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人大工作不规范现象辨析及对策研究
人大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人大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问题的背景中国人大作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具有重要的职能和地位。
然而,在长期的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存在的问题。
本文将从代表性不足、立法效能低下以及民意沟通不畅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代表性不足1. 问题表现:由于我国选举方式存在一些局限,导致人大代表在某种程度上缺乏充分的代表性。
现行选举方式普遍存在推举式选举和名单式选举两种模式,这使得人大代表更多地成为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等特定群体的代表,不能真正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
2. 改进措施:(1)改进选举制度:建立公开、公平、竞争的选举制度,扩大参与决策程序权,加强对候选人资格审查和评价标准。
(2)增加依据地方区域进行选举:根据地方情况设置必要数量和比例的区域席位,确保各地区利益得到充分代表。
(3)跨区域联委员会制度:设立以某一特定问题为核心的跨区域联合代表机制,确保各类群体和利益的充分代表。
三、立法效能低下1. 问题表现:人大立法在确立法律制度、规范社会行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现实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存在整顿时过度依赖行政手段,公共利益受到部分利益集团的影响以及对一些热点敏感问题立法迟缓等问题。
这导致人大立法效果欠佳。
2. 改进措施:(1)加强立法程序透明度:完善公开征求意见、听证程序,并建立咨询委员会等专门机构,促进立法的科学和全面。
(2)提高人大议案审查质量:建立专门选派工作小组对列入人大议程的重要议案进行专题研究和评估,避免效率低下、质量不高情况存在。
(3)加强对法律执行的监督:完善司法审查制度,并加强人大对政府或行政机关的问责力度与手段,确保法律有效实施。
四、民意沟通不畅1. 问题表现:人大代表作为民意的代言人,在履行职能时需要与选区内的工商企业、农民、学生等不同背景的居民进行广泛沟通。
然而,目前存在部分地方违背底线思维,对人大代表“闭门造车”甚至“游手好闲”等现象较多。
2. 改进措施:(1)加强选区联系机制:建立人大代表和选区居民定期见面的沟通机制,深入了解选区居民需求和诉求,并将其反映到相关决策中。
关于人大工作不规范现象辨析及对策研
人大工作不规范现象辨析及对策研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地方人大工作正在向着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向前进。
但是,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要求,地方人大工作中尚存在一些不规范的现象,应认真研究解决。
一地方人大工作不规范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一)职能、职责上的不规范提法、做法。
1.审议“一府两院”报告。
这是长期以来惯用的提法,但却与法不符。
地方组织法第八条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听取和审查本级人民政府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
“审议”与“审查”词义上不同,性质效果也不同。
“审议”有“旁从”、“被动”之嫌,而“审查”则突出了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以及与“一府两院”的监督与被监督的从属关系。
2.人大与“一府两院”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按规定,人大与“一府两院”的关系,不只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还有更重要的关系,即“产生与被产生”、“决定与执行”的关系。
用“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概括之,是不全面和不准确的。
3.人大常委会是国家权力机关,或把人大及其常委会笼统地称为国家权力机关。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如果把人大常委会称为国家权力机关的话,那么,我国就会有两个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各个地方就会有两个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不仅有悖法理,在逻辑上也是有谬的。
4.实施监督时采取变通办法。
如对本级政府发布,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本应由人大常委会依法予以撤销,可有的地方采取主任会议的形式要求政府自行处理,有的是靠主任会议组成人员和政府领导人之间协商来解决问题。
(二)会议会务中的不规范做法。
1.人大的决议草案由“一府两院”来写。
人大审议“一府两院”报告后形成的决议草案,应由人大的专门机构在广泛听取代表意见并归纳后形成,经全体代表充分讨论修改之后,提交大会表决。
这样作出的决议,才能真正代表人民意愿,体现国家权力机关的权威性。
2.一揽子名单一起表决。
地方人大代表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地方人大代表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地方人大代表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是国家权力机关依法履行职责的行为主体。
学习贯彻中共中央转发的《若干意见》精神,加深对人大代表政治和法律地位的认识,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对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做好新形势下的人大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文就代表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进行肤浅的探讨。
一、当前人大代表工作存在的普遍问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随着人大制度的日臻完善和深入人心,人大代表工作逐年有所进步。
但是,在县一级和基层镇(街),代表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是:(一)部分代表素质低下,未能发挥人大代表是人民群众的舌喉和纽带的作用。
有的代表是“听长”代表,一年只参加一次大会,平时几乎是无所作为。
(二)相当部分代表所提的议案、建议、意见的质量不高,文字表达能力不强。
