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十二五级一般专项规划
北京市昌平区流村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昌平区流村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昌平区流村镇人民政府二〇一〇年七月前言北京市在“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基础上提出了“世界城市”的发展战略,这种发展战略对北京市“十二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尤其是区县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世界城市”建设背景下的城乡协调发展已经成为首都发展的迫切需求,作为首都城市发展新区的昌平区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出了“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开放包容的京北创新中心、国际科教新城”的发展定位,目前正在积极探索一条产业发展高端化、自主创新系统化、公共服务优质化、城乡发展一体化、生态环境优美化、区域发展国际化的新型城市发展模式。
流村镇地处昌平区西部,太行山、燕山山脉交界处,地理层次清晰,文化底蕴深厚,既是京西北的生态屏障,也是昌平区乃至首都重要的生态涵养发展区。
“十一五”以来,流村镇党委、政府充分依托区域的资源特色,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不断开拓创新,完善产业发展结构,保障、促进民生,取得了显著成绩,不仅在财政税收上取得跨越式发展,而且在镇域形象上也初步打造出发展品牌;不仅在生态涵养保护上取得较好成绩,也在生态发展上建立起了自己的发展模式,在北京山区率先完成了生态文明镇建设规划的编制;不仅在产业上初步建立了合理的发展格局,更在沟域经济建设上走在了北京山区的前列,被列为北京市率先重点打造的7条沟域之一。
因此,“十一五”时期,流村镇在各届党委、政府的带领下实现了经济、社会的较快发展,为“十二五”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二五”规划是在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日渐趋好,尤其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深刻影响下不断调结构、促民生、保增长的关键时期,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攻坚阶段,势必将会成为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时期。
在这一时期,流村镇要紧密围绕北京市发展政策,尤其是山区发展政策;围绕昌平区发展战略,尤其是生态涵养区发展战略;围绕周边区域发展趋势,尤其是周边接壤乡镇发展功能定位,不断完善自己的发展功能定位,突出发展重点,实现跨越发展和后发崛起。
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昌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
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昌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任务分解方案的通
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1.04.08
•【字号】昌政发[2011]10号
•【施行日期】2011.04.08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机关工作
正文
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昌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
(昌政发〔2011〕10号)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委、办、局(公司):
《〈昌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任务分解方案》已经第50次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职责分工,认真抓好落实。
二○一一年四月八日《昌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任务分解方案。
中国云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
中国云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中国云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是指中国在2024年至2024年间制定的发展云计算和云技术的规划。
云计算是指通过网络提供数据储存、计算能力和服务的方式,具有灵活、弹性、可扩展等特点,能够为个人和企业提供各种各样的计算资源和服务。
该规划的核心目标是加快云计算产业的发展,提高中国的云计算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其具体内容包括:一、促进云计算产业的发展。
通过支持云计算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鼓励企业投资云计算基础设施、平台和应用,推动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提出了发展面向大型云数据中心、国家级公共云平台和专业云服务的政策措施,推动中国云计算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加强云计算相关技术研发。
通过组织和支持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提高中国在云计算领域的核心技术水平。
重点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云计算基础软件、虚拟化技术、分布式存储和计算技术等,以满足国内市场对云计算的需求。
三、推动云计算应用的广泛普及。
通过鼓励企业和政府部门应用云计算技术,提高办公、教育、医疗、交通、金融等各行业的信息化水平。
重点推动云计算在政府信息化、企业管理、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应用,促进云计算与其他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
四、完善云计算标准和安全体系。
通过制定和推广云计算的国家标准,建立起与国际标准接轨的云计算体系,提高中国云计算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同时,加强云计算安全技术和管理体系的建设,保护用户数据的安全和隐私。
“十二五”规划期间,中国云计算产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云计算技术得到推广和应用,云服务市场逐步形成。
国内一些大型互联网公司如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等纷纷投资建设大型云数据中心和云服务平台,提供云计算基础设施和服务。
云计算在政府和企业中的应用也逐步普及,提高了信息化水平和工作效率。
总结而言,“十二五”云科技发展规划为中国云计算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技术创新的保障。
通过培育云计算产业,提升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中国能够在全球云计算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实现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北京十二五规划首提重点区域与此同时,在此次规划编制当中,“重点区域规划”的概念被首次提及,其中包含北京市“十二五”时期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建设规划这个市级综合专项规划和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发展规划、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规划以及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区域合作发展规划共4项专项规划。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将北京定位为“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到2020年全面实现现代化。
提出“宜居城市”概念■西部、北部山区,重点发展观光农业、林果种植业和养殖业等具有山区优势的特色农业。
