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渗透美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一、认清小学语文和美育的联系、把握本质特征 (1)
二、小学语文教学语言要揭示艺术美 (2)
三、要创设教学情景感受小学语文语言文字美 (2)
(一)语言的思想美 (2)
(二)语言的意蕴美 (3)
(三)语言的艺术美 (3)
四、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指导小学生体会美和抒发景 (3)
五、在教学中要将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结合起来 (4)
六、在审美化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 (4)
七、在审美教学中注意渗透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4)
八、提高教师审美素质 (4)
参考文献 (5)
浅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的途径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促使学生由爱美而动情,由动情而晓理,由晓理而实践,进一步发展学生智力的各种品质是非常重要的。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儿童对美的事物易于接受,乐于接受。而且会引起情感冲动。情感是儿童思想意识和道德行为最好的鼓动者。小学语文教学的思想教育如果忽视了情感的陶冶,就会变成空洞枯燥的说教,而课堂教学中的美育,能把美感直觉的形象性,经验的理论性,心理现象、和积淀的系列性,以及耳濡目染的愉悦性等引进课堂教学,使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创作活动产生更多的吸引力,列强烈的感召力,更浓的诱导力。本文阐述的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的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渗透美育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把培养学生的“爱美的情趣”作为语文教学的目的的要求。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促使学生由爱美而动情,由动情而晓理,由晓理而实践,进一步发展学生智力的各种品质是非常重要的。儿童对美的事物易于接受,乐于接受。没有美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美育是开发儿童智力的催化剂。能丰富儿童的精神生活,陶冶思想情感,激励其奋发向上,促使其能力发展,尤其对儿童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理解力等方面有很大作用。语文是适应能力学科课程系统中最为基础的学科。它是集艺术性、思想性、科学性、工具性于一体的学科。为了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以美育为契合点,将美育渗透到语文学科。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学科中渗透美育、以美促优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途径去做:
一、认清小学语文和美育的联系、把握本质特征
美育是门新学科,具有自动独特的目标系统。美育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各种事物,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学生一定的审美欣赏、审美表现、审美创造能力。重在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美的教育:语文课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字、词、句、段、篇、章、结构的学习,重在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学要体现文道统一,语言和思维的统一,读写能力的有机结合。其结构大致是:解题—扫清字词障碍—分析课文—总结—布置性。美育注重充分应用现代化的媒体教学,声画并茂,视听结合,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感受:语文课主要采用讲和议的结合,讲和读的结合,讲和练的结合,电化教学,实物教学的运用相对较少。
语文教材内容丰富,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是进行美育渗透的理想场所;美育是发展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美育的进行对语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二者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实践得出:一堂成功的语文美充渗透课,应该是逻辑与美的有机结合,这是美育的本质特征。逻辑,即语文课自身的字词、句段篇的内在结构;美即渗透于语文中的美育因素包括自然美、科学美、社会美、艺术美。
二、小学语文教学语言要揭示艺术美
语言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工具,它是教师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启迪学生的心灵、开发学生智力,陶冶学生情操,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教师的语言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曼妙、细腻、唯美、豪迈;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思想,深邃、练达、智慧、仁爱;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品位,情趣、意境、修练魅力。抑扬顿挫是老师语言的节奏美,和谐、幽默是它的理性美,启迪心灵是它的道德美。优美的语言是给学生的最美的教育享受。可以想象,教师语言缺乏美感,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教师语言深奥,学生就难以接受和理解。所以,一位好的语文老师,语言应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课堂上尽量做到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形象、富有逻辑性,富有吸引力,有条有理,声音抑扬顿挫。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娓娓道来是教师的理想追求。语言抑扬顿挫是指教师上课的语调处理的高低起伏的统一。抑扬是语调的主要表现手段之一,语调的高昂是扬,语调的低沉是抑,为表达一种内容就必须带一种一气呵成的语势,象飞瀑激流、吞长河动人心魄,有时为表达另一种内容,语调宜平缓清晰、一字一句、字正腔圆,犹如溪流滴水、叮当有声。好的声调节奏完全是为适应学生听觉的需要,以符合思维活动的规律,增强语言的艺术性,达到好的教学效果。顿挫,也叫停顿,可以更好地表达教学内容,体现语言的结构和教师的感情,它有助于学生更清楚理解教师所讲的道理。在停顿间隙进行思考,消化,以达到无言胜有声之效。语文教师是一个有感情的人,只要感情真实,语言动人,就会给学生一种艺术的美。
三、要创设教学情景感受小学语文语言文字美
文章不是无情物,大部分课文是名家名作,涉及到古今中外,涵括了天、地、人、事、物等。有丰富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遂意境,凝炼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意境、制造气氛、表情范读、看图描述,配乐朗诵等各种艺术手段,以情动情,使语文教学达到一个玩完美的境界。那么语言美体现在哪里呢?
