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学技术普及“十二五”专项规划
《“十二五”技术标准科技发展专项规划》发布
测参 数。三是要 求将产 品能效水平 和相 关信 息按照 正确的格式 反映在产 品标签 上 ,还 要求在产 品或包装 上注 明制造 商
的名称及地址 。
此 次台湾公布 四大类产 品的能效测
18 2 0 1 3年 O 1 月
日用电器
技术标 准科技 发展 的指 导思想 、基本 原 则 和发展 目标 ,提 出了支持开展技术 标 准战略研究 、加强科技 对技术标 准的分 类 支持 、强化 企业在技 术标准创 制中 的 主体地位 、建 立健全科 技成果转 化为技 术 标准 的机 制 、提升技 术标准 国际化水
式 和循 环加 热 ) 性 能 系数 ( c o P ) 都要 求
四项 标 准 重点 包 括 如 下 方 面 内 容 。一 是 规 定 了 四类 产 品 的测 试 依 据 标 准 :电视 机 和 显示 器 申请 节 能标 识 认 证 ,其耗 能测试须 符合美 国能源之 星
据 了解 ,该标准 适用于 中国环境标
志产品认证 和 中国环境 标志低碳 产品认 证 ,将 于 2月 1日起 实 施 ,代 替 H J / T
标准检测认证 ・ S t a n d a r d s T e s t i n g &C e r t i i f c a t i o n
科学技术部关于印发高新技术产业化及其环境建设十二五专项规划的通知
科学技术部关于印发高新技术产业化及其环境建设十二五专项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公布日期】2012.01.29•【文号】国科发计[2012]71号•【施行日期】2012.01.2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科技计划,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科学技术部关于印发高新技术产业化及其环境建设十二五专项规划的通知(国科发计〔2012〕7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加快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及其环境建设,科技部组织编制了《高新技术产业化及其环境建设“十二五”专项规划》。
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行业实际情况,做好落实工作。
特此通知。
附件:高新技术产业化及其环境建设“十二五”专项规划科学技术部二O一二年一月二十九日附件:高新技术产业化及其环境建设“十二五”专项规划“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也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攻坚阶段,高新技术产业化及其环境建设工作将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中发挥更重要的支撑作用。
为进一步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科技规划纲要》)、《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根据国家关于制定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整体部署,特制定本专项规划。
一、发展现状“十一五”时期,围绕《科技规划纲要》的战略部署,通过全面实施国家863计划、97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火炬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等科技计划,一批科技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取得丰硕成果,高新技术产业化取得重要进展;在火炬旗帜的引领下,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环境建设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完善了自主创新政策体系,培育了一大批以技术创新实现市场价值的高新技术企业群体,在若干领域实现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式发展的突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集思广益 谋划发展 为科学决策奠定坚实基础——解读国家“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编制过程与内容特点
完J 黼 的 “ 伽利略”号在木星坠毁。 木星拉丁文名字叫朱庇特 。古罗马神话 中,隐藏在云层 之中的朱
庇特是众神之王 , 生性顽劣不羁,只有他的妻 子朱诺女神能够看破 云 层, 揭示他的真正面 目 。 美航天局寄希望借助最新的仪器揭开木星云层覆盖下的秘密 , 进
—
五”科技发展思路和 重大科技需求建议的征集工作 。3 个国家部委、 6
议重大课题 “ 推进 自主刨新,建设刨新型国家“研究 ,为 国家 “ 十二
从上世纪 7 年代开始,美国航天局 已有 8 0 颗探测器从木星飞过或
五”规划纲要提供了 支撑 , 也为确定 ” 十二五”科技发展总纲奠定 了基
进^ 木星轨道 ,即使如此,科学家对木星的认识仍然十分有限。目 前他 们对木星研究的一手资料主要通过 1 8 年发射的 “ 9 9 伽利略”号木星探
的神秘” 。
信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 、交通部、国资委等十多个部门作 了汇报和 会商。召开 了 五个地方片会,就国家和地方规划的 目 标指标及任务部署
进行衔接。2 1 年 2 0 1 月召开的全国科技工作 会议 t 将规划文本正式 印
( 日 科技 捆 本篇 文章来源于 科技网
发征求意见,我们对部门和地 方反馈的修改意见和建议进行 了认真研 究, 梳理出有效意见 1 7 9 条, 直接吸收采纳了 1 3 5 条。 . 五是强化社会宣传和公众参与。规划编制过程中贯彻了 “ 开门编
位交流 “ 十二五”规划发展思路 任务部署。先后与全国人大,全国政 协 ,国务院参事室,致公党、民建、九三学社等民主党派中央,以及工
力仪、等离子 能量探测器、红外成像光谱仪等精密设备 ,这位 “ 朱庇 特”的新伴侣届时将会深入检测木星大气的成 分、温度、水含量等信 息, 分析木星的磁场和重力场,探寻这一星体的深层结构。 美国航天局为 “ 朱诺”木星探测项 目制定的口号 为 “ 揭开朱庇特
中国云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
中国云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中国云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是指中国在2024年至2024年间制定的发展云计算和云技术的规划。
云计算是指通过网络提供数据储存、计算能力和服务的方式,具有灵活、弹性、可扩展等特点,能够为个人和企业提供各种各样的计算资源和服务。
该规划的核心目标是加快云计算产业的发展,提高中国的云计算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其具体内容包括:一、促进云计算产业的发展。
通过支持云计算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鼓励企业投资云计算基础设施、平台和应用,推动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提出了发展面向大型云数据中心、国家级公共云平台和专业云服务的政策措施,推动中国云计算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加强云计算相关技术研发。