■平原地区,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观光农业、农产品加工等高附加值的农业。
形成若干与大环境绿化融为一体的农业区,改善城市总体生态环境。
■中关村为核心完善一区多园式的高新技术产业布局结构。
■亦庄为核心形成沿京津塘高速公路的高新技术产业带。
■王府井、西单和前门(含大栅栏、琉璃厂)建成商贸文化旅游区。
■公主坟、木樨园、望京、北苑、石景山等建成集商业、文化、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商业区。
■顺义、通州、亦庄等新城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综合商业区。
■以空港、马驹桥、良乡等物流基地为主构建物流体系。
■北京将成为亚洲最有影响力的国际会展城市。
在顺义、通州、朝阳十八里店、石景山各建一座综合性会展中心;在奥林匹克中心区建设国际会议中心,在怀柔、密云等新城现有设施的基础上,整合提升服务水平,建设若干会议培训中心。
■建设和培育6个文化中心(全国的文艺演出中心、出版发行和版权贸易中心、影视节目制作及交易中心、文化会展中心、古玩艺术品交易中心、动漫和网络游戏制作交易中心)。
■积极支持民办教育产业,建设成为全国培训产业基地。
■在城市东部、西部和南中轴具备良好交通条件的地区,预留大型休闲娱乐用地。
大力发展具有首都特色的旅游业。
城八区功能定位(1)东城区是北京市政治中心的主要载体,全国性文化机构聚集地之一,传统文化重要旅游地区和国内知名的商业中心。
北京十二五规划全文(整理版)
北京十二五规划全文(整理版)篇一:北京市十二五规划全文北京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2022-2022年)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序言跨入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我们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洗礼的全球经济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国内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首都北京在成功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之后,开始步入新的发展阶段,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风险挑战,制定科学的战略安排对首都立足新的阶段变化、向更高发展水平迈进至关重要。
《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是首都着眼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全面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的五年规划,是首都深入推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在新的起点上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的重要规划。
本规划主要阐明市委市政府的战略意图,明确“十二五”期间首都发展的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发展路径,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本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国务院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2年)》的批复。
第一篇新时期的战略选择第一章过去五年的发展成果“十一五”时期是北京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顽强拼搏、克服重重困难,成功举办了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盛会,圆满完成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筹办任务,积极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有力推动了全市的科学发展,“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过去五年是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最高、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
首都经济实现重大跨越。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4%,总量达到13777.9亿元,人均超过1万美元。
北京市西城“十二五”时期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西城区“十二五”时期基础设施发展建设规划北京市规划委员会西城分局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1年3月目录前言 (1)基本概况 (1)(一)规划范围及年限 (1)(二)规划依据 (2)市政部分一、西城区“十一五”时期基础设施发展现状及成就 (3)(一)基础设施的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3)(二)市政基础设施体系进一步完善 (3)(三)旧城平房区市政基础设施服务水平逐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改善 (8)二、主要存在问题 (9)三、西城区“十二五”时期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10)四、西城区“十二五”市政基础设施总体发展思路及目标 (11)五、“十二五”时期西城区市政基础设施发展重点 (14)(一)重点功能区基础设施保障 (14)(二)重点工程项目 (16)六、保障措施建议 (23)(一)旧城改造要树立典型,以点带面 (23)(二)切实发挥规划指导作用 (23)(三)加大服务型政府建设 (23)(四)加大宣传力度 (23)交通部分一、西城区现状交通基础设施情况 (24)(一)城市道路 (24)(二)公共交通系统 (28)(三)停车系统 (30)(四)自行车与步行系统 (31)(五)交通管理系统 (32)二、现状问题和症结探寻 (32)(一)现状问题 (32)(二)症结分析 (34)三、西城区“十二五”时期交通基础设施规划目标 (37)(一)北京市交通发展目标 (37)(二)西城区“十二五”期间交通发展目标 (37)四、西城区“十二五”交通系统建设规划 (42)(一)规划原则 (42)(二)西城区“十二五”时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方案 (43)五、实施建议 (54)前言基础设施是为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提供一般条件的公共设施,包括公共工程、交通设施等,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城市发展中处于重要的先导地位。
“十一五”时期,西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城市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城市进入了全新发展阶段。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是首都发展向国际化大都市跨越、加快推进“三个北京”和世界城市建设关键时期,也是北区、南区实施行政区划合并后西城区的重大发展机遇期,《西城区“十二五”时期基础设施发展建设规划》,提出了“十二五”时期市政、交通各专业发展和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是指导各专业、各部门编制相关专项规划、制定年度计划及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
北京十二五物流发展规划
