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建农民集中安置小区的持续稳定发展——以成都市双流县为例

合集下载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分析——以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为例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分析——以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为例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分析——以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为例杨斌华;吴柏清【摘要】Abstract..There have been some practical cases since the issuing of the policy of linking the increase of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with the decrease of rural construction land.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post-disaster reconstruction in Sichuan Province to explore the problem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in implementing the policy.The main problems in Shuangliu County,Chengdu City,include insufficient funds,stress on pursuit of construction land quota and readjustment of land property.These problems are to be resolved respectively with the measures of overall planning,adaptation to local condition,establishment of rolling development mechanism,standard management,and the ways of guaranteeing farmers' rights and interests,encouraging the participation of village collectives and promoting the innovation of policy system.%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自颁布以来在各地方已有一定的实践,探讨项目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对促进四川省灾后重建意义重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的问题在成都市双流县主要表现为资金问题、片面追求建设用地指标以及权属调整的问题.应统筹用地规划、建立滚动发展机制、因地制宜、规范管理以有效处理资金不足的问题,保障农民权益,提高村集体参与积极性,推进政策体制改革,以处理权属变化问题.【期刊名称】《国土资源科技管理》【年(卷),期】2013(030)003【总页数】5页(P33-37)【关键词】城乡挂钩;建设用地;问题与对策;成都市【作者】杨斌华;吴柏清【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四川成都 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四川成都 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01(271)随着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的深入开展,挂钩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土地利用方式逐渐成为我国土地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现已初步形成了以挂钩政策阐释、挂钩模式设计、挂钩效益评价、挂钩潜力分析等为核心内容的理论体系[1]。

县域统筹城乡发展中的人口集聚模式探讨——以成都市双流县为例

县域统筹城乡发展中的人口集聚模式探讨——以成都市双流县为例

龙溪和白沙( 简称“ 乙类 区”。 )甲类地 区主要分布于成都市
区沿线 , 通便 利 , 发展 水平 较 高 , 交 经济 城镇 化速 度快 , 吸引 了大量 人 1集 聚于该 区域 。06年 的统计 数据 显示 ( 1 , 2 1 20 表 ) 双流县 甲类 区面积为 39 m , 0 2占双流 县总 面积 约 3%, 1 k 0 人2 1
地区。
表 1 O 6年双 流县及 其各 区人 口分布和人 口密度变化 2 0
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经济格局 , 城乡发展差距较大 , 农村基础
设 施薄 弱 , 民居 住 环境 与 城 市 居 民存 在 明显差 距 。 农 因此 ,
双流县在工业化 和城市化 的发展进程 中, 尊重经济社会发
展规 律 , 发挥农 民民主 决策 能力 , 取 了一 系列 的人 口集 聚 采 措施, 以逐 步缩小 城 乡 差距 , 现城 乡统筹 发 展 。 实 笔者 以成 都 市 双流 县 为例 , 讨 了县 域统 筹 城 乡发 展 中的人 口集 聚 探
0 1— 6 l20 )10 76 0 57 6 1(0 8 l- 45 —2
解决 “ 三农 ” 问题 首先 要解 决 的就是 农村 居 民生 活和城 市 居 民生活 有较 大 差距 的问 题 , 根 本 途径 是 在促 进 农 业 其 人 口向第 二 、 三产业 就 业转 移 的同时 , 强 区域 中心人 口承 增 载力 , 发挥 其 人 口集 聚 功 能 , 逐步 实现 城 乡人 口的 合 理 分 布; 同时加强农 村地 区基 础设 施 和公共 服 务体 系建 设 , 善 改 农 村地 区居 民生 活 环境 , 步缩 小 城 乡差 距 。 此可 见 , 逐 由 人 口集 聚是统 筹城 乡 发展 的必 然选 择 。 国县 级 区域 是 链接 我 城 乡 的枢纽 , 建 设 社会 主 义新 农 村 的平 台 。 此 , 讨 县 是 因 探 域 主体如 何通过 推进 人 口集 聚来 统 筹城 乡 发展和 建设 社会 主 义新农 村 具有 较 强 的现 实 意 义 。 都市 双 流 县 既是 经 济 成 强 县 , 是农 业大 县 , 村 人 口 占总 人 口 6 %以 上 。 又 农 0 由于 长

双流县九江镇统建农民安置小区1

双流县九江镇统建农民安置小区1

双流县九江镇统建农民安置小区(金河绿洲)项目工程投资建设协议书甲方:法定代表人:乙方:法定代表人:鉴于:1、工程概况:双流县九江镇统建农民安置小区(金河绿洲)项目工程主要是在九江镇金岛社区、万家社区规划区肉修建农民安置小区及配套设施,总建筑面积290100平方米。

计划工期24个月。

概算价:陆亿伍仟零捌万伍佰元。

工程质量标准:合格。

2、甲方按照县政府要求,依法选定乙方为本项目投资人,乙方在双流县注册成立注册资金不低于概算价50%(约3.3亿元)的公司作为项目公司(公司),项目公司具体负责履行本协议约定的乙方职责。

3、本协议在签署前,甲乙双方对本项目的《投资建设管理合同》已协商一致,并在本协议签署的同时草签,项目公司成立后与甲方正式签署。

4、甲乙双方承诺:除了项目公司本身的信息待补充外,《投资建设管理合同》的草签本与正式签约本内容完全一致。

双方经平等协商后,就本项目建设中各自的权利义务事宜达成如下一致意见:第一条释义项目公司:指乙方依据我国法律规定和本协议约定设立的,以投资建设和移交本项目为目的的有限责任公司。

《投资建设管理合同》:指项目公司和甲方为明确各自在项目投资建设中的权利义务所签订的合同。

工作日:指中国法定休息日和节假日以外的公历日。

第二条甲方权利义务(一)甲方的基本权利1、有权对本项目投资、建设、移交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

