,并成为当代西方最有影响的批评方法和批评模式之一.它把文艺看成是一种无意识活动的结果,以揭示文学活动中潜伏的各种无意识的动机为目的,认为表层动机不过是无意识深层动机的派生物或替代物.其研究重心在于艺术的内容与潜藏的无意识层,对于作家来说,不在于他要表现什么,而在于他实际表现了什么;对于作品来说,不在于它明确的显意,而在于它不明确的隐意;对于读者来说,不在于他以为看到了什么,而在于他暗地里得到了什么;对于作品的人物来说,不在于他行为的表层动机,而在于他的深层动机.本研究试图采用此方法,以德裔美籍女性心理学家卡伦?霍尔奈的成人性格结构和防御策略理论为基础,从现象到本质,从结果到原因,从结局到开端地分析尤金?奥尼尔的着名悲剧(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女主角玛丽?蒂龙的表层行为,挖掘其深层动机,解释她的思想,感情和行动,找到其无意识的原始动力和动机,阐释悲剧发生的因由. 一,引言:卡伦?霍尔奈及其成人性格结构和防御策略理论用精神分析法研究文学人物的一个弱点是其运用的历时分析法,用过去的思想方法解释现在,因为它强调幼儿期的起因,依靠幼儿期的经历来解释成人的行为,必须假定文本中没有的人物早期生活;而事实上,成人生活有其儿童时代早期的起因,但同时又是复杂的演变过程的产物.但以卡伦?霍尔奈的理论为基础没有这种缺陷,因为它使我们能够根据人物当前的种种防御策略分析他们.卡伦?霍尔奈,柏林精神分析学会和美国精神分析学会创始人,她用文化和不正常的人际关系,而非生物学的观点解释神经症,系统地描述了个体为了对付精神需要的挫折而-收稿日期:2OOO一09—10作者简介:冯苋丸(1973一),女,河南鹤壁人,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1O7产生的防御策略.她把人的健康发展看作是一种自我实现的过程,把不健康的发展看作是一种自我异化的过程.自我异化从一种对"基本焦虑"的防御开始,这种基本焦虑是孤独感,无助感和敌意感引起的一种"根深蒂固的不安全感和模糊的疑惧感"(Homey,1950?18).这种焦虑导致儿童以及后来的成人自发地想出对自己损害最小的方法去对付和控制它们,从而从内心深处补偿自己微不足道,残缺不全的感觉,从而减轻焦虑,为其敌意提供一种安全的宣泄途径.霍尔奈归纳出的人际防御方式有三种:谦卑的或顺从的方式迁就别人,进攻性或自大的方式与人为敌,以及以超脱的方式与世无争.在每种防御措施中都有一个与基本焦虑有关的因素突现出来:顺从方式中的无助感,进攻方式中的敌意感和超脱方式中的孤独感.在焦虑最初发生时这三种感觉并存,人们采取的是全部的防御措施,但三种措施之间的互相冲突的价值结构和防御体系使人们陷于内心冲突,为获得解脱将强调其中之一,从而变得绝对谦卑,自大或超脱,而抑制并谴责其他倾向.但当主导性的处世方式失败时,就会乐于接受被抑制的其他策略.人与人之间种种关系引起顺从,反对和脱离人们的倾向及冲突时,随之而来的心理冲突产生心灵内部防御策略.为补偿自我憎恨感和无助感,个体会创造一个"理想化形象",达不到此标准的任何事物将被视为毫无价值,从而产生一个"被鄙视的形象"(Homey,1950:22).理想化形象是根据主导性人际策略塑造的,而被鄙视的形象则反映了最受到抑制的策略,自我憎恨是内心防御策略的最终产物.当个体确信他是自己想象中的人时,这一形象就演变成自我.霍尔奈假设了四种自我:天然的自我,理想化的自我,被鄙视的自我和实际的自我,天然的自我和实际的自我之间的距离取决于一个人的自我实现或自我异化的程度.在<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一剧中,作为家中唯一的女性,玛丽?蒂龙属于弱势群体,容易受到伤害,应当受到保护,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正是脆弱的她直接造成了家中不幸的现状——由于她对吗啡的迷恋,他们一家人生活在自我责难和互相抱怨中.但是,在这样的表层现象之下埋藏着怎样的深层动机呢?玛丽身上体现出来的如此强烈的矛盾性起源于哪里?她对自己,对家人又爱又恨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曾经高贵优雅的她会不可自拔于吗啡带来的幻觉世界?是什么造成了她充满悲剧色彩的一生?只有理解她的焦虑,防御和理想化形象,体会她在环境和内心的冲突中所受的煎熬,我们才能挖掘其无意识的原始动机,了解蒂龙一家悲剧的心理根源.二,玛丽的人际防御策略玛丽的焦虑在她出场的一刻就展现在观众的眼前了:外表显得女孩子气,天真无邪,毫不做作,但她对自己双手和头发的敏感显示了她神经质的紧张:"这双手曾经很好看,手指纤细修长,但……现在怪难看的,好像有残疾.人们避免看她的手,因为大家意识到她对手的外观特别敏感,而且她还为自己无法控制神经紧张而招惹别人看她的手感到羞辱,大家就更加小心了.""发现杰米用一种忧虑的眼光审视她,……她的手抖抖擞擞地举到发际"(第一幕).她对手和头发等外观上的敏感,事实上不过是她内心的无助,恐惧和敌意的外化,她真正为之焦虑的,是这样一个事实:她在被她爱的家人伤害的同时,也给爱她的家人带来了伤害.而这个结果,源于她面对精神压力产生的自恋,谦卑和报复几种108防御倾向的综合作用.当她还生活在她父亲的家时,玛丽是快乐无忧的,她的生活内容很单纯:豪华的家, 修道院良好的教育环境,丰富而成功的社交活动以及溺爱她,满足她一切需要的父亲.那个时候,她没有体验过痛苦和挣扎.但是,自从她嫁给詹姆斯?蒂龙之后,一切都变了.蒂龙的爱尔兰后裔和演员的双重身份使她的尊严和社会地位严重受挫,过去的女友疏远她,新英格兰人看不起她.她唯一的希望,丈夫蒂龙,竟然是一个吝啬成性的小气鬼,带给她的只是颠沛流离的流浪生活,社会地位低下的朋友,孤独的等待和没完没了的厄运:不争气,游手好闲,嫉妒弟弟的大儿子,夭折的二儿子,体弱的,直接造成她吸食吗啡的/hJL子.她是放弃了自己做修女,做钢琴家的理想,为了爱他而嫁给他的,可婚后的现实一次又一次地打击她浪漫的情感,使她的希望破灭.拥有这样人生轨迹的玛丽,面对命运的这般捉弄,必须不断调整自己的处世方式,寻找宣泄的途径来减轻内心的焦虑.有的评论家指责玛丽自私,怀恨,存心报复和不负责任(弗洛依德,1993:535),这样的结果是由她的人际防御策略直接决定的.就玛丽的成长环境而言,在优越的家庭背景的培养熏陶下,她的主导性处世方式是霍尔奈定义的自大主导型,正是这种心理因素导致她面对精神危机的挑战时选择了一些悲剧性的防御措施.霍尔奈将自大主导型处世方式分为三类:自恋型,完美型和报复一侵略型.自恋型的人"往往是受宠或受钦佩的孩子",设法通过"自我赞赏和施展魅力"去主宰人生,认为自己是命运的宠儿,世界是无微不至的母亲,需要"以赞颂和忠诚的形式不断证明他对自己的评价",只要自己坚持梦想和要求,人生便注定给予他想要的一切(Homey,1939:57).但是,如果他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在不利环境中就极易产生自我情感障碍,并把它归咎于厄运或自己的错误,从而在心理上产生对环境的谴责欲望和对自我的憎恨,或者迫使自己谦恭避让以改变现状.