北京市“十二五”市级一般专项规划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物流业发展规划北京市商务委员会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一一年十一月目录序言 (1)第一部分规划背景 (3)一、“十一五”时期物流业发展回顾 (3)(一)总体规模快速增长,运行效率不断提升 (3)(二)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网络格局基本形成 (4)(三)专业物流体系基本建立,运行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6)(四)口岸体系加快建设,国际物流发展空间不断拓展 (6)(五)骨干企业实力不断壮大,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7)(六)配套政策相继出台,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8)二、“十二五”时期物流业发展面临形势 (9)(一)发展机遇 (9)(二)面临挑战 (10)第二部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13)一、指导思想 (13)二、基本原则 (13)(一)统筹规划,促进协调发展 (13)(二)科技引领,实现创新发展 (13)(三)结构调整,带动高端发展 (14)(四)功能提升,增强保障能力 (14)三、发展目标 (14)(一)总体目标 (14)(二)预期指标 (14)第三部分空间布局 (17)一、布局原则和思路 (17)二、布局重点 (17)(一)城市物流配送设施布局 (18)(二)产业集聚区专业物流设施布局 (18)(三)区域物流设施布局 (21)(四)国际物流设施布局 (22)第四部分发展任务与重点工程 (24)一、优化空间布局,完善物流基础设施 (24)二、提升城市物流配送水平,提高服务保障能力 (26)三、大力发展专业化物流,打造物流总部经济 (27)四、强化区域物流合作,拓展首都经济圈物流服务功能 (30)五、发挥政策功能区优势,加快发展国际物流 (31)六、加快物流业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 (33)第五部分保障措施 (37)一、加大对物流业投入力度 (37)二、保障重要物流设施用地 (37)三、减轻物流企业税收负担 (37)四、促进物流车辆便利通行 (37)五、推进物流技术创新和应用 (38)六、加强物流人才培养 (38)七、发挥行业中介组织桥梁纽带作用 (38)序言物流业是生产性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复合型、基础性、先导性产业。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供热发展建设规划
北京市“十二五”市级一般专项规划北京市“十二五”时期供热发展建设规划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前言冬季供热是本市城乡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是直接关系公众利益的基础性公共事业。
北京供热事业在五十年发展的历程中,充分发挥了城市基础设施的保障功能,在促进生产、环境治理、保障居民正常生活和工作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供热发展建设规划》为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市级规划,与北京市“十二五”时期能源、燃气、环境保护等规划相衔接,总结、借鉴“十一五”供热规划执行中的成功经验和研究成果,分析了当前供热发展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力求在继承、完善、延续“十一五”规划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创新,并作为北京市供热发展与管理的指导性文件。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站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高度,围绕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目标,结合城乡统筹、新农村建设、城乡结合部整治、南部发展等主题,一方面坚持科学发展,从促进能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出发,将发展与节能减排结合,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保障供热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坚持以人为本,从确保城市安全、稳定、和谐供热出发,将管理与改革结合,继续探索供热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努力实践到位管理和长效管理,逐步将供热管理纳入到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全面提升供热保障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
目录一、“十一五”时期供热工作回顾 (1)(一)供热基本情况 (1)(二)供热存在问题 (4)二、“十二五”时期供热规划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规划目标 . 6(一)供热指导思想 (6)(二)供热发展原则 (7)(三)供热规划目标 (8)三、“十二五”时期供热发展规划方案 (9)(一)供热方式规划 (9)(二)供热负荷预测 (10)(三)供热用能需求 (10)(四)环境减排预测 (10)(五)城区供热规划方案 (10)(六)远郊区县供热规划方案 (11)四、“十二五”时期供热发展重点任务 (13)(一)实施热源厂及配套热网建设 (13)(二)完成城区燃煤锅炉清洁改造 (13)(三)加快远郊区县供热设施建设 (14)(四)完成既有供热系统节能改造 (14)(五)积极推进供热系统计量改造 (15)(六)依靠科技进步促进供热发展 (15)五、“十二五”时期供热发展保障措施 (16)(一)强化供热规划管理,重点项目按期推进 (16)(二)加强行业安全管理,完善供热保障体系 (16)(三)推进供热体制改革,积极培育供热市场 (17)(四)加强供热节能管理,加快实施节能改造 (18)(五)创新供热管理方式,开展行业精细管理 (19)一、“十一五”时期供热工作回顾(一)供热基本情况“十一五”时期,北京市供热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十二五”时期重点新城建设实施规划的通知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十二五”时期重点新城建设实施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1.10•【字号】京政发[2012]1号•【施行日期】2012.01.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十二五”时期重点新城建设实施规划的通知(京政发[2012]1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现将《北京市“十二五”时期重点新城建设实施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附件:北京市“十二五”时期重点新城建设实施规划北京市人民政府二〇一二年一月十日北京市“十二五”时期重点新城建设实施规划(二〇一二年一月)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发展实施引导第三章发展建设重点第四章规划实施保障第一章总则第一条重要意义“十二五”时期是实施《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的第二个五年建设时期;是首都在新的起点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新城完善功能、提高水平、形成系统、规模发展的重要阶段。
通州、顺义、亦庄等重点新城作为调整城市空间结构、疏解中心城人口和功能的主要载体,迎来高水平建设现代化新城的重要机遇期。
充分发挥重点新城在首都现代化进程中的巨大潜力和重要作用,对于推进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发展战略,促进实现“两个率先”的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条规划范围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确定的市域城镇体系,本次规划范围为通州新城、顺义新城、亦庄新城。
同时结合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大兴区行政资源整合的新要求,规划统筹研究了亦庄新城与大兴新城的整合发展,所涉及的相关内容统称为“亦庄-大兴新城”。
第三条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实现“两个率先”的战略目标,新城建设以“强化重点、示范带动;分类发展、全面推进”为基本原则,坚持规划先行、政策创新、机制适应、改革突破的基本方针,以全市统筹的产业布局带动提升新城产业层次和产业特色,以市级及新城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积极改善新城的生活服务水平,以高标准的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新城的市政及交通支撑条件,加快形成与承载首都功能相配套、与区域城市群相协调的现代化综合新城。
《北京市“十二五”民用建筑节能规划》发布
《北京市“十二五”民用建筑节能规划》发布
佚名
【期刊名称】《建设科技》
【年(卷),期】2011(000)017
【摘要】北京市住建委和发改委近日发布了《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民用建筑节能规划》。