2、有权在乙方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本协议义务时,根据《投资建设管理合同》的约定终止合同或介入项目监管。

3、有权在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完毕后安排项目移交。

4、本协议约定的其他权利。

(二)甲方的基本义务1、负责项目审批的合法性。

2、负责征地拆迁工作。

3、协助乙方在工商等部门办理项目公司的设立登记手续。

4、保证在乙方按本协议要求成立项目公司后3 0日内与甲方签订项目《投资建设管理合同》,使项目公司取得投资建设本项目的独占性权利。

5、积极协调落实本项目依法享有的优惠政策。

包括但不限于税收减免和项目报建费用等方面的优惠待遇。

农民工住房保障问题探析——以成都市为例

农民工住房保障问题探析——以成都市为例
农 民工住房保 障问题探析
— —
以成都市为例
张平贵
张 红侠
( 南交通大 学公 共管理学院 西
【 摘 要 】 民工在 我 国是一 个特殊 的弱 势群 体 , 农 他们 尴 尬 的 身份 注 定 他 们在 某 些基本权 益 的获得 上不 能与城 镇居 民一样被 同等的对 待 。大 量的农 民 工涌入城 巨大 贡 在
603) 10 1
既有 的社会 冲突 , 是社会制度 、 意识形 态 、 化传统 和利益集 团的 文 跟踪 和作用 的结果 [] 2 。农 民工大量涌入城市 , 使原本拥 挤 的城市 更加拥挤 , 如果他们享受了流人地政 府提供 的各种福利 和补贴 , 就 献的 同时 , 们 的居 住 问题也 成 为社 会 不稳 定 的 重要 因素 。本 文以成 他 会排挤掉城市 居民的应有 的福利和补贴 。城市居民为维护 自身利 都 市农 民 工住房 为例 , 围绕 农 民工住 房 问题进行 剖 析 , 用相 关数 据对 原 益则对政府施 加压力 , 迫使政府制定维 护他们集 团利益 的政 策法 因进行 了较 为 细致的 分析 , 并提 出相 关的对 策予 以解决 。 规 。对此 , 流入地政府仅会为部 分符合 条件 的农 民工提供 适量 的 【 关键 词】 民 工 ; 农 住房保 障 ; 因分 析 ; 策 原 对 住房 , 象征性 的回应 中央政策和农民工的诉求 。 《 成都市人 民政府关于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实施意见 》 然考 虽 “ 民工” 农 是指户籍在农村的进城务工或在异地从事非农业生 虑 了本 市户籍农 民工 的住 房问题 , 但未对非本 市户籍农 民工的住 产的劳动者 。“ 民” 明的是 的社 会身份 , 工” 表 明农 民所从 房条件 、 房标 准等做 出明细 的规定 。并且对 本市户籍 的农 民工 农 表 “ 则 住 事 的 非 农 业 生 产 的 职 业 。“ 民工 ” 是 “ 民” 农 就 农 身份 与“ ” 种 职 在租赁公共住房上也有限制条 件 ,意见 》 定具有本 市户籍 的农 工 这 《 规 业的一种独特结合 。由于城 乡二元 的户籍 制度 没有 实 质性 的改 民工还应符合“ 在五城 区及成都高新 区就业 , 与用人单位 签订劳动 变、 土地承包权 的退 出机 制尚未建立 , 以及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等 ( 聘用) 同, 合 连续缴纳综 合社会保 险或城镇 职工社 会保 险 2年 以 客观 因素的存在 , 使得这个 特殊群体不 能彻底地从农 村 向城市转 上 ( 2 )在五城 区及 成都高新 区无 自有 产权住房 或未 承租公 含 年 ; 移, 其社会 身份依然 是农 民。 房” 的条件 。总体上说 , 民工的住房状 况仍未有 较大 改变 , 农 他们 农 民工 住 房 政 策 及 成 都 市 的 实 践 仍然居住 在工棚、 棚户区 、 中村等这样缺乏安全保障和规范管 理 城 为解决农 民工住房 问题 , 成都市实施了《 成都市城市公共 住房 以及 相关 配套设施 的恶劣环境 中。 制度实施方案 ( 试行) 、成都 市城市 最低收入 与低 收人家庭住 房 》《 ( ) 策 性供 房 与 实 际 需 求 的 矛盾 二 政 保 障实施 细则 》《 、成都市经济适用住房销售管理实施细则 》《 、 成都 我国的保 障性住房包括各类安置房 、 经济适 用房 、 廉租房 以及 市 限价 商 品住 房 销 售 管 理实 施 意 见 》《 都 市 人 民 政 府 关 于 进 一 、成 些具有保障性质的限价商 品房和租赁 房[ ] 3 。成都市 的社会 保 步加强城镇住 房保 障工作的意见 》 成都市人 民政府关 于发 展公 障性住房主要包括廉租住房 、 及《 经济适用 房和农迁 房。截至 2 1 00年 共租赁住 房的实施 意见》形 成了较为完善 的住房保 障体 系。 , 8 , 月 成都市通过新建 或购买方 式筹 集廉租住 房房源 164套 ,O 80 9. 廉 租房制度主要针对低收入 家庭 , 有成都 市户籍 的进入 成都 3 万平方米 ; 建设 经济 适用住 房 155套 , 8 19 9 万平 方米 ; 供公 共 提 务工 的农 民工也包括在内 。经济适用住房制度“ 按照标准 , 提前登 租赁住房 6 3 套 , 1 万平方米 ; 供限价商 品房 5 0 ,454 25 3. 7 提 2 7套 4 .9 记, 按需建设 , 保证供应” 的原则 , 扩大 到农 民工 , 凡是 符合 条件 的 万平方米 ; 改造 中心城 区危 旧房及棚 户 区 18 10万平方 米 E B 4 。而 农 民工 , 能享受 到政府 提供 的住房保 障 。限价商 品住房制 度 主 从成都市 住 房建 设 规 划 ( 0 6- 00 来 看 , 房 面 积 总需 求 为 都 20- 2 1) 住 要针对家庭年收入低于 7 万元 ( 单身居 民年收入低于 3 万元 )不 14 万平方米 , . 5 、 29 而实 际 总供 给 为 8 1万平 方 米 , 为 需 求 的 6 . 4 仅 7 属经济适用住房保障对象且无力购买普通商品住房的 中等偏低 收 3 %。因此 , 政府在保障性住房 的供给上 较为不 足 , 需存 在较 大 供 入的住房困难家庭 。限价商 品房 的销售价格 实行政府 定价 , 定价 矛盾 , 加之房地产市 场会 首先 向高 收入 阶层提供住房 , 其次为 中高 原则按照 比周边 同类商品住房 低 1% ~2 % 的原则确 定 。同时 , 5 0 收入 , 并依次类 推 , 最终适合农 民工 居住 的房 源稀少 , 而导致农 从 对于 申购的面积 , 政府也进行 了规 定 , 3人及 以上家庭购 买面积不 民工 在 人 均 住 房 面 积 上 严 重 不 足 。 超过 9 平方米 、 人家庭购买 面积不 超过 7 平 方米 、 身居 民购 0 2 5 单 表 1 成都市农 民工( 包括本市户籍和非本市户籍 ) 买 面积不超过 5 平 方米 。当然 , 0 对于部分符合条件的农 民工 和外 人 均 住 房 面 积 统 计 表 来务工人员也 可以购 买 限价 商 品住 房。然而 , 由于成都 市面 向农 年 份 2 O 20 20 2o 2 1 06 07 08 o9 00 民工 这个群体 的住房政策 的出台时 间短 , 民工的住房 问题仍 然 农 没 有 得 到有 效 的解 决 。 人数 ( 万人) 16 181 151 12 2 1 0. 2 5. 5. 5. 8 2. O