(三)一些代表在履行职责中,存在全局意识不够强,视野不够宽、了解情况不够多的问题,因而,导致其发言有相当大的片面性。
(四)一些基层单位由于经费不足等原因,组织代表活动少,且活动形式单调。
二、代表工作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代表工作存在上述问题,究其原因,有历史的、文化的、体制上诸方面的因素。
(一)从人大代表结构上分析,基层代表偏少。
某市的人代会人大代表组成,各级领导干部和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的比例超过70%。
其中,局级以上干部占代表总数的四分之一以上。
这样的人大与地方政府几乎是同体结构。
在代表人民利益监督政府方面存在较大的缺陷和不足。
设置地方人大制度的意义就无法得到充分的体现。
最基层的声音和黎民百姓的呼声,政府官员和人大代表都难以听到。
(二)一些代表的责任意识不强,履职能力差。
他们不清楚人大代表的职责和义务,或因所在企业、单位事务忙,尤其是一些民营企业负责人,往往不参加人大的会议,不参加人大常委会组织的执法检查、视察等活动。
即使参加了,又往往半途请假,影响了民意的转达和代表作用的发挥。
人大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人大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问题的存在1.1 代表与民众距离产生的问题人大代表作为人民的代表,在立法、监督和决策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现实中,人大代表与民众之间的距离问题逐渐凸显。
一方面,一些代表没有真正了解到民众的意见和诉求,导致决策与民众需求脱节。
另一方面,一些代表的选举产生过程不够透明,缺乏民众的直接参与,使得代表的合法性和代表性受到质疑。
1.2 决策过程中的权力过于集中在人大的决策过程中,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也值得关注。
一些重要的决策往往由少数人进行,缺少广泛的信息征集和民主决策的过程。
这种现象容易导致决策的合法性和公正性受到质疑,且不利于凝聚集体智慧和达到社会的共识。
1.3 人大工作中的粉饰假象问题人大作为国家机关,其工作应当是公开透明的。
然而,在一些地方,人大的工作却存在一定程度的粉饰假象问题。
例如,一些代表会在人大会议上表演政治秀,而忽略了基层民众的实际需求;一些代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也存在被搁置或被忽视的现象,使得人大的公信力受到质疑。
二、改进措施2.1 加强人大代表与民众的联系为了解决代表与民众距离过大的问题,应加强人大代表与民众的联系。
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代表联系民众的平台,倾听民众的意见和需求,形成有效沟通渠道。
另一方面,可以采取更加公开透明的选举方式,提高代表的合法性和代表性。
此外,还可以注重代表的培训和教育,加强代表的专业能力和素质,使代表更好地履行职责。
2.2 推进决策过程的民主化为了解决决策过程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应推进决策过程的民主化。
一方面,可以通过广泛征集意见和建议,在决策前充分听取各方的意见,确保多元的声音得到表达和尊重。
另一方面,可以建立决策公开透明的机制,让民众有机会了解决策的过程和理由,增强决策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此外,还可以加强人大的监督职能,确保决策的执行情况能够得到有效监督。
2.3 加强人大工作的公开透明为了解决人大工作中的粉饰假象问题,应加强人大工作的公开透明。
浅谈乡镇人大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乡镇人大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王广生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是乡镇的国家权力机关,是人民参政议政、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的具体形式。
随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深入发展,乡镇人大在依法履行职责,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保障改革和推动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应予以正确的估价和充分的肯定。
但存在的问题仍不容忽视,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其突出的问题有以下几个:1、工作发展不平衡。
一是市县之间不平衡。
多数县市乡镇人大工作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效果明显。
但少数地方形式单调、缺乏活力、作用发挥不够好。
二是乡镇之间不平衡。
多数乡镇人大工作发挥比较好。
但少数乡镇没有行使好应有的职权,效果不明显。
三是经济强弱之间不平衡。
往往是经济发达地方,由于人大经费保证,效果凸现,经济欠发达地方,开展人大工作会遇到一些困难。
2、组织建设不到位。
一些地方在配备乡镇人大主席、副主席时,没有把乡镇人大机构建设提高到党的建设、政权建设、法制建设的高度来认识,往往除了主席、副主席之外,没有专门工作人员,加上目前部分乡镇的人大主席、副主席是兼职的,致使乡镇人大工作疲于应付,顾此失彼,影响了正常工作的开展。
3、工作重心不到位。
由于乡镇人大主席、副主席都参与党委、政府的有关具体工作,没有精力从事人大工作,出现了“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家的田”的尴尬局面。
4、行使职权不充分。
不少乡镇人大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往往是重审议、轻督办;重决议、轻执行;重程序、轻实效;重工作监督、轻法律监督。
5、履行职权不慎重。
主要体现在涉及到农村、农民、农业“三农”问题和教育、交通建设上,少数乡镇出台一些不切合实际的规定政策,乡镇人大明知不合法,但为迎合乡镇党委、政府的意图,仍作出决议或决定,降低了人大的威望。
6、领导重视不到位。
有的乡镇党委对人大工作关心支持不够,没有把人大摆上应有的位置,对人大开展工作舍不得出人力、花精力、投财力,制约了乡镇人大作用的发挥。
人大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人大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人大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人大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近年来,人大工作发展迅速,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人大代表的选举程序需要进一步规范,以确保公正选举。
其次,人大代表的职责要更加明确,并加强代表与选民的联系,以更好地代表人民利益。
此外,人大工作需要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和规范化管理,以提升工作效率。