通过组织和支持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提高中国在云计算领域的核心技术水平。
重点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云计算基础软件、虚拟化技术、分布式存储和计算技术等,以满足国内市场对云计算的需求。
三、推动云计算应用的广泛普及。
通过鼓励企业和政府部门应用云计算技术,提高办公、教育、医疗、交通、金融等各行业的信息化水平。
重点推动云计算在政府信息化、企业管理、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应用,促进云计算与其他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
四、完善云计算标准和安全体系。
通过制定和推广云计算的国家标准,建立起与国际标准接轨的云计算体系,提高中国云计算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同时,加强云计算安全技术和管理体系的建设,保护用户数据的安全和隐私。
“十二五”规划期间,中国云计算产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云计算技术得到推广和应用,云服务市场逐步形成。
国内一些大型互联网公司如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等纷纷投资建设大型云数据中心和云服务平台,提供云计算基础设施和服务。
云计算在政府和企业中的应用也逐步普及,提高了信息化水平和工作效率。
总结而言,“十二五”云科技发展规划为中国云计算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技术创新的保障。
通过培育云计算产业,提升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中国能够在全球云计算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实现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制定“十二五”规划的背景及指导思想
制定“十二五”规划的背景及指导思想新华社3月16日受权全文公布了经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十二五”规划》),共计16篇、62章。
我国从1953年开始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为“一五”计划,然后以此类推。
“十一五”开始称“五年规划”。
我国已经编制和实施了11个五年规划。
“十二五”规划的起止时间是2011-2015年,所以我们称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一、编制十二五规划的四个阶段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编制,从一开始就强调要增强规划编制的开放度和透明度。
第一个阶段是基本思路研究阶段。
根据国务院的部署,70多家权威研究机构对41个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专项研究。
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2009年底形成了“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基本思路文稿。
第二个阶段是中央建议制定阶段。
从去年4月份开始,在温家宝总理亲自主持下,“十二五”规划建议起草组,历时半年制定并经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个建议提出了“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为“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编制指明了方向。
第三个阶段是规划纲要(草案)的编制阶段。
中央建议出台之后,国务院成立了以发改委牵头、12个部门参加的规划纲要起草小组来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
在整个编制过程中,还利用互联网、手机短信平台、电子邮件等方式,在全国发起了“共绘蓝图,我为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活动,历时两个月,收到了64709份意见、建议。
第四个阶段是经全国“两会”讨论通过规划纲要阶段。
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以96.6%的(赞成2778票,反对59票,弃权38票)赞成票表决通过了关于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决议。
吸收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建议修订并正式公布的规划纲要与此前公布的草案相比共进行了38处修改。
中共科学技术部党组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创十二五科技工作新局面的意见
中共科学技术部党组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创十二五科技工作新局面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公布日期】2011.02.17•【文号】国科党组发[2011]1号•【施行日期】2011.02.1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正文中共科学技术部党组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创十二五科技工作新局面的意见(国科党组发〔2011〕1号)2011年是全面启动“十二五”科技工作各项部署的关键之年。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做好“十二五”科技工作的开局和起步,开创科技工作新局面,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认真总结“十一五”科技改革发展的成就,充分认识科技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科技大会,作出《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国务院颁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科技规划纲要》)。
党的十七大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五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各地方、各部门、科技界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科技规划纲要》起步阶段各项任务顺利完成。