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北京将完成6000万平方米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任务,约为非节能既有建筑总量的39%,其中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完成3000万平方米。
【总页数】1页(P7-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852
【相关文献】
1.北京市民用建筑节能规划实施效果评价 [J], 刘玉明;张常杰
2.北京市“十二五”民用建筑节能规划将实现五个突破 [J],
3.北京发布“十二五”民用建筑节能规划 [J],
4.北京“十二五”时期民用建筑节能规划发布 [J],
5.北京市发布《“十二五”时期民用建筑节能规划》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西城区“十二五”时期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与发展规划的通知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西城区“十二五”时期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与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7.03•【字号】西政任[2012]10号•【施行日期】2012.07.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西城区“十二五”时期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与发展规划的通知(西政任〔2012〕10号)区政府各委、办、局,各街道办事处,各有关单位:现将《北京市西城区“十二五”时期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与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二年七月三日北京市西城区“十二五”时期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与发展规划(二○一二年七月)目录序言第一章“十一五”时期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与发展工作成果回顾一、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与发展基础二、“十一五”时期保护与发展的主要工作成效保护意识不断提高保护规划深入推进文物保护取得积极成果重点街区整治成效显著人居环境不断改善三、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人居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投入模式有待进一步深化城市服务保障能力有待提升体制机制和政策法规仍需完善保护与利用的认识尚未完全统一第二章“十二五”时期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与发展工作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二、总体目标古都风貌特色进一步彰显保护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居民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可持续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三、基本原则坚持整体保护坚持传统特色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文化引领坚持不断创新第三章“十二五”时期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与发展工作的重点一、分类引导,合理规划调整功能分区传统居住型功能服务型综合发展型二、以人为本,加快人口疏解有序疏解人口妥善安置外迁居民改善留住居民生活环境三、点、线、面结合,重点推进“四大工程”(一)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加快文物腾退修缮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二)环境改善工程加强“一轴一线一带”周边环境提升分类推进有价值建筑修缮整治增强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优化美化生态环境(三)产业提升工程扶持文化创意产业规范调整商贸产业适度发展旅游产业(四)重点街区打造工程打造什刹海人文生态涵养发展区打造大栅栏及琉璃厂文化创意聚集区打造法源寺文化体验区打造白塔寺配套服务区打造皇城文化展示中心打造南闹市口功能服务区第四章“十二五”时期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与发展工作的保障措施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实施机制强化规划引导作用注重专家论证和群众参与多渠道筹集保护发展资金积极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序言作为首都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城区是北京三千年建城史和八百年建都史的肇始之地,历史传承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化遗产丰富。
北京昌平区南邵镇十二五规划P53
北京市昌平区南邵镇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南邵镇人民政府2010年09月目录第一部分发展现状与问题诊断----------------------------------- 5 1“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51.1产业发展现状----------------------------------------------------- 51.2社会空间发展现状------------------------------------------------- 61.3城镇空间布局现状------------------------------------------------- 7 2南邵镇“十一五”时期主要问题诊断------------------------------------ 7第二部分需求预估与工作重点--------------------------------- 10 3“十二五”时期发展面临的形势与需求预估 ----------------------------- 103.1昌平区现代化服务型城市功能定位的需求预估------------------------ 103.2昌平新城东区建设的需求预估-------------------------------------- 10 4“十二五”时期我镇发展须关注的重大问题------------------------------ 124.1促进城乡一体化与提升城市服务水平-------------------------------- 124.2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与产业体系完善-------------------------------- 124.3城市形象的提升与城市管理水平提高-------------------------------- 12第三部分指导思想与功能定位----------------------------------- 13 5“十二五”规划指导思想与城镇发展功能定位 --------------------------- 135.1 总体战略思路---------------------------------------------------- 135.2 指导思想 ------------------------------------------------------- 135.3总体功能定位---------------------------------------------------- 14 6“十二五”发展目标-------------------------------------------------- 156.1总体发展目标---------------------------------------------------- 156.2经济发展总体目标------------------------------------------------ 166.3社会发展总体目标------------------------------------------------ 166.4生态发展总体目标------------------------------------------------ 16第四部分“十二五”期间的主要实施任务------------------------- 17 7旧城拆迁引致的城乡一体化促动与城市空间优化-------------------------- 177.1空间布局规划思路------------------------------------------------ 