(一)语言的思想美
语言是思想的表现,课文往往通过语言充分表现中华民族的伦理美和智慧美,从而培养民族感情。语文教学中“美”并不是外加的,而是蕴含在教材之中,在整个小学语文教
材中,我们可以将篇篇反映美的景、美的人、美的事的文章加以分类。让学生具体感受到、体会文章语言的思想美是理解文章的基础。如《晏子使楚》、《田忌赛马》、等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劳动的开端》表现了中国人民锲而不舍的精神,我盼春天的《荠菜》反映现代中国人民向黑暗社会的抗争。
(二)语言的意蕴美
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和优秀文化,是民族的根系,凝聚了民族的全部智慧和精神财富,在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文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大自然的美、祖国山河的美、人物的心灵美,注重引导学生去感受、领悟、体验教材中本有的美感,诗意、情趣和思想,能使学和受到心灵的净化,受到思想的感染,受到智慧的启迪,受到情感的震撼,从而使学生进入美的境界,形成美的思想。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心积累丰富的司汇,体会词语的意蕴美感。如《春》这篇课文,朱自清先生运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通过大量优美的词汇使春天的勃勃生命力跃然纸上,从春草、春花、春风、春雨、一笔一景,一景一态,将学生带入想象的境界。在清淡的美感中领略到深刻的主题,从而发展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使学生在艺术世界中领略大自然的美妙。
(三)语言的艺术美
语言的技巧和文采是文章所常用的,在语文课文中,词语丰富多彩,句式灵活多样,修辞方式异彩纷呈,韵律节奏感强,章法布局富有变化,语言的艺术美令人陶醉,《落花生》的语言清新隽永,而耐人寻味,《五彩池》语言绚丽多彩,《狼牙山五壮士》雄壮激越,直掏心田。语文课本中的一篇优秀作品传递着人类社会的各种信息和美,有起源于自然的文字美,如“月”字,会使人联想到蓝蓝的夜空中或像镰刀或像玉盘的月亮,使人产生不尽的遐想之美,有诗篇名句美。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使人感受到雄伟气势之美,不有《桂林山水》的清静、奇之美,更有《月光曲》中月儿的光,若明若暗,朦胧迷离,如梦如幻,显现着仙境般的幽静、柔和••这些美的教学内容都是对学生进行审美观教育和审美能力培养的极好材料。
四、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指导小学生体会美和抒发景
教师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示范和指导,使学生披文入景,深入体会,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从而悟出文章的美并抒发出美的感受。如《小小的船》朗读时可指导注意恰当的停顿和读出逻辑、语法重音之外,还要指导学生读出“弯弯、小小、闪闪、蓝蓝”等叠词的可爱、亲切、赞美的感悟。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将审美欣赏和审美创造推向高潮,对文章词在、句、段、篇的理解及蕴含感情的体会水到渠成,从而使语感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注意朗读的方式要多样化,如范读、领读、齐读、默读、速读、轮读、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