科技投入持续稳定增长,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取得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千万亿次高效能计算机、高速轨道交通、载人深潜器、65纳米介质刻蚀机、转基因抗虫棉、诱导多功能干细胞、铁基超导、量子通信等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明显增强,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支撑国家重大工程和重大任务、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取得重要突破,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进展顺利,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不断优化,全社会的创新氛围日益浓厚,创新型国家建设加快推进。
五年来,科技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加快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积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深入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推进省级高新区升级,组织开展农村科技创业行动,大力发展民生科技,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和创新基地建设,加大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不断拓展国际科技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加强科技工作统筹协调,积极推动地方和行业科技工作,稳步推进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加强科学技术普及,落实各项科技政策,科技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风力发电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国家科技部
附件:风力发电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一、现状“十一五”期间,我国风电产业发展引人瞩目,已成为新能源的领跑者,并具有肯定国际影响力。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经过科研机构、风电企业等各方的共同努力,我国在风能资源评估、风电机组整机及零部件设计制造、检测认证、风电场开发及运营、风电场并网等方面都具备了肯定的基础,初步形成了完整的风电产业链。
在海上风电开发领域,初步解决了海上运输、安装和施工等关键技术,起先积累海上风电场运营阅历。
在人才培育上,初步形成了肯定规模的风电专业人才队伍,风电学科建设也已经起步。
(一)风电设备产业化状况在“十一五”科技支配的引领下,国内科研机构、企业通过消化汲取引进技术、托付设计、与国外联合设计和自主研发等方式,驾驭了1.5MW~3.0MW风电机组的产业化技术。
目前,国产1.5MW~2.0MW 风电机组是国内市场的主流机型,并有少量出口;2.5MW和3.0MW风电机组已有小批量应用;3.6MW、5.0MW风电机组已有样机;6.0MW等更大容量的风电机组正在研制。
国内叶片、齿轮箱、发电机等部件的制造实力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满意主流机型的配套需求,并起先出口;轴承、变流器和限制系统的研发也取得重大进步,起先供应国内市场。
截至2010年底,我国具备兆瓦级风电机组批量生产实力的企业超过20家。
2010年新增装机容量前五名的风电整机制造企业当年市场份额占全国的70%以上。
我国有四家企业2010年新增装机容量进入全球前十名。
(二)风电场建设及资源开发状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及一系列配套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国内风电开发快速增长。
2010年,我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1890万千瓦,居世界第一位。
截至2010年底,我国具备大型风电场建设实力的开发商超过20家,共已建成风电场800多个,风电总装机容量(除台湾省未统计外)4470万千瓦,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
“十一五”期间,我国已启动海上风电开发,首个海上项目上海东海大桥风电场安装34台国产3.0MW风电机组,并于2010年6月全部实现并网发电;2010年9月,国家能源局组织完成了首轮海上风电特许权项目招标,项目总容量100万千瓦,位于江苏近海和潮间带地区。
国家“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解读
刻 影 响着 人类 的 生 产 方 式 、 活 方 式 和 思 维 方 式 , 技 创 新 对 生 科
一
发 挥 着 关 键 性 的作 用 。 从我 国 的发 展 历 程 看 , 高层 次 创 新 型 科 技 人 才 在 相 关 领 域 发 展 中发 挥 了举 足 轻 重 的作 用 。 无 论 是 “ 两 弹 一 星 ” 杂 交 水 稻 、 人 航 天 、 月 工 程 , 是 量 子 通 信 、 人 、 载 探 还 载 深 潜 器 、 级 计 算 机 等 等 , 些 重 大 科 技 成 果 的取 得 和 相 关 领 超 这
任 务 。 《 民经 济 和 社 会 发 展 第 十 二 个 五 年 规 划 纲 要 》 确 提 国 明 出 , “ 持 把科 技 进 步 和 创 新 作 为 加 快 转 变 经 济 发 展 方 式 的 要 坚
重 要 支 撑 ” 不 断 提 高 我 国科 技 创 新 能 力 , 进 经 济 发 展 方 式 。 促 由依 靠 生 产 要 素 和 投 资 驱 动 到依 靠 创 新 驱 动 的 重 大 转 变 , 把
作 人 才 等 各 类 人 才 队伍 建 设 ,把 广 大 人 才 凝 聚 到 推 进 自主创 新 、建 设 创 新 型 国家 的宏 伟 事 业 中来 。 二 是 遵 循 人 才 成 长 规 律, 完善 科 技 人 才 发 展 政 策 。以研 究制 定 加 强 高 层 次 创新 型科
技 人 才 队伍 建 设 的指 导 意 见 为重 点 ,着 力 在 产 学 研 合 作 培 养 人 才 , 进 人 才 向企 业 流 动 ; 化 创 新 绩 效 和 创 新 质 量 导 向 , 促 强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原文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规划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21〕2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2021年7月9日“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开展需求为根底,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开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
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21〕32号)的部署和要求,为加快培育和开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制定本规划。
