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文言文分课练习

合集下载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专练(含答案)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专练(含答案)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专练(一)塞翁失马近塞上①之人,有善术②者,马无故亡而入胡③。

人皆吊之,其父④曰:“此何遽⑤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⑥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⑦。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⑧入塞,丁壮者引⑨弦而战。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⑩。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注释】①塞上:这里指长城一带。

②术:术数,推测人事吉凶祸福的术法,如看相、占卜等,这是迷信活动。

③胡:古代对北方和西方民族的称呼。

④其父(fǔ):那人。

其,那。

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或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⑤何遽(jù):怎么就,表示反问。

遽,就。

⑥将(ji āng):带领。

⑦髀(bì):大腿。

⑧大:大规模。

⑨引:拉,拿起,举起。

⑩十九:十分之九,意思是绝大部分。

【阅读指津】“塞翁失马”的故事在民间流传了千百年。

它告诉我们,无论遇到福还是祸,要调整自己的心态,要超越时间和空间去观察问题,要考虑到事物有可能出现的极端变化。

这样,无论福事变祸事,还是祸事变福事,都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有善.术者( ) (2)马无故亡.而入胡( )(3)其子好.骑( ) (4)此独以.跛之故( )2.下列句子中的“而”字与例句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堕而折其髀A.丁壮者引弦而战B.马无故亡而入胡C.后狼止而前狼又至D.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此何遽不为福乎?(2)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4.写出从这个故事中衍生出的成语,并说说它的比喻义。

(二)夜郎自大及元狩①元年,博望侯张蓦使大夏②来,言居大夏时见蜀布、邛竹杖,使问所从来,曰:“从东南身毒国③,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④。

”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

蓦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甸奴隔其道,诚⑤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

七年级下文言文课外练习(附译文答案)

七年级下文言文课外练习(附译文答案)

七年级下文言文课外练习(附译文答案)七下语文期末复习——课外文言文练习永之氓永(永:即永州)之氓(氓:民,百姓)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湘水:即湖南境内的湘江)。

中济,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

有顷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货:这里指钱)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4分)(1)中济,船破,皆游()(2)曰:“何不去之?”()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义犬救主华隆好弋①(yì)猎。

畜(xù))一犬,号曰“的尾”。

每将自随②。

隆后③至江边,被一大蛇围绕周身。

犬遂咋④(zé)蛇死焉。

而华隆僵仆无所知矣。

犬彷徨(pánghuáng)嗥吠(háofèi),往复路间。

家人怪其如此,因随犬往。

隆闷绝⑤委地。

载归家,二日方苏。

隆未苏之前,犬终不食。

自此爱惜,如同于亲戚焉。

[注释:]①弋:射。

②将自随:带着它跟随自己。

③后:以后有一次。

④咋:咬。

⑤闷绝:窒息。

1、解释加横线的字。

(4分)(1)华隆好弋猎()(2)犬遂咋蛇死焉()(3)家人怪其如此()(4)隆闷绝委地()2、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A、华隆/好弋/猎B、被一/大蛇/围绕/周身C、家人/怪其如此,因/随犬往D、自此/爱惜,如同/于亲/戚焉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家人怪其如此,因随犬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4、“狗对主人的义气”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临江之麋临江①之人畋得麋麑,畜之。

部编初中七年级 下册文言文阅读技巧习题训练含解析

部编初中七年级 下册文言文阅读技巧习题训练含解析

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技巧习题训练含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山门圮于河________②阅十余岁________③转转不已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②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 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

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 文章语言简洁。

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断句,简述打捞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

C. 文章寓理于事。

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据理臆断”的深层思考。

D. 文章人物各具特点。

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答案】(1)倒塌;经过;停止(2)①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冲走呢?②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一点道理就主观臆断吗?(3)D【解析】【分析】(1)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测试卷含答案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专项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文:(《孙权劝学》)乙文: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赵普》)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①卿今当涂掌事②但当涉猎③及为相④家人发箧视之2.下列句子停顿不恰当的一句是()(3分)A.蒙/辞以军中多务B.非/复吴下阿蒙C.太祖/常劝以读书D.家人/发箧视之3.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②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4.根据课文内容简要分析赵普和吕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之处。