农民安置小区工程的汇报

农民安置小区工程的汇报

农民安置小区工程的汇报项目背景农民安置小区工程是政府开展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旨在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提高农村人居环境品质,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为广大农民带来更好的生活。

我公司承担了某县一期农民安置小区工程建设任务。

项目规划本项目总用地面积约1000亩,计划建设50栋7层的楼房,总共1600余户,将预留约2000平方米的公共设施及绿地用地。

在小区内将建设基础设施,如电力、自来水、污水和雨水排放等设施,同时设置停车场、保安室等公共用房。

项目总投资预算约5000万元,其中土地出让费2400万元,建筑工程费1860万元,市政设施费360万元,景观设施费200万元,其他费用和备选费用140万元。

项目进展自2021年1月份开工以来,项目进展顺利。

我们已完成用地征收,土地出让,并完成规划设计方案。

目前正在进行土地平整和建筑基础工程。

预计在2023年6月达到完工验收标准,交付使用。

目前主要工作进展如下:土地平整由于原土壤情况较差,需要对用地区域进行平整。

经过测试和分析,我们采用了外运砂、土和粉煤灰进行填充,有效改善了原本不平整的地形。

建筑基础我们采用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让建筑在牢固可靠基础上安全、稳定、美观。

目前已完成了地下室和一层的基础工程。

市政设施我们已完成电力、自来水和污水排放管道的架设,正在安装雨水管道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

同时,我们还在小区内建设加装计量表的远传水表,方便居民使用。

设施建设我们在小区内设置了儿童游乐区、健身区等公共活动场所,除此之外,我们还将在小区内种植大量花草植物,打造生态优美的居住环境。

项目风险事无完美,农民安置小区工程建设也面临一些风险和问题。

土地状况由于在用地征收阶段,我们发现部分用地包含有废弃的沙淤坑和化工厂废弃物等,里面含有大量有毒物质。

为了确保安全,我们需要在建设过程中对这些土地进行详细清理和处理。

工期影响2020年以来,国内新冠疫情大流行,严重影响了全国建筑业的复工时间及进展。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成办发〔2011〕82号•签发时间:2011-08-26生效时间:2011-08-26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为进一步提升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管理水平,切实提高农民集中居住质量,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提高农民集中居住质量的意见》(成委发〔2008〕5 号)和《关于进一步改进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有关工作的通知》(成委发〔2008〕41号)精神,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市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管理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严格落实统筹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管理的工作机制(一)全面加强各类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管理。

对全市历年来以各种形式安置农民所形成的集中居住区,包括在城镇规划区内建设的新居工程小区、征地拆迁安置小区、土地整理项目安置小区等城镇新型社区;在城镇规划区外按照新农村建设规划建设的农村新型社区、农村聚居点、灾后重建集中安置点等农村集中居住区,均应纳入统筹建设管理的范围,在工作机制建设上实现全域覆盖并全面规范。

(二)切实健全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管理七项机制。

各区(市)县和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要认真梳理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管理工作中统筹协调、统筹编制实施方案、建设管理、物业和社区管理、就业促进、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监督检查七项机制建立健全情况并进行全面自查,确保在2011年10月底前解决制度建立、机构和人员配置、责任分工、运行机制方面存在的缺位和不到位问题。

(三)严格落实农民集中居住区管理的责任主体。

农民集中居住区竣工入住后,所在乡镇(街道)是农民集中居住区管理的责任主体,具体负责本区域农民集中居住相关统筹协调事项和对村(社区)的工作指导;区(市)县统筹、建设、房管和民政部门是农民集中居住区管理业务的指导主体,按照各自职能,负责指导乡镇(街道)完善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配套设施,建立小区物业管理机制,健全小区自治管理机制,加强国土、物管、就业、社保、医保等方面的政策宣传,加强对物业管理从业人员的上岗培训,着力提升农民集中居住区的管理水平。

