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输容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白杨礼赞教学案无答案新版苏教版
江苏省苏州市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 白杨礼赞教案
《白杨礼赞》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作者思路。
2、通过对白杨树形象的分析,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3、感受中华儿女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教学重难点: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2.学习运用象征手法。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茅盾的《白杨礼赞》。
二、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作者思路。
2、通过对白杨树形象的分析,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三、自学指导1、导入。
欣赏白杨的二幅图,说说自己的观感。
引入矛盾的诗《题白杨图》,说说诗歌意思。
楠木和枋木对生长条件要求比较严格而榆、枣却是耐干旱的树木。
这是作者以树喻人,羞于与娇生惯养、没有骨气的人为伍。
愿意和意志坚强的为友。
意思翻译过来就是:我愿意和榆枣做伴,而羞于与楠枋为伍。
2、初读课文,你脑海中浮现了哪几幅画面?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明确:高原风景图白杨特写图物人联想图3、茅盾笔下的白杨树是一种怎样的树?用“白杨树是的树”的句式表达。
明确:白杨树是倔强挺立的树。
白杨树是不折不挠、对抗西北风的树。
白杨树是力争上游的树。
白杨树是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树。
四、互动交流一1、白杨树的种种特征,可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
明确: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
2、“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
”文中反复出现这句话,白杨树的“不平凡”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明确:生长环境(无边无垠、坦荡如砥)雄壮、伟大外部形象(干,笔直;枝,靠拢;叶,向上;皮,光滑)旺盛,力争上游内在气质(倔强挺立、向上发展、不折不挠)坚强,有斗争精神这种情况可用一幅图来形象的表示如下。
本文是一篇散文,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神不散”从结构上去理解也可以说成是线索。
那么本文的线索也就是本文的“神”是什么呢?学生: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五、互动交流二1、这篇课文仅仅是在礼赞白杨树吗?你凭什么知道的?请找出有关的语句。
明确:学生只要合理就行。
2、作者写这篇课文真正的目的是什么?明确:借赞美白杨树来表达对北方抗日军民的崇敬和赞美。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白杨礼赞》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白杨礼赞》第一课时(二)整体感知,初步把握课文基本内容1.教师X读全文。
要求学生在听读时,听准语音语调,扫清文字障碍。
[妙手偶得] 课文中指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所得到的。
语出陆游诗《文章》:“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妙手,指技艺高超的人。
秀颀:美而高。
颀,高。
[主宰] 支配。
通常还有掌握、支配人或事物的力量的意思。
[旁逸斜出] 意思是(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
逸,逃,逃跑。
2.学生自由朗读全文,初步体会文章的感情,明确全文抒情线索。
明确: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是本文的抒情线索。
文中五次提到白杨树的不平凡,把有关的语句一一找出来。
讨论:如何划分本文的段落层次?学生讨论后明确:要划分段落层次,一定要注意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本文的段落层次划分如下:第一部分(第1段):直接抒发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
第二部分(第2—4段):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
第三部分(第5—6段):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凡。
(三)合作探究,研读课文第一、二部分1.学生朗读第一、二部分。
2.思考:开头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明确:开门见山,点明文章题旨,直接抒发了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之情,为下文定下了感情基调。
3.自由朗读2—3段,要求找准表现以下内容的词句:黄土高原特点,见到黄土高原的感觉,见到白杨树时情绪的变化。
明确:特点: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无边无垠,坦荡如砥。
感觉:雄壮,伟大,单调。
情绪:恹恹欲睡,惊奇地叫了一声。
4.描写高原的目的是什么?明确:①交代白杨树生长的环境,“雄壮”“伟大”的背景,正面衬托白杨树的不平凡。