(至少二点)(5分)(二)登幽州台歌(5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这首古诗选自《》,作者是唐代的。

(2分)2.赏析该诗,有误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中的“古人”指古代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诗人对历史上君臣遇合,风云聚会成就一番事业的无限向往之情。

B.颔联中的“来者”指后世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诗人苦于人生有限而不及见“来者”的无限伤感之意。

C.颈联“念天地之悠悠”中的“悠悠”意思为“长远得无穷无尽的样子。

”D.尾联“独怆然而涕下”中的“涕”解释为“鼻涕”。

3、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

并说说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三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

全诗紧扣题目中的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____________气势和____________景色。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下面对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A、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

B、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课后练习题集(附答案)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19—23题。

(18分)炳烛①夜读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注释】①炳烛:点烛。

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

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9、下面句子中的“于”和“晋平公问于师旷”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B.于厅事之东北角C.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D.游于是乎始20、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4分)⑴恐已暮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盲臣安敢戏君乎______________⑶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 ⑷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________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6分)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经:指儒家经典。

博士:指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可不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下课外文言文练习

七年级下课外文言文练习

七年级下课外文言文练习 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七年级下语文课外文言文复习题班别:学号:姓名:(一)被裘公延陵季子出游,见路有遗金。

当夏五月,有披裘而薪①者,季子呼薪者曰:“取彼地金来!”薪者投镰于地,瞋目②拂手而言曰:“何子居之高视③之下仪貌之庄④语言之野也吾当夏五月,披裘而薪,岂取金者哉”季子谢之,请问姓字。

薪者曰:“子皮相之士⑤也,何足语姓字!”遂去不顾。

【注释】①薪:砍柴。

裘:羊皮袄。

②瞋目:眯着眼。

③视:眼光。

④仪貌之庄:外貌高雅。

⑤皮相之士:中看重外表的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当.夏五月遂去不顾.2、给下句加上标点符号。

何子居之高视之下仪貌之庄语言之野也?3、季子对薪者的态度是怎样变化的?4、能表现季子对薪者敬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5、薪者不捡“遗金”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6、像季子这样“以貌取人”的人,社会上还大有人在,请你说几句话来劝劝他们(二)辨盗钟陈述古密直,尝知建州浦城县。

富民失物,捕得数人,莫知的为②盗者。

述古绐③曰:“某寺有一钟,至灵,能辨盗。

”使人迎置后阁④祠之。

引囚立钟前,谕曰:“不为盗者摸之无声,为盗者则有声。

”述古自率同职⑤祷钟甚肃,祭施以帷⑥围之。

乃阴使人以墨涂钟良久,引囚逐一以手入帷摸之。

出而验其手,皆有墨,一囚独无墨,乃见真盗——恐钟有声,不敢摸者。

讯之即服。

【注释】 ①选自《梦溪笔谈》。

②莫知的为:不知道哪个是真的。

③绐(d ai ):哄骗。

④后阁:我国古代一组建筑中位于最后的楼房,常作游息、远眺、供神佛或藏书藏物等用。

⑤同职:同事。

旧社会指同在一部门作官的人。

⑥帷(w6i ):围幕。

1、 解释加点词的含义①尝.知建州浦县日( ) ②惟.有一囚无墨( ) ③乃阴.使人以墨涂钟( ) ④遂.承为盗( ) 2、辨别“之”的不同意义①讯之.,遂承为盗( ) ②引囚逐一令引手入帷摸之.( )3、陈述古采用攻心战术,准确地把握了犯罪者的心理进行查证审讯。

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专项复习 课内文言文基础训练 有答案

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专项复习 课内文言文基础训练 有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专项复习课内文言文基础训练一、《孙权劝学》(一)请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标三处)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二)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卿今当涂掌事当涂:________2.蒙辞以军中多务务:________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治经:________4.但当涉猎但:______ 涉猎:________5.及鲁肃过寻阳过:________6.非复吴下阿蒙非复:________(三)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古义:________今义:独自,孤独博士:古义:________今义:学位的一种2.见往事耳古义:________今义:过去的事(四)解释下列多义词。

