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美育及其实施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合集下载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文/李淑俊摘要:美育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将美育渗透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能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发展健康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

基于一些教育实践,探讨如何引导学生鉴赏作品的语言、意境以及思想之美,从而使学生具备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美育;渗透在漫长的岁月里,人们除了在自然界、社会生活和艺术领域中进行多种多样的创造之外,还要通过美育,实现自身美化。

当下语文教材中入选的作品大多是中华历史文化宝藏中的瑰宝,它们无不散发着美的光芒,无不蕴含着美的基调,这就为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所以教学中就要对这一“美的富矿”进行挖掘,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一、启发学生赏析作品的语言美语言是文章的第一要素,如若不能品味文章的语言美,其他美也就很难体味得到。

特别是一些文学作品,若能引导学生在优美的语言环境里遨游,定会开阔视野,陶冶美好的情操。

美读是感知文学作品的主要方式,是获得美感的主要途径。

叶圣陶在《中学国文学习法》中提到,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这无非如孟子所说的“以意逆志”,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诸如此类。

通过美读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自然而然地领会作品的语言美。

通过指导学生美读与欣赏,可以让学生发现《绿》中“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少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

”的温柔和谐之美;“水光潋滟晴放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轻柔秀丽之美;“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崇高之美……语言文字表达形式的艺术美也是语言美的主要内容。

王实甫的《西厢记》其语言文采斐然,又流利畅通,典雅而质朴,华丽而秀美。

教材节选《长亭送别》中“听得到一声‘去也’,送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

”令人瞠目结舌的夸张;“四周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夸张、对比、衬托,将离愁烦恼写足……正是这些“词句警人,余口满香”的艺术化语言,使《西厢记》处处洋溢着诗情画意的气氛,成为一部百年称誉的诗剧。

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

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

[]2012.532关注【语文与成才】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心灵,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朗读引导,鉴赏节奏美朗读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一种传统方法,是一种声情结合的方式。

我们力求在反复朗读中理解文章的内容并由文本世界进入作者世界,与作者沟通神气,感应心灵,真正读懂文章。

如朗读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一词的上阕,“看”是领字,读时要稍顿,突出领字的作用。

“看”字所控的七句“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要读得抑扬顿挫,充满兴奋之情,“万类霜天竞自由”要读出彻悟、慨叹之情。

一开始,作者便把自己置于深秋的背景之中,同时也把读者带进了一个广阔的境界里。

满山红遍,秋水碧透。

江面上,千帆竞发,壮观激烈。

万里无云的秋空,雄鹰展翅高飞,自由飞翔。

清澈见底的江里,鱼群轻快自如,任意遨游。

这七句从内容上看,写大山,树林,湘江,船只,雄鹰,游鱼等,品类齐全,充满生机,给人一种博大、壮阔的崇高美。

教师要加强点拨、示范,让学生准确把握、感受作者寄寓的深意和凝聚着的巨大情感魅力。

二、赏析词句,品味语言美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从诱发学生的语感和美感入手,引导他们咀嚼词句,赏析名言佳句,理解语言的内涵美,不断培养学生欣赏语言美的水平,从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如《荷塘月色》中有这么一句:“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其中,“羞涩”一词用得极巧妙,但是仅从拟人的修辞角度来讲,未免有些浅显,于是老师上课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这含苞欲放的荷花为何会羞涩呢?”同时又启发学生:“羞涩是一种美好的情感,也许同学们都有过‘羞涩’的体验,你能不能根据自己的亲身感受来想象一下这荷花羞涩的原因呢?”学生的情绪一下子高涨了,他们似乎与朱自清笔下的荷花融为一体,许多同学都根据自己曾有过的生活体验纷纷发言。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的策略探析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的策略探析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的策略探析美育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提高审美能力的教育活动,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提高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当前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探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的策略,以期为语文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注重文字的美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字的美感。

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选择优美的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要注重朗读和背诵,让学生在朗读和背诵中感受到语言的音美和韵律的美感。

要注重课文的欣赏,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中的美丽意象、优美语言和深层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对美的表达能力。

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通过课文内容或者课外阅读,丰富自己的想象世界,激发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写作、朗诵等形式,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和追求。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和美术作品,激发学生对美的表达欲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拓展多元的文化体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拓展学生的多元文化体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视野。

要注重文化体验的多样性,让学生通过不同种类的文学作品、音乐作品、美术作品,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素养。

要注重文化体验的深度性,让学生通过深入的文化体验,了解文学作品和美术作品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