玛丽的父亲对她的宠爱,在剧中被多次强调,证明了她父亲的溺爱对她的人际策略的影响非同一般.在潜意识中,少女时期的玛丽形成了对命运的要求:她应该生活在父亲般的爱护中,同样,她应该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一切,就像她的父亲满足她所有的要求那样.但是,她离开了父亲的呵护,因为她相信另一个男人可以给予她同样的,甚至更多的爱.风度翩翩的詹姆斯?蒂龙走进她的生命时,她把他和他扮演的角色混为一谈,演员头上的光环和演员生活表面上的丰富多彩为她打开了通往另一种生活的大门.她意识到了自己人生的欠缺,迫不及待地希望在婚姻中得到补偿.于是,还没有来得及真正了解这个人,她就放弃了自己的两大心愿,认为"最大的理想就是做他的妻子"(第三幕第一场).可是,她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遭遇了难以预料的阻力,甚至可以说,她根本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尽管在第一幕她在儿子面前维护丈夫的形象,在第三幕中努力告诉凯瑟琳他们之间多么相爱,但在她的内心深处,从新婚开始,种种焦虑就已经在逐渐滋长,所以随着剧情的发展,我们最终从她的独自中读到了她积聚已久的潜意识里的憎恨.一旦当她意识到自己无法像在父亲家里一样受宠,周围世界不能满足自己的要求,她得不刮自己想要的生活时,她的主导性处世方式势必受到冲击,于是非主导性的倾向便开始起作用.为了恢复她的骄傲,玛丽开始调整自己的防御策略.自大型的人的骄傲受到威胁时,常常会转变为较为谦卑的态度.就玛丽而言,当危机出现时,对她身边的人,她首先选择的是谦卑顺从的方式,这是一个势单力薄而又渴望得到爱的女人自然的反应,就像1o9在剧中当她意识到3个男人对她重新吸毒的怀疑时,她先采取了博取他们同情的策略.顺从型的人克服基本焦虑的方式是:博得别人的喜爱和认可,出于他对他们的需要来控制他们.但是,如果他觉得他的顺从不能给他带来自我牺牲应得的报偿时,情神危机就出现了:他可能会对上帝的公正失去信心,或者得出结论认为自己是有罪的人.娇生惯养的玛丽随着丈夫的旅行剧团到处奔波,孤单地在酒店里等待流连在酒吧和俱乐部的迟归的丈夫;为了陪伴丈夫,她把年幼的-)D子尤金丢下;甚至容忍不务正业的杰米,并对导致她吸毒的艾德蒙充满怜爱,这些都是她调整自己处世方式的努力.但是她的爱和忍耐的结果,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和更多的伤害:他们从来没有过真正的家,丈夫嗜酒的恶习从未改变,尤金夭折了,杰米一事无成,艾德蒙患了肺病.根据霍尔奈的学说,顺从的人事实上是压抑了各种强烈的进攻性倾向,而一旦其生存哲学失败,顺从策略反而会增强敌对情绪.为了避免自我憎恨和别人的敌视,他必须压抑和掩饰他的愤怒或证明他的愤怒有正当理由,因此,在戏中,当她清醒时,我们不难看到她一次又一次有意识地压抑自己的不满.但是,潜意识里的怨恨却逐渐滋长.对于玛丽,顺从策略原本只是她面临危机时求生存的一种手段.如果这种手段无效,她只好再次调整自己的处世方式来寻求内心的平衡.既然顺从策略仍然不能带给她理想的生活,甚至不断打击她对生活的信心,挫败感唤醒了她心底压抑着的敌意,令她强烈地感到周围世界的威胁,于是,她转而求助于自己主导型处世方式自大型的另一种表现:傲慢一报复型.她采用的报复工具,就是笼罩着蒂龙一家的阴影:吗啡.她选择的时机,是在生艾德蒙之后,因为,正如她所说的,"生艾德蒙是我实在受不了的最后打击".经过这些年的厄运,她有一种为她所受的伤害进行报复的需要,但在此之前,她没有一个充分的借口来直接证明婚姻带给她的痛苦和表现她对家人的愤怒.而这一次,她终于有机会宣泄多年以来的积怨:她患病,是艾德蒙的缘故;她吸食吗啡,是丈夫的错.至于对杰米,自从尤金死后,她就没有原谅过他,因为她相信他是出于嫉妒而故意把麻疹传染给尤金的.她沉迷于吗啡,直接原因是生艾德蒙时病得很重,被丈夫请来的庸医用吗啡止痛的结果(第二幕第二场).在一种意义上,这是她生活在幻想中,游离于环境之外,逃避现实的努力,但在另一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她对造成自己悲剧的家庭成员的报复性的惩罚,目的在于让他们为了曾带给她伤害而内疚,懊悔,令他们体会她曾经体会过的煎熬和内心挣扎.虽然她达到了目的,但她无法快乐,因为这种报复与她内心其他的防御措施互相矛盾,她的内心被冲突撕裂着.三,玛丽的心灵内部防御策略外界因素带来的压力使她内心的焦虑不断强化,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冲突迫使玛丽调整自己的人际防御策略,但是同时她也必须面对这些策略与她自己原有的价值观念之间的冲突,并寻找途径来减轻内心的焦虑和自我谴责的欲望.根据霍尔奈的学说,个体按照自己的主导性人际策略规定了一个理想化的形象,只有当他成为他的理想化形象时他才会感到生命的价值.但是,由于不同的处世方式赞扬不同的特性,理想化形象往往是矛盾的,因此也是难以实现的.理想化形象导致了"骄傲体系"的内心防御结构的形成,包括"神经症骄傲","神经症要求"和"行为准则",所有这些最终使自我憎恨感更加强烈(Homey,1950:24).110玛丽的理想化形象在剧中被多次提及,即"当修女,当钢琴家".这样的理想,是少女时期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的她,为自己的家庭和教育背景感到骄傲,渴望永远生活在被赞赏和宠爱的世界,保持纯洁优雅的自我的内心防御体系,和她当时自恋型防御策略的必然结果.但是,自从与蒂龙一见钟情,她就把这两大心愿全忘了,将理想化的形象更改为做他的妻子.伴随着这样的理想的出现,她的骄傲和要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作为妻子,她的骄傲来自于丈夫的爱护和认可,这一点代替了她现实的自信和自尊;她最大的要求,是一个像她父亲的家那样的一个真正的温馨和睦,井井有条的家,使她有机会做一个真正的妻子.为了实现这个理想,她调整了自己的行为准则,更改了处世方式.在谦卑顺从的倾向指引下,她试图用自己对他人的爱来博取他人的爱,以满足自己内心的需要.但是,正如我们上文的分析所表明的,在现实中,丈夫的吝啬和儿子的冷落使她的骄傲崩溃,流离的生活和敌对的人际关系使她的希望落空,不切实际的行为准则使她内心焦虑不堪——她的理想破灭了.骄傲的崩溃产生自我轻蔑和绝望;当要求遭到拒绝时,个体会作出愤怒,抗拒等反应;为防御自我厌恶,她采取了一些策略,但随之形成的一系列行为准则不能帮助她实现理想,反而背离了理想,于是内心深处过去的努力留下一片阴影,构成一个被鄙视的形象.失败使她一方面怨天尤人,另一方面把错误归咎于自己.她既怨恨家人,又鄙视自己.因为没有达到自己对生活的要求,她否定了这种策略和人生的价值,误认为被鄙视的形象就是真正的自我.在这样的精神压力下,自我憎恨是内心防御策略的最终产物,具有极大的破坏力,它能够放大个体的无助和失败感,导致最终的自暴自弃.