②写高原单调,令人“恹恹欲睡”,这是从反面为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作铺垫。
(四)结束语《白杨礼赞》是一篇“美文”,处处渗透着高尚的审美情趣。
文章开头描绘了白杨树生长的“环境美”,雄伟壮阔的黄土高原,宛如并肩的远山的连峰,给人一种壮美之情。
但西北之行所见的白杨树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树?作者借赞美白杨树到底要赞美什么?让我们下节课继续讨论,进一步感受白杨树的美。
江苏省镇江市八年级语文下册 2 白杨礼赞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
白杨礼赞
风景,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歌咏。
我们欣赏过“一树春风千《残冬》等小说。
“礼”是敬礼、致敬,“白杨礼赞”是宾语前置,实际上是“礼赞白
美白杨树
抒情线索: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②作者抓住以上这个总特征从干、枝、叶、皮等四方面有顺序地刻画了白杨树的外形,以“赞美白杨树”结束,中间从生长环境、外部形象和内在气质三方面突出了它“不平
出来,把没烤的红薯放进去,十几个红薯,让他手忙脚乱。
第一次做这种营生,男人的薯放进秤盘,拉起提绳。
“啪”的一声,两个红薯紧跟着掉在雪地上。
男人急忙再从烤
啊,剥了皮,又香又甜,含在嘴里,不用嚼,直接化成蜜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课《白杨礼赞》教案 (新版)苏教版
《白杨礼赞》教学目标1.理解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
2.理解排比句和反问句的表达作用。
教学重、难点理解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
设计思路《白杨礼赞》是一篇采用象征手法写作的经典篇目,因而在设计中,对象征手法的理解就成了本文的学习重点。
首先在导语中,就先将象征这一写法初步渗透给学生,使学生从理性上认识什么是象征。
接下来在整体感知的朗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明确文章中白杨树象征什么。
在品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采用象征这一写法,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象征手法的作用。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导人(播放歌曲《小白杨》。
)这首歌曾唱遍了大江南北,它歌颂的仅仅是一棵小小的白杨树吗?我们的文学家也曾高声礼赞过白杨树,它们在手法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今天,让我们一起研读散文《白杨礼赞》。
2.简介作者(1)让学生起来介绍。
(2)明确:(出示课件1)茅盾,小说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出生在浙江桐乡。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等。
二、自主学习师:本文的题目《白杨礼赞》,“礼”是敬礼、致敬,“赞”是赞美,题目的意思是对白杨树的致敬和赞美。
下面放声朗读课文,用笔标注关键词语,以此体会作者为何要赞美白杨树。
并做以下题目。
(出示课件或小黑板2。
)1.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句子。
2.读完课文后,小组交流。
交流句式为:我读出了一株_________的白杨树,它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赞美白杨树的?4.作者为什么要写白杨树的生存环境——西北高原?5.为什么要刻画白杨树的具体形象?6.为什么要用几个排比、反问句写白杨树的象征意义?7.为什么篇末写楠木?8.就自己的理解,谈一下象征手法的作用。
9.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白杨礼赞导学案无答案新版苏教版
活动5:总结提升,分享学习成果
通过本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请写下来与组内同学交流。
个性调整
教学后记:
二、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
2.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重要字词,并整理在下面的表格里。
我积累的字词:
活动1:预习交流与检测
(1)交流我所了解的茅盾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著名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
(2)互默易错字词。
订正栏
活动2:朗读课文,把握线索
朗读课文,画出直接对“白杨”进行“礼赞”的句子或段落→独立思考本文线索→组内交流→全班展示。
活动3:整体感知,概括画面
思考:有人把散文《白杨礼赞》比作是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那么听读中你脑海里浮现出了哪几幅画面?
独立概括→组内交流→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展示
活动4:品读课文,赏析美图
思考:
1.赏析白杨特写图。白杨树 的外形是怎样的?从哪几个方面写它的外形?它的内在气质是怎样的?小组合作读、品、析课文5—7段。
《白杨礼赞》
《白杨礼赞》课堂学习活动单
一、学习目标:
1.准确而 有感情的 朗读课文,并在朗读的基础上说出白杨树的外在美和内在美。
2.理解象征、衬托手法的运用。
知识链接:
象征是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它的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象征手 法是“托义于物”,也就是 “借此言彼”。
2.赏析“物人联想图”,作者是如何由树联想到人的?