双流县统筹城乡发展的做法和成效重点讲义资料

双流县统筹城乡发展的做法和成效重点讲义资料

双流县统筹城乡发展的做法和成效重点讲义资料双流县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一座充满活力和发展机遇的县城。

为了更好地促进城乡发展,双流县制定了一系列的统筹措施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本文将就双流县统筹城乡发展的做法和成效进行详细介绍。

一、优化城乡规划,促进资源配置双流县在城乡规划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优化,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使城乡发展更加协调。

首先,县政府在城市规划上增加了农村居民的居住权益,保障农民的住房需求。

其次,在农村规划上,县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升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这些举措为城乡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推动农村产业升级,促进农民增收为了更好地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双流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

首先,县政府引导农民积极发展特色农业,注重培育当地的农副产品品牌,拓展销售渠道,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其次,县政府加大了对农村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民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这些举措有效促进了农村产业的升级和农民增收。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双流县注重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升农民的生活品质。

县政府加大了对农村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缩小了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差距。

同时,县政府还加强了对农村环境卫生的管理和整治工作,提升了农村的整体环境品质。

四、强化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在推动城乡发展统筹方面,双流县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城乡融合。

县政府注重城市和农村间的互动交流,促进资源要素的有序流动,实现城乡经济的良性互动。

通过加强城乡融合发展,双流县实现了城乡发展的良性循环。

总的来说,双流县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优化城乡规划、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强化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了城乡发展的协调和融合。

未来,双流县将继续积极推动城乡发展统筹,实现更高水平的城乡一体化发展。

双流县统筹城乡发展的做法和成效重点讲义资料

双流县统筹城乡发展的做法和成效重点讲义资料

统筹推进“三个集中” 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双流县统筹城乡发展的做法和成效近年来,双流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成都市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统筹推进“三个集中”,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推动了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连续12年位居四川省“十强县”榜首,连续8年跻身全国“百强县”行列,并成为2008年四川唯一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的县,在全国的排名由2007年的37位上升至35位,跃居中西部第一;在同时公布的中国西部百强县排名中,双流蝉联冠军,继续位居第一。

一、主要做法(一)坚持“三个集中”原则,科学编制城乡一体发展规划按照“全域双流”的理念和统筹推进“三个集中”的要求,把城乡产业布局、社会事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策划和规划。

面向国际国内借脑借智,邀请澳大利亚PDI国际设计咨询公司等30多家国内外知名专业机构,并建立城乡群众参与规划的激励机制,对双流进行高水平规划,基本形成了城乡一体化规划、城市分区规划、城市风貌设计、产业布局及各类专业规划等6大类30余项覆盖城乡、相互衔接的规划体系,基本实现了双流1067km2城乡规划满覆盖,为双流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严格按规划推进双流建设和发展,在全县上下形成了“不符合规划的项目不落,不按规划发展的事情坚决不做”的良好氛围,切实做到按规划发展、依法发展、科学发展。

(二)全力推进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一是建好载体促集中。

2005年以来,倾力打造了21km2的西航港开发区“一区两园”(已完成13.1km2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在对西航港工业集中发展区进行高水平规划的基础上,全面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努力建设西部一流、全国知名的新型工业发展平台。

目前,西航港工业集中发展区共引进项目113个、协议投资159亿元,亩平投资强度约160万元,全部建成后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870亿元、亩平税收约20万元、年税收约30亿元。

成都近郊农村集中安置房项目建设的思考

成都近郊农村集中安置房项目建设的思考

5 公 共设 施共 享与集 约
农 村 居 民 虽 然 在 以 往 是 分散 式 居 住 为 主 , 是 场 镇 习 俗 但
使他们的交往不仅仅限于左邻右 舍 , 更大 范围的共识共享 才 是长期生活 中形成的习俗。“ 鸡犬相闻 , 老死不相往来 ” 的生 活并不适合迁居后 的农 民。因此在农村集 中安置项 目里 面 ,
安置房 , 于这一特 定 的居住类 型产 生 了思考 , 对 拟通 过探讨 其存 在的现状和问题 , 为广大城市化建 设 中的农村 集中安置
房提供一点参考。
随着城 乡一体 化 的历 史进 程 , 经过 失败 总结 , 对城 乡统 筹的概念在今年来 也发 生 了改变 。城 乡一 体化是 否就 是农 村城市化 , 把农民变为市 民, 个答 案近年来 已经趋 于否定 。 这
两三个户型 , 民几乎没有 选择 的余地 。而且 , 农 安置房 的布
局 固定 、 对 可 变 性 小 、 用 率 低 , 几 代 人 同 住 的大 家 庭 , 相 利 对 相 同面 积 的安 置 房 甚 至 无 法 解 决 最 起 码 的 居 住 问 题 。 以上 点 为 安 置 房设 计 中最 常 出现 的户 型 问题 。 集 中 安 置 房 是 由政 府 统 一 实 施 , 户 型 往 往 按 套 路 设 其
2 选 址 问题
农村集 中安置房 的选址是 农村 宅基地 整治 地大 片区域
进行 选 择 。根 据农 民 自主 择 业 的 不 同选 择 , 迁 安 置 房 的选 拆
中国的城市文 明建筑在农耕文 明基 础上 , 单纯 的抹 杀某种文
明形式都是武断 的。城乡统筹关键 是在 于发 展统一规划 , 资 源统一配置 , 乡共享 城市 文 明成 果 , 设 “ 市 人居 生态 城 建 城 带 ” 让农 民生活提升 到城市化 的水 平。 ,

稳步推进农民集中居住点建设的思考

稳步推进农民集中居住点建设的思考

稳步推进农民集中居住点建设的思考作者:王迎娣来源:《卷宗》2014年第08期农民集中居住点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当前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需要重点关注和研究解决的突出问题之一。