1.见见往事耳________大兄何见事之晚乎________2.当但当涉猎________当涂掌事________(五)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二、《卖油翁》(一)请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标三处)公亦以此自矜(二)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善射善:________2.公亦以此自矜自矜:________3.释担而立释:________4.但微颔之颔:________5.尔安敢轻吾射轻:________6.康肃笑而遣之遣:________(三)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徐以杓酌油沥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但手熟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

1.汝亦知射乎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尔安敢轻吾射轻:______________________3.康肃笑而遣之遣: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但手熟尔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常用为转折连词2.尔安敢轻吾射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常用于安静、安全等3.但微颔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名词,下巴(六)解释下列多义词。

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文言文选择、翻译、简答、阅读题带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文言文选择、翻译、简答、阅读题带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文言文选择、翻译、简答、阅读题带答案七下全册文言文习题带答案【部编版】题型:【选择题】【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目录:一、第4课《孙权劝学》二、第8课《木兰诗》三、第12课《卖油翁》四、第16课《陋室铭》五、第16课《爱莲说》六、第24课《河中石兽》第4课《孙权劝学》检测题班级:姓名:一、选择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但当.涉猎(应当)B.见.往事耳(了解)C.自以为大有所益.(好处)D.非复.吴下阿蒙(收复)【解析】D再,又。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治经为.博士耶(成,当)B.但.当涉猎(然而,却)C.蒙乃.始就学(于是,就)D.鲁肃过.寻阳(经过)【解析】B只,只是。

3.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 卿今当涂掌事当涂:处在道路中间B .但当涉猎涉猎:粗略的阅读C. 卿今者才略才略:才干和谋略D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见事:认清事物【解析】A当权。

4.下面加点词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A.策之.不以其道何陋之.有B.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窥镜,谓其.妻曰C.蒙辞.以军中多务未尝稍降辞.色D.结友而.别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解析】A代词,马;宾语前置标志。

B代词,他们的;代词,他的。

C动词,推辞;名词,言辞。

D表顺承;表转折。

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为.宫室、器皿、人物。

B.蒙乃.始就学乃.丹书帛曰“陈胜王”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D.结友而.别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解析】A当;动词,做,雕刻。

B于是,就;于是,就。

C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助词,的。

D表顺承;表转折。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温故而知新.(新的理解和体会)B.学而不思则罔.(迷惑)C.及鲁肃过.寻阳(经过)D.但当涉猎..(全面广泛地阅读)【解析】D粗略地阅读。

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课内文言文考点解析及分册练习(七年级上下册)

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课内文言文考点解析及分册练习(七年级上下册)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考点解析及分册练习七年级上、下册考点解析考点一解释文言实词例1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即更.刮目相待(重新)(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同“举”,推举)(3)入则无法家拂.士(同“弼”,辅佐)(4)先帝不以臣卑鄙..(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5)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名词作动词,以……为美)【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意思。

第(1)题“更”是文言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解释为“重新”的意思。

第(2)题中的“与”,兼有异读字和通假字的特点,解释为“同‘举’,推举”的意思。

第(3)题中的“拂”,兼有通假字和一词多义的特点,解释为“同‘弼’,辅佐”的意思。

第(4)题中的“卑鄙”,属于古今异义,解释为“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的意思。

第(5)题中的“斗”,属于词类活用中的名词作状语,解释为“像北斗星那样”的意思。

第(6)题中的“美”,属于词类活用中的名词作动词,解释为“以……为美”的意思。

考点二解释文言虚词例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A.乃.石性坚重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B.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虽不能察,必以.情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子非鱼,安知鱼之.乐D.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天子且.至【解析】A项中的“乃”,前者是“是”的意思,后者是“居然,竟然”的意思。