177.2空间布局规划结构------------------------------------------------ 177.3功能分区-------------------------------------------------------- 19 8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与产业发展体系完善-------------------------------- 208.1产业发展思路---------------------------------------------------- 208.2产业定位-------------------------------------------------------- 208.3产业规划布局---------------------------------------------------- 24 9现代城市建设、高尚城市品位与城市统筹管理---------------------------- 269.1旧城改造与拆迁安置---------------------------------------------- 269.2提升现代城市的整体形象------------------------------------------ 289.3营造高尚的城市文化品位------------------------------------------ 359.4统筹现代城市的建设管理------------------------------------------ 40第五部分重点建设项目 ---------------------------------------- 43 10重点建设工程与项目分类-------------------------------------------- 4310.1近期重点建设工程与项目总体状况--------------------------------- 4310.2中期重点建设工程与项目总体状况--------------------------------- 44第六部分实施保障与策略 -------------------------------------- 45 11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政策的深化与监督保障----------------------------- 4511.1科技服务创新--------------------------------------------------- 4511.2金融服务创新--------------------------------------------------- 4511.3产业服务创新--------------------------------------------------- 46 12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问题的主要保障对策--------------------------------- 4612.1深化产业聚集区的保障对策--------------------------------------- 4612.2拓展产业链的主要保障对策--------------------------------------- 4712.3链接与协同要素的主要保障对策----------------------------------- 4712.4文化创意产业提升的主要保障对策--------------------------------- 48 13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主要保障对策 ------------------------------------ 4913.1规划统筹发展的基本保障与对策----------------------------------- 4913.2设施统筹发展的基本保障与对策----------------------------------- 5013.3空间统筹发展的基本保障与对策----------------------------------- 5013.4社会事业统筹发展的保障与对策----------------------------------- 51 14应对经济发展协同下的生态诉求主要保障对策--------------------------- 5114.1多样化生态服务的主要保障对策----------------------------------- 5114.2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保障对策------------------------------------- 5214.3生态诉求与经济绩效协同的主要保障对策--------------------------- 52第一部分发展现状与问题诊断1 “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1.1产业发展现状“十一五”期间,我镇产业发展按照昌平区“强二兴三优一”思路,不断加强“三园三区”建设,经济发展取得较大成效。
北京市丰台区十二五”时期路网建设规划
丰政发〔2012〕11号丰台区“十二五”时期路网建设规划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二零一二年一月三十日目录一、路网建设发展形势 (3)二、路网建设发展战略 (5)(一)指导思想 (5)(二)规划原则 (5)(三)发展目标 (5)三、主要任务及重点项目 (6)(一)丽泽金融商务区及周边地区 (7)(二)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及周边地区 (7)(三)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及河西地区 (7)(四)南中轴高端商务中心区及南苑地区 (7)(五)其他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方面 (8)四、实施保障 (8)丰台区“十二五”时期路网建设规划“十二五”时期是推动首都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北京建设以“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为特征的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重要阶段,也是丰台区强势崛起的关键时期。
为更好地指导丰台区“十二五”时期路网建设工作,认真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加快推进《北京交通发展纲要(2004—2020)》和《北京市建设人文交通科技交通绿色交通行动计划(2009—2015年)》各项目标的完成,特制定本规划。
一、路网建设发展形势“十一五”期间是丰台区机动车增长最快、交通投入最大、交通结构改善最明显、交通管理最有效、市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区住建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开拓创新,克服重重困难,加快构建以“人文交通、科技交通、绿色交通”为特征的新丰台交通体系,基本满足了市民不断增长和变化的交通需求,适应了丰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十一五”期间,我区不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乘势而上,迈上了新台阶。
目前,我区已基本形成了以二环路、三环路、四环路、五环路、六环路等城市快速路、主干路为路网骨干线,以城市次干路、支路为路网辅助线,以京港澳、京开、京津塘等高速路为路网延长线的城市路网架构。
加上地铁、国铁等轨道运输优势,昔日的“陆上码头”已凸显出首都西南交通枢纽的功能。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划解读
作 为国家首都和 国际性 大都市 ,改革开 放3 0多年 来 ,北 京 服务 业发 展水 平大
幅 提 升 ,服 务 业 增 加 值 占 G DP的 比 重 达 7 % 以上 ,在 全 国 率 先 建 立 服务 经 济 5
主导 的产 业 格 局 。
业 发展 的突 出位置 ,明确 了 “ 强服务 增 供给 能力、改善服务供 给水平 、提 升服
进 服务业综合 改革为抓手 ,创新 服务业 发展 部署 ,在全 国发布 了首个 生产性服 务业发展 专项规划 ( 以下简称 规划 文 本》 ,整个规 划新意十足 ,紧密围绕首 ) 都服务业 发展 的新形 势、新要求 、新特
点 ,凸显 了 “ 给 、需 求 、改 革 、品牌 ” 供
务服务 、流通服 务及融 合型业态进行 分
口 大变革、大调整、大重组时期,
服 务 经 济 E渐 成 为 全 球 经 济 发 展 的 主 导 t 力 量 。2 1 ,全 球 服 务 业 总 产 值 占经 0 0年
“ 卜: ” 时 期 , 二五
济 总 量 的 比重 已经 超 过 6 % ,世 界 经 济 0 格局全面 呈现眼务经济 为主导的产业结
我 国服 务 业 将 步人 最 好 的 发展 时 期 ,全 国 各城
市 、 地 区 纷 纷 加 强 服 务
构 。我 国在跻身世界第 二大经济体和 货 物 贸易大国后 ,以扩大 消费 、加快服务 业大 发展为重点 的转变 经济发展方 式 已
成 为 重 大 现 实 命 题 。 “ 二 五 ” 国 民 经 十 济 发展 规 划 纲 要 明 确 把 推 动 服 务 业 大 发