3.赏析“高原风景图”,分析衬托手法的运用。小组合作探究下面的问题。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白杨礼赞》教案1苏教版
2.释题:“礼”,崇敬,题目的意思是怀着崇敬的心情赞美白杨树。
3、作者简介:
茅盾(1896——1981)作家,社会活动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虹 》、《子夜》;中篇小说《路》、《三人行》;短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等。
2.学科班长评价本节课活动情况。
作业设计
做课后习题第1.2.3题
板书设计
白 环境之美
杨 不平凡 形神之美
树 象征之美
教 学反 思
归纳写法特点:欲扬先抑,由面到点,正面烘托,反面衬托。
四、运用拓展( 17 分钟)
(一)根据本节学习内容,学生自编习题,交流解答。
请你来当小老师,编一道题,考考大家(同桌)!
(2)根据学生自编习题的练习情况,教师有选择地出示下面的习题共学生练习。为了巩固本节知识,加强知识的运用拓展,老师也给大家设计了一些习题,检测一下大家对本节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情况,请看:
①、在你身边是否也有和白杨树一样的平凡的普通人,你是否能发现他们身上的美?在你的心中,美的标准是什么?
②、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白杨屹立依旧,白杨精神屹立依旧。课文中的白杨带给你怎样的启示呢?
(引导学生学习和继承革命者的精神和意志,鞭策自己努力学习。)
(三)全课总结
1.学生谈学习收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谈一谈.
(三)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 分钟)自探提示:
1、以小组为单位归纳、整理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2、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展示本组找出的有价值的疑难问题老师将大家提出的问题归纳、整理、补充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希望能为大家本节的学习提供帮助。请看:。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 白杨礼赞教学案(无答案)苏教版(2021年整理)
江苏省句容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 白杨礼赞教学案(无答案)(新版)苏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句容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 白杨礼赞教学案(无答案)(新版)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句容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 白杨礼赞教学案(无答案)(新版)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白杨礼赞基本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准确、富有感情的语言.2.感知白杨不平凡的形象,理解其象征意义,激发学习和继承革命者精神和意志的热情.3.感受作者对白杨的礼赞之情。
提升目标:感知白杨不平凡的形象,理解其象征意义,激发学习和继承革命者精神和意志的热情.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白杨的象征意义,感受作者对白杨的礼赞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白杨的象征意义。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不同的树有不同的韵味.“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燃烧的是奔放,“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流淌的是愁苦。
这节课,我们将随着茅盾走到黄土高原上,走进白杨树的生命世界。
一、默一默能合上书本,完成下列词语毡.子zhān 坦荡如砥.dǐ刹.那chà恹恹..欲睡yān yān 不折不挠.náo倔.强挺立jué虬.枝qiú楠.木nán 秀颀.qí倦怠..juàn dài 锤炼妙手偶得潜滋暗长旁逸斜出纵横决荡二、读一读思考:这是一种怎样的树?请你用这样的句子形式向大家介绍白杨树:这是一种的树,你看:“”。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白杨礼赞教案苏教
第2课白杨礼赞教学目标1.在学过比喻的基础上学习本文的象征手法,体会排比、反问的修辞效果,初步了解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2.理解和学习白杨树所象征的正直、质朴、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为捍卫党、捍卫社会主义与一切邪恶势力作斗争,同时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托物言志手法和作用。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小白杨》。
)这首歌曾唱遍了大江南北,它歌颂的仅仅是一棵小小的白杨树吗?我们的文学家也曾高声礼赞过白杨树,它们在手法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今天,让我们一起研读散文《白杨礼赞》。
二、基础梳理1.字词清单(1)生字注音无边无垠.(yín)坦荡如砥.(dǐ)毡.子(zhān)主宰.(zǎi)倦怠.(dài)恹.恹欲睡(yān)倔强..(jué jiàng)虬.枝(qiú)婆娑.(suō)开垦.(kěn)潜.滋暗长(qián)锤.炼(chuí)旁逸.斜出(yì)秀颀.(qí)刹.那(chà)(2)理解词义①苍茫:空阔辽远;没有边际。