B项中的“以”,前者是“拿、用”的意思,后者是“按照”的意思。

C项中的“之”,前者是复指代词,可解释为“这”,后者是“的”的意思。

D项中的“且”,前后均为“将、将近”的意思。

名师提醒1.解释文言实词、虚词的方法(1)平时注意积累并掌握常用常考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思和用法。

(2)平时学习时,要熟记课文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

学习常用虚词时,要分清各虚词的用法:①起指代作用的,如“之”“其”“何”。

②起组合作用的,如“以”“为”“于”。

第4课:孙权劝学-七年级语文下册各课生字词+同步练习+思考探究解析+课外阅读

第4课:孙权劝学-七年级语文下册各课生字词+同步练习+思考探究解析+课外阅读

第4课孙权劝学【同步练习】1.下列有关课文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对他人的爱称、敬称等。

例如,本文中的“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孤”是古时王侯的自称,“大兄” 是对朋友辈的敬称。

B.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

对话言简义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

仅寥寥数语,就能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D.鲁肃与吕蒙“结友”,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2.下列对文言语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我经常读书,自认为大有好处。

)B.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

)C.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岂能让你治理经书充当博士呢!)D.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你如今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地的阿蒙了!)3.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卿今当涂掌事但当涉猎B.蒙辞以军中多务自以为大有所益c.见往事耳大兄何见事之晚乎D.与蒙论议,大惊大兄何见事之晚乎4.文学常识填空。

(1)《孙权劝学》节选自《»o此书是一部体通史。

(2)司马光, (朝代) 家、家。

(3)“四书五经”中的“五经”指《.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 当涂掌事 ( (2)蒙辞以军中多务((3) 治经为博士邪(4)但当涉猎(5) 即更刮目相待(6)蒙乃始就学(7) 见往事耳( (8)卿今者才略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回答问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含答案(Word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含答案(Word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含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曹玮用兵曹玮尝出战小捷,虏兵①去。

玮侦虏兵去已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②,缓驱而还,颇失部伍③。

其下忧之,言于玮曰:“牛羊无用,徒縻④军。

不若弃之,整众而归。

”玮不答,使人候。

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

玮愈缓,行地利处,乃止以待之。

虏军将至,使人谓之曰:“蕃军远来必甚疲,我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马,少选⑤决战。

”虏方苦疲甚,皆欣然,歇良久。

玮又使人谕之:“歇定可相驰矣。

”于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遂弃牛羊而还。

徐谓其下曰:“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

比其复来,几⑥行百里矣,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

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⑦不能立人气亦阑⑧。

吾以此取之。

”【注释】①虏兵:敌军。

②辎重:军用器械、粮草、营帐等的统称。

③部伍:兵士的队伍行列。

④縻(mí):束缚。

⑤少选:一会儿。

⑥几:接近。

⑦痹:麻痹。

⑧阑:残,尽。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 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可以为师矣B. 遂弃牛羊而还肃遂拜蒙母C. 歇定可相驰矣愿驰千里足D. 若乘锐便战关山度若飞(2)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A. 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

B. 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

C. 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

D. 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

②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

(4)结合文章,分析曹玮的军事才能体现在哪里?【答案】(1)B(2)C(3)①敌军离开几十里,听说曹玮贪图牛羊之利而军队不整,赶快返回袭击曹玮军队。

②我知道敌人已经很疲劳了,故意用贪利的事来引诱他们。

(4)曹玮假意贪图牛羊之利,使军队表现出军容不整的样子,诱敌深入;敌人追至,避敌锐气,假意不想乘人之危,让敌人休息修整,使敌人腿脚疼痛麻木站不起来了,人气残尽,最后一击击败。

【中考】2020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考点解析及分册练习(七年级上下册)

【中考】2020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考点解析及分册练习(七年级上下册)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考点解析及分册练习七年级上、下册考点一解释文言实词例1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即更.刮目相待(重新)(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同“举”,推举)(3)入则无法家拂.士(同“弼”,辅佐)(4)先帝不以臣卑鄙..(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5)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名词作动词,以……为美)【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意思。