最后,人大工作应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一、加强选举程序的监督,确保公平公正。
二、加强代表培训,明确代表职责,加强代表与选民的沟通。
三、加强制度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完善工作流程和制度,提高工作效率。
四、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建立信息化平台,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进一步提高人大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更好地代表人民利益。
- 1 -。
人大机关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人大机关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一、引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它充分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
人大机关作为党和国家权力机关的一部分,承担着重要的立法、监督和决策职能。
然而,人大机关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人大机关的工作效能和公信力。
针对这些问题,应当采取一系列对策建议,以改进人大机关的工作,提升其履行职责的能力和水平。
二、人大机关存在的问题1. 决策过程不透明人大机关在决策过程中存在着透明度不高的问题。
在一些重要决策的制定过程中,缺乏广泛的民意收集和专业的咨询意见。
这导致了一些决策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容易引发争议和不满。
2. 缺乏专业化人才人大机关的工作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面和专业的能力。
然而,一些地方人大机关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存在不足,缺乏相关专业背景的人员。
这导致人大机关在制定和审议相关的法律法规时缺少专业性的指导和优化意见,影响决策的质量。
3. 监督职能不到位人大机关作为监督机关,对一些重要人事任命、重大决策等方面的监督职能并未充分发挥。
一些地方人大机关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实施有效的监督,导致一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4. 与基层联系较弱人大机关作为代表人民利益的机关,应当密切关注基层民众的意见和需求。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地方人大机关与基层联系较弱,缺乏对基层民众的深入了解,导致一些决策脱离实际、不符合民意。
三、对策建议1. 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加强对决策过程的公开和沟通,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做法,建立透明的决策机制,广泛征求民意和相关专家意见,提升人大机关的决策科学化和合理化水平。
同时,加强对决策结果的解释和公开,有效回应民众关切,增加决策的可信度。
2. 加强专业化人才培养加大对人大机关的人才培养力度,注重培养专业人才,提高人大机关的专业能力。
加强与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引进专业性的智库资源,为人大机关提供科学的决策指导。
同时,加强干部的培训和轮岗交流,提升人大机关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
浅谈地方人大监督不力的表现、原因及对策
三一文库()/总结报告/调研报告〔浅谈地方人大监督不力的表现、原因及对策〕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以来,在同级党委的领导下,按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积极开展对“一府两院”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监督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
但是,从总体上看,监督不力仍是地方各级人大在依法行使职权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本文试就地方人大监督不力的表现、原因及对策作如下探讨。
一、地方人大监督不力的具体表现地方人大在行使监督权方面,离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离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四方面:1、监督过程不扎实。
如每年的人代会审议通过“一府两院”工作报告、财政预算报告等,只是例行公事而已。
会后对代表们提出的审议意见和议案建议,没有几件能得到较好解决。
对经人代会批准的财政预算,在执行中出现重大变更后,人大常委会通常是在审查、批准决算时予以追认,很少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
导致社会上一些人认为人大监督是“扎扎实实走过场”、“认认真真做形式”,严重影响了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权威和形象。
2、监督重点不突出。
安排执法检查和审议内容贪多不求精,不求严,缺少“重头戏”。
一些代表或委员审议时,抓不住问题的实质和要害,泛泛议论的多、重复发言的多;提出针对性强的建议的少。
在监督目标上,一些地方人大在很大程度上避开了“一府两院”的重大行为,而更多着力于政府下属部门的行政行为和“两院”的某些司法活动,产生了四面出击、力量分散的状况。
3、监督手段不强硬。
在现有的监督方式中,地方人大运用频率较高的是会议审议、执法检查、视察和调查、受理人民群众的申诉控告和检举、个案监督等,而法律规定的如询问、特定问题调查、质询、罢免和撤职等刚性监督手段却很少运用,甚至搁置不用。
由于监督手段不强硬,没有威慑力,影响了法律实施的效果。
4、监督效果不理想。
地方人大每年都要依法开展大量的监督活动,但能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并不多。
往往在审议报告中讲了,会上议了便完事,存在一查就了,一审就过现象。
浅谈地方人大监督不力的表现、原因及对策
浅谈地方人大监督不力的表现、原因及对策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以来,在同级党委的领导下,按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积极开展对“一府两院”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监督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
但是,从总体上看,监督不力仍是地方各级人大在依法行使职权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本文试就地方人大监督不力的表现、原因及对策作如下探讨。