②高傲: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极其骄傲。
文中是贬词褒用,是对海燕大无畏精神的赞美。
③渴望:迫切地希望。
④呻吟:指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
文中指海鸥和海鸭因恐惧而发出叫声。
⑤飞窜:飞快地逃窜。
⑥胆怯:胆小;缺少勇气。
⑦争鸣:比喻在学术上进行争辩。
文中指比声音的高低。
⑧蜿蜒:文中指像蛇类爬行的样子。
⑨预言:预先说出(将来要发生的事情)。
2.作者简介茅盾,小说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出生在浙江桐乡。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等。
3.背景探寻《白杨树赞》写于1941年3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
茅盾在1938年底到新疆学院文学院讲学,1940年3月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后来离开延安到重庆。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白杨礼赞》教学案(2) 苏教版
课题:
《白杨礼赞》(二)
二次备课
【教学目标】
1、在朗读的基础上品味 课文准确、优美、富有感情的语言,理解反问、排比的手法特点。
2、体会象征手法的运用,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难点】
1、品味课文准确、优美、富有感情的语言。
2、体会象征手法的运用,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复习引入】
四、师生共同小结课文。
五、课堂反思:这节课我的表 现怎样?我有怎样的收获?
六、作业设计:(一)
1、描写白杨Leabharlann 赖以生长的环境美的语句: 。2、描写白杨树自身形象美的语句: 。
3、描写白杨树内在神美的 语句: 。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练习
题白杨图
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
羞与柟枋②伍,甘居榆枣③俦。丹青标风骨,誓与子同仇。
注:①1941年茅盾(白杨礼赞)发表后,一位画家根据(白杨礼赞的题意,画了一幅白杨图。茅盾看后,觉得礼赞白杨之情似乎意犹未尽,于是又写下这首格律诗。
②木冉枋:贵重,粗大的木材,诗中意与文中楠木相同。
③榆枣:原指榆枣树,诗中意与“木冉枋”相对,与文中白杨树同意。
1、这首诗和《白杨礼赞 》表达的主题一样吗?为什么?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合作,教师只做适当补充。
3、理解反问排比的手法特点
(1)让学生把这四个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朗读体会语气。
(2)明确:陈述句语气一般,反问句寓答于问,以反问的形式表达肯定的意思,加上运用排比形式的反问,加强了气势,更加肯定有力。
三、追踪美点,赏读课文
让学生找出课文中自己认为写得最恰当、最生动、最形象的、最能给人强烈的美感、给人最自然的思想 教育的语句、语段等,加以背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课《白杨礼赞》教案 (新版)苏教版-(新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白杨礼赞》教学目标1.理解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
2.理解排比句和反问句的表达作用。
教学重、难点理解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
设计思路《白杨礼赞》是一篇采用象征手法写作的经典篇目,因而在设计中,对象征手法的理解就成了本文的学习重点。
首先在导语中,就先将象征这一写法初步渗透给学生,使学生从理性上认识什么是象征。
接下来在整体感知的朗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明确文章中白杨树象征什么。
在品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采用象征这一写法,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象征手法的作用。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导人(播放歌曲《小白杨》。
)这首歌曾唱遍了大江南北,它歌颂的仅仅是一棵小小的白杨树吗?我们的文学家也曾高声礼赞过白杨树,它们在手法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今天,让我们一起研读散文《白杨礼赞》。
2.简介作者(1)让学生起来介绍。
(2)明确:(出示课件1)茅盾,小说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出生在某某桐乡。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等。
二、自主学习师:本文的题目《白杨礼赞》,“礼”是敬礼、致敬,“赞”是赞美,题目的意思是对白杨树的致敬和赞美。
下面放声朗读课文,用笔标注关键词语,以此体会作者为何要赞美白杨树。
并做以下题目。
(出示课件或小黑板2。
)1.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句子。
2.读完课文后,小组交流。
交流句式为:我读出了一株_________的白杨树,它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赞美白杨树的?4.作者为什么要写白杨树的生存环境——西北高原?5.为什么要刻画白杨树的具体形象?6.为什么要用几个排比、反问句写白杨树的象征意义?7.为什么篇末写楠木?8.就自己的理解,谈一下象征手法的作用。
9.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江苏省盐城市八年级语文下册 2 白杨礼赞学案(无答案)
誓与子同仇.