要注重文化体验的互动性,让学生通过文学赏析、音乐聆听、美术观赏等形式,参与到文化体验中去,提升学生对美的认知和理解。

四、注重课程的整合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课程的整合性,让美育教育渗透到语文课程的各个环节中。

要注重语文课程和美术课程的联动,让语文课程中的文学作品和美术作品相互呼应,形成课程的内在联系,提升学生的跨学科应用能力。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基础,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

美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让美育渗透到教学中?本文将从文学欣赏、语言表达和阅读习惯三个方面来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一、文学欣赏文学是美的载体,通过文学作品的欣赏可以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课文、背诵古诗词、讲述寓言故事等方式来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

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演讲、朗诵、剧本表演等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感受文学之美。

通过文学欣赏的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语文水平,还能够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和追求。

二、语言表达语言是美的表达方式,通过语言表达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写作指导、口语表达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

教师可以安排一些富有想象力和情感的写作题目,让学生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作文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对语言之美的感悟和追求。

三、阅读习惯阅读是美的享受方式,通过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导读、朗读、讲故事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教师可以推荐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优秀文学作品,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美的力量。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读书分享、读书报告等活动,让学生在分享中感受美的快乐。

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还可以让他们在阅读中享受美的乐趣。

美育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让美育渗透到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悟。

只有在教学中贯彻美的理念,不断丰富美的内容,才能真正实现美育渗透的目标。

在语文教学中对美育渗透

在语文教学中对美育渗透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对美育的渗透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是通过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和大自然的教育,教育人正确的审美观念,审美情趣,提高人的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和体现美的能力的教育。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进步,人们意识到美育已经超出了纯艺术教育的范畴,并渗透到了各学科的教学之中。

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也应该引起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研究者的重视。

1.文学作品美的主要特征一提到美,人们自然就会联想到千里莺啼绿映红的江南景色,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等祖国锦绣河山之美和朝晖晨曦、月朗星稀、碧云如水、细雨绵绵等整个自然界之美。

这些美都是大自然具体的感性的美。

而对于一个作家来说,他在赞叹大自然、社会生活的外在美的同时,最迷恋的还是用生动、形象、富有音乐感的语言,表现作者深邃的思想、悲天悯人的情怀,对社会人生的思索、反映现实、关注未来,使自己的作品达到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成为千古传诵的美文。

这种美是反映人类现实生活内在本质的美,是一种深沉的美。

正是这种美推动着古往今来的作家像杜甫那样使自己的文学作品“语不惊人死不休”不断苦吟,使文学艺术不断向前发展。

文学作品美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1构思美文学作品中的构思就在于作家运用如“抑扬先抑”,“以反求正”等艺术手法创作。

譬如说,惠浴宇同志写的《记铭璜同志》一文,一反其他回忆悼念故人的文章,竭力肯定对方的优点写法,而是从铭璜同志的缺点谈起,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当代作家杨朔的散文《茶花赋》则以茶花的美丽资质象征祖国,去描写祖国的面貌,可以说独具一格,别开生面。

过去人们常用红日、长城、松柏等来象征祖国,而杨朔则独辟蹊径,另创新意,匠心独运。

读来使人心胸开阔,激荡起人们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给我们美的享受。

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醉花阴九日》中“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则美在取意的新奇传神。

1.2结构美优秀文学作品各个部分互相扶持,协助,不互相拆台、矛盾,文从字顺,段与段之间过渡自然,行文做到详略得体,轻重合理,疏密有致,首尾呼应,有的甚至多一字嫌多余,少一字则不行,表现出匀称和谐的整体美。

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

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

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的不断增长,人们对于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素质教育在教育的体系中也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其中美育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也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

一、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欣赏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欣赏,是指通过阅读文学作品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童话等多种形式,而这些文学作品中浸透着深厚的人文情感和美好的人性魅力,培养了学生的美感和审美,有利于学生的人格修养和个性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讲解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和思想,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感受。

比如,通过讲解《小红帽》这个童话故事中的奶奶的形象,引导学生反思人与人之间的爱、亲情等等。

这样的文学欣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文学修养,还能够启发他们对生命、爱情等等的思考和感悟,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修养。

二、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艺术语言艺术是指在语言表达中运用诗歌、比喻、修辞等手法,达到艺术效果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

它是表达情感和思想的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思维方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艺术的运用也是至关重要的。

例如,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编写口号、广告语等等,培养学生运用丰富多彩的语言,来表达他们的情感和思想。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增强语言表达的能力,还能够在创造性的思考中,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语文教学中的语文演讲,是指通过文字和语言的表达,来展示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一种方式。