但是,因为它太痛苦而无法直接面对,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自我憎恨是一种无意识的过程,它通过两种外化的方式防止自我受伤:积极外化是把它转化为对人生,命运或他人的敌意,消极外化则有意识地将惩罚针对自我,却认为是外来的压力的结果.因此,玛丽最终求救于吗啡,既表现了她"对生活中的失败的自我怜悯"(弗洛依德,1993:534),也是一种通过自我惩罚去躲避危险的手段.她背叛了宠爱自己的父亲,背叛了自己的理想和信仰,却没有实现自己做贤妻良母的新理想,而且不得不面对互相关爱却互相伤害的一家人.她完全没有了骄傲,也失去了对自己的信心,只好在吗啡带来的幻觉中让自己回到从前,在虚幻中追寻少女时期的理想,恢复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失去了的骄傲.这种行为的结果,意味着她所有实现理想化自我的努力,种种行为准则的彻底失败,她再也不能成为一个好妻子,好母亲,也不再是父亲的乖女儿,修女们的乖学生,反而成为被鄙视的自我.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她对吗啡的迷恋与她理想中的纯洁优美的自我之间产生激烈的冲突,再度加重了她内心的自我憎恨.除了憎恨,在她不断调整人际策略的同时,她也难逃自我责备,也就是负疚感.她的实际生活与父母的期望相距甚远,因此她对敬爱的父母心怀歉疚;她的疏忽导致尤金的死亡,她感到自己难辞其咎;就连艾德蒙的身体不好,也被她解释为"都是我的过错"(第场).她的软弱令她沉湎于吗啡带来的幻觉,而给家人带来精神折磨更是她千方百计要掩盖的谴责自我的因.这些歉疚压抑在心底,进一步迫使她慌不择路地寻求解脱,想在虚幻的世界中远离现实的煎熬,于是在她的内深处形成了无法逆转的恶性循环在种种内心的防御策略的作用下,玛丽孤苦,无助的境况不仅没有改观,反|币日益恶化她眼睁睁地看着丈夫和儿子伤心地离开执迷不悟的她,从醉洒中寻求解脱,令她更加孤独无助,自怨自艾.111苦难往往把人变得狭隘自私,原因就在于这些错综复杂的心理动机.一理想化的自我和被鄙视的自我之间的距离,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不断增大,导致玛丽天然的自我和实际的自我之间的距离增大,意味着她自我异化的程度不断加深和越来越浓厚的悲剧色彩.从天真无邪的美丽少女,到婚后孤独无助的受害者,再到最后措辞尖刻,有毒瘾的报复者,玛丽的内心冲突的根源,在于她在面对外力造成的精神压力之下先后采取的两种相互冲突的内心防御策略,树立了两个相互矛盾的理想化形象,挣扎于两种互相矛盾的理想化形象之间,使自己的人生偏离了航道,最终变成了为自己内心所鄙视的形象.所以她宁愿把自己藏进雾中,沉迷于吗啡中,逃避现实的困扰,活在幻想,追悔和自责中.虽然奥尼尔在整出戏剧中只是描写了蒂龙一家在一天内的活动,但在心理学理论的帮助下,我们可以透过这一天的时间界限,慢慢地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体会这个家庭从组建之日起一直延续下来的人与人之间的爱和恨.如果说家人之间的爱是血缘关系下的必然,恨就应该是在环境的压力下人际关系逐渐紧张,以及人与人之间采用不同的防御策略而存在分歧导致的悲剧.戏剧开端家人之间表面上的和睦和互相理解,证明了他们为了维护相互之间的关系所付出的努力.但是,正像玛丽说的:"生活给我们安排了的一些事情,我们既无法推脱,又无法解释"(第二幕第二场).之所以无法解释,正是因为在一个群体内部的所有相互联系的人们各有各的处世方式和防御措施,其无意识层的深层动机往往以不可预料的,超出自我控制能力的突发事件为表面现象,这一方面导致人与人之间关系越来越错综复杂,另一方面也干扰彼此对命运的信念.就像对玛丽的分析所体现出来的,蒂龙一家四口,每个人都承受着命运的挑战,并引发精神危机,要_/厶是他们自己违反主导性处世方式的规定,要么是周围世界未能满足他们的要求.他们的主导性处世方式受到冲击,非主导性倾向开始起作用.他们经历强烈的内心冲突,在企图恢复他们的骄傲,修正他们的防御策略的过程中,他们的行为和处世的方式给家庭和其他人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使每个人都感到孤独,不安,只好求助于自己可以接受的逃避手段来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参考文献]l1JHomeyK.1939.NewWaysinPsyclwanalysis.NewY ork:W.W.Norton&company, Inc.1950.Neuros/s&HumanGrowth:theStrugg/eTowardSelf-Realization.NewY ork:W.W.Norton&am p;company,hc.[2]尤金.奥尼尔着,欧阳基,蒋嘉,蒋虹丁译.榆树下的欲望漫长的旅程.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3]弗吉尼亚?弗洛依德着,陈良廷,鹿金译.尤金?奥尼尔的剧本:一种新的评价.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4]卡伦?霍尔奈着,雷春林,潘峰译.精神分析新法.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5]伯纳德?派里斯着,叶兴国译.与命运的交易.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6]诺曼?N?霍兰德着,潘国庆译.后现代精神分析.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1l2(责任编辑赵洪艳)TheReader'SLongJourneyintoHerMind——APsychoanalyticalStudyofMaryTymneinLongDay'sJourneyintoNightAbstract:Inherinvestigationofneuroticneedsandadultcharacter,KarenHomeydevelopsat heo~ofcopingstrategiesincludingcompliance,aggressionandwithdrawa1.Basedonhertheory,t hepresent articleattemptstomakeapsychoanalyticstudyofMaryTyrone,theheroineinLongDay'sJour neyinto NightandtofigureoutthepsychologicalbasisofthetragedyoftheTyrones'.。
叙述、认识、剖析与反思——解读《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女主人公玛丽的人物形象