一、地方人大监督不力的具体表现地方人大在行使监督权方面,离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离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四方面:1、监督过程不扎实。
如每年的人代会审议通过“一府两院”工作报告、财政预算报告等,只是例行公事而已。
会后对代表们提出的审议意见和议案建议,没有几件能得到较好解决。
对经人代会批准的财政预算,在执行中出现重大变更后,人大常委会通常是在审查、批准决算时予以追认,很少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
导致社会上一些人认为人大监督是“扎扎实实走过场”、“认认真真做形式”,严重影响了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权威和形象。
2、监督重点不突出。
安排执法检查和审议内容贪多不求精,不求严,缺少“重头戏”。
一些代表或委员审议时,抓不住问题的实质和要害,泛泛议论的多、重复发言的多;提出针对性强的建议的少。
在监督目标上,一些地方人大在很大程度上避开了“一府两院”的重大行为,而更多着力于政府下属部门的行政行为和“两院”的某些司法活动,产生了四面出击、力量分散的状况。
3、监督手段不强硬。
在现有的监督方式中,地方人大运用频率较高的是会议审议、执法检查、视察和调查、受理人民群众的申诉控告和检举、个案监督等,而法律规定的如询问、特定问题调查、质询、罢免和撤职等刚性监督手段却很少运用,甚至搁置不用。
由于监督手段不强硬,没有威慑力,影响了法律实施的效果。
4、监督效果不理想。
地方人大每年都要依法开展大量的监督活动,但能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并不多。
往往在审议报告中讲了,会上议了便完事,存在一查就了,一审就过现象。
有些问题年年审年年议,可是几年之后,仍然是面貌不改、河依旧。
浅析新形势下县(市、区)人大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浅析新形势下县(市、区)人大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四)人大代表工作问题。
一是代表选举存在缺陷。
目前,代表名额分配到选区,按选区进行选举。
农村选区按居住地划分,县城选区按工作单位划分,导致农村选民和县城选民划分开来,不能很好地密切代表与选民之间的联系,容易造成指选、派选等不民主的做法。
选举时,由于对候选人不熟悉,甚至出现一些随意填写选票的现象。
二是代表结构不合理。
县、镇两级代表中领导干部代表多,普通代表少;兼职代表多,专职代表少。
领导干部代表偏多,人大代表的代表性和人民性不能充分体现。
特别是人大代表实行兼职制度存在诸多弊端,使得本来应该处于主导地位的工作成为一种附属性的工作,无法保障代表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调查思考,从而难以切实行使代表职责。
三是部分代表素质不高。
有的代表代表意识不强,满足于获得“人大代表”的政治身份,只有光荣感,缺少责任感,对代表执行职务的一些基本常识不熟悉;有的代表文化素质不高,相当数量的代表“代而不表”、“表而不明”;有的代表法律素质不高,对法律法规、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学习了解不够,对代表应该履行的权利和义务不清楚,对代表的法律地位认识不足;有的代表议政能力不足,成为“哑巴代表”、“举手代表”,不积极参加调查研究,不主动参加代表活动,不主动联系选民,不了解政情政务和社情民意。
四是代表建议办理力度不够。
办理工作中形式重于实效,办理单位存在着“重答复轻办理”或“重办理轻落实”的问题,交办单位也有重“交办”轻督办、有督办无力度的现象,问题解决率、满意率不高。
五是代表履职的时间、经费、设施、信息保障不够。
代表作用的发挥受到制约,使得基层人大在开展代表活动时,有心无力,有时往往简单应付了事。
六是监督管理代表制度不健全。
对代表履职没有形成整套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奖惩不分,给人一种当人大代表干好干差一个样的错觉。
二、加强和改进县(市、区)人大工作的主要对策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勇于开拓,不断创新,自觉将人大工作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和和谐社会构建的实践中,以求精务实、敢作敢为的作风和服务大局、扎实有效的工作,确立权威,树起形象。
人大机关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人大机关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一、问题背景描述人大机关是国家的立法机构,承担着重要的职责和使命。
然而,长期以来人大机关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工作效率低下、决策失误、监督不力等方面。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问题分析1. 工作效率低下人大机关工作效率低下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许多工作文件需要经过多轮审核和审议,导致流程繁琐且耗时长。
同时,由于工作量庞大,很多次要事务会占用大量时间和精力,影响了重要事务的推进与处理。
2. 决策失误人大机关在决策过程中常常出现失误,其根源可归结为信息不对称和决策参与者多样化带来的主观偏见。
缺乏全面准确的信息会导致决策错误;而决策参与者拥有不同利益诉求时,在形成合理共识上还存在困难。
3. 监督不力人大机关负责对政府行为进行监督,但目前监督力度仍然不足。
一方面,人大机关在监督中存在被政府控制和依赖性强的问题,导致监督效果受到限制。
另一方面,由于时间、人力等资源有限,监督活动也难以覆盖到每一个环节。
三、对策提出1. 提高工作效率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应当采取以下措施:(1)简化流程:合理精简审批程序,设立快速通道,减少繁文缛节;(2)优化工作分工:明确责任分工和任务目标,并做到彼此配合、协同工作;(3)提升信息化水平: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办公效率,推动电子化办公。
2. 加强决策科学性为了避免决策失误,需要采取以下对策:(1)加强信息收集和分析:建立完善的信息采集系统,注重多元化来源的数据搜集,并开展专业评估与咨询;(2)推行专家论证:引入独立专家组成员进行决策评估和风险预警,确保各方观点充分表达并得到权衡。
3. 提升监督效力为了加强人大机关的监督职能,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完善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全过程、全方位、全时空的监督模式,确保行使权力的透明和有效;(2)加大公众参与:鼓励广泛社会参与到立法工作中来,引入第三方评价和监督。
四、实施对策的重要性1. 提高了工作效率,有利于提高人大机关的执行力和决策效果,更好地履行职能。