语文演讲是一项综合性的能力,它需要学生在表达中,在思维中,在内心感受中获得提高。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老师需要通过语文演讲课来让学生练习语言表达和演讲技巧。

比如,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演讲,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成果和研究来进行演讲。

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音乐课和语文课结合,有助于教育艺术和人文素养,因为音乐和文学在很多方面有着相似之处。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在教学当中引导学生 回忆毛泽东 的《 沁园春 ・ 长沙》 , 同样 是写 柔 和谐之美 ; “ 水光潋 滟 晴放 好 , 山色空蒙雨 亦奇 ” 的轻柔 秀 丽之 深秋 的枫 叶被“ 染” , 一个是 “ 晓来谁染 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 一个
是“ 看万山红遍 , 层林尽染” 让学生体会两个“ 染” 有何不 同, 为何会 语 言文字表达形式的艺术美也是语 言美 的主要内容。王实甫 不 同? 学生通过反复诵读 , 通过 联想和想象在 头脑 中勾画 出情景 , 的《 西厢记 》 其语 言文采 斐然 , 又流利畅通 , 典雅 而质 朴 , 华 丽而秀 得 出 : 一个是经霜的枫 叶被莺莺 的离情感动而“ 染” 红, 充 满斜 阳残 美。 教材节选《 长亭送别》 中“ 听得到一声 ‘ 去也 ’ , 送了金钏 , 遥望见 日的寂寞之美 ; 一个是被词人 的万种豪情 、 心系天下 的博大胸怀而
离别 ” 的古老话题 , 然后 育渗透提供 了丰富的素材 。所以教学 中就要对这 一“ 美 的富矿 ” 进 让学 生先设想一下作 者是如何刻 画这一 “ 行挖 掘 , 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回到课文感受 “ 圣 手” 王实甫的这幅优美 、 动人 的画面 : “ 碧云 天 , 黄


启发学生赏析作品的语言美
教育研究
2 O 1 3 一 O 5
浅 谈语交载掌巾的美育渗透
文摩 淑俊

要: 美育在语文教学 中起着重要作 用, 将美育渗透到 日常的教学活动 中, 能培 养学生高 尚的审美情趣和 审美 能力, 发展健康 的
个性 , 形成健全 的人格。基于一些教育实践 , 探讨如何引导学生鉴赏作 品的语言、 意境 以及思想之美 , 从而使 学生具 备欣赏美和创造美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语文教学是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语言表达能力,更能够培养学生的美育意识和审美情操。

美育是指通过美的感受和审美活动来培养和提高人的艺术修养和人文素养,使人心灵得到洗涤和升华,促进人格的完善和发展。

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更加注重情感的体验和审美的意识,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的提高,下面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经典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研究,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美的力量,培养审美情操。

经典文学作品是文学史上的瑰宝,它们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情感和深刻的内涵,通过与学生分享经典文学作品,可以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美的力量,体味美的情感,培养自己的审美情操。

在学生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欣赏《静夜思》、《将进酒》等经典作品,通过品味这些古诗词中的意境和美感,让学生在诗词中领略美的力量,培养自己的美感和审美能力。

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写作教学来渗透美育。

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通过写作可以让学生在表达中体验美的力量,提高自己的审美情操。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描述自然风景、人物形象、情感抒发等方式来表达美的情感,让学生在写作中体验美的力量。

在写景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通过多角度的观察、用心的描绘,来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美的感受,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体验美的力量。

通过这样的写作实践,可以让学生在写作中领略美的魅力,提高自己的审美情操。

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诗歌朗诵和戏剧表演来渗透美育。

诗歌和戏剧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内容,通过诗歌朗诵和戏剧表演可以让学生在表演中感受美的力量,培养自己的审美情操。

在诗歌朗诵和戏剧表演中,学生需要通过朗诵和表演来体现出诗歌和戏剧的美感,让观众能够在表演中感受美的情感。

在诗歌朗诵中,学生可以通过声音、语调、节奏等方面的把握来表达诗歌中的美感,让观众能够在朗诵中感受到美的力量。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1. 引言1.1 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语文作为基础学科之一,是塑造学生思想素质、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修养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语文教学,学生可以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提高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

语文教学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思维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学习语言文字,更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必由之路。

在当今社会,语文教育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因为语文是传播知识、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不可低估,需要引起教育者和家长的重视。

1.2 美育在小学教育中的作用美育在小学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仅是一门艺术学科,更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美育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并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美育还可以促进学生对文学、语言的喜爱和热情,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更加主动和积极。