一、背景当今世界新技术、新产业迅猛开展,孕育着新一轮产业革命,新兴产业正在成为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开展的重要力量,世界主要国家纷纷调整开展战略,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抢占未来经济科技竞争的制高点。
当前,全国上下正按照科学开展观的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开展方式,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进程,推动节能减排,积极应对日趋剧烈的国际竞争和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开展。
在此过程中,必须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科学判断未来需求变化和技术开展趋势,大力培育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开展的支柱性和先导性产业,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提高开展质量和效益。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夯实开展根底、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时期,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存在严峻挑战。
从有利条件看,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加速升级,国内市场需求快速增长,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效劳业迅速成长,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提供了良好根底;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十二五”技术标准科技发展专项规划发布
2一
建筑 玻璃 与 工业 玻璃 2 0 1 3 ,N n 9
还不够高, 与实 际需求相 比仍有较大差距 , 主要表现 在: 科技创新 与技 术标准研制 的结合有 待进 一步加 强, 科 技成 果 形 成 技 术标 准 的 比例偏 低 , 技术 标 准 国 际竞 争力 明显不 足 , 企 业 在技 术标 准创 制 应用 中的主
标 准创 制 能 力 , 有 效 发挥 技 术 标 准在 科 技 创 新 、 产 业 发展 中 的导 向和保 障作 用 , 特 制 定本专 项 规划 。
一
和 国际 竞 争力 的核 心 要 素之 一 。从 围 内看 , 工业 化 、 信息化 、 城镇化 、 市 场化 、 国 际化 深 入发 展 , 培育 和 发
Ar c hi t ec t u r al & Fu n ct i o nal Gl a ss No _9 2 01 3
“ 十二 五" 技术标准科技发展专项规划发布
日 前, 科技部、 国家质检总局 、 国家标准委联合发 布 了《 “ 十二 五” 技术标准科技发展专项规划 》 , 规划
升 技术 标 准创 制能 力 建设 进行 了布 局 , 着重 提 出 了建
科技创新知识产权工作“十二五”专项规划
划提供全过程跟踪服务 。建立健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 国家科技计划知识产权信息登记 、 统计与评估制度 。 2引导创新 主体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 通过开展培训 、 试点示范等方式 , 引导企业 、 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等创新主体
建 立 与完 善 知识 产 权保 护 管理 制度 , 全 知识 产 权组 织 机 构 , 健 建立 知 识产 权 专 业管 理 队伍 , 制定 与 自身 发 展 相适 应 的 知识 产权 战略 , 从 研究 开 发 到产 业化 和 产 品销 售全 过 程 的知识 产 权管 理体 系 。 形成 3 强 国 际科 技合 作 中的知 识产 权 管理 。 善 国际科 技 合作 中知识 产权 管理 措 施 , 国际科 技 合作 协议 中明 确合 作项 目的 . 加 完 在 知 识 产权 归 属 和利 益分 配 机制 , 强参 与 国 际大科 学 工 程 中的知 识产 权 保护 与 管理 。 加 4 强 地方 科 技创 新 中的知 识产 权 管理 。 级地 方科 技 管理 部 门要 围绕 地方 科 技创 新 的发 展 战略 和 目标 , 知 识产 权 战 . 加 各 开展 略分 析 , 相 应 的知 识产 权发 展 战 略 。制定 与 完善 地 方科 技计 划 项 目知识 产权 管 理 办法 , 科 技计 划 知识 产权 管 理工 作 体 制定 建立
1 . 完善科技创新知识产权法规政策体系。 进一步贯彻落实《 科学技术进步法》《 、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 、科技规划纲要》《 、国家 知识产权战略纲要》 及相关配套文件 中与科技创新相关的知识产权制度措施, 研究制定配套政策 , 加强政策实施情况评估。 2 . 完善促进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的政策法规。充分运用财政 、 税收、 金融等政策 , 激励知识产权 的创造 、 运用 、 保护和管理。 研究制定职务发明条例 、 技术转移条例等法规。完善与落实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成果转化激励政策 , 落实对科技成果完成人员
科技条件十二五规划
附件:科研条件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目录一、形势与需求 (4)二、思路与目标 (7)(一)指导思想 (7)(二)发展思路 (7)(三)发展目标 (8)三、重点任务 (9)(一)优化科研条件建设布局 (9)(二)加强科研条件自主研发和应用 (10)(三)推动科研条件开放共享 (14)(四)强化科研条件质量保障 (15)四、保障措施 (18)(一)健全科研条件统筹协调机制 (18)(二)构建多元化科研条件投入格局 (18)(三)推进科研条件运行和服务模式创新 (19)(四)落实和完善科研条件政策法规 (19)(五)推进科研条件国际交流与合作 (20)(六)加强科研条件人才队伍建设 (18)—1—本专项规划所指的科研条件包括研究实验基地、科研设施以及科学仪器设备、科研用试剂、实验动物、科技文献、计量基标准等。
科研条件是支撑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要物质和信息基础,是抢占科技制高点、提高国家科技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为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落实《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任务,加强未来五年科研条件发展的系统部署,特制定本专项规划。
一、形势与需求“十一五”以来,我国科研条件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科研条件的地位进一步提升,为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对科研条件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科学技术进步法》对科研条件建设和共享做出明确规定。