为进一步推进我区农民集中居住点建设情况,找准当前工作中的突出问题,研究具体的对策措施,本人对我区农民集中居住点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在调研中,到有关部门、乡镇了解情况,实地走访了多个农民集中居住点,到镇村干部和基层群众处了解意见和建议。

在此基础上,对调研到的资料进行了认真梳理和汇总,形成调研报告如下:1 农民集中居住点建设的基本情况我区共有21个乡镇,248个行政村,2059个村民小组,人口913359人,总面积1264.10 km2,人口密度为723人/ km2。

其中乡镇人口741500人,7886个自然村,186190户,每个行政村平均有32个自然村,每个自然村平均只有24户农户。

全区土地总面积 1960855.5 亩,其中农用地1427333.2亩,建设用地361002.5 亩,未利用土地172519.8亩(其中草地25.3亩,河流水面73427.1亩,湖泊水面85323亩,内陆滩涂13744.4亩),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265593.75 亩,户均 1.43 亩。

2006年以来,我区紧紧围绕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坚持规划先行、分步实施、典型引路,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帮扶,坚持适度集聚、节约用地、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稳步有序地推进农民集中居住点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农民居住条件显著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显著提升。

截止目前,已启动建设农民集中居住点111个,其中“两点合一”的创业点18个,房屋建筑面积448.58万m2,入住农户达15794户,64241人。

棉花庄镇大福村等20多个集中居住点已经形成一定规模,洪北村、桂塘村、二闸村、农庄村等4个集中居住点创成省级康居示范村。

2 农民集中居住点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监督管理难到位。

农民集中安置小区防控措施

农民集中安置小区防控措施

农民集中安置小区防控措施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农村城市化规模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农民被吸引到城市中居住和工作。

为了合理安置这些农民,不少地方建设了农民集中安置小区。

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确保这些小区的安全性,特别是在防控疾病传播方面。

本文将就农民集中安置小区防控措施展开论述。

首先,农民集中安置小区应加强管理措施。

小区管理要严格执行公共卫生要求,包括每日消毒、定期通风等常规操作。

此外,要确保小区内的公共设施是否到位,如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垃圾分类设施等,以减少环境污染的风险。

同时,设立专门机构或委员会负责小区管理,统筹安排并及时回应居民的关切和需求。

其次,农民集中安置小区应设立健康档案和信息管理系统。

这样可以帮助实现健康监测和疫情防控的有效管理。

通过建立居民健康档案,记录个人基本信息、身体健康状况、既往病史以及就医记录等,可以实时了解居民的健康情况。

同时,结合信息管理系统,将个人健康数据与社区健康数据进行关联,可以进行预测分析和紧急响应,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

再次,农民集中安置小区应开展健康教育和宣传。

培养居民正确的卫生意识和保健行为,提高居民对传染病防控的认识和能力,是防控措施的关键环节。

通过开展定期健康教育讲座、健康管理培训等活动,向居民普及健康知识和防病技巧,引导居民养成合理的生活习惯和行为,如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正确佩戴口罩等。

此外,农民集中安置小区应加强社区治理和居民自治。

建立健全的社区治理体系,加强社区执法力量建设,强化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维护小区内的秩序安全。

同时,鼓励居民积极参与社区管理和自治,设立社区居民委员会或志愿者服务团队,发挥居民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共同参与到小区的防控工作中,形成共同抵御疫情的合力。

最后,农民集中安置小区应加强与周边机构和社区的合作与沟通。

与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相关机构保持紧密联系,及时获得疫情信息和防控指南。

与周边社区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共享资源和经验,形成区域协同联防联控的工作机制,为农民集中安置小区提供更全面的防疫支持。

农民安置小区工程的汇报

农民安置小区工程的汇报

农民安置小区工程的汇报
尊敬的领导:
我在此向您汇报农民安置小区工程的进展情况。

首先,经过前期调研和方案设计,我们确定了农民安置小区工程的整体规划。

根据人口数量和土地利用情况,我们决定在乡镇附近建设一座规模适中的农民安置小区,包括住宅楼、商业配套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绿化景观等。

其次,我们已经完成了土地征收工作,并与农民达成了征收协议。

相关手续已经办理完毕,土地的开发和建设可以顺利进行。

在建设过程中,我们注重与当地居民的沟通与合作。

我们邀请他们参与项目决策、设计和施工过程,确保他们对农民安置小区有所了解和参与感。

同时,我们也充分考虑了农民的生活习惯和需求,在小区规划中设置了便利店、儿童游乐设施和休闲健身场所等。

目前,农民安置小区的主体工程已经启动,并按照预定计划进行施工。

我们组织了专业的施工团队,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

同时,我们也加强了工地安全管理,确保工人和居民的人身安全。

最后,我们将继续密切关注农民安置小区工程的进展情况。

同时,我们也将与相关部门合作,为农民提供相应的服务和支持,确保他们顺利迁入新的居住环境。

再次感谢领导对农民安置小区工程的支持和关注。

我们将会努力工作,确保工程按时完工,为农民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

谢谢!
此致敬礼。

关于安置房建设的文章

关于安置房建设的文章

关于安置房建设的文章安置房建设:解决失地农民居住问题的关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建设的步伐日益加快,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拆迁和安置问题。

安置房建设作为解决失地农民居住问题的关键,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本文将结合近年来的相关数据和案例,探讨安置房建设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

首先,安置房建设是保持社会稳定、促进开发区繁荣发展的必要措施。

以某开发区为例,为了解决失地农民的居住问题,管委会规划建设了农民安置点(新城花园)工程。

该工程位于××路西段北侧、泰山大道东侧,占地面积平方米,目前总投资为万元。

这种建设模式不仅改善了失地农民的居住条件,也为开发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然而,安置房建设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以某区为例,近年来全区共拆除各类建筑1098万㎡,其中集土住宅万户,拆除总面积585万㎡。