通过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和审美情趣,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更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正文2.1 美育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美育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

美育不仅仅是美术课上的涂鸦,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的培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

老师可以通过选择优秀文学作品进行阅读教学。

经典的文学作品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能够启发学生对美的感悟和审美情趣。

通过读懂文学作品中的情感、美感和思想,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语文教学是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美育则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如何将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们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从美育的概念、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意义以及具体实践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美育的概念美育是指通过对美的欣赏、审美和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审美能力和审美观念的教育活动。

美育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促进其全面发展。

在社会发展和学校教育中,美育已经成为了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

语文教学作为打开人文知识大门的学科,不仅是学习语言文字的地方,更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艺术修养的场所。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人文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意义1.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语文教学中,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欣赏诗词文章等,能够让学生产生对美的感受和情感。

这种美感的产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美的存在和体验。

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不仅仅是对美的感受和情感,更重要的是通过美的表达和运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艺术作品中的美,往往需要通过语言来进行表达,因此通过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修辞手法。

3.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通过创作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学生能够在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创作能力。

4.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人文素养,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更加全面、综合地发展。

1. 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解析2. 艺术课堂的开设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单独开设一些艺术课堂,让学生进行绘画、书法、剪纸等艺术创作。

通过艺术创作,让学生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培养其审美情感和创造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的实践探索与尝试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的实践探索与尝试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的实践探索与尝试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的实践探索与尝试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的实践探索与尝试摘要:小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是培养小学生语言的重要学科,美育教学指的是培养学生发现美、认知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过程。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教学方式,对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阅读能力有一定影响,提高了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了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了教学质量,增强了课堂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美育也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发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使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更好地结合,培养学生发现美、认知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

本文探究了在小学教学中渗透美育的具体实践,包括通过精美词句发现文章语言美,教师通过引导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通过文章的情感表达感受文章的美。

一、通过精美词句发现文章语言美小学语文课本中都是语句优美、词语精炼的文章,这些文章经过重重教育者的考核才被选到语文课本中,教师在授课时要通过解读等方式让学生同样感受到那些词句的美,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教师在教学时要先掌握句子中的词汇,然后引导学生发现词汇的美,提升学生发现美的能力。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教材《桂林山水》一课时,通篇没有一个“美”字,却描绘出了桂林山水的美,教师让学生带着作者是怎样做到的这样的疑问,走进课文中,与学生一起分析作者是如何描绘出漓江水之美的,通过“静得感觉不到流动”描绘出水的静,通过“清得看见江底的沙石”描绘出水的清,通过“绿得像无暇的翡翠”描绘出水的清,让学生感受到水的美。

作者又通过奇、险、秀描绘出桂林的山,体现山的美。

作者描绘的山与水,仿佛是一幅美丽的画作,美得让人有身临其境的真实感。

这样,在学习过程中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教学质量,又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水平,大大提升了小学生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古代,孔子把规范社会政治制度和伦理观念的“礼”与进行审美教育的“乐”相提并论,归属学校教育科目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之中。

此后荀子在《乐论》中进一步强调了“乐”的特殊美育作用——人人深,化人速。

许多中外先哲们无不把美育看作是完善和提高人的品格、才能所不可缺少的途径。

教育专家于漪这样说:“汉语言文字不是单纯的符号系统,它有浓厚的文化历史积淀和独特的文化心理特征。

……没有人文,就没有语语言这个工具:舍弃人文,就无法掌握语言这个工具”。

语文课的基本教学内容是文学作品,而文学是人学,即反映了人们精神生活的广阔性、丰富性和深刻性,因此。

美育应该是语文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鲜明地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可以通过形象的熏陶,启迪和感染学生,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魂灵。

由此看来,语文教育的内容决定了其必须以人文素质和精神为内核,我们要把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使美育成为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使语文课堂成为美育的殿堂呢?一、创造审美情景审美情境具有丰富多彩的审美因素,可以通过多种渠道,综合地整体地对受教者施加影响,因而有利于调动受教者产生审美激情、审美体验,从而全面塑造人的审美心理结构。

渲染审美气氛。

教学过程中可以动用生动、亲切、感人的语言,或者描述意趣横生的同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人与事及景与物,或者演示形象逼真的和教学细节密切相关的动作,从而创造出一种审美情景。