人大机关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人大机关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一、问题综述人大机关作为国家立法权力的代表,在履行职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涉及组织结构、决策程序、监督机制等方面,影响着人大机关的工作效率和公信力。
本文将分析并提出对策,促进人大机关高效运转。
二、组织结构问题1. 权力集中:当前的人大机关中权力较为集中,少数领导者多次担任重要职务,导致单一意见更容易得到通过。
2. 部门划分模糊:各个部门职责不明确、重复叠加,造成工作交叉互相干扰。
三、决策程序问题1. 参与程度低:在某些法案或政策的形成过程中,广泛征求民众和相关专家意见的情况较少。
2. 决策信息不对称:有时候参与决策的人员无法获得充分且真实的信息。
四、监督机制问题1. 执纪问责不够严格:对于在人大机关产生腐败现象或其他违纪行为的准确处理不够果断,给予了不良事件“蒙羞”的机会。
2. 对外界民意的及时反应能力不足:未能有效回应广大民众的关切和诉求,导致监督功能受到质疑。
五、对策建议1. 改革组织结构:优化人大机关内部组织架构,实现权力制衡,设立相对独立的部门,促进工作协同。
2. 提高决策透明度:加强决策信息公开力度,建立专门平台发布政府工作报告和年度计划,并在重要决策前充分听取多方意见。
3. 推进权力下放:将权力下放到人大机关工作组和职能单位中,增加参与决策的多元性及可行性。
4. 加强执纪问责:建立健全严格的执纪问责体系,建立监察委员会和独立审计机构等多元化监督机构。
5. 引入更多新技术手段:利用互联网技术提升人大机关工作效率和公信力,在线直播、网络问政等方式主动回应社会各界问题与建议。
六、结语人大机关的问题和对策并不局限于上述几点,这需要深入研究和广泛收集意见。
但通过优化内部组织架构、完善决策程序以及加强监督机制,我们可以期待人大机关得到改进,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人民,并提高其公信力与效率。
只有通过持续改革和创新,才能使人大机关真正成为民众参与政治决策的重要平台。
人大机关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人大机关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一、问题的存在人大机关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职责是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
然而,人大机关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其履职能力和权威性。
首先,人大机关存在权力运行不透明的问题。
一些重要决策的制定过程缺乏公开和透明,导致决策的合法性和公正性受到质疑。
此外,人大机关的工作报告和决议文本缺乏明确的陈述和详细的解释,难以对外交流和解释工作进展。
其次,人大机关存在对立和分歧的问题。
人大机关成员来自不同的政治派别和利益集团,他们的观点和利益经常发生碰撞和冲突,导致议案的审议和决策过程受到干扰。
此外,一些议员的议事纪律不严肃,致使议事效率低下。
再次,人大机关存在监督不力的问题。
一些人大机关的成员在履行监督职责时存在不作为或纵容不合规行为的情况。
此外,监督机制的缺失和监督权力的不足也妨碍了人大机关对行政机关和其他机关的有效监督。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为了解决人大机关存在的问题,提升其履职能力和权威性,有必要采取以下对策:1.加强权力透明和公开度人大机关应加强决策过程的公开和透明,确保重要决策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应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制度,定期发布工作报告和决议文本,详细解释决策的理由和依据,以提升其对外交流和解释的能力。
2.强化机关内部的协调和沟通为了减少对立和分歧,人大机关应建立一个有效的协调和沟通机制。
这可以包括定期举行工作会议和座谈会,以促进成员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此外,应加强议事纪律的培养和维护,确保议事效率和决策质量。
3.加强监督力度和机制建设加强对行政机关的监督是人大机关履职的重要任务之一。
为此,人大机关应加强监督成员的培训和教育,提升其监督能力和专业水平。
同时,还应加强监督机制的建设,明确监督职责和权限,确保监督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4.推动立法和制度建设人大机关可以通过加强立法和制度建设来解决一些结构性问题。
例如,可以加强对人大机关工作程序的规范,明确议案的审议和决策流程,减少人为干扰和滥用权力的可能性。
人大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人大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人大工作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在人大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不规范
当前,人大工作的管理存在一些不规范的现象。
例如,一些领导干部对人大工作缺乏关注,只是将其作为一项例行公事来完成;一些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不够认真负责,缺乏创新性。
二、信息化水平不高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人大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也需要不断提高。
当前,很多人大工作的信息化手段较为单一,缺乏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支持。
三、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人大工作的专业素质也需要不断提高。
当前,一些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还不够丰富,无法有效地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同时,一些工作人员对于法律法规的理解和应用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四、工作效率低下
当前,人大工作的效率还比较低下。
例如,在议案审查方面,一些议案的审查时间过长,导致无法及时得到解决;在公共服务方面,一些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也有待改进。
五、与社会脱节
当前,一些人大工作与社会脱节,没有及时了解和反映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意见,也没有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的问题。
总的来说,人大工作在管理、信息化、专业素质、工作效率和与社会的联系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共同努力来解决。