尽管安置房开、竣工数逐年快速上升,过渡户也不断快速增长,但总的安置审批通过率不高,办证率更低。

这反映出在安置房建设过程中,仍存在诸如审批繁琐、产权证办理困难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首先,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

政府应制定合理的政策,规范安置房建设的审批流程,确保审批过程透明、高效。

其次,加强资金监管,确保工程进度。

政府应设立专项资金账户,对安置房建设资金进行专款专用,并加强资金监管,确保资金用于项目的正常运转。

此外,加强技术指导和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

政府应引导相关单位加强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总之,安置房建设是解决失地农民居住问题的关键。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这一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项目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同时,应关注安置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为失地农民提供更好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双流县推进农民向城镇集中促进统筹城乡发展的调查思考

双流县推进农民向城镇集中促进统筹城乡发展的调查思考

双流县推进农民向城镇集中促进统筹城乡发展的调查思考中共双流县委党校课题组
【期刊名称】《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年(卷),期】2007(000)006
【摘要】深入推进农民向城镇集中,向市民转化,是当前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以双流县为样本,探讨了城乡统筹发展视野下的"农民向城镇集中"的可持续推进问题.
【总页数】3页(P19-21)
【作者】中共双流县委党校课题组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04.6
【相关文献】
1.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农民市民化--对双流县深入推进"农民向城镇集中"的调查与思考 [J], 杨云;秦康明;鲜瑛
2.以“三个集中”为导向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上海郊区农民相对集中居住情况调研 [J], 刘静;龙腾;孙彦伟;
3.发扬"四创"精神积极推进"三个集中"--对无锡市农民向城镇集中的初步调查及对策建议 [J], 陈璧显;何正明
4.立足小城镇促进农民到市民的嬗变——泰兴市黄桥镇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探索[J],
5.统筹城乡发展扎实推进旧村改造农民住房集中建设 [J], 薛维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以成都市“小组微生”新农村综合体建设为例

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以成都市“小组微生”新农村综合体建设为例

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以成都市“小组微生”
新农村综合体建设为例
李晋;李发戈;田莉
【期刊名称】《重庆行政(公共论坛)》
【年(卷),期】2016(017)003
【总页数】3页(P41-43)
【作者】李晋;李发戈;田莉
【作者单位】中共四川省成都市委党校;中共四川省成都市委党校;中共四川省大邑
县委党校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建立建设工程市场质量安全一体化监管平台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以湖北省建设工
程综合监管信息平台建设为例 [J], 张巍
2.关于构建大学生村干部长效机制的调查与思考——以成都市温江区“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参与新农村建设为例 [J], 徐朴
3.城市老人农村休闲健康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以成都市“小组微生”新农村综合体为例 [J], 刘灵辉
4.城市老人到新农村综合体休闲养老的个性化诉求及其行为影响研究
——以成都市新农村综合体建设为例 [J], 刘灵辉;黄莉春;谢佳培;王芊怡
5.加强新农村建设资金的管理与监督——以成都市双流县新农村建设为例 [J], 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村农民集中安置点居住区管理工作典型经验材料

新村农民集中安置点居住区管理工作典型经验材料

新村农民集中安置点居住区管理工作典型经验材料X村地处X镇西北部,紧邻X,与X交界。

全村辐员面积X.X平方公里,耕地面积X.X亩,辖X个村民小组,X户,X人。

X年该村依托土地整理项目,按照“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的要求,建设川西田园风貌的农民集中居住区新农村综合体,小区占地X.X亩,建筑面积X.X万平方米,安置农户X户,X人。

为抓好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管理,X镇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要求,遵循“三分建,七分管”的思路,秉承“新生活、新家园、新风尚”的时代要求,强化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发挥群众参加社会化管理的基础作用,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区管理方式创新。

一、政府转变职能提供三个服务在X新村建设过程中,镇党委政府坚持“城乡一体、农民主体、产业先行、美化环境、分类指导”的工作原则,以建设“业兴、家富、X、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为目标,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五位一体”综合配套,做好新村建设规划、风貌控制、社会化管理三个方面的服务工作。

一是严格执行新村建设规划。

本着“边建边管”的理念,政府按照群众要求,落实专人负责小区建设的风貌控制,统一房屋外墙装修,及时纠正违反规划要求的操作行为,严格控制整体风貌。

与此同时,认真落实公共服务设施项目的配套建设;完善水、电、路、气、光纤电视、网络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抓好三次产业的配套发展,确保群众增收。

二是落实群众主体作用。

根据X村经济、产业发展情况,在充分征求群众愿意的基础上,搞好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力争把X新村建成“望得见山、见得到水、记得住乡愁”田园新村。

镇、村两级先后组织项目区群众X批X人次,外出学习新村建设管理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多次组织群众代表、村组干部召开座谈会、研讨会,研究制定新村建设、公共服务配套、产业发展等规划方案,政府主要负责引导群众、协调市级规划部门和项目实施单位和服务群众等工作。

三是新村管理社会化。

双流县模式

双流县模式

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在各镇形成各 具特色的产业基地。推进农民向城镇集中,加快城市化发 展进程。推进农用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双流县按照大统筹,大集中的原则,把县域作为一个整体 进行谋划,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统筹推进 “三个集中”,为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县域经济 科学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提供了一个新模式。
四川双流县 天府第一县
统筹推进“三个集中” 打 造 双流模式
双流县域经济科学发展新模式
2003年以来,四川省双流县从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格局、
解决“三农”问题入手,确立“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 向城镇集中,农用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发展思路,加 快推进农村城市化、农业规模化、生产要素和农产品市 场化的进程,带动了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发展的良 性互动。双流县按照大统筹、大集中的原则,把县域作 为一个整体进行谋划,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高水 平上统筹推进“三个集中”,为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方式、 实现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提供了一个新模 式。
Page 4
Page 6