第(1)题“更”是文言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解释为“重新”的意思。

第(2)题中的“与”,兼有异读字和通假字的特点,解释为“同‘举’,推举”的意思。

第(3)题中的“拂”,兼有通假字和一词多义的特点,解释为“同‘弼’,辅佐”的意思。

第(4)题中的“卑鄙”,属于古今异义,解释为“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的意思。

第(5)题中的“斗”,属于词类活用中的名词作状语,解释为“像北斗星那样”的意思。

第(6)题中的“美”,属于词类活用中的名词作动词,解释为“以……为美”的意思。

考点二解释文言虚词例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A.乃.石性坚重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B.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虽不能察,必以.情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子非鱼,安知鱼之.乐D.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天子且.至【解析】A项中的“乃”,前者是“是”的意思,后者是“居然,竟然”的意思。

B项中的“以”,前者是“拿、用”的意思,后者是“按照”的意思。

C项中的“之”,前者是复指代词,可解释为“这”,后者是“的”的意思。

D项中的“且”,前后均为“将、将近”的意思。

名师提醒1.解释文言实词、虚词的方法(1)平时注意积累并掌握常用常考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思和用法。

(2)平时学习时,要熟记课文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

学习常用虚词时,要分清各虚词的用法:①起指代作用的,如“之”“其”“何”。

②起组合作用的,如“以”“为”“于”。

七年级文言文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文言文习题含答案

初一文言文训练一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至3题(12分) 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使学为诗。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3分A、以荻画地以:用B、教以书字用书:写C、使学为诗为:作为D、及其稍长把及:等到 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3分A、欧阳修聪明过人B、太夫人教子有方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D、欧阳修刻苦攻读 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多诵古人篇章。

(2)唯读书是务。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至7题(14分)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行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

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世说新语?容止》 4、简要分析魏王是个怎样的人。

(3分) 5、"捉刀"流传下来已成为一个固定词语。

不查词典,模仿推敲的写法,对"捉刀"进行解释。

()(4分) [推敲]传说唐代诗人贾岛骑着驴做诗,得到"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

第二句的"敲"字又想改用"推"字,犹豫不决,就用手作推、敲的样子,无意中碰上了韩愈,向韩愈说明原委。

韩愈想了一会儿说,用"敲"字好(见于《苕溪渔引丛话》卷十九引《刘公嘉话》)。

后人就用"推敲"来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例:反复推敲/推敲词句。

[捉刀] 6、用"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一成语形容文中的魏王是否恰当?为什么?(3分) 7、用匈奴使的眼光,对魏王作一个肖像描写。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忠——尽己报国的责任第1篇犬救幼女呈贡县村民畜一犬,甚驯。

母未时上山采薪,幼女随之不及,后于母里许。

俄大雪,母薄暮①负薪归,十一年十一月事,邑人无不称奇。

(选自杨振中《文言文启蒙读本》)【注释】①暮:傍晚。

②竟:终。

③绝:死。

④雍正:清爱新觉罗·胤禛的年号。

[阅读训练]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 母未时上山采薪..( ) (2)幼女随之不及.( )(3)母薄.暮负薪归( ) (4)或.堕井( )2. 请用“/”给下列句子划分两处节奏。

母惊恐万状奔走号呼竟不见女。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邻里相助,亦无济于事。

(2)犬倚偎在旁,乃不死。

4.从文章内容来看,文中的犬有什么特征?【参考答案】1. (1)砍柴(2)赶上(3)迫近、接近(4)或许2.母惊恐万状/奔走号呼/竟不见女。

3. (1)邻居们帮助她寻找,也没有办法找到她女儿。

(2)狗依偎在旁边,(女儿)竟然没有死。

4.文中的犬忠诚、讲义气、重感情。

第2篇杨万里忧国⑦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

忽族子⑧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

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日:“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⑨,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落笔而逝。

(选自《宋史·杨万里传》)[注释]①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力主抗金。

②偏:固执。

③孝宗:指宋孝宗赵昚(shèn)。

④韩侂(tuō)胄:南宋重臣,以外戚身份专政十多年,位在左右丞相之上。

⑤掖垣:泛指高官。

⑥僭(jiàn):超越本分。

⑦邸(d ǐ):此指官府。

⑧族子:宗族里的年轻人。

⑨吾头颅如许:意为我头发已白,年已老。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 必大无善.语( ) (2)尝.筑南园( )(3)属.万里为之记( ) (4)亟.呼纸书曰( )2.请用“/”给下列句子划分一处节奏。