叙述、认识、剖析与反思——解读《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女主人公玛丽的人物形象作者:祝丽萍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祝丽萍(东北石油大学外语学院,黑龙江大庆 163318)摘要:尤金·奥尼尔的自传体剧本《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以朴实的语言描写了一个家庭的不幸生活,塑造了一个典型的悲剧人物形象。
作者在深刻描述与女主人公玛丽的悲惨人生有关联的几个主要人物基础上,分析了造成玛丽人生悲剧的根源,揭露了男权社会中存在的丑恶现象和严重的社会问题。
作者对女性的自我解放持有一种悲观的态度,他认为:在以男权为主导的传统社会中,作为弱势群体的女性只能屈服于男性,默默地忍受着男性的歧视和压迫,她们对男性的任何反抗都是徒劳的,是没有希望的,她们只能臣服于男性之下,别无他路。
关键词:叙述;认识;女性主义;人物形象中图分类号:I207.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1)04-0109-02一、引言尤金·奥尼尔是美国20世纪严肃戏剧的奠基人。
他的现实主义戏剧广泛地反映了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生活问题和作者对于这些问题的看法。
他的许多作品深刻地反映了美国的现实生活,揭露了这个社会存在的种种丑恶现象和严重问题。
但他对于这些现象和问题,有时不免做出唯心主义甚至神秘主义的解读,并且采取了悲观的态度。
观看奥尼尔的戏剧作品,总有一种心头沉重的感觉,体味到浓郁的悲剧色彩。
奥尼尔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他卓有成就的戏剧创作,标志着美国民族戏剧的成熟。
1940年,尤金·奥尼尔写了一部重要的自传体戏剧《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描写一个家庭的不幸生活。
在《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作者通过一系列平行人物的比较,描述一系列平行的事件,来映衬主要的人物与事件,该剧具有强烈的自传性质。
剧中的父亲蒂龙曾经是一位演员,但却为人吝啬,在家中独断专行。
母亲玛丽由于丈夫的演员职业遭受社会偏见,与朋友和家庭断绝交往,多数时间独自一人呆在廉价的旅馆里虚度光阴,无处倾诉自己的心声。
《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悲剧探析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教研探索《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悲剧探析◆周红燕尤金奥尼尔的《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是美国最有代表性的悲剧之一,他描述了泰伦一家在一天之内的活动,并通过人物的回忆和自白描述了过去的生活,同时也暗示了造成家庭悲剧的原因。
本文分析了造成这种家庭悲剧的原因,并从象征主义角度浅析了“雾”的象征意义。
悲剧象征主义雾尤金奥尼尔是第一位获得世界承认的美国剧作家,这不仅是因为他一生创作了30多部戏剧作品,四次获得普利策戏剧奖,也不仅仅是因为他是唯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剧作家,更重要的是因为他“继承和发展了自古希腊一直到易卜生和斯特林堡的西方戏剧传统”,把美国戏剧带入了世界剧坛。
“他一生以深沉的情感反应了美国人民的生活、思想、迷惘和追求,又对各种艺术风格和流派做了广泛的探索和实践,大大丰富了戏剧艺术的表现手法。
”因此,尤金奥尼尔被尊为美国戏剧之父。
《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Long Day’s Journey i n t o Nigh t,以下简称《旅程》)是奥尼尔的自传性作品,奥尼尔在剧本扉页上写到:“我用血和泪在这个剧本里写下我早年的心酸。
”“《旅程》是奥尼尔垂暮之年对自己父母、兄长的深切怀念和沉痛悲悼,是作者用戏剧手法描述的有关人生自省和自谴的精神旅程。
它在揭示人性的弱点、亲情的伤害性和家庭悲剧构成等方面,有着广泛的意义。
”因而许多评论家将该剧看作是20世纪美国戏剧的代表作。
《旅程》通过一天中的四个场景展示了泰伦(又译作蒂龙)一家的全部悲剧生活,它有两条故事线索:一条是玛丽毒瘾的复发、隐藏、发现和精神崩溃,另一条是小儿子艾德蒙肺结核的猜测、确诊和疗养院的选择。
在这些线索背后作者展现了每个人物的心灵世界和他们的精神旅程。
爱、恨、指责和绝望的情绪充满作品。
所有人都指责泰伦的吝啬———指责他贪便宜请庸医致使玛丽吸毒上瘾,从而导致了家庭的悲剧,责备他不舍得给艾德蒙找所好的疗养院,而泰伦自己也在酒后承认自己因为害怕变穷而吝啬。
尼罗河上的惨案读书报告
关于《Death on the Nile》的读书报告这部悬疑小说是著名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代表作。
阿嘉莎.克莉丝蒂(Agatha Christie,1890-1976)生於英格兰的Devonshire。
克莉丝蒂早年丧父,小时候并未受过正规教育,多靠母亲的指导与自修来充实自己。
24岁(1914)时,本名阿嘉莎.玛丽.克那丽莎.米勒的克莉丝蒂嫁给了英国皇家空军军官阿奇坡.克莉丝蒂(ArchibaldChristie)后改姓夫姓。
第一次大战期间她曾加入医疗机构担任护理工作,有机会接触并认识各种毒药的药性,因而垫定了日后小说中对於药性运用的基础。
在这段时间中,她时常与姊姊玛姬一同阅读侦探小说,并且一起讨论讨论其中的布局与情节,因而勾起了写作的兴趣,并且写下了其第一本侦探小说The Mysterious Affair at Styles。
不过当时曾遭多家出版商退稿(与科南道尔当年的境遇一样),最后终於在1920问世。
克莉丝蒂这一次的婚姻生活并不顺利,生活环境也不顺利,但正是其坎坷的经历给了她丰富的写作素材。
阿加莎·克里斯蒂被誉为举世公认的侦探推理小说女王。
她的著作英文版销售量逾10亿册,而且还被译成百余种文字,销售量亦逾10亿册。
她一生创作了80部侦探小说和短篇故事集,19部剧本,以及6部以玛丽·维斯特麦考特的笔名出版的小说。
著作数量之丰仅次于莎士比亚。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第一部小说《斯泰尔斯庄园奇案》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战时她担任志愿救护队员。
在这部小说中她塑造了一个可爱的小个子比利时侦探赫尔克里·波洛,成为继福尔摩斯之后侦探小说中最受读者欢迎的侦探形象。
1926年,阿加莎·克里斯蒂写出了自己的成名作《罗杰疑案》(又译作《罗杰·艾克罗伊德谋杀案》)。
1952年,她最著名的剧本《捕鼠器》被搬上舞台,此后连续上演,时间之长久,创下了世界戏剧史上空前的纪录。