统筹推进“三个集中”, 推进经济社会 又好又快发展。 系统思维求创新,智慧破解经济社会发展 难题。 满怀深情为人民,全力维护好人民群众的 根本利益。 牢固树立城乡统筹理念,确立科学发展新 思路。
天府第一县经济发展五部曲
• 统筹城乡抓发展
• 推进集中抓发展 • 创新举措抓发展 • 营造环境抓发展 • 满怀“三情”抓发展
双流县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农业经济稳步增长,农业产 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 工业发展势头强劲,工业对经济贡献率显著增加,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改善,主导产业支撑作用明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农民集中安置区现状与面临的困境
2.1
新建农民集中安置区现状及类型双流县在统筹城乡发展,积极推动农民向场镇和定
居点集中方面,取得显著效果。全县以各类建设项目为载体,本着统筹城乡协调和区域分工 协作的原则,分层次逐步推进。据统计,到2006年底,全县新建农民集中居住区(50户以 上)78处、21 666户、62 620人,其中失地农民35 073入.占安置总人口的56%。根据所 依托的建设项目的不同,农民集中安置区大体有4种类型:第一类,是以失地农民为主的中 心城镇农民集中安置区,包括县城.东升镇新城建设拆迁安置小区、华阳镇拆迁安置区、西 南航空港.九江工业园区农民拆迁安置小区等。这类安置小区的住户规模大、人口多,动辄 数百乃至上千人。小区居民身份复杂,既有征地拆迁农户和各类园区迁建农户,也有乡村自
全国立体农业.庭院经济与乡村循环经济研讨会论文集
乡村聚落的公共服务工作。如利用农村卫生系统,开展对禽流感等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治工作, 植保、动物防疫、饮水安全、沼气等工程均可与环境保护实现有机结合开展工作。要在新农 村建设中注意发展乡村聚落的自治型环保组织,由农民自己组织起来,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指 导下,积极参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改造和监督工作。政府应利用这些组织开展环保科普宣传, 提高广大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和知识水平。 4.5对一些生态环境极其恶劣的贫困乡村聚落实行生态移民我国一些贫困地区的生态环 境恶劣,当地居民很难得到正常的生存条件。如高氟水、高砷水分布的边远山区聚落,应由 政府统一规划组织移民搬迁,从而改善其生存环境。一些严重缺水的干旱地区及微生物超标 等水质不达标地区,也应考虑以生态移民方式来实现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的目标。
一个相对较新的事物,能够进入各类小区的农户(除拆迁失地农户外),经济条件较好,大 多数能够适应小区生活,短时间内,还不可能出现比较大的问题。但是,从我们实地调查和 基层干部的普遍担忧来看,农民集中安置区的持续稳定发展也面临着许多民生困境,预处理 不好,可能会引发群体性事件,危及小区稳定和社会和谐,必须予以高度关注。主要困境表 现为: 第一,小区管理困惑。无论大小和人口多少,新建农民集中安置区均存在小区管理困惑。 尤其是第一类小区,居住人口过多,加上租房屋人口,小区治安管理成为一个极为棘手的问 题。就我们的实地调查来看,大多数安置小区均未建立物业管理委员会,小区保安由所属街 道代为雇佣,临时负责小区人员进出登记工作。如何对这类小区进行管理和定位,是基层政 府正在探讨,也是最为头疼的事情。这类小区与城镇居民小区不同,小区居民大多数来源于 统一村社,彼此熟悉,很容易聚集成群。在持续生计受到影响时,因不满于现状和土地资源 的丧失、拆迁补偿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可能会引发群众性事件。
严重,土地利用率低、浪费严重。农民向集中安置区集中,可减少宅基地占地,控制耕地减 少数量:通过垦复原宅基地,又可新增耕地资源。再以该县昆山村为例,全村255户农户集
216
全11立体农业,庭院经济与乡村循环经济研讨会论文集
中安置后,净增耕地500余亩,户均2亩左右。推而广之,全县集中安置62 620人,按照 入均新增耕地100平方米计算,可少占用近万亩耕地。采取统建安置,可以极大地提高单位 面积的安置能力,单位建设用地面积的安置能力较散居时代提高4.5倍左右。 1.2优化城乡土地资源和空间资源配置成都市近郊区,由于农村非农产业的就地崛起, 对城市工业和农村农业的发展均产生巨大冲击,改变着城乡空间的演变格局和土地利用格 局,建设用地无序蔓延,乡村就地城镇化,并伴生着耕地锐减、环境污染、土地资源租放利 用等问题。城乡的剧烈交错,城镇失去特色,农村失去优势。农民向集中居住区集中,就是 要改变城乡空间格局的剧烈渗透,重构城乡空间功能,优化配置城乡空间资源和土地资源, 促进城乡空间的有序发展,引导乡村人口的有序集聚。实践也证明,农民向场镇和定居点集
愿失地农户,还有租房户。这类小区靠近中心城镇,或位居中心城镇,面积大、配套设施完
善,与城市居民小区几乎没有差别,但小区居民的经济水平差别比较大,部分居住人口特别 是失地人口的长期生存问题比较突出。 第二类是小城镇集中安置小区,除上述中心城镇外的其它小城镇集中安置区。这是各乡 镇结合场镇改造和新农村建设规划而实施的安置项目,比较典型的有三星镇的南街村、永兴
物业管理费将是一笔巨大的支出,政府能否背负该支出,将是地方政府面临的一个较为紧迫
的问题。另一方面,小区居民是否愿意承缴管理费,还是一个未知数。在一些相对完善的小
218
全国立体农业.庭院经济与乡村循环经济研讨会论文纂
区,已经出现居住户拒交管理费的问题。普遍的做法是,在安置小区建设商铺,靠出租商铺 支付屋管费。在农村集中居住区,贝lj从农村集体收入中支付卫生费、垃圾处置费以及屋管人 员的补助。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因集中居住而发生的各类公共服务费用、管理费用以及房屋 维修等,将是集中居住区居民面临的一个长期的困扰。