如学习朱自清的《春》一文,就要引导学生探求“春天为什么美?”“美在何处?”要带领学生捕捉“春风图”、“春草图”“春花图”“迎春图”中所反映出的春天那生机勃勃之美,就必须紧紧抓住文章结尾生动的三个比拟句的探讨、赏析,去感受它从不同方面、不同颜色、不同气势所表现出来的“直觉形象”,思考寻觅这“直觉形象”的美的内涵,产生对春的欣赏、赞美,认识自然景物给予人的那种蓬勃向上的美感,使学生受到“形象”所展示的美的熏陶。

以美促学 以美育人——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以美促学 以美育人——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情, 达到美育与德育的统一 。
三 、 重 语 文 课 堂 的创 造 美 注
工作者树 立信心 , 共同努力 , 一定会离 目标越来越近 。 就
参 考 文献 :
感受美 、 鉴赏美是为了创造美。语文创造美 的能 力体 现在语文 学习中 学生主体活动的多个 方面。蔡元培 先生在 2 O世纪 初就说 过: 美育者 , “ 与
【 关键 词 】美育 语 文教 学 渗 透
在语文教学 中, 我们会发现这样一种 现象 : 同样一篇文章 , 有些 同学觉 智育相辅而行 , 以图德育之 完成 者也。 在听说读 写等语文活 动中 。 ” 只要我 得美不胜收 , 风光无限 , 能够欣赏到其中的情趣和美 ; 而有 的同学 则望文兴 们善加引导 , 积极营造审美的氛围 . 学生的情感极易被激发 出来 。 积极 性也 叹, 一无所见 , 根本感受不到 美。那 么 , 文教师如何 充分 运用教材 , 语 挖掘 会被充分调动起来 , 踊跃参与活 动, 并进而 借助语 文的载体创 造出多姿 多 每篇课 文中的“ 美点” 在语文课堂教学 中对学生进行 “ , 美育渗透” 呢?
备 课 的过 程 中 。 须 通教 材 之 理 , 必 明作 者 之 情 ; 课 堂 教 学 中 用 作 品本 身 的 很难 与文章相融合 。 在 领悟文章的要 旨的。 如‘听潮)中, 潮来 时的大海与潮 美 。 发 学 生 的 学 习 兴趣 , 动 学 生 的 情 感 之 弦 。 如 《 荠 菜》文 中渗 透 着 落 时 的 大海 是 如 此 地 迥 异 , 个 平 静 温 柔 如 处 子 。 个 动 荡 激 烈似 千 军 万 激 拨 挖 一 一
和谐 的 , 达到塑造美好心 灵, 陶冶高 尚情操 的 目的。语文课要 陶冶学 生 活” 奉献精神。这一主旨对于学生来说 。 只能止于课本 , 认识 并不能深深地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钱头小学李玉芳语文是小学课程中的基础学科,学生在提高自身素质方面所受到的熏陶是其他学科难以比拟的。

语文也是一门美的学科,它讲究语言美、意境美、形象美和情感美。

怎样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发展智力,又得到美的陶冶、提高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师的追求。

语文教师应当特别重视对学生的审美教育。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中也认为,“审美需要”是人生的高层需求。

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美育?在多年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对此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特别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美。

审美活动是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的活动,古人讲“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儿童的审美情感是以形象感知为依托的,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引领学生进入美的情境,激发学生审美情感,使学生学得有滋有味。

1、利用音乐创设情境音乐是情感的渲泄,结合课文内容运用音乐引导学生走进课文的情景,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章,特别是古诗大都绘声绘色,情景交融,显示出一个个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音乐引导学生剖析字句,展开联想,从而领略其音响和色彩的美。

2、利用相关的图画创设情境形象美观的图画让学生明白了课文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看图画背诵课文时,背得情真意切。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思维的。

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

“正因为有一条鲜明的对象、画面、知觉、表象的清澈的小溪不断地流进儿童的心田,所以儿童的记忆才那么敏锐和牢固。

”同样阅读一段话,没有图画提供的情境,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而有了图画提供的语境,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3、引导儿童绘画感受情境儿童由于不受现实经验的约束,也未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他们在绘画中常常画出与人们主观认识相反的形象,恰好与现代派绘画的表现手法有着相似之处,发人深醒,令人喜爱。