又书十四言别妻子落笔而逝。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阅读理解知识运用-课外文言文》专项练习题-带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阅读理解知识运用-课外文言文》专项练习题-带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阅读理解知识运用-课外文言文》专项练习题-带答案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节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第一》)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俱.乘船避难俱:(2)王欲舍.所携人舍: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译文:3.从文中可以看出华歆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分条概括。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

拯曰:“第①归,杀而鬻②之。

”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

旧制,凡诉讼不得径造庭下。

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节选自《宋史•包拯传》,有删改)【注】①第:只管。

②鬻(yù):卖。

4.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5.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6.民间把包拯称为“包青天”,你认为老百姓这样称呼他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

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

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

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于洪仲,洪仲深让①之而不为报。

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帝每叹曰:“傅修期为长史,虽威仪不足,而文武有余矣。

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②,唯傅修期耳。

”(节选自《北史》,有删改)【注释】①让:责备。

第4课《孙权劝学》分层练习-解析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第4课《孙权劝学》分层练习-解析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第4课《孙权劝学》同步练习第一课时1.下列划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即更刮目相待(gèng)B.肃遂拜蒙母(shuì)C.卿今者才略(liáo)D.孰若孤(shú)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蒙辞以军中多务B.卿言多务,孰若孤C.士别三日,既更刮目相待D.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3.指出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A.蒙辞/以军中多务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C.自以为/大有所益D.及/鲁肃过寻阳。

4.对下面各句的对话语气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双重否定句,语重心长,谆谆告诫的语气)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学习的目的,有责怪的语气)C.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惊讶赞叹的语气)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感叹句,带有责怪的语气)5.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卿今当涂掌事但当涉猎B.蒙辞以军中多务自以为大有所益C.见往事耳大兄何见事之晚乎D.与蒙论议,大惊大兄何见事之晚乎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卿今当涂..掌事(当道,当权)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研究儒家经典)C.及.鲁肃过寻阳(才)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知晓事情)7.下列语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蒙辞以.军中多务/自以.为大有所益B.蒙乃.始就学/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水路草木之.花D.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学而.时习之8.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B.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耳:表示陈述的语气,可译为“罢了”C.卿言多务,孰若孤...孰若孤:谁像我(事务多)?反问语气。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乎: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9.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在称谓方面很讲究,主要有敬称、爱称和谦称。

(完整)初一课外文言文训练有答案

(完整)初一课外文言文训练有答案

初一课外文言文训练(1-3)(一)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

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恐已暮.矣()(2)盲臣安.敢戏其君乎()(3)臣闻.之()(4)善.哉()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臣闻之B.如日出之光C.驱之别院D.学而时习之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译文:4.这则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二)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①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①长:做首领。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子无.敢食我也:(2)兽见之皆走.:(3)吾为子.先行:(4)故.遂与之行:2.翻译下列句子(1)天帝使我长百兽译文:(2)子以我为不信译文:3.根据故事内容写出相应的成语。

4.请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

(三)曾子杀彘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文言词。

(1)女.还()(2)妻适.市来()(3)特于婴儿戏耳.()(4)婴儿非与戏.也()2.下列句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其子随之而泣B.曾子欲捕彘杀之C.妻止之D.曾子之妻之市3.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译文:4.这则寓言说明的道理是什么?答:《郑人买履》测试题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部编七年级 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文言文阅读答案含答案(Word版)

部编七年级 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文言文阅读答案含答案(Word版)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文言文阅读答案含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慎其所处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赐②也日损。

”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也好与贤已者处,赐也好不若已者。

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知其地视其草木。

故日与善人居,如入兰芝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与不善者居,如入鲍鱼之肆③,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之所藏者赤,漆④之所藏者黑。