第三、小区屋管费征收困扰。从散居到集中.不仅是居住方式和生计方式的转变,还面 临着身份的转变。与这种转变相适应的,还有享受公共环境和服务所承担的费用。目前,农
民才搬进集中安置区不久,小区环境正处于建设和维护之中,所有的物业管理费用还,集中安置小区的
能购买养老保险和城市医疗保险,只能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程度就低于城市人口。
另一方面,安置小区居民的房屋产权也不明确。由于安置小区的土地属于集体建设用地,按 照相关法律规定,这类房屋只能办理乡产权和大集体土地使用证,限制房屋产权的上市流通 以及房屋售价,住户对此表示不能理解。而且,这类安置小区的基本设施和居住规模,与同 类地段的按照居住形式,这些上千人的小区,位居城市建设区内,乡镇房屋产权带来居民的 身份困扰。
1.1
新建农民集中安置小区的现实意义
节约耕地资源,提高安置能力农民进集中居住区的安置方式,既能显著提高安置能
力,又能节约利用耕地资源.我省农村人口居住方式分散,宅基地面积大、占地多,与人多 地少、人地矛盾突出的现实不相符。据调查,双流县中和镇的新民、潮阳、化龙三个村,空
阑宅基地站宅基地的14%,空置住宅比例高达19.4%。居民点用地“空心化”。闲置化一较为
中,是“三个集中”的核心和前提。通过农民的集中居住,撬动农村耕地的集中和规模化经
营,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通过农民的集中居住,推动乡镇和新建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控
制乡镇企业的无序扩展,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和利用空间资源。通过农民向定居点集中,也才
能真正贯彻土地利用上“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试点政策,有效 缓解耕地保护与经济建设之间的矛盾,逐步实现农村建设用地的“资本化”,解决农民的长 远生计。 1.3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公共产品供给水平和农民素质应该说,城乡差距,不在于 收入而在于生产生活环境,在于社会公共品的供给差异。成都平原经济区农户,世代散居为 主,单家独院的林盘经济,自给自足的生计策略,决定了公共产品供给的相对匮乏。以饮用 水为例,农户独自抽取地下水,随着地下水位的逐年降低而年年打井取水,不仅增加生存费 用,生活质量也大受影响。此外,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以及人畜粪便等难以集中处理,严重 影响农户生存质量。农民向集中居住区集中后,学校、小区活动场所、医务室等各类服务设 施齐备,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街道整洁明亮、集中养殖区规范,气、水、电以 及光线、电话等入户,使农民与城市人享受一样的生活水平,闲暇时间更多、业余生活更丰 富。
217
全国立体农业.庭院经济与乡村循环经济研讨会论文善 镇场镇改造安置区,小区住户来自本乡镇范围内,既有经济条件较好、对农业的依赖程度较
低、愿意到场镇居住的农户,也有场镇建设拆迁安置农户。这类小区住户规模小于第一类, 大体在数百户左右。 第三类是安置中心村,这种集中安置区的农民来自于附近几个行政村,安置规模不大, 一般在数百人左右,以平房、两层楼房为主,农家气息还比较浓郁,如金桥镇的昆山村、红 石村,小区住户多为自愿搬迁,收入来源渠道多。 第四类是定居点,这是最低层次的农民集中安置小区,多为几十户人,居民同样来自同 一个行政村内不同的村民小组。这类农户还是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的生活来源,打工为其 主要的现金收入来源。 2.2新建农民集中安置区面临的困境及可能引发的社会问题 由于农民集中安置区建设是
第四,小区居民的生计持续困扰。从农民转变为小区居民,原有的耕地和庭院养殖活动
等生计资源逐渐丧失,生计转型在相当长期间将困扰小区居住户。因为,在劳动就业市场上, 农民、失地农民处于弱势地位,其就业是老大难的问题,才有城镇化“要了您的地,你的房”, 却不要你的人。加上城乡劳动力就业背景、文化水平等的差异,定居点居民就业岗位层次低、 流动性频繁、收入水平低,尤其是40、50群体,难度更大。尽管双流在推动农民就业方面。 实施五大联动机制,社区就业率在90%以上,但是这种就业是低水平的,以门卫、物管、 保洁等为主,收入低、劳动时间长,并不是符合农村劳动者的心意。加上传统思想观念作祟, 许多人并不愿意在附近从事相对较低级的工作。政府的就业推动工作也只能是为有就业意 愿、愿意就业和不挑拣工作岗位的人们提供。长期的生计仍将是一大困扰。 人们刚搬进小区的头几年,可能没有更多的想法,还有一些余钱可用。一旦赔付资金用 完,又没有工作,又没有购买社保,危及其基本生存地位,这个时候是很容易引发不满情绪 的,并可能演化为群体性事件,危及和谐社会建设。此外,由散居向集中居住,农民需要有
一个较长的适应过程,适应居住方式的转变,生活习惯的改变。生存环境的改变,以生计方
式的多元化等问题。
3实现持续发展的几点对策建议
我们常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稳定关系到社会和谐。农民集中安置区面临的民 生困扰,与家庭密切相关,关系到家庭的稳定与和谐,更关系到新农村建设成败,关系到城
乡统筹发展。因而,化解农民安置小区面临的困境,积极推动农民集中安置区建设,实现农 民集中安置区的持续发展,是当前统筹城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从 前期调查和实地走访来看,化解集中安置区面临的各种困境。重点要以居民素质提升和劳动 就业为根本,尽快缩短农民向市民的转变过程:与此同时,转交基层服务思路,构建适合新 型集中安置区发展的社区自治和服务组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