实际上儿童的这种自我表现意识是非常可贵的。

它可以帮助儿童认识自我,追求和实现自我价值。

试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试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济之美 中, 激发他们对祖 国壮 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 二是渲染审美气氛 。在语文教学过程 中,作为审美教育主 导者 的教师应 以大方朴素 、 庄重文雅 的仪表美 , 准确生动 、 幽默 诙谐 的语言美 , 慈祥舒展 、 平易近人的教态美 , 充沛激 昂、 丰富真
样” ; 还可 以联 系其它课文 , 以“ 孔 乙己与闰土的一席话 ” 为题进
三、 发 挥 审 美 想象 , 鼓 励学 生 创 造 美
对学生进行 美育渗透 , 寓美 于教 , 寓教 于乐 , 使学生 在“ 熏 陶感
染” 和“ 潜 移默化” 中, 净化心灵 , 发展个性 , 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
情趣 、 高 尚的审美理想 、 正确的审美观念 , 提高他们感受美 、 欣赏
美、 创造美 的能力 , 从而让学生成为新世纪全面发展 的新人。
动, 陶冶学生的心灵 , 培养他们美好的情操 。
高尔基 曾说过 : “ 未来 的教育学是美 的教育学 。”郭沫若先 生也 曾说过 : “ 人类社会根本改造的步骤之一 , 应当是人 的改造。 人的根本 改造 , 应当从儿童 的感情教育 、 美 的教育人 手。” 我们 语文教师有责任把语文课变成美育的殿堂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渗透美育 , 使学生在 良好 的美育环境 中精神愉悦地获取 知识 , 并 且受到美育 的熏陶 , 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 塑造 高尚人格 。

审美教育 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想象力 是审美创造能力的翅膀 。古人把想象称作 “ 神思” , 说有 了它可
以“ 观古今 于须臾 , 抚四海于一瞬” “ 笼天地于形 内, 挫万物于笔

创设审美情境, 激发学生感知美
人们认识事物是从对事物的感知开始的 ,美也是通过人的 视听感官进入人 的心灵的。 “ 感觉是我们进入审美经验 的门户。 ” 因此 , 感受美是进行 审美教育 的基础和前提 。因此 , 教师应该创 设审美情境 , 利用作 品中丰富多彩的审美元素 , 通 过多种渠道 ,

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3篇

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3篇

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精选3篇(一)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是指在语文课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的教学方法。

首先,通过文学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如诗、散文、小说等。

这些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思想和艺术表现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审美体验,培养其审美情趣。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审美分析和评价,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其次,语文教学中的写作训练也能够渗透美育的内容。

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达活动,通过写作,学生可以发挥想象力,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思想,同时表达个人对美的追求和理解。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注重表达的美感和艺术性,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再次,语文课堂中可以引入各种艺术形式,如音乐、舞蹈、戏剧等,通过欣赏、演绎和创造,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戏剧片段等进行学习和欣赏,同时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戏剧表演等艺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和综合素质。

最后,语文教学中的课外阅读也是美育渗透的重要途径。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通过阅读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并引导学生合理安排阅读时间和方法,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总之,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领略到美的魅力,同时也为学生的整体发展和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

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精选3篇(二)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一直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不断总结和反思,积累了一些关于语文教学的成长体会。

首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能力、兴趣、风格都有所不同,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例如,对于文学阅读,有的学生喜欢小说,有的学生喜欢诗歌,有的学生喜欢散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来引导他们阅读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和 一 定 的审 美 能 力 、 究 能 力 , 成 良好 的 探 形 的 自 然 现 象 和 图 画 ,给 予 学 生 自然 美 的 教 明文 除 注 重 语 言 的 严 密 性 外 , 应 理 解 课 文 也
育。 只有这样 , 才能使 学生 有亲临其境之感 。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 , 通过文章 中描写 自然 环 境 的 美 去 领 悟 其 中 的 理 性 内 容 。 二 、在朗读教学 中感受美 俗话说 :“ 读书百遍 ,其义 自见” 朗 。“ 读”是我国语 文教 学的一种传统方法 ,它具 有很 高 的语 言艺术 ,是一种声情 结合 的技 巧 。 学是语言 的艺术 , 文 但文 学作 品是形诸 文 学 的书 面 语 言 , 学 生 受语 言文 字 能 力限 当 制 时 ,对课 文艺术美 的感受要打 很大的折 扣,而教师通过朗读 ,可 以弥补这个缺陷。 富有魅 力的范读 , 着声情并 茂的节奏 、和 凭 谐婉 转 的韵 律 , 以 更 好 地再 现 作 品 的 神韵 可 美, 使课文内容在声韵美的感受中浸入作者 的心 田 ,既泛 起 学生 的求 知 欲 ,又激 起 学 生 的爱 国情 。如 :在 教 学 诗 文 时 ,可 以利 用它 的整齐 明快速快的特 点, 指导 学生读 出句子 的节奏 感, 学生得 到音乐美的享 受 ; 使 教学 散文 时,利用它畅达 、飘逸的情思 ,使学生 在朗读 中产 生一种心旷神怡 、 美不胜 收之感 受;教学记叙文 ,利用文章曲折、生动的情 节 和富有个性化 的语 言, 在有张 有弛 的朗读 中使课文 内容 形象地浮现在 学生面前 。 通过 朗读 , 不仅能训练学生说话时发音正确、句 逗分 明、语气连贯的语言习惯 , 而且在节奏 明快 、悦耳和谐的朗读声中 , 能使他们大脑 兴奋 、思维活跃 , 同时也引起心理上的快感 和美的联 想,从而 陶冶情操 。 三、在课文分析中鉴 赏美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进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进