人大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人大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一、问题背景近年来,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下简称“人大”)承担着重要的立法、监督和管理职责。
然而,人大工作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这些问题既有制度安排上的缺陷,又有运行机制上的瑕疵,严重影响了人大履行其宪法赋予的职责。
二、体制和程序问题1.过度集权:尽管宪法规定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织者和运行者,但实践中仍存在过度集权的现象。
部分地方人大对地方政府执行情况考核过于追求容易量化的指标,执法监督不够深入,缺乏有效地查办腐败案件等。
2.司法独立性不足:当前司法改革正在加紧进行,但仍面临着很多挑战。
人大在司法审判领域发挥作用时往往存在干预司法独立性的问题,特别是在高级人民法院系统内部。
3.立法程序滞后:虽然我国有许多重要法律和法规,但程序上存在一些滞后问题。
例如,人大容易意志疲软,无法及时调整立法议程以应对新的社会需求。
三、运行机制缺陷1.代表质量不均衡:当前人大代表的选拔机制仍然存在不公平现象。
一些领域专家和学者不易被选为人大代表,导致代表队伍中缺乏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2.监督机制薄弱:人大对政府部门的监督力度尚不够强大,并且由于部分地方政府与地方人大关系过于密切,导致监督效果受到一定程度的偏差。
3.信息沟通不畅:地方人大与中央人大之间的信息传递渠道仍然不完善。
地方议会与基层民众之间也缺乏有效沟通渠道,造成民意无法准确传达,在决策过程中产生偏差。
四、改革建议为了解决人大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1.加强权力制衡和分权原则:完善相关法律规定,确保地方人大与政府之间具有独立的立法、监督和决策能力。
增强司法独立性,避免人大对司法审判过程的不当干预。
2.优化选举机制:改进人大代表的选拔机制,加强专业化培训,提高代表质量。
引入社会组织和专家学者参与评议环节,确保代表队伍更加多元化、具备广泛的知识和经验背景。
3.提升人大监督效力:完善监督制度,加强对政府行为的监察与问责。
人大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人大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近年来,人大工作一直备受关注。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人大工作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人大工作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是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互动。
许多议员和公民在参与人大工作时感到被忽略和排除在外,这影响了人大工作的公信力和效果。
其次,人大工作中的决策过程缺乏透明度和公正性。
一些人大代表在制定法律和政策时缺乏独立性和客观性,这导致一些不公正的决策被通过,损害了公众利益。
最后,人大工作中的监督和问责机制存在漏洞。
一些人大代表缺乏对政府和企业的有效监督和问责,导致一些违法和腐败行为得以长期存在。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建议。
首先,加强人大代表和公民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建立有效的参与机制和平台,使人大代表能够更好地听取公民意见和反馈。
其次,加强人大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建立更加规范和公正的决策机制,确保人大代表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最后,加强人大工作的监督和问责机制,建立更加严格和有效的监督和问责机制,对违法和腐败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总之,人大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通过加强沟通和互动、提高透明度和公正性、加强监督和问责机制等措施,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推动人大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 1 -。
人大工作存在问题的几点思考
人大工作存在问题的几点思考人大工作存在问题的几点思考县、镇人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调研中我们感到,虽然县、镇人大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作出了很大贡献,但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不足,需要切实加以解决。
在县级人大工作方面:一是县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
首先是党政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老同志陆续被安排到人大,导致人大机关干部年龄居高不下。
有的同志刚调到人大机关工作不久,刚熟悉业务或业务还未完全熟悉就面临退休或离岗,影响了人大工作的连续性。
其次是常委会组成人员中,长期从事基层党政工作的人员较多,懂法律、精专业的人员较少,与人大工作的要求不相适应,影响了权力机关作用的发挥。
二是机构设置及人员编制难以适应人大工作的需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县人大常委会的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党和人民的要求越来越高,其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与所担负的职责、任务不相适应,制约了人大工作的开展。
如我县人大常委会机关仅设置“五委一室”,目前没有环境和资源保护工作委员会、信访室和研究室等办事机构,且机关行政编制只有14名,其中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副调研员和委室负责人占去了12名。
尤其是机构数量和名称上的不一致,造成工作上难于步调一致,如上下联动的执法检查,省、市的运作机构与县的运作机构不一致,造成工作上的对口协调出现难度。
三是人大机关干部交流提拔使用较慢。
由于一些地方党委对人大工作,特别是对人大干部没有从根本上重视起来,造成相同资历的干部,尽管工作都勤恳,但与党政部门相比,交流、提拔的少,也影响到了人大机关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导致工作上缺少主动性和创造性。
如我县人大常委会机关七年来,内部没有提拔一名副科级干部,交流到镇和政府工作部门的仅2人,极大地影响了人大机关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在镇人大工作方面:一是镇人大主席由同级党委书记兼任有待进一步实践。
自县镇人大换届后,各镇的人大主席由同级党委书记兼任。