研究实验基地、科研设施建设不断加强。
在重点领域新建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大科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建156个,总数达到333个。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建114个,总数达到387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新建74个,总数达到105个。
资源整合共享取得重要进展,在大型科学仪器、野外台站、科学数据、生物种质资源、科技文献等领域建成了一批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进一步加强了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国家级分析测试中心、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国家实验动物种子中心的建设,科研条件分散、重—2—复、低效的状况有所改善。
科学技术部、外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关于印发“十二五”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
科学技术部、外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关于印发“十二五”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外交部,科学技术部•【公布日期】2012.05.04•【文号】国科发计[2012]700号•【施行日期】2012.05.0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气象综合规定正文科学技术部、外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中国气象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海洋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关于印发“十二五”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国科发计〔2012〕70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配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实施,指导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发展,科学技术部、外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中国气象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海洋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部门联合制定了《“十二五”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发展专项规划》,现印发你们,请结合本部门、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贯彻落实。
特此通知。
附件:“十二五”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发展专项规划科学技术部外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中国气象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海洋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二O一二年五月四日附件:“十二五”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发展专项规划一、形势--挑战与机遇(一)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20世纪以来,全球气候正经历着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
从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1997的《京都议定书》,到2010年的《坎昆协议》,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日益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
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
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十二五””专项规划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十二五(公示稿)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2012年3月目录一、形势和需求 (1)二、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4)(一)总体思路 (4)(二)发展目标 (4)三、主要任务 (5)(一)科学考察与调查 (5)(二)科技资料整编和科学典籍、志书、图集的编研 (7)(三)标准物质与科学规范研制 (9)四、保障措施 (10)(一)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10)(二)加强统筹协调和宏观布局 (10)(三)规范评价与激励机制 (10)(四)推动成果共享和使用 (11)附件1:《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十二五”专项规划》编制说明附件2:参与编制和咨询的专家名单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十二五””专项规划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十二五(公示稿)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加强“十二五”期间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的实施,按照《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和《国家基础研究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的总体要求和任务部署,编制本规划。
一、形势和需求科技基础性工作一般指围绕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研究的需求而开展的获取自然本底情况和基础科学数据、系统编研或共享科技资料和科学数据、采集保存自然科技资源、制定科学标准规范、研制标准物质等科学活动的统称。
科技基础性工作是基础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认识自然现象和发现科学规律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具有基础性、长期性和公益性等特点。