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选自《孔子家谱》)【注】①商:卜商,字子夏。

②赐:端木赐,字子贡。

③鲍鱼之肆:指代污浊的环境,也比喻恶人聚集的地方。

鲍鱼,咸鱼;肆,店铺。

④漆:墨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①则商也日益________②赐也好不若已者________③即与之化矣化________(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3)孔子认为“不知其人,视其友”,而刘禹锡的陋室中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自丁”,从中我们能看出刘禹锡是个怎样的人?(4)从文中总结出一个八字成语,来概括君子要“慎处”的原因。

这个成语是________。

【答案】(1)每天,一天天也;比得上;同化,与……趋向一致(2)因此君子一定要小心谨慎地选择与自己交往的人。

(3)交往人物之文雅可以看出刘禹锡高洁傲岸的品性与高雅的情趣。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解析】【分析】⑴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日”:每天,一天天。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⑵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是以”“其”“处者”等字词的翻译。

⑶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精神品质,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各种描写,因为通过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自丁”: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七年级 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Word版)

七年级 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Word版)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留侯论(节选)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挟持①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②,此子房教之也。

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选自《古文观止》)【注】①挟持:内心怀有。

②弊:疲弊。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必有过人之节及鲁肃过寻阳B. 匹夫见辱见往事耳C. 而轻用其锋尔安敢轻吾射D. 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择其善者而从之(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②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4)结合文意,说说本文的写作手法和观点。

【答案】(1)D(2)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3)①世界上有堪称“大勇”的人,当突然面临意外时不惊慌失措,当无故受到侮辱时,也不愤怒。

②当韩信攻破齐国想要自己称王时,高祖非常生气,怒气显露在言语和神色上。

(4)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通过匹夫和大勇者、高祖与项籍的对比,论述了成大业者自身应具备的素质是忍耐。

【解析】【分析】(1)A项的“过”解释为:超过/经过;B项的“见”解释为:被/了解;C项的“轻”解释为:随随便便/轻视;D项的“其”解释为:其中的,指示代词。

选D。

(2)翻译为:从此可看出,他还有刚强不能忍耐的气度,不是张良,谁能成全他?故可断句为: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3)本题重点字词:“卒然”突然;“加”,侮辱;“欲”,想要;“词色”,言语和神色,(4)结合“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黔之驴一、注音: 黔( ) 好( ) 蔽( ) 慭( ) 骇( ) 遁( ) 噬( )狎( ) 踉( ) ( )二、解释词语:窥稍噬益三、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2、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3、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四、请补出“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句中省略的词语。

五、请用原文语句在下面空格上写出老虎逐渐接近驴的过程。

虎见之————————六、老虎心里对驴的两次反抗的评判分别是、。

(用原文语句作答)七、假如“好事者”看到了虎“尽其肉,乃去”的背影,请发挥你的想象,从下面角度任选一个,以“好事者”的口吻在横线上补出具体内容。

1、从自己和驴的角度诉说驴被虎吃的原因。

驴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也不会被吃掉啊!2、从自己和虎的角度诉说虎吃掉驴的原因。

老虎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也不能吃掉驴啊!八、写出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

写出含有“虎”字的两个成语、。

九、认真体会课文,分别用一个词或短语来概括驴子与老虎的性格特点。

驴子:老虎:十、解释成语“黔驴技穷”,并用它造一个句子。

解释造句十一、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含义不同的一项是()A.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B.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C.无丝竹之乱耳D.以为神,蔽林间窥之22、陋室铭一、注音: 铭( ) 馨( ) 苔( ) 牍( )二、解释词语:斯馨鸿调丝竹案牍形三、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何陋之有?四、理解性默写:1、本文主旨句(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2、全文点睛句(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3、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5、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6、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7、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8、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五、本文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对居室情景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的节操和的情趣。

六、问答题:1、文章前四句用了怎样的手法?这样写的目的何在?2、本文对陋室从哪几方面进行描写的?这几方面突出陋室怎样的特征?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上”和“入”用在这里有何好处,这句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室中事?写出了室主人怎样的情感?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为什么要这样写?6、文章以孔子的话结尾,用意何在?7、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七、《陋室铭》的作者是,代家。