实践证明,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加强了,但人大职能作用发挥反而削弱了。
人大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人大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问题分析:人大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人大作为国家的最高立法机构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者和负责者,具有重要的责任和使命。
然而,人大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深入分析并加以解决。
1.1 缺乏议案、提案的广泛参与人大代表是人民的代言人,应当充分发挥代表性、倡导性和民主性。
然而,在现实中,有些人大代表没有真正履行其代表职责,无法深入基层调研,缺乏与选民的有效沟通和联系,导致议案、提案中缺乏真实反映人民群众利益的基础。
1.2 代表议事能力有待提高中国人大代表基数庞大,包括各行各业的代表。
然而,由于代表人数众多,代表之间的议事压力较大,导致部分代表在提案立法和决策过程中缺乏充分的专业知识支持和全面的信息掌握,影响了其发挥代表职能的能力。
1.3 监督机制不健全人大作为国家的监督机构,其职能之一是对政府的工作进行监督。
然而,在现实中,人大的监督机制存在不健全的问题。
一方面,由于与政府之间的利益关联,人大代表的监督力度不够,难以对政府工作进行有效监督;另一方面,人大在监督过程中缺乏专业人士参与,从而导致监督结果的准确性和实效性不高。
1.4 调研力度和效果欠佳人大代表的一个主要职责是深入基层进行调研,以了解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和问题。
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代表对于调研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调研,没有深入到实际问题的核心,这就导致了代表提出的议案、提案不够切实可行,并且不能真正解决人民群众的问题。
1.5 反腐败工作亟待加强反腐败工作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人大的职责所在。
然而,一些人大代表卷入了腐败行为,甚至出现了滥用职权、索贿受贿等违法乱纪现象。
这种行为严重破坏了人大形象,对于人民群众来说,也丧失了大会代表的基本信任。
二、改进措施:解决人大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2.1 加强代表培训与管理人大代表是人民群众选出的代表,因此,加强代表培训和管理是解决人大工作问题的关键。
工作心得:关于乡镇人大工作现状及对策的思考
工作心得:关于乡镇人大工作现状及对策的思考乡镇人大是最基层的一级政权组织和权力机关,最贴近广大农民。
乡镇人大工作应在创新的基础上需要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一、乡镇人大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我国《宪法》和《地方组织法》都明确提出了乡镇人大的性质,地位和积极,但由于种种原因,现实中还未得到充分的认识和重视:(一)乡镇人大制度程序不够规范。
乡镇人大除在每年召开的人民代表大会期间有比较健全和完善的工作程序外,闭会期间大部分乡镇人大还没有比较完善的、规范的、明确的制度和程序。
人大主席团在每年一次的人代会上都要选举产生,在开会期间有明确的职权,闭会期间法律也没有明确的职权规定,法律规定,人大主席团不作为乡镇人大的常设机构。
那么乡镇人大主席团和人大主席怎么开展工作,如何行使职权,这些问题,各地乡镇人大主席都是在不违背法律规定的前提下,以个人的理解和认识来进行工作,这种不明确、不规范的工作程序也影响着工作的开展。
(二)乡镇人大工作责职不够明晰。
乡镇机关有党委班子和政府班子,但工作中是党政不分的,“一揽子”工作时候多,党委既是领导和决策者,又是落实者,党委成员也分管着政府工作,人大主席不但要做党委分配的工作,也要做政府的工作,因为乡镇工作是以包片包村落实工作任务的,这样就形成了多数人认为乡镇的工作就是党委书记说了算。
乡镇工作的特殊性在一定程序上也影响了人大工作的开展。
(三)乡镇人大代表自身素质较低,活动经费落实不到位等等。
乡镇人大代表除乡镇党政领导和政府工作人员外,多数代表是农民,文化程度和专业知识都比较低,农民代表参加活动需要补贴,需要经费给予保障,但多数乡镇经费未列入财政预算。
这些问题也影响着工作的开展。
二、创新乡镇人大工作的实践与探索近年来,各地乡镇人大为了创新人大工作,积极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努力构建了履职的工作平台。
如组织代表召开座谈会,集中调查、视察、评议,创建代表活动室,为代表进行活动提供了地,开展代表向选民述职,代表联系选民制度,组织代表进行专题学习、培训等等,从形式和内容上,提高了乡镇人大的履职能务和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更多相关资料请加扣扣1-6-3-4-1-8-9-2-3-8更多相关资料请加扣扣
人大工作不规范现象辨析及对策研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地方人大工作正在向着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向前进。
但是,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要求,地方人大工作中尚存在一些不规范的现象,应认真研究解决。
一
地方人大工作不规范的现象,主要表现在:
(一)职能、职责上的不规范提法、做法。
1.审议“一府两院”报告。
这是长期以来惯用的提法,但却与法不符。
地方组织法第八条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听取和审查本级人民政府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
“审议”与“审查”词义上不同,性质效果也不同。
“审议”有“旁从”、“被动”之嫌,而“审查”则突出了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以及与“一府两院”的监督与被监督的从属关系。
2.人大与“一府两院”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按规定,人大与“一府两院”的关系,不只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还有更重要的关系,即“产生与被产生”、“决定与执行”的关系。
用“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概括之,是不全面和不准确的。
3.人大常委会是国家权力机关,或把人大及其常委会笼统地称为国家权力机关。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如果把人大常委会称为国家权力机关的话,那么,我国就会有两个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各个地方就会有两个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不仅有悖法理,在逻辑上也是有谬的。
4.实施监督时采取
变通办法。