一部美国的现代《失乐园》——从A.J.格雷马斯的符号矩阵模式解读《长日入夜行》
J o u na r l o f Hu a i b e i No r m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P h i l o s o p h y a n d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
一
“ 大声 自言 自语 ” , 众人坐在舞 台周 边静静倾听 , 成 为背景 ,
这种设置颠覆 了 2 O世 纪 初 美 国 文 坛 视 女 人 为 男 人 附 庸 的
书写定势 。其次 , 玛丽控制着情 节的走势 , 父子频起争端 , 玛丽的 只言 片语 甚至其 出场本 身便 足以平息干戈 。再次 , 玛丽掌握着众人 的情 绪甚至命 运 ,她 的返家使詹姆斯 “ 好 像进了天堂 ” , 她 的吸毒使艾德 蒙顿 感 “ 人世间一切都是腐 朽堕落 的” , 从此 自暴 自弃 ; 杰米亦 “ 寄望于 “ 只要她能戒 掉, 我也能” ; 最后 , 几 乎剧 中所有蕴涵悲剧意 味的话语都 出 自玛丽 ,玛丽无 疑已成为奥尼尔 的代 言人 ,因此本文将 玛丽设为语义素 x 。
少! 他是个不懂医道的白痴 I . …一 我恨医生 ! 他们出卖病人 的灵魂 , 而病人却一无所知 , 等你明 白过来的时候 , 你 已经 下 了十八层地狱! ” 因此本文将詹姆斯设为语义素反 X。
话 象征 体系。 一方 面 , 玛丽“ 崇拜她父 亲 , 永远忘不 了他 ” , 在 当时男性 中心权 利话语 既定 的美国社会 , 父亲等同于上帝 ;
、
( - K日入夜行》 中的符号矩阵
符 号矩阵是法 国结 构主义大师格雷 马斯 的符号叙事
学理论 的核心概念 ,借用亚里士多德逻辑学 中的矛盾与 对 立命 题 ,格雷 马斯 提出 了分析作 品内在叙 事结构 的符
外国文学史大题
分析论述题1.《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四个主要人物帝龙、玛丽、杰米和埃德蒙,每个人各有怎样的麻烦,烦恼和痛苦?你觉得他们如此痛苦的根源是什么?作者尤金·奥尼尔,《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是一部自传性很强的作品,作者用这个剧本,袒露了自己家庭的隐秘。
四幕剧,四人在爱与恨、同情与厌恶、责难与宽恕、自怜与自恨、希望与失望、梦幻与清醒的交织中从清晨到黑夜。
出于爱的动机,导致恨的结果。
总体来说,他们每个人的烦恼和痛苦都不是孤立产生的,而是与家庭中的成员紧密相关的。
帝龙的烦恼和痛苦来源于三方面:首先是对于贫穷的恐惧。
帝龙小时候就一直处于贫穷的状态,他再也不想过以前的苦日子,所以一直视钱如命,拼命赚钱。
接着是对于妻子的那种愧疚感,由于当初自己贪便宜请了庸医而导致妻子染上毒瘾。
最后是对于自己未完成的梦想的不甘心和后悔,他是一个充满天赋的戏剧演员,但是因为报酬更高的商业剧而放弃了演出自己喜欢的角色,他的梦想是成为出色的莎剧演员,而他最终也只是一直扮演着一个单一的角色,与梦想越来越远。
玛丽的痛苦来源于自己没有得到想要的生活,也可以说她的痛苦来源她的家庭,她的丈夫,她的孩子,丈夫吝啬至极,大儿子毫无建树,小儿子疾病缠身这些都让她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
她的痛苦还来源于对于过去的无法自拔,美好的过去与现在的悲剧的生活的差异更让她无法接受。
她放弃了年轻时想要成为一名修女的理想,她的心里是空虚的,毫无寄托的。
她将自己寄托于毒品,流连于幻想的迷雾之中。
杰米,作为长子,他的烦恼来源于自己也来源于家庭。
他爱他的家庭,爱父亲和母亲,爱自己的弟弟,但是从小就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怀的他,选择了自我堕落的方式吸引父母的关注,而自己也就真的一事无成了,也没有得到预期的家人的关怀,反而愈演愈烈。
对于弟弟,他是一种爱恨交织的感情,一方面他真心希望自己的弟弟有所成就,另一方面他又不希望弟弟的成功使他自己看起来更失败。
埃德蒙,作为幼子,他的烦恼来自于自身的疾病、自己的理想和家庭。
浅析玛蒂尔德的悲剧意义
浅析玛蒂尔德的悲剧意义【摘要】莫泊桑的《项链》中的女主人公玛蒂尔德,饱受命运的捉弄,是一个度尽劫波的悲剧人物。
在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还项链等一系列的不幸遭遇中,她从一个天真、单纯、虚伪的女人转变成一个勤劳、勇敢的女人,在此之间,玛蒂尔德的性格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也注定了她的悲剧命运。
一条项链,成全了她的心愿,也彻底的撕裂了她的梦想,她在一夜之间由一个爱慕虚荣的人变成了一个勇敢、勤劳、现实的家庭妇人,玛蒂尔德的结局让我们看到,一件极细小的事情有可能会影响人的一生,玛蒂尔德是一个悲剧,是人类性格悲剧、命运悲剧,但是她的悲剧也全然不是由于性格以及上天注定的,而是与社会也有着极大的关系,也是社会的悲剧,从而让人感受到深刻的影响和意义。
【关键词】项链玛蒂尔德悲剧玛蒂尔德·鲁瓦栽,她是一个爱美的女人,同时她也是一个普通人。
比起她家里寒酸的生活,她更加羡慕那些有钱的太太,因为她们有着精致的生活,华丽的衣服和豪华的居所,而她呢,只能面对寒碜的房屋、朴素的不能再朴素的服饰,每天幻想着一切精致和一切豪华的东西。
一日,丈夫带回来的请帖,令她发了愁,看看自己寒酸的装扮,让她拿什么去参加晚会,作为一个女人,她只会觉得丢人。
丈夫面对妻子的愁容,只好拿出自己的钱,让自己的妻子去做一件漂亮的裙袍。
有了漂亮的裙子,就不能没有好的配饰,玛蒂尔德又发愁了,无奈之下,她只有向她的一位有钱的好友求助,希望她能够借给自己一两件像样的配饰。
她如愿以偿了,她成了晚会的焦点,她开心的笑着,舞着,但是那条借来的价值不菲的项链却丢了。
她更加沮丧,本来就拮据的生活变得更加糟糕,她开始做更加粗重的工作,一做就是十年,生活让她从一个美丽的女人变成了一个贫苦人家的妇人了。
从《项链》这个故事当中,我们不难看出,故事开篇那个贫困但是却美丽的玛蒂尔德,与最后为了偿还项链而拼命工作、最后容颜老去的那个玛蒂尔德,可以说是有着天与地的差距。
而这一变化过程,就是玛蒂尔德由一个爱慕虚荣,发展到最后的那个不退缩,勇敢面对现实生活的玛蒂尔德的过程。
罪恶感和孤独感:玛丽·蒂龙吸毒的心理层面分析
罪恶感和孤独感:玛丽蒂龙吸毒的心理层面分析
吴兰香
【期刊名称】《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4(006)006
【摘要】玛丽·蒂龙是美国剧作家尤金·奥尼尔自传性最强的传世佳作《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一个很重要的女性形象.罪恶感的折磨和孤独感的吞噬使她周而复始地堕入吸毒-戒毒-再吸毒的圈圈.在当时的社会、家庭条件下,玛丽的一再吸毒实际上是她反抗严酷现实、遁入理想世界的一种虽然消极但却很无奈的选择.