类 发展部 署 ,致力于 打造具有 国内国际 竞争力 的优势细分领 域。二是坚持 “ 产
智能制造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
智能制造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智能制造已成为当前全球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为了推动我国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我国在“十二五”期间制定了智能制造科技发展专项规划。
一、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研发。
规划提出了一系列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方向,包括工业机器人、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物联网应用技术等。
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关键共性技术的突破,推动我国智能制造的发展。
二、推进智能制造示范应用。
规划明确提出了一批智能制造示范项目,重点推广应用智能工厂、智能装备等先进技术。
通过示范项目的建设和运行,提高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推动智能制造技术的广泛应用。
三、加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
规划提出了加强智能制造领域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具体举措,包括设立智能制造专业、开展科技人才培训、加强科研机构的建设等。
通过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支持,提高我国智能制造的科技创新能力。
四、促进智能制造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
规划强调加强智能制造技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
通过政策引导、财政支持等方式,促进智能制造技术在制造业各个环节的应用,提高制造业整体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智能制造科技发展专项规划的实施,将为我国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指导和支持。
规划的目标是通过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推动我国智能制造的发展。
在规划的指导下,我们需要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促进智能制造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国智能制造产业的突破和发展,提高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
新华社北京9月1日电(记者黄海)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北京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1日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集中发布“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等三个“十二五”市级综合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未来5年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具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十二五”时期“人文北京”发展建设规划的总体目标是,率先形成较为健全的民生保障体系,国家文化中心的地位更加巩固,城市文明程度居全国前列,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迈上新台阶。
规划提出,“十二五”时期北京将进一步加大文化体制改革力度,全力建设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文化中心;在全国率先建成完备发达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首都市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翻一番,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15%,成为首都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体系更加完善,文化创新能力大大增强,精品力作大量涌现;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实现重大突破,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弘扬;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充分发挥,首都文化软实力显著提升。
“十二五”时期“科技北京”发展建设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到“十二五”末把北京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创新中心,推动首都率先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格局。
规划提出了10个具体目标,其中包括:全社会研发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大于5.5%,技术交易额超过1800亿元,高技术产业、信息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增加值总额超过3500亿元,公众科学素质达标率超过12%。
规划提出将重点开展五大工作:一是实施全面对接工程,大幅提高持续创新能力;二是推进科技振兴产业工程,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是强化科技支撑民生工程,推动科技成果惠及民生;四是全力推进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五是努力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良好环境。
“十二五”时期“绿色北京”发展建设规划提出三大主要目标:一是率先形成“创新驱动、内涵促降”的科学发展新格局,经济社会发展更多依靠科技、人力等非传统资源投入;二是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集约、高效、生态型绿色城市发展新模式,城市发展更加协调、可持续;三是打造成为生产清洁、消费友好、环境优美的绿色发展先进示范区,绿色发展的质量和水平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就业促进规划》详解
障措施 , “ 是 十二 五 ” 时期就 业促
进 作 的指 导性 文件 。 f
求 和特 点 , 究制 定个 性化 就 业 研 援 助方 案 , 施规 范 的服 务流 程 实
和标 准 , 明确 工 作 内容 、 间 和 时
麓
鬣
铩
泌解 释
1 “ 业优 先” 略 、就 战 把 促 进 就 业 作 为经 济 社 会 发 展的优 先 F标 ,主要 体现 在 : j 选 择 有 利 于扩 大就 业 的经 济 发
把 握 科 学 发展 主题 , 全 “ 动 健 劳
者 自主择业 、市场调 节就 业 、 政
劳动能力和就业 或转移就业愿 望
的人 员 9 %以上实现就业或转 移 0 就业 ;被认定为 就业 困难 人员的
有 8 %以 上 实 现 就 业 或 转 移 就 业 0
府 促进 就业 ”相 结合 的机 制 , 坚
就 业 机 会 能 够顺 利 转 化 为使 劳
动 者顺利 就业 的岗位 资源 。
五” 期就 业促 进 规划 》 以下 简 时 f
称“ 规划 ”。 )
该《 划》 北京市 “ 规 是 十二 五 ” 级一 般 专项 规划 , 市 由市 人 力社 保局 牵头 , 同市发 展改 革 会 委等 政府 职能 部 门共 同编制 。 期 间 ,广泛 征求 了市 人大 代表 、 政 协委 员 、 家学 者 和政府 各相 关 专
就业 结构 、 高劳 动者 职业 素质 提 水平 三个 方 面 , 实现 就业 增 长与
经 济 增 长 互 动 , 业 结 构 优 化 就
产业 结构 调整 互 动 , 就业 质 量提
升 与生活 水平提 高互 动 。 城 乡 劳 动 者 的 就 业 帮 扶 更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BDA)十二五规划纲要框架思路研究
总体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在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依然较 好的完成了预期目标