如对本级政府发布,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本应由人大常委会依法予以撤销,可有的地方采取主任会议的形式要求政府自行处理,有的是靠主任会议组成人员和政府领导人之间协商来解决问题。
(二)会议会务中的不规范做法。
1.人大的决议草案由“一府两院”来写。
人大审议“一府两院”报告后形成的决议草案,应由人大的专门机构在广泛听取代表意见并归纳后形成,经全体代表充分讨论修改之后,提交大会表决。
这样作出的决议,才能真正代表人民意愿,体现国家权力机关的权威性。
2.一揽子名单一起表决。
如,在人民代表大会上表决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名单和在人大常委会上表决代表审查委员会名单,大都采取整个名单一起表决。
如果表决人对名单中的个别人有不同意见,而对大多数人又无意见,则处于两难境地,无法完全表达真实愿望。
3.把常委会组成人员说成“委员们”。
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除了委员外,还有主任、副主任和秘书长,而主任、副主任和秘书长不是委员,确切的提法应是“常委会组成人员”。
4.不参加会议不按程序履行请假手续。
目前,地方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不参加会议的请假方式很不规范,大都是和驻会的常委会某位委员或常委会的某个工作部门负责人甚至是对工作人员打个招呼就算请假了。
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会议的时候,对常委会组成人员因患病或出国访问等特殊原因不能出席会议者,要求必须通过常委会办公厅向委员长请假。
地方人大常委会的请假方式亦应参照办理。
(三)公文处理上的不规范做法。
1.文种上不规范。
如,有的地方人大常委会接到了同级“一府两院”对某一事项“请示”的文件,在经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后,以“批复”的形式发出文件,有悖地方组织法的规定。
人大常委会在通过提请审议事项的过程中,若是经过会议讨论通过并要求贯彻执行的应用“决议”;若是经会议讨论通过对重大事项或行动作出安排的应用“决定”;若是会议投票通过需作人事任免
的应用“通知”。
又如,在人事任免的文件中,有的使用“任命”或免去“的用语。
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地方人大常委会人事任免权是有若干种类和特定的适用范围的,即由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提请的人事任免事项和对由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提请人大常委会任免本院人员的人事任免事项,应称为”任免“;由政府首脑提请任免的人事任免事项和对由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提请决定在省、自治区内按地区设立的和在直辖市内设立的中级人民法院人员的任免,以及根据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提请对人民检察院分院检察长的任免,应当称为”决定任免“;由同级检察院检察长提请人大常委会任免的下级检察长,应当称为”批准任免“。
4.行文关系上不规范。
表现较为典型的是平行关系的单位之间,用”报告“形式要求解决某问题。
如某地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向该市财政局写报告要求解决办公经费问题,就属行文关系上的不规范。
正确的行文办法,应由市人大常委会向市政府写报告,同时抄送市财政局。
5.发文方式不规范。
有的地方人大常委会直接行文对外公布,发文抄送政府各职能部门;有的则采取先行文通知政府,再由本级政府将人大常委会的通知发至政府职能部门。
(四)名称称谓上不规范的说法、提法。
1.把人大常委会、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和人大常委会的办事机构统称为人大。
人大是专指人民代表大会的一个词。
而人大常委会是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在人大闭会期间行使人大的部分职权;人大各专门委员会是受本级人大领导(人大闭会期间受本级人大常委会领导)的议事机构;人大常委会各办事机构是受人大常委会领导,为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和人民代表大会履行职责服务的具体工作部门。
可见,人大会、人大常委会的办事机构的职能及法律关系是明确的,统称为人大是不合适的。
2.其他一些不规范的提法,如,“人大主任”-人大无主任,人大常委会才有主任:“人大
常委”或“人大常委会常委”-人大只有代表,没有常委,人大常委会只有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和委员,也没有常委:“人民代表”-应当称人大代表,即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简称。
二
为避免和克服上述人大工作中存在的不规范现象,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人大工作者的素质。
要改善和提高人大代表特别是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构成和素质,尽可能地提高具有相应的法律知识和政策水平的人员在人大代表和常委会组成人员中所占的比例。
并通过印发人大工作资料,组织学习人大规范用语,召开文秘工作经验交流会等形式,不断提高常委会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文秘人员的人大工作水平和业务能力。
加强对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和研究。
要经常组织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常委会机关工作人员学习和研究有关法律、法规、特别是对宪法、选举法、地方组织法和代表法等法律,要精读、读懂、会用,做到言必及法,行必依法,切忌浅尝辄止或一知半解、似是而非,更不能知法违法。
严格把好人大及其常委会公文和新闻报道文稿的审核关。
人大及其常委会公文和对人大工作活动的新闻报道,发送单位多,传播面广,常委会应有专门的部门和负责人来做公文和新闻报道文稿的审核工作,对有关文字材料,要逐字逐句推敲,尽可能地把公文和新闻报道文稿中的不规范问题解决在正式印发之前。
出台人大公文处理办法。
目前全国人大系统尚没有一个统一的人大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各地人大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多是参照当地党委、政府的做法并结合人大工作的特点形成的,应尽快出台各级人大公文处理办法,促进这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加大对人大知识的宣传力度。
不仅要宣传有关人大工作的法律、法规,还要宣传人大有关常识和专业规范用语,使社会各界不断提高对人大地位、性质和作用的认识,进一步了解人大工作、熟悉人大工作,从而避免或减少对人大工作的一些不规范提法。
本资料来自互联网共享文档
好资料来自互联网,一起创造,共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