达尔文历时20多年科学考察完成的《物种起源》、我国几代人几百位科学家花费50多年完成的《中国植物志》等经过长期积累形成的成果,对于推进基础学科发展、支撑国家宏观决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由于科技基础性工作在国家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中的重要地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都普遍重视科技基础性工作,部署开展了大量的工作。
例如:欧美等国家的探险家对我国青藏高原、新疆等地区的科学考察和对南北极的大规模、多学科的综合科学考察;英国著名的洛桑农业实验站;世界发达国家主导形成的全球碳监测网络等。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详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1.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2.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3.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4.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5.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坚定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分享发展机遇。
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一节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严格保护耕地,加快农村土地整理复垦。
加大粮食主产区投入和利益补偿,加强以农田水利设施为基础的田间工程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
科技部、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蓝天科技工程“十二五”专项规划的通知
科技部、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蓝天科技工程“十二五”专项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环境保护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2.07.10•【文号】国科发计[2012]719号•【施行日期】2012.07.1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科技部、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蓝天科技工程“十二五”专项规划的通知(国科发计〔2012〕71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环境保护局,各有关单位:按照国务院领导要求,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和《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指导和推进全国大气污染防治科技创新,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科技部和环境保护部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组织制定了《蓝天科技工程“十二五”专项规划》,现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贯彻落实。
附件:蓝天科技工程“十二五”专项规划科技部环境保护部2012年7月10日附件蓝天科技工程“十二五”专项规划科学技术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支撑手段。
蓝天科技工程是支撑国家深化节能减排和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要科技工作部署。
实施蓝天科技工程,旨在针对我国大气污染的突出问题和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的科技需求,强化顶层设计,统筹大气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技术研发、示范应用、成果转化、人才培养、能力建设、国际合作、决策支撑等创新活动,完善大气环境保护科技创新体系,促进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提供技术支持。
一、形势与需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但也付出了沉重的资源和环境代价。
当前,我国大气环境质量不容乐观,主要城市群正经历煤烟型污染向复合型污染的转变,光化学烟雾、灰霾天气、酸沉降等多种大气污染问题并存。
国家其他部委公文中有关语言文字的内容
国家共他部委公文中有关语言文字的内容Ⅷ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涉及民族地区双语教育、少数民族语言、多媒体资源库建设等内容。
加快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支持西藏、新疆等民族地区实施双语教育,积极稳妥推进民汉合校,办好内地少数民族班(学校)。
加强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培训,支持民族院校建设。
加强少数民族语言广播影视节目的译制、制作、播出及传输能力建设。
加强民族语言广播网站建设。
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新闻出版能力建设和基层宣传发行能力建设,巩固新闻出版发行阵地。
加强“双语”特色多媒体资源库建设。
②二教育部教育部发布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教发[201239号)和*本论文得到中央高校自主课题基金(105565GK)、国家语委“十二五”科研规划项目(YB l25—41)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项目(603014)的资助。
“国家其他部委”是指除国家语委和国家民委以外的国务院部委。
①教育部和国家语委发布的《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本书已全文发表(见13—26页)。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发布的相关文件,参见本书第二部分的《国家民委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66—70页)。
本文不再重复。
②《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http://www.ndrc.gov.cn/zcfb/zc fb q t/2012qt/P020120409541639482326.d o e。