【总页数】4页(P60-63)
【作者】吴兰香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外语系,江苏,南京,21009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712.073
【相关文献】
1.《长日入夜行》中的玛丽·凯文·蒂龙形象分析 [J], 张淑霞
2.玛丽·蒂龙悲剧的文本解读 [J], 李亚莉
3.吸毒人群孤独感及相关分析 [J], 赵建新;任旭林
4.进入内心世界的漫长旅程——对奥尼尔剧作《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玛丽·蒂龙的精神分析 [J], 冯芃芃
5.龙捧村40例村民吸毒情况调查分析 [J], 陈才义;黄永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玛丽·考克伦》
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玛丽·考克伦》舍伍德·安德森是美国当代著名的短篇小说家,其作品曾影响了一大批美国作家。
安德森的创作独辟蹊径,作品简洁生动、寓意深刻,往往通过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来体现作品的寓意和深度。
安德森崇尚古旧社会,其文学作品中流露出对工业化及其所带来的现代文明较强的排斥情绪。
因此,安德森一贯被视作现代主义的典范。
然而,安德森的作品并非都是現代性的,或者说他的思想具有超越性和前瞻性,从其部分作品中所呈现的特征可以看出这位美国现实主义时期的作家,其思想也是多维的,在其作品中也存在明显的后现代主义特征。
一、尧舍伍德安·德森作品中的现代主义思想“现代主义”作为一种特定社会背景下的复杂文化现象,主要是对现代工业所带来的人际关系异化现状的表述,“揭示现代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上帝、人与人、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如何在各种矛盾的作用下发展了全面的扭曲和严重的异化”。
安德森的作品也体现出较多的现代主义思想,小说集《小镇畸人》便是这种思想的集中体现。
安德森擅长描写“畸人”并在他的短篇小说里塑造了众多的“畸人”形象,其中最著名的是其小说集《小镇畸人》。
在安德森的笔下,这些“畸人”们彷徨不知所措、孤独、失语、被疏离、被抛弃,因此造成了“畸人”们“畸形”、“怪诞”和“封闭”的特点。
安德森小说集《小镇畸人》中的个体形象在外形上往往是苍白的、佝偻的,心理上往往是恐惧的、狂躁的、幻想的,其中一些甚至达到了病态的程度。
“失语”孤独的“畸人”们与周围环境、社会甚至与自己的家人完全隔离开来,他们无法与周围的人建立心灵上的沟通,无法交流信息,无法表达感情。
因此从解构主义来看,他们的话语是破碎的、不完整的、没有意义的、无法被人理解的。
其中,安德森也塑造了众多女性“畸人”形象,描绘了20世纪初美国中西部女性生存的困境和痛苦,表达出对女性生存困境和痛苦的担忧和同情。
二、《玛丽·考克伦》一书的主要内容《玛丽·考克伦》一书主要围绕玛丽坎坷人生经历,重点描绘了玛丽孤独地寻找爱的路上痛苦挣扎的心路历程。
孤独时光机——从话轮转换角度解读《长日入夜行》里的玛丽
孤独时光机——从话轮转换角度解读《长日入夜行》里的玛丽张靖【摘要】尤金·奥尼尔在《长日入夜行》中成功地运用日常生活对话和独白描述了蒂龙一家的悲剧生活.在该剧中,三位男性家庭成员蒂龙、杰米、埃德蒙频繁地同时登场,其结成的同盟迫使玛丽在精神上承受着残酷的虐待,从而形成了一个三比一的不平等格局.此外,玛丽和她的女仆凯瑟琳的关系也处于一种疏远隔离的状态.因此,和蒂龙家庭的男性成员相比,玛丽身上的悲剧性处于一个更深的层次:当男人们在痛苦中相互宽慰之时,玛丽既无法突破自身的局限性,又得不到来自家人的精神上的抚慰,处于双重的困境之中,最终走上癫狂的不归路.【期刊名称】《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7页(P69-75)【关键词】奥尼尔;《长日入夜行》;玛丽;困境;癫狂【作者】张靖【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712.073尤金·奥尼尔是美国著名剧作家,其作品《长日入夜行》自1956年出版以来引起了文学评论界的广泛兴趣。
该剧在其早期的评论中就已被誉为当之无愧的美国经典戏剧。
奥尼尔或者任何其他美国剧作家的任何其他作品都从未受到如此推崇。
就连一直批评奥尼尔的早期作品缺乏美学价值的著名评论家Robert Brustein也认为该剧是一部伟大的艺术作品[1]。
随着近年各种文学理论的迅速发展,评论界对该剧从多种不同角度进行了热烈的讨论①有关该剧的各种研究方法详见Harold Bloom,ed.,Eugene O’Neill’s“Long Day’s Journey into Night”(New York:Chelsea House,1987).。
学者们主要探讨了该剧对自然主义文学传统的突破和拓展、哲学立场、对弗洛伊德和/或荣格心理学理论的运用、对19世纪文学创作手法的运用、象征主义手法、戏剧语言、作为现代悲剧的地位、对人物关系的处理、相对主义观和/或真理观、时间概念、社会学内涵,当然还包括对作品中家庭生活的分析。
浅析《长夜漫漫路迢迢》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2522020年09期总第501期ENGLISH ON CAMPUS浅析《长夜漫漫路迢迢》中象征手法的运用文/杜 卿一、 典型意向的特征分析1.雾。
如同在迷雾中,玛丽内心的苦痛漫长如长夜一般,心境随着雾的变化而变化,雾的变化对应了人物心境的恶化和家庭关系的恶化。
作者开头看似随意的提及雾,实则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巧妙地推动着故事的发展。
《长夜漫漫路迢迢》是尤金·奥尼尔自传性质的剧作,呈现了一个二十世纪初美国中产家庭的悲剧故事。
奥尼尔的戏剧是早期受到表现主义影响,后期虽然以现实主义为基调,但象征手法仍然被广泛运用。
下面笔者以尤金·奥尼尔的《长夜漫漫路迢迢》为例,来浅析其中典型意向的特征及作用。
【摘要】尤金·奥尼尔被认为美国戏剧的奠基人,《长夜漫漫路迢迢》被视为是他文学创作的高峰和美国戏剧时代来临的标志,戏剧中的典型意向具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对于故事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小说中典型场景的特征及作用,探究奥尼尔在戏剧中所描绘的场景的象征意义对于突出故事主题和刻画人物的主要性格等所起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尤金·奥尼尔;《长夜漫漫路迢迢》;象征手法;特征;作用【Abstract】Eugene O’Neill has been considered as the founder of American drama and “Long Day’s Journeyinto Night” indicates the climax of O’Neill’s literary career and the coming of age of American drama. Many scenes in the story have unique symbolic meanings, which are of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ory. It is aimed at figuring out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the typical scenes, thus revealing the theme of the story and theprominent features of the main characters.【Key words】Eugene O’Neill; “Long Day’s Journey into Night”; symbolism; feature; function 【作者简介】杜卿(1985.06-),女,汉族,三峡高级中学,研究生,中学二级,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玛丽的悲剧根源——异化
悲剧 的社 会根 源。
[ 关键词 ] 异化 ; 玛丽; 弗洛姆 ; 精神荒原
[ 中图分 类号 ] I 1 0 6 [ 文 献标 识码 ] A
在 英语 戏剧 史上 . 尤金 ・ 奥 尼尔 通常被 评论 界美
下嫁 给他 , 跟着 他一 生过 着到处 奔பைடு நூலகம்波 的 E l 子。 她 因受