阅读理解这首诗,想一想诗中的白杨树体现了什么样的时代精神,诗中的白杨树形象和白杨礼赞中的形象有哪些异同。
体现的时代精神:高洁、不与黑暗现象同流合污,勇于奋斗,超越自我 。
相同点:都托物言 志,以歌颂白杨树来歌颂某种精神。
二、都对白杨树做了描写,都突出了白杨树笔直和无旁枝的特点。
不同点:一、《白杨礼赞》用了象征的手法,以白杨树比作北方的农民。《题白杨图》没有用象征的手法。
4、过渡小结:本文题为“白杨礼赞”,但不是几句空洞的赞美之词,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是通过对白杨树的具体描写展现的。
5、研读第二段,思考:
(1)黄土高原有什么特点?从文中摘出三个四字短语填在下列横线上。
色彩:幅员:地面:
(2)这里的“黄”指,“绿”指,“并肩”修饰。
(3)你 会忘记汽车在高原上行驶的原因是;整段文字写高原景色是为白杨树作。
二、表达的侧重点不同《白杨礼赞》歌颂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及其所代表的我们民族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题白杨图》则歌颂了白杨树的高洁、洁身自好,不与黑暗同流合污。并表达了自己效 仿白杨树这种品格的想法“丹青标风骨,誓与子仇
(4)本段描写了黄土高原的壮丽景色,其作用是什么?
(5)作者赞美了哪两种力?这两种力的关系如何?对全文的主旨有什么作用?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白杨礼赞》教案 苏教版
有人把散文《白杨礼赞》比作一幅幅画,或浓墨重彩,或工笔细描,或抒情写意。那么听朗读录音时,你脑海中浮现了哪几幅画面?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茅盾笔下的白杨树是一种怎样的树?用“白杨树是的树”的句式表达。
如:白杨树是倔强挺立的树。
白杨树是不折不挠、对抗西北风的树。
白杨树是力争上游的树。
白杨礼赞
课 题
白杨礼赞
课 时
2-1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掌握重点词语的音形义,初步感知白杨树的外形美。
2、品味课文优美的语言。
教 学
重、难点
重点:朗读课文,感知白杨树的外形美。
难点:品味课文优美的语言。
教、学具
PPT
预习要求
1、借助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熟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请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学:问题探究:
(一)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1)白杨树带给我们的不仅是视觉感官的美的享受,更让我们感受到他坚强向上、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很显然,作者将白杨树人格化了。
(2)课文仅仅是赞颂白杨树吗?本文深刻的主旨,集中表现在第六自然段,仔细阅读、认真揣摩这一语段,说说白杨树有什么象征意义。
测:完成《伴你学》“达标导测”
(高原风景图 白杨特写图 物人联想图)
生长环境(无边无垠 、坦荡如砥)雄壮、伟大
外部形象(干,笔直;枝,靠拢;叶,向上;皮,光滑)旺盛,力争上游
内在气质(倔强挺立、向上发展、不折不挠)坚强,有斗争精神
初二语文课时设计活页纸
课 题
白杨礼赞
课 时
2-2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杨礼赞
基本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准确、富有感情的语言。
2.感知白杨不平凡的形象,理解其象征意义,激发学习和继承革命者精神和意志的热情。
3.感受作者对白杨的礼赞之情。
提升目标:感知白杨不平凡的形象,理解其象征意义,激发学习和继承革命者精神和意志的热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白杨的象征意义,感受作者对白杨的礼赞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白杨的象征意义。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不同的树有不同的韵味。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燃烧的是奔放,“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流淌的是愁苦。
这节课,我们将随着茅盾走到黄土高原上,走进白杨树的生命世界。
一、默一默
能合上书本,完成下列词语
欲睡yān yān 不折不挠.náo 毡.子zhān 坦荡如砥.dǐ刹.那chà恹恹
..