O7 4国家其他部委公文中有关语言文字的内容-I 《2012年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务工作规定》(教考试[20123 1号),涉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双语教育、国际汉语教育、盲文手语、非通用语人才和语言资源等内容。
2.1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升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推进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和信息化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一五”期间,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加速提升,科技资源总量快速增加,科技支撑引领作用日益凸显,自主创新环境不断优化,为加快我国科普事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和重要支撑。“十二五”时期,我国科普事业发展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积极推动科学技术创新和科学技术普及的紧密结合、协调发展,在全社会大力普及科技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加快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充分发挥科普工作对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性作用。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攻坚阶段。加强科学技术普及,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对加速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深入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提升公民科学素质,促进我国科普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制定本专项规划。
3. 社会科普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实现6000家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向社会开放,开展科普活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面向公众开放研发机构、生产设备设施(流程)或展览馆;在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中推动建设500家科普示范企业,为公民理解科学和参与科技创新实践提供丰富的场所。全国科技馆年接待观众量达到5000万人次。逐步推进省级以上科技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成本开放。
5. 提高社区居民科学素质。依托社区公共服务场所和设施,提升社区科普能力,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围绕安全健康、节能环保、防灾减灾等内容,开展科教进社区、卫生科技进社区、全民健康科技行动、社区科普大讲堂、节能减排家庭行动、心理健康咨询等活动,提升社区居民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生活质量、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促进社区居民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开发社区内及周边科普资源,鼓励科研院所、学校、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企事业单位等驻区单位开展科普活动,推动科普活动的社会化。
2. 形成不同类型和特色的科普基地。到2015年底,创建100个国家级科普示范基地;中央和国家部委所建立的特色科普基地总数达到1000个左右;省级科普基地总数达到3000个左右。全国科普基础设施的整体布局有所改善,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至少拥有1座科技类博物馆,各省会城市和自治区首府至少拥有1座大中型科技馆,在中等城市建有一座科技馆,县级市建有科技活动中心,在大型国有企业建有专题科技馆。实现在全国50%的街道(乡镇)、社区建有科普活动站(室),50%的行政村建有科普画廊(宣传栏)。
(二) 发展目标
到2015年,实现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显著提高,使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5%,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水平。国家科普能力明显增强,科普事业发展的基础设施、政策法规、条件保障、监测评估等体系进一步完善。
具体目标:
1. 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渠道科普投入体系。实现政府科普投入显著提高,到2015年,实现全国人均科普专项经费达到3元/年,发达地区和城市人均科普专项经费达到5元/年以上。全面落实鼓励科普事业发展的税收政策,使企业成为科普投入的重要主体,社会团体和个人成为科普投入的重要来源。
3. 科普传播媒介形式多样,科普活动成为科技惠及公众的重要平台。2010年,全国共出版科普图书0.74亿册,出版科普期刊1.57亿册,共发放科普读物和资料6.2亿份,较2005年分别增长116.81%、61.19%和23.77%。全国广播电台播出科普(技)节目总时长21.14万个小时,全国电视台播出科普(技)节目总时长为26.13万个小时,较2005年分别增长177.13%和146.4%。2010年,全国共举办科普(技)讲座91.31万次,听众达1.82亿人次,较2005年分别增长65.34%和62.39%。共举办科普(技)专题展览14万次,参观人数超过2.11亿人次,较2005年分别增长62.74%和72.28%。共举办科普(技)竞赛5.68万次,参加人数达5551万人次,较2005年分别增长38.49%和76.74%。
一、形势与需求
(一) 我国科普事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效
“十一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全面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公民科学素养水平明显提高,科普人员数量不断增长。据测算,2010年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3.27%,比2005年的1.6%提高了1.67个百分点。截止2010年底,全国共有科普人员194.6万人,较2005年增长48.38%。其中,科普专职人员25.18万人,科普兼职人员169.22万人。全国每万人口拥有科普人员14.2人。