2006-2009年,BDA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到 22.9%; 22.9%;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开发区工 业总产值出现一定下滑,经济增速放缓,但 但 除工业总产值外,其他各项指标都顺利完成 除工业总产值外, 09年预期计划 年预期计划, 09年预期计划,部分指标已经接近甚至超过 十一五”预定目标。 “十一五”预定目标。
战略定位
确立BDA发展战略选择: 确立BDA发展战略选择:综合 BDA发展战略选择 内外环境分析,确立BDA可持 续发展的驱动力、发展路径 选择以及总体思路。 制定BDA未来发展战略定位: 制定BDA未来发展战略定位: BDA未来发展战略定位 明确BDA将承担的重要战略使 命。 明确十二五发展的任务与目 标:在总体战略定位下、制 定十二五发展的主要任务和 目标。
04—09年BDA三次产业结构变化情况 04—09年BDA三次产业结构变化情况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2004年
89.44% 84.19% 84.07% 67.00%
61.74%
58.60%
33.00% 15.09% 10.54%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1140.63
30% 25%
注:(1)除进出口总额单位为亿美元,其他经济指标单位为亿元人民币 (2)2008年预期目标由2005年经济数据结合十一五目标增速估算得出 (3)*标注为2008年数据测算值
4
在北京市经济比重稳步提高,已经成为首都经济的重要支撑 和南部地区发展的主导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十二五”市级一般专项规划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少数民族事业发展规划二○一一年十二月目录序言 (1)一、“十一五”时期发展回顾 (2)(一)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不断深化,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稳定坚实 (2)(二)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全面提速,共建共享与和谐发展的基础更加雄厚 (3)(三)少数民族特色服务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少数民族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4)(四)各族群众参与热情空前高涨,盛事华典中充分展示中华风采 (5)(五)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发展大局,全面推进对民族地区的对口支援与经济合作 (5)二、“十二五”时期发展背景与目标 (6)(一)发展背景 (6)(二)指导思想 (7)(三)主要原则 (8)(四)总体目标 (9)(五)2015年主要预期目标 (9)三、“十二五”时期发展的主要任务 (11)(一)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深入开展 (11)(二)加快推进少数民族乡村城乡一体化进程 (12)(三)加快促进少数民族经济发展 (12)(四)解决少数民族群众特需特困问题 (13)(五)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体育繁荣 (13)(六)提高少数民族教育水平 (14)(七)提高少数民族聚居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15)(八)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 (15)(九)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 (16)(十)推进依法行政工作 (16)(十一)加强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 (17)四、“十二五”时期发展的重点工作 (17)(一)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程 (17)(二)少数民族乡村经济发展富民强基工程 (18)(三)少数民族特色服务保障工程 (20)(四)少数民族文化精品培育和产业发展工程 (20)五、保障措施与实施步骤 (22)(一)保障措施 (22)(二)实施步骤 (23)序言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作为首都,北京要积极争创民族团结的首善,努力承担为中央服务、为北京市的少数民族服务、为来京的少数民族服务、为支援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四个服务”的特殊任务,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法律法规,切实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加快促进北京市少数民族事业的科学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根据中央和国家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战略部署和要求,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是本市第一个少数民族事业发展规划。
规划从总体上描绘了“十二五”时期本市少数民族事业的发展蓝图,是对本市“十二五”时期少数民族事业发展的总体部署,是全市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加快推进少数民族事业发展的重要依据。
本规划覆盖全市少数民族实有人口及分布区域,并根据统计数据和人口分布变化进行相应调整。
本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是: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三个北京”行动计划;北京市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实施纲要;北京市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及相关政策法规等。
本规划实施年限为2011—2015年。
一、“十一五”时期发展回顾“十一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全市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下,北京市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科学化、社会化、法制化道路,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善之区、成功举办奥运会、欢度新中国60华诞的大背景下不断发展壮大,在“三个北京”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建设进程中积极创新提升,巩固和发展了各民族相互尊重、团结互助、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一)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不断深化,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稳定坚实各级政府始终坚持依法行政,认真贯彻落实《城市民族工作条例》和《北京市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民族法制体系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切实保障了少数民族群众的各项权益。
全市少数民族干部约 3.26万名,占全市干部总数的4.6%;市人大、市政协中少数民族代表、委员的比例分别达到9.3%和9.7%,均高于全市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充分利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会等传统平台,不断创新活动载体,成功培育了北京市“民族团结杯”健身操舞大赛、北京清真美食文化节、乡村民族风情旅游节等品牌活动和多姿多彩的社区文化节,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普及民族知识,“两个共同”1、“三个离不开”2、“四个认同”3等民族团结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各族人民团结互助、和谐相处,涌现出许多感人事迹和先进典型,实现了涉及民族关系突发性事件的“零”目标,为确保首都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全市共有155个集体和270名个人先后受到首都和国务院的民族团结进步先进表彰,特别是牛街经验不仅成为首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一面旗帜,更成为全国的典范。