juàn dài 倔.强挺立jué虬.枝qiú楠.木nán 秀颀.qí倦怠
..
锤炼妙手偶得潜滋暗长旁逸斜出纵横决荡
二、读一读
思考:这是一种怎样的树?
请你用这样的句子形式向大家介绍白杨树:这是一种的树,你看:
“”。
(如:这是一种力争上游的树,你看:“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
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
它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
”
这是一种倔强挺立、不折不挠的树,你看:“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
(相机展示白杨树图片,有感情地朗读)
归纳白杨树的特征:朴质、坚强、力求上进。
设计目的:找准文本的切入口,以固定的句式,引导学生和文本对话,对文本有自己的解读。
朗读穿插其中,让学生在读中感,读中悟,体现语文课堂的特色。
三、想一想
1、看到白杨树,作者联想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寻找作者的思想轨迹,明确作者由此联想到了北方的农民,联想到了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联想到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
2、为什么作者会产生这样的联想?你能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谈一谈吗?
3、学生介绍相关背景:
(本文写作的时代背景是20世纪40年代初。
当时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从1939年到1941年已先后发动两次反共高潮。
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顽强战斗,多次粉碎敌伪的“扫荡”,巩固并发展了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
)
4、让我们走进那个时代,感受那段峥嵘岁月。
播放《亮剑》片段。
(片头曲视频)
展示《亮剑》主人公李云龙的一段话:“我们的胜利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广大指战员的战斗意志。
纵然是敌众我寡,纵然是身陷重围,但是我们敢于亮剑,我们敢于战斗到最后一人……”
推荐学生激情朗诵。
(学生从文章中找到与剧情相一致之处,进而明确:作者从根据地人民身上看到中华民族远大的前途,写了这篇文章,借白杨树这一形象热烈地歌颂他们——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抗日军民。
)
5、小结:我们走进了那段烽火连天但激情澎湃的岁月,和作者一起看到了坚强、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更感受到了广大的抗日军民身上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不折不挠的精神和意志。
这样的白杨树,你能用什么词来形容它?对它,你有怎样的情感?
(引导学生和作者产生共鸣,认识到白杨树的不平凡,感受作者对白杨树的礼赞之情。
)
5、有感情地朗读第七小节。
【设计意图】用《亮剑》片头视频、主人公经典语句,和学生一起进入文章创作背景,成功跨越学生理解的障碍。
从而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从学生最近发展区出发,变机械式的记忆变为主动构建,真正实现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也体现了语文学习天地的广阔性。
四、练一练
1、积累描写树的诗句三句以上。
2、有感情地朗诵第七小节并背诵。
3、推荐阅读《美丽的白桦林》《西风胡杨》。
【设计意图】在诗中进入新课,在诗中结束新课,整节课诗意流淌,学生徜徉其中,语文味道浓浓郁郁。
以课文为范例,推荐阅读文章,旨在为学生构建语文学习平台,提高学生阅读、鉴赏咏物抒怀类散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