面对世界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和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我国科普事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深层次问题。主要表现为: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不高,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科普资源整合力度不够,科普基础设施服务能力有待提升;科普产品研发能力不强,科普原创作品少,科普产业培育和发展仍在起步阶段;专业科普人员数量偏少,科技工作者、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科普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科普事业投入不足,企业和社会力量对科普事业的捐助较少等。
4. 优秀科普作品不断涌现,群众性科技活动广泛开展。大力创作图书、影视文艺节目等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作品,推出一批原创科普精品。引进国外优质科普资源,为公众提供优质科普服务。拓展科普传播渠道,增强大众传播媒体的科技传播能力,使公民提高科学素质的机会和途径显著增多。
5. 形成一支专兼职结合的科普人才队伍。通过学校培养、在职培训、国外进修、国际交流、实践锻炼等培养一支专兼职结合的高水平、高素质科普管理和服务人才队伍,万人拥有专兼职科普工作者人数达到15人[2]。
4. 科普政策环境不断优化,有利于科普发展的社会氛围初步形成。《科普法》实施工作不断深化,各地制订了一批相关配套地方法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深入推进,使公民科学素质的公共服务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加强科普能力建设、对科普场馆门票收入和进口科普产品给予税收优惠等一系列鼓励科普事业发展政策和措施制定出台,强化了政府科普服务能力建设,调动了社会各界参与和支持科普发展的积极性,形成了全力推进科普发展的工作机制,营造了有利于科普事业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关于印发国家科学技术普及“十二五”专项规划的通知
国科发政〔2012〕22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单位,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在全社会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推进我国科普事业发展,科学技术部组织编制了《国家科学技术普及“十二五”专项规划》。
4. 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把提高科学素质作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培训的重要任务,落实各级各类干部培训规划,将弘扬科学精神、提倡科学态度、讲究科学方法作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培训的重要内容。将科学素质教育纳入各级各类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教学计划,增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终身学习和科学管理的能力,使其科学素质在各类职业人群中处于前列。将提高科学素质贯穿与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选拔录用、教育培训、综合评价全过程,增强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科学执政能力。
三、重点任务
根据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十二五”期间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 推进重点人群科学素质工作
1. 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完善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提高学校科学教育质量,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和社会实践,使未成年人对科学的兴趣明显增强,引导未成年人树立科学意识、崇尚科学精神,养成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在幼儿园日常教育中融入科学启蒙教育,构建义务教育阶段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体系和评价、考试制度,进一步推广“做中学”活动的经验和成果,不断完善基础教育中的科学教育。鼓励普通高中开设科学教育选修课和通用技术课程,支持开展研究型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推进高中阶段的科学教育。发挥家庭教育在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建立完善校外科技活动与学校科学课程的衔接机制,丰富校外和课外科学教育活动,营造崇尚科学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农村未成年人特别是女童和留守儿童提供更多接受科学教育和参加科普活动的机会,培养他们独立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普及成果。
3. 提高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围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需求,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继续教育、技能竞赛和日常科普教育活动,提高第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科学素质和职业技能,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和自身发展的要求。将科学素质内容纳入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课程与培训教材,将有关科学素质的要求纳入国家职业标准,作为各类职业培训、考核和鉴定的内容。
2. 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将普及实用技术与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结合起来,继续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结合农民创业培训、绿色证书培训、星火培训、双学双比、技能竞赛、巾帼科技致富工程、百万新型女农民教育培训等活动,继续开展形式多样、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农业科技培训。继续实施农业从业人员培训,支持和鼓励各级各类学校,根据就业市场需求和企业岗位实际要求,参与开展对进城务工人员、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的订单式或定岗培训,使其掌握初级以上职业技能或达到上岗要求,提高其职业技能水平和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