(二)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全面提速,共建共享与和谐发展的基础更加雄厚“十一五”期间,市政府突出发展主题,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用于少数民族事业发展的资金超过10亿元。
其中,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两次翻番增至每年4000万元,累计投入达1.4亿元。
2009年和2010年,连续两年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召开了全市少数民族乡村经济工作会议。
按照“规划先行、项目推进、部门联动、政策集成、优先发展”的思路,通过创新“以奖代补”工作机制等措施,北京市少数民族经济全面提速。
2008年全市少数民族村人均劳动所得过万元,2010年达到12052元,较全市农村人均劳动所得高1“两个共同”是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即“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2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离不开”的具体内容是: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3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四个认同”赋予了民族团结新的内容,即: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558元,远高于全国农村人均收入水平。
全市具有一定规模的民族企业近200家,其中民族老字号企业24个,占全市中华老字号企业的15%。
“十二五”期间全市19家全国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完成总产值49.6亿元,民族企业软硬件水平全面提升,经济社会效益日益凸显。
(三)少数民族特色服务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少数民族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市政府以解决“清真不便不真”为重点,将清真牛羊肉的供应纳入“北京市食品放心工程”,2336家清真饮、副食网点和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遍及全市,网点总数比“十五”末期增加283个,增幅达13.7%。
牛街、常营回族乡等少数民族聚居区整体规划改造工作圆满完成。
回民公墓服务保障水平不断提升。
先后对雍和宫等20余处场所和东四清真寺等几十所清真寺进行了修缮和改扩建,较好地满足了少数民族群众的宗教生活需求。
全市50所民族中小学全部达到北京市规定的办学基本标准。
实施了少数民族贫困学生助学工程。
少数民族聚居的社区(村)建立了卫生站(院)。
全面实施“文化站(室)建设工程”和“三个一”工程。
先后建立了5个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和45个推广普及基地。
牛街街道通过“牛街人〃牛街卡”等民生科技项目,将科技社区建设与民族特色服务有机结合,形成了一整套具有民族特色的服务体系。
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体质不断增强,精神更加振奋。
(四)各族群众参与热情空前高涨,盛事华典中充分展示中华风采“十一五”期间,喜逢北京奥运会、新中国60华诞等一系列国家庆典、民族盛事,各族群众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
来自全国各地56个民族的青年组成的奥运会开、闭幕式国歌合唱团、盛装表演团队,国庆60周年群众游行“团结奋进”方阵,重要仪式和比赛场地丰富的少数民族文艺体育表演活动等等,向全世界集中展示了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文明友好的国家形象和盛世中华的绚丽风采,展示了北京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丰硕成果,为国外媒体逐步增加对我国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的正面报道,拓展和丰富对外宣传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赢得了赞誉和尊重。
(五)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发展大局,全面推进对民族地区的对口支援与经济合作按照中央的战略部署,本市先后承担了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三县一市、湖北省巴东县和内蒙古自治区部分贫困旗县等地区的对口支援任务。
“十一五”期间,本市全面推进对民族地区的对口支援与经济合作。
全市累计支援资金及物资折款共计21.63亿元,选派713名干部到受援地区工作,为受援地区培训人员6864名,为受援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近年来,北京的内地新疆班和西藏班为新疆、西藏培养的学生中,已有近3000名学生在考入大学深造后返回家乡工作,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人才资源。
二、“十二五”时期发展背景与目标“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
北京有责任、有条件率先以首善的标准率先垂范。
(一)发展背景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数据显示,本市56个民族成份齐全,少数民族人口约80.1万,占全市总人口的4.1%,主要居住在城区的13个民族工作重点街道、50个重点社区和12个郊区(县)的5个民族乡、116个民族村中。
其中,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满族约33.6万人,其次是回族约有24.9万人,人口过万的少数民族有7个,过千的有21个,回族等10个具有清真饮食习惯的少数民族人口约25.9万人。
虽然少数民族人口绝对数量不大,但是作为首都,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意义重大。
目前,北京市国民经济总量超过1万亿元、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已经具备了向包容性增长、和谐型发展转变提升的雄厚的物质基础和条件,已经进入向发达城市迈进的新起点、新阶段。
市委、市政府着眼国际城市高端形态,全面推进“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行动计划,做出了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决策。
多年来,在全市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北京市少数民族事业基础坚实、成效显著。
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相比,与实现“三个北京”和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新形势新要求相比,还存在差距,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需要进一步深化;少数民族经济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少数民族特色服务保障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推广;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精品培育和产业发展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等等。
为了全面实现“三个北京”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战略目标,确保北京的科学发展,必须加快推进少数民族事业的发展。
(二)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努力增强发展的包容性、和谐性和普惠性。
紧紧围绕“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发展战略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长远目标,继续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模范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以更高的标准做好“四个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