创 境 情 境 ,营 造 气 氛 ,
让 学生感 知美 。
在 语 文 课 本 中 ,有 许 多 描 绘
自然 景 物 的 篇 目 ,如
《 天 春
来 了》、 《 山峡之秋》 《 、 山雨》 、
如可 以让他们写 《 我想说》 这样
的 题 目 ,并 给 他 们 提 示 :要 说 真
《 桂林 山水》 等 ,或 春 意盎 然 , 或 秋高气爽 ,或 电闪雷 鸣 ,或清
1 引导 学 生 抒 写 美 好 心 灵 。 、
面 ,但 往往被忽视 ,语文 教学中 该 如何 实施美育 呢?


故人 云 : “ 言志 ” 诗 ,在作 文教 学中 ,老师应 当鼓励学 生大胆想
象 ,并 把 所 想 所 见 写 出来 , 发 抒 他 们 美 好 的 理 想 、鲜 活 的 生 活 、 纯 洁 无 邪 和 天 真 烂 漫 的 童 心 。例
我 没有 挂 教 学 挂 图 ,而是 放 了一 段 《 山 流 水》 的轻 音 乐 ,接 着 高
只讲 给同学 们一个人的故事 。刘 叔成在他 的 《 美学基本原理》 中 说: “ 一部 作品 ,如果没有个性 鲜 明的艺术 形象 ,只是 图解某种 政治思 想或道德观念 ,那么 ,不
论 它 所 表 达 的 思 想 观 念 多 么 正 确 、深 刻 ,也 不 能 是 美 的 。 而 ”
表达出心 中的感想 ,把这些 感想 变成文字 ,就 已是一篇充 满美感
使 其 “ 灵 濑 济 万物 ,走 向纯 心
净” ,正 如王 羲之说 : “ 山荫 在 道 上行 ,如在 境 中游 ” ,真正 得 到 美的享受 ,陶冶其情操 。如在 学习 ( ( 桂林 山水》 这篇 课 文时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美育及其实施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语言文字是中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中学语言艺术教育中充满
着审美的因素,有着无穷的审美机会。

因此,如何充分利用45分钟
的课堂教学,来影响和发展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促进学生的素质全面提升,是新课改形势下每位中学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目前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有一种现象叫“大锅熬”,即是像北
方人做家常菜一样,不管是什么蔬菜,一律投入锅中一熬了事。

我们有些语文老师也是如此,每每惯用“大锅熬”的办法,语文课上无论什么文体,精读的也好,泛读的也罢,都丢进一个教学模式去熬,并不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去感知美、鉴赏美,没有发挥语文学科的特点,集中而有效地施行美育。

笔者认为,课堂教学审美化应侧重于以下两方面:
一、深入研究教学内容,进行审美化设计。

现行的高中语文教材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即阅读教材和写作、
口语交际教材,这两类内容不一样,教学侧重也应有所不同:阅读教学侧重于学生的读,主要是通过反复诵读优美的文章陶冶学生的情操,所以培养语感很重要;写作教学侧重于学生的写,主要是通过观察和想象培养学生的准确表达和写作的能力,所以开发想象很重要;口语、
交际教学侧重于学生的说,主要是通过创设一定的语境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所以创设语境很重要。

单就阅读教学这一大类来说,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进行不同侧重点的审美教育:
1.以积累语言材料为主的,此类文章以唐诗、宋词居多,教师主要以指导学生找出美词佳句并予以诵读即可,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体会语言文字之美。

2.以咀嚼语句为主的,此类文章以议论文为主。

例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有这么一句:“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

”要求学生仔细咀嚼这句话:为什么用“停止思想”而不是“停止呼吸”,通过揣摩,学生不难发现和体会到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功夫,而且在推敲文字表现力的同时,人物的伟大形象,战友之间高尚的情操和语言因素揉合在一起,渗透到学生心中。