“陋室”意为,“铭”指。

八、下边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有错误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23、爱莲说一、注音: 蕃( ) 淤( ) 濯( ) 蔓( ) 亵( ) 鲜( ) 噫( )二、解释词语:蕃濯妖植亵玩鲜三、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莲,花之君子者也。

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四、《爱莲说》选自《》,作者,是时著名的家。

五、《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为莲的总陪衬,以和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

六、按原文填空:1、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2、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3、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4、“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5、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七、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八、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

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九、《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十、释“之”:1、水陆草木之花之: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3、无丝竹之乱耳之:4、何陋之有之:十一、《爱莲说》作者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十二、写出莲花的别称二个以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口技一、注音: 呓( ) 齁( ) 间( ) 许( ) 曳( )二、解释词语:善会间虽名奋三、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2、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3、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四、本文选自《___________》,这本书是______朝的__________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集。

本文的作者是______朝的___________。

五、指出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及词性。

1、众妙毕备( ) 以为妙绝( )2、宾客意少舒( ) 少壮不努力( )3、满坐寂然( ) 坐屏障中( )4、手有百指( ) 指其一端( )5、妇抚儿乳( ) 儿含乳啼( )6、以为妙绝( ) 群响毕绝( )六、选择恰当的表示时间的词语,填在括号里,并在横线上解释词语。

(既而俄而少顷一时未几)1、(),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2、(),儿醒,大啼。

___________________3、当是时,妇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齐发,众妙毕备。

___________________4、()夫齁声起,妇拍儿变渐拍渐止。

___________________5、()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___________________七、思考并回答下列各题。

1、《口技》一文中“众妙毕备”一语中的“毕”字和下列词语中的“毕”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毕业典礼B.毕生精力C.丑态毕露2、“不能名其一处”中的“名”和下列词语中的“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莫名其妙B.至理名言C.有名无实3、第一段写什么内容?文章最关键字眼是什么?4、课文中描写了听众的哪几处表现?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5、文章开头和结尾一再强调道具的简单,有什么作用?八、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1、遥闻深巷中犬吠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九、用原文填空:1、文中极写声响的多杂,盛赞表演者口技之“善”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中写口技表演的以假乱真、惊慌欲逃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总写失火的声音之逼真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侧面烘托口技人表演技艺高的句子(写出两句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第四节运用了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相结合的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写出两个与“不能名其一处也”的“名”字用法一致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与“几欲先走”的“走”字用法一致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3、选文第1段交待了哪些事?在全文中有何作用?4、第1段中用4个“一”列举道具,有何用意?5、统领全文的关键字眼是____________,作者是通过______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来体现的。

6、“满坐寂然,无敢哗者”体现了观众怎样的心情?25、诗词五首(一)饮酒一、注音喧()二、解释:人境辨三、翻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四、《饮酒》作者_______,______代人。

他最喜欢_______花,在《___________》中也谈到这一点。

五、这首诗流传后世的千古名句(表明作者志向、蕴含深刻道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诗文开篇两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以平易的语言直接道出了作者对__________________ 的田园的喜爱,对__________________的厌倦。

七、“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了?”是化用了《___________》中的诗句,原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次北固山下一、解释:次风正二、王湾,_______代诗人,洛阳人。

三、客路《次北固山下》全诗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首联中哪个词语点明作者现在是远离家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写时序更替,抒发思乡之情,蕴含生活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表明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之中,给人启迪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颈联中“生残夜”,“入旧年”中“生”、“入”怎样解释?请翻译这两句诗。

八、尾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九、对下面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博大胸襟。

B.诗以对偶句发端,工整明丽,不同一般。

“客路”指旅途;“青山”点题目中的“北固山”。

C.颈联的意思是,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新的一年刚刚开始,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D.全诗的特色在于借助长江风景的描写,写出了诗人的乡愁乡思,即景生情。

(三)雁门太守行一、注音:脂()携()二、解释:黑云临三、翻译: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四、李贺,字长吉,_____代诗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