誉 为继 莎士 比亚 和 肖伯 纳 之后 的第 三代英 语剧 作家 的代表 。在美 国文 学史 上, 奥 尼尔 被公 认 为 “ 美 国戏 剧 之父 ” 。奥 尼 尔共 创 作 二 十一 部 独幕 剧 和 三 十 多
己 的努力 获 得 财 富和 名气 , 但 是 晚年 没落 。妻 子 玛 丽原 来是 一 位 富商 的女儿 , 因对 詹 姆 斯 一见 钟 情 而
化 问题 。 他 以马克 思 的劳动异 化理 论为 基础 , 并且结
合 了弗 洛伊德 精 神分析 学 ,将异化 问题 的研 究推 进
★ t 收稿 E t 期] 2 0 1 3 — 0 3 — 2 5 [ 作者简介 ] 秦丽华( 1 9 8 5 一 ) , 女, 云南宣威人 , 硕士 , 助教 , 研究方 向 : 美 国文学 。
mary along 人物 章节大意 情感、主旨、道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mary along 人物章节大意情感、主旨、道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Mary along 是一个备受瞩目的人物,她的故事充满了戏剧性和感人情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Mary的背景、性格特点以及成长历程。
通过对Mary的故事进行分析,我们将探讨她所经历的种种困境、挑战和成长,以及她不断努力追求自我价值的精神。
通过对Mary along 的故事的解读,或许我们也能从中找到一些启示和思考,了解到人生的真谛和价值所在。
愿我们一同探寻Mary along 的人生旅程,共同领悟生命的真谛。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主要是讲述整篇文章的布局和安排。
本文按照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进行组织。
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通过简短介绍文章主题和目的引出后续内容。
正文部分分为Mary的背景、性格特点和成长历程三个小节,通过详细描述Mary的过去、特点和成长经历来展现她的形象。
结论部分包括情感、主旨和道理三个小节,通过总结文章内容表达对Mary的情感、主旨和寓意。
整篇文章结构严谨,逻辑清晰,内容有层次,读者容易理解并接受。
文章1.3 目的: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深入分析Mary这一人物的背景、性格特点和成长历程,揭示她在面对困境和挑战时所展现出的情感、主旨和道理。
通过对Mary的故事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一个普通人如何在生活中成长和奋斗,以及在困难时刻如何保持坚强和乐观的态度。
同时,希望通过Mary的经历,能够给读者带来启示和思考,引导他们对自身的成长和生活方式进行反思和探讨。
2.正文2.1 Mary的背景:Mary是一个来自乡村的普通女孩,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
她是家里最小的孩子,父母经常为了生计焦头烂额。
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她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只能在农村的小学读书。
尽管生活艰难,但Mary依然保持着乐观向上的心态,她相信只要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
Mary的背景故事让人感受到了生活的残酷和不公平,但她并没有抱怨命运,而是选择坚定地走下去。
秘密花园课文读后感字
《秘密花园》课文读后感范文字
把《秘密花园》这本书读了一遍。
这本书写得很好,告诉了我很多道理。
主人公玛丽是一个生活在印度的英国小女孩,她从小缺少父母关爱,个性倔强,脾气古怪,待人专横霸道。
一场霍乱夺去了她父母的生命,她只得前往英国的一座古老庄园投奔姑父。
庄园里充满了神秘的气氛:一百件一直上锁的房间、一座xx年从不让人进去的花园、深夜里不时传来的号哭声。
玛丽决定偷偷弄明白这一切。
她发现被埋掉的花园钥匙和被隐藏起来的园门,也发现了半夜哭泣的小男孩,她的表哥克林。
玛丽、克林和一个乡村男孩狄肯一起,唤醒了沉睡xx年的古老花园。
这本书让我体会到,做人要乐观,只有乐观,才会使我们战胜困难,拥有健康。
人生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我们应该学习玛丽,遇到挫折微笑面对。
因为,决定一个人心情的,不是环境,而在于心境!
书中克拉文老爷在妻子去世后,埋掉了花园的钥匙,想忘掉妻子,减轻思念,却使他论为悲痛的阶下囚。
快乐是人生之本,人没有快乐,就如行尸走肉。
没有快乐,也就没有了成功的喜悦;没有了失败的泪水;没有了失去后的珍惜;没有了一切的情感。
花园是在快乐中诞生,在悲剧中尘封,又是在快乐中开启,这是一个多么戏剧性的转变啊。
读完这本书,我懂得了,要乐观!心境决定心情!。
【最新】《秘密花园》读后感范文二
【最新】《秘密花园》读后感范文二秘密花园中的小主人公叫玛丽,是个相貌平庸.脾气暴躁.人见人厌的小姑娘,在一次瘟疫中,她的爸爸妈妈被夺取了生命是她成为了孤儿.倚栏轩文学网我看到这时,总是想问: 这本书里怎么净是让人不开心的人或事呢? 我怀着这个问题看下去,随着另一个小主人公狄肯,我渐渐明白了,作者首先采用对比的方法,让我们看到孤单,寂寞对什么事都感到厌恶的玛丽,结识到了朋友之后,渐渐开朗,渐渐变的漂亮,渐渐让我们感到判若两人的玛丽.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友谊的价值.活泼的狄肯,用自己真诚的心打动了对什么事都厌恶的玛丽,打动了身患重病对生命不报有任何希望的柯林,使他重新燃起了生命之火.如果我是玛丽,我会更加的厌恶所有的人或事,因为在这个家庭里,我的父亲是一个终日不回家的人,而我的母亲也只会每天去参加各种各样的舞会,并不在乎我的存在,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我感到孤单寂寞渐渐的性格孤僻,有谁不会变成这样呢?因为他,这本书的出现,使我明白了友情可以改变一切,甚至是自己的人生.我喜欢秘密花园这本书,更希望拥有狄肯那样宝贵的友情,让我的生活充满阳光,欢乐事发生在上个世纪初,玛丽?伦罗斯的父母在一场霍乱中丧生,从小性情古怪的玛丽被人们从印度送往了英国的约克郡的密素斯特庄园和姨父克雷文先生一起生活.顿时,从小一直放任自流.任性而自私的小玛丽被无助包围了.她在知更鸟的指引下找到了尘封以久的花园,并在花园里结识了农家小伙迪肯,并治好了科林少爷一个总想会变成驼背.会死的少年的玻他们和花园在魔法下一起经历了一场诗意的复活.身处痛苦和绝望中的克雷文先生听到亡妻的神秘召唤,重返花园时,他找到了丢失以久的快乐,开启了通往从前.未来的门.读了此文使我深深的体会到痛苦是人心最坚固的隐秘,人们往往不由自主地坚守着.漫漫无期的沉郁,再加上歇斯底里的发作,不断地侵蚀身心.快乐犹如花园中的一片阳光,也如迪肯的魔法,向人们传递着古老的寓言:对快乐的天然领悟和毫不迟疑的接纳.快乐与痛苦不一样,那是付出,而不是收获;那是坚持,而不是放弃;那是勇敢,而不是胆怯;那是冬日里的阳光,而不是秋天的落叶.同时,成人比孩子更容易忽视快乐,甚至漠视快乐.童年是一去不复返的光阴.在孩童时代的那种对快乐的天然领悟和完全接纳的能力,更是弥足珍贵. 文中克雷文老爷在爱妻过世之后,埋了花园的钥匙,想借此阻断对爱妻的思念,但是这却使他沦为悲伤和痛苦的阶下囚.隔断快乐并不能换来宁静,它只能使你郁闷不堪,在孤独和痛苦中死亡,走向永远的黑暗.反之,一如既往地维系希望快乐需要勇气.快乐是人生之本,人如果没有了快乐,就如行尸走肉一般.没有了快乐,也就没有了成功的喜悦;没有了失败的泪水;没有了失去后的珍惜;没有了一切的情感. 花园是在快乐中诞生,在悲剧中尘封,又是在快乐中开启,这是一个多么戏剧性的转变,关键在于快乐.正如伯内特所说:有花园就有未来,有未来就还活!。
重释《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里的玛丽——荣格式原型解读
重释《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里的玛丽——荣格式原型解读孙烨
【期刊名称】《鸡西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0(010)001
【摘要】<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是一部家庭悲剧,很多批评家将剧中的玛丽·蒂龙视为这出家庭悲剧的罪魁祸首,因为她不断地吸食吗啡导致整个家庭陷入了无尽痛苦的深渊.但是以荣格的原型理论为基础,从崭新的角度重新解读玛丽这一形象,可以得出玛丽是因为不能平衡无意识里的阿尼姆斯与现实中的丈夫詹姆斯·蒂龙,失去了生命驱动力,从而不得从现实隐入吗啡的世界以减轻痛苦.