3.以解析作品为主,此类文章例如《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在教学时就应着眼于全文思路,分析篇章结构,体会文章的结构美。

4.以鉴赏作品为主的,此类文章以散文居多,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绿》,秦牧的《天山景物记》,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等以及一些文言文。

这样的文章就要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语言文学修养、增加审美经验。

当然,有些作品是以筛选信息为主的,有的是以研究思想为主的,所以并不是每一篇文章都要渗透美育,也不是时时刻刻都要渗透美育。

我们绝不能为了美育而美育,搞一些牵强附会的东西,而是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侧重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不同的审美心理结构,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位置渗透美育。

《故都的秋》这篇文章就属于鉴赏作品为主,它的重难点就是从语言文字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情,在感情上产生共鸣,把握了这个重点,在教学上就不能过多的咀嚼语句,而是应该从整体上去体会感知文本,把握文意。

二、精心策划教学过程,实施教学的动态美。

对于教材中的审美教学内容挖掘,揭示或者渲染后,就要充分利用45分钟,通过各种教学形式、方法、手段,使学生体验、领略知识中所包含的美,从而受到教育,形成美的享受。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美育呢?
1.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一节课之初,教师要带着饱满的情绪走进课堂,不要拉长了个苦瓜脸,给学生以压抑感,以一种愉快的情绪去感染学生;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回答不出的问题的学生不能急躁,对于答错的学生也不能挖苦,应以表扬、赞同、激励为主,创设一种尊重、平等的互动气氛。

在这种良好的教学氛围下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纪律,激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学生才会觉得上课是一种美的享受,才会有愉悦感。

2.生动有趣的讲读。

教师在课堂讲解的过程中应以形象生动、精炼、幽默的语言进行。

在整个环节中应体现教师的逻辑性,既不能将课堂肢解,讲是讲,练是练,也不能虽然妙趣横生却杂而无章,不知所云。

整个教学过程应该有针对性、启发性,并有情感性。

另一方面,语文教学培养语感也是很重要的,所以在讲的基础上要加强读,有些文章是“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应要求学生熟读成诵。

读的方法有很多:教师泛读,领读,学生默读、诵读、分小组、分角色读,集体齐读等。

《故都的秋》这篇文章主要运用的是讨论法,教师讲的不多,但讲得很到位,提的几个问题基本上把文章的主要脉络抓住了。

经过学生讨论,教师精练的讲解,文章可以说是条分缕析了,再配以学生自己找出的他们
喜欢的佳句的反复研读,基本上不难体会作者那种深沉而细腻的感情了。

3.适时恰当的教学辅助。

现代教育技术越来越发达,语文课堂教学只能从视觉上刺激学生肯定会不够的,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适时恰当地运用教学媒体辅助,可以更好地刺激学生的感官,进而形成想象和联想,使审美活动不断深化、升华,实现教学目标。

例如课件、录音、录像、教学挂图、模型、物品或者将教室布置成某种情境等都是不错的方法,都可以使对象生动鲜明,使教学丰富活跃,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故都的秋》中一共制作了两个FLASH动画,一个是闲话秋雨图,利用其中人们的动作、表情、谈话再配以背景画面让学生去体味人们那种既悠闲又落寞的感觉。

另一个是小院清晨,这个设计只有几个图片的切换配以背景音乐,让学生去体会那种放松的感觉。

4.布局美观的板书设计。

一节课上完之后往往会有一个小结或者拓展延伸的过程,所以此时集教材编者的“编路”,课文作者的“文路”,教师的“教路”和学生的“学路”于一体的板书的设计就尤为重要。

板书的设计应力求内容、形式美,书法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5.分层分类的课后作业。

课后留给什么作业学生会做,愿意做又能做好呢?按照孔子的“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指导思想,我觉得在布置作业时考虑到学生的基础,思维发展特点和喜好进行分层分类:喜欢读背的就让他去读去背;喜欢钻研的就让他去思考、分析、探究;喜欢写的就让他去创造写作。

总之,让一切学生在上完课后有事做并能做好,学生在完成这些自己愿意做的作业时就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精神上得到愉悦,有成就感,必然也就敢于克服或乐于克服各种困难。

《故都的秋》中留了5个作业供选择,分别涉及到学生思维发展的几个方面,同时他们的几个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当然,为了避免学生在选择作业时向单一化发展,教师可以以学期为单位对选择同一类型的作业次数加以适当限制。

彭丹,女,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文教育硕士。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