【总页数】2页(P129-130)
【作者】孙烨
【作者单位】长沙理工大学云塘校区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101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712.073
【相关文献】
1.解读《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玛丽的语言异化 [J], 欧毅
2.叙述、认识、剖析与反思——解读《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女主人公玛丽的人物形象 [J], 祝丽萍
3.揭开迷雾的面纱,重建精神的生态——析《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玛丽的精神生态 [J], 闫平
4.从“家中的天使”到“疯女人”--解读《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玛丽的疯癫
[J], 罗曼
5.进入内心世界的漫长旅程——对奥尼尔剧作《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玛丽·蒂龙的精神分析 [J], 冯芃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 1卷 第 1 2期 21 年 1 01 2月
湖 北 广 播 电视 大 掌学 报
J u n l f Be Un v r i o r a Hu i o TV i e st y
Vo . 1 No 1 1 , .2 3 De e e . 0 0 2 0 3 c mb r 2 1 , 7  ̄ 7 l
玛丽 ・ 蒂龙悲剧的文本解读
0李亚莉
( 天津外国语 大学 英语学院,天津 3 00 ) 024
[ 内容提要] 在 《 进入 黑夜的漫长旅程 》这部剧作中 ,奥尼尔描绘了一幅饱 受悲剧摧残 的家庭 画面 。这部感 人至深的 自传性作品也从玛丽 ・ 蒂龙 的角度生动地刻画 了一位女性 的悲惨命运 。奥尼 尔以生动细腻 的笔触展示 了 玛丽 ・ 蒂龙的人生悲剧。从文本中解 读玛丽的人 生悲剧 可以加深对 该人物 的理解 。 [ 关键词] 尤金 ・ 奥尼尔;《 进入黑夜 的漫长旅程》 ;玛丽 ・ 蒂龙 [ 中图分类号] I0 16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 号] 10 .4 7 (0 1 20 7 .2 0 87 2 2 1 )1 ,玛丽和 丈夫詹姆斯一起步入舞 台。首先 映 入我们眼帘 的是个漂亮女人 ,大大的眼睛、长长 的睫毛 。但 玛丽 的过分紧张很快吸 引了我们 的注意力 , 的双手一刻也 她 没有安静过 , 我们 由此非 常疑 惑,她为什 么这 么紧张 ?在接 下来 的对话里 ,当她 闲聊起詹姆斯 睡觉 时的呼噜声时 , 她意 外捕捉到大儿子杰米审视 的 目光 。 她突然就停下 了说话 , 双 手开始摸索 自己的头发 : 詹米 , “ 你为什么睁着眼睛盯着我, 我的头发垂下来 了了吗 ?” 3 0 ( 3 )当詹姆士称赞她 的头发是 全世界最美 的头发时 , 马上变得很开心 , 由 自主地饱含 她 不 深情地回忆起 自己年轻 时的头发 。“ 是一种少见 的微红棕色 的头发 ,长得长长 的,一直垂到我膝盖下面 。詹米 ,你该记 得, 直到埃德蒙 出生后我还没有一根 白头发 , 在那 以后就开
一
丈夫 的吝啬与父亲 的慷慨构成鲜 明对 比, 这使玛丽不断 地 回忆起父亲 的宠爱。“ 我父亲告诉我 ,要什 么就买什么 , 不管价钱 多贵 。他说 ,即使是最好 的也 不够 好,我担心 ,他 真 的把我惯坏 了” 4 3 。( 0 )她父亲给她买 了一袭美丽 的婚纱 。 即使事隔 多年 , 她依然清晰地记得那身婚纱 的每个细节 ,使 “ 用软滑 闪亮 的缎子做 的,领子和袖 口上都镶着精致条纹 的、 叫人眼花缭乱 的古老花边 , 长裙 子后边鼓起 的褶层 上面也装 饰 了花边 。 4 4 一袭婚纱意味着一个女人新生活 的开端 , ”( 0 ) 每个女人都 曾在婚前 向往过婚姻生活 的美好 , 憧憬着嫁 给 自 己所爱的人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但玛丽 ・ 蒂龙从来 也没 有预料到她的婚姻会伴随着孤独、寂寞、 悲哀等 等不快 。 而
该剧 以她令人心碎 的倾吐结束 ,“ 我爱上了詹姆 斯 ・ 帝龙 , 那一 阵子 感到非常幸福 。 奥尼尔 ,4 8 ”( 5 )幸福 只延 续了不 长 时间,而痛苦和折磨 占据 了她人生 的主体 。与詹姆斯 ・ 蒂 龙的婚姻 到底 给她带来 了什么 ?把 玛丽 的婚 前与婚后生 活 做个对 比,可 以帮助我们更透彻地理解玛丽 的人生悲剧 。 精神 安全感 的缺 乏
光 。当她和 女佣凯瑟琳谈 到修道 院的时候 , 她情不 自禁地抬 起双手 ,以充满哀伤 的同情 目光看着 ,“ 可怜 的手啊 !你 决 想象不到 ,我 的手 曾经一度是我身上一个非常 出色 的地方 , 跟我 的头发 、眼睛一样 美…我这 双手天生是音乐家的手 。 ” ( 9 )她 当时有两个梦想 。“ 34 最美的梦想是 当一名修女 ,还 有一个梦想是一名钢琴演奏家 ” 3 4 。( 9 )而如今 已变形 的双 手不仅使她回忆起从前 的美好生活 ,更使她的心阵阵刺痛 。 已经随风而逝的梦想与眼前令人失望的现实形成鲜 明对 比。 是什 么改变 了她 的生活 ?她 的话并非只 是服用 吗啡之后 的 梦呓 , 正是这些梦呓投射 出她真实 的内心世界一她不 断地 回 忆过去是因为现实生活令她失望。 婚后她 曾经竭尽全力追寻 当钢琴家的梦想,但是 “ 就是办不到 ,每换一个地方 ,只有 个晚上的演 出,住的是下等的旅馆 。坐的是肮脏的火车 , 孩子要丢在家里 ,从来也没有一个 自己的家” 3 4 。( 9 )婚后 四处漂泊的生活使她最终放弃了 自己的梦想。 二、吝啬酗酒的丈夫 她放 弃的不仅 仅是梦想 ,为了婚姻 , 她还放弃 了一个舒 适的家一 她父亲的家。 然而詹姆斯所给予她 的却是廉价的旅 馆, 以及 后来的一 所破 烂的房子,一个懒惰的女佣要应付 , 因为他认 为把钱花在家 上都 是浪 费。作个吝啬 男人 的妻 子, 玛丽 没有真 正意义 的家 , 没有一个避风的港湾来休憩她脆弱 的灵魂。 詹姆斯不了解一个真正意义的家对女人来说意味着 什么 ,女人把希望寄托在家上 ,把梦想注入到家里 ,而詹姆 斯不 断地 买地皮却不愿 意给妻子个体面 的家。 简陋的旅馆 留 给玛丽 的只是痛苦 的回忆 。由于他的吝啬,玛丽的灵魂找不 到寄托 ;由于他 的吝啬 ,舍不得花钱请好医生 ,只请个廉价 的庸 医给玛丽 治疗风湿病 ,导致 了玛